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鉴赏教案

时间:2024-06-17 09:27:1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鉴赏教案(必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音乐鉴赏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音乐鉴赏教案(必备)

音乐鉴赏教案1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景象: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从“象”看是“景”,但其“意”则是别情。这首诗的意义如果不是依托这些景(意象)是难以表达的:“景”中蕴涵着作者的情,这些景又如此地与某种感情相契和、相对应。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这首诗的“意象”中,也不难体会到与之对应的作者的内心情绪吧!(学生分析、回答)。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鸟——————男女恋情与

  婚嫁。

  雨————————————离情别绪。月———————————思乡、怀念亲人。杨柳—————————依依不舍、惜别。雁——————————书信、思念之情。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

  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③学生练习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讨论)

  明确:诗中所写的是山、水、帆、日四种景物。但这些景物都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特的意境,这正和诗人那气势浩荡的胸襟和激越炽热的情怀相契合。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关注那个“又”字,诗人为何要用这个“又”字呢?经琢磨字义,又,“再一次,”“多次”“总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再仔细琢磨“何时”“还”这几个字,这个“又”字的意蕴就非常明确了,春风吹绿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诗人在这如画的春天里,心头泛起的'是更深的思归之情,感叹时光流转,而自己归家无期。

  ②出示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头”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词语意义外,还可注意推敲“红”的深层含义:在寥落的古行宫中,在一群已白头的,憔悴的老宫女旁,一丛花却开得红火热烈,让人于时世变迁的沧桑之外,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无论是显赫一时的玄宗还是屈辱的宫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间,而苟活于世的宫女也将走完人生的历程,只有红花还在年复一年地开放。人的生命短暂,而自然的万物如红花、行宫依然存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

  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三、课堂分析、讨论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学生练习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古代诗歌鉴赏课堂反思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能力等级为最高级。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了古诗鉴赏的专题复习,第一节课为引领课,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体会情感。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先由学生自学学案10分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完成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即诗歌形象包括那两大类?人物形象又包括哪几类?任意说出自己了解的古诗,然后归类。第二步,由各组推选出最熟悉的古诗,板书在各组黑板上。此题一出,引起同学的兴趣,在稍作商量之后,各组便写出了自己组最得意的古诗。第三步,自由鉴赏诗歌形象。可以选自己组的,也可以选择其他组的,在小组讨论之后,写出对此诗形象鉴赏。这两步要持续15分钟左右。最后教师依次点评,总结答题要点。然后完成当堂训练,由各组共同完成对同一首诗的鉴赏。本节课结束。

  反思:上课之前我做了具体规划,并预设了几首诗: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草》王安石的《梅》郑板桥的《竹》及温庭筠的《白蘋洲》,做好了预设答案。但是,真正上课时,用上的并不多。学生选择的五花八门,我只有随机应变,感觉真的很好。有挑战性。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满意,有情趣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此言得矣。

音乐鉴赏教案2

  1、能够认真聆听本课的作品,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点;

  3、了解爵士乐的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爵士乐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教学难点

  从节奏和旋律等方面分析爵士乐的风格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些有关爵士乐的视频、音频及钢琴演奏资料,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欣赏电影《海上钢琴师》片段;

  2、学生谈谈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主人公演奏的是什么风格的音乐作品?

  3、引出课题《爵士乐》。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说明:本段视频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再通过提问反馈出学生自主学习后爵士乐的认识,自然导入新课。)三、新课教学

  (一)了解爵士乐的起源;

  (二)感受、体验布鲁斯和拉格泰姆的音乐风格;

  1、欣赏“布鲁斯女王”贝西。史密斯的《空虚布鲁斯》

  ①初听作品感受作品的演奏乐器,并模仿进行小声哼唱(长号、钢琴)

  ②学生谈感受:犹豫、悲伤:难唱、变化音多、节奏复杂、难掌握。

  ③学唱一两句,体验黑人宣泄的方式。

  ④引导学生对比演唱课件展示的谱例,感受布鲁斯音阶降3、7级音的音乐色彩。

  ⑤学生总结布鲁斯的风格特点。

  2、教师演奏“拉格泰姆之王”乔普森的钢琴作品《演艺人》片段;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适合跳舞的音乐。

  ②学唱主题音乐,帮助学生掌握拉格泰姆的节奏。

  ③爵士乐节奏练习。

  ④引导学生总结拉格泰姆的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和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乐语汇。

  (三)感受、体验爵士乐的即兴性;

  ①让学生尝试解释为什么爵士乐被称为“灵魂音乐”,表现在那些方面?

  ②师:即兴演奏和演唱时爵士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之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严格的说自由根据歌曲的主题即兴的演唱和演奏才能被称之为爵士乐,所以说“即兴”是爵士乐的灵魂。?

  (说明:此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展示与介绍的情况,灵活、及时地作出反应;同时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达他们的学习成果,尊重其学习的过程。)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四)爵士乐的艺术价值:

  1、爵士乐的`产生《蓝色狂想曲》

  2、欣赏《蓝色狂想曲》体会其艺术价值在哪里?找出作品中出现了那些主要演奏乐器?

  (体现在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相融合)

  3、在美国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由百台钢琴共同演奏《蓝色狂想曲》说明了什么?

  (象征着美国白人和黑人的融合。黑人美妙的音乐已经被白人甚至全世界人所接受。)

  (说明:提出一些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爵士乐在中国:

  1、思考:爵士乐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最先登陆中国的那个城市?代表作品有哪些?

  2、学生交流。(三四十年代;上海;《夜上海》《夜来香》《玫瑰玫瑰我爱你》等)

  3、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舶来了东方;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中国对爵士乐的吸收和借鉴。 4、欣赏《夜来香》

  师:由于历史的原因,爵士乐在很长的时间内,与颓废甚至反动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称为“靡靡之音”和腐朽生活的背景音乐。我们通过了解知道,爵士乐是美国黑人创造的,是美国贫民情感的宣泄和流露,表达的是劳动人民的心声,在现代开放的中国,我们没有理由拒绝接受外来的音乐文化,应以开放的心态来了解、学习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丰富自己的视野。

  (说明;结合中国的实际,让学生再次进行理性的思考,并导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六)拓展训练:

  请将歌曲《小星星》的旋律加以简单改编,使其成为一首爵士乐风格

  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

  的音乐作品,同时为旋律配节奏的伴奏。

  (说明: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会“什么是爵士乐”)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爵士乐了解了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了音乐,今天大家和我一起认识了爵士乐;了解了爵士乐;创作了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下课。

音乐鉴赏教案3

  教学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欣赏与学习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

  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四式

  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京剧的行当

  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

  教师进行补充。

  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4、京剧的伴奏

  (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

  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

  (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

  (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归纳与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

音乐鉴赏教案4

  教学目标

  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京剧选段,感受京剧,使学生接受京剧并能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

  2、通过“唱”、“念”、“做”、“打”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3、了解梅兰芳的京剧贡献。

  教学准备

  一件戏服(带水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京剧?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同学们回答的不是很全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她的中文名叫“京剧”,英文名叫“Beijing Opera”(板书)。京剧形成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因为形成于北京,所以叫“京剧”。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甚至学的如痴如醉。我想这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染了他们,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了他们。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梅兰芳。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上,对京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以问题开始,给学生留有悬念并使学生产生思考。引出老师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一、唱京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体味一下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首先要欣赏的是梅派著名唱段《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大家有没有知道《贵妃醉酒》故事情节的?

  生:(如果有学生知道故事情节,尽量让学生说。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再介绍剧情。)

  师:(清楚剧情后,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请大家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学几句唱词。

  (欣赏完后,老师范唱第一句唱词,学生跟着学唱。)

  设计意图

  听完后,通过“唱”来体验京剧的唱腔韵味。

  二、念京剧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对!其中“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高力士、裴力士见驾:“娘娘千岁!”,杨贵妃:“二卿平身!”很简短,我们来学学这两句念白。(可以找几个同学到台上表演。)

  设计意图

  京剧的念白不同于我们生活中的说话,也不同于用普通话朗诵。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会了解这一点。

  三、做京剧

  师:京剧的第三种艺术手段是“做”。在京剧中,“做”指的是表演。京剧很程式化,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下面我们观看《贵妃醉酒》的另一个片段(杨贵妃在亭中独酌,沉醉而归)。老师准备了一件戏服(展示给学生看),请大家仔细观看视频,一会儿,我会找几位同学穿上这件戏服到前面来模仿京剧中的动作。

  (观赏完以后,选取其中一到两个水袖动作,找3——4名同学分别模仿,其他同学说一说谁模仿的最像,为什么?)

  设计意图

  表演的同学获得了展示的机会,其他同学在评价的过程中也能咀嚼其中的味道。

  四、打京剧

  师:“唱”、“念”、“做”我们都已经体验过了。最后还剩下“打”,“打”指的是武术格斗场面,下面我们在欣赏一个“打”的选段。(播放《穆桂英挂帅》中一段精彩的打斗场面)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感受,跟你们看的武侠片有什么不一样?

  a生:虽然有些武侠片的动作场面也很假,但是大部分武侠片的动作会比京剧中的'打斗场面真实,气氛更为紧张。

  b生:京剧的打斗更像在舞蹈。

  c生:武侠片是拍摄出来的,而京剧的打讲究真功夫。

  ……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不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还必须善于运用这些难度极高的技巧,准确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气质。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讨论、发言,使学生对京剧中的演员产生敬佩之感,从而慢慢接受京剧。

  五、拓展与探究

  师:要表演京剧,就要学唱念做打四项基本功。要做一名优秀的京剧演员,就要具有很深厚的功底。梅兰芳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为表达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决心,蓄须明志,拒绝为敌伪演出。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一身,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剧目,发展并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国内外,梅兰芳先生被誉为伟大的演员和美的化身。

  课后问题,你知道四大徽班和四大名旦吗?这个是这节课的作业,请同学们在课后搜集一下答案,下节课我们再做交流。

  六、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梅兰芳先生《贵妃醉酒》中的选段,模仿了其中的唱词、念白以及动作,使我们走进了京剧,也简单了解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如果大家还想了解京剧,想知道更多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可以多看CCTV11,也可以去图书馆、上网搜索有关资料。这节课就到这儿,下课!

音乐鉴赏教案5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家住安源》唱段,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现代戏曲音乐的表现力,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享受表演唱段的乐趣。

  (二)了解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感受、体验其变化着的音乐情绪,掌握一些有关声腔、板式、伴奏、行当及现代京剧的`知识。难点:理解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板式、伴奏,在戏曲情感、情绪渲染表现中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帮衬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唱段初次欣赏;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课前已准备的试题板所示思考题目(题目的拟定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和知识重点中的内容,难易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而定)。

  (二)二次欣赏唱段中重点部分节选,引领学生边听边依据题板、记录作答。

  1、再次欣赏:学生间的交流,教师针对某些学生中还不清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总结、归纳后再次欣赏。

  2、分组展示学生艺术实践活动:从完整唱段中根据声腔及板式的特点,有目的挑选简单的局部唱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唱段模仿、板式节奏敲击体验。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生资源(二)多媒体资源(三)网络资源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知识的学习,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预习式学习方法,每个人搜集的资料互相交流,共享。同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讲解有关音乐知识。

  (二)重要唱段的了解、掌握,采用针对性多次重复听赏、听辨法以及模唱唱段来获得在感受体验中的音乐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能基本掌握中国戏曲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以及现代京剧基本知识,能在课堂上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

  (二)能与他人或小组间进行合作,唱上一小段现代京戏唱段并能进行表演设计。

音乐鉴赏教案6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音乐鉴赏教案7

  第十六单元 第二十九节:冼星海

  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表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 (人民音乐出版社)

  模块名称:音乐鉴赏

  授课年级:高一 教学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介绍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及 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认识、了解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光辉一生。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受、体验、理解音乐的能力,对作品整体把握的鉴赏能力,通过细赏其中的乐章,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感受作品情感内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学习的信念。

  教材分析:

  1、《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这部作品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像战斗的号角、讨伐的文一样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使中华儿女斗志昂扬地奔赴战场,去投入民族解放战争,去光复被蹂躏的每一寸土地。 《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是诗人光未然根据原拟写的长诗《黄河吟》改写的八乐章歌词,而且每乐章前都有诗歌朗诵。 《黄河大合唱》的全部合唱谱曲仅用六天的时间,连同伴奏音乐也不过半月。在演唱形式上有独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在曲式结构上既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又强烈地突出了民族音乐的色彩、风格;在伴奏音乐上,既发挥了管弦乐有宏大气魄的特长又突出了民族乐器的色彩;演唱前的诗歌朗诵突出并强化了歌曲的.内容,使人顿时热血沸腾、心潮为之震撼。 《黄河大合唱》是堪与世界任何声乐名作相媲美的永世辉煌的音乐名著。

  《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1、《黄河船夫曲》激越而惊心动魄的战歌。2、《黄河颂》气势雄伟的男中音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民谣体的诉说性民歌。5、《河边对口曲》朴素的民歌风格,男生对唱歌曲。6、《黄河怨》感情深厚、如泣如诉的女高音独唱曲。7、《保卫黄河》进行曲体裁的轮唱曲,形象鲜明有力、富于动力。8、《怒吼吧!黄河》整部作品的精练概括,艺术感染力达到全曲顶峰。

  2、作者及创作背景

  冼星海(1905-1945),广东番禹人。青年时期留学法国学习声乐,1935年回国投入抗日救亡斗争。他积极创作演出,作品皆为鼓舞中国民众同仇敌忔投入抗日的内容。他相继创作了《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多首歌曲,大型声乐作品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其他还有《中国狂想曲》等器乐作品。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方法:听一段、唱几句、议一阵,启发 感受 参与 熏陶、 陶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声乐练声:作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的转换练习。

  二、情景导入: 播放抗日战争历史纪录片。

  提问:影片内容发生在哪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你看后有哪些感想?(教师点拨,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

  三、新课

  导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各行各业,各个阶层,革命的人群像像潮水般涌入这场浩大的反侵略的战争中,其中当然也包括我们许多优秀的音乐家……

  1、 播放洗星海生平简介

  提问:你从中可以看出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

  2、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创作故事

  提问:(1)、冼星海在战火中、在窑洞里、在土炕上、在煤油灯下、在小方桌上,仅用了六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是什么动力使他做到的呢?

  (2)延安演剧三队在自制简陋的乐器伴奏下,仅用了14天时间就完成了首演,那又是什么动力能使他们做到呢?

  3、 播放《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剪辑音乐视频,学生分别说出八个乐章曲名,并随机说说

  每个乐章其中的音乐特征或随音乐唱唱其中的乐句。

  (1)教师简介作品体裁—声乐套曲,学生总结听赏八个乐章总体印象,填空:作品(音乐内容)丰富,(音乐情感)丰富,(表演形式)丰富。

  教师小结:《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以群众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同时吸取了民间音乐的因素,在曲式结构上还吸取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由此可以看出冼星海无论是在音乐专业创作的安排上还是在主题内容的把握上都做得非常的细致。

  (2)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乐章,有的可以唱唱有特点的乐句,或朗诵其中的文句。

  过渡语: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其中在老百姓当中传唱非常广的二个乐章,那就是《黄水谣》和《保卫黄河》。

  4、 欣赏《黄水谣》

  (1) 完整播放《黄水谣》,分析音乐形象。

  提问:音乐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你在音乐中听到几种情绪?(幸福、痛苦)

  (2) 观看教师制作的本乐章各个乐段音乐要素对比表格,并通过示范、讨论体会“音乐语言”(音乐要素)对音乐形象产生的重要影响。

  (3) 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演唱《黄水谣》第一乐段和再现乐段。

  提示:亲身体会音乐情感和音乐要素的作用。

音乐鉴赏教案8

  教学理念:

  音乐是民族性的文化,也是多元化的文化,本课围绕“非洲的灵感”这一单元,选择了具有浓郁的非洲风俗的鼓乐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感受,体验非洲鼓乐的特点及其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与接纳,进而产生兴趣,以此来扩大学生的欣赏视野。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了解喜爱非洲鼓乐。

  2、感受、体验非洲鼓乐、并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

  教学内容:

  《非洲鼓乐》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中《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非洲的灵感》,整合重组拓展延伸成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

  2、运用非洲鼓乐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对象:

  初一学生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材、非洲康加鼓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

  1、师击鼓、学生进教室

  2、出示图片

  3、揭示课题、非洲鼓乐

  二、情境导入

  用直观感性的设问,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与好奇心

  三、新课教学

  1、图中文鼓的特点?

  2、感受鼓乐。

  3、师总结引出非洲鼓语。

  4、学生创设自己的鼓语。

  5、找出图中的组成部分。

  6、引出鼓在非洲的又一象征。

  7、感受鼓乐,学生对非洲鼓乐的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突出本课的重点,对非洲鼓乐加深一层了解。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加深了对非洲鼓乐节奏的了解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曾在市直中学的`新课程展示课中上过。以下是本人的教学反思与听课老师的课后的评价。这堂课中,我突破以往旧的教学观念紧紧围绕课题,始终以“玩鼓”为主线,巧设问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只要每位老师,巧设教学环节,就会使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的学,学生就会喜欢上音乐课。

音乐鉴赏教案9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学会欣赏通俗音乐。

  二、教学内容: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用歌曲导入课题:

  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课题:好听,易唱易学的歌曲和音乐,比如轻音乐、通俗歌曲、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音乐。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

  2)、通俗音乐的内容。

  3)、通俗音乐的特点。

  4)、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5)、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对通俗音乐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音乐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②教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人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⑶学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⑵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学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音乐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音乐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多数是未得公认的音乐创作。通俗音乐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

音乐鉴赏教案10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教学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高一音乐欣赏一单元第五课内容。《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创作的代表性的作品。它深刻地体现了贝多芬作品中所特有的史诗性和英雄性,是一部具有典型贝多芬风格的古典交响曲,极具欣赏价值。

  【年级】:高一

  【教学内容】

  1、欣赏《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

  2、了解交响曲、贝多芬生平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

  2、知识目标:理解贝多芬《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

  3、能力目标:通过欣赏,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交响乐、作曲家生平资料等,在课堂上交流、补充,培养学生自己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自主,合作学习。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了解交响乐知识的基本常识,能够主动地体验音乐所表达地情感,欣赏《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并熟悉其第一、第二主题。能够对交响音乐感兴趣,并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对比,感知评价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教法:跟唱法、讨论法、比较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互联网、书籍、音响等)收集有关交响音乐,贝多芬与《命运交响曲》地资料,以备这节课交流、补充。

  老师:准备相关资料,音响、课件等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名同学表演见面握手的情景:

  互相看得见

  两人蒙上布(背景音乐:命运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从刚才的表演中品位出什么了吗? 请这两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是呀,身体的残缺给人回带来多大的伤害和心里障碍,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他的双耳失聪,但是却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相信同学们都知道他的名字,我们大声说出他的名字——贝多芬。

  贝多芬简介

  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贝多芬

  出示贝多芬画像,通过神情揣摩他的性格

  (学生通过课前网络书籍资料的查找对他已有所了解,可互相补充) 课件展示,看短片,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主要代表作

  师:我想,在贝多芬众多作品中,下面这部作品最能表现他的思想和精神!出示课题:《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三、呈示部音乐片段欣赏

  1、主部主题欣赏

  a.欣赏后,课件展示:你在音乐中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气氛?

  (阴森恐怖)

  师:对于这个主导动机,贝多芬曾对他的朋友说:“命运就师这样敲门的。”命运交响曲名字也来源于此。

  通过这样的音乐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呢?

  (厄运)

  b.看谱例,用跟唱法学唱“命运主题” 1=be2/4

  f_33|1-|__|7?-|

  (要求力度强)

  2、副部主题欣赏

  这是一段充满着希望,温馨的抒情旋律,它是作为美好的理想形象而出现的。 1=be2/4 p51︱71︱26︱65︱

  (跟唱法学唱)

  3两个主题对比

  分组讨论:这两个主题给我们印象是否一样?(表格比较,略)

  表演对比:

  男同学——命运主题:用强力度演唱,配以敲门动作,模仿厄运敲门的样子;

  女同学——抒情主题:用弱力度演唱,用手画线条,表现美好温馨的情感。

  点评:

  我们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表现了对不同音乐情绪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其实我们刚才的手势就是简单的指挥动作,说不定将来我们中间还能出个指挥家呢。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位世界最出色指挥家之一的奥地利指挥家——卡拉杨,请大家看看他师如何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对命运的理解。

  全曲欣赏,分组讨论:

  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用笔记录欣赏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与命运斗争的历程?可以用线条,图画,词语等等,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欣赏完,各组同学交流感受,派代表发言。

  教师举代表性记录进行点评。

  注:(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愤,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对命运的反抗和斗争,对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贵族的厌恶和唾弃,感受着法国大革命的震撼和激荡,对未来的坚定和激昂,和对幸福的渴望等) 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苦闷──绝望──不甘──抗争——取得胜利

  拓展延伸

  通过斗争取得胜利,强调矛盾的对比,不断的反复来加强主题这便是贝多芬音乐作品的风格。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

  请同学们举几个与命运作斗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们这种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学生发言。

  我们的革命先驱们,是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地与敌人斗争。在这里,让我们重温历史,缅怀革命烈士,请大家全体起立,我们齐唱国歌。

  六、教师寄语

  同学们,我们的人生犹如巨轮正要拔锚起航,前途或遇险滩暗礁,或遇波涛汹涌,但只要坚定自己信念,勇敢的搏击风浪,定能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

音乐鉴赏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特色:京剧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可能用一节课讲完,本堂课从选材到组织,能简便地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京剧的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老师演唱两首京剧的歌曲,让学生猜歌名。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乐队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五、重点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六、欣赏《唱脸谱》。

  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七、总结和拓展。

  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京剧音乐。

音乐鉴赏教案12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丝竹相和》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

  (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三、作品鉴赏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

  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丝竹鉴赏活动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

  (1)《三六》 江南丝竹

  (2)《旱天雷》 广东音乐

  (3)《行街》 江南丝竹

  (4)《步步高》 广东音乐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教后感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音乐鉴赏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音乐鉴赏教案14

  一、课标

  《课标》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的艺术实践,感受和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了解其音乐内容和社会功能。

  二、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三单元第六节。所教的内容为湖南民间乐曲《锦鸡出山》、山西民间乐曲《滚核桃》、北京民间乐曲《童谣》以及基础知识“打溜子”、“鼓吹乐”、“吹歌”。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2、初步掌握“打溜子”、“鼓吹乐”、“吹歌”的基础知识。

  3、通过对《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对本国本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

  1、聆听《童谣》、《锦鸡出山》、《滚核桃》,想象乐曲表现的生活内容和表现手法。

  2、由于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所以对部分锣鼓经、节奏谱的准确把握较难,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

  四、学法

  1、完整地聆听音乐作品,采用阅读课本结合讨论作品的方法,老师小结和补充。

  2、通过典型节奏型的练习,体验打击乐器表现出来的音响效果。

  五、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锣鼓音乐,然后谈话引入新课。

  [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二)出示课题:鼓乐铿锵

  1、从《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中选出部分锣鼓经进行师生互动。

  [让学生对锣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2、视听《锦鸡出山》,之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情节,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首乐曲实质表现了什么?(这个环节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3、根据《锦鸡出山》的演奏乐器和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总结出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打溜子”。

  4、视听《滚核桃》,师生共同交流表演形式及演奏技法(包括乐曲的组成部分:头、身、尾三个部分);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乐曲所表现的内容。(这个环节也安排1、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思考)

  5、根据《滚核桃》总结出一种在中国农村流传最广的,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乐种“鼓吹乐”,又称“鼓乐”。

  6、视听乐曲《童谣》:

  (1)先熟悉音乐主题并练习口噙子数板的节奏。

  (2)带问题聆听乐曲《童谣》,乐曲的音乐主题有几个?它们在乐曲中出现几次?

  (3)根据乐曲《童谣》总结出一种以吹管乐曲为主,打击乐曲为辅的一个类别“吹歌”。

  7、老师引导学生对《锦鸡出山》、《滚核桃》、《童谣》三首乐曲的音乐情绪进行归纳。

  [以上2、3、4、5、6、7几个环节重在体现了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完成的能力。]

  (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1小题)

  1、先让学生熟悉节奏谱。(可以师生互动)

  2、分组或自由组合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3、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尽可能多一些鼓励)

  [此环节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课外作业的布置:

  收集或记录有关当地鼓吹乐的曲谱或音响资料。

音乐鉴赏教案15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生平及主要贡献。

  (二)在认识、了解清唱剧《长恨歌》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三)初步了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二、重点、难点:

  重点:《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以聆听、鉴赏《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曲目,《玫瑰三愿》《山在虚无缥渺间》《花非花》为拓展曲目。

  (二)以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为重点,向学生介绍本课的重要知识点“清唱剧”。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课本教材、教参、课件资料,教师组织好要精讲、聆听、观赏的教学资料。

  (二)布置学生查阅有关黄自、萧友梅的资料,查阅其主要作品的资料及贡献。

  (三)学生注意听赏mp3资料《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体会作品的基本情绪,并阅读课本相应介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教学方法:(针对教师)

  1.在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从作品内容、音乐要素等方面探究作品艺术表现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充分利用对比法、归纳法与前一课作品进行比照。

  3、指导学生去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二)学生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努力通过赏析,去归纳、梳理近代音乐发展脉络,体会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性。

  2.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充分利用课本资源、音像资源,在感知、理解得基础上,努力提出有深刻思考性的问题。

  3、努力用演唱、读谱、分析作品深刻体会作品的音乐表现。

  六、教学过程:

  略

  七、教学评价建议:

  1.学生能够相对独立完成本节“拓展与研究”相应内容 。

  2.能够有一定表现地歌唱《问》,初步学会读合唱谱欣赏合唱。

【音乐鉴赏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鉴赏教案02-15

音乐鉴赏教案06-16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12-26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教案11-03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1-09

音乐鉴赏教案15篇02-15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03-04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15篇)12-28

音乐鉴赏教案[优选15篇]06-17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精选21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