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教学难点: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参观了小猴子的水果店,现在老师又带你们去参观茄子老师家开的乐器店好不好?(课件出示图)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一共有多少把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8+7=□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用小棒代替喇叭,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算法。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8+7=15
25
10
还可以怎样算?
板书:8+7=15
53
10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具体情境,体会整十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活用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主题图1,谁能看这幅图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学生讲故事,并出示课题(板书:小兔请客)
二、建立模型
1.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子先拿出了3盘果子,又拿出了2盘果子。还知道每盘有10个果子。)
2.请你数数小兔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又拿出了多少个果子,你是怎么数的?
(10个10个数的,先拿出30个果子,又拿出20个果子。)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4.谁会列算式?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30+20=50,求一共有多少,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5.30+20你是怎样计算的呢?请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1捆小棒是10根,摆30+20,就是先摆2捆小棒,再摆3捆小棒,合起来就是5捆小棒,5捆小棒就是5个十,5个十就是50.所以30+20=50。)
6.谁会用计数器拨一拨30+20呢?能不能一边拨一边给同学们讲一讲,你是怎么拨的?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先拨3个珠子,表示30,再拨2个珠子,表示20,合起来是5个珠子,表示50。即30+20=50)。
7.30和20都是整十数,30是3个十,20是2个十,3个十和2个十合起来是5个十,所以30+20=50。
8.因为果子我们都说成是几个,所以我们在算式的结果后面加个“(个)”,(个)就是这个算式的单位名称。
9.这个算式中每个数字还有它的名字呢?你们想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吗?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
10.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幅图,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小兔一共拿来了50个果子,小刺猬扎走了10个。)
11.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果子?)
12.你会列式计算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列算式。
(50-10=40,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来计算。)
13.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他说得40对还是不对。
(1)摆小棒的方法:1捆小棒有10根,先摆5捆即50根,从5捆中拿走1捆,还剩4捆小棒,4捆小棒就是4个十,就是40根,所以50-40=10。
(2)用计数器的方法:先在十位上拨5个珠子,表示50,再从十位上拨去1个珠子,表示10,还剩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利用数的组成:50和10都是整十数,从5个十中减去1个十,剩4个十,也就是40。所以50-10=40。
14.老师介绍: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差。
三、巩固练习
1.P21-1题,先说一说题意,再列算式说出得数。介绍:因为我们通常说几根小棒,所以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根”。
2.P21-2题,计算,先用格尺把所有的等号都画上,然后再计算。
3.P21-3题,讲清要求,连线必须用格尺连直线。
4.P21-4题,先观察,说一说图中的信息,同桌之间相互提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然后再汇报。
四、总结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减,得几就是几十。
《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对于这一节课,我本人觉得上得比较成功,因为在小朋友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面,再进一步来学习两位数的加法,整十数加减法这课可谓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先用一个小兔请客的故事来展开今节课的教学,因为每10个果子装在一个盆子上面,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数盘子来进行计算,这个对于小朋友们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然后慢慢的再引入两位数的加法,情节生动气氛活泼,大家都在玩中学到了新知识,再次用到了计数器,形象直观的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数学以生活息息相关。最后,分组做习题巩固新知,让小朋友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第2课时 100以内数的组成
设计说明
直观、形象的思维是一年级学生理解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怎样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直观、更容易理解,是本节课要处理好的问题。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
1.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数的组成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纸上谈兵终究收效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70根小棒是怎样变成7捆的,从而直观地感受到7个十的意义,这样的教学安排无需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了然于心。
2.突出练习的趣味性。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固有的练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导者,使学生兴致盎然,积极地参与练习,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小棒
学生准备 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数数,导入新课
1.数数:你能很快地数出图中有多少张笑脸吗?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在手中的题卡上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预设
生:我先数出10个圈在一起,再十个十个地数,能很快地数出图中有50张笑脸。
2.师:有“十”来帮忙,我们数数才能又快又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和这位老朋友一起学习新的知识。
⊙操作实践,学习新知
1.学习整十数的组成。
(1)师拿来70根小棒,杂乱地放在一起。
问:谁能估一估这些小棒有多少根?
生回答后继续追问:如果想一眼看出这些小棒有多少根,得请谁来帮忙?
引导学生说出要请“十”来帮忙。
(2)师将70根小棒整理成7捆:现在你能一眼看出有多少根小棒了吗?70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3)请学生说一说40、50、60、80的组成。
(4)小结:几十就是由几个十组成的。
2.学习一般数的组成。
(1)师摆出4捆小棒,再摆出6根小棒。提问:谁能说一说这些小棒表示哪个数?
生回答出四十六之后师提问:四十六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呢?
预设
生:4捆小棒表示4个十,6根小棒表示6个一,四十六是由4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
(2)说出35、58、63、72各数的组成。
3.小结: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杂乱的小棒变成整捆的小棒的过程,亲眼看到整十数的组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的理解,而且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计数单位“十”的作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填写百数表,进一步体会100以内数的排序顺序,以及100以内数的大小。
2、 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规律,提高探究的乐趣,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百数表上行和列的编排规律。
教具学具:
教具:百数表。
学具:学具百数表、田字框、十字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一个数的前面是谁,它的后面是谁。会辨别上中下、左中右。也知道横着的一排叫行,竖着的一排叫列。同时还能根据所给的数找到它们之间的规律,并写出下面的数。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我们把这些数按照一定的顺序做成一个表格,你能完成这个表格吗?(课件出示未完成的百数表)
学生在自己的学具卡上完成百数表。
师:现在每个同学斗把这100个数填写到了表格中,这个表格就叫做百数表。百数表上有很多数学小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看能发现多少个它的数学小秘密。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初发,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二、探究规律
观察探究百数表上数的排列规律
师:为了便于探究,先说一说行和列。横着的叫做行,竖着的叫做列。横着看,每行的数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进行探究。汇报交流。
1、 交流每行数的特征。
生:每行都有十个数。
生:我发现同一行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1。
生:我发现第二行都是十几,第三行都是二十几,第四行都是三十几……
师此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第二行不都是十几,最好一个数是二十。第三行不都是二十几,最后一个数是二十。即:每一行的前9格十位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相差1。
师:第二行前面是11~19,为什么最后一个数不是十几?
生:因为19+1=20。
生:因为10个一可以用1个十来表示。
生:因为满十进一。
师:第五行的数从几到几?
生:41~50。
师:不看表,第七行是从几开始的?
手势汇报,有可能是61,也有可能是71。
同桌讨论,是几?为什么?
生:我是从第一行数的,数下来第七行是从61开始的。
生:1~100的数要按次序排队的。每一行只能排10个数。第一行从1开始,第二行从11开始,第三行从21开始,第四行从31开始,这样看第七行就从61开始。
2、 交流每列数的特征。
师:竖着看,每列的数有什么特点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第一列个位上都是1,第二列个位上都是2,第三列个位上都是3……
生:我发现最后一列是整十数。……
师:第三列从几到几?
生:3~93。
师:用手遮住眼睛,想想第八列从几到几?
生:8~98。
小结:通过探究 ,你们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和列排列的一些小秘密,每行的数都是挨着次序排列的,每次大1。每列也是挨着次序排序的,个位数字都相同,但它的次序是每次大10。
3、 斜着看,找规律。
师:如果我们斜着看,又能发现什么?
学生交流,师生小结:
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每次变化都相差1。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和认知冲突,学生们在思辨、探讨过程中观察百数表上行和列的排列规律,同时揭示“满十进一”是编排规律的真正原因。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说说行,再说说列。从而,帮助学生有条理地汇报,将学生的发现进行梳理。再小结,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百以内数的一些基本概念。)
三、练习巩固
出示:
师(指填22这格):填几?怎么想的?
生:12下面一行的数比12大10,填22。
生:23前面一列的数比它小1,填22。
剩下两格,指名学生填空。
师:现在这两个表中数应该怎样填?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方法。
小结:你们真会动脑,有的从列想,从不同角度思考,这个学习方法真好。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发挥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动和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在“百数表”中隐去大部分数,只留下有关联的一些数,让学生们根据数与数之间的结构关系填数。引导学生既看行又看列,渗透二维坐标思想。)
四、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发现了百数表上行列数排列的一些小秘密,其实,百数表上还有许多小秘密。能发现这是什么秘密吗?课下可以讨论,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研究。
(设计意图:这里用有趣的3张表向学生展示3个编排规律;偶数编排规律;3的倍数编排规律,两条对角线编排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百数表的欲望,体会到百数表的奥秘无穷,为今后学习数阵等知识作初步的铺垫。)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
横着看:后面的比前面的数多1。
竖着看:每竖排个位都相同,下面的比上面的数多10。
斜着看: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下面一条斜线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都相同,从左上到右下的对角线上,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变化都相差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设计说明
根据本课时的复习内容和特点,依托教材提供的练习题,从以下两个层次进行复习。
1.引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首先让学生按照颜色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找出自己分类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初步体会到整理数据的全过程。在按照颜色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以巩固整理数据的方法。
2.引导学生按照自选的标准进行分类。
这一层次的复习过程能让学生体验到分类结果的多样性。通过以上的复习设计,使学生会用简单的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来呈现整理的结果,并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若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谁能告诉大家它们的名称?
(教师指名汇报)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真好,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平面图形来复习有关分类与整理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辨认平面图形,为复习课的展开奠定基础。
⊙复习梳理
1.复习按照指定的标准分类。
(课件出示教材94页3题)
师:这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卡片混在一起,你们能分别按照它们的颜色和形状把它们分一分吗?
(1)按照颜色分类。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解决,要知道每种颜色的卡片分别有多少张,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小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先按照红、绿、蓝、黄、粉五种颜色把卡片分成五类,然后数出每一类的张数。
方法二:边数边画。
学生展示画的结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红色 绿色 蓝色 黄色 粉色
5张 3张 6张 2张 4张
师:请根据你们用不同方法分类整理的结果,把教材94页3题(1)中的表格填写完整。
(学生自主填写表格)
师: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自主解答。
(学生之间根据数据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
(2)按照形状分类。
师:根据按照颜色分类的方法,请同学们按照形状对这些卡片进行分类,并自主填写教材94页3题(2)中的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按照形状分类,并填写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表格并动笔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颜色分类还是按照形状分类,卡片的什么是不变的?
(引导学生说出卡片的总数量是不变的)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按照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更好地体会分类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68—69页例1、例2,70页“想想做做”1—4题。
教材分析:认识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在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都安排在二年级上学期,苏教版教材把它安排在一年级下学期来学习。教材中例1安排直观图(鸡和兔等小动物),让学生感知、理解几个相同的加数连加就表示几个几;例2教学几个几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感知乘法的意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感知“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写比较简便”。与过去的教材相比,实验教材强化了几个几的实际含义,简化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不再区分乘数与被乘数,“×”读作“乘”等),删除了抽象的概念表述(乘法的定义、“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等抽象用语)。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3、在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和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激趣
师:小朋友,想不想到学校电视台的演播室去做客?请看大屏幕。(媒体出示,小主持人主持的“请你来做客”栏目)
主持人:小朋友们,大家好!你现在正在收看的是郧县实验小学“红领巾”电视台。我是×××。你想到学校电视台演播室做客吗?请快快参加由我主持的“请你来做客”游戏吧。我们的要求是:只要你能正确回答出小蘑菇、小辣椒、小箩卜头、小西红柿、白菜博士、豆角先生、茄子老师(动化出示每个卡通植物图)的问题,你就会成为演播室的客人。怎么样,有信心吗?
师:听明白了吗?我想,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互相合作,我们一定会成功的。怎么样?开始吧。
二、情境 感知
1、分一分(小蘑菇的问题)
⑴小主持人:动物王国今天召开动物运动会,来了许多的动物(媒体出示动物图,此处以○代替)。每种动物有多少该怎样列式呢?
⑵学生列出算式,教师对应板书。
1+2+3 4+4+4 3+3+3+3 4+2+3 2+2+2+2+2+2
⑶师:你能根据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一分吗?
⑷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把“加数相同”的分成一类,把“加数不相同”的分成一类,感知“相同加数”。
2、说一说(小萝卜头的问题)
⑴小主持人:欢迎来到动物乐园(媒体出示68页主题图)。请你仔细观察,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列出求小兔、小鸡只数的算式。(板书)
2+2+2=6 3+3+3+3=12
⑶引导学生观察:
两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第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
第二个算式呢?(教师在上面算式的下面对应板书)
3个2相加 4个3相加
⑷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请在小组里说说。
3、摆一摆(小辣椒的问题)
小主持人: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小辣椒,请你们拿出学具盒里的圆片,动手摆一摆。然后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每堆摆2个,摆4堆。
每堆摆4个,摆2堆。
请你任意摆出几个几,在小组里说说。
4、想一想(白菜博士的问题)
⑴小主持人:小朋友们,你们好棒!我奖励给你们一些棒棒虎!(出示棒棒虎图,此处以○代替)一共有多少只棒棒虎该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呢?
⑵学生讨论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说一说是几个几个相加。
⑶小组汇报,教师板书。当学生回答出不同的算式时,追问学生是怎样看的,让学生明确既可横着看,也可竖着看,并感知3个5相加和5个3相加的得数是一样的。
三、探究 理解
1、列式(小西红柿的问题)
小主持人:小朋友,你们好,电脑城欢迎你!(媒体出示69页电脑图)一共有多少台电脑?
学生列出算式,并说说是几个几相加。老师板书:
2+2+2+2=8
4个2相加
2、提问
(电脑图变成8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怎样列式?是几个几相加?
(电脑图变成100个2)一共有多少台电脑?是几个几相加?怎样列式?
师:100个2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很麻烦的,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板书课题)
3、讲述
师:4个2相加等于8,可以用加法算,写成2+2+2+2=8;也可以用乘法算,写成2×4=8或者4×2=8。(板书:2×4=8,4×2=8)结合板书介绍乘法算式的读法及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4、试做
师:你们真能干,知道了几个几相加,还可以用乘法算。那么,你能把刚才的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指小兔、小鸡的只数)
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读一读,再说说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课间休息
主持人:你们真了不起,回答了那么多的问题,而且回答的那么好。让我们听听音乐,轻轻松松,好吗?(听音乐)
四、应用 提高
1、豆角先生的问题
主持人:实验小学的孩子个个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不过,可不要忘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吆(媒体出示69页跳绳图)。你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然后比较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2、茄子老师的问题
(媒体出示)主持人:小朋友们,你们真了不起,我是茄子老师,我有两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愿意吗?
⑴请你填一填。(媒体出示70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评价。
⑵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今天学的用乘法算的问题,请大家想一想,说给大家听。(要求学生先说事件,再表述成是几个几相加,最后说出乘法算式)
五、照应 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正确的回答完了所有的问题。最后,老师想请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现在让我们一起看看主持人怎么说,好吗?不过提醒大家注意,如果邀请大家,请为我们的努力和成功热烈的鼓掌;如果不被邀请,可千万不要难过,让我们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一定成功。
(媒体出示)主持人:小朋友们,你们真棒!现在,我正式邀请你们明天到演播室做客,祝贺你们!再见。(学生鼓掌,结束全课)
设计思路:
有效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客观的数学现实的基础之上的。一年级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虽然经常见到“几个几”的现象,但很少用“几个几”来进行描述;在以前学习的加法中,虽算过相同加数连加,但并不要求说出是几个几。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几个几”。首先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按群数出鸡和兔的数量,列出连加算式,对几个相同数连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操作圆片,将刚刚形成的感性认识加工成表象,在亲自操作中体验几个几;然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花片,分别列式求数量,在比较中进一步理解几个几的实际含义。
(2)在现实问题中引入乘法。通过解决“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这个实际问题,在数数、连加等方法后,自然引出乘法,让学生了解乘法产生的背景。至于乘法各部分名称、读写方法等数学事实,则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和交流来解决。
(3)在强烈反差中感知求几个几用乘法写比较简便。由于学生是初次认识乘法,再加上未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学生暂时尚不能体验乘法计算的.简便。因此教学时通过创设对比强烈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和写的过程中体会到求几个几是多少,有时用乘法写算式比较简便,为今后进一步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
(4)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乘法意识。有效的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乘法意识作为数学意识的一种,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时就应该进行培养。整堂课中,结合乘法知识的学习,始终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沟通几个几的生活经验和乘法运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不断联系生活实际,用乘法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评 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本课题设计很好的体现了上述要求。整个设计,紧紧围绕是否能够被邀请到学校演播室做客,以教材中学生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卡通植物图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努力使教学目标全面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学习方式个性化,教师角色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索中体验,在经验中升华,教学效果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数位表上摆1、2、3个圆片的活动,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会用圆片在数位表中摆数、读数,会记录用圆片摆出的不同数。
2、通过在数位表上摆4个圆片的活动,感悟圆片个数与所摆出的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其他规律。
3、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养成倾听、有条理地表达想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感受到数学有趣,愿意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数位表、圆片
学生:棋子,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讲完了,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魔术师是用什么帮助小圆片的?(师出示数位表)
谁能说说数位表中,从右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今天,我们就和魔术师一起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一摆,还
希望大家一边摆一边动脑想一想,看看今天这节课你会有什么发现。
二、实践活动,合作探究
1、在操作中感受位值思想
(1)用1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位值思想。
小圆片在数位表上跳舞,跳到个位上,表示什么?跳到十位上,表示什么?我们把它记录下来。
我们用1个圆片表示了1和10这两个数,这1个小圆片怎么就能表示两个不同的数呢?
看来,这小圆片的位置特别重要,把1个圆片摆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2)用2个圆片表示数,进一步感受位值思想。
现在老师手里有2个圆片,可以怎么在数位表上摆一摆呢?表示的数又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师摆一摆)
十位上有两个小圆片,我们可以在十位上画两个圆,个位上呢?不画,组成的数就是20。
那能不能帮小圆片搬搬家,得到一个不同的数呢?我想请两个小朋友上台,一个负责摆,一个负责记录。看看谁配合的最好。
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记录的对吗?还可以搬搬家,组成不同的数吗?
还有不同的摆法吗?没有了,老师就把它们记录下来。看来,这个圆片在数位表中所在的位置太重要了。我们把圆片在数位表上挪来挪去,就表示出大小不同的3个数,我们把它们记录下来。
2、在操作中感受有序思考
(1)用3个圆片表示数,初步感受有序思考
同学们真厉害,刚才我们用2个圆片表示了这些不同的数现在请大家用3个圆片摆一摆。
一起看我们的合作要求: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在数位表上摆圆片,一人在记录单上做记录。
2、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把所有的数找全?
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能找到好办法。请大家把你的棋子放到一边。
师投影展示作品,学生汇报。
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
仔细观察,他们的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谁能总结出来,怎么找可以做到有顺序呢?
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片全部放在十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十位上挪到个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小。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圆片全部放在个位上,然后再把圆片一个一个地从个位上挪到十位上,表示的数越来越大。
我们记录下来。
(2)用4个圆片表示数,进一步感受有序思考。
用3个圆片摆出所有的数我们顺利解决了,而且还知道了为了保证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在摆小圆片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现在如果再添一个圆片,用4个圆片摆一摆,你可以吗?不过,老师要提高要求,我们一起来看。
1、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记录。
2、有顺序的找出所有的数。
请大家把你的棋子放到一边。
师投影展示作品,学生汇报。
3、整理发现
(1)整理数据,发现规律
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出色的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现在来一起看看我们的成果。
请你仔细观察,回答老师的问题。小圆片的个数与组成的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用5个圆片只想不摆,进一步验证规律
同学们真厉害,发现这么有用的规律,我们发现规律之后要验证规律。
用5个圆片可以表示出几个不同的数呢?
是6个吗?我们这次没有小圆片了,我们用小手试试。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摆小圆片的过程。
我们刚才发现了,组成的个数总比小圆片的个数多1个。老师还想问问,小圆片的个数与组成的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太了不起了,谁听懂他的发现了?
三、拓展训练,总结提升
1、刚才同学们学的特别好,老师也想试一试,就把6个小圆片组成的`数写出来了,大家一起来看看。
2、老师给大家一些数你们知道它们是通过摆几个圆片表示出来的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3、□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里的数是多少,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4、有一个人的年龄可以用7个圆片表示,他可能是多少岁?5、老师家的门牌号是可以用5个圆片表示的数,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大1,门牌号是多少?
四、课外延伸
10个小圆片几个数呢?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只有9个数呢?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虽然只用了几个圆片和一个数位表,但却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索。你们有收获吗?希望你们能带着今天的收获去继续发现身边更多关于数学的秘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设计说明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人民币,所以对人民币并不陌生。在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让学生尝试把人民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明确人民币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然后根据教材提供的关系图,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兑换。
2.在教学时,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让学生初步意识到人民币的作用,并进行爱护人民币就是爱护我们国家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从小养成存款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艰苦朴素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教材使用)
学生准备 1元及1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若干(教材使用)
教学过程
⊙出示情境,导入新课
1.铺垫。
课件出示教材52页4幅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幅图,说说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购买文具、买票、买报纸和存零钱)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人民币)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都要用到人民币。人民币是我们国家的象征,爱护人民币也就是爱护我们的国家。同时我们也要合理使用人民币,养成存钱的好习惯。
2.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人民币,看看它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主题图,列举出使用人民币的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人民币在商品流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让学生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
⊙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小面值的人民币。
(课件出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人民币,你们能认出几种?是怎样识别的?
学生说出这些人民币的名称和识别的依据。
(根据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等可以识别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能否对它们进行分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按质地分,可以分为硬币和纸币两种。
生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生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学生汇报完毕后教师小结:用纸张做的钱币叫做纸币,用金属做的钱币叫做硬币。(板书:纸币、硬币)按照人民币的单位分类可以把钱币分为三类,即分别以元、角、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板书:元、角、分)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等值的,1角和5角的纸币和硬币也是如此。
3.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认识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
师(出示一张5角纸币):如果你用1角纸币来换老师的5角纸币,你应该用几张?(5张)
师(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你用1角硬币来换老师的1元纸币,你应该给老师几枚1角硬币?(板书:1元=10角)
师:还是换老师的1元纸币,请你选任意面值的人民币来换,并分别摆一摆,看用几张纸币或几枚硬币。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摆出几种情况之后,教师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所换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0角,也就是1元。(出示教材例2中的左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 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2、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发展学生合作意识。
3、在拼一拼、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4、通过几何图形的学习,体会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和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和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剪刀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袋、展板、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请看大屏幕。(课件依次出现大树、太阳、小草、小鸟、牧童骑牛图。)
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生1:有红红的太阳、小鸟。
师:还看到什么?
生1:小树、草。
生2:小孩骑着黄牛。
生3:这幅图里有好多图形。
师:你真了不起,发现了这幅图中有好多图形。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生1:牧童骑牛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奖励给你一个五角星。漂亮吧?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呢,我把它奖励给那些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太阳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树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生2: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师:看到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我觉得你们都是一些爱动脑筋的孩子。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师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图形,问生你认识它们吗?上来指一指,说一说(部分同学都能说出这些图形)
师:课下我让同学们带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物体,你们带来了吗?(生:带来了)
师:拿出你带来的物体,你能从他们的身上找到上面的图形吗?(小组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图形)
生1:我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
生2:我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生3:我从圆柱体上找到了圆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演示立体图形上的平面图形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面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各种形状的图片,你们能把这些图片分分类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上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织分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小组1:我们组分了5类,长方形分了一类,正方形分了一类,圆形分了一类,平形四边形分了一类,三角形分了一类。
小组2:我们是按颜色分的
师:你们的这种分法很有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按形状分类后的图形。
师指着小组1分出的大大小小的长方形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些都是长方形?
生1:长长的,直直的。
生2:有4个角。
师:其他同学也这样认为吗?
师: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那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1:四四方方的。
生2:方方正正的。
生3:有4个角
师:噢,那平形四边形呢?
生1:也有4个角,师:谁来说三角形的样子?
生1:3条边,3个角。
师:圆呢?
生:圆圆的,弯弯的。
师:圆的边是弯曲的,其他图形的边是直直的。
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这些平面图形的样子了,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可要注意看。
师:看它是什么形状的?(横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放呢?(斜举长方形)
生:长方形。
师:这样还是长方形啊?
生:是。
师:再看,(横着举平形四边形)它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呢?(斜着举平形四边形。)
生:平形四边形。
师:大家个个都有火眼金睛,太棒了!
师:看,小牧童也来向大家祝贺了(出示情境图中的“牧童骑牛”图)
师: 一上课时有的'同学提出,牧童骑牛图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牧童骑牛图是由长方形、三角形、圆、平形四边形拼成的。
师:这是同学们自已提出的问题,会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自豪。
活动四:联系生活,深入感知。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今天所学的图形,谁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1:课桌的面是长方形的。
生2:地板砖的面是正方形的。
生3:我们带的红领巾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生4:我们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旗的形状的长方形的。
生5:我们图书角的图书版子的形状是平形四边形的。
生6:我们的画画笔盒子的底面是圆形的。
师:看到同学们即善于观察又善于思考,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原来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在老师再带大家到生活中去走走,看看!(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图形)
师: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节课我们学习 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
生2:我知道了每种图形的样子。
师: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图形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发现,以后我们继续学习。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和方向意识。
2、在经历探索判断方向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经历用语言描述物体方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指出我们教室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找一小组的学生分别站在教室的四个方向。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第1题:
1、谁能说一说我们学校的大门朝哪个方向?
2、和你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我们学校的东、西、南、北各有什么?
第2题:
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第6题:按规律写数
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找出3组数的排列规律,并在全班交流。
11,21,(),(),51,(),(),(),91
20,40,( ),80,( )
100,95,( ),85,80,( )70
实际观察:
观察太阳升起的位置,指出东方。
指出太阳落下的方向即西方。
南和北分别是哪个位置?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类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意识。
2、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每人若干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二)]
分类可以按什么来分?(板书:1、用途2、特征)
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比如对我们来说最平常不过的整理书包就要用到分类。
二、整理书包——激发分类的兴趣
1、让小朋友把书包里的'书本倒在桌面上,动手分一分,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连的整理书包激发了学生动手分类的学习兴趣。
2、汇报
可能有两种分法:
(1)数学书与语文书放在一起;拼音本、写数本、生字本……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书与本子不同用途)
(2)数学书与算术本写数本放在一起;语文书与拼音本生字本等放在一起。反馈,这样分的请举手。
想一想:按什么来分?(数学、语文学科特征)(板书、学科)
(3)肯定学生的分类结果。
三、练一练
1、人物分类——体验分类方法的多样性。
(1)这儿有几个人(课件出示)想一想可以怎么分类,说给同桌听。
(2)谁来说一说按什么来分的?板书:(男、女)几号是男的?几号是女的?(板书号数)
按男女分就是按性别来分(板书)按性别分的请举手。
(3)按大人小孩分,学法同上。
(4)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有无戴眼镜,有无戴帽、头发颜色……)
小朋友想到了很多种分类方法真棒!
2、帽子分类——了解分类标准确定的多角度。
瞧!这是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的帽子(课件出示)请小朋友拿出学具袋里的漂亮帽子分类整理。
(1)谁愿意把结果拿上台展示。
①按什么标准来分?(颜色,板书)分成几类?(三类)说明分类不仅可以分成两类,还可以分成三类,甚至更多类。
②还有其它标准吗?(冬天戴的、夏天戴的)就是按不同用途来分。
③除了颜色、季节用途,想一想还有什么分类标准?(样式)
(2)小结:遇到问题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对于分类标准的确定也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3、狐狸大叔考考你——多角度思考分类标准,动手实践分一分。
(1)独立图形分类
①狐狸大叔听说小朋友学会了分类,带来4个图形(课件出示)想请小朋友帮忙分类。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学具袋,想一想有几种分法都动手分一分。
②汇报:你想出的各种分法。
③展示不同分法提问: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板书:大小、形状……)
(2)合作车子分类
①连精明的狐狸大叔都夸小朋友很聪明,它又拿出一组车子考考小朋友怎么分类,这回同桌合作分类,商量有几种分法,动手分一分。
②请几桌派代表上展示,并解释自己的分类情况。
(可能出现的分类:按颜色、按机动车非机动车、按轮子个数、按用途……)
小朋友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确定分类标准真棒!
四、小组游戏分铅笔——将知识技能延伸到课外,拓展思维。
现在我们来玩个“比一比哪组分法多”的游戏。请给我们的好朋友铅笔分类,看哪一组的分法多。
让几组上来展示,解释。
(按笔蕊颜色〈用途〉、按外壳颜色、按粗细、按长短……)
五、谈话——将知识技能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想一想平时生活中什么事用到分类,举个例子说一说。
六、总结
今天大家学习有什么收获?分类可以按什么标准进行?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材简析:本册教材中的《1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1-20各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二年级的认识万以内的数打基础。这个阶段的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1到例3的教学内容也是本单元教学的开端,正是牢固的掌握了数数和数的组成,才能更有助于比较数的大小和计算,所以本课的知识尤为的重要。
设计理念:体现数与生活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课中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分类、数数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促进学生主动、个性化地学习。数数中请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或自认为最快的方法进行,对于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数格子时,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自己巧数的方法,其他学生可对其随时发问,了解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充分体现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教学目标:
1.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的一个一个的或一十一十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3.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数位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观察操作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理解100以内的组成。
教学难点:数数过程重,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教学准备:每人100根小棒,10根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一数
从9数到20,再从20数到1.
2.填一填
1个十和3个一组成() ()个十和()个一组成17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20是()个十组成的
(板书课题:数数数的组成)
二、讲授新课
1.教学例1
请同学们快速整齐的从20数到100.
请同学们拿出小棒,边数边拿,一根一根的数,数出十根用橡皮筋困一捆。10个一是多少?(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十根困一捆。
师:如果再接着数出九根,现在一共有几根?(29根)
29根小棒再添加一根是多少?(30根)满十根又要困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接着数到39根,再加上一根是几根?(40根)40根小棒是4捆,接着数到49,再加上一根又怎么办?(捆一捆)是多少根?(50根)为什么是50根小棒呢?如果再加4捆是多少捆?(9捆)接着数91,92,93“..99,再添1根是多少根?是几捆?(10捆)
(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结:数物体的个数可以一个一个的数,还可以10个10个的数,十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学生数十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用刚才学的知识,数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这样会比较快。数百羊图,看谁能最快的数出来。
抢答:一十一十的数,从一十数到一百;从三十数到七十;从六十数到一百。
2.教学例2
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师:拿35根小棒,你怎么拿,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
42.(39再多一根是多少?)(42根是几捆又几根?)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再从六十三数到七十二。(注意:满十根就捆成一捆)不摆小棒直接数一数,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问:79、89、99后面是几?
3.教学例3
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35根)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35根小棒是由3个十5个一组成的)3个十5个一组成多少?(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出示4捆又7根小棒,引导学生自己说是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师说生来口答:27、46、58、分别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下面的”做一做‘指导学生板演,再说想法。填一填。
2.谁是小老师(做一做,说一说)
3.连一连
四、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100以内的数,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数数数的组成
10个一是一个十一捆
10个十是一百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比较两个数大小的学习过程,体验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难点:探索总结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小组探究法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实物
导学共乐
1.情境导入。
师:我们学校的学生每天都要排队做早操。请看,这些学生排得整齐吧!数字娃娃们也想表演一下。(课件出示学生排队图及百数表)
通过情境导入,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板书课题:数的顺序)
自学共思
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的前两行。
师:你发现了什么?
合学共研
1.课件出示教科书P41例4百数表中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目标
1、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的口算。
2、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获得可以根据已有知识、方法学习新内容的初步经验。
3、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交流、倾听,体会学习的成功,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
难点 重点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
准备
卡片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创设情景
二、自主探索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3)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想怎样算?
(4)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6)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4、“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看第3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4、“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直接写得数。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课时数 第 2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从而能掌握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方法。
2、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弄清计算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区别发展学生的思考力。
3、发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
重、
难点
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复习旧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应用
四、全课总结
1、口答(数的组成)
2、口算
口算70+2你是怎样想的? 70+20呢?
1、教学45+30
(1)谈话:今天停车场里开来了几辆汽车。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2)求:大客车和小客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板书:45+30=
(3)你是怎么算的.?和同位说一说。
(4)全班交流。
A、先摆4个十5个一是45,再摆3个十是30,合起来是75,因为有7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5。
B、演示:计数器
在十位上拨4颗珠子,个位上拨5颗珠子是45,再在十位上拨3颗珠子,合起来是75。
追问:这3颗珠子,为什么要拨在十位上?
C、 40+30=70 70+5=75
总结:其实无论是摆小棒还是拨算珠,我们都是先算40+30等于70,再算70+5等于75。
2、教学 45+3
提问:大客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怎样列式?
45+3等于多少?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重点围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算”展开。
3、比较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
计算45+30时,要先算40+30;而计算45+3时,要先算5+3。
1、想想做做第1题:
追问:在计数器上拨26+20和26+2有什么不同?在计数器上拨50+34和5+34有什么不同?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比较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题
40个苹果,34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多少个?
你会求吗?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你有什么收获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课时数 第3 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
3、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难点:理解题意,寻找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激趣导入
二、 引导探究
三、 巩固应用
四、课终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可爱的小猴子皮皮将和我们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咱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更好一些。有没有信心?
师:看,猴妈妈带着皮皮正在做什么? (摘桃子。)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这幅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
1、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图的意思和要求的问题。
(猴妈妈带小猴去摘桃子,已经摘了23个,树上还剩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2、解决问题。
师:你知道原来是什么意思吗?
师:现在桃子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是哪两个部分?要求原来的桃子,我们就要______?
谈话:谁能完整的来说一说,怎样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师:你会列算式计算么?
23+5=28 或 5+23=28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要求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师小结:把已经摘下的23个桃子,和树上还剩的5个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的桃子。(再次出示)
3、指导写单位名称、口答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这里的单位名称应该写什么呢?板书:个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
师:检查一下,想的对吗?算的呢?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还剩的和已经的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1、“想想做做”第1题。
师:图中小朋友在玩拼图。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板书:一共有多少块拼图?
学生列式计算。(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算式)
2、“想想做做”第3题。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已经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师:你会列式计算吗?
生:12+4=16(个) 4+12=16(个)口答:......
师:要求妈妈买了多少苹果就是把什么和什么合起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师:生活馆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两个小朋友在养蚕)
出示:(1)玲玲养了36条蚕,兵兵又送给她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2)玲玲养了36条蚕,送给兵兵10条。玲玲现在有多少条?
请学生自己默念,边看边思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分析交流,列式计算,口答。
4、拓展练习
最后老师还要带大家到智慧屋里去转装,看看谁能赢得智慧之星的称号!
树上飞走了24只小鸟,_______________,树上原来有几只?
问:这个题目能算吗? 再问:为什么? (只有一个信息或缺少一个数学信息。 )
追问:你能给这个题补充一个数学信息吗?你想怎么填? 你会算么?怎么列式。
写出算式。 24+_____=_____(只)
口答。
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用加法。列式计算后还要写出单位名称,还要口答。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不错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练习七 课时数 第 4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
重、
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 、计算练习
二、解决问题
三、全课总结
1、 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
34+2 2+35 61+8
34+5 2+53 80+17
34+20 20+35 3+36
34+50 20+53 37+20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通过比较进一步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整十数计算方法的不同。)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题目:
59+20 6+33 40+27
43+6 18+70 92+5
30+28 6+31 23+40
(1) 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 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 学生独立计算。 (限时2分钟)
(3)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1)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2)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例如:47+2与47+20,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1、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
(1) 指名读题,全班齐读。
(2) 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
(3) 交流结果,列式理由。
2、 练习七第5题。
(1) 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2) 独立列式。
(3) 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课题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课时数 第 5课时 总课时数
课时
教学
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
重、
难点 掌握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
教学
准备
课件
教 学 程 序 师 生 活 动 二 次 修 改
一、揭示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三、巩固深化
四、课堂总结
1、口算:
73+30= 40+5= 36+20= 21+50=
60-30= 30+8= 36+2= 21+5=
2、指名说硕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3、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1、情境图。提问:
①车上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已经坐了多少人?
②还有多少个座位空着?
③用什么方法计算?
④指名列出算式,板书45-30=?
学生探索算法。
A、同学们,45-30=?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如果喜欢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肯定会有收获的。
B、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C、组织学生交流。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交流时让他们到黑板上来摆一摆。着重让学生说说:减30怎样减。
第二种:想30+(15)=45
第三种:把45分成40和5,40-30=10,10+5=15
2、出示情境图。
(1)指导看懂图意:一共有45座,还有3个作为空着。
(2)车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3)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45-3=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好朋友说一说?
3、比较45-30和45-3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相信你们肯定会有发现的。
(2)分组讨论、交流、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1、“想想做做”第1题,用算珠拨一拨,并说出结果。
54-20=( ) 86-50=( )
54-2=( ) 86-5=( )
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比较。
3、“想想做做”第3题:
读懂题意,学生根据已知的条件列算式解答。
交流时,提醒单位名称,让学生尝试口答。
同学们,今天学得都很认真,肯定有不少收获吧!能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吗?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精选)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