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

时间:2024-06-18 07:43:43 高中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教案5篇(必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地理教案5篇(必备)

高中地理教案1

  【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发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过程:

  一、雄居东方的大洲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让学生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请学生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板书]一、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最大(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最大

  3、面积最大(4400千米)

  4、亚洲的方位:

  读图6、5《亚洲地理分区》,回答问题:

  ①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②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③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④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⑤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⑥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二地形和河流

  二、亚洲的地形

  1、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

  讨论:(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

  讨论:(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板书]二、地势起伏大,长河众多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活动]学生指图回答亚洲不同流向的河流,注入的海洋。

  [板书]三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离。

  三、亚洲气候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读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屏幕展示:依次显示九种主要气候类型

  屏幕显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教师提问:亚洲东部与南部气候有何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都是季风气候。

  教师总结:亚洲九种气候类型中有三种是季风气候,这是亚洲气候的特点之一──季风气候显著

  教师补充: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就较少。如果降水较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

高中地理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使学生明确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概念;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构成和特点。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间高程,疏密程度,延伸方向的判读、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和运用地形图的能力.初步学会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情感目标:

  通过填、绘、用地图的实践活动和小组的讨论,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图的空间概念,使学生懂得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下一章各大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首先说明地球表面有陆地、有海洋、有高山、有深谷,高低起伏,差别很大。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引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而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等深线的概念又是辨认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的基础。

  教材首先以图示的形式"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说明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使学生明确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值,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关于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教材内容,是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教材主要用图来阐述,"等高线绘法示意图"既有直观的山体,也有经过等高线的分割后,把等高线投影在水平面转换成的等高线地形图,非常形象、生动,很好的起到了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此图的优点还在于注重转换的过程,学生可以清晰把这幅图的转换分为几步,并通过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地形图的特征,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紧接着教材用"想一想""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进一步强化等高线图的空间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阅读分析这两幅图,学生较易获得正确的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梢钥闯龊Q蟮纳钋常淮拥壬钕叩氖杳茏纯觯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教材又通过"做一做",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等高线的图形特征了解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几种地形有关的特征如下:

  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的侧面部分称为山坡。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顶的等高线是一个小环圈。小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高。凹地是指比四周低,大范围低地成为盆地。地形图上表示盆地的等高线是一个环圈。环圈的等高线高程比周围其他等高线的数值低。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的集水部分,山谷的最低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沿集水线方向朝高处凸出的等高线。鞍部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形如马鞍。

  教材介绍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特别强调了分层设色地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来的;图上的颜色是按海拔高低加以区分的,根据图上的颜色可以判断某个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附有高度表。用"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作为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这部分较难理解,教材以"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详细表达了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清楚直观,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又用了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就象用刀切开蛋糕,可以从切面看出蛋糕的厚薄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学生易于理解。

  总之,本节教材内容,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由简单到复杂,把直观的山体转化为较为抽象的等高线地形图,符合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法建议:

  等高线地形图及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知识都是建立在空间观念基础上的,但初一学生空间的观念薄弱,抽象思维能力低,难以将具体的地形特征与平面地图挂钩,并容易产生气馁、畏难、等负面情绪,建议尽量多用直观图示,多设计学生活动。

  建议用讨论法、学习指导法和讲授法相结合起来授课。对本节内容,教师充分利用书上的逻辑思路和编排体系,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进行,先进行读图分析图,以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然后设计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只须指导学生读懂图"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即可,通过读图,明确甲点有两种计算高度的方法。学生很容易理解由于起点不同,有海拔和相对高度两种高度,但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需要将头脑中的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内容抽象,比较难掌握,但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的好时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等高线绘法示意图",特别注重图形的转换过程,在读图中,指导学生清晰把这幅图分为几步,特别注意对比分析山体和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如,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从而找到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的方法。

  通过教材的"想一想"中的"等高线陡坡和缓坡示意图"使学生在刚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后,马上用高线图来分析等高线间的疏密程度和山体形态的关系,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通过分析此图,学生巩固了空间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的能力。

  在学生获得了有关地形图的知识后,利用教材的"做一做",给学生独立学习和相互讨论的机会,可分成小组,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素描图极其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经过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说明每一个等高线的图形特征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几种地形的对应关系。教师给予纠正、补充,通过讨论,初步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认这几种不同的地形。

  "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教学,可让学生直接做"做一做"的填表练习,强化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地形剖面图"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一图,指导学生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如何转化成了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如有计算机课件帮助演示,效果更好。有利于学生巩固前面刚形成的空间观念。可用教材上的形容"从地形剖面图上看地形的高低这部分可以一边讲,一边让学生跟着画,(在填图作业上或老师发给的印有等高线的纸)。

高中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噪声污染的概念、种类及不同区域的噪声标准等有关知识。

  2.理解噪声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3.理解噪声污染的控制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独立收集、观测、调查一个区域的噪声污染问题,并用所学地理技能对噪声污染问题进行分析。

  2.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噪声污染问题,能够与同学合作开展噪声污染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3.用论文或者图表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社区、学校或工厂的噪声污染问题的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噪声与我们生存环境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了解生存环境中的噪声污染状况,养成环境噪声污染危机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评价观。

  3.了解工业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噪声污染的关系,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

  [教学重点]

  噪声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教学难点]

  噪声污染的危害

  [教学媒体与教具]

  课本图片、网络搜集资料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优美、动听的声音能够让人心情愉悦,能使人身心放松……相反,嘈杂、刺耳的声音却让人心情烦躁,我们通常把一切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声。

  【板书】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一、噪声概述

  【讲述】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交流讨论】说说你所在的生活小区,噪声来自哪些方面?

  【总结】噪声的分类: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以分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和其他噪声。

  【阅读】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不同的活动场所允许的噪声标准不同。阅读课本第75页材料,了解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资料收集】通过网络、图书馆、书刊杂志,收集噪声污染对我们人类各个层面上的危害。

  【过渡】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大家虽有所察觉,但只有身边出现超强的噪声时,我们才会有所防范,而噪声对儿童成长、心理情绪、心理压力等影响往往不为大家所重视。

  【阅读】阅读课本第76页材料“家庭噪声——儿童健康的`杀手”。了解噪声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思考活动】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家庭噪声日趋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防治家庭噪声?

  【点拨】室内噪声的主要来源

  1.交通运输噪声。城市交通业日趋发达,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和舒适,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不看到,随着城乡车辆的增加,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的增多,机车和机动车辆的噪声已成了交通噪声的元凶,占城市噪声的75%。据统计表明,北京是世界有名的噪声污染城市。虽然城市车辆不及日本的十分之一,噪声程度却比日本高出1倍。特别是一些临街的建筑,受害极重。

  2.工业机械噪声。这也是室内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由于各种动力机、工作机做功时产生的撞击、摩擦、喷射以及振动,可产生七八十分贝以上的声响。这些声响,像纺织车间、锻压车间、粉碎车间和钢厂、水泥厂、气泵房、水泵房都比较严重,虽然都做了一定程度的降噪处理,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机器本体上所产生的噪声。

  3.城市建筑噪声。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迅速发展,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筑开发、旧城区改造,还有百姓家庭的室内装修,都造成了城市建筑噪声,建筑施工现场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达到130分贝。

  4.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比如公共场所的商业噪声、餐厅、公共汽车、旅客列车、人群集会、高音喇叭等。据统计,社会生活和公共场所噪声占城市噪声的14.4%。

  5.家用电器直接造成室内噪声污染。随着人们生活现代化的发展,家庭中家用电器的噪声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收录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近几年家庭卡拉OK机广泛流行,有些人不顾他人的幸福,沉醉于自我的享受之中,这无形中又增加了噪声的污染强度。

  室内噪声防治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在室内装饰中进行降噪声处理。方法有:

  1、安装双层隔声玻璃窗;

  2、安装钢门隔声,镀锌钢门中层隔有空气,室内和室外的声音均很难传送开去。此外,钢门附有胶边,与门身碰撞时并不会发出噪音;

  3、多用布艺装饰和软性装饰,布艺产品具有很好的吸音作用;

  4、注意室内不同功能房间之间的封闭,而且墙壁不宜过于光滑;

  5、用木制家具吸收噪音,木质纤维具有多孔性,能吸收噪音。

  第二,注意防止家用电器的噪声污染。尽量不要把家用电器集中在一个房间,冰箱最好不要放在卧室。一旦家用电器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因为“带病”工作的家用电器产生的噪声比正常电器工作时的声音要大得多。应避免同时开动多种家用电器。电视、音响的音量要适当控制,不要影响家人及邻居的休息。

  【承转】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要提高生活质量和人口质量,就要注意防治这种污染。

  【板书】

  二、噪声控制途径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76~77页征文内容,说明噪声控制途径。

  【学生回答】噪声控制途径是从噪声的三个环节,即声源、过程、接受者进行防护的,就是控制声源的产生,绝断传播过程,拒绝噪声进入。

  【思考】下列噪声控制措施分别属于哪种噪声控制途径?

  ①禁止在城区鸣喇叭

  ②在高架桥上装隔声屏障

  ③在体育馆内装吸声吊顶

  ④工作的人员佩戴护耳器

  【学生回答】

  ①禁止在城区鸣喇叭——控制声源

  ②在高架桥上装隔声屏障——传播途径控制

  ③在体育馆内装吸声吊顶——传播途径控制

  ④工作的人员佩戴护耳器——接受者的防护

  【阅读】阅读课本第77页材料“一些发达国家控制噪声的规定”。

  【资料收集】通过网路查找,我国一些城市限制公共场所噪声的某些规定。

  【讨论】按照课本第76页表判断你所生活区域的噪声污染状况。你认为有必要对噪声污染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吗?

  【板书设计】

  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一、噪声概述

  1.概念

  2.分类和标准

  3.危害

  二、噪声控制途径

  1.声源控制

  2.传播途径控制

  3.接受者的防

高中地理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

  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

  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

  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

  思想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

  ①热力环流;

  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

  教学设想:

  ①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

  ②注重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够自如的运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所以注重联系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

  2.3大气运动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2.3《大气运动》。

  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对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知识点对应的内容:

  1、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3、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的分类(教师阐述第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做示范)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研究大气运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3、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简单的说: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4、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括气流的上升和气流的下沉,水平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

  一、热力环流:现在我们以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为例来具体了解一下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以上几个知识点是否正确。这部分也是我们本课的一个重点。

  1、点击“热力环流”热区进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生齐读)热力环流的定义。在研究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有个对比的模子。显示假如地表均一,受热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变化均一致,等压面平直。(生观察、师点拨得出结论)

  (1)显示示假如地表性质均一,当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情况下空气将会放生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说会怎样运动?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生观察思考,师点拨得出结论):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B、C两地。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2)显示热力环流全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清热力环流中各个环节的产生顺序、因果关系。)

  ①由图中演示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热力环流形成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那么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

  ②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又是怎样引起的呢?(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也就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空气的垂直运动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地面冷热不均)。所以地面冷热不均是形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在正个过程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大气运动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括气流的上升和下沉。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本节的第二个重点,也是热力环流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根据受力不同,风的状态也不一样,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风的方向。

  1、风的原始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生齐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定义。(师指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风的原动力。(师引导)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气压差异,也就是有气压梯度的存在。所以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一个使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它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流向低压。那么请大家思考:只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的方向是怎么样的?(与水平气压梯度力重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高空中的风:受两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师引导)在地球表面做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可以简单的认为是受到了一个垂直于运动方向的里的作用,也就是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二力合作的结果。(师边演示动画边点拨):二力作用,当二力达到平衡的时候风向稳定,由图上可知: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和等压线平行,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做了90度的偏转。由于地转偏向力在南半球向左,北半球向右,所以作用力的结果在风的方向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伸开和四指成直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3、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师引导)

  摩擦力在高空是可以忽略的,近地面的摩擦力主要是由于大气和大气之间以及大气和地面之间的摩擦产生的。它的方向和风向相反。(师演示动画)

  由图上可知:三力作用的是:风向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成一夹角,和等压线也成一夹角,也就是说,风向已经是在原始风向的基础上受到其它二力作用,做了小幅度的偏转。地转偏向力在南北半球的不同,在近地面的风向上也有体现。(记忆方法点拨):伸出自己的双手,南左北右(南半球用左手,北半球用右手)。

  手心朝向自己,四指指向低压,大拇指微张和四指成锐角关系,四指指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就是风向(记忆方法应用练习)

  随堂练习作针对性点评。

  课后小结:展示本节内容,进一步强调重点难点。

  (留课后思考题,为下节准备)等压线呈同心圆状时,风向是什么样子的?

高中地理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等高线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件(关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图" "等高线绘法示意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形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导入: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上的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而在青藏高原上测得珠穆朗玛峰高度为4000多米?同一个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会出现两个高度值?而这两个高度值又是怎么测出来的呢?

  (计算机演示)动画: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提问:图上甲的高度是多少?

  学生看图回答:

  (1)以海平面为标准,高度为1500米,这是海拔高度

  (2)以乙点为标准,高度为1000米,这是相对高度

  图上乙处的高度是什么高度?是海拔高度。

  小结:地面高度有两种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它们都是指垂直距离,但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

  (板书)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承转)珠穆朗玛峰高度8848米指的是海拔高度,4000多米则指的是珠穆朗玛峰与青藏高原相对高度。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都是以高著称,地球表面还有高低起伏的各种地形,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它们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

  讲授新课

  (板书)二、等高线地形图

  (计算机演示)动画:等高线地形图

  提问:

  1.这是什么?(一个山体)

  2.围绕山体的线是等高线,在山体上同在一条等高线的点有什么特点?(海拔相同)。

  3.山体各层等高线被压入同一平面,等高线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和原来的立体图有什么对应关系?(山顶比四周高,所对应的等高线数值,中心高,周围低;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生活动)完成"想一想"

  (计算机演示)动画:分层设色地形图

  (板书)分层设色地形图

  (学生活动)完成"做一做"的填表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

  一、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海拔

  2.相对高度

  二、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概念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根据等高线的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

【高中地理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教案11-03

高中地理教案01-08

高中地理教案【荐】12-08

【热门】高中地理教案12-10

【推荐】高中地理教案12-11

高中地理教案优秀09-18

【精】高中地理教案12-20

高中地理教案【精】12-20

【荐】高中地理教案12-09

高中地理教案【热】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