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优秀【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20以内的各数,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阶段;本学期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将拓展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并进一步感知、理解“十进制”“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这两个概念是学习数概念的根本。本单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同时它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
二、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
数的认识、解决问题和整十数加一位和相应的减法三部分内容。
三、本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感知计算单位“个”、“十”、“百”,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数的组成、数位意义的理解等概念又是读写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
1、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
2、数位的意义。
3、探索例4的百数表中有哪些有趣的排列。
五、教学策略及实施:
1、主题图:
通过“百羊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体会它比以前学过的20多得多。让学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1)教学时,可以课件出示“百羊图”,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羊?引导学生得出比20只多得多。
(2)再在图上圈出10只羊,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标准,学生再估起来就会好一些了,学生初步认识了100,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例1教学“数数”:
与20以内数的认识相比,100以内数数的难度增加了。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口头数数的经验,但这种数数大多属于唱数水平,学生要准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也不太容易,往往容易漏数或跳数,因此这里要指导学生手口一致地准确数数,使学生初步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同时了解计数单位“十”“百”。在教学中,可以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数:先一根一根的数,每数十根捆成一捆,数到100;再十根十根的数,数到100,将10捆捆成一大捆。在数数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归纳: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在数数过程中,当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是多少,也就是教师们常说的“拐弯数”是本课及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难点。孩子们往往数到几十九时,后面一个数是多少,究竟是几十就会错误百出。为了突破“拐弯数”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可以结合例1后面的做一做,让学生用小棒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当数到五十九时,提问:“下一个数是多少?”如还有学生不清楚下一个数是六十时,引导他们看小棒,有5捆小棒和9根小棒,再添上1根,即9根+1根=10根,10根就又可以捆成1捆了,5捆+1捆=6捆,也就是60。接着继续数到七十二,让学生边动手数边说一说六十九后面是多少,为什么呢?……一直数到九十九添上1是一百。
还可以利用计数器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如从计数器上拨出五十九,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9,提问:“个位上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边拨珠子边引导学生认识个位上9颗珠子再添上1颗珠子就是10颗珠子,要满十进一,即向十位进一,十位上5颗珠子再添上1颗就是6颗珠子,表示6个十是60。无论是数小棒的方法,还是借助计数器拨珠子的方法都是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并理解当数到几十九时,再接着数就要满十向前面的一位进一。
在直观数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脱离小棒,抽象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教学形式可多样,如让学生对着数、互相倾听、启发、评判。两人活动时,还可随便从一个数开始,接着往下数。又如,采用师生对口令的形式。生:“八十八”。师:“八十九”。生:“九十”。师:“九十一”……
(与实验版教材相比,修订版教材在此只安排了例1,不再单独编排例题教学拐弯数,而是重视在数数的过程中突破数数的难点。同时,在教学10个十是一百的同时,强调了99添1是100,使学生从多角度感受100。这样做,既可以使实际教学的过程更为顺畅,也更能让学生在直观的支持下充分体会“满十进一的位值制思想”,理解数的本质。)
3、例2教学“数的组成”
例2教学数的组成,分为两个层次:整十数的组成;一般数的组成。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增加了整十数组成的内容,更加突出了计数单位“十”,加强了学生的认识。)
教学例2的关键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计数单位“十”的意义。一定要充分利用小棒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而70根小棒可以捆成7捆就是7个十,即7个十是70。4捆小棒就是4个十,而剩余的6根小棒不够10根所以就不能捆成一捆,表示6个一。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捆一捆、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4、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法”
例3教学100以内数的读写。教材从记录数“三种颜色的纽扣的数量分别有多少、一共有多少”等问题引入,突出了读数、写数的意义和必要性。
100以内数的读、写法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其中对数位的理解更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数出纽扣的数量,再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纽扣的数量(要几个十,几个一的摆),接下来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40、27、33(边拨珠边叙述:2个十在十位上拨2,7个一在个位上拨7,使学生在表达中深化对数位的理解)。这样通过数、摆、拨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从直观上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既有利于突破难点又为读数与写数做好了铺垫。
接下来把小棒图与计数器珠子图都贴在黑板上,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学读数与写数。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的数量及表示的意义,再在对应的数位下写出来。(如十位上有2颗珠子表示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个位上有7颗珠子表示7个一,就在个位上写2)。在写40时,要特别向学生说明当个位上一个珠子都没有时,就要在个位上写0。这样通过把计数器上的珠子图与相应数位写出的数结合起来(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并深入理解数位上数的含义。
教学100的.读、写时,要充分利用计数器深化学生的理解。可以带领学生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珠子后提问:“再拨丄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拨珠子?”接着再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出9颗后提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是多少?怎样拨呢?怎样读写呢?”
还要注意教学数位顺序时要强调从右边起,而读数写数时是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
5、例4教学“数的顺序”
例4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为后面学习比较数的大小做好准备。能根据数位的意义及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探究百数表中隐含的诸多规律,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利用课件的演示,带领学生逐步探索例题中的有关规律,(如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都相同;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减小到1等)。再结合例题中的要求给指定的数涂色,学生会非常有兴趣,并进一步探寻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找到相应数字的位置,也就是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中,感觉学生对百数表的探究非常有兴趣,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程度不同,往往有些学生意犹未尽。老师们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细细琢磨,互相讨论、交流,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写出来,再到课上来交流。这样做,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了准备。
(由于在第七单元才正式教学找规律的内容,这里并没有用“规律”这一名词。教学时需要注意一下。这也是修订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正式教学找规律之前或之后,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渗透或增加了许多找规律的内容,让学生有所发现,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
6、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例5教学数的大小比较,分两个层次:
1、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小棒图,可以直观的看出42与37的大小关系,4个十比3个十要多出1个十,也就是多1捆小棒,所以不用看另外的2根与7根就能够得出结果。
2、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
让学生小组合作,用计数器拨出42和37,然后想一想:怎样比,就能很快知道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再同样方法完成比较23和25的大小的教学。
3、展示学生比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归纳比较两位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7、例6教学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例6是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根据《课标》精神安排的例题,它对于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建立数感很有帮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例5的学习已经能够准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了,而本例题则要使学生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怎样是多一些、怎样又是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又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具体的比较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学生理解起来不太容易。关键就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数数、比较等方法,直观感知多一些与多得多、少一些与少得多的关系。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加强对比,不断地体会、理解,增强学生的数感。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多一些”就是多的不太多,多一点点;而“多得多”就是多的很多,不是一点了。或让学生举例子比较说一说:如23比19多一些;而63就比19多得多。在学生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如15个蓝球比10个黄球多一些,而58个红球则比10个黄球多得多。
最后通过小精灵的问题“红球和黄球比呢?”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直接借助直观判断,也可以借助之前的比较直接推理。)给学生留出自由比较的空间。
8、例7解决问题
(例7是修订版教材新增加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在修订教材中,大大丰富了问题解决的内容,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各个领域。这是在认数部分安排的解决问题。)
在教学时,可以发给学生每人一张例7的珠子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学生们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通过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来直观解决,在汇报交流中教师要加以肯定。再提问“如果不用圈一圈的方法,你能借助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吗?”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解决问题,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8个。引导学生把圈一圈、画一画的直观方法与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对比,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适当的优化。
9、例8“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本小节内容是为巩固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作准备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把握教学要求非常重要。
(例8与实验教材相比,有一些细节上的变化:原来是一图一加一减两个算式,现在用更实际的情境,借助一图四式呈现了4个有联系的算式,既与前面数的认识中的加减法的编排相统一(6~10的加减法、11~20各数认识中的加减法、20以内退位减法),更好的体现了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又加深了学生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中,出示情境图后,鼓励学生发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的表达和交流,对于学生的各种想法应给予肯定,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概括“几十加几就是几十加上几个一,结果是几十几”。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2+30=50,32—2=12情况,可以从数位的意义和数的组成入手,使学生理解2在个位上表示2个一,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所以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计算32—2也是如此。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用数学
教学目的:
1、亲历从生活中提炼出生活知识的过程
2、熟练地进行计算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乐趣。
教学准备:
课件
思维训练:
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那咱们就到郊外去秋游吧。
二、合作探究(课件出示)
早上的'太阳出来了,瞧,郊外的鲜花景色可真美啊,看远处还有几只可爱的猴子呢。
课件出示猴子图
左图有5只猴,右 有2只猴,分步出示。
请你看图说出图意,你是怎样算出图上的猴子的?
你能独立列出算式吗?评价,你们认为谁说的好?
走过猴林又来到小河边,看,河里有几只鸭子呢?
课件出示鸭子图
生说图意
全班交流
独立列式计算
评价:你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三、课中操
同学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有美丽的小鸟和小梅花鹿都在为你们跳舞呢。
四、做一做
梅花鹿图和蘑菇图
说出图意后独立列式
编题
小组内试着互相编题让其他同学们来解答。
P62 13 14
口算比赛或扑克牌游戏
五、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认识小括号,初步了解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
2、能力训练点:能准确判断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准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地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
教具学具:
投影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直接说得数。
15-6=
17-8=
5+4=
8+4=
5+6=
11-4=
2、说说14-8-3、8+6-7、15-7+5的计算顺序。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加、减两步式题。
2、教学例2。
⑴出示糖果投影图
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⑵同学们拿出圆片,代表五角星,在桌上摆一摆。
想一想:怎样算出还剩几个呢?如何列算式呢?相互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 从10个里面去掉2个,再去掉3个,剩下5个。
② 把2个和3个合起来一共是5个,再从10个里面一起去掉5个,还剩5个。
③ 样列算式呢?板书:10-2-3=10-(2+3)=
第一种算法:先算10减2,再减3。
第二种算法:计算中要先计算2+3,但这一步在后面,这就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因此要在先计算的这一步加上一个小括号。板书课题:小括号
师生共同根据小括号的`作用,列出两种算法的算式。
10-2-3= 10-(2+3)=
④ 引导学生计算。
10-2-3= 先算10-2=8,再算8-3=5。(板书结果)
10-(2+3)=先算2+3=5,再算10-5=5。(板书结果)
三、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明确:我们学习了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在一个算式里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板书)
教师指出:这个括号与前面的填括号的题不同,如5+( )=11是要在括号里填一个数6,而10-(2+3)括号里给出了数和加号,是要先算2+3=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对于我来说是堂遗憾的课,不得不说,同学们并没有在这节课中成长。会的依旧会着,不会的依旧不会,即便是我也想办法教了他们,可不会的还是不会。其实,这节课,我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应该借助上学期所学的立体图形的知识,准备好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让同学们想办法得出黑板上的平面图形,其实这样的过程是有必要的,更易于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我想我必须再重新上一节动手操作课,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展开从实际到抽象的学习过程。没有过程的学习,何来生成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经历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多种方法。
2.归纳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3.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应用“>”“<”“=”。
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大小的一般方法。
教法与学法:引导与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5○7 20○12 15○15(学生思考,交流)
再大一些的数,会比较大小吗?这节课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出示情景问题,比较十位数字不同的两位数。
(1)大家当裁判:谁赢了?
小红和小明跳跳绳,小红跳了42下,小明跳了37下。谁跳得多?用什么符号连接?
(学生独立思考)
(2)交流比较的方法。
预设:
①根据数的顺序来比较。42在37的后面,所以42>37。
②42根小棒比37根小棒多,所以42>37
③根据数的组成来比较。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37由3个十和7个一组成。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出示小棒图,一对一对应摆放,发现42够4个十,37够3个十,第4个十就不够了,4个十比3个十多,所以42>37。
小结: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谁的十多谁就大。
④42够减37,所以42>37.
42>37,换个说法什么?(37<42).
2.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位数。
如果老师把42改成32,32和37哪个数大?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预设:
(1)32<37,因为2小,7大。所以32<37。
为什么直接比较个位数字?
(十位数字相同)
小结:十位数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上的数小的,这个数就小。
(2)按顺序,37排在32大后面,所以32<37。
(3)用计数器,十位上珠子一样多,个位上珠子多的数就大。
用计数器,怎样比较42和37?
数学上规定:满十进一,42十位上有4颗珠子,37十位上只有3颗珠子,所以32<37。
3.归纳比较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才大家比较数位上的数是比较大小常用的`方法。齐声朗读。
比较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十位数字的数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个位数字小的,这个数就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类似的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个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算出去掉的数量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图,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副图,说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图上告诉我们一共有28个桃,被小猴吃掉一些后还剩下6个,问吃掉了多少个桃。
2、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怎样求出吃掉了多少个桃?(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
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提问:谁来把你的想法说听听?
引导学生说出:从28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桃,就可求出吃掉的桃的个数。
谈话:如果有的同学还想不懂,我们来一起画图研究。
题目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一共采了28个桃)我们贴一张纸条,盖住的就是这28个桃。
(呈现图形)
这28个桃吃完了吗?还剩几个?(揭去后一段纸条,露出剩下的6个桃)
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到图上指一指求哪一部分的个数?(写“?”,完成示意图)
现在知道该怎样计算了吗?谁能说出算式?
板书:28-6=22(个)
谁能回答题目中的问题?
指名口答。
3、反思揭示课题
谈话:结合题目的意一想,算式中的28表示什么?(板书:总个数)6表示什么?(板书:剩下的个数)22表示什么?(板书:去掉的个数)谁来说说已知总个数和剩下的个数怎样求去掉的个数?(补充完整数量关系式:总个数-剩下的个数=去掉的.个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这类问题时,只要从总数里去掉剩下的就可以了。
巩固提高
二、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
1、指定4名学生把这4道题分别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什么?问我们什么?使全班学生对这4题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2、组内分工,每人负责一道题独立思考如何计算。
3、组内交流,要求人人说己负责的那道题是怎样想的,其余的学生注意听他说的对不对,有错及时纠正。
4、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其中了解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对全班提问:这4题哪个同学还有不懂的?请举手提问。
在书上独立完成这4题。
6、在小组内检查订正,并要每人口头回答一道题目的问题。
三、全课
谈话:通过刚才的练习,同学们对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谁来说说解决这一类问题应该怎样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
教学重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
(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教科书72页主题图,认一认,说一说,73页练一练和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及换算关系。
2、体会人民币的用处。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难点:能正确清点人民币。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看人民币认读。
2、听币值,找出或组成相应的人民币。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看主题图,理解图意。
2、提问
想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裙子需要多少钱?
你能用刚才学过的人民币支付吗?
你有别的`办法让付钱更简单吗?
(用大额人民币)
三、认识大额人民币
1、说说自己认识的大额人民币
2、师举生认
四、开展购物活动
1、交流,大额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下面老师要看看谁会用这些大额人民币购买主题图中的衣服。
3、抽生购物
4、同桌互相进行购物活动。
五、练一练
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
六、讲故事
感受银行和储蓄功能。
七、本课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地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大家掌握得比较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规律。
板书课题:图形规律。
二、新授。
1、教学例3,按规律涂一涂。
(1)出示例3.
(2)学生自己找规律用彩色笔涂色。
(3)找规律。
2、画一画。
(1)出示例3下面的画一画题目。
(2)学生找规律。
(3)把书中的括号补充完整。
三、巩固拓展。
1、P29课堂活动第3题。
2、P31第9题。
四、P31思考题。
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我的教学思路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上课日期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运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掌握100以内两个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估计、优化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100以内两个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方法。
难点:归纳总结出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导学共乐
1.生活情境导入。
师:昨天老师买了两本书,你们知道哪本书贵,哪本书便宜吗?
课件出示老师买的两本书。
2.揭示课题。
师:要比较这两本书哪本贵哪本便宜,其实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比较大小(1)]
自学共思
1.比较42与37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个数,42与37,比一比,谁大?谁小?(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较方法。
合学共研
1.比较42与37的大小。
(1)师:这里有两个数,42与37,比一比,谁大?谁小?
师:请同学们尝试比较,然后跟同桌交流一下各自的比较方法。
学生尝试比较,教师巡视。
(2)交流展示方法。教师根据巡视情况指名汇报。
1:摆小棒。分别用小棒摆出42根和37根,42根比37根多,所以42大于37。
2:根据数的组成来比。42里面有4个十和2个一,37里面有3个十和7个一,所以42大于37。
3:根据数的顺序来比。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
4:只看十位,就可以比较出数的大小。
(3)师:同学们用这么多的方法比较出了42和37的大小,非常好!怎样快速地比较呢?
教师板书:42>37
展学共享
比较23与25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比的都是十位不同的两位数,那如果是十位相同的.两个两位数,我们还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吗?(课件出示)
(1)同桌两人合作,分别在计数器上拨出23和25。
(2)借助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并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师板书:23<25
延学共促
归纳总结: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两位数大小的比较,谁来说一说,有什么又对又快的好方法?
检学共长
练习。
1.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比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总序
主备人
曹鹰
审核人
刘亚萍、黄凤晖
课型
新授
课题
多些、少些
单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课标内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法的含义;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加法的含义。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善于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挂图、小棒、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加法的含义
1、师:右手出示2支铅笔,问:老师手上有什么?板书:2
左手出示3支铅笔,问:这只手上呢?板书:3
生:说一说“2”和“3”分别表示什么
2、师:合起来是几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
(由设置情境直接引入教学内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师:2和3合起来就是5,试一试用算式写出来。
生:独立尝试。
2、小组交流:2+3=5①、“5”表示什么?
②、认识“+”、“=”
(让学生独立尝试探究,自主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3、摆一摆:摆小棒
①、先摆1根,再摆4根,和起来是几根?
②、先摆2根,再摆3根,和起来是几根?
③、先摆3根,再摆2根,和起来是几根?
动手操作,写出算式,读出算式,交流汇报。
(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并能训练快速写出正确的算式,进一步体验、理解加法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试一试:看图列算式
①、马路上停着3辆汽车,又驶来1辆,一共是几辆?
②、树上停着2只小鸟,又飞来1只,和起来是几只?
指导看图,说图意,列算式,写答案。
2、玩一玩
拍手游戏:①、师先拍2下,再拍3下,和起来是几下?
②、生先拍3下,师再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③、男同学拍4下,女同学拍1下,和起来是几下?
伸手指游戏:①、师出3个手指,生出1个手指,和起来是几个手指?
②、同桌互练,在规定的时间里,比一比,谁写的算式多。
(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解答,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感受学习的乐趣)
3练一练
①、独立完成课后练一练的1、2、3题
②、有困难的提出来。
四、实践活动,内容延伸
1、数一数,你的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和同桌的和起来是几支?怎么写算式?
2、出示挂图,说一说,算一算,你能发现什么加法问题?
3、找一找,在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
(让学科回归生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提出数学问题的同时,培养了他们从小热爱生活,学好数学的思想品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产生和发展。
2、会正确地十个十个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读、写整十数和一百。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10个十是一百,知道个位,十位和百位以及这三个数位的顺序。
3、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整十数,培养学生数感。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整十和一百,初步了解数位以及计记数单位。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1. 小朋友,认识它吗?喜羊羊的商店今天在森林里开张了,很多小动物去它的商店买小棒,想不想去看一看。(多媒体出示)
2. 小鹿来买了一些小棒(出示图)有多少根?你有什么办法让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根?
(多媒体展示)强调:1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一个十是十
3. (出示2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2捆就是几个十,是多少根?引出2个十是二十(指名说)齐说
二、认识整十数和一百
1. 出示3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 (3个十是三十)
出示6捆小棒,有几捆?是多少根?指名说(6个十是六十)
2. 如果你去商店,你想买几捆小棒?请用桌上的`小棒摆一摆。摆好的同学请你的同桌说一说摆了多少根小棒,他是怎么知道的。
3.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2个十是20,3个十是三十,6个十是六十(生读)7个十呢?8个十呢?原来有几个十就是几十
像这样的30.60.70.80都是整十数,揭题:今天我们就认识这些整十数
4.(出示10捆小棒)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数的?(指名)齐数10.20.30……100.请你边数边摆出100根小棒,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生拿100根小棒体验感觉。
这一大捆有多少根?有几个十?指名完整说一说。齐说10个十是一百。或者100里面有10个十.
学生自己记忆。
5.出示想想做做1.数数一共有多少颗珠子。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6.想想做做2.(出示小猴图)找找哪是1个十?数数,2个十呢?学生填
小鹿堆了()个十是()学生独立完成
三、写数
1. 出示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出示)第二位是?(出示)刚才我们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百也是计数单位,它应该在哪?(出示百位)出示三句话,生读
2. (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个位上拨一个珠子表示什么?十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百位上一个珠子表示什么?
3. (师在十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几个十?是多少?40怎么写?师边介绍边写,为什么要写0?能不能不写?
4.刚才老师拨了4个十是40,你想拨几个十是几十?请你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一说。看看你的同桌说说他拨了几个十是几十。师相机板书(还有比他大一些的整十数吗?小一些的呢?)
5. 师在十位上拨10个珠子,表示?还可以怎么表示?100怎么写呢?(指名说)师写
6.小结:我们在写几十时,只要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写0,写一百时,百位上写1,十位和个位上写0,刚才是看着计数器写数,如果给你数,你会画吗?
(出示想想做做4)6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学生独立完成90.50.100,校对,你是怎么画的?
四、巩固练习
1.生独立完成第5题,校对
2..想想做做6 生独立完成 读题,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80是接近100,还是接近30?
3.读一读
4.猜数 师生猜数,生生猜数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敝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
2苯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3备惺芩学知识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
学生独立数小棒。
教师: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
教师: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数的是3个10根和2个1根。
教师:我们在数数时到了10根10根地数,也到了一根一根地数。同学们为什么要这两种方法数数呢?
指导学生说出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不满10根的要一根一根地数才能准确地数出来。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了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
出示例3图。
教师: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
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教师: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要数这些数呢?
教师: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
教师: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较多的商品。
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
教师: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
教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教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教师:同学们到了前面数数的方法了吗?
让学生明白这里是到了前面的数数方法,先一十一十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数出剩下的有多少个一,合起来就知道有多少个乒乓球了。
教师:能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教师:为什么?
教师:好吧,老师还是把它装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吧。学生数后,抽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数出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问学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在数月饼的时候了几种数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只到10个10个地数的方法。
教师:为什么不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呀?
教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盒子进行包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携带方便,同时也是为了数数的方便,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这样包装商品的例子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生活中每10个装一盒的例子。
教师: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到一些盒装的商品,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学生作记号,略。
教师:我们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知道了10个10个地数在生活中经常到,下面我们应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练习一第1题。
教师: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教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教师: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苯炭剖榱废耙坏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敝傅佳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材分析
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及退位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是对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巩固复习,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浓厚兴趣的状态下,学生产生较强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用操作探究与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主要依赖于直观性的教学进行思维。动手操作让学生手脑协作,更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们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分类、整理,提升同学们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培养同学们归纳、整理的能力,初步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3、鼓励同学们动手操作、观察研究、探索发现,培养同学们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
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难点发现规律、表达规律、应用规律的过程。
教具课件、20以内退位减法算式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老师有11朵小红花,如果我把9朵送给我们班的小朋友,那我还剩几朵小红花呢?
学生:2朵。
师:谁能把算式写出来呢?(请学生板演)
师:老师准备了几个像这样的算式,看谁算的`得又对又快。
13—9 13—7 13—6 15—9 15—7 15—6
生汇报计算结果,并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导入: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在计算上有什么特点?(生答)对,这些都是这几天我们学习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整理和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准备了一张表,表格里面有很多的算式,但不小心把其中几格的算式卡片弄丢了,你能把帮老师补充完整吗?
实物投影仪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完整表格。
20以内退位减表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已有的算式中找到规律,把所缺的算式填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想填哪格,就填哪格。
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你是怎么想的?
2、(实物投影仪出示已填写完整的减法表)同桌讨论:从这张表格中,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竖看:
(1)从左到右各列是按十几减9、减8、减7……的顺序排列的。
(2)各竖列的被减数从上往下都是按11、12、13、……减几的顺序排列的。
(3)各竖列式题中的得数,从上往下,都是一个一个增大的。
横看:
(1)第一排都是11减几,第二排都是12减几……
(2)每一横排的减数是按从大到小排列的,减9、减8、减7……
(3)每一排的得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加1、
斜看:
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最外面一行的算式答案都是9,依次是8、7、6、5……
(二)通过对比,沟通联系。
1、老师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共36道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理解“凑十法”和“破十减”之间的联系。
2、根据7+9=16这个算式,说出2个相应的减法算式。
16—7=9 16—9=7
3、让学生任意说一个加法算式,其他同学说出相应的两个减法算式。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一)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1、
(1)、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
(2)、这个问题怎么想?
(3)、谁能列个算式?(鼓励学生板演)
12—9=3(朵)
(4)、为什么用减法?
(5)、解答正确吗?你还能提出哪些信息?
2、比一比。
师:下面我们来做计算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限时2分钟!翻开书第25
页,做练习五的第3题。计时开始!……时间到!做完的同学举手,谁来报一下得数?
全对的小朋友请举手,老师很高兴这么多小朋友全对!
(二)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1、做第24页的第5题。
师:老师准备了一个礼物送给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折的小纸船)
生:纸船。师:想不想要?生:想。
师:好!我们先来解决一道有关纸船的题目,翻开书25页,做练习五的第5题。
请全班同学把题目读一遍,说说怎么做?算式怎么列的?谁回答得对,老师就把这艘纸船送谁。
生:14—8=6(只)
师:为什么这么列式?14代表什么,8代表什么?6代表什么?
生:14代表我们一共折的,8代表小军折的,6代表小月折的。
2、同学们都是热心的小朋友,你们愿意送小绵阳回家吗?
师生共同订正答案,教师适时评价。
3、小猫去河边垂钓,经过努力小猫带着收获回来了。
提问:
(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得知道什么?
(3)、能列个算式吗?
(4)、为什么用减法?
(5)、解答正确吗?
(6)、根据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写在纸上吗?
小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竖看:各竖列式题中的得数,从上往下,都是一个一个增大的。
横看:每一排的得数从左往右依次增加1、
斜看:每一斜行算式的答案都相同。
作业布置
课本25页第1题、第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家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所学的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材说明
1.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例1.(P27)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等。
2.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1)平面图形间的关系。例2(P27)、做一做(P28)、折纸这一单元有一些手工活动,如做风车、折飞机,教材把折的每一步都画了出来,让学生照着折,从中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
(2)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例3(P28)
(3)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用长方形的纸让学生一卷就做成一个圆柱。做一做(P28)
四、教学建议
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
这一单元的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不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些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如,在拼搭活动中,学生一般不怎么用球,因为球容易滚动,呆不住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等。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在这里长方形、正方形角的特征、长方体、正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不要求掌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精选)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