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时间:2024-06-18 11:01:36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我要投稿

【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

  绘图软件,简言之即用来作图的软件,通常是指计算机用于绘图的一组程序,软件程序按功能可分为三类,并且程序的设计有一定的准则、根据信息技术学科大纲的要求,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画图工具的使用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颜色、形状、图案等内容的自主安排,初步掌握画图软件部分工具的操作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综合运用画图工具设计自己想象中的房子,并绘制出来;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前景色与背景色的使用。

  【教学难点】

  画房子时各种绘画工具的灵活使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设计好的房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前放松活动

  老师今天给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漂亮的关于房子的作品,大家来欣赏一下!

  (出示有关小房子的图片,简单介绍房子绘画中用到的工具,学生欣赏!)

  2、学生谈一谈欣赏后的感受。

  3、引出课题——画我的小房子

  二、讨论设计

  师:自己画出一个小房子,需要设计那些能容呢?你喜欢什么样的房外环境,要种上花草树木吗?引导学生抓住房子的`主要特征。

  课本中的表格提示学生画房子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可以添加更多的设计内容,如添加烟囱等,也可以多次使用某个设计元素,如画一个房子画两、三个窗户。引导学生不拘泥于表格,发挥更多的想象。

  房子的外部环境设计提示,给学生想象的发挥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花草、动物、山、水等等都可以装饰房子的外部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创作更自由。同时,也使作品内容丰富、画面更美,使学生在绘制中逐渐熟悉各种工具的使用。

  (提个醒: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设计自己喜欢的小房子,可以先在本子上画出草图。)

  三、自主学习

  1、前景色/背景色的理解

  在画图窗口左下角的颜料盒中,单击一种颜色,然后右击颜料盒中的另一颜色,看颜料盒的左侧“前景色/背景色”的显示变化,上层的颜色方块代表前景色,下层颜色代表背景色。

  (举例:黑板作为背景是黑色的,我们拿粉笔在黑板上写字,字的颜色就是前景色;在本子上写字,本子就是背景色,我们用彩笔在本上画画时彩笔代表的就是前景色)

  2、前景色/背景色的体验

  找工具: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背景色和前景色工具使用的学习中,学生设置不同的前景色和背景色,然后选择各种工具和工具状态后,观察前景色和背景色在应用中的显示效果,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好理解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含义。

  前景色和背景色设置好后,选择不同画图工具,分别用鼠标左、右键画一画,看有什么效果。“橡皮擦工具”擦过显出的颜色是前景色还是背景色?为什么?

  (提个醒:前景色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颜色,用鼠标左键选择,背景色就是打开的画布的颜色,用鼠标右键选择。前景色/背景色在画房子中的应用)

  四、专心绘画

  师:根据自己的设计,画出自己的小房子。注意在画的过程中自己都用到了那些工具?这节课新学习的“前景色/背景色”你用到了没有?

  (配音乐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交流欣赏

  师:有哪位同学想把自己的作品拿来让大家欣赏一下?

  说说你是怎么把小房子画漂亮的?

  你在创作的过程中都用到了那些工具?

  其他同学认为这个作品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说得全面,只要能谈出自己的体会即可。尊重学生的发言,教师对学生的观点做最后的总结评价和进一步扩展。

  六、课堂小结

  我发现我们大家设计的小房子都特别得棒,不但美观而且有许多设计很新颖,还有的环保,老师盼望着大家今天在电脑上设计的画面早一天变成现实,没准在我们大家中还能出现好多杰出的设计师呢!让我们保存下自己的作品,下节课继续创作吧!

  【反思与感悟】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中创建表格的方法。

  2.了解表格中的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行高、列宽这些基本概念。

  3.掌握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的操作步骤。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老师的示范演示的过程,能熟练掌握建立表格的步骤,提升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过程,能熟练掌握编辑表格的方法,提升学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对表格的创建与编辑,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

  2.通过认真观察分析后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认知态度。

  3.通过作品展示,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Word中建立表格,选中单元格、合并单元格,调整行高、列宽。

  【难点】

  选中单元格、合并单元格。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文《制作表格》主要是在Word中制作表格,内容简单,但是流程较多,因此为了课堂整体性,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导入。为后面教学的.语言具体,课程整体性强做好铺垫。

  【】同学们,植物园正在栽培一些植物,为了植物健康的成长,园方要求工作人员在每次工作之后要进行记录。大家看这就是工作人员的记录。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生】植物的名称和生长情况;记录员的姓名;还有记录的日期……

  【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对,我们的工作人员非常认真负责,但是我们看这些记录写在Word中显得特别的杂乱无章,那么应该如何整理这些记录才能既方便工作人员的记录也方便我们的观看呢?

  【学生】可以把这些信息整理成整齐的一列一列的。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整齐的列或行,其实就是利用表格的形式,那么怎么在Word中制作表格呢?又应该怎么把相关的信息和格式调整的美观,方便记录方便管理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如何帮助他们制作一个表格吧!

  (二)新课讲授

  1.观察探索在表格菜单中插入表格方式

  【教师】请学生观察教材中已有的表格有几行几列?

  【学生观察】观察结果:7行5列,但是第一行只有1列。

  【教师】那么如何在在Word中建立一个这样的表格?同学们看菜单,猜想可能在哪个菜单下?

  【学生探索】菜单中找:表格→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2.根据教材探究合并单元格方式、选定单元格的方式

  【教师】教材中表格第一行只有一列,是由多个小格子合成了一个大格子,引出单元格、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概念、输入文字的操作方法。

  【教师】请结合教材探究,合并单元格的操作步骤是什么?

  【学生】选中需要合并的单元格→单击右键→合并单元格。

  【教师】老师演示选定一个或多个单元格的方式,请学生总结步骤。

  【学生总结】把鼠标移到要合并的第一个单元格→按住左键向右拖动→到第五个单元格时放开鼠标。

  3.调整行高、列宽的方法及鼠标指针的变化

  【教师】老师演示调整行高和列宽有哪些方法。让学生观察,鼠标指针有什么变化?

  方法一,调整列宽:指针移到第1列与第2列之间的纵向表格,向左或向右拖动鼠标可以调整列宽。

  【学生观察总结】指针变成带有左右箭头的两条竖线:←||→。

  方法二,调整行高、列宽:选中表格→单击右键→表格属性→分别选中行、列选项卡调整。

  【学生观察总结】选中表格时,鼠标指针变成十字箭头。

  (三)巩固提高

  【教师】让同学们将已经插入的表格,调整为教材上样式的表格,并输入文字,调整表格行高为1厘米,列宽为适当大小(能显示全部文字)。并巡视学生操作,对于有问题的学员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总结】挑出学生易错的难点问题:合并单元格不成功,分析错误所在:选择单元格时没能正确选中。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生信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有哪些,重点在于建立表格,难点在于编辑不规则表格。

  2.作业:联系生活实际,找出Word制作表格在生活中有哪些实际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

  制作表格

  一、建立表格的步骤

  表格→插入→表格→输入行数、列数

  二、单元格的合并、拆分方式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账户”的概念。

  2、技能目标:尝试对OutlookExpress或Foxmail进行账户设置;熟练使用电子邮件软件管理电子邮箱。

  3、情感目标:在学习中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养成良好的'信息交流习惯,增进生生间的合作意识。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账户”的设置。

  2、电子邮件的收发和管理。

  (二)难点:“账户”的设置。

  三、知识点

  1、概念:账户。

  2、设置邮件账户。

  3、收发电子邮件。

  4、管理电子邮件(删除、附件的保存)。

  5、OutlookExpress或Foxmail窗口工具栏按钮、状态栏图标的含义。

  四、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五、教后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4

  第一课 认识计算机

  教学内容:教材第1-4页:认识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目前,它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二、教学新课:

  1、计算机的外观: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主机、显示器、键盘、 鼠标和打印机。看一看,电脑桌上的电脑有几个部分。

  教师教学每一部分的名称,学生对照机器进行观察记忆。

  2、计算机硬件:

  我们把计算机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设备称为计算机的硬件。

  主机是计算机的核心,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储器。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心脏,英文缩写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内存储器是负责存储信息,相当于计算机内部的存储中心。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能把我们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及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显示出来。

  键盘和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利用它们可以向计算机输入信息,指挥计算机工作。

  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出设备,可以把计算机输出的结果打印在纸上。

  3、计算机软件:

  仅有硬件计算机是无法工作的,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软件。计算机软件有很多种。如同学们玩的游戏软件,帮助我们学习的教学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高科技的知识产品,受法律保护,我们不能随便复制别人的软件作品。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它们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工作能力。

  三、巩固: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对照计算机说出各部分名称,和各部分的主要用途。

  四、作业;

  完成练习题 1-4 。

  【小学信息技术小结】

  转眼又过了一个学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习,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跟云,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先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作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习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制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作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期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准备,检查机器转台,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东佃,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掌握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后进生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不足。

  二、个人学习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师必须拥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时间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三、努力方面

  1、努力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的进步。

  3、嘉庆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习,在机房上机也要按规定严格的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的历史使命。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熟悉邮箱的界面;

  过程与方法

  会编写电子邮件及发送邮件,能在邮件中插入贺卡。

  教学重点

  会编写电子邮件及发送邮件,能在邮件中插入贺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电子邮件而且也拥有了自己的邮箱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编写电子邮件。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写一封电子邮件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并尝试按步骤给老师写一封电子邮件,把你的电子邮箱地址告诉老师,老师的'邮箱地址是:xx,老师期待收到大家的邮件。

  生:实践操作,师巡视知道。

  师:老师已经收到了许多同学的邮件了,真为大家感到骄傲,这么快就掌握了,下面请大家再写一封邮件给你们的好朋友,互相交换一下邮箱地址。

  生:实践操作。

  活动二:在电子邮件中添加附件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电子邮件不仅能传送文字信息,同时还能发送图片、声音等,大家想不想学?具体是怎么做的,首先请同学们自学习活动二,并动手做一做。

  生:实践操作

  活动三:保存电子邮件

  师:大家都已经掌握了编写电子邮件的方法,这里老师还有一些使用技巧,如果邮件写完之后暂时不想发送可以先存入草稿箱,当然邮件还没有写好,也可以暂时存在草稿箱里,等有时间再写,请同学们自己试一试。

  生:实践操作、交流反馈。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完成课本“试一试”。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6

  [课时]:

  一节课

  [教学内容]:

  制作形变动画;制作动作动画。

  [教学目标]:

  1、学会如何插入关键帧、创建补间动画,制作简单的形变及动作动画。

  2、通过学习,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动画,从而培养学生的制作兴趣及信心。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简单动画

  [教学难点]:

  会创建补间动画。

  [教学准备]:

  简单动画、多媒体电脑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作逐帧动画,今天,我们自己来画画,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

  二、新授

  1、制作一个形变动画。

  活动一:制作一个由矩形转变成圆形的形变动画。

  (1)师演示制作形变动画步骤,将操作步骤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形成初步的`认识。

  A.启动Flash

  B.选择“矩形工具”绘制一个蓝底黑框的矩形。

  C.在第5帧右击“插入关键帧”,使矩形停留一段时间。

  D.在第30帧右击“插入空白关键帧”,在舞台上绘制一个红底黑框的圆形。

  E.在第35帧右击“插入关键帧”,使圆形停留一段时间。

  F.在第5——30帧之间任意一帧右击创建补间动画,在属性面板中将补间更改为“形状”.

  G.Enter播放预览,并单击“文件”——“保存”。

  (2)学生根据板书步骤进行操作,有问题及时提出。

  (3)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遇到有大部分学生遇到同样问题的,要着重讲解。

  2、制作一个动作动画。

  师:其实动作动画的操作跟形变动画是基本相同的,所不同的是形变是形状上的变化,从一种形状变化到另一种形状,而动作变化而是两个同一形状的物体产生的一种运动,那在操作上也只是在“创建补间动画”这一步骤上有所不同。

  (1)活动二: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试试看能否制作出“运动变色球”的动画。

  (2)师巡视指导,可引导学生相互帮助。

  (3)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可让制作学生说一说他是如何操作的。

  (4)学生完成自己作品,并保存。

  (5)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可相互评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7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电脑的组成;软硬件的区别;初识输入与输出设备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算机是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知道计算机各个部分的名称及主要用途,能够区别简单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图片以及实物,真正认识计算机硬件,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

  3、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距离感;产生认识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组成以及主要设备的作用

  [教学难点]:软件和硬件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网络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计算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也知道了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你家里有计算机吗?你知道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计算机的.组成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计算机吗?家里有计算机吗?会使用计算机吗?

  生回答

  师:那么有谁能告诉老师,你们认为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回答(学生的回答应该会集中在硬件上)

  师:大家都谈了自己的想法,那么是不是像大家所说的,计算机由这些部分组成呢?请大家看看书本第16页。

  生阅读课文,教师下台巡视看书情况。

  师:谁来告诉老师,书上说计算机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回答:硬件家族和软件家族

  师:那什么叫做硬件?什么又叫软件呢?

  生回答

  师:所以大家在说计算机组成时,提到的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等是硬件还是软件?生思考回答

  师:因此,按照大家回答的这些内容,组成的计算机,还是无法使用的,因为它少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软件。硬件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软件好比人的知识和思想,只有身体没有思想的人,只能是植物人,就只能躺在床上,什么事也做不了。

  三、计算机的各个硬件设备

  1、主机

  请学生阅读课本第17—18页,介绍主机、CPU、硬件的内容,阅读完成后回答以下问题:什么是电脑硬件的核心部分?

  中央处理器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硬盘有什么用途?

  老师拆开机箱,展示相关的硬件,并通过教室广播软件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在感观上对硬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并详细说明每种硬件的用途:

  2、显示器、键盘、鼠标

  请学生阅读课本第18—19页中介绍显示器、键盘、鼠标的内容

  阅读完成后回答以下问题:

  鼠标是由哪两键组成的?

  显示器、键盘、鼠标中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

  师:在这里,提到了输入、输出设备的概念,那什么是输入设备、什么是输出设备,现在我们变来了解一下。

  输入设备是指把数据送入计算机的设备。

  输出设备是指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输出的设备。

  3、音箱、打印机

  简单介绍音箱、打印机的用途,并用音箱播放一段音乐,请学生欣赏;另外,让学生观看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图片。

  四、练习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21页的练习。

  2、提问:练习中的音箱和扫描仪,它们分别属于输入设备还是输出设备?

  [板书设计]:

  计算机

  软件:看不见,摸不着的部件

  输入设备:把数据送入计算机的设备。

  输入设备:把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数据,以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输出的设备。

  教学反思: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8

  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主要介绍窗口,绝大多数应用程序的运行界面都以窗口的形式出现,因此,要让学生认识窗口,并能对窗口进行一般操作。

  教材以“我的电脑”窗口为例,首先介绍窗口的组成,教学时,不仅要说明窗口的各部分名称,还要进行简单的演示。如,在介绍菜单栏时,可以选中一个盘符,单击一下“属性”按钮,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便于识记。

  注意:水平滚动条和垂直滚动条不是总出现的,他们是根据窗口的大小以及工作区中内容的多少有关,只有在内容显示不下的时候才出现。

  调整窗口大小的教学,教材只介绍了拖动边框中部,教师可以补充介绍拖动窗口顶点,同时改变窗口的大小——宽度和高度。

  对于叠成窗口和多窗口平铺,学生操作并不难,关键是向学生讲解“当前窗口”这个概念。通过演示说明当前窗口只能有一个。

  本课“动脑筋”教师要说明“关闭”是结束程序,“最小化”只是让窗口不显示,程序仍然在后台运行着。

  教学目标:

  (1)认识电脑窗口,了解窗口的组成。

  (2)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3)初步认识菜单命令。

  (4)进一步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把窗口设置好,主要指工具栏和状态栏的设置,千万不能缺少项目,是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教室。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自主探究法、动手实践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窗口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难点:菜单命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导学生练习打开计算机,双击"我的电脑"图标。

  师:这时我们发现桌面上打开了一个长方形区域,我们称这个长方形区域为窗口(板书课题:第10课认识Windowsxp窗口)。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窗口的组成和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新授

  1.窗口的组成

  同学们,我们知道桌面上的长方形区域叫作窗口(出示幻灯片:教材中的窗口图片,无文字说明),窗口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板书:窗口的组成)

  (学生看书找答案)

  窗口的第一行是标题栏,标题栏里显示窗口的名称:当前我们打开的是"我的电脑"窗口,所以标题栏里显示"我的电脑"字样;

  窗口的`右上角分别是"最小化"、"最大化"按钮、关闭按钮;

  窗口的第二行是菜单栏:菜单栏中列出了各种对窗口进行操作的菜单命令;

  窗口的第三行是工具栏:工具栏中排列着常用的命令按钮;

  最下面的是状态栏:显示窗口当前的一些信息;

  2.窗口的基本操作

  知道窗口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想了,我们如何去动手去用窗口啊。其实很简单。下面就同老师一起学习窗口的简单操作(板书:窗口的简单操作)。

  (1)最小化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单击"最小化"按钮,窗口最小化以后到哪里去了?缩小成任务栏上的一个小图标按钮,单击任务栏中的这个按钮,窗口就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小化"我的电脑"窗口,再把"我的电脑"窗口恢复原状。

  (2)最大化(还原)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单击"最大化"按钮,窗口会扩大到整个桌面,这时"最大化"按钮变成了"还原"按钮;单击"还原"按钮,窗口恢复原状。

  [操作练习]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最大化"我的电脑"窗口,还原"我的电脑"窗口。

  (3)切换窗口

  (教师边说边演示)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我们发现他们的标题栏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回答:一个呈深颜色,另一个呈淡颜色);我们把标题栏呈深颜色的窗口叫作当前窗口,现在"回收站"窗口为当前窗口。我们单击任务栏上一个窗口图标按钮,如:我们单击"我的电脑"图标按钮,就把"我的电脑"窗口切换成当前窗口。

  [操作练习]

  先后打开"我的电脑""我的文档","回收站"窗口,切换"我的电脑"为当前窗口。

  窗口的大小,其实这很容易。我们可以将指针移动到窗口的边框上面,这时我们会发现指针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呈"双箭头",这时我们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上下左右拖动鼠标就可以分别改变窗口的宽度和高度,如果我们想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的时候,就将鼠标指针移动到窗口的四个角中的任意一个角,指针的形状会呈"斜向双箭头"时,按住鼠标左键不放向对角线方向拖动鼠标,就可以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学生练习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打开"我的电脑"窗口,练习改变窗口的大小,分别改变窗口的高度,宽度。再同时改变窗口的高度和宽度。

  窗口的操作完成以后我们可以单击"关闭"按钮,来关闭窗口,关闭窗口的同时在窗口中运行的程序也被同时关闭了。

  3.菜单命令

  (教师边说边演示)

  菜单栏中的任意以各命令,会弹出一个下拉菜单,我们发现菜单中有很多的命令,他们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有的命令呈黑色,有的是灰色),解释:其中黑色的命令白表示现在可以选择使用的命令,灰色的命令则表示暂时不能使用的命令。

  [试一试]

  打开查看(V)菜单命令,可以看见"查看"菜单"工具栏"命令右侧有一个"三角",同学们把鼠标移动到"工具栏"命令上我们会发现了什么?(又弹出一个菜单),我们叫它"子菜单"。"三角"表示这个菜单命令还有子菜单。

  在"查看"菜单中,我们发现"状态栏"命令的左侧有一个黑色的"√",表示这个命令被选中,并正在起作用,窗口下放正显示状态栏;同学们可以用鼠标器再次单击一下"状态栏"命令,这时我们发现这个命令左边的"√"的消失了,表示这个命令不发挥作用了,同时我们看到窗口的状态栏也随消失。

  同学们在通过操作发现一下带有"。。。"的命令有什么特别的?

  学生汇报:会弹出一个长方形象窗口一样的东西。

  师:(打开一个"对话框"演示)这个象窗口一样的东西我们叫"对话框"。"对话框"里有标签、下拉列表框,单选项,复选项等等。

  4.窗口滚动

  (教师边说边演示)

  打开一个窗口,如果窗口中的内容较多,或者窗口较小,这时窗口就无法显示所有的内容,要查看窗口中的其他内容,我们可以利用"滚动条"来做到。(出示带有滚动条的窗口说明滚动条各部分的名称)滑块、垂直滚动水平滚动条、滚动指针。单击滚动条两端的滚动指针,或者单击滚动条上的空白处,或者拖动滚动条上的滑块,就可以看到窗口上的其他内容。(分别演示)

  [试一试]

  逐渐增大窗口,观察滑块长度的变化。

  单击窗口左上角,弹出控制菜单,单击其中"最小化"命令,观察其作用和操作什么地方相同?

  分别打开"我的电脑"和"回收站"窗口,观察标题栏的颜色是否相同?

  三、巩固练习

  (1)打开窗口"我的电脑""回收站""我的文档"窗口,使"我的电脑"窗口为当前窗口,在切换"我的文档"窗口为当前窗口。

  (2)移动"我的电脑"窗口到"回收站"窗口上面。

  (3)把"我的文档"窗口的大小调节得比"我的电脑"窗口的大小大一倍左右。

  四、课堂练习

  1、打开“附件”中的“记事本”窗口。

  2、指出“记事本”窗口各部分的名称。

  3、改变“记事本”窗口的位置。

  4、调小“记事本”窗口,并按键盘上的数字键输入1~50。

  5、练习利用窗口上的滚动条查看“窗口”中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今天学会了哪些操作?

  我们今天知道了窗口各部分的名称,还学会了窗口的一些基本的操作。从现在开始窗口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了对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更加的熟悉了解他的哦。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9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演变历史;

  2.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3.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一些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如何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教学方法:

  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引导式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知导入

  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教师引入:“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们享受着计算机带来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常常遇到各种软件和硬件的问题,那么,你们知道计算机的很多细节吗?”

  学生进行讨论并交流,师生互相评价。

  2.新知学习

  教师呈现多媒体课件,介绍了计算机的历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是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3)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4)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5)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教师介绍第四代计算机的特点,如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大,成本低等。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深入了解计算机结构组成,掌握计算机的硬件知识,相信大家通过共同的努力,都能成为一位计算机小专家。”学生通过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并进行自主学习,在教材中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从计算机的外观和内部结构来看,有哪些硬件部件呢?

  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外观部分包括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内部构造由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和网卡等组成。

  教师:各个部件具体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可以把计算机比喻为一个人,哪些硬件部件对应人体的.器官?

  课件引导讲解。

  教师:CPU类似于人的大脑,负责计算和掌控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主板则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只有它和CPU一起才能控制其他硬件;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睛,负责将图像信号转换成可见的图像;声卡则是计算机的声带,控制计算机发声;内存条作为计算机的临时储存器,帮助计算机快速处理数据;硬盘类似于一个大仓库,用于永久储存数据和程序;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用来输出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音箱是计算机的嘴,用来输出声音;键盘和鼠标都是输入设备,用来控制计算机操作;打印机也是输出设备。

  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计算机实物部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抢答。

  教师引入:内存和硬盘分别是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和永久仓库,那么它们的大小是如何度量的呢?

  展示课件。

  教师: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Bit),即1个二进制位(0或1),而最基本的容量单位则是字节(Byte)。1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1个汉字占2个字节。常用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换算关系如下:1 Byte=8 bit,1 KB=1,024 B,1 MB=1,024 KB,1 GB=1,024 MB。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页面边框、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等概念。

  能力目标:掌握页面边框、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的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探究能力,加强勤俭节约意识。

  重点难点

  页面边框、页面设置、打印预览的方法

  教学素材

  学案、教学课件没有进行页面设置的文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某位同学的进行了页面等的设置的小板报。漂亮吗?接着展示该板报的打印品,问:这是什么?刚才在电脑中展示的小板报。利用Word软件咱们不仅可以制作出漂亮的板报,而且咱们还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打印机将制作的板报打印在白纸上,神奇吗?想掌握这项本领吗?好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打印文章。

  观看板报作品,回答问题

  通过展示进行了页面设置的板报及其打印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启发探究, 技巧点拨

  为了避免浪费纸张,在对文章打印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它进行最后的美化,比如加上一个页面的边框,选择好纸张的大小及排列等等。然后通过打印预览观察一下最终效果,感觉满意了再去打印,如果不满意可以接着修改,直到满意了再去打印。那么打印之前如何去对我们板报的页面进行美化设置呢?下面我们就去探究一下。

  听清要求,带着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任务。

  给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引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出示任务一:设置页面边框

  任务二:页面设置

  任务三:打印预览

  任务四:打印

  教师予以巡视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

  学生参照课本提示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任务逐步进行探究,探究完成后进行汇报交流。再度练习实践。

  将繁琐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的学习探究。

  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学生回答探究过程中还有哪些未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分类。将任务再度分发。

  小组合作探究。

  汇报交流。再度实践。

  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实践创作,展示

  分发《校园的早晨》原始文章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关于Word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咱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搞一个“我是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怎么样?

  组织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比赛。

  组织优秀作品的评选及展评。

  创作作品,评选优秀作品

  进行交流

  通过一个综合的比赛,检验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及利用情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自信心。原来自己可以做得这么好。

  梳理,拓展延伸

  学完单元你有什么收获及感想

  生谈收获感想

  师生本单元的知识

  通过一个整体的梳理回顾,一起梳理自己的所学及所感。

  板书设计

  打印文章

  设置页面边框

  页面设置

  打印预览

  打印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第10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另一种选择结构——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编写,这种选择结构可以对更加复杂的情况进行判断;另外介绍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性和技能目标

  了解碰撞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工作原理,理解嵌套选择结构程序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学会在机器人上安装和使用碰撞传感器;

  (2)学会在编写程序时应用嵌套选择结构;

  (3)能应用碰撞传感器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愉快、成功、竞争、和谐的心情,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协同合作、勇往直前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相互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碰撞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

  (2)编写含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教学重点

  (1)编写有嵌套选择结构程序;

  (2)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碰撞传感器。

  四、教学准备

  与碰撞传感器有关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游乐园里的碰碰车碰撞情境,以及机器人碰撞后转行走等有关视频。

  教师:为什么它们碰撞后会自动改变方向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原理。

  2、分析、安装碰撞传感器原理。

  教师演示受到碰撞后会转向行走的机器人,并简单阐述一下碰撞传感器工作原理,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如何安装碰撞传感器。

  学生分组安装,教师指导帮助。

  教师再次阐述安装方法、检测程序。

  3、学生练习碰撞行走。

  思考:看书P74流程图,思考机器人受到碰撞后怎么办?

  学生分析,交流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方法进行设置,完成后演示机器人碰撞行走(如果不行,试着让学生想想原因及解决办法。)。

  教师演示正确的设置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更正,说明原因。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指导帮助。(提醒学生安装的接口号)

  小组表演,大家点评。

  4、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请同学们完成书中“试一试”练习内容。

  5、总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并结合自己的学习收获,回答教材中的“评一评”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学会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3、学会充填效果的设置,知道文本框的作用,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在word中插入自选图形。

  教学难点:

  充填效果的设置和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提出任务

  吸烟有害健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在这篇文章中,如果插入一个禁烟的标志,文章一定会更加生动、更加具有说服力。虽然我们在上学期已经学过了画图,但是你知道吗,在word中也能画图,而且它的画图能力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画图,它提供了大量的自选图形。

  二、显示[绘图]工具栏

  如果你的word还没有显示[绘图]工具栏,就单击[试图],选择[工具栏],单击[绘图],使[绘图]前面打√。

  教师简要介绍[绘图]工具栏。

  三、插入自选图形。

  (1)、画一支香烟。

  单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基本形状]中的圆柱形,在文档区单击并拖动鼠标,一个圆形柱就出来了。

  (2)、将鼠标指针移到黄色的控制点上,点住拖住,改变圆柱底面的形状。

  (3)、单击旋转按钮,圆柱的周围出现四个绿色的控制点。点住控制点拖动,将圆柱旋转到需要的角度。再次单击旋转按钮,取消旋转方式。

  (4)、单击复制按钮,再次单击粘贴按钮,复制一个圆柱。

  (5)、将复制出的圆柱缩短,做成香烟过滤嘴。单击“填充色”按钮右边的下拉式按钮,为过滤嘴选择土黄色,并将它移到另一个圆柱的头上。

  四、画禁止符。

  (1)、单击[自选图形],在弹出的菜单上选择[基本形状]中的禁止符。在文档区画一个禁止符,并将禁止符移到香烟上。

  (2)、单击填充色右边的下拉式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填充效果]。在颜色栏中选择[单色],并将颜色改为红色,再选择一种底纹式样,单击[确定]按钮。

  (3)学生练习设置填充效果中的其它设置。

  五、加文字。

  为了使文字的位置调整起来更方便,我们用文本框来加文字。

  (1)、单击文本框按钮,然后在禁烟标志的下方拖出一个文本框,输入禁止吸烟。设置好文字的字体和大小,移动文本框到合适的位置。

  (2)、在文本框的边线上单击以选中文本框,单击线条颜色按钮右边的下拉式按钮,选择[无线条色]。

  六、学生练习。

  动动脑筋,你还能用自选图形画出什么图形来?(两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试着画画书本第19页的两幅画(一人一幅)

  七、总结

  我们今天的内容是画一幅禁止吸烟的标志,想一想,把这个标志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最生动、有说服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3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及信息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信息无处不在。

  2.通过分析图片中所包含信息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感知信息的游戏,体会信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增强感知、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辨别生活中蕴含的信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儿歌“数鸭子”,提出问题:

  (1)儿歌中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2)故事中出现了什么人物,有什么特点?

  (3)赶鸭老爷爷有几只鸭?

  教师总结:从儿歌中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如故事发生的地点、人物等。除了儿歌,在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生活中都有哪些信息呢?今天就一起学习《生活在信息中》。

  (二)新课讲授

  1.身边的信息

  教师讲解: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信息无处不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提出问题:

  (1)第一幅图片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第二幅图片呈现了什么内容,说明什么?

  (3)第三幅图片中是什么物品,有何作用?

  教师总结:除了图片中呈现的信息,在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号、现象和消息都包含着信息。

  2.形式多样的信息

  教师讲解: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信息,如交通信息、天气信息等,信息也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

  开展“我做你猜”游戏,游戏规则:同桌为单位,一人选择合适的方式“描述”题卡呈现的词汇,另一人根据“描述”猜测题卡内容。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描述者如何知道需要描述的内容呢?

  (2)可以使用什么方式描述题卡内容?

  (3)游戏中的信息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的?

  教师总结:信息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除了通过动作、声音、文字呈现外,还能通过气味、视频、图像等形式来表现。

  3.应用广泛的信息

  教师讲解: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而信息也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善于利用信息可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教师发放与信息应用相关的故事资料卡,提出问题:

  (1)资料卡中展示了哪些故事?

  (2)草船借箭的故事中,诸葛亮为何能取得胜利?

  (3)石油勘探的工作人员怎样发现石油?

  (4)农夫播种农作物有何规律?

  教师总结:信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古代战争时期、现代科研、农务种植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发现信息的价值,利用信息解决问题。

  (三)巩固提高

  开展“真假信息”活动,活动规则:教师展示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学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信息并判断信息真假。

  教师点评,点评要点:观察能力强,信息获取全面等。

  【图片描述:小男孩的手机收到彩票中奖100万的短信。包含信息:中奖100万、短信发送号码。信息真假判断:中奖信息来源不明确,是假的】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信息的表现形式,学生回答信息可以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表现。

  四、板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4

  活动时间:

  20xx年9月10日

  活动主题:

  《画图》教学过程及反思

  活动过程:

  一、研讨:

  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作为教师还需要在很多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例如:学生分组的技巧;依据教学资料选择不一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课堂上组织语言的使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营造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二、活动过程:

  1、教材分析:

  《画图》是西安交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的资料。学生经过学习,熟练使用"画图"的各种工具,本课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工具应当是较容易掌握的。教材主要是介绍使用"矩形"和"圆"工具画楼房和气球,这些学生应当比较容易掌握。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使用先画出图形,再用"颜色填充"工具进行填充的方法来画楼房,就完全能够的,教师应加以肯定。

  综上分析,我发现本课知识点较易,学生掌握应当不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安排足够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

  2、学情分析:

  尽管"矩形"和"圆"是本课新介绍的两种工具,可是由于已经熟练掌握了工具,本课的教学,能够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师只需作少许概括总结即可。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可能根据课堂实际情景,让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帮忙掌握得比较慢的同学。

  3、教学目标:

  学习"矩形"、"圆"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经过画楼房,让学生感受一个整体图形的完成过程。

  让学生了解图形组合的奥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4、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矩形"、"圆"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运用矩形和圆组合出一些基本图形。

  设计思路:

  情景创设,激活课堂

  先请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楼房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指名生汇报:是由圆、椭圆、长方形、等组成的。

  在数学里面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叫做矩形,今日我们就来一齐学习画矩形。

  出示课题:画矩形

  设计意图:

  书本教材对学生来讲是枯燥的。就小学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而言,传统的指导方式更是最枯燥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对教材的开发,首先重点就是要经过各种新奇的方式将学习资料趣味化。我结合多媒体将整个直观的图形展示与学生面前。使学生增加了好奇感,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关注的目光。仔细观察所出此刻大屏幕上图形结构组成。

  提出任务,共同探究

  会画长方形和圆角的同学举手。此刻我们来比赛,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并涂上自我喜欢的颜色,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学生动手操作,奖励画得快、好的学生。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形。

  师:是不是只要会画这个基本图形,我们就能很快地画出楼房呢答案是……

  出示图片:我们的教学楼

  设计意图: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画图的过程中,熟练运用鼠标,进一步熟悉windows窗口程序的各种常规操作。但只要掌握这些技巧,就足够了吗这样的看法肯定是片面的。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技巧的教学,更为重要的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交流。

  师:好,此刻我们自我来画出自我想象中的教学楼房。

  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困难,能够从书中找解决办法,也可寻求会画的同学的帮忙。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操作,学生给予评价、教师评价。

  技巧巩固,实践提高

  好了,楼房画好了。那么这么大的楼房能放什么呢

  生答:桌子、椅子、黑板、垃圾箱。

  师:小组内说一说这些物品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学生小组内交流,团体汇报。

  师:请大家选择两幅自我喜欢的物品,动手画一画。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是教材后安排的实践园。也是大部分课后都有的实践题。很多学生在技巧掌握后,对于巩固提高并不是很感兴趣。在前一阶段的自我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奋点已经渐渐消退,如何进一步激发其探究的兴趣。这时,"教学楼放"的再次出现,猜猜用来做什么,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个性创新,拓展练习

  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把画上再添加一些你认为应当有的东西。

  学生先说说自我准备添加的物品。

  学生1:我准备在垃圾桶下头添加画四个轮子。

  学生2:我准备在黑板上添加气球。

  学生3:我准备在书桌添加画一个闹钟。

  ……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给予评价,之后教师评价,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

  师生共同评选出今日的优秀作品,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

  学生作品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然后教师给予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间的互相比较、品评,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我的长处和弱点。给予鼓励和赞扬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而对于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也起到了激励作用。

  (四)回顾总结感悟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分享:

  教学目标

  学会启动“画图”软件

  熟悉“画图”窗口的组成

  能够画简单的画

  掌握保存文件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画图”窗口的组成

  工具箱上的“直线”、“矩形”、“圆角矩形”、“椭圆”、“铅笔”、“橡皮”、“用颜色填充”工具的应用

  颜料盒颜色的选取和应用

  保存图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工具箱中工具的认识和颜料盒颜色的选取

  难点:工具箱中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待填色的图片文件,并将该待填色的bmp文件拷贝到学生机。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如认识窗口组成、键盘、指法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但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教材按“启动‘画图’”→“认识‘画图’窗口”→“应用工具箱画图”→“保存图画”→“修改图画”→“关闭‘画图’”的顺序组织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过程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学习工具箱上重要工具的应用技巧,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本课教学内容较多,学生之间有差距,不同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建议以小任务驱动为主,并考虑适当的同桌互帮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发现和实践练习的方法,让学生熟悉“画图”的窗口和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同时多鼓励学生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一单元,我们认识了计算机,也掌握了使用计算机时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操作方法,比如鼠标和键盘操作;我们还知道了利用计算机可以辅助我们学习,可以听音乐看电影。接下来的单元,我们一起学习如何用计算机“画画”。

  (出示一些学生的画图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授:启动“画图”软件

  师:“画图”软件在“程序”的“附件”里面,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打开画图软件呢?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三、认识“画图”窗口

  师:(出示“我的电脑”窗口的结构示意图):与“我的电脑”窗口比较,“画图”软件窗口有哪些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认识“画图”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状态栏)

  (1)画图区

  师:把窗口最大化,我们会发现,窗口中有一大块空白区域,这就是用来画画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工作区”。请同学们把鼠标指针移到工作区的白色画布上,看看指针有什么变化?把指针移到画布右下角的小黑点上,指针又有什么变化?如果指针移动到画布右侧中间的小黑点呢?指针发生变化的时候,拖动鼠标,看看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让举手的学生回答,并总结三个控制画布大小的控制点的操作技巧)

  (2)工具箱

  师:画画需要很多工具,在画布的左边有一个工具箱,里面有16种绘图工具。大家把鼠标移动到其中任何一个工具的按钮上,并且稍加停留,你会发现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醒学生同时注意观察状态栏上的变化。)

  (教师让举手的学生依次指明工具名称;然后出示一张工具箱图片,随机挑选工具,以“开火车”方式让学生指出工具的名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画图”软件的作用及其窗口的组成;

  2、学会启动、退出“画图”软件,并能保存画图文件;

  3、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能使用“铅笔”工具绘画。

  (二)、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画图”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

  2、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使用“画图”软件绘画的全过程;

  2、难点:保存文件。

  三、教学手段

  整个教学程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教师作适当的引导、任务驱动和协助。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展示优秀的画图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讲授法介绍“画图”的启动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对窗口的认识来了解画图软件,设计用“铅笔”工具“写名字”和“自画像”的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技能,最后分享收获及作品欣赏。整个过程中运用了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和赏识法等教学方法,达到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团结协助和创新精神的目的。

  四、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课本《信息技术》第一册(上)第4课《认识“画图”新朋友》的内容。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Windows“画图”软件,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退出保存等操作,了解“画图”软件窗口的组成,初步认识绘图工具箱及使用“铅笔”工具。

  五、学生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新的课程和计算机这个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学习这节课前,学生已经了解Windows窗口的组成和掌握了鼠标的基本操作,以大部分小学生都喜欢画画为基础,学好用计算机画图的第一节课,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六、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一台计算机;

  2、学生机安装有“画图”软件;

  3、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及投影。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启动“画图”软件的方法及“画图”窗口的组成,并能绘制简单的图画。

  2.通过类比绘制圆形太阳的方法,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提高知识迁移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画图”软件的认识及太阳的绘制,体会计算机功能的丰富性,提高学习画图软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画图”软件的启动及窗口组成。

  【难点】绘制简单的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动漫《龙猫》中的场景及相应手稿的图片,提出问题:

  (1)展示的两张图片有什么区别?【一张是动漫播放时截取的场景,一张是手绘的场景】

  (2)完成手绘场景需要使用什么工具?【彩笔、画纸】

  (3)手绘场景是如何变成动漫场景的呢?【不知道】

  教师总结:在制作动漫时需要先绘制故事情节的设计稿,为了便于将绘图内容转变为动漫情节,一般会使用计算机进行原稿绘制。那么在计算机中该如何绘图呢?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画图”》。

  (二)新课讲授

  1.认识“画图”窗口

  教师讲解:在计算机中,可使用“画图”软件进行图画的绘制,但在绘制前需要先启动相应软件。

  教师演示“画图”软件的启动,提出问题:启动“画图”软件的步骤是什么?【“开始”→“程序”→“附件”→“画图”】

  教师发放介绍“画图”软件的资料卡。

  布置任务:以信息技术小组为单位,限时5分钟,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画图”软件窗口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工具箱、类型框、工作区、颜料盒】

  (2)“画图”软件中的“画纸”和“画笔”分别是什么?【画纸是工作区中的画布,画笔是工具箱中的工具】

  (3)如何根据绘制内容选择大小适宜的“画纸”呢?【拖动画布右侧、下面或右下角的小黑点改变画布的大小】

  (4)怎样得知“画笔”的名称和功能,并且选定“画笔”呢?【将指针指向工具箱中的工具按钮,可以显示按钮名称和功能简介,单击后可选定相应工具】

  (5)选定“画笔”后,又该如何设置画笔的颜色呢?【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

  教师总结:“画图”软件中,工作区的画布、工具箱的工具相当于绘图时常用的画纸和画笔。绘图时,可通过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改变使用的前景色,即画笔颜色;右击色标改变背景色,即画纸颜色。

  之后请学生自主调节画布大小并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名称、作用。

  2.画一幅简单的画

  教师讲解:了解“画图”软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后就可以开始学习绘制简单的图画了。

  教师演示太阳主体的绘制方法,提出问题:

  (1)太阳的主体部分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2)可以选取什么工具进行绘制?【椭圆工具】

  (3)绘制前需要完成哪些设置?【选定工具线条的类型、设置前景色为红色】

  (4)在画布上绘制太阳的方法是什么?【移指针到画布上且变成“十”形时,拖动鼠标指针绘制出一个圆】

  布置任务:限时3分钟,类比绘制太阳主体的过程,自主完成太阳光芒的绘制。

  提出问题:

  (1)绘制太阳光芒需要使用什么工具?【直线工具】

  (2)绘制前需要完成那些操作?【选定绘制直线的线宽,并设置前景色为黄色】

  (3)如何绘制光芒?【在画好的圆周围拖动鼠标指针,画出一些直线,表示太阳的光芒】

  教师总结:可使用椭圆工具绘制太阳主体、直线工具绘制太阳的光芒。绘制太阳主体时,可在拖动鼠标的同时按住Shift键,绘制出一个完美的圆形太阳。

  (三)巩固提高

  开展活动“我说你画”,活动要求:教师出示需要绘制的物品,以同桌为单位,一人描述绘制时需要使用的工具,另一人使用“画图”软件进行绘制。

  教师巡视指导,指导要点:选取的工具是否合适,绘制前是否设置前景色等。

  【出示物品:房屋。选用工具:用矩形工具绘制房屋的主体、门、窗,用三角形工具绘制房屋的屋顶。绘制操作:选定相应的工具后,单击颜料盒中的色标完成前景色选取,在画布上拖拽鼠标绘制相应图形】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本节课的收获,学生回答学会启动画图软件并绘制简单的图画等。

  作业:使用画图软件为自己绘制一幅自画像,并与父母分享。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画图程序的界面并能运用铅笔工具绘画。

  2.通过观察教师演示、小组合作等认识画图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3.通过像素画的绘制,掌握铅笔工具的基本操作,体会计算机的魔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画图,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的运用。

  难点铅笔工具和橡皮工具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青苹果”想要学习用计算机画出一副小树的画向“机器人”老师求助。教师提问学生:“如何用计算机画出小树呢?”“Windows家族有哪个朋友可以帮助我们呢?”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二)新课讲授

  1.打开画图程序

  教师提示学生Windows家族里有个“绘画小能手”但是它却藏在了Windows附件的“大森林”里,请学生进行探究打开画图程序。教师找学生回答画图程序的打开步骤。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画图”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发现小能手,能够帮助老师找出“绘画小能手”。教师打开画图程序,然后让学生观察画图程序的组成。教师说明画图程序界面由功能区、绘图区、状态栏三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可以强调“绘图区”就是平时所用的“画布”。教师提问:如何设置看到的图像的大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操作步骤。单击“查看”选项卡设置显示网格线,单击页面缩放按钮或拖动缩放滑块设置显示图像的大小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观察的很仔细,能够把操作记得这么清楚。教师继续引导:“如何设置图像的实际大小呢?”这一部分可以选择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时间为3分钟,教师进行巡视指导。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找小组代表汇报。教师进一步归纳总结:单击“主页”选项卡中的“重新调整大小”在弹出的“调整大小和扭曲”对话框中将“水平”和垂直参数分别进行设置。

  2.开始绘画

  教师提问学生“如何在画布上进行绘画呢?”学生能够想到实际生活中用笔进行绘画。教师说明学生可以用画图中的“铅笔”工具进行绘画。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如果想让画出的线条粗一点应该怎么办呢?”从而引出铅笔四种不同的线宽并强调不同的工具线宽是不一样的。然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按照教师给出的图形进行绘画,预设学生会有画错的情况,引出“橡皮擦”工具可以擦出不想要的痕迹。并补充快捷键“Ctrl+Z”可以快速撤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想要画出绿色的树,如何把铅笔的颜色调整成绿色呢?”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更改铅笔的颜色。自主探究结束后,学生汇报颜色1可以更改铅笔的颜色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真强。教师补充:颜色1是前景色颜色2是背景色。教师提问:“青苹果”小朋友想给大树换一个“颜色”栏中没有的颜色,该如何帮它呢?教师进行讲解:通过“编辑颜色”可以选择“颜色”栏中没有的颜色。教师补充“颜色提取器”可以帮助我们快速选择颜色,并指出“颜色提取器”的样式。

  3.保存作品

  教师提问:“青苹果”小朋友想看一下自己的绘画效果之后再保存应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学生进行汇报。单击“查看”选项卡中的“全屏”或“缩略图”按钮可以预览。通过“保存”按钮或快捷键“Ctrl+S进行保存”

  (三)巩固提高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开展一个小比赛。请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合作完成一副作品。看哪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画图程序的界面组成等。教师可以点评同学们听课很认真,记忆力真强。

  作业:课后尝试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的像素画。

  四、板书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2.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3.了解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4.了解常见外存储器的特点。

  5.学会查看硬件的配置信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知识。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方法

  观察体验学习、合作讨论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启发引导学习。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课件,展示现代各种各样第四代计算机。

  老师引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作为功能强大的信息处理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享受计算机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却经常被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问题所困扰。那么你们了解计算机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回答,师生互评。

  2.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课件,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史:

  (1)第一台计算机是“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2)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

  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3)第四代计算机特点。

  体积小、重量轻、功耗少、功能强、成本低。

  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计算机结构组成,进一步认识计算机,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大家都会成为一位计算机小行家。观看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录像,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自主学习:学生结合所看录像,学习教材中计算机硬件知识。

  教师提问:计算机硬件从外观和内部分别有哪些部件?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学生回答:……

  外观上: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

  内部构造:主板、CPU、电源、内存、显卡、硬盘、光驱、软驱、网卡等。

  教师提问:看完这些硬件结构,那这些部件分别都起什么作用的呢?如果把计算机比如是一个人,那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各个部件都起到人的哪个器官的作用。

  教师展示课件引导讲解。

  CPU:犹如人的大脑,起运算和控制作用。

  主板:它是计算机的血管和神经,有了它和CPU才能控制其他硬件。

  显卡:相当于人的眼球,图像的形成由它完成。

  声卡:它是计算机的声带,计算机能发出声音全靠它。

  内存条:计算机的临时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内存储器。

  硬盘:犹如一个大仓库,它是计算机的外存储器,用于储存程序和数据。

  显示器:相当于人的脸,大脑处理后的信息,往往通过人的脸表现出来,它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音箱:是计算机的嘴,计算机由它发出声音,同样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键盘、鼠标:各种操作和命令由它输入计算机,它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

  打印机:相当于我们使用的笔,也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合作竞争学习:老师打开机箱,展现计算机实物部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抢答。

  老师引入: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我们说内存是临时仓库,硬盘也是个大仓库,不管是内存储器还是外存储器(包括硬盘、软盘、光盘和U盘等),它们的容量大小是怎么衡量的呢?(展示课件)

  (1)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最小单位是比特,英文Bit,也就是一位二进制位(0或1)

  最基本的容量单位是字节,英文Byte,缩写为B。

  一个英文字符占1个字节,一个汉字占2个字节。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比特、字节、千字节(KB)、兆字节(MB)、吉字节(GB)。

  (2)换算关系

  1 Byte=8 bit 1KB=1 024 B 1 MB=1 024 KB1 GB=1 024 MB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16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8-27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案01-17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3-09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07-05

【经典】小学信息技术教案11-20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5-25

[精选]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7-09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精选)07-10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经典)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