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4-06-27 19:05:16 昌升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4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14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

  目标:

  1、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养成估算的习惯

  3、培养估算意识,发展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估算的方法,能具体情境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和策略

  学情分析: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是先把握运算的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同时估算也有利于减少运算错误,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在解决一些对计算结果要求不太严格,或者难于精确计算的问题时,也经常用到估算的方法,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但学生的估算意识比较薄弱,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精确极端的习惯,估算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

  一、感受估算的价值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同学们,在这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在这优美的环境下学习,估计同学们心情都不错。上次帮三年级同学搬桌子,有兴趣再帮他们一个忙吗?新教学楼建好后,小星星剧场将被拆迁,三年级同学举行“义方百家讲坛”不知该如何选择场地,你能帮忙吗?

  2)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三年级各班人数的统计表

  (3)你会选择那个场所呢?

  (4)指名回答:说一说,你选择了哪个场所,说明理由。

  预设1:

  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40个,三个年级就有240人,至少要能容纳240人,因此可以排除食堂。40×6=240(人)——最少

  预设2:

  将每班的学生人数都看作50个,三年级就有300人,最多只要容纳300人,因此可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50×6=300(人)——最多

  预设3:四舍五入法50×5+40=290(人)大约要290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4:选中间数47×6=282(人)所以选择五楼综合教室。

  预设5:235÷6<40所以要选择五楼综合教室。这是用每班人数和每班人数比。

  预设6:计算出三年级的总人数,再于两个场所能容纳的人数进行比较。

  (5)小结:你怎么想到用估算的?问题——只需近似值——估算(更方便)

  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估算方法,每种方法一样吗?(进一法、去尾法、四舍五入法、选中间数法)

  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根据结果的要求把原始的数据看作整百数或者整十数,便于计算)

  三、说一说:生活中和学习中哪些时候用到过估算?

  (1)、在我们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怎么估算呢?课前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信息,谁来交流一下,好吗?

  如1:买东西的时候要估算带的钱购买几件商品。

  2:计算题时要估算结果是多少。

  (2)、四人小组交流

  (3)老师这里也收集了一些:我们还曾经学会了如何估算一张报纸的字数,也会估算一堆黄豆大约有多少粒。一个操场大约能站下多少人。一个没拧紧的水龙头一年会浪费多少水。看来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估算。

  四、判断下列情景中哪些可以估算。如何估算。

  1、那是不是生活中的问题都能用估算来解决呢?老师也有几个问题,你们能帮我看看哪些情况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吗?

  判断下列4种情况哪些可以用估算解决问题。

  1、判断791+118=809结果是否正确。

  2、小红1分钟最多能打49个字,一篇作文共1025个字,小红能在20分钟内打完这篇作文吗?

  3、奶奶在超市买了6.70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当营业员计算奶奶应付多少钱时。

  4、牛排每斤12.40元,爷爷买了1.9斤,店主说一共26.60元。店主说的对吗?

  2、选择汇报3为什么不可以?

  3、可以估算的分别说说该如何估算。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这五种情况如何用估算解决问题

  (1)790+110=900(最少)所以结果不正确。

  (2)50×20=1000(个)(最多)所以不能

  (4)13×2=26(元)(最多)所以店主说错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要用到估算,在估算时,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六、组织练习: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些同学能灵活的运用估算。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七、数学万花筒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估算的这么多知识,在你们以后的学习中还将继续学习。比如当在测量或估计一个较大量时,常常用到数量级。

  八、布置课堂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性质,并能 正确地判定数的范围。

  教学重点:

  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理解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 知识整理

  自然数 十进制的计数法多位数的`读法

  整数

  小数的意义小数大小的比较

  数 小数 小数的分类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

  有限小数

  小数的性质

  2、

  3、整数和小数的数位顺预表。

  4、整数、小数的读法

  5、 万、亿做单位记数

  较大的数可用万、亿作单位进行改写不是整万、整亿的数可用小数表示。

  如:18000000=1800万

  110600000=1.106亿

  6、 近似数表示:(1)四舍五入法(常用)

  (2)进一法(3)去尾法

  二、练一练

  (1)填空

  a、学生练习

  b、反馈:说出正误理由,并讨论如何改正。

  (2)判断

  a、学生练习判断。

  b、反馈并说明理由。

  (3)

  a、一个五位数加上1就变成六位数,这个五位数是(),一个五位数减去一就变成四位数,这个五位数是()。

  b、把下列各数从小到大用符号连接起来 0.7 0.7550.760.75。

  c、用0、1、2、3、9这十个数字,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写出一个最接近十亿的整数。

  d、课本第1-----6题。

  三、总结:

  本课复习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复习的?你认为哪些知识非常重要或者以前对哪些题目要犯错通过今天的复习想提醒大家?

  四、提高练习

  1、用2、3、4分别去除一个数,正好都能整除,这个数最小是( ),把它写成两个质数相加的形式是( )。

  2、互质的两个数的积是68,这两个数是( )和( )或( )和( )。

  3、甲、乙、丙三个小朋友绕操场滚铁环,绕一周甲要3分,乙要6分,丙要9分。3人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至少要( )分,3人才能同时在出发地点相会。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3

  课题:空间与图形

  复习内容:第12册100页“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8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与区别。

  2、使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运用这些公式进行正确计算。

  3、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第三课时

  课前设计:

  (一)直导课题

  回忆学过的平面图形。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后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我们已经了解了它们的周长和面积,今天,我们再来一起回顾一下。

  (二)复习

  1、周长和面积的概念。

  (1)那么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呢?谁能任选一个图形,来说说呢?指名学生到前面去演示。

  (2)那么谁能概括地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回答后板书: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表示图形的周长我们用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忆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4)那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回答后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5)表示平面图形的面积我们用面积单位,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呢?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回答后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6)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2、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老师这里有两幅图,请你分别较

  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出示“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1)如果图中每小格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这两组图形,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

  (2)汇报:通过观察、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指着说)

  ①第一幅图: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②第二幅图:周长相等,面积不等。

  (3):由此可见周长和面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周长计算公式。

  那同学们还记得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1)同桌一起回忆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

  (2)指名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3)多让几名学生说说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4、面积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一起回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那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并且用6个平面图形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讨论:有关面计算公式是在哪个图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6个图形可以用怎样的络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3)学生汇报:你们将这6个图形组成了怎样的络图?哪一组派一个代表上面来汇报?为什么用这样的图来表示?(根据汇报同时黑板上出示下图)

  (4):由此可见,这些平面图形的计算公式是在谁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像这样把新问题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从而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常见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4题。

  2、老师家客厅里有一块窗帘长3米、宽1。2米。

  问题1:这块窗帘有多大?

  问题2:如果要在窗帘的周围缝上花边,你认为应买回多少花边?

  :刚才,大家通过合作,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了两个实际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所给条件,想象出所学过的图形,把它画下来。

  3、想象练习。

  请你利用所给的条件,想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把它画出来。

  (四)全课: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通过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与实践的第6—8题。

  (六)课外实践:

  研究问题: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地下管道的横截面为什么一般都是建成圆形?

  研究方法:

  ①实地考察;

  ②查阅资料;

  ③请教身边的人。

  研究结果:以"圆形地下管道好处多"为题,写一小小科学报告文章。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5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长度、面积、体积的计量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等。能正确使用学过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熟练掌握有关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重点:

  1、学生小组整理计量单位和进率。

  2、熟练进行名数的改写。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计量单位的具体表象。

  复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篇由“小马虎”同学写的数学日记。(请一名同学读日记)

  今天是20xx年4月29日,早上从睡梦中醒来已经7:30了,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马上穿衣、洗脸、刷牙,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20小时。该吃饭了,我端起一杯300L的牛奶一饮而尽,又吃了200千克面包和一个煎鸡蛋。吃过早餐,我便冲出家门,步行500千米到达学校!进校门的时候铃声刚刚响起!

  师:你们笑什么?

  生:他用的单位不恰当。

  师:同学们观察还真是仔细,我们学习就应该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其实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要接触到各种量,并且进行各种量的计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小学里面学习的一些常见的量和它们的计量单位。(板书课题:量的计量)

  师:那请同学们找找这则日记中有哪些常见的量呢?(时间、长度、质量、体积)

  二、分类整理。

  师:我们还学过哪些量?它们各有哪些计量单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所学过的量和计量单位进行分类整理。

  过程要求:

  1、由小组同学共同分类整理。

  2、教师引导学生列表整理,并巡视课堂进行个别指导。

  三、汇报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充当小老师,讲解计量单位的进率和意义。并适当板书,老师作点拨处理,强调各单位间的进率和意义,并鼓励学生对发言同学提出建议或者意见。(每个小组汇报一种量)

  1、长度。

  (1)什么是长度?长度:两点之间的距离。

  (2)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用字母如何表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3)1厘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1米呢?(用手比划比划)

  (4)它们之间的进率是什么?(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2、面积。

  (1)什么是面积。面积:物体表面(图形)的大小。

  (2)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3)我们的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用什么单位最合适?

  (4)它们之间的进率。(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体积/容积。

  (1)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容积: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2)体积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

  (3)1立方厘米有多大?1立方分米有多大?1立方米呢?

  (4)进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毫升1升=1000毫升)

  4、质量。

  (1)常见单位:克(g)千克(kg)吨(t)

  (2)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5、时间单位。

  (1)常见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秒。

  (2)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年=365天(闰年366天)

  有31日的月份是:1,3,5,7,8,10,12。

  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

  平年的二月有28日。闰年的二月有29日

  怎样判断某一年是闰年还是平年?

  (年份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整除的是平年,整百数年份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如1900年虽能被4整除,但不是闰年。)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

  (补充时和小时的概念区分。时是时间点,小时是时间段。)

  教师补充:季度、旬、星期。每月分三旬:上旬(1至10日);中旬(11至20日);下旬(21日至月底)。

  四、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修改一下“小马虎”同学的日记。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6

  复习内容: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7

  复习内容:

  第12册P92—93“练习与实践”7—9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商品打折出售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熟练掌握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百分数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不同形式的打折问题之间的联系,并能熟练解答。注重知识间的联系与融会贯通。

  2、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提高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的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让学生在学习和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设计:

  1、出示习题。一种图书打八折后售价是20元,这种图书原价是多少元?

  2、学生练习、交流、检验。

  3、练习P93第7、8两题。指导学生理解“降价10%”的含义。第8题提醒学生注意:两种衬衫的原价是相同的,但由于打的`折扣不同所以现在售价是不同的;所花的108元是两种衬衣现价的和。

  4、练习P93第9题。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探索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求出所框的4个数。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92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等式的性质,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在比较中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区别、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的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ax±b=c”、“ax×b=c”、“ax÷b=c”、“ax±bx=c”等形式的方程解法,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体会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便性。

  教学重点、难点: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设计: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我们知道,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简明地表达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为研究和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边回忆、边总结以前学过的内容和方法。

  大家先想一想。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应该怎样写?例如,a乘以4.5可以怎样写? s乘以h可以怎样写?(a乘以4.5可以写成a×4.5或a·4.5或4.5a。不可以写成a4.5。s乘以h可以写成S.h或Sh)

  指出:除了不能写成a4.5以外。其他都是对的。

  例l、用a表示单价,x表示数量,c表示总价.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式。

  (1)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公式;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公式:

  (3)已知总价和单价。求数量的公式:

  (4)如果每文圆珠笔的价钱是3.75,要计算买8支圆珠笔要用多少钱,应该用上面的哪个公式?

  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用的字母和公式的写法是否正确、发现遗忘的要及时辅导,并纠正错误。写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92页第1题。

  二、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1)出示复习题: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

  4×3-18÷3 = 6 3x+5=7 a+4

  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2)提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给学生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做什么?

  (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

  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3、做教科书第92页上面的第2题。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按照复习的过程叙述和小结复习的内容。

  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1、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4)花金鱼比黑金鱼的1.2倍还多8条。

  2、完成P92第3—5题。

  (1)读题

  (2)找出相等的数量关系式

  (3)列出方程

  (4)计算并检验

  3、P93第6题。

  课前让学生了解自己穿的鞋的码数和厘米数,课上完成时出示码数和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后,让学生验证这种换算关系正确与否,后引导学生分析知道厘米数求码数与知道码数求厘米数通常应各采用什么方法解,再让学生独立解答填表,最后全班交流。

  四、补充

  1、在( )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

  (1)3个x相加的和( ),3个x相乘的积( )。

  (2)一批煤有a吨,烧了8天,平均每天烧m吨,还剩( )吨。

  (3)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它的体积v=( )。

  (4)松树高y米,杨树比松树的3/4少5米,杨树高( )米。

  (5)小明今年a岁,小华今年b岁,经过x年后,两人相差( )岁。

  2、判断。

  (1)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 )

  (2)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方程。( )

  (3)畜牧场养了600头肉牛,比奶牛的2倍多80头,求奶牛有多少头?可以列式为600÷2+80。( )

  3、选择。

  (1)下面的式子中,( )是方程。

  A、25x B、15-3=12 C、6x+1=6 D、4x+7<9

  (2)x=3是下面方程( )的解。

  A、2x+9=15 B、3x=4.5 C、18.8÷x=4 D、3x÷2=18

  (3)当a=4,b=5,c=6时,bc-ac的值是( )。

  A、1 B、10 C、6 D、4

  (4)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 )。

  A、26棵 B、32棵 C、19棵 D、28棵

  4、列方程解答下面各题。

  (1)养鸡场一共养鸡650只,其中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1.6倍,养鸡场养母鸡多少只?

  (2)学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参加书法组的'有36人,比美术组的2.5倍少9人,参加美术组的有几人?

  (3)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重量是乙桶油的3倍,如果从甲桶取出28千克,乙桶加入4千克,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甲、乙两桶原来各有多少千克油?

  课前思考:

  “整理与反思”中的3个问题,可采用先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的方式进行,讨论时要让学生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要加强一些相近知识的比较,如等式与方程的比较,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比较等。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方程解好后自觉检验的习惯、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先分析数量关系后解答的习惯。要重视学生分析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

  课前思考:

  本课时的复习内容有两大块: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就教材而言,我们在“整理与反思”中需要帮助学生系统整理这两块内容。当然在整理与反思的环节中可以穿插进行教材提供的配套练习,这样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沈老师的复习课的设计体现了这样的做法,我也会按这样的教学思路来上本节复习课。

  在复习“用字母表示数”中,需要帮助学生理一理,特别是有些注意点要强调。如: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里,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或用表示,但数和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数字和字母相乘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都省略不写。注意2a与a2的区别。

  在复习“方程”时,除了复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外,还要在解方程时突出检验的重要性,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突出书写格式和检验方法并要结合教材提供的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般哪些实际问题适合列方程解答。

  沈老师补充了很多较实用的配套练习,估计课上来不及完成,还需另找时间组织学生练习。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主要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以及方程的意义和解法。先组织学生讨论三个问题,首先要求学生举出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公式、运算律和数量关系;然后要求学生说说方程与等式的联系和区别,在比较中进一步明确方程的含义;接着要求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等式的有关性质,在整理中进一步理解解方程的依据和方法。如练习第1题,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价值,第2题,使学生加深对等式性质的认识,并自觉整理有关方程的解法。其中第6题让学生利用鞋的码数与厘米数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对这个题目也比较感兴趣,根据已知的码数列方程求出相应的厘米数,或根据已知的厘米数列算式求出相应的码数,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

  课后反思: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用字母表示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遗忘,如1和字母相乘,1是不用写的,数字和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a的平方表示两个a相乘,而2a表示2乘a,这一点要让学生区分。在括号里写出含有字母的式子,有一部分学生完成的不够好,尤其是补充习题上的一题用r表示圆锥的底面半径,h表示圆锥的高,要求写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完成的很不好。

  关于方程和等式的一些基本知识,学生都能掌握,如果题目的难度有所增加,如补充的最后一道应用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束手无策,需要老师的指导,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生,讲解一遍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够的。

  课前思考:

  认真学习了沈老师对式与方程这个内容的整理与反思,沈老师除了教材上提供的习题内容外,补充了很多平时学生易错的内容,我的教学进步比组内老师慢一些,她们的课前思考与课后反思对我是很大的帮助与建议。

  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沈老师的教学设计预案,我想将教学设计作略微调整。

  1、与潘老师的想法相同,先通过讨论整理与反思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沟其回忆。

  2、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特别是沈老师在前后两节课中补充了很多相应的练习,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的习题,我想将这两节课中涉及到的内容先整理与复习。并将第93页上第9题作为用字母表示数的拓展练习进行巩固。

  3、复习解方程。除了教材上的内容外,再补充平时学生易错的类型。比如:

  3x-6+4=16 x+0.25x=10 1+0.25x=10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放在第二课时专项复习。

  课后反思:

  本课时中,我借助沈老师设计的复习课教案就“用字母表示数”和“方程”进行了复习。总体情况较好,但在练习过程中,还是发现出现了一些错误,还是关于“用字母表示数”这部分的练习。如:有一题判断题:一个两位数,个位是b,十位是a,这个两位数是ab。大部分学生都误认为是对的。另外一题是2a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等于a2。这一题也有不少学生认为是对的。看来还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有一题填空题:3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是m,这3个数的和是( ),这3个数的平均数是( )。这一题也有一些学生不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在后面的复习中,还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本节课复习时主要围绕两个内容:1、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与数量关系;2、是方程的意义与解方程。由于用字母表示比较抽象,所以在复习时也出现了类似孙老师所讲的那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正好可以进一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9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0

  复习内容:教科书第十二册P108整理与反思以及P108-109练习与实践1-5题。

  知识要点:

  1、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可以变换图形的位置,不能改变图形的大小。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不能改变图形的形状,但可以改变图形的大小。

  5、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平面图形的变换方法,整体上进一步把握图形与变换的意义和方法。

  2、会用平移、旋转的方法改变图形的位置,能按比例放大、缩小图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会判断一些特殊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4、通过复习,进一步体会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整理与反思

  1、提问:你知道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有哪些?

  引导学生说出变换图形的位置的方法主要是平移和旋转。

  火车、电梯和缆车的运动是平移;风扇叶片、螺旋桨和钟摆的运动是旋转。与时针旋转方向相同的是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是逆时针旋转。

  2、怎样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而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引导学生说出运用放大和缩小的方法可以只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3、比较平移与旋转与放大和缩小这两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区别:平移和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而放大和缩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只改变图形的大小。

  联系:两种方法都不改变图形的形状。

  4提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

  二、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与实践。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结合学生的判断,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的基本含义,即把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接着让学生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2、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按要求依次进行操作,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操作方法。

  其中画出一个图形的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以及画出一个图形旋转或平移后的图形,都可以先找出一些重要的点或线段,然后确定这些点或线段在另一半图形中的位置,或平移旋转后的位置,最后连一连。

  要使学生认识到: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决定旋转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旋转的方向和旋转的角度。

  把一个图形按指定的比例放大,可以先在原图中找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放大后的底和高,然后画出放大后的这些线段,最后连一连。

  要让学生思考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放大,按怎样的比是把原图形缩小。

  3、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3题。

  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确定圆的位置,需要把圆向右移动几格?圆心应画在哪里?画出的圆的大小应与原来的圆大小相等。在此基础上依次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

  4、完成练习与实践第4题。

  可以提醒学生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作标准,先数一数每条直角边各有几格长,再算一算按指定的比例缩小后又应该是几格长。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进行比较。求出新图形的'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的比。

  5、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5题。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拼成的两个大正方形图案,说说它们分别是由哪两种瓷砖拼成的?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各自按要求设计图案。要提醒学生:第一,每次只能选择两种瓷砖;第二,每种瓷砖都可以适当旋转。

  展示学生设计的图案,及时组织学生互相评价。

  三、全课小结

  通过复习,你对图形变换方面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的相关练习。

  (其他练习见学校共享空间)

  课前思考:

  在做练习与实践第一题时,一定要强调要画出这图形所有的对称轴,有几条画几条。平移和旋转是学生在四年级就学的内容,平移学生应该都能掌握,但旋转相信有一部分学生是有困难的。要让学生知道决定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关键是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在实际平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平移这一图形相对应的点,再画出完整的图形。旋转的时候一定要强调先确定旋转的方向,绕着哪个点旋转,哪个点就固定不动,不管是旋转还是平移后的图形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它的大小是不变的。

  课前思考:

  重点要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和旋转只是变换了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把图形进行变换的一种方法,只不过它是改变图形的大小,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让学生结合典型的例题再说说把一个图形平移、旋转,或把一个图形放大、缩小的具体方法。

  课后反思:

  由于教学进度比较紧张,这个知识点难度不高,所以我在教学中,将这课时内容与下一课时内容:图形与位置合并在一课时中完成。从课堂情况看,大部分学生掌握不错,但操作题作图时不规范,经常需要提醒学生有漏掉的地方。个别学习困难生还需单独个别辅导。对他们来说,这么多的知识点早遗忘了,在一节课中要回忆、巩固相关的知识,确实问题蛮大的。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1

  一、教学目标

  系统地复习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掌握数的读写、改写和大小比较的方法。

  建立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数的改写和大小比较。

  2、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和数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数的类型。

  2、知识梳理

  复习整数的概念、计数单位、数位顺序等。

  小数的意义、性质、分类。

  分数的意义、性质、分类。

  百分数的意义及与分数、小数的互化。

  3、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

  举例讲解数的读写方法。

  比较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大小。

  4、数的改写

  整数的'改写,如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相互改写。

  5、课堂练习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

  总结数的认识的重点内容。

  五、作业布置

  完成数的认识相关的课后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2

  一、教学目标

  回顾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运算定律。

  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四则运算的法则和运算顺序。

  运算定律的'运用。

  2、难点

  根据算式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简单的计算问题,引出数的运算复习。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回顾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

  2、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讲解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内的运算顺序。

  通过实例进行练习。

  3、运算定律

  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4、课堂练习

  安排不同类型的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练习。

  5、总结

  总结数的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四则运算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3

  一、教学目标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方法。

  能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

  解方程的方法。

  2、难点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用字母表示数的话题。

  2、用字母表示数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则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练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简单运算。

  3、方程的概念

  介绍方程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区分方程与等式。

  4、解方程

  复习解方程的依据和步骤。

  练习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举例示范如何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练习

  安排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6、总结

  总结式与方程的重点知识和解题方法。

  五、作业布置

  完成列方程解决问题的课后作业。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复习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掌握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性质。

  能运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各种图形的特征和计算公式。

  图形变换的性质和应用。

  2、难点

  综合运用图形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练习巩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各种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2、平面图形

  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周长、面积公式。

  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3、体图形

  回顾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的特征和表面积、体积公式。

  练习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4、图形的变换

  讲解平移、旋转、轴对称的性质和特点。

  举例说明图形变换在实际中的应用。

  5、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与图形与几何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

  引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

  总结图形与几何的重要知识点和解题思路。

  五、作业布置

  布置图形与几何的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总复习教案04-16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5-27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6-18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1-15

六年级数学下册估算总复习教案06-04

(热)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6-18

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集合]05-30

[优秀]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6-19

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