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建议
一、内容和思想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写的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地处塞外的王家沟村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王校长要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村长找来小学毕业的张春花代一个月的课,并交代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学生李望水因家中负债而辍学去省城打工,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了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水泉希望小学”。
课文节选部分写是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当特邀佳宾,以及寻找学生李望水,市委、市政府和城里人捐助水泉小学的情形。这部分的故事内容体现了全社会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关注以及人们对此给予的真诚、无私的帮助,同时也展现了张春花等普通人的淳朴、真诚、热情。
二、在场景的转换中发展情节
本课是电影文学剧本,是供电影拍摄的蓝本,为了服从拍摄的需要,省略了许多像过渡、照应等之类的衔接性的文字。阅读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场景的转换,揣摩清节。第12节在演播室里,第13节在大排档前和电视台门口,第14节在盘山公路和村口,尽管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但由“时间”的推移这根线串联起来,它仍然是完整的,是连续性的场面,而情节就在这场景的转换中发展着。欣赏时,要善于通过对每节内容的概括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在动作、表情、语言中表现人物性格
课文里基本上都是一些叙述性的文字,除了对一些场景的叙述外,重点描述了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课文就是通过对主人公动作、表情、语言的描述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张春花不善言辞,言语不多,但句句是真情。如第12节,演播前的张春花“看着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演播时“用手蒙住脸”,“身子不由自主地往旁边歪了歪。”初进演播室时“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演播时,“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面对演播室的镜头,张春花所说的那几句话和她的表情,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这些动作、表情的描述,表现了她急于找回学生的心理。写出了这个代课教师的朴实、真挚。
四、三步法品读课文教学方法建议
可按照整体感知——剪接串编——梳理强化三个步骤来学习本文。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写的是什么人物,剧情梗概怎样,初步把握课文的情节。要求阅读课文,找工具书,准确理解“招揽、木然、自强不息、茫然四顾、慷慨解囊”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找出每节中对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描写的文字,反复阅读,增强语感。只有这样才能理清行文线索,抓住作者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再以每节为单位,概述每节内容,理清描述的场景,分析作者串编场景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剪接的方法,把每节的场景串编成连续性的画面。再分析课文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进而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课文结构框架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把课文串编成了连续性的画面之后,精读课文的主体部分,揣摩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文字,分析人物的特点。村民的朴素、张春花的朴实、大排档老板的真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真诚,都是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描述反映出来的,要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梳理,分析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结合注释,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前后有关的剧本的内容。
二、概括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梗概。
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为“水泉希望小学”。
三、讨论分析
1.学生讨论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最感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场景。
三个场景: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及回村后的情景。
2.分析课文第一个场景,写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情形,作者对张春花在演播时的动作、表情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l)动作、表情的语句有:
①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
②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③刺得她的眼睛也睁不开,连忙用手蒙住脸。
④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
⑤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知该说什么。
⑥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
⑦张春花抬起头,看看主持人,嘴唇动动,眼睛看着下面。
⑧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⑨张春花说着,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2)这些描写表现了她:局促不安,紧张的心理。
性格特点:性格倔强、坚毅、忠于职守、单纯的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形象。
3.文章第二个场景写了个体老板热情地把李望水送到电视台并慷慨相赠后,又在第三
个场景中写了社会各界所赠物品及市政府的关心送来的捐款,这在写法上叫什么?也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表明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重视,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关心。农村教育的现状正发生了一些改变。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说说你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提示归纳:
(1)引用村长交待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话。
(2)不能让失学、逃学的现象再出现。
(3)教育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上下人们的共同关注,任何人都应该多份爱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农村失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课堂。
四、总结、扩展
剧本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了农村代课教师张春花的性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农村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
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的呢?在创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
归纳:就剧本内容而言:故事简单,环境普通,题材小、人物小、事件小;从表现手法看:单一平静的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几乎没有高潮,毫无包装的人物造型等。这一切都营造了逼真的生活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如果说张春花性格的倔强和坚毅主要建立在她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话,那么她的忠于职守则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怕村长扣工资),这就使文化水平有限,小农意识极强的她活脱了起来,显得那么真切可爱。
二、欣赏对比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关情节,让学生体会电影与剧本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讨论概括
在此基础上概括电影剧本的特点以及它和戏剧剧本有何异同。
电影剧本的特点: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
戏剧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电影剧本最终以电影形式来表现,因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小。
相同之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如《白毛女》中喜儿的语言则表现了她的天真、纯朴,而文章《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春花的动作、神情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临时代课教师,而且比中国学习联盟不了几岁的农村人特有的性格。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熟悉了电影剧本的一些特点,为我们以后能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作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文章用动作、神态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形象、表现性格,你也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加以描写。
2.学习了课文,对中国的农村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童年的童真、童趣,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引读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录音磁带、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
1、播放儿歌《童年》。
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板书课题:多梦的季节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感知意境
1、听录音:
配乐诗歌朗诵。
2、投影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圈画出生字、生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义。
(4)思考: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
3、学生自学课文。
4、学生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1)、指名读诗歌,师正音。
2)、认读生字词。
3)、交流对词义、及问题的理解。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配乐范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再读诗歌,理解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说说诗歌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开头和结尾一样,这样写首尾呼应,使主题明确。)
(2)引导想像:走在这样一条很熟悉的路上,你们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节诗。
四、课堂。
一下自己这节课学习的收获吧!
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通诗歌,读懂节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法:
法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第1、5节
二、精读诗歌,感悟意蕴
1、学生自由朗读2—4节。
投影出示自学思路:
1)、每节诗都写了些什么?
2)、你对诗歌中的那些句子印象最深?
3)、你从诗歌中感悟到了什么?
2、分组合作、探究、赏析。
3、全班交流汇报。
第2节写“我们”慢慢地长大。
第3节写“我们”对长大充满好奇。
第4节写“我们”有许多梦想。
4、课件示句子。
A、只是太阳惊奇,我们有了沉默的白天。
B、只是月亮发现,我们有了多梦的夜晚。
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
5、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拟人、比喻)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趣
1、自读: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活泼,共有5节,你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先自己练习读。
2、同桌读:
同桌交流读,互相纠正、指导。
3、齐读:
要注意读出诗歌的感情来。
四、拓展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以“童年趣事”为主题,开个小小故事会。
五、课堂。
说一说自己“一天天长大的童年”。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小诗,全诗共五个小节,首尾的内容一样,有相互照应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应以学生朗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快乐的童年。并能掌握诗的感情色彩,带着感情来读,要读的有节奏,熟读以后,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2.了解小艇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精彩描述的方法。
3.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4.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其重要作用,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小艇和威尼斯的密切关系。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2、初知课文内容。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威尼斯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特点?
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这个美丽的水上城市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板书:威尼斯的小艇
二、初读课文
1.边读边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①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②拼读生字表,找出易错的字。
③再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读音要准:祷、泊。
2.注意字形:梁与粱、艄与梢的区别。
3.哪个词不理解,提出来讨论。
4.区别形近字:
艄( )梁( )梢( )粱( )
5.说说:威尼斯有什么特点?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练习分段。
2.课文主要写的什么?
投影选择:
①威尼斯是个美丽的水上城市。
②威尼斯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③小艇是威尼斯的重要交通工具。
④威尼斯的市民爱坐小艇。
选择①和③,用“因为……所以”句式来说。五、作业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和小艇与威尼斯人的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说说威尼斯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板书:水城)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城,河道就是街道,一出门就是水,它就是这样一座城市。那么小艇与威尼斯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威尼斯的小艇》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威尼斯同其他城市是不一样的,水城的'特点和它的重要交通工具小艇就构成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板书:独特风光)下面我们看一段录像,一起来欣赏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小艇的样子。
刚才我们通过看录像领略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欣赏了小艇,那么小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1.作者是怎样描写小艇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小声读第2段思考。(注意作批注。)
①用一个词概括出小艇的特点。
板书:样子奇特
②解释“奇特”。
③你从哪儿体会到小艇的样子很奇特?
读有关句子,谈你的理解。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新月的样子。
④小艇除了奇特还有什么特点?(还很漂亮。)看到这样奇特漂亮又舒适的小艇,你会有什么感受?(板书:喜爱)
⑤朗读第2段。(要读出对小艇的喜爱。)同学边听边想。
①作者是怎样把小艇的特点写具体的?
②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装饰得既奇特漂亮又舒适呢?
2.这么令人喜爱的小艇由谁来驾驶呢?对船夫的技术又有什么要求呢?
①小声读第3段,想想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划下来,齐读这句话。(板书:船夫技术好。)
②你从哪儿看出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默读划出重点词和句子。(板书:操纵自如)什么叫操纵自如?
注意侧面描写的两句话所起的作用。
③看到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高,这么棒,你会怎么样?(板书:赞叹)船夫的技术为什么会这么好?
④指名读第3段。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船夫技术好的。
3.奇特舒适的小艇由技术高超的船夫来驾驶,那么都有哪些人乘坐呢?
①默读思考:哪些人坐小艇?(用“”标出)再想一想这些人去干什么?
②除了书上写的这些人,还有很多人坐小艇,这么多人都需要坐小艇,说明了什么?(板书:作用--离不开)
4.指名读第6自然段。
①从对夜景的描写你看出什么了?与小艇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动喧闹停静寂)
②看到小艇的作用这么大,你想到了什么?
③朗读体会。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想一想每段的意思,然后结合投影选择段意,说说为什么。
2.结合板书说一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城关系密切?
小结:以前通过语文课文的学习,使我们欣赏了不少祖国的风光,今天又欣赏了世界风光,说明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美丽可爱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来热爱地球,保护地球。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小艇的样子
外:二三十英尺,像独木舟,像新月,行动时像水蛇
内:皮垫子,窗帘船夫的技术好在极快时操纵自如
在拥挤时总能挤
在极险窄地方总能穿
与人们的关系商人做生意
妇女坐船娱乐
小孩游玩
老人祷告
语文教案 篇4
第五单元 读懂文意 领会内涵
1. 桃花源记
2. 陋室铭 爱莲说
3. 核舟记
4. 大道之行也
5.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兴趣情境导引
先请同学们读一则故事。
有人丢了一把斧子,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因此,看他走路的姿势,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偷斧子的;看他说话,像是偷斧子的。总之,看他的一举一动、面目表情没有一样不象是个偷斧子的。没有多久,这人去山谷刨土,找到了失去的斧子。隔了几天又看到了那个邻居的儿子,看他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样像是偷斧子的了。
师:有谁读不懂的吗?
生:没有。
师:再看下面这则故事,有谁读得懂吗?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颜色,窃斧也;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
俄而,其谷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斧者。
生:我发现这两则故事说的是同一件事。
师:有多少人同意这一说法。
尽管第二段故事不能每个字都理解,但多读几遍还是有能读出大意的。
第一则故事就是根据第二段翻译过来的,那么第二段不也是汉字写成的吗?为什么读不懂呢?
生:它是文言文。
师:对,是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专用的语言。(古人说话与写文章用不同的语言。)
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呢?这么深奥难懂,
因我们中国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这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比灿烂的文化,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文化遗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我们这些中华民族的子孙,有责任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自觉学好文言文,换句话说,为传播文明就必须学好文言文。同时,现代语文是古语文的继承和延续。大量的古人语言仍存活在现代人的语言中,如成语就是明证。因此,要学好现代语文也必须学好文言文。但是要打开这一文化宝藏的大门,想不花力气可不行。其首要条件是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古文,由此循序渐进,才能积累大量的语汇,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去阅读那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汲取中华文明的精华,进而做人类文明的承载者、传播者。
生:老师,我们都想学好文言文,不知你说的这“相当数量”是究竟有多少?
师:教育部规定初中生必须会背诵文言文20篇以上,古诗词120篇以上,这个数量
师:简单地说,学好文言的基本方法离不开“诵读文章,读懂文意,领会内涵”这十二个字。
生:怎么“诵读”,怎么才能“读懂”,怎么才能“领会”呢?
师:我们就结合第五单元的几篇课文谈吧。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读懂文意
师:古人学文言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读。他们认为“书读万遍其义自见”。
生:对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文言文无异于天书,读读就懂了吗?
师:告诉大家,大量的事实已证明,这确实是学习古文的最好方法。但必须明确的是,我们现在主张的“读”不仅仅是张开口发出声音就行了,它有讲究,讲究会读和读的方法。
生;怎么才算“会读”?
师:“会读”是指:读准字音(读词典),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 陈述、疑问、祁使、感叹),读出感情。
“会读”还指:不光读原文,还要读文下注释,读与原文有关的材料,读文言词典;
反复读原文:在读正确后,要读流畅,再要读出感情,最终成诵以至化为自己的语言;
读原文时,边读边悟,猜测词义、句意,领会上下文意,边读边悟,越读越透,直到领会全文内涵。
生:老师请结合本单元课文具体教教我们读文言文吧!
相关知识链接读文言文的方法
正确地读原文 读准字音 声音洪亮 吐字清晰
读出节奏 停顿正确
读出语气 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熟读成诵
读相关的材料 读注释 读作者介绍 读.写作背景
读古汉语词典 读文史常识等
范例1 怎样读《桃花源记》?
解答:
1.扫清语言障碍,把文章读顺畅。注意几个词的读音:仿佛 俨然 阡陌 髫 要 诣 骥
2.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用中速,读一遍约2.5分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用陈述语气,平静的'叙述故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感叹语气,读出惊讶;“不足为外人到也”用祁使语气,读出诚恳的希望。
4.边读边猜边查边理解,读十遍要基本成诵。
范例2 怎样解释《桃花源记》中有些文言词句、整体把握文意?
分析:
第一段:写渔人忽逢桃花林。
①晋太元中:古代用皇帝年号或天干地支法纪年(如有同学想了解得更详细请查阅有关古文化知识资料),“晋太元中”即东晋孝武皇帝太元年间。
②缘: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可能是“沿着、顺着”。再查词典验证。《古汉语常用词词典》解释为“循、沿”。确定猜测正确。
下面几个词请你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异:认为……奇异 之:它指前述美景即“桃花村……缤纷”
复:又 境:地方
③芳:a香(气),b花(草)。词典有两个义项,选哪个义项合适呢?选“花”,从词的结构上看更好些,“花、草”都是名词,后面的“鲜、美”都是形容词。尽管“香”的意思放在“草”的前面也说得通,但考虑到后面的“鲜、美”是形容词,就不太好了。
④鲜美:现代汉语中有这个现成的词,但它一般是用来形容食品的味道好的,用这个词义来修饰芳香,显然不通。怎么回事?这就要追究文言文的特点了。在文言文中每一个字都叫文言词,一般讲,一个文言词也应对应现代的一个词。即“鲜”对应“鲜艳”或“鲜嫩”,“美”对应“美丽”。这种解释文言词的方法不妨叫它扩充组词法。
下面的许多词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解释。
穷:穷尽绝:(与世)隔绝通:通过
开朗:开阔、明朗交通:交错、相通
解题方法链接
解释文言实词的一个便捷的方法:组词法(一个字常可以组成若干个词,词组好了,选择哪一个呢?带入句中,能使上下文意贯通的那个词最合适)
相关知识链接
知道文言词义的手段:猜、看、查
猜:凭借已有的语言积累,根据对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测关键词的意思。
看:利用好课文下的注释及文前文后提供的相关材料。
查:未接触过,猜不出,书上又无相应解释的,要查词典,并且还要选准所需的义项。初学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文章读多了,词语积累越多,猜测的正确率就越高,词典也会翻得越少了。
第二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猜查下列词:
山有小口:“小口”猜为“小山洞”
舍:舍弃 狭:狭窄
才:仅 悉:全、都
平旷:平坦、宽广(组词,同义扩充组词)
怡然:愉快的样子。 豁然:开阔的样子。 俨然:整齐的样子。
相关知识链接古今异义词的解释
古今异义 古 今
鲜美 鲜艳、美丽 食物味道好
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 妻子、儿女 仅指妻子
第三段:写渔人作客桃花源。
1.()见渔人[省主语,“此中人”],()乃大惊[省主语,“此中人”],()问所从来[省主语,“此中人”]。( )具答之[省主语,“渔人”]。
2.猜查下列几个词
悉,具,咸:都表“全,都”闻:听说
乱:战乱邑人:“同乡人”
遂:就乃:竟
道:说
3.下列几个词要理解
何世:哪一代,即秦几世。因源中人是秦时逃出来的,一直以为外面的世界仍然是秦的天下。
秦始皇是第一个皇帝,他的子孙为二世、三世……故源中人这么问.
语云:对……说
不足:不值得
第四段、第五段、渔人告密及别人再也找不到世外桃源
猜查下列几个词
既:……之后 其:他的
志:设标记 之:凑足音节的助词,无义
遣:派 向:以前,从前
译文: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并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2、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音乐磁带,彩纸小星星(40个),中药药物小球(40个),祝福纸条40张,一张中国地图,画月亮的变化(表格),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
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
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张、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2、教学器材:
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表格(40张),彩纸小星星(40个),“月球”(40个)即中药药物小球(40个)。
3、教学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
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5、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则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并同时解释,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
二、新授:
1、请学生介绍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由于外地学生较多,从而可以介绍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
2、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海峡两岸、驻岛官兵)
3、欣赏各式月饼(课件)
4、学生一边分吃月饼,一边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出现在师生面前。
5、出示月相图(课件)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的变化。使学生明白月亮不是天天都这么圆的。有时间的话,请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作为巩固。
6、月亮上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登月的伟大创举吧!(播放Flash动画——登月)
三、小结:
我们既看到了人文的星空,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自然的星空,有了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那么从今天起,就努力学习传统与现代的有用知识,去实现你们的梦想吧!
四、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秋天还有一个节日,你们知道吗?对了,就是重阳节。
1、“遥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说说“老人节”这天,你知道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3、结合老人的需要,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4、表演“敬老院里欢乐多”小品。
五、全课总结:
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科学、积极探索是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必备的素质。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合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学生筛选信息能力,了解纳米的有关知识和应用前景。
3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大胆想象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培养筛选信息能力。
2激发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纳米知识的课外阅读材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纳米和纳米技术都很微观,对学生来说很陌生、很抽象。教师出示关于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图片,可以增加直观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导语:大家是否还记得在科幻世界里那些随意消逝变化的人吗?还记得在神话世界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吗?现在所有这一切都不是在疯狂的科幻世界里,不是在神奇的神话里,而是在离我们也许只有几年之遥的纳米时代!那么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大家想不想了解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2展示图片:
图1纳米机器人(描述的是一个纳米机器人在清理血管中的有害堆积物。由于纳米机器人可以小到在人的血管中自由的游动,对于像脑血栓、动脉硬化等病灶,它们可以非常容易的予以清理,而不再用进行危险的开颅、开胸手术。)
图2纳米技术制作的中国地图。(这是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的科技人员,利用纳米加工技术在石墨表面,通过搬迁碳原子而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这幅地图到底有多小呢?打个比方吧,如果把这幅图放大到一张一米见方的中国地图大小的尺寸,就相当于把该幅地图放大到中国辽阔的领土的面积。)
3板书课题:简述:这篇科学小品文向我们简单而准确地介绍了纳米,纳米技术等科学知识,展示了纳米技术美妙的前景。
4出示目标。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文通俗生动,层次分明。在指导阅读时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清思路,把握说明内容。通过讨论交流,体会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说明方法。本环节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并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培养圈点批注的自学能力。]
1听范读,教师出示自学指导。(大屏幕显示自学指导内容)
A用笔勾画关键词句(领起句,关键句,总结句)
B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C探究不惜笔墨描述外科手术情景的原因。
2小组讨论。(围绕自学指导中涉及的问题,交流意见,讨论解决。)
3师小结。
明确:A关键词句:切除脑垂体瘤,该如何进行呢?脑垂体小手术刀大,那该怎么办呢?医生是如何完成不流血的外科手术呢?什么是纳米机器人,什么又叫纳米?不仅仅是外科手术,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这一天到来时,你就会发现,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B思路:传统的外科手术无血外科手术纳米机器人工作纳米及纳米技术应用前景改变人类生活思想的科技。(层层设疑,结构精巧)
C因为这些细致的描写,颇有点科幻小说的味道,增强了本文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研读课文,筛选信息。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要突出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重点围绕具体问题进行筛选信息。要让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找寻信息点,学会提取和概括,力求准确、全面。把相关信息制作成读书卡。]
1教师导学,展示读书卡的制作要求:卡片体例要一致;出处时间要清楚;规格大小要适当;抄写剪贴可灵活。
2据下列提示,学生筛选信息,制作读书卡。
A什么是纳米?B。什么是纳米技术?C。什么是纳米机器人?D。纳米神奇在哪些方面?E。纳米技术对于人类的发展前景如何?
3展示读书卡。
4、师小结。本文的信息量相当大,有的是明示信息,有的是隐含信息。明示信息容易筛选,隐含信息则有一定难度,但仍能从课文内容看出纳米是神奇的.,即:纳米本身的微小,纳米技术本身微观和精确,纳米技术未来应用前景广阔彻底改变人类生活和思想。
在某一方面,最小的的确是最好的
四借助网络,想象探究。
[对于纳米技术的应用问题,除了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外,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讨论交流。老师要积极给予评价,提醒学生想象与科学依据相符,也可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纳米的阅读材料。文中纳米技术应用创造的奇迹都是科技工作者大胆想象的结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探究的精神。]
1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纳米时代的产品。①提示,课文中说纳米材料制作的纱窗会根据你的需要自动送入新鲜空气,自动调节室内的亮度,纳米陶瓷材料制成的杯子掉在地上会蹦。想象一下,纳米材料还会给你带来哪些变化?②讨论交流,学生互评。
2利用网络,收集资料。
①教师导学:资料的积累和使用一般有这样的过程,收集筛选贮存编序提取。
②展示收集的信息。(用我了解到,我查到了的句式说话。)
3拟定课题,筛选信息。(根据教师提供的课题,筛选相关信息)
参考课题:A、纳米技术的前景。B、纳米产品奇妙的特点。C、纳米技术发展的报道。
参考资料:
①用纳米材料制成的自行车,重量只有几公斤;将防水防油的纳米材料涂在大楼表面或窗玻璃上,大楼不会沾油污,玻璃也会永远透亮。用防污的纳米材料织成的免洗涤衣物。纳米技术用于制药,可以制成导弹型药物,循着导引的方面直达病灶部位,疗效大大提高。
②是由碳纳米管制作的纳米齿轮模型。纳米齿轮上的原子清晰可见。最异想天开的用途莫过于将碳纳米管做成太空升降机的缆绳。由于碳纳米管的强度高、重量轻,如果把它做成缆绳,即使缆绳的长度是从太空下垂到地面的距离,它也完全可以经得住自身的重量。到那个时候,人类到外太空旅行将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语文教案 篇7
培养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母、泪”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发挥学生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从中感悟孟母断织劝学的良苦用心。
教学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想做演员吗?今天我们就来扮演孟子和他的母亲,看谁表演得最成功。
2、介绍“剧本”。介绍孟子。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剧本,要求: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字想方法读准。
2、听录音或老师范读,边听边标出生字词。
3、同桌互粗生字词,看你跟同学学会读准了哪个生字词。
4、再自由读剧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指名读,正字音。
6、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剧本,边读边想:剧本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细读感悟:
1、自由读剧本,边读边想:该怎样把这些台词说好?
2、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认真说一说他的台词。
3、师生合作,师读孟母的话,生读孟子的.话,让一同学读场景的话。
4、三个同学合作表演练习。
5、男女同学分角色表演读。
6、指名读。
四、全文:学习了这个剧本,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剧本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表演剧本:
1、男女同学分角色表演。
2、指名三个同学表演。
三、识记生字:
1、复习认读生字词。
2、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互相交流。
3、用生字说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仔细观察字形和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你发现了什么?你最能写好哪个字?你最没把握写好哪个?
3、练习写,检查,互评。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和爸爸和妈妈一起表演这个故事。
2、请教家人或读课外书了解孟子的更多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识字》教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