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4-06-20 09:18:1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

  “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

  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

  “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

  练习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习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4、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3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 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 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4

  教学内容:

  教材27页8—12题。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加深理解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今天就来利用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练习指导。

  1、第8题。

  (1)学生独立解答。

  (2)观察上下两道题,你有什么发现?你能找出其中的规律吗?

  (3)你能利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下面填空吗?

  130×12=130×()×()

  2、第9题。

  (1)先让学生观察下每组算式规律。

  (2)猜测(估算)每个算式的结果。

  (3)独立完成计算,交流规律。

  3、第10题。

  (1)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让学生指指小华小华和小芸上学和回家走过的路,理解小华一天走1个来回,小芸一天走两个来回。)

  (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4、第11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52个星期是多少天?

  (3)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5、第12题。

  (1)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李叔叔带了1000元,够买5辆儿童车吗?你是如何知道的?你能估算下,够买几张儿童床呢?

  (2)买4辆儿童车和1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拓展延伸。

  课本27页思考题。

  (1)学生独立审题。

  (2)你能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吗?

  (3)你从示意图上发现了什么?(2个850米)

  四、课堂总结。

  你又学会了哪知识?获得了哪些解题技巧?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整理和复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进行回顾和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数学认知结构,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二是集中安排了一个练习,在学生回顾整理的基础上对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进行复习巩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但是由于平时老师在教学中容易偏重于笔算而忽视口算和估算,所以如果这时发现学生的口算或估算还比较薄弱的话,就应适当多做一些口算和估算的练习。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这个阶段也应当加以回顾和复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26页复习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提出复习的必要性。

  二、练习指导

  1、第1题。

  同桌相互口算练习。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小结: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口算的能力和速度。

  2、第2题。

  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以又快。

  3、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

  小结提问:

  (1)乘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

  (2)乘数的中间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1个0吗?

  (3)乘数的末尾和中间都没有0,积里面也一定没有0吗?

  4、第4题

  (1)独立进行估算。

  (2)组织交流估算方法。

  (3)分组进行竖式计算。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第5题。

  (1)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第6题。

  (1)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做。

  (3)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7、第7题。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你打算如何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对竖式计算的每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查一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渗透笔算、估算、口算,让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和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以及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2、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观察物体,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5、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二、具体安排

  1、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2、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3、24时记时法(第五单元)

  4、长方形和正方形(第六单元)

  5、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第八、九、十单元)

  6、加和减(含应用题)(第四单元)

  整理与复习1

  复习内容:乘法、除法(第一、七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等计算,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复习过程:

  一、 出示题目

  1、238×4 208×4 280×4 800×4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2、64÷2 65÷2 65÷6

  指名板演,并齐练。

  评讲:计算过程、计算的注意点、格式的书写要求。

  要求说出题目之间的区别。

  说出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熟记。

  二、 练习指导

  1、 P109.4

  估算得数大约是几十多,并要求说出估算方法。

  指名计算,再进行比较异同。

  2、 P109.6、7

  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对学生中存在的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困难给予解答。

  三、 全课总结

  四、 作业

  1、 P109.4、6、7

  2、 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和复习2

  复习内容:认数、千克和克(第二、三单元)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万以内的数有进一步的认识;对千克和克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认数

  1、回忆在"认数"单元学会的知识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2、课堂练习

  ⑴回忆万以内数位顺序表,要求熟记。

  ⑵读数:3245 3045 3005 3050 10000 3500

  要求:读出上面各数。说出读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⑶写数:五千四百一十三

  四千零七十

  八千零六

  一万

  二百三十

  九千九百

  要求:写出上面各数。说出写数过程的注意点。说出各数的组成。

  ⑷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上面第⑵中各数的大小,并能说出比较方法。

  3、练习指导:P108.2

  指导看图,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组织讨论:你是怎样解答第2小题的?

  二、千克和克

  1、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

  名称、实际重量、进率。

  2、P108.3

  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问:怎样比较出商品的重量?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相关内容。

  2、补充应用题(略,五题)

  整理与复习3

  复习内容:24时记时法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24时记时法有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运用学过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

  一、引导梳理知识

  1、在"24时记时法"中你学会哪些内容?

  2、你在这一单元中哪些内容学得最好?有什么学习经验或学习中要注意的地方介绍给同学们?

  二、组织复习

  1、时间的转换

  ⑴将普通记时法转换成24时记时法

  上午6:20 上午9:30

  中午12:00 下午1:40

  晚上7:50 晚上11:25

  ⑵将24时记时法转换成普通记时法

  6:40 15:40

  12:00 24:00

  20:40 17:30

  ⑶指名学生口述转换的方法。

  2、P108.1

  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独立完成,组织评讲。

  归纳总结。

  二、课堂练习

  1、小明每天晚上8:30睡觉,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他每天的睡眠时间有多长?

  2、一家快餐店5:30营业,23:00结束一天的营业,求这家快餐店每天的营业时间。

  3、图书馆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1:30,13:30--18:00,求这家图书馆的开放时间。

  4、一列火车7:15从南京开出,8:10到达镇江,8:21分再从镇江开往常州,你能算出这列火车从南京到镇江的运行时间和这列火车在镇江的停靠时间吗?

  三、全课总结

  四、完成作业

  补充题目(包括时间的转换和有关时间知识的应用题)

  整理与复习4

  复习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周长的含义,解决有关周长计算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复习过程:

  一、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出示

  2、 要求说出图形名称。

  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教师相机板书(特征,关系,各部分名称,周长计算方法)

  二、周长计算方法

  1、计算图形周长

  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5分米,宽是3分米,求它的周长。

  长是6米,宽是3 米,求它的周长。

  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课堂练习

  ⑴给一块边长是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缝制花边,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花边?合多少分米?

  ⑵小红沿着长30米,宽2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2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⑶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⑷给一块长20米,宽8米的长方形菜地围篱笆,如图:

  篱笆长多少米?

  ⑸用两个边长都是2分米的小正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⑹用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厘米的小长方形拼图形,拼成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

  1、P111.10--12(完成在书上)

  2、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5

  复习内容: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认识分数

  复习目标:

  1、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体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

  2、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简单的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运用学过的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数感。

  复习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110.9

  ⑴独立看图,理解图意。

  指导学生从正面依次观察六幅图,说出看到的图案。

  ⑵再要求从侧面、上面进行观察。

  ⑶按课本中的要求练习。

  ⑷组织讨论交流。

  ⑸拓展:按教师要求画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图案。

  2、P110.13

  ⑴引导看图,了解图中每一份所用的分数。

  ⑵引导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⑶指导思考。

  ⑷组织交流。

  ⑸教师小结。

  3、P112.15

  ⑴指导理解题目意义,分小组活动。

  ⑵组织讨论题中第⑶⑷问。

  ⑶全班交流,归纳总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整理与复习6

  复习内容:加和减(含应用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复习过程:

  一、应用题解题能力指导

  1、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 ?

  2、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裤子的3倍多(少)5元,一件上衣多少元?

  3、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的价钱比是裤子多(少)3元。 ?

  4、一条裤子28元,一件上衣84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比裤子和上衣的总价钱少15元,一件毛衣的价钱是多少?

  5、商店有6袋乒乓球,每袋有5个,每个乒乓球售价2元,这些乒乓球一共售价多少元?

  6、一头牛一天吃草15千克,照这样计算,5头牛一个星期吃草多少千克?

  7、看图,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二、全课总结

  三、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生活中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

  【教学难点】

  系统地整理出四边形的特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重点是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学习中有什么困难,要多巡视多指导,及时予以指导,及时查漏补缺,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将所学知识点分类。(学生试着动手自己分类整理)

  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课件2)

  1、四边形的特点。

  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区别。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量一量、做一做,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

  4、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二、情境导入

  师:再过几周的时间,同学们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师: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多媒体课件3)

  通过给出的几个图片,同学们可以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小组内说,教师再指名说。

  最后教师总结: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9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互动,再现回忆

  1、出示整理和复习第1题,提问引入复习。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再指名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同时指名板演。

  2、出示整理和复习第2题,提问:

  (1)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验自己算得对不对?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议一议,再指名回答,师归纳出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和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3)算一算,并从以上的加减法算式中各选一个验算。

  3、出示整理和复习第3题。

  (1)两小题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第(1)小题要计算出准确得数,第(2)小题估算就行)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3)订正时针对第(2)小题各式,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回答估算方法。教师归纳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4)第(3)小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由小组代表汇报。

  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归纳、小结。

  然后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

  三、复习提高

  1、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然后引导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的问题不一样,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3题。

  仔细检查,这几个竖式算得对吗?错在哪里?小组交流后,学生在教材上修改。

  4、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几个学生板演,然后以1000-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5、练习十第5题。

  先说说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运算顺序。

  然后学生独立练习,强调要注意运算顺序。

  6、练习十第6题。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7、练习十第7题。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

  设计说明

  本节课围绕“混合运算”“加与减”“乘与除”等数的运算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对以下几个方面比较关注:

  1、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数的运算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在复习时必须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知识体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算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复习巩固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的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对自己以往练习中出现过的错误进行回顾和整理,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组织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错误的再次出现。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广泛搜集各种类型的习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回顾本学期学习的知识。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数的运算”部分的知识。请同学们回顾本学期你都学过哪些运算?

  预设

  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小数的加减法我们上节课已经复习过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整数的相关运算。

  2、结合教材习题,复习“数的运算”的相关知识。

  (1)复习两位数乘(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课件出示教材92页3题。

  师:请同学们圈一圈,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个体汇报。

  师相机指导,学生结合点子图和小棒图重点说清每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巩固算理。

  (2)复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的运算顺序。

  课件出示习题:

  327+46-135   (126-62)×6

  1000-582-10472÷8+75

  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运算顺序。

  让全做对的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

  (3)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课件出示习题:

  80×3=70×9=40×6=500×9=

  100×5=6×300=420÷7=630÷7=

  900÷3=2×20xx=7×60=400÷8=

  学生开火车计算。

  指名说算法后,一起回顾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整十、整百、整千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积后,再看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4)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92页7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题意独立解决问题,并根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思考问题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体辅导。

  指名汇报思考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我从问题入手,要求应找回多少元,要用付的钱数减去买篮球花的钱数。

  生2:我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数量关系,先求出4个篮球一共花的钱数,再用200减去买篮球一共花的钱数,所得的就是应该找回的钱数。我认为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弄清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按部就班地复习,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0

  一、 教学目标

  1.在回顾和整理本单元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2.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生活的简单问题。

  3.在复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正确的进行乘法口算、笔算、估算

  三、教学难点

  渗透学习方法

  四、教学具准备

  练习小篇子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们要一起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内容。这个单元包括哪些内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决计算再添0,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笔算:从个位算起,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说算法) 80×5=(注意0的个数) 103×4=(十位要加进位数)

  2.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订正

  (3)全班交流

  3.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

  (1)第1个问题你选择什么方法?

  (2)第2个问题你怎么选择笔算呢?

  (3)第3个问题可以估算吧吗?

  (4)小结:我们要根据问题和数据的特点合理选择算法,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时候必须用准确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抢答争第一

  (1)出示题目:

  (2)学生抢答

  2.认真观察填表格

  (1)出示题目:

  (2)观察: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从第一行的数怎样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

  (3)根据规律填数: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观察、计算,大家发现了第一行的数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数,请同学们运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把表格填写完全。

  3.趣味数学找规律

  (1)观察: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大家发现了很有趣的数学算式,你能在方块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42+18)×3=180(本)

  (56—8)÷3=16(米)

  45幅61幅86幅

  思考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须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与进来,自始至终我一直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教师要对学生整理知识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知识是有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知识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以及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积100以内)和一位数除两位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掌握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两步混合式题。

  3.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以“求剩余”、“相差关系”、“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习重点:万以内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以及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习难点: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7课时。

  (1)万以内的减法总复习(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正确地口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万以内减法,能用减数和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明确复习目标。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2.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3.掌握减法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4.能掌握减法验算方法,养成验算习惯。

  2,复习口算。

  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52+2670-5567+972-25

  95-2145+1881-34.47+36

  600+8001500-7005000+400

  900-3007900+120093-71

  (1)检查校对。,

  (2)同桌互说52+26、95-21、600+800、900-300的口算方法。

  (3)指名说说口算方法。

  3.复习笔算。

  (1)请学生独立计算:4801-45641600-539

  (2)整理:

  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②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减起;

  c.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寻位退1作10和本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再减。

  (3)出示

  9100-27969010-2796

  9001-27964060-2805

  ①学生列竖式计算。

  ②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提出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a、认真书写,数字、符号、得数不要抄错;

  b、认真计算,做一步查一步,计算退位减法时,千万不要忘记减去退去的数。

  (4)检查减法计算是否正确,有哪些验算方法。

  ①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②验算9001-27964060-2805

  4.综合练习。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980910049475948

  一427-7407一3456-325

  56317035914513

  (2)下面方框可以填几。

  两次退位两次进位

  51383246

  -1口口4+2口3口

  5.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进行减法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对照复习目标,你能得几分?

  6.课堂作业。

  计算并验算:

  6548-3127875+43195000-1284

  1280-7951625+35783020-1456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3

  第10课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进一步巩固提高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

  4.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类归纳,学会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5.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系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并能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 点:培养学生掌握简单的归纳、交流总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忆再现,整理知识

  教师活动:

  教师: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都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的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二、课堂交流,归纳整理

  教师活动:

  1.理清脉络,整理复习。

  (1)出示学习要求:

  ①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②你认为哪些内容比较难,容易出错?

  ③你还有什么问题?

  (2)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先自行进行归纳整理,再将归纳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整理,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整理方式:

  第一种:

  2.激发兴趣,合作交流。

  (1)出示题目。(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第2题题目)

  (2)分析问题,选择算法。

  ①请同学们先根据题目列出算式。

  ②小组交流:各题应选择怎样的`算法?为什么这样选择?说出理由。

  教师:在生活中,只需要知道大概结果或无法求得准确结果时,可以选择估算;能够口算的题目则采用口算的方法;若数目较大,又需要知道准确结果时就用笔算。

  板书:估算、口算、笔算。

  (3)组织讨论:你认为估算、口算、笔算什么地方容易出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先想一想,再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统一意见后罗列出来。

  全班交流,在学生说一些关键问题时教师适时指导。

  (4)基本练习,巩固方法。

  (教材第75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集体反馈。

  3.解决问题。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会解决吗?

  4.指导练习。

  (1)练习十六第1题口算练习。(可抽查一组快速回答。)

  (2)练习十六第3题。

  ①尝试解答。

  ②反馈思路。

  a.说说解决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环节。(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和回顾反思。)

  b.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并怎样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练习十六第4、5题。

  独立完成,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课一方面要构建出本单元知识间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复习,对各知识点起着巩固提高的作用,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新的认识和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4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有余数的除法

  3、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六部分: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时、分、秒及千米和吨,分数的初步认识。本册第八单元“可能性”和第九单元“排列、组合”是为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而安排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等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下面就各部分内容的复习作一简要说明。

  1.“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是在二年级下学期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法,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难点是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根据《标准》对数与代数内容的安排,第一学段只学习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而第二学段没有安排笔算加减法的内容;也就是说小学阶段笔算加减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因此,本单元的内容要让学生切实学好,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为后面继续学习除法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够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多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要让学生切实掌握。

  4.“四边形”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至于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学生初步认识就可以了。

  5.“时、分、秒”和“千米和吨”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时、分、秒”是在一年级初步认识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千米和吨”主要是让学生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这两部分内容与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比,加强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6.“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至于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都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目标】:

  系统梳理本册所学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7、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困难,切实加以解决;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2.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教科书第120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这道题的计算错在哪里,应该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大家做第1题,做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再让学生做第120页第2题,笔算之前可先估算一下,最后集体订正。

  3.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让学生通过做第120页的第3题,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再通过一定的练习达到计算熟练。结合第121页的第4题,要了解学生列式及单位名称写得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结合第121页第5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笔算;然后全班交流算法,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四边形时,要注意归纳整理,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结合第121页第7题,学生画完几种四边形后,让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说一说每种图形各有什么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结合第122页的第8题,让学生说一说周长的概念,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复习“时、分、秒”和“千米和吨”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23页的第11、12题外,还要结合一些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整体”既可以是各种实物,也可以是各种图形。

  8.关于练习二十六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计算方法,使大家知道解决这类问题可以用简单的推理的思考方法。如第1小题,先想个位上几加4等于7,3加4等于7,所以上边空格填3;十位上6加几等于10,4加6等于10,所以下边空格填4;得数的百位上虽然是9,但是十位上向百位进了1,所以要想几加3等于8,5加3等于8,所以上边空格填5。

  第7题,可先找几名学生说一说题意,如果大家理解题意了,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如果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题意,可以分小组讨论(不要讨论解答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最后,全班交流解答方法,使大家知道只要分别求出正面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再加上15厘米,就是所求的结果。

  【课时安排】:共4课时

  第1课时:万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

  第2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

  第3课时:时、分、秒、千米和吨

  第4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5

  复习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倍的认识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集合)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念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7、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09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1-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25

数学复习教案01-27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08-05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复习》教案08-05

五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数学五年级上册总复习教案12-13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