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20 18:11:29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集合(15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指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的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感知方向的相对性和培养方向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难点:

  1、能在不同的位置认识方向,体会中心点变了,但东南西北是不变的。

  2、东南西北按顺时针方向转。

  教具准备:

  课件、指南针、方向牌、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活动,导入新课

  1、 活动:我们先来活动一下,大家一起来

  向前点点头,向后指一指,向左弯弯腰,向右拍拍手。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用到那些方向词?(前后左右)

  (请2人一起面对面做游戏)

  老师同样这么说,为什么他们做的不一样?(朝向不一样)

  小结:看来单单用前后左右来表示方向,还不够清楚。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有关方向的知识。

  2、师:生活中还有那些表示方向的词?(揭题,板书课题)

  对于东南西北,你们已经知道哪些?大家已知道这么多,你们真爱学习,知识真丰富。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怎样辨认东南西北。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1、 学习辨认方向

  师:你们知道早晨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的?

  那我们教室的哪一面是东呢?(发方向牌:东)

  还有3个方向呢?看来有点难,请电脑博士帮帮忙吧。

  出示儿歌

  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齐读,确定其余三个方向,发方向牌:西北南)

  学生一起面向太阳(面向东)站立,边指边说,同桌互说。

  2、 活动巩固方向

  活动一:指一指

  现在我们已经初步辨认东南西北,接着老师报方向,你们能迅速地指出来吗?

  东,西。 南,北。

  现在你们发现什么?(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板书)这是辨认方向的一个好方法。

  练一练:咱们来一道填空题

  我的前面是东,我的后面是( ),我的左面是南,我的右面是( ),

  我的后面是西,我的前面是( ),我的右面是北,我的左面是( )。

  活动二:转一转

  现在老师再报出一个方向,你们能很快地面向着这个方向吗?

  面向东,面向南,面向西,面向北,(再来一次)

  在这个活动中你发现什么?(顺时针转,板书)

  这是辨认方向的`又一个好方法。

  只要告诉我们一个方向,就能按照顺时针转的方法辨别其余三个方向

  练一练

  我的前面是西,大家用顺时针转的方法,指出其余三个方向。

  我的前面是南呢?

  活动三:写一写

  发现了这么多的辨认方向的好方法,真不错。现在老师要收好方向牌,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要求是:一人,先东南西北选一个方向站好,再说说其余方向。还有一人记录。

  汇报: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你们又发现什么?(小结:人的朝向是可以变的,但方向是不变的)

  活动四:猜一猜

  蒙住一同学的眼睛转几圈,然后大家告诉他前面是什么方向,再让他猜出其余方向,大家当裁判。

  再让他当小老师出题考考大家吗?

  三、走进生活,活学活用:(课件)

  1、 完成书上例题1

  2、 要求:学生当向导,介绍以本学校的校园为中心,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综合练习

  《帮迷路的小兔回家》:一天下午,一只小兔在树林里迷路了,它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记得自己的家在树林的东面,可树林的东面在哪儿呢?它怎么也找不到,这下,小兔可着急了。你们有办法吗?

  小结:数学知识能够帮助我们辨认方向,(课件)使我们不会迷路,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东南西北方向的知识,我们以后还会继续学习。

  四、总结

  1、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 回去看看自己家的东南西北有什么建筑物?

  3、 写一则《我帮迷路的小兔回家》的数学日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页例2。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平面示意图上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看平面示意图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根据描述的物体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辨认方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认识平面图上的东、西、南、北。

  学习难点:

  运用指向“北”发现信息,解决问题。

  学习准备:

  一、情境导入过程:

  1、出示学校示意图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你能在纸上画一画教学楼、体院馆、图书馆、大门分别在哪里吗?

  学生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画图。

  根据学生的描述,课件展示平面图。

  3、引导学生注意平面示意图的“北”。

  提问:教学楼在操场的哪个方向?

  生:北。

  问:你怎么知道?

  生:太阳在东边,然后就判断出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

  4、总结。

  平面示意图上一般都标志“北”,这里指向北边。根据北的方向?怎么确定其他方向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确定平面示意图上的`其他方向。

  1、出示带有“北”的平面示意图

  师: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我们一起来说说其他方向在哪里好不好?

  学生回答。

  2、制定空间中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让学生判断方向。

  师:我指其中一个方向,请同学们快速说出是东西南北哪个方向,好不好。

  教师指,学生答。

  根据平面示意图,描述位置。

  1、教师提问。

  教学楼在操场的哪面?体育馆在操场的哪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哪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哪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哪面?大门在教学楼的哪面?

  学生回答。

  2、同学之间相互提问。

  师:你和同桌合作,你问××在○○的哪面?你的同桌回答,然后角色互换。

  学生相互交流。

  根据方向,判断位置。

  出示没有标出楼名字的平面示意图,提问。

  师: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教学楼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大门在哪里?

  学生回答。

  师:图书馆在操场的东面,体院馆在操场的西面。图书馆和体育馆分别在哪里?

  学生回答。

  三、巩固应用

  1、做一做

  2、知识运用:教师描述空缺部分的事物的方向,学生填写。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怎么在平面示意图上的如何分辨东西南北;还知道了如何根据描述的方向,确定物体的位置。

  你是怎样根据平面图上的“北”。确定其他方向的?

  五、课外拓展

  你知道吗,方向在生活的运用,学生讨论,教师出示PPT。

  六、作业布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3

  设计说明

  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首先让学生说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并通过举例说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然后让学生通过实例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最后通过用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关注了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强调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的不同特征,加深学生对这两种运动形式的理解,能利用所掌握的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与用8个方向描述地图上两地的相对位置作为重点复习的内容,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的运动及位置有关的问题,发展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剪刀 彩纸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97页回顾与交流第1题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轴对称图形,请大家看大屏幕,谁能说一说图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汇报。

  (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幅不是)

  师:谁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三幅是轴对称图形,而第四幅不是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个体汇报:

  生:因为前三幅图通过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而第四幅图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

  预设

  师:大家能从学习过的图形中或是生活中找出轴对称图形吗?

  生1:我们学习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有的京剧的脸谱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妈妈过年时剪的.窗花有的也是轴对称图形。

  生3:……

  师小结: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凡是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个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图形的对称轴。

  (2)复习平移和旋转。

  师:请同学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运动是旋转。

  学生互相交流后个体汇报。

  预设

  生1:推拉窗户的运动是平移。

  生2:风车的运动是旋转。

  生3:电梯的升降是平移,自行车车轮的运动是旋转。

  生4:……

  师:平移和旋转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与同桌交流后个体汇报。

  生1:物体平移的特征是沿着一条直线的方向运动。

  生2:物体旋转的特征是绕着一个固定的点或轴运动。

  生3:……

  师小结。

  2.复习图形与位置。

  (1)用方位词描述相对位置。

  师:在教室中用上、下、左、右、前、后说一说物品之间的相对位置。

  学生个体汇报。

  师:同学们还能在操场上找出东、南、西、北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

  师:这四个方向按顺时针的顺序应该是什么?

  生:东、南、西、北。

  师:按逆时针的顺序又应该是什么呢?

  生:东、北、西、南。

  (2)在地图上辨认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师:除了认识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外,大家还认识哪些方向呢?

  生: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4

  一、谈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小学数学概念中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的一课,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是有很大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的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和一些图形,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这一节教学能为以后深入学习分数系统知识和小数系统知识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础,更为以后解答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题奠定坚实而重要的基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这套教材,分数这部分知识是分两次进行教学的。第一次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是五年级的系统学习分数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第六册的要求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这一课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它是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以上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拟订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运用生活经验,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讲“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激发学生对知识学的热情。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本节课中主要采用“学生自学,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等形式,不仅能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意识而且能起到传递感情,增进友谊的作用。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本节课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推导的全过程,通过亲身经历理解了分数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起探究兴趣

  导入新课时创设一个分苹果游戏,三个同学一组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怎样分才公平?每人分几个?接着分4个苹果,分2个苹果。教师把学生回答的3、2、1分别板演,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生分多少?游戏

  1、起学生对平均分的回忆,突出平均分这一关键。

  2、通过把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同学,每个同学得不到一个苹果(半个)该用哪个数表示呢?给学生留下悬念,为探索新知创设了情镜,也使教学从整数很自然的过渡到分数,由整数不够而用分数表示是符合数的扩展规律的。

  (二)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有时遇到不够一个的,就不能用整数表示,那用什么数表示呢?有知道的吗?有的学生有预习的习惯,也有的同学学奥数就知道用1/2表示,让他在师板书的3、2、1下面试写,学生看到整数不够可以用分数表示,从整数过渡到分数学生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很自然便于接受。写对后教师加以表扬,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感到很自豪,课上表现的会更积极。让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卡片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自己喜欢的图形,分别涂出它们的1/2。涂后展示给同学们。教师放慢速度,提高音量讲解1/2的读写法,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读。突出教学重点。在这里教师重组了教材把教材后面的内容先学了。让学生把正方形纸折成它的二分之一并涂色,让生把涂好色的.正方形粘到黑板上,师鼓励生用多种折法折,如有困难同学间合作,研究折。(对于偏离对角线的折法教师给予表扬)让生说一说为什么图色的形状不同都能用1/2表示呢?这一设计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注重发散思维培养发挥学生聪明才智。让学生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哪还见到过可以用1/2表示的事物。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在重点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义的基础上大胆放手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学生从学具口袋中拿出学具,动手操作把不同形状的纸平均分成几分把其中一分或几份涂色并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开展小组夺红旗游戏活动,看哪组折法多,折法特别,小组合作,研究折法,在探索,合作中获取多种折法,多个分数,激发创新意识,在评选活动中,对于折法特别涂法特别的与重不同的让他们说出表示的意义。突出了难点。活动后评出红旗组,组中每个成员得一朵小红旗,装在自己成长记录袋中又一次体会成功的快乐。设计游戏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浓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

  (三)愉快教学,创设宽松环境。

  如让学生标出绳子的1/10,再让学生标出不同的方法,教师在表示出其中的两部分,这又怎么表示呢?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出示五角星图,点子图说一说图的3/5,5/6等表示的意义。突破难点,让生灵活运用知识。由于有“折一折”做铺垫,“说一说”部分,教师不是以讲授方式传授那样势必局限学生思维活跃性,影响他们思维发展这样开放式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可以在分享彼此思考见解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师有意识把学科进行整和,竞赛时男女孩头像下用英文girl,boy书写在学生进行折纸活动时放舒缓的音乐,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课堂上不再是枯燥无味,鸦雀无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学的乐趣,活泼的游戏,优美的音乐,教师丰富的表情,鼓励性的语言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他们整堂课都能兴趣昂然。

  (四)竞赛练习,激发竞争意识。

  设计了“勇夺小红花”节目老师当主持人,学生是竞赛选手,分男女两组进行竞赛,让同组的做在一起,获胜组每生一朵小红花,粘到班级红花栏中,共设计三关题,第一关必答题,男女生互选题,答对得苹果卡。第二关抢答题,答对得卡,答错扣卡。第三关能力测试题,此题目的是为了对问题深层次的理解,给学生一个思维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自身水平和能力得以展现。练习活化了题形,新包装,新口味题形必将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得到空前高涨。

  (五)及时评价,体验成功快乐

  评价目的在于激励,课堂上学生通过老师、同学、自己的及时评价更加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会成功感。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堂上应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本教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然后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情境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并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探究解题方法,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为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2.鼓励算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因此,本教案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倾听他人的想法的过程中发现最优方法,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算理,完善并掌握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爱吃水果吗?(爱吃)

  师:看,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分别是草莓、橙子和苹果,在水果盛装的`过程中还有好多学问呢,你们想了解吗?(想)

  2.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了一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那么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数又该如何口算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学习口算乘法。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在上课开始,以同学们爱吃的水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兴奋的状态下导入新课。

  ⊙开放探究,得出结论

  一、教学例1。

  1.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

  (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组织学生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出例题中的问题:3筐草莓有多少盒?

  2.探究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15×3)

  (2)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这样列式的理由。

  (因为每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买3筐,就是买3个15盒草莓,也就是求3个15是多少,所以列式为15×3)

  (3)讨论、交流15×3的口算方法。

  [把每筐草莓分成2份,一份是10盒,另一份是5盒,买3筐就是买3个10盒和3个5盒,先算3个10盒是10×3=30(盒),再算3个5盒是5×3=15(盒),最后把两次口算的结果加起来,30+15=45(盒)]

  3.拓展延伸。

  (1)出示题目:150×3=?

  (2)思考口算方法,汇报交流。

  (口算150×3时,先算15×3=45,再在45的末尾添上一个0)

  (3)观察、对比,交流算式的不同之处。

  (15×3与150×3进行比较,是把第一个乘数15扩大到原来的10倍,第二个乘数没有变化)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6

  设计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对常用的质量单位也有初步的了解,但是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且大部分学生对质量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千克与克的质量观念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基于上述情况,本设计关注了下面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学具,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在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活动中,获得有关千克的丰富体验,从而牢固地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注重对实践过程的指导和实践结果的总结。

  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注意实时调控和指导,使学生的`实践更有层次,目的性更强;在每项操作之后都帮助学生得出相应的结论,有效地促进了知识的生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天平 盘秤

  学生准备

  盐 牛奶 黄豆 回形针 花生米 军棋 2分硬币 苹果 鸡蛋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察主题图,找出有关信息。

  提问:(1)图中淘气和小鸟分别在做什么?

  (2)淘气和小鸟分别有多重?

  (3)谁的体重更重一些?你是怎样知道的?

  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体重是30千克,小鸟的体重是50克,淘气比小鸟重。

  小结:淘气的体重用“千克”作单位,小鸟的体重用“克”作单位,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这两个质量单位。

  ⊙探究新知

  1.认识秤,学会读数的方法。

  (1)了解学生知道的秤。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标示的净重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例如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呢?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在什么地方见过?(课件出示各种秤)

  请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秤,比如学生可能通过看图,看电视,逛市场见过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等。

  (2)了解读数的方法。

  出示盘秤,提问:你知道圆盘上的刻度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如果指针指向1,表示托盘上的物品有多重?

  学生观察盘秤上的圆盘,知道一个大格表示1千克。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动手实践,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1)称一称。

  以小组为单位,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知道两袋盐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

  请每个小组的成员轮流把两袋盐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3)估一估。

  用手掂一掂苹果,估计一下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然后用秤来称一称,验证自己的估计。

  (4)找一找。

  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预设

  生1:2瓶矿泉水大约是1千克。

  生2:1大袋洗衣粉大约是1千克。

  生3:10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

  (5)体会几千克有多重。

  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苹果、洗衣液、白菜等课前准备好的物品)

  (6)抱一抱。

  汇报自己的体重,互相抱一抱,感受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环节,学生依次体会到了1千克、几千克、几十千克(或几十几千克)的质量,给了学生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对于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大有益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的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材分析:

  《有趣的推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把“对现象的推理”作为教学内容还是第一次出现,本节课也是学生正是接触逻辑推理的开始。教材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发展水平,选取了难度不大,但又相对独立的两个素材,力图让学生亲历有趣的推理活动过程,形成一种明确的推理意识,学会借助表格,运用分类、排除等策略进行推理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为后续解决复杂的推理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展示与分享,他们对符号、分类和列表也有一定的认识和运用。在生活中积累了合情推理的经验,具备简单的推理能力。但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表达能力不强。所以,有条理的表达推理过程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借助表格有序的进行推理便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重点:

  经历对生活现象进行推理的过程,理清推理顺序,学会表格法、排除法等常用的推理方法。

  教学难点:

  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能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识推理。

  1、和学生一起玩猜一猜的游戏。

  猜兴趣爱好。

  说一说你最喜欢的课外兴趣活动是什么。

  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唱歌,打乒乓球中的一种)

  师:“不喜欢”是否定表述,“喜欢”是肯定表述,这两种说法都能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猜朋友。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和大家一起学习,是他们中的.一位。

  (出示图片:智慧老人,笑笑,机灵狗,奇思,淘气。)

  师:猜不准吗?需要什么?

  (张福兰)《有趣的推理》教学设计依次出示:女生;我的头发是黑色的;淘气×;奇思√

  2、导入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的提示就是尝试猜测时所必须的信息。

  (板书:信息)

  根据信息,利用排除的方法缩小范围,得出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推理”。

  【设计意图】:

  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由按照个人想法的“盲目猜”到利用信息提示进行“有根据的猜”,凸显推理活动中信息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体验生活中信息的不同表达方式,了解推理的主要方法是排除法。

  二、合作探索,体验推理。

  1、读懂问题,明确要求。

  课件逐一出示信息。

  学校有足球、航模和电脑兴趣小组。淘气、笑笑和奇思根据自己的爱好分别参加了其中一组。他们三人都不在一个组。淘气:我不是电脑小组的;笑笑:我不喜欢踢足球;奇思:我喜欢航模。

  师:你能判断出他们分别在哪个兴趣小组吗?

  2、独立思考,组内交流。

  3、现场收集信息,展示推理过程和结果。

  4、小结回顾,优化方法。

  小结:用文字说的很清楚,只是记录有些麻烦;连线法简单明了,结果一目了然,但是没有展示思考过程,表格法巧妙的运用了数学符号,只用了“√”和“×”就能清楚地记录推理过程和结果。

  对比三种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板书:列表法)

  回顾推理过程,先确定谁?由这个“√”可以排除几项?

  看来这个信息很关键。

  (板书:从关键信息入手)

  5、活学活用,小试牛刀。

  出示问题:有语文、数学和美术3本书,他们三人各拿了一本。

  他们分别拿了什么书?

  作业要求:试着利用表格将你的推理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吧!

  【设计意图】:

  挖掘生本内化资源,开放生本创造空间,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借助符号、运用排除法进行推理,在获取推理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巩固拓展,再探推理。

  师:我们依据关键信息,利用表格进行梳理,得到了结论。当遇到信息更多、难度更大的推理问题时,你还敢接受挑战吗?

  1、获取信息。

  奇思的航模小组有6个飞机模型,现在按要求把它们摆放在展柜里,你能找到正确的位置吗?

  出示:淘气号和乐乐号都放在柜子的左侧,淘气号在乐乐号的上面。

  教练号在最上面一层的左侧。

  妙想号不在最上面,也不在最下面。

  奇思号没有放在教练号的旁边。

  2、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结:针对信息较多的推理,先进行分类,可以简化推理的过程,

  比较容易找到结果。

  【设计意图】:

  通过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情景巩固和内化推理知识,引导学生在遇到复杂推理时可借助分类活动化繁为简,转变成简单的三项推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课堂小结,运用推理。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李老师和小军、小明、小林、小兵、小海在操场上做游戏。李老师的两边是小明和小军,小林正好在李老师的对面,小兵在小林的左边,小兵的后面是小明。请在图中标出他们的名字。

  3、宝盒探宝。

  这是一个宝盒,打开盒子需要找到正确的密码。

  ·出示:密码是1、2、3、4、5、6、7、8中的一个;它比4大;它是7的邻居;它不在7的右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8

  设计说明

  “面积单位的换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面积、面积单位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结合教学重、难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主要采用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迁移类推、实践应用等形式进行教学。

  1.激趣导入,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

  上课伊始,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合作的妙处,从而提示学生可以利用合作的形式探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复习与思考。

  复习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生猜想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作铺垫。同时设计贴近生活的实际问题,既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3.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首先猜想、讨论“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然后通过操作得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最后利用迁移类推明确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在猜想、操作、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新知识,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吧。(出示课件)

  1.抢答比赛1。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厘米

  师:同学们,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思考后回答)

  2.抢答比赛2。

  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分米大约有多大?1平方米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

  师:看来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那么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用游戏的方式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并能够正确区分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探究新知,实验验证

  1.教学教材56页上面例题。(课件出示)

  (1)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形纸片。(拿一个同学的学具与老师手中的正方形纸片比较一下,确定大小是相等的,老师把这张正方形纸片贴在黑板上)

  (2)先用直尺量一量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同学以分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分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有的'同学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这张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10厘米,所以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就是100平方厘米)

  (3)提问:想一想,计算的是同一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答案,并且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呢?(用的单位不同)

  (4)猜想、讨论: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预设

  生1: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因为1平方分米和100平方厘米都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生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又因为1分米=10厘米,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0×10=100(平方厘米),所以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 总结。

  货比三家

  教学内容:课本P4—P5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学。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

  4、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五、总结。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2、培养学生娄推、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难点:

中间有零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数位顺序表,说一说从数位顺序表中可以知道哪些方面的知识?

  2、读出下面各数:

  160634 201567 4060010 300060

  二、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的读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仅仅会读这些大数目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会写这些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猜想:亿以内数的读写法其实是有联系的,同学们不妨大胆猜想一相,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2、探究写数的方法

  (1)师读数,学生在数位表上尝试写数

  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

  七万写作:

  七十万写作:

  七百零八万写作:

  (2)分组讨论:七万怎样写?七十万和七百零八万呢?分组讨论:整万的数该怎样写?

  学生归纳得出:整万的数先按个级数的写法去写,再在个级添四个

  千百十万 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 位位位位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写作:

  二十三万零六百写作: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写作:

  教师:这些数和例3中的数相比,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数不是整万的数,它含有万级和两级的数,要复杂一些。

  教师:虽然数要复杂一些,但是我们也可以借助例3写整万数的方法来写,同学们想试着写一写吗?

  学生写出数后,把写出的数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

  老师和学生在上起先订正对错,然后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分组展开讨论:1、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2、在写出的数中,第一个数万位上为什么要写0?第二个数的千位、十位和个位为什么要写0?第三个数的百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引导学生访问说出因为第一个数万位上没有单位,所以要写0占位,其他两个数都是同样的道理,要写0占位。

  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

  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请学生完成第8页的“做一做”,写成后抽学生把自己的答案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让学生重点说说:五百零六万中的十万位上为什么要写0?八千零六十万二十中间为什么要连续写三个0?

  三、巩固练习

  1、口答(练习二第1题)

  师生对口令、教师说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位,学生马上回答出:它是五位数;或老师说一个数是九位数,学生马答出它的最高位是亿位,还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口令。

  2、把练习二第2题的练习形式改成连线题,即用线把读出的数与正确写出的数相连。

  五万 96700000

  六千零五十万 32000000

  九千二百七十万 50000

  三千二百万 6050000

  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不给六千零五十万为个数连线?

  3、练习二第3、4、5题。

  第5题,要求老师先念数,学生写。然后要求学生把自己写出的数坍塌读一遍,检查学生写得是否对。

  四、课堂小结

  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写亿以内的数可以分哪两种情况来写?在写的过程中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知道一、两位小数的含义,能初步应用,会读,会写一位小数。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探究与发现意识。

  3、让学生认识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关键:

  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关系,两位小数与百分之几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物品,彩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要到文具店去买东西,不一会儿就买了一大袋东西。每件物品上都有价格标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每一件物品的标价,按照物品标价的特点分类。

  (目的:通过分类让学生把整数分为一类,小数分为一类)

  师:那一小组起来汇报,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一类是整元的,另一类物品不是整元的)

  第二组数是小数。(用课件分物品)

  师:通过同学们的汇报可以看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有一定了解,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发现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小数,通过自己观察,讨论行到小数的含义。)

  1、认识零点几,发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

  出示课件

  师: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元,你们去买这支铅笔需要多少钱?(一角钱)

  我们可以发现什么(1角可以用力0.1元来表示)

  出示一角钱,这是多少钱,帮我数一数有几个一角(10个),也就是多少钱(1元),那么1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1角就是几分之几元( 元),我们就可以得到1角就是 元。

  元与0.1元有什么关系呢?(意思一样,写法不同)

  师:1 角可以用 元表示,1角还可以用0.1元表示,那么 元还可以怎样表示( 元还可以写成0.1元)板书

  2、出示2角钱

  2角钱用元做单位可以怎样表示(0.2元),我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的(小数)还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 元)

  3角呢、6角呢?

  观察: 元还可以写成0.1元。 元还可以写成0.2元,从中可以发现什么(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

  三、通过米尺量,发现一米几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巩固零点几的数就是十分之几的数,然后给整数、分数、小数分类)

  师:同捉两位同学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每一根彩色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绿色彩条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么表示(0.1米)

  红色彩条长3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米)

  还可以用小数怎样表示(0.2米)

  课件出示:1角就是 元,也可以写成0.1元

  2角就是 元,还可以写成0.2元

  1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1米

  3分米就是 米,也可以写成0.3米

  师:上边这些数,你们能不能分类

  1,2,3是整数, 是分数,0.1 、0.2 、0.3叫做小数。

  出示小数,观察他们 的共同点

  (都是小数,都有一个点,小数前一位都是零点几,它们都是一位小数,小数点后面是一位小数)

  师: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对口令(说分数对小数,说小数对分数)

  2、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认识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学习1厘米= 米=0.01米)

  出示厘米尺

  师:米尺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小格,1小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也就是说,1厘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一百分之一)写成:1厘米= 米

  讨论:用小数这样表示?

  3厘米呢?

  观察

  从中我们又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后边有两位数的叫两位小数,用百分之几来表示)

  3、认识几点几

  用课件让学生认识几点几

  师:象几角不够1元,几分米不够1米,如果用元、米来做单位,可以用小数零点几来表示,但生活中呀我们常常遇到超过1元,1米的事,用小数该怎样表示呢?接着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出示课件

  1、这儿有一个小朋友它叫小明,他每年都要量身高,上学前班的时候量的身高是7分米,用小数该怎样表示(0.7米)

  现在他长高了,一年级时身高正好是1米,现在他已经是三年级了超过了1米,他的身高是1米几分米,如果用米作单位用小数怎样表示?(1.4米)

  2、怎么想的?

  (先想4分米是0.4米,再想0.4米和1米和起来就是1.4米)

  3、出示钱币图样

  师:这道题在大家又会做又会想,我们来观察这些钱币。

  1元3角=( )元,怎样想

  (3角就是0.3元,1元和0.3元合在一起就是1.3元)

  5元3角=( )元

  50元3角=( )元

  100元3角=( )元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加强学生对四个方位的认识和辨认能力,并能灵活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

  (4)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教具:

  校园情境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师:新学期,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位置好吗?(出示课题:位置与方向)

  师:今天我们用东、南、西、北这些新的方位知识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二、联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师:生活中,你观察过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吗?

  师:现在坐在教室里观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个方向画出太阳?(指名一个学生画,同时老师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面)

  师:从黑板上太阳的位置,你能知道我们教室里哪一面是东面吗?请大家面向东面。

  2、分组讨论,合作探索

  师:我们借助太阳知道了东面,还有几个方向怎样确定呢?

  3、游戏激趣,巩固运用

  (1)用手势表示方位

  老师说一个方向,学生迅速用手指出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培养快速应变能力)

  (2)快速转向辨认方位

  师: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东)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东,右西)

  面向东(生:前东,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东,左南,右北)

  (二)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1、用东、南、西、北描述教室各个方向有什么物体?

  2、模拟情景:说出物体所在的方位。

  师:请四名学生分别扮演公园里的游乐馆,它们分别是海洋动物馆、马戏表演馆、

  海豚游泳馆、儿童影视馆。

  请四名学生分别站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再请两名学生分别扮演游客和导游

  游客:请问我要去海洋动物馆该怎么走?

  导游:向东走。

  3、介绍自己的房间

  师:谁能用我们学习的方位知识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房间是如何布置的?

  师:请同学们在纸上简单画出某某同学的房间布置图。

  (三)、学以致用

  学生先在操场上仔细观察,然后两人一组,互相介绍

  1、学生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各个方向分别有什么物体。

  2、学生介绍校园的物体分别在什么方向。

  3、学生之间开展一人提问,一人解答,并尝试根据所给方向寻找目的地的活动。

  三、总结:

  我们在辨认方向时,必须先确定一个方向,然后根据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的原则来确定其它三个方向。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3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掌握镜子内外图形对称、左右错位的规律,能利用镜子寻找对称轴(特别是不能对折的物体)。

  2.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发现、交流,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特征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解释生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素材。学生的空间观念要在他们自己的观察、试验、操作等“做数学”的体验活动中才能不断生成和发展,因而要挖掘和利用身边的实例,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既起到巩固旧知识的作用,又为学习其他图形奠定基础。

  镜子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它还包含着许多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全面准确地了解、认识镜子中的数学奥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镜子中的数学知识蕴藏于游戏、活动中。活动的设计是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具有生命活力的,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主认识,在交流中迸发灵感,挖掘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培养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建立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并能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教学设备较齐全,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长对教育比较重视,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教师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给予学生更多探索、创造、交流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不断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由生活伙伴引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伙伴,瞧,它是什么?从镜子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2.由猜测引发矛盾冲突,激发求知欲

  (全班同学照着大镜子整理衣服和红领巾。)

  师:咦,我发现××同学今天头上还戴着漂亮的发卡,请同学们看一看,如果我们从镜子中看她,她的发卡在她头上的哪一边?

  (先猜一猜,学生猜测后,请她上台面向大家,举起右手,再转身,验证猜测是否正确。)

  师:发卡在她头上的右边,为什么从镜子中看是在左边呢?今天我们一起去探究镜子中的数学奥秘!

  (板书课题)

  (评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通过照镜子的体验,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生成“愤”与“悱”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拿起镜子照一照身边的物品,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镜子内外,左右是否相同,还是相反?

  (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用实物进行验证。)

  师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

  (评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其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实践中充分体验镜子内外空间事物的位置与顺序所发生的变化,逐步探究出镜面对称的特征,经历与体验由问题到假设再到验证的数学过程与方法。)

  2.机灵狗不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奥秘,所以碰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它解决吗?

  师:机灵狗从镜子中看到的时间对吗?为什么?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镜子和钟面实践,然后小组派代表汇报。)

  (评析通过运用知识帮助机灵狗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还有哪些时间从镜子中看,容易被看错?

  (评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散学生思维。)

  3.刚才同学们帮助机灵狗解决了问题,它送给每个人一张智慧大“王”的图片,用镜子照一照,你又有什么精彩的发现?跟同伴说一说。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互相对称,利用镜子能看到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评析变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4.课本上还有一些美丽的对称图形,你能把镜子放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看到图的全部吗?

  (学生上台展示做法。)

  (评析运用镜面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老师手上这些图形只有一半,猜猜,它们的整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想吗?

  引导学生归纳:镜子内外,左右相反,互相对称,这种现象称为镜面对称现象。

  (评析通过各种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建构镜面对称现象的模型。)

  (三)解释应用,发展思维

  1.模拟照镜子的游戏。

  师:假设苏老师站在镜子前,谁来做镜子中的苏老师呢?

  (师生表演。)

  采访镜子中的人:你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准确?

  (同桌互相做游戏,请一组学生全班展示。)

  师:他们为什么能准确地做出对方的动作?

  (评析通过游戏活跃课堂,培养学生空间感觉和空间想像能力,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2.同学们能把镜面对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老师决定奖励你们,请大家看《猴子捞月》的动画片。

  师: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

  (学生独立思考,再选代表回答。)

  师:镜面对称现象在大自然中还有许多,我们一起去欣赏祖国美丽的山水!(放录像)欣赏之后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热爱祖国的品德教育,使学生再次体验镜面对称现象。)

  3.生活中应用镜面对称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录像和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镜子和水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播放《五朵金花》录像片断:姑娘在泉边梳妆;出示图片:牙科检查镜、汽车后视镜、商场防盗镜等。)

  (评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解释应用中提高认知水平。)

  (四)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师: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的心情怎样?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关注学生情感。)

  〖教学反思〗

  本节课基本体现了学生自主“做”数学的探究式学习模式:生活原型――数学化――运用。教师能够把抽象的知识蕴藏于生活的原有状态呈现,在学生交流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炼,从感性上升为理性,使学生能轻松、自然地理解与掌握,并自觉转化为一种生活技能,做到学以致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因此,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等活动,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2.开展一系列探究活动,实现自主建构,发展学生思维。

  新教材赋予教师充分的创造空间,我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创设有价值、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经历由生活中的照镜子现象(如头饰左右错位等)抽象成数学模型(对称并且左右错位等)的过程;经历科学的发现过程:猜想――验证――归纳本质;经历数学模型应用于生活的过程(如后视镜、猴子捞月等)。让学生在玩中学,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实现对镜面对称知识的建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关注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

  每位学生都能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充分发表个人看法。在合作之前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时轮流发言,并及时记录交流情况,培养合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激励性评价及鼓励,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充分参与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点评〗

  1.在理解教材意图的基础上,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等新课标精神指导下,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新教材赋予的创造空间,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开放性因素,以“镜面对称”为中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以学生照镜子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模拟照镜子的游戏表演活动,既符合学生好动的年龄特点,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掌握水平,加深对愉悦情感的体验;此外,增加猴子捞月、泉边梳妆、牙科镜检、汽车后视镜等镜面对称的图片与实例,突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实践应用价值。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学习的探究过程,学会学习。让学生经历了由生活中的照镜子现象(如头饰左右错位等)抽象成数学模型(对称并且左右错位等)的过程;经历了科学的发现过程:猜想――验证――归纳本质,此过程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经历了数学现象到数学模型再由数学模型到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过程(如后视镜、猴子捞月等)。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位。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指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儿歌铺垫,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体验新知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方都有什么?(练习一的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习一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认 识 东、南、西、北 方 向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右边是南,左边是北。

  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1-1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5-24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06-07

数学下册教案03-16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03-1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6-2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27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01-31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