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实例和实践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2.学会用不同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猜想验证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在制作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师:同学们每天都要经过校门进入校园,但是你们注意观察我们的校门了吗?从图片中你们能找到一些平面图形吗?
生:能
师:是什么平面图形,谁能上来指一指。
生:平行四边形
根据回答: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师:同学们再看,这里面有没有平行四边形?(出示扩缩尺、升降机图片)
生:谁能上来指一指?
师:那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师:谁能找一下这句话里最重要的几个词,并解释一下?
生:四边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生: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师:还有哪几个词?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师:你能上来一边用手指着一边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生:能
师: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呢?拿出刚刚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量一量四条边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边相等
师: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平行且相等,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对角有什么特点呢?继续拿出发给你的平行四边形,把两组对角像老师这样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组对角相等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在研究单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生画图,师巡视指导。
研究单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选几个学生画的平行四边形粘到黑板上)孩子们,画好了吗?
生:画好了
师:画好了,请看黑板,思考老师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平行四边形都不一样大呢?
随意生怎么说,只要表达出底和高的意思就行
师:介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学生画
注:老师画第二种情况
师:请同学们继续拿出研究单,完成研究二。不用写,能思考出答案就行
研究二:总结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边
角
师:孩子们,现在小组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师:好了,小组交流到此结束,哪个小组愿意全班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生:......
师:同学们请继续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来回拉动平行四边形),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性质?
生:具有不稳定性
师:(继续拉动平行四边形,拉成长方形),说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师出示长方形圈正方形的圈)
师:利用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如果把平行四边形也圈进来,应该怎样圈?
生:圈在最外面
(三)自主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四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页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方法。
2.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发展学生的对数的观察力和敏感度。
3.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以及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乘法的正确率与计算速度。
设计理念:本节课通过组织学生回顾和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分别总结出本单元所学习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以及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学好计算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整理算理
这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和末尾有0的.乘法,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要怎样来乘。末尾有0的乘法要怎么乘。
独立思考
举手回答。
二、口算
创设比赛的情境,让学生分组比赛选出“优秀小组”,同时选出“计算能手”。
完成书上第7页第1题。
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并将其中两题说出为什么这样做。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书上完成口算。
2、指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中20×50013×300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三、竖式计算
260×1467×189
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是怎样计算的?乘数末尾有0呢?
1、在规定的时间内在随堂本上完成。
2、指名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
3、集体订正,反馈情况。
4、在随堂本上列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口答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一第3题
怎样算每小时出生的婴儿数量?为什么用140乘60?
2、第4题: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京拉线的长度要怎样算?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2、交流
1、学生口答并独立计算
2、交流
五、评价总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要和大家讨论吗?
六、作业设计。
一、填表。
乘数
395
46
234
78
乘数
124
38
302
147
积
二、解决问题。
1、某小学四年级有8个班,平均每班45人。如果学校组织四年级同学看一场足球赛,已知每张门票16元,买足球赛门票要花多少元?
2、一辆卡车装了440袋大米,每袋大米重25千克。这辆卡车一共装了多少千克大米?合多少吨?
教后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下)第82~8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游戏规则的制定过程,体验规则在游戏中的作用,建立规则意识;通过游戏是否公平的判断,感受游戏的公平原则。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体验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利用可能性的知识经验判断规则是否公平,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制定规则,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
3、能用合适的方法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是等同的。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分小组准备圆形纸片、扑克、围棋子、硬币、骰子、彩笔。
2、教师准备:用于学生验证的汇总表格、幻灯片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感受规则意识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转盘:
师:请2位同学上来,开始!
学生感到很困惑,不知道如何开始。
师:怎么了?
生:没有游戏规则,不好玩。
板书:游戏-规则
师:对了,有游戏规则,才可以玩。真对不起,只顾着急切地和大家玩游戏,忘记游戏规则了。
出示游戏规则:
转盘游戏的规则:
(1)双方先选好各自的颜色;
(2)每人轮流转一次,须转一圈以上;
(3)指针指向自己选定的颜色则获胜,否则对方获胜。
教师边出示规则边安装指针。
二、感受游戏可能性,体验公平性原则
1、对规则有意见吗?没有就可以开始了,你想选什么颜色?
生:这样不公平。
师:为什么?
生1:这个转盘蓝色部分小,白色部分大。
生2:指针指向蓝色的可能性小,指向白色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试一下吧,试4次吧,如果甲选蓝色,乙选白色,据你估计,他们各会获胜
几次?
生3:可能甲胜1次,乙胜3次。
师:为什么?
生3:因为这个转盘平均分成了4份,蓝色只占一份,而白色占了3份。
师:会出现其它可能吗?
生4:也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生5:还可能甲、乙各获胜2次,或者甲胜3次、乙胜1次。
生6:也有可能4次都是乙获胜。
师:大家说,有这种可能吗?
生7:有这种可能,不过可能性非常小。
师:那哪种可能比较大些呢?
生8:乙胜3次,甲胜1次的可能性比较大;4次都是乙获胜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大多数学生都猜“乙胜3次,甲胜1次”。
(演示,发现恰好乙胜3次,甲胜1次。)
2、看来这个游戏真的不公平,你们愿意玩这样的游戏吗?
学生齐声地:不愿意!
师:看来,游戏有了规则才可以玩,公平才好玩。
板书:公平。
师:那现在怎样才能对双方都公平呢?大家拿出自己的圆形纸片,你能设计一个对双
方都公平的转盘吗?
学生设计转盘,设计好的在黑板上展示。
师:看一看,黑板上展示的这些转盘对双方是不是都是公平的?我们就来挑选一个,请两个同学上来,玩一下公平的转盘游戏。
各自选定颜色。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一次定输赢吧。你们俩谁来转?
两人都想自己操作。
师:他们都想自己来操作,这样,我们给他们想个办法吧,公平地选出操作的人。
生1:我有办法,用抛硬币的办法。猜中的就操作转盘,这个办法比较公平。
生2:石头、剪刀、布也挺公平的。
生3:还可以掷骰子,分1、2、3和4、5、6来猜,猜中的操作。
师:这样公平吗?
生4:这样公平,因为每个人都有三种可能,分1、3、5和2、4、6也可以。
师:笑笑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她分大于3点的和小于3点的,大家觉得怎么样?
生5:不好,这样不公平,大于3点的有4、5、6三种可能,而小于3点的只有1、2两种可能。
生6:也可以这样,抓一把围棋子,让他们猜单数还是双数。
师:也是很好的办法,围棋比赛猜先就是用这样的办法!
师:大家给你们提供了这么多办法,你们打算选用那种?
两学生:猜硬币。
师:嗯,简便易行。
猜硬币,做转盘游戏。
三、验证游戏公平性,进行游戏实践
1、抛瓶盖游戏
师:看来做游戏,需要有规则,也需要公平。笑笑根据生活常见的瓶盖,设计了一个抛瓶盖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游戏规则:
师:怎么样?感觉她设计的这个游戏对双方公平吗?
生1:我感觉是公平的,因为一共就两种可能,要么向下,要么向上。
生2:我觉得不公平,因为瓶盖一边大,一边小,落下来的可能性会不同。
统计两种观点的支持人数。
师:这都是我们的分析,究竟是不是公平,我们还是来实验一下吧。大家觉得应该做几次实验?
生3:我觉得做3次就可以了,就能比较出来哪种可能性大。
师: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4:3次不好,或许某碰巧就都朝上,或者都向下。
师:是啊,这样的偶然现象也会出现。那实验几次?
生5:10次,不,20次,这样就能看出哪一种可能性大一些,偶然性就小了。
师:也就是说实验的次数越多,受偶然性的影响越小,是吧?
生齐声地:是,次数再多一些。
师:我有一个建议,我们每个小组都做10次,然后把全班的情况汇总一下。
(1)小组实验、填表。
盖面朝上
盖面朝下
次数
(2)汇总
盖面朝上
盖面朝下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第四小组
第五小组
第六小组
合计
教学反思:
一、“游戏”公平,需要呈现出游戏的趣味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外套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一次定输赢,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难以分析确定的瓶盖游戏,让学生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游戏公平”,需要展现数学活动的全面性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因此,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全面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非常必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拘泥于教学重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教案4
知识与技能:1、通过整理和复习,提升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本单元知识的全过程,牢固掌握知识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
重点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商不变的性质。
难点
能够正确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具
一、 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打开数学书看第五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除法口算
1)直接说结果。
720÷80=480÷60=360÷90=
240÷30=420÷70=900÷30=
180÷20=560÷80=250÷50=
450÷90=630÷70=4000÷80=
说一说口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
2)估算
368÷60≈422÷80≈720÷89≈722÷90≈350÷68≈455÷70≈
578÷60≈507÷80≈289÷50≈
说一说估算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3)直接写出得数
26÷2=55÷5=280÷40=
85÷5=640÷80=81÷3=
360÷90=96÷4=78÷6=
根据什么算出结果的?
学生看书,小组合作进行归纳
学生思考,汇报发言
口答结果,说口算的方法
口答结果,说估算的方法
学观察,根据被除数(除数)的变化,确定除数(被除数)怎样变化,商不变。
整理归纳所学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掌握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巩固口算和估算的方法
使学生能运用商不变的规律确定商。
巩固商不变的规律。
10
小结:商的变化规律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2、复习笔算
1)816÷51=665÷25=816÷51=
1826÷83=3672÷18=1584÷48=
4325÷48=3276÷84=
组织学生笔算,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灵活试商法
同商比较折半估商“5”
同头无除商“9”“8”
三、练习
1、整理和复习(第96页)
出示图表,问:解决上面的问题,你用了什么计算方法?
2、接着往下算。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
3、完成练习十八的2、3、4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97---98页1、5、6
先独立笔算,然后在全班说一说计算的结果和笔算的方法
说试商方法
互相说一说题意,独立填写表格,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完成竖式计算。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使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课后小记
四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一份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基本复习
1、 口算下面各题。
(1) 先让学生把书本打开至13页,完成复习题第7题;
【要求看谁算得快而且准确】
(2)课件出示习题集体交流结果,并指名个别学生就几个针对题说说自己在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2) 交流运算方法,进一步提高口算能力;
2、 出示P14第8题第一行习题
(1)、先让学生和同桌讨论估计商是几位数,商最高位可能是几。然后组织交流自己讨论的结果;
(1) 然学生分组进行运算,最后交流结果,选择平时计算稍有问题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试商、调商的。
二、 对比和提高题
计算下面一组算式,计算完成后请分别对比两组题,然后和同桌说说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
三、 解决实际问题四、总结并完成课堂作业
540÷27= 180÷30=
(1)指名两个平时粗心大意的同学到黑板上来板演,其他同学做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出现“商上忘写0占位”的情况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今后的运算过程中不要忘记用0占位;
四、 解决实际问题
1、书本P14第9题
(1)、出示书本P14第9题,让学生先看题明题意;
(2)、交流解决第一个问题,画出示意图让学生明确第一个栏架与最后一个栏架之间的跑道长就是跑道总长减去起点到一个栏架距离与终点到最后一个栏架距离的和。
(3)、借助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10个栏架之间只有9个相等的间隔,为学生顺利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解决间隔问题的重点之处】
(4)、解决第二个问题,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体校对
2、书本P14思考题
(1)让学生读题,让学生逐句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知道300名<全校学生数<350名,并且理解正好排成24排或28排,也就是总人数能被24或28除尽而且没有余数;
(3)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桌讨论;
(4)交流自己的方法,提倡多样的思路,然后总结最好的方法,经历计算、假定、调整、确定、的过程,体会“试验、调整”这一数学方法的价值;
四、总结并完成课堂作业:
第8题第二行和第10题
课后感受
四年级数学教案6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是认识生活中的“密铺现象”。练习十五的第7题,问用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拼指定的图形,至少需要几个。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如果有学生直接在所要拼成的图形中画线,看其中含有几个规定的三角形,对于这种逆思考教师要给予表扬。教材第93页提供的思考题,指导用正方形纸剪等边三角形。其过程见下图:
折到第③步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将AB边向上折起,B点要与折痕相交(交点C),这样沿BC、CA剪就能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为什么呢?原因是AC是由AB翻折过去得到的,所以AC=AB。而AC与BC,又可通过将剪好的三角形沿折痕对折完全重合,说明AC=BC。这一原因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讨论探究。
本单元之后,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介绍平面图形密铺的知识。“密铺”的名词对学生和我们教师来说可能都比较陌生,可是对“密铺”的现象来说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家庭、商场、街道用地砖铺的地板、走廊,厕所里铺的墙壁等,密铺成的图案绚丽、美观,装扮了我们的生活,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教材因版面所限仅提供了一些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铺起来的图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密铺并感受密铺创造的美。并在最后展现了自然界中的密铺现象,即小蜜蜂用六边形密铺成的蜂窝,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界奥秘的同时惊叹于小蜜蜂的独运匠心。大而言之,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之美。
教学目标:
1.在让学生折折叠叠、填填写写的操作练习中感受数学的形形色色,无穷魅力;
2.让学生在欣赏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中感受密铺的定义和形成的条件,领悟生活中数学的美妙与实在。
教学重点:运用三角形进行全方位地操作练习。
教学难点:引领学生思维进行数学知识的感悟。
教学片段设计:
一、创设情境、以旧导新。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最近搬了新家、我的新家可漂亮了。我想邀请大家去我的新家参观,你们想去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新家动画。)我的新家坐落在风景优美的住宅小区中,绿树成荫、柳绿花红。充满异域风情客厅、阳光明媚的露台、温馨浪漫的起居室、整旗别致的客房,还有充满梦幻色彩的卧室。
我的的新家美吗?谢谢大家。
(3)我还带来了一组新家的设计图片,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地板、浴室瓷砖、墙面、彩色玻璃、拼图......等图案。(图略)
浴室图地板图壁画(图)墙面(图)天花板(图)
阳台图天花板图彩色玻璃图拼图地砖图
生2:教室的地板是正方形的地砖密铺出来的。
生3:蜜蜂巢是由六边形密铺成的。
......
师:的确,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密铺,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2.自由欣赏、观察思考。
欣赏:请大家自由点击这些图片,边欣赏边思考:这些图片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把你的发现合同组的小伙伴分享吧!
师:同学们观察的特别投入,那么谁愿意把你的新发现说给大家听。
生:这些图案都是由几何图形密铺产生的。(根据回答板书:密铺)
师:这个词用得真准确。你们还记的密铺吗?密铺有什么特点呢?
咱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吧。
生:密铺是指几何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
师:没错,密铺就是指几何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
2.思考交流、再度感知
师:这些设计图片中都存在着密铺,你愿意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案向大家介绍介绍,它是有什么图形密铺而成的。
生1:地板的图案是由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密铺而成的。
生2:壁画是由不同颜色的三角形密铺而成的。
生3:拼图是由不规则图形密铺而成的'。
......
3.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密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但这些美丽的照片中存在密谱,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离不开密铺,你能想大家介绍你所看到过的生活中的密铺呢?
生1:人行道上的地砖是密铺在一起的。
4.揭题:共同走进密铺的神奇世界。(板书课题:铺一铺)
二、自主探究、发现交流
1.质疑牵引、激起兴趣。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组图形大家熟悉的图形。(课件出示圆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如果只用一种图形,你们猜猜看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呢?
2.鼓励猜测、大胆想象。
师:谁愿意发挥你的想象力,大胆的猜测一下?“
学生大胆的发表各种猜测。
3.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师:刚才大家各抒己见,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些猜测都对吗?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来操作验证吧。
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操作课件中的各种图形分别进行拼铺,并把结果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验证好的同学,可以把你的观点合同组的同学一起交流。
4.汇报结果、展示交流。
师: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你们验证的结果。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平铺作品,并让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发现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
生2: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
对于他的验证结果,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赞成他的观点吗?
5.小结归纳、得出结论。
师:老师也很赞成你们的观点。从大家拼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这组图形中,正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可以进行密铺。圆形和正五边形不能进行密铺。
三、综合运用、创作设计。
1.谈话牵引、激起激趣。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密铺,探索了密铺,接下来就让我们动手创作美丽的图案吧?
出题:(出示书110页)王小明家要铺地,她想请我们在座的小设计师帮忙,下面有两种瓷砖,请你选一组为他设计地砖的图案。请你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2.动手实践、自由创作。
“咱们比一比看谁的设计更美观、更新颖、更富有想象力。”
学生动手设计,同组互相欣赏,说说自己的创作感受。
3.展示欣赏、交流感受。
师:谁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作品、说一说创作的感受。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下:说说你的作品吧。
(图略)............
四、扩展提高、课外延伸。
1、小知识:密铺的历史背景。
密铺的历史
1619年数学家奇柏(J.Kepler)第一个利用正多边形铺嵌平面。
1891年苏联物理学家费德洛夫(E.S.Fedorov)发现了十七种不同的铺嵌平面的对称图案。
1924年数学家波利亚(Polya)和尼格利(Nigele)重新发现这个事实。
最富趣味的是荷兰艺术家埃舍尔(M.C.Escher)与密铺。Escher于1898年生于荷兰。他到西班牙旅行参观时,对一种名为阿罕拉(Alhambra)的建筑物有很深的印象,这是一种十三世纪皇宫建筑物,其墙身、地板和天花板由摩尔人建造,而且铺了种类繁多、美仑美奂的马赛克图案。Escher用数日的时间复制了这些图案,并得到了启发,创造了各种并不局限于几何图案的密铺图案,这些图案包括人、青蛙、鱼、鸟、蜥蜴,甚至是他凭空想象的物体。他创作的艺术作品,结合数学与艺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让人对数学产生了另一种看法。
2、图片欣赏:美妙的密铺世界。(图略)
五、小小设计师
请你选用下面的图形,自由设计密铺图案。(图略)
四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教材127-128页例1、例2、128页”做一做“,练习三十第1-3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正确区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异同.
(二)能力训练点
1.能正确计算小数加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计算小数加法,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
教学重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对齐数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说出下列小数中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
0.40.081.0323.715.26
2.说出下面的钱数各是几元几角几分.
1.82元0.03元7.90元0.65元0.27元15.04元
3.整数加法法则是什么?
(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竖式计算1283+2642479+560
转化成12.83+26424.79+5.60导入课题.
板书简单的小数加法
2.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小红买一支自动铅笔用0.65元,买一支转笔刀用0.27元.一共用了多少钱?
启发学生思考:通过看题,你知道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
①列式.
②用几角几分知识计算.(学生试算,教师巡视时提示:列竖式时把数位对齐)
(2)小数计算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时提示:
①0.65中的”6“”5“、0.27中”2“”7“的意义.
②竖式排列的道理:明确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③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④和的小数点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见板书设计)
(3)启发思考: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明确: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③结果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4)比较以上两种方法哪种简便?
(5)反馈练习:127-128页”做一做“1、2.(要求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6)教学例2.
出示:王宏的妈妈买花布1.5米,买白布2.6米.一共买了多少布?
①用例1的方法类推,学生独立计算.
(教师巡视时点拨十分位上满10个0.1向前一位进1的道理.)
②检查效果.
板书1.5+2.6=4.1(米)
③质疑.
④反馈练习:182页下面的”做一做“1、2题.(分组做,互相交流)
(7)启发学生思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明确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2)从低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一.
不同点:小数加法在和里点上小数点.
(8)计算导入时的两个小数加法.
12.83+2.6424.79+5.60
三、巩固发展
1.填空(用小数计算)
(1)=()+()=()
(2)=()+()
(3)=()+()=()
2.判断对错,并改正.
3.计算.
0.45+0.780.34+0.520.54+0.080.47+0.37
4.129页2题.
四、全棵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重点从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及整数加法的异同方面总结)
五、布置作业:练习三十1题后4个题.
六、板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法
答:一共用了9角2分.
四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乘除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乘除法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综合练习
1、完成69页第五题。
学生完成后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69页第七题。
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尝试进行解决。
对于学生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他们将其放进问题银行中。
3、完成69页第八题。
A小组内探讨、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全班交流。
三、拓展练习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的部分习题。
四、布置作业教材69页第6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演示课件角的度量导入
提问:这些角你能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一下队吗?
教师指出左端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角
提问:你知道他们相差多少吗?
2.教师谈话:如果我们能够度量出每个角的大小,以上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究竟相差多少呢?(揭示课题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二、探索新知
(一)角的度量
1.出示图片认识量角器
讲解: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
2.(1)播放视频1角的概念
(2)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
3.量角的方法
(1)自学教材第123页第一、二自然段.
(2)由学生汇报度量角的方法.结合黑板上的角,边度量边介绍.
(3)播放视频量角方法
(4)尝试测量角的度数(尽量使角的开口方向不同)巡视中注意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5)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
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
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
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
(6)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
(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
(7)播放视频角的`大小比较
(播放前先请同学用估算的方法判断,播放后教师进行总结)
(二)角的分类
1.自学教材第124页《角的分类》.(可按书中内容边学习边操作)
2.小组讨论:
(1)角可以分哪几类?每类角的特征是什么?
(2)直角、平角、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3)平角和直线一样吗?
3.利用活动角,按老师要求摆角.
(直角、钝角、平角、锐角......)
三、巩固练习
1.量一量一副三角板中各个角的度数.
2.完成教材第126页第7题.
说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量出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提问:不用度量你能知道每个时刻分针与时针的夹角吗?
3.利用活动角的量角器摆出下面各角.
(1)直角(2)平角(3)120(4)30(5)77
四、质疑总结
1.这节课都学会了什么?
(角的度量和分类.量角时要对刘顶点和0刻度线,确定如看哪一圈刻度)
2.教师整理成顺口溜助记
量角器量角很简单,角可分为五大类.
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
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
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
3.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题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127页第9题.
把下面的角的度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里.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和角的分类
四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自我探索和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2、通过自我探究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能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联系已有经验,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3、培养学生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 学环节
过 程目标
教 师活动
学 生活动
反 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谈话: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明;地大物博,有丰富的资源。
请看:出示第96页的例题。
2、请你们观察一下,从中你发现这些数据中,有哪几个与前面学过的不一样?
在学生找出来后,指出:在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候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近似数”。板书课题:近似数。
认真听讲
观察并比较
了解近似数,明确今天学习的内容
学习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巩固发展:
小结与作业
通过自我探索和知识的迁移使使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联系已有经验,探索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目的近似数。
学生在练习中通过一次次的实际的观察、操作和比较、分析、辨别、确认,进一步感受大数目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学习大数目的兴趣和认识大数目的自信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二、探究新知:
1、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近似数,你们能够从身边找出还有哪些是近似数吗?
2、在实际生活中,有的时候需要我们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求一些数的近似数,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
3、教学第96页的例题2。
(1)出示题目,学生自己理解题意。
(2)你们能够读出男性和女性各有多少人吗?
(3)男性和女性各接近四十几万?你能写出他们的近似数吗?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某一位,要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写成0;如果5或比5大,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
板书:484204≈480000
486685≈490000
(4)完成“试一试”。
使学生明白要求和例题有所不同,是直接用“万”或“亿”表示也是可以的。但是要注意仔细看清题目的要求。
三、巩固发展:
1、完成“想想做做1”。
学生自己读数,并指出哪些是近似数,说说理由。
2、完成“想想做做2”。
3、完成“想想做做5”。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算法:坐标一题的近似数是1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5或6、7、8、9;右边一题39亿多的近似数是39亿,说明千万位上的`数是4、3、2、1,不能0。说说为什么不能是“0”。
4、组织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些生活中的近似数。
指名读一读,写一写。
四、小结与作业:
1、通过今天的学习,对于近似数你有了哪些认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想一想
找一找
说一说
理解题意
读出男性和女性各有多少人
自己尝试后指名答,并说说理由。
师生共同小结
求近似数,一般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保留到某一位,要把这一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写成0;如果5或比5大,把尾数各位改写成0后,要在它的前一位加1。
完成后组织交流
指出哪些是近似数,说说理由。
弄清什么是“尾数”和“最高位”的含义,然后写出各数的近似数,并交流求近似数的方法。
尝试后交流算法
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
个别交流。
独立作业。
对于39□0000000≈39亿,方框里填的数,学生最初认为可以是0-4,通过辨析,观察,交流、反馈中明白不能填0,因为这里是约等于39亿,不是正好等于39亿,使学生明白准确数与近似数的区别。
板书设计: 求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484204≈480000486685≈490000
四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课本1-5页例1、例2,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例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运用综合算式解应用题
教学准备:
主题挂图
教学设计: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246+83-157357÷3×59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问:图中人们在干什么?“冰天雪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么解决?
学生提出问题啸聚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2)出示例1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样列式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列分步和综合算是都可以
对比分步和综合算式
问:综合算式按什么顺序进行运算?
总结: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2、教学例2
出示例2
学生读题,问:“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
问:3天接待987人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6天里接待多少人又怎样用线段图表示?
学生自己尝试画图,组内交流
学生在画图的基础上解答问题
全班交流
问:你是怎么解答的?每一步计算结果表示什么实际意义?
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总结: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
3、练习
完成第5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订正时说明解题思路和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学生口算,全班交流时说明各题的运算顺序
2、练习一第2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弄清便宜与贵的含义后独立解答,订正时说明思路,并强调运算顺序
3、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解答,订正时注意学生所列综合算式是否正确,说明解题思路,强调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例1.2.
(学生的解题算式及计算方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反思与感悟:
四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掌握它们的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假分数的两种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
学生活动
备注
一、复习引入
1.2/3、6/7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说出5/6、3/4、7/8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学生口答
二、探究新知.
我们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分数也有大小之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
1学生任意出几道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完成计算。
2、用分数表示每个图形的阴影部分.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1)、把第1、2题的分数分类。
(2)、学生汇报,并说明分类的理由。
(3)、选择“以分子与分母关系”分类的情况。
有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与分母相等三种情况
(4)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凡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可以叫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5)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将真分数和假分数分别于1比较大小,得到各自的特点。
(6)学生练习。同桌一人报分数,另一人说分数类别及于1比较的情况。
(7)学生小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真分数<1(分子<分母)
分数
假分数≥1(分子≥分母)
4、说说本堂课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
分类并说明理由
读背概念。
同桌互练,抽个别检查
三、巩固练习
1.分数可分为哪几类?是怎样划分的?
2.读出下面的分数,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1/4、3/2、6/6、14/15、24/12、29/40、27/16
3、用2、3、5、7写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
4、思考:分母是2、3、4、5的真分数分别有几个?真分数的个数与它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几个?分母是10的呢?
独立完成并校对
四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形的美。
2、会利用基本图形的平移,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教学过程]
一、图案欣赏。
1、欣赏书中提供的图案和学生自己收集的图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案的特点。
二、活动1:
指导学生设计图案,先制作基本图形,再把基本图形左右、上下平移形成一幅图案,再涂上颜色。
三、活动2:
先让学生观察这些基本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设计美丽的花边。
四、活动3:
让学生独立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再组织全部展览。
四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乡村
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大概地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试试看。
2、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可以根据边来分,看,这些图形都是四边形,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再分类吗?你认为这里什么图形很特殊?
3、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老师这准备了几根小棒,你能选几根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你认为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四条边?
4、在第21页的点阵图上画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
5、第21页填一填,找一找,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在这些平行四边形中,你觉得哪个比较特殊?特殊在哪儿?
如果用一个圈把平行四边形都放在里面的话,请你也画一个圈来表示长方形、正方形。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外面再画一个圈,你觉得这应该是什么?再用一个圈画出梯形的地盘,应该怎么画?试试看。
三、总结。现在再试着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再把它旋转。
教学反思:先从图中找出认识的图形。分类--为什么这样分类--找出这类图形的共同点--探索出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这样课的结构好,让学生在理解与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的方法,学会学习。
课时2
教学准备:平行四边形、梯形纸片、框架、剪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基本教学过程:
一、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你打算挑选什么的小棒?
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1)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
(2)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2、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3、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还能剪出什么?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一张三角形的纸片,能剪出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吗?
4、第23页。第2题。
(1)下面哪两个图形能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剪下附页1图形1中的图形试一试。
(2)下面哪些图形可以看成是由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的?
5、如果把一个梯形,一条边不断地变小,一直小到一个点,就是什么形状?一直大到和下底相等,就是什么形状?
三、总结。你对这几种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教学反思:
02、课题:动手做
内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
课时:1
教学准备:让学生带软尺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做成一个长方形,找到高,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会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画图形。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版,想做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桌面。可以拼,该从哪里锯开呢?
二、动手操作
6、动手剪下附页1图2中的图形。
7、你认为应该沿着什么样的线条剪?还可以怎样剪?
8、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请你做一下设计师,用图形来表示设计意图。
这条线是怎样画出来的?(从两条对边之间画垂直线段。)
三、数学概念
1、这条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就叫做底。发现底和高有什么关系?(垂直)还有哪条边和这条高也垂直吗?(也是底。)
2、你还能画出一条高吗?(检查三角板的摆放)
3、梯形也有高,判断:下面哪条是梯形的高?必须是从平行的那组对边之间画的?
4、三角形也有高,你觉得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
5、练习:第25页第1题。
三、运用概念
1、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2、第2、3题。
3、可以画指定底与高的图形吗?
四、总结。
教学反思:动手做一做对于孩子掌握高的概念,形成高的表象非常有效,他们很容易就能掌握高的特点--垂直。帮助他们总结高的概念,可以总结一些关键词语,比如:垂直(重合)、对面(边或顶点)。
注重孩子画高方法的培训,让他们熟练地画高。
四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创设比赛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有序地深入地复习,使学生在练习、辨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设熟悉的情境,激发学生复习的兴趣,使他们感受该知识的生活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运算定律,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难点:正确、灵活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小黑板等。
学生:自备本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过程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引发进行复习的心理需求。
1.设问:(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什么?
(2)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怎样算?:
2.导入:今天我们主要复习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板书课题)
1.独立思考,个别交流。
2.认真倾听。
二、自主复习形成技能
创设比赛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乘法分配律,能正确计算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并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创设熟悉的情境,在练习、辨析、讨论、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复习混合运算:
按照指定的运算顺序,给下面的式子添上括号。
(1)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乘:360÷10+2×5
(2)先算除,再算加,最后算乘:360÷10+2×5
(3)先算加,再算乘,最后算除:360÷10+2×5
巡视,指导,组织反馈。
二.复习简便计算:
1.出示:35×201(40+8)×25
37×15+43×1562×101-62
组织审题并简算,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校对,说说方法几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2.组织完成第6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做第7题:
(1)观察图意,学生独立解决书上的问题
(2)讨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画图列表解决
2.做第8题:
(1)学生读题并独立列式解答
(2)学生交流说说思考的过程。
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订正
1.独立简算,个别校对,说方法。
2.独立简算和板演同时进行,完成后指名校对答案和思路。
1.独立审题,练习,校对想法。
2.独立完成,个别交流反馈思路。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运算定律有了深入的感悟,提高了灵活运用的能力,但部分学困生的简算应变能力和速度有待提高。
三、全课小结内化知识
总结反思回顾,进一步强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
1.设问:这堂课,复习了什么内容?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2.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相关习题。
1.各自交流。
2.独立完成。
【四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数学教案11-02
四年级数学教案08-16
四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1-15
四年级数学教案11-07
四年级小学数学教案10-23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07-21
四年级数学教案【荐】11-30
【精】四年级数学教案12-01
【热门】四年级数学教案12-02
四年级数学教案【热】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