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21 13:30:05 三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品15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

  词语理解。

  同学们,读读词语,你能理解吗?

  生解释词语并进行词语运用练习。3.再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预设: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玩,红头躲在草堆里。藏在草的红头就被大黄牛卷进嘴里。

  师点拨:红头就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是故事的起因。

  师继续追问: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哪几个段落描写的?你能找到吗?

  布置任务:请根据刚才的分段,简要地说一说段意。

  (设计意图:先认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读文,为整体把握课文作好铺垫。了解故事起因、经过,概括段意,有利把握课文整体结构。)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知道本课大意之后,我们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问: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预设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归类识字法。

  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

  预设

  2:“管”就是形声字,“管”上部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下边“官”是声旁,表示读音。

  教师强调:①要注意书写提示,结构不同书写的规律也就不一样。②注意“命管

  算”三字的写法,提示容易写错的部位。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

  2

  遍。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四、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红头的旅行真是凶险,要不是有青头帮忙可就坏大事了。遇到这么凶险的旅行,这两位小蟋蟀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应该借鉴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细品课文!

  五、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选择读音。(见课件

  17)

  2.

  读词语。(见课件

  18)

  3.

  抄写词语表中的

  18

  个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谁再来回顾一下大家文章分为几部分,

  各写了什么?

  预设:文章分为

  3

  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讲两只小蟋蟀玩耍的.情境。

  第二部分(7-19

  段)讲红头在

  “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

  21

  段)讲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景。

  2.

  谁能按提示回忆一下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玩耍误入了牛嘴啊!

  板书:(起因:捉迷藏误入牛嘴)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提示说关键词语来概括故事起因,引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二、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

  7-19

  段。

  1.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

  7-19

  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变化的词句。

  预设

  1: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从第二个胃到牛嘴里。预设

  2:我补充一下,先到牛嘴里,最后喷出来。

  2.

  教师引导学生边找边说边做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经过: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3.

  教师引导质疑,用导语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先自己勾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再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并告诉学生牛的这一个吃食的特点叫“反刍”。

  5.教师引导巩固本文的学习重点:请大家再重新回忆吃食的特点,填写下面的内容

  教师引导:看着这个提示,请用自己的话给你的同桌讲一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过吧。

  (设计意图:通过画出和讲述红头旅行路线,了解牛有

  四个胃、会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学到讲,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

  20-21

  段。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预设

  1:红头从牛嘴里逃出来了。

  预设

  2:青头安慰红头,两人相拥。板书:(红头脱离危险)

  (三)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体会了红头旅行过程的惊险,当时两位主人公在经历惊险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人的对话来体会一下,并且要练习读出当时的语气。

  1.

  读红头语言,体会旅行的惊险。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在理解、评鉴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

  3.了解课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开门见山后具体表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评鉴中感受父亲知鸟爱鸟。

  2.了解课文围绕“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开门见山后具体表现的写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明确主题,初步感知课文

  1、由“父亲树林鸟”组题,质疑。

  2、找出概括句:“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抓住“一生”“最喜欢”朗读理解。

  3、父亲爱鸟有何体现呢?咱们一起走进课文,轻声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①生读书,师巡视

  ②你认为文中哪里体现了父亲爱鸟?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思有路”是文本的结构逻辑,“识斯真”是阅读的认知逻辑。教学逻辑应是“文本结构逻辑与学生认知规律”的内在统一。学生在阅读时一般要经历“感知、理解、深悟”这样一个过程。这篇课文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了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所以,在设计上我遵循这一结构特点,质疑课题之后,即让学生通过检索,找出中心句,通过语义重音的朗读,让学生敏锐感受到父亲对树林、鸟的喜爱。再自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结构和这种喜爱。】

  板块二:理解评鉴,感受父亲“知鸟”

  4、喜欢就会了解,比如父亲对黎明时鸟的习性就非常清楚,同学们找出来读读。

  ①朗读体会“有。”

  ②了解黎明时鸟的习性,理解“舒畅”

  ③鸟味由什么组成?(热气、露水和湿气、呼吸)

  ④质疑、评鉴

  老师在读这几句话的时候,发现它的标点很奇怪,同学们也仔细看看哪里奇怪,为什么呢?

  合在一起作为一段更好,还是原文更好,为什么?(分开写有什么好处呢?)

  ⑤配乐朗读

  你看,黎明的树林里,小鸟们都醒了;你闻,有鸟味吗——

  ⑥判断

  如果说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同意吗?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如果说,前面学生的初读感受是教学的起点,深入理解父亲对鸟的熟悉、了解、喜爱是这一板块教学终点的话,以下几个步骤就是教学活动台阶。

  1、在理解“热腾腾、喙、舒畅”等词语的基础上读懂句子,了解鸟的习性,并能概括鸟味从何而来。

  2、在此基础上,关注表达形式。从引号用法入手,引导学生评鉴,并通过朗读,进一步感受父亲对鸟习性的熟悉,介绍的清楚。

  3、综合概括,整理语言,能有理有据作出判断。通过几个活动台阶,学生对父亲“知鸟”呈现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这也是引导学生体验由读到评,依读来评,初步“学会判断”的过程。】

  板块三:理解运用,感受父亲“寻鸟”的`细致

  5、也有人说“父亲善于观察”,同意吗?

  ①判断需要依据,别着急,再次回到课文中去,不出声,静心阅读2~11段,用“——”画出能体现父亲善于观察的语句。

  ②理解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③写父亲专注投入的还有哪句?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读好长句子

  b、理解“凝神静气”

  c、去掉“像树一样兀立”好不好?

  ④父亲是朝怎样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理解“幽深”“雾蒙蒙”

  ⑤我有没有望见鸟,闻到鸟味?

  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读

  “并没有……鸟叫。”——“茫茫然”

  “我仔细……叶子。”

  “我只闻到……气味。”

  谁能把我的表现连起来说说,同桌一起练练。

  出示:

  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我只看到的的,没有看到。

  小结: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⑥“父亲善于观察”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和上一板块相似,通过自读,理解词语,读懂句子,感受父亲观察细致,再到作出判断,层层递进。不同的是:

  1、既通过“父亲突然站定……闻了又闻。”“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父亲。”两句感受父亲观察的专注、细致,又通过与“我”的表现对比,感受父亲会观察有发现。并以此判断父亲善于观察。

  2、感受“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积累新鲜的表达方式】

  板块四:小结,质疑

  6、小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7、课文写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快速默读19到23自然段。质疑。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名字里的故事,了解名字的独特性和含义。

  2、明白的向别人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

  3、认真倾听,与人展开交谈。

  教学重点

  抓住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们国家,很多人名字里,都有国庆两个字。知道是为什么吗?根据我们布置的课前小访问,应该知道,因为他们是国庆节出生的,取名纪念。今天我们学习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

  板书题目。

  二、自学提问

  同学们自己看看这次的口语交际,提出问题,然后老师补充。

  1、知道自己名字的含义吗?知道自己小名的含义吗?

  2、知道别人名字的含义吗?

  3、知道家人名字的含义吗?

  4、知道名人名字的含义吗?

  三、交流解决

  1、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请学生介绍自己名字的故事,体会家长对自己的期望。你们这些好听的名字是谁给起的呢?他们为什么给你起这样的名字呢?谁能大胆说说你的名字小故事?

  2、小组交流。

  3、老师还不知道,其他很多小朋友也都不知道呢,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听吗?

  参考答案。

  我的名字叫杨子衿,取自《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我的名字叫何大伟,因为爸爸妈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我的名字叫桑白露,因为我出生的那天刚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我的名字叫常慕白,我因为爸爸姓常,妈妈姓白,而我是爸爸妈妈爱情的结晶。

  4、通过交流,你了解了谁的名字?说一说。

  老师提示。出自诗词典籍、出生地、时间、天气、五行八字、家人的期待等等。

  5、说说家人、朋友、邻居的名字的故事。

  老师提示。出自诗词典籍、出生地、时间、天气、五行八字、家人的期待等等。

  6、名人名字的含义

  参考答案。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笔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现代著名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她曾写了《寄小读者》《小桔灯》《超人》《去国》等散文及小说。“冰心”取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所以选择“冰心”作笔名,据她自己解释:“一来因为冰心两字,笔书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个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所以,尽管人们称之为谢冰心,但她总是署名冰心,从不冠以“谢”姓。

  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葵。他在14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获准公费留学日本,可是他在填写登记表时误将年龄“十四”填入了姓名栏内。由于表格不好换,他急中生智,将“十”字加上几笔改成了“李”字,“四”字却无法再改。但是叫“李四”这名字不好听又没有意义。怎么办?他一抬头,看到中堂大匾上有“光被四表”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形容盛德善行远播四方的,于是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加上一个“光”字,后来便叫李四光。

  我国现代作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有一次他读了李煜《乌夜啼》末句诗“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后,醒悟到时间如流水,切不可让它在叹息中白白流逝。于是改名张恨水,作为对自己一生的鞭策。

  四、课外阅读

  五个奥运福娃的'名字的由来。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贝贝温柔纯洁,是水上运动的高手,和奥林匹克五环中的蓝环相互辉映。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作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晶晶憨厚乐观,充满力量,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黑色的一环。

  (3)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是运动激情的化身,他将激情散播世界,传递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欢欢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欢欢的头部纹饰源自敦煌壁画中火焰的纹样。他性格外向奔放,熟稔各项球类运动,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红色的一环。

  (4)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藏羚羊,他来自中国辽阔的西部大地,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藏羚羊,是绿色奥运的展现。迎迎的头部纹饰融入了青藏高原和新疆等西部地区的装饰风格。他身手敏捷,是田径好手,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黄色的一环。

  (5)妮妮来自天空,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祝您好运”的美好祝福。天真无邪、欢快矫捷的妮妮,代表奥林匹克五环中绿色的一环。

  五、教学反思

  老师课后完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认“缩、努”等8个生字。

  2、能根据要求独立阅读课文,了解这粒种子最终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能根据文段结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粒种子的生命历程。

  4、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人生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能归纳一粒种子到变成木地板的变化历程,并能根据文段结构,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生命历程。

  教学难点:体会种子坦然、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方法:创境激趣法,谈话法。

  学习方法:想象体验,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播放音乐《童话镇》。

  2、出示童话故事的图片,聊童话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节,故事的结果。

  二、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结合我们刚聊到的童话故事,用”那一定会很好”练习说话。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2)丑小鸭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卖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会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对愿望他一定满怀?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课题。

  三、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内容。

  1、抽生读阅读提示。

  2、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师生合作读。

  2、学习字词。

  (1)出示图片学习“茎”字,茎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见过。

  (2)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努”,出示“怒”让学生猜字。

  (3)说说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学习拟声词“吱呀”“吱吱嘎嘎”。

  (5)反义词和动作识记:推、拉

  3、通过填写这粒种子的变化过程,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4、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种子经历的变化。

  五、再读课文,体会感悟

  1、种子发生的这些变化,是因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线划出来。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读出对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着……然后……最后……练说种子产生愿望,愿望实现,再产生愿望的过程。

  4、引导学习第一个愿望。

  (1)默读思考: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2)按“原因——愿望——做法——结果”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3)体会愿望实现后种子的心情。

  5、扶学第二个愿望,引导学生复述。

  6、自学后两个愿望,练习复述。

  7、一粒种子慢慢长大,不断实现自己的愿望,最后又慢慢变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认为童话中哪些想象特别奇妙?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段历程?

  8、同样的童话,不同的孩子读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们都觉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这些图片,这些小动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吗?它会经历一段怎样的历程呢?选你喜欢的一幅图画,来讲一讲。

  2、木地板又想变成一棵树,它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呢?那又会是怎样美好的历程呢?

  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了《那一定会很好》这篇童话故事,文章内容有趣,含义深刻,在教学时我以学生特点及单元目标为依据,做到以生为本,落实目标,提升素养。鉴于此,我的课堂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抓住主线,凸显主题

  《那一定会很好》一文中,“那一定会很好”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线,教学时我抓住这一主线展开,引导学生默读找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四句话,并弄明白了这四句话分别是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的想法,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而然将学生引入课文之中,感受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乐与舒服。

  二、引导质疑,促进提升

  常言说: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在学习时引导学生质疑非常重要。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先将课题读两遍,说出初次读课题的想法,此时孩子们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什么一定会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问题油然而生。学生们会带着好奇走进课文。当读了几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质疑,此时就不单单停留在对课题的质疑,而是深入到对课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孩子们在质疑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

  三、读演结合,激发兴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而是放手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一次变化历程读一读,演一演,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兴趣高涨,小组长分工安排,组员们默契配合,声情并茂地朗读与栩栩如生地表演将学生带入情景之中,在读与演中展开想象,亲身体验,感受种子的坚持不懈,大树、椅子、木地板的无私奉献,在评价之中又一次将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开想象,获得启示

  童话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学时我也紧抓这一点,在学生读文中引发学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启示。如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种子在泥土中的难受及生长时的努力,体会愿望的实现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车装着东西跑来跑去的快乐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却还给人们提供方便,感受它们在奉献中获得快乐的心情。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读童话中受到启示,这也就达到了童话教学的目标。

  在看到优点的同时我也感到了课堂中的不足:

  1、学生在评价种子的表演时很精彩,不但从动作中体现心理,还从神态上进行了评价,如果此时再让另外一个学生演种子,其余学生朗读,相信种子那种为了实现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会在孩子们的心里扎根、发芽,学生对读演结合的学习方法也会掌握的更熟练。

  2、因为本节课容量太多,因此对含有“那一定会很好”四句话的朗读上欠缺,致使孩子们不能真切地体会到大树、手推车、椅子的心情。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工明确,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这是一大进步,可在汇报之后,一节课结束时,不能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和小结,使孩子们小组学习仍处于盲目状态,如果在课末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小组长对各组学习进行一个小结,对各位组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教师适当引导,相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会得益于法,今后会运用此法,使小组学习落在实处,并走向成熟。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5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选自泰戈尔《新月集》里的一首儿童散文诗。诗人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诗人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述花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全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充满了丰富奇妙的想象。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体会诗歌语言的形象、生动。通过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深入感受诗人想象的丰富奇妙。

  二、教学目标

  1、“落、荒”等13个生字,正确认读“荒、笛”等5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每天在学校中学习生活,享受着学校生活的快乐。花们也和你们一样有

  自己的学校,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学校”,去体验他们的.学习生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及简要资料,教师介绍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他出版过《飞鸟集》《园丁集》等五十多部诗集,曾于1913获诺贝尔文学奖。本文选自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提出疑问。

  3、自学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读音,口头给生字组词。

  4、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指名读。

  荒(huāng)野 口笛(dí) 罚(fá)站 放假(jià) 衣裳(shɑng)

  教师相机点拨:“假”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jià”,“裳”在“衣裳”中读轻声。

  (2)去拼音读一读。

  (3)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这些生字的。

  预设:生1:“荒、笛”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

  生2:我家附近有一家店铺,名字是“霓裳”,所以我就记住“裳”的字形了。

  (4)多音字练习。课件出示:选一选。

  假:①jiǎ ②jià 真假() 暑假() 假()发 假()日

  (5)理解“荒野”和“口笛”。

  ①出示“荒野”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情景。

  ②出示实物口笛,向学生介绍。会吹口笛的同学为大家吹一吹。

  (6)出示带有会写字的词语,开火车读。

  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罚站放假互相一所能够猜出扬起双臂

  (三)再读质疑,感知大意

  1、再一次默读课文,看看自己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

  2、汇报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

  预设:花们的地下学校是什么样子的?

  花们的妈妈是谁?

  花们的老师是谁?……

  3、指名读文,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4、交流解疑。

  (1)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中有不明白或有疑问的问题,准备

  在全班进行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解决部分问题。

  5、整体朗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说一说。

  诗人以孩子的视角,想象到了:当XXXXXX在天上轰响,XXXXXXXXXX落下的时候,XXXXXXXXXX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他们在XXXXXX的学校里上学。雨一来,他们便XXXXXX。他们的家在XXXXXX。(横线上的内容依次是雷云、六月的阵雨、一群一群的花、地下、放假了、天上。)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四)观察示范,学写生字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轮读。

  落荒笛舞狂罚假互所够猜扬臂

  2、学生独立观察,了解生字的书写要领。

  3、请同学当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这些生字时需要注意什么,教师相机点拨。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要注意各部件的穿插与避让。

  荒:不要在“亡”上多写一个点。

  笛:下边是“由”,不是“田”。

  舞:一共14笔,课件展示笔顺,指名反复书空。

  4、教师示范“舞”“扬”“臂”。

  5、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五)品味语言,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

  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1)教师范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听到了什么声音?

  ①引导学生抓住“雷云在天上轰响”来想象画面。

  ②播放雷电交作的图片和声音,直观感受“雷云在天上轰响”。

  ③“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读到这一句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的体会呢?

  ④小结: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东风以人的特点。东风可

  以“走过荒野”,可以“吹着口笛”。这种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啊!

  (2)指导朗读,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的情景。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第1自然段时,运用了“抓重点词语,边读文边想象”的读书

  方法。我们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想象,就能和作者心意相通,仿佛看到了作者眼中的栩栩如

  生的画面。

  2、学生运用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2、6自然段。

  (1)过渡:下面我们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学习第2、6自然段的内容。请同学们放声读

  这两个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可以用笔画一画能让你看到画面或听到声音的重

  点词语。

  (2)学生汇报第2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②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群一群”想象花很多,抓住“跳舞”“狂欢”来想

  象花随风摆动、特别开心的情景。

  ③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

  (3)学生汇报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

  ①课件出示: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

  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②指名汇报。

  预设1:“簌簌地响”仿佛让我们听到了树叶扇动的美妙声音,似乎是一曲美妙的音乐。

  预设2:“互相碰触”让我们想象到树枝在林中互相碰撞着,似乎在欢呼、在摇摆;“拍

  着大手”仿佛让我们看到黑云在翻滚,仿佛听到了那隆隆的雷声,像是雷云在为花们鼓掌。

  预设3:通过“冲”这个字,我仿佛看到了花很快地出来,像孩子一样着急出来。

  ③过渡:同学们,你们看到的花好看吗?(引导学生抓住“紫的”“黄的”“白的”这

  几个词,看到花的五颜六色,非常鲜艳。)

  ④指导朗读。

  下面请同学们用朗读的方式把这么美的画面展现出来。尤其是描写颜色的三个词,在读

  的时候要读得生动,语调要有高低变化。

  3、配乐朗读第1、2、6自然段。

  (六)激发想象,体会童真

  1、自由读第3~7自然段,找一找文中的孩子都产生了哪些想象,哪些想象比较有趣。

  2、学生汇报自己感兴趣的想象内容。

  预设:

  (1)文中的孩子想象了地下有花的学校,那些跑出来的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的学

  生。

  (2)他们也要做功课;他们要是放学以前出来玩,是要被老师罚站墙角的;他们也会放

  假,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想象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3、同学们,读着这些想象内容,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4、小结:多么奇妙的想象啊!想象时要大胆独特,想象时要联系生活。插上想象的翅膀,

  一定会让我们体会到更有趣的事情。

  5、指导朗读,感受想象的奇妙。

  (七)想象练笔,拓展阅读

  1、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想象花们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想一想,先说什么,再说什

  么,然后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2、小练笔:“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你喜欢这样的表达吗?请你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清风一吹,他们XXXXX。

  蝴蝶一来,他们XXXXX。

  3、读一读自己所写的内容。

  4、推荐阅读《金色花》和《同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6

  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强调:“睬、载”是平舌音,“载”在文中读四声。

  6.学习多音字“臂”。

  指名读:胳臂(bei)手臂(bì)

  7.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词语。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课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结: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第1自然段:海滨小城美丽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早晨,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渔民捕鱼归来时的情形。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美丽。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的美丽。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梳通文章脉络。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4.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两部分内容。(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读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踩洁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

  靠:第四笔横要写得最长。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遍”“躺”“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朗读课文,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谐”、“错觉”、“”、“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2、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交响乐吗?今天上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妙的交响乐。(出示视频)

  2、设计语言:视频上的这个忘情指挥的人就是当代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3、齐读课题。(不!是乐谱错了)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复习新词。

  1、导语: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问号,这很好!,(虽然同学们的问题还有些肤浅,但是没关系,因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那么,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目的附和桂冠和谐夺魁

  全神贯注考虑再三郑重声明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的意见,坚定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得大赛桂冠的事)

  三、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一)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泽征尔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的前三名的决赛,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1、出示: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重点词语。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比赛,你的心情会怎样?

  出示:这是一场x的比赛,如果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会x。

  (世界一流、紧张、激烈)带着你所理解到的心情再读。

  ③能参加这样世界一流比赛的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板书:出色的音乐才华。)

  ④小泽征尔来到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可不是来紧张的。“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有到小泽征尔有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饱满的激情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乐曲是那样的激昂,那样的流畅。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谱错了!当他将这个发现说出来之后,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①“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②当小泽征尔说乐谱中有错误,现场的作家和评委会怎样对他说?(指导郑重声明应该脸带严肃,声音肯定。)

  出示:当小泽征尔指出乐谱中有问题时,所有评委和作曲家郑重声明:“x。”

  导语:面对众多音乐大师的质疑,面对他们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①读,他评。引导学生再这样读。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你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考虑再三?考虑什么?)

  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泽征尔为什么考虑再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到底是乐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还是乐谱的错?)

  ④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与小泽征尔一起来进行考虑判断。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对。

  ⑤结合上述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不是x的错,因为x;不是x的错,因为x;

  因此一定是x错了

  ⑥那么由此小泽征尔做出了他考虑再三的正确判断,(板书:正确的判断)

  是什么?出示两句话“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顶是乐谱错了!”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两句话(教师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⑦、在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会怎样呢?现场的观众会说:“x”

  ⑧导语: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怀疑,小泽征尔大吼一声,大吼一声是什么样子?大吼一声地读。从“大吼一声”中你可以体会到小泽征尔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嘲笑,小泽征尔心里想:“x。”读出你的感受理解。把这句话带进课文中再读!

  ⑨导语:同学们,小泽征尔如此的表现让我突然有了想表演的冲动。下面我来当,找一个同学当小泽征尔。(指导学生说出郑重的语气和小泽征尔的自信)

  ⑩从小泽征尔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品质?(不怕、坚持正确判断、有自信)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导语:是啊,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门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学习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

  2、读出原因。

  3、出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又不附和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4、现在你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赛夺魁了吗?

  5、如果你就是比赛的评委之一,除了为这位坚持自己判断的指挥家热烈鼓掌之外,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我是比赛的评委,我会对小泽征尔说:“x。”带着对小泽征尔的赞许再读。

  6、另外两个选手也发现了问题,但是面对环境的压力,他们没有坚持。他们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放弃了冠军?如果你是另两个参赛的选手之一,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我想说x。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7、总结:是啊,小泽征尔除了他出色的音乐才华以外,更重要的他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不依附们的意见,所以他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现在,看一看我们之前提过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回顾问题。是啊,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你的收获会更多啊。

  2、再一次面对这位儒雅而伟大的音乐指挥大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学习,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3、出示格言(有关信心的格言)”。

  4、就是这样一位指挥大师,不但以他深厚的音乐修养让世人折服,更以他坚持正确判断、自信、不依附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让我们带着崇敬再读题目“不!是乐谱错了

  5、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小泽征尔出色的指挥艺术。(出示视频)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阅读《科学家的问题》,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描述的民族小学里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幸福学习生活的情形,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各民族文化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想想自己都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坐到教室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看,图画中的孩子们跟你们一样,也正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呢。不过,你们从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呢,生:我看到了那些孩子穿着各式各样的服装。

  师:你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下子就看到了关键。老师告诉你,其实这所学校的孩子来自不同的民族,而这所学校也是边疆的一所小学。说到这里,老师想考考大家了,你们知道我们国家都有哪些民族吗,生:汉族。

  生:维吾尔族、蒙古族。

  生:苗族、壮族、彝族。

  师:看来大家对我们国家的民族了解得还不少呐,虽然民族不同,但这些孩子都在这所学校共同学习祖国的语言。孩子们,你们想去看看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吗,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大青树下的小学吧。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一自然段分别都写了什么内容。

  3、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的情况

  (1)课件出示“早晨、汉族、鲜艳”等词语,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词语,读得不正确的借助拼音自主巩固朗读。

  (2)指名朗读词语,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静”读后鼻音“jìng”,注意发音准确到位,“晨”读前鼻音,而“凤”读第四声,不要读成了“风”的拼音。

  (3)师生开展词语巩固小游戏,教师随机指词语,学生快速准确地朗读该词,最后教师再次针对易读错的词语进行巩固纠正。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适时进行范读指导,重点指导读好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少数民族名称,课件再次出示少数民族名称,。

  4、指名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注意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并予以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早晨,各民族的孩子们穿着不同的服饰来到学校,把学校装扮得绚丽多彩。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课上、课下同学们一起友好、快乐的学习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表达了对这所可爱的边疆小学的喜爱之情。

  5、再读课文,试着根据每段话的内容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补充,课文主要描写了边疆的一所小学的孩子们幸福快乐的学习、生活情形,。

  6、引导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同学站起来继续朗读,结束后教师请那些仍旧坐着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朗读经验,教师及时予以肯定,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抽取课文中的生字,小组开小火车朗读,并试着给生字组词,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火车开得最顺畅。教师再次进行生字认读巩固。

  2、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后生字,看看自己都有哪些巧妙的识字方法,并与同学、老师分享,“跤”字跟腿脚有关,所以左边有个“足”,“凤”跟“风”很像,不过里面的部分不同。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形旁加声旁的特点识记“坝、扬、摔、清”等字,同时运用汉字添加偏旁的方式记住“汉、艳、读”等字。

  3、课件再次出示课后要求书写的生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及结构,说说在书写时哪些字需要提醒别人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结构给13个生字归类,大多是左右结构,且多是左窄右宽型,同时进行生字范写指导,重点指导,“晨”上面的“日”扁而略宽,下面“辰”的竖钩的左边不能多写出一撇,“装”上紧下松,上面“壮”最后一笔横画略短,下面“衣”的撇、捺相对较舒展,“静”的横画较多,要注意横画之间的紧凑,且要做到等距,另外左边“青”的第三笔横画应变成平提。

  4、学生认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检查指导,并结合书写情况再次进行部分生字的书写强调指导。

  四、课堂小结

  这所小学的孩子们在学校里过樗开心不开心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这所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学习

  1、听写课文中的部分词语,接着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听写检查、纠正,最后齐读词语。

  2、指名试着用上其中的几个词语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适时引人,看来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不错,这节课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探究交流,感悟文情

  (一)品读课文,感受学校的“美丽”。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文中描述的画面,并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对学校的感受,美丽,教师板书,美丽,。

  2、再读第1自然段,看看自己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学校的美丽的。画出相关句子。

  3、学生朗读、圈画,同时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读画的句子。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聚焦第1自然段,从“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感受学校周边的环境美。课件重点出示句子,“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扣扮得绚丽多彩。”引导学生理解“绚丽多彩”,形容颜色多样,灿烂美丽,同时想象学校里到处都是鲜艳华丽的颜色,成了五彩缤纷的海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4、质疑交流,谋文还有哪个地方也在写学校的美丽,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引导学生抓住景物“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粉墙”及其特点,感受校园里的景物美。同时引导他们展开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花坛里五颜六色的鲜花、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透亮干净的窗户……指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句子,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

  (二)研读课文,感受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1、过渡,孩子们,认真读一读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生活的画面,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认真自读思考,并结合具体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

  师:走进这样美丽的校园,你一定感受到了什么不一样的.东西,能跟大家说一说吗,生:我感受到了这里的孩子们都很有礼貌,我是从“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中体会到的。

  生:我从“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他们相处很友好。

  生:我还从“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得非常快乐、友好。

  师:是啊,这些孩子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但是彼此团结,板书,团结,相处的氛围更是祥和、欢乐,板书,祥和、欢乐,。

  生:我还体会到了孩子们上课时都非常认真,我是从第3白然段第2,5句话中体会到的。他们读得那么认真,把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都吸引住了。

  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第2,5句话,引导学生抓住“树枝、鸟儿、蝴蝶、猴子”等的表现,体会校园里非常安静,只有教室里孩子们认真好听的读书声。

  (三)质疑探究,体会文章情感。

  1、质疑思考,孩子们,假如你也来到了这所小学,看到此情此景,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呢,2、学生交流,开心、自豪……教师适时小结,是的,我们伟大祖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看到这样祥和、美好的画面,我们的心里怎能不为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呢,补充板书,自豪、骄傲,3、出示句子,“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骄傲之情,教师适时指导强调“这、我们可爱的”两个词语的朗读重音。

  三、课堂小结,拓展升华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注意读出对学校的喜爱以及自豪、骄傲之情。

  2、教师小结,孩子们,我们的祖国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每一个民族都是祖国妈妈最亲的孩子,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为祖国妈妈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让老师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一首歌,课件播放《爱我中华》,师生一起跟唱,。

  3、拓展实践,搜集我国不同民族的文化、风俗图片或文字资料,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howareyou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amfine,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病在皮肤热水敷烫病在皮肉扎针病在肠胃服汤药病在骨髓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解释]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缺点和错误。防微杜渐[解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能描述秋雨过后的早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秋雨过后大自然的美,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

  重难点: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2、体会秋雨过后地大自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秋天吗?

  你们喜欢秋雨后的景色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秋雨后的美景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快速地朗读课文,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

  2、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

  3、师正着,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整体感知内容

  1、带着生字在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你喜欢哪一部分?

  2、师生交流初步的`感觉。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生字。

  2、交流写好每个生字的方法。

  3、老师重点范写生字。

  4、学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给生字扩词。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6个生字,学写13个生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欣赏秋风秋雨的美景。

  二、熟读课文

  1、教师放录音读课文,学生跟读。

  2、小组内朗读课文。

  3、教师指名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交流读后的感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哪些地方写得非常美呢?

  6、假如你走在那样的水泥道上,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三、感悟美景

  1、出示课文插图。

  2、看着插图找找课文中描写插图上内容的句子。

  3、课件出示关键语句。

  (1)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2)道路两旁的法国……叶子。

  (3)水泥道像……路的尽头。

  (4)每一片法国……水泥道上。

  (5)我穿着……歌唱着……

  4、有感情地朗读课件上地内容。

  5、选择喜欢地句子多读几遍,说说喜欢的原因。

  6、这些句子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你能仿写几句吗?

  7、“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你能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四、拓展延伸

  你去上学的路上,看过哪些美景呢?试着写一段话,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检索关键词,尝试概括小刺猬“偷枣”过程。

  2.体会“小刺猬偷枣真高明”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刺猬偷枣真高明”并复述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围绕目标,预学关键处,了解学情(检索、提取、质疑)

  课文题目是“带刺的朋友”,带刺的朋友”指的是谁?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简单来说就是“刺猬偷枣”的故事。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之处?

  1.微课理解刺与枣的区别

  2.辨析刺猬偷枣的内容(2、5、7、8、10自然段),体会“我”的描写(3、4、6、9自然段)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预学单,让孩子们提前自主阅读,明白“刺”“枣”这两个容易混淆的字,并通过微课明白区分之处,掌握要领。检索、提取“刺猬偷枣”的这个过程,则为课堂让出空间,节约时间。质疑课文段落的合理性,了解“我”这个旁观者的重要性,有目的'性地指导。】

  二、聚焦动作词,设计阅读流程图,尝试概括过程(检索、提取、创新)

  1.圈出动词,并将这些动词放入流程图中

  2.练习复述层次一:将动词连起来说一说

  (这只刺猬先往树上爬,接着爬向老树杈,爬向伸出的枝条。后来,停下脚,用力摇晃,又掉下来。赶紧起来爬来爬去,逐个归拢,就地打一个滚儿,扎到背上,驮着枣子,跑走了。)

  3.教师示范,授予方法,尝试将12个动词概括成四个画面

  爬树摇枣——掉下归枣——打滚扎枣——驮枣逃跑

  4.练习复述层次二:用关联词将四个画面连起来说一说,尝试概括偷枣的过程。

  (这只刺猬,首先爬到树上把枣子摇下来,接着从树上掉下来归拢枣子,然后在地上打滚把枣子扎在背上,最后,驮着枣逃跑了。)

  5.通过这三幅画面,你看到了一只()的小刺猬呢?——高明

  【设计意图:把书由“厚”读“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通过学生的预学,学生检索出关键信息,提取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词语是概括刺猬偷枣过程的核心信息。但同样的,完成流程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就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将这些信息提取、概括,回扣文本,才能准确地概括构建出刺猬偷枣的场景图。在历经“连动词说”——“连画面说”这样尝试概括“偷枣”过程中,引导孩子走在“爬高”的路上,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必然有着显著地提高,为下文第三次复述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聚焦阅读流程图,体会“高明”,复述故事(评价)

  1.再读四个画面,寻找“高明”

  2.预设交流

  (1)爬树摇枣——用力摇晃:熟透了的的枣一摇就会掉,这样摇下来的枣既多又快,既快又好。

  (2)掉下归枣——掉下来远远比爬下来速度快得多,归枣的目的是为后面的收集枣子做准备。

  (3)打滚扎枣——这一滚、一扎,看出了刺猬善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更快地将枣收集。

  (4)驮枣逃跑——快速将枣带走,以免被发现。

  这一系列的体会,都指向一句话,那就是“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呀!”。

  3.练习复述层次三:根据体会到的高明,以“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呀!”为开头,复述故事。

  (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它先是悄悄地爬到树上摇枣子,这样又快又多,比一个个去摘便捷多了。接着,它又快速地从树上掉下来,虽然有点疼,但为了快点,估计也顾不上疼了。然后,赶紧把地上的枣子归拢起来,打了个滚儿,嘿,满地的枣子一下子全扎到它背上去了,这一招可真好用,给它点个赞!最后呀,它驮着满身的枣子急火火地跑走了。)

  【设计意图:承接上一个环节,此环节让学生把书再从“薄”读“厚”,在整体把握偷枣过程的基础上,品读动词使用的准确性,感受刺猬偷枣的本事之高,并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同时,在刚才二次提升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会,再次练习较完整地复述故事,突破本课难点】

  四、抓住关键点,疏理流程图,总结学法(提取、创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利用阅读流程图既理解了课文,概括画面,又复述课文,这阅读流程图的作用可真大,我们以后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多用上这种方法哦。

  2.拓展阅读:宗介华《带刺的朋友》

  孩子们,这么有趣的课文你们知道出自哪本书吗?出自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这本书除了讲刺猬的故事,还收录《鸟腿上的秘密》、《蜘网上的谜》等故事。

  【设计意图:学完本课后,帮助孩子梳理出本节课的重点——抓关键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把前进的“拐杖”予学生。同时,适时抛出“又一个枣”(本书出处),及时引导孩子们的关注点,将本课所学再次运用,巩固其效】

  板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2

  一、文本教学解读

  第一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3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旨在引导学生交流有新鲜感的句子,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两句例句第一句是课内的,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句是课外的,选自泰戈尔的《职业》,“更夫”是一个有新鲜感的词语,意在引导学生在自己的阅读实践中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指导学生交流时,一要紧密结合本组课文展开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阅读中有意思的地方,主动积累有新鲜感的语言。二要适时拓展,在课外阅读中养成积累有新鲜感语句的好习惯。

  “词句段运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供8个成语,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共同特点是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成语的结构特点,从而促进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第二部分选取的三句话,需要指导学生通过正确的停顿、重音和语气,表现出对句意的准确理解。三个句子都来自学过的课文,比较容易理解。第一句需要通过正确的停顿深入体会句意;第二句是通过读对重音“一点儿”来感受人物的“不懂”;第三句是要读对语气,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认知和看法。第三部分编排了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名字中或能体现出活动特点,或加入了有个性的词语,让人一眼就能记住。教师可结合本班兴趣小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给自己的兴趣小组取名,开展招募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词语。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清代袁枚的《所见》,目的是继续增加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所见》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通读顺。对于这首诗的意思,学生只要粗知大意即可,不要求串讲,最后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2.积累和身体有关的成语;通过正确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句子体会句意;结合学习经验给兴趣小组取名。

  3.正确朗读《所见》,背诵积累。

  教学重难点:

  1.养成积累新鲜感的句子的习惯。

  2.抓住句子中的节奏和重音, 把句子读得更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活动一:找找“有新鲜感”的语句。

  (1)回顾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有新鲜感的词句。

  如: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选自《大青树下的小学》

  (2)展示课前收集的本单元其他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语句。

  如句1:当雷云在天上轰响,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选自《花的学校》

  句2: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选自《不懂就要问》

  2.活动二:交流“有新鲜感”的语句。

  (1)出示第一句,说新鲜感。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提示:这句话新鲜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树枝、鸟儿、蝴蝶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窗外的静,同时也说明了同学们不仅读课文时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而且声音还十分好听,读得让人入迷。

  (2)出示第二句,说新鲜感。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提示:“更夫”是个有新鲜感的词,是指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的人,是一种职业。“提了灯去追逐影子”把更夫打更枯燥的工作写得生动而令人向往。

  (3)小组合作说说自己找到的很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提示:回顾本单元课文学习中找到的有新鲜感的语句,不必要求学生说得具体明确,能言之有理即可。

  3.活动三:选选“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一:小组交流自己课外收集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各自说说新鲜在哪里。

  步骤二:小组讨论评选小组中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

  步骤三:小组代表交流小组最具有新鲜感的语句“新鲜”在什么地方。

  步骤四:收集积累有新鲜感的语句。

  4.活动四:开办“有新鲜感”句子超市。

  步骤一:准备一份有新鲜感句子“采购单”,课外采集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句子。

  步骤二:小组合作对“采购单”上的有新鲜感句子进行分类上架。可以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进行分类,如:用了有新鲜感词语的句子,用了有新鲜感修辞手法的句子等。

  步骤三:带上自己的'“购物清单”,去采集有新鲜感的句子并和同伴交流“新鲜”在哪里。

  步骤四:整理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活动一:火眼金睛。

  步骤一:出示8个成语,指导正确认读。

  步骤二:再读成语,说发现。

  要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可以提示学生圈出每个成语中代表人身体部位的字。

  提示:这些成语中都带有身体器官名称,都和人的动作表情有关。

  步骤三:举一反三,说说还有哪些这样的成语,自主积累成语。

  2.活动二:看谁读得好。

  (1)出示3句话,学生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讨论怎样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提示:第一句“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第二句“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指导学生读对重音“一点儿”,突出“不懂”。第三句是人物说的话,要关注提示语“笑了笑”,朗读时要读出人物对“学问”的肯定,为了“学问”挨打也值得的决心。

  (3)同桌练读,相互纠正。

  (4)展示朗读,交流评价。

  3.活动三:招兵买马。

  步骤一:说说自己平时接触过哪些兴趣小组或者兴趣班。

  步骤二:出示课文中出现的5个兴趣小组的名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兴趣小组,说一说自己怎么猜出来的。

  提示:关注“泡泡”提示。

  步骤三:请成立一个兴趣小组,并为兴趣小组取名,写在老师下发的“招募板”上。

  步骤四:把自己设计的兴趣小组“招募板”贴在讲台上,招募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板块三 日积月累

  1.活动一:古诗我会读。

  通过借助注音自己读、同桌互读、老师范读等方式,将《所见》读正确、读通顺。

  提示:把前鼻音“振”和“蝉”读正确,“忽然”不能读成“突然”。

  2.活动二:古诗我会说。

  (1)自己读一读古诗,你从古诗里读到了哪些人、物?他们都在干什么?

  提示:从古诗里能读到有牧童、黄牛、树林和鸣蝉。牧童骑着黄牛在唱歌,蝉在树林里鸣叫,牧童想去捉蝉。

  (2)看插图,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画了什么,试着连起来说一说。

  提示:引导学生能大致说出“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就可以了。如:夏天的树林里,牧童骑着黄牛,唱着歌,听到树上的蝉叫,忽然停止歌声想去捉蝉。

  (3)借助插图,根据古诗的文字说说古诗大致描写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学生根据字面理解意思,或者借助图片理解意思。诗意大致是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捉蝉。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

  3.活动三:古诗我能读。

  步骤一:圈出古诗中的动词,读一读整首古诗,动词读得重一点。

  步骤二: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读一读古诗,思考哪里需要停顿,试着做一做标记。再读给同学听。

  提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械。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步骤三: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可以加上动作。

  4.活动四:古诗我会背。

  (1)出示古诗(去掉动词):牧童( )黄牛,歌声( )林撼。

  意欲( )鸣蝉,(2)出示动词补充古诗:( )骑( ),( )振( )。

  ( )捕( ),( )闭口立。

  (2)多形式背诵古诗。

  步骤一:和同桌你一句我一句互背。

  步骤二:看着投影仪上的插图,试着背诵古诗。

  步骤三: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播放笛声和蝉鸣声,配乐入境背诵。

  步骤四:同桌一人扮演牧童,一人扮演袁枚。“牧童”做动作,“袁枚”背诵古诗。

  三、教学资源链接

  (一)语文知识

  停顿:指语音上的间歇。一般分语法停顿、强调停顿(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结构停顿。

  语法停顿是指句子中一般的间歇,反映句子的结构关系。朗读时常依据标点符号的要求来停顿。

  强调停顿是指句子中特殊的间隔。或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或为了加强语气,而在不是语法停顿的地方故作朗读停顿;或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变动停顿时间,给听者以思考的余地,便于理解、接受,从而增强朗读的语言效果。又可叫逻辑停顿或感情停顿。

  结构停顿是由文章的层次结构决定,是为了表示文章的层次、段落等所作的停顿。

  重音:和停顿一样,重音也是朗读的基本技巧之一。重音又分词的重音、语法的重音、感情的重音。重读要强调的词或者词组,我们称为重音。

  (二)拓展阅读

  职 业

  泰戈尔

  清晨的钟敲了十下,我沿着我们的小巷到学校去。

  我每天都遇见那个小贩,他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他没有什么急事要做,没有哪条街道非去不可,也没有什么时间非要回家。

  我希望我是一个小贩,整日在街上混日子,叫着:“手镯,亮晶晶的手镯!”下午四点,我放学回家。

  我从一家门口看见一个园丁在那里掘土。

  他用他的锄子,想怎么挖,便怎么挖,他的衣服落上了尘土,如果他被太阳晒黑了或是被雨淋湿了,没有人会骂他。

  我希望我是一个园丁,在花园里掘土,没有人来阻止我。

  天一黑,妈妈就送我上床睡觉。

  我从敞开的窗口看见更夫走来走去。小巷漆黑冷清,路灯就像一个脸上长着一只红眼睛的巨人立在那里。

  更夫摇着他的灯笼,他的影子随之一起移动,他一生从没有上床歇息过。

  我希望我是一个更夫,整晚在街上行走,提了灯笼去追逐影子。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

  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著名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学古诗的方法,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学生交流自己设计的学习方法。

  2、教师推荐学法,(1)熟读中理解题意、诗意。(2)借助字典、资料来理解题意、词意,讲出重点词的意思。(3)由词到句串讲诗意。(4)熟读成诵。(5)提出疑问,合作解决。

  3、学生自学、教师参加入学习小组中,适时引导。

  4、学生进行自学汇报:教师在汇报环节中主要起到引领作用,使学生汇报有序进行。可以先朗诵古诗,然后汇报题意,再讲词意诗意。

  教师提出认真听取他人汇报的要求:

  (1)学会聆听,找出优点。(2)不足之处,加以补充。(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1、过渡:刚才我们初步通过学习这首古诗,了解这首诗的大意,但如果我们想领略其中的美,还远远不够,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2、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好的方法要予以肯定。

  3、教师提出诗歌审美三法:

  第一法:读中感受诗歌韵律美。

  第二法:想象中感受诗歌画面美。

  第三法:用心体会诗歌意境美。

  4、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5、进行审美收获的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通过划停顿,标重读,来朗读诗歌感受到韵律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各种形式,来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学生汇报通过想象看到的美丽画面。教师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表达的同学说说这里的山、水、雨是怎么样的美丽。喜欢画画的同学来画画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象,从而感受画面美。

  (3)感受西湖的人性美。(课件出示:美女西施)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她的美,注意体会浓妆与淡妆两种不同风格的美,同时教师要渗透正确的审美思想,使学生从小树立起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把西湖比做西子呢?(课件展示:西湖晴天、雨天时两种不同的风光)

  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联想,体会作者用西子的两种美丽来比喻西湖的晴雨不同之美,妙不可言。

  (4)感悟意境,体会情感。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你想说些什么。

  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诗人的感受——饱含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时可以适时补充:杭州是苏轼的第二故乡,他深受百姓爱戴,所以对西湖有着特殊的爱恋之情。

  (5)有感情的配乐朗读。

  四、课外延伸:朗读描写西湖的诗词。

  五、师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比西子(娇艳、迷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关键语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2.在“红领巾小导游”情境中,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3.在“红领巾小主编”情境中,能选择一幅图,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来描述图上的景物。

  教学重点:学习第4自然段,借助关键语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与美丽。

  教学难点:能选择一幅图,围绕一个意思写几句话来描述图上的景物。

  教学流程: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参观西沙群岛,你都见到了哪些风景啊?

  预设:(海水)出示词语: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

  威武的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海岛上的鸟)栖息着海鸟厚厚的鸟粪遍地的鸟蛋

  西沙群岛可以说是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呢!

  2.我们还知道了有一种句子,叫“关键语句”。简单的说,一个自然段是围绕一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关键语句。

  3.回想一下,怎么才能找到关键语句呢?(先读读这段话,想想每句话写了什么,再找找哪句话概括了整段话的意思。)

  【板书:一读,二想,三找】

  二、小组合作,找关键语句

  导语:让我们用上这样的方法来找找第四段的关键语句吧。

  1.小组里一起读一读,想一想,再找一找,这段话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2.交流,说理由。

  预设: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3.这句话里哪个词说明了鱼很多,很美?

  4.帮助梳理:第二句写鱼很美,第三、四句写鱼的多。第一句既写了鱼的多又写了鱼的.美。所以第一句是关键语句。

  【板书:多美】

  5.看来,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找关键语句的方法了。其实,关键语句能帮助我们很快读懂段落呢!

  三、借关键语句,感受鱼的多和美

  1.读关键语句,想: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好看”的鱼呢?请你找一找。

  2.你觉得哪条鱼最好看?

  预设:

  (1)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

  最好看的是什么?(颜色美)

  (2)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

  这条鱼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红缨)知道什么是红缨吗?(图片出示)

  (3)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

  这种鱼给你什么感觉?读一读,读出自在的感觉。

  演一演。(形状美)

  (4)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样子有趣)

  你能演一演这条鼓起气来的小鱼吗?

  指导书写:鼓注意观察,鼓是什么结构?左右两个部分差不多大。注意左边底下一横要写成提。

  再看看还有哪个生字也是左右相等的?(数)写一写。

  3.说感受,感情朗读:这些鱼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好看)读出它们的美。

  4.难怪说--读关键语句。

  5.西沙群岛的鱼除了好看之外,还有什么特点?(成群结队的,很多)

  6.第3、4句话又是怎么写鱼多的呢?有哪些词句看出鱼多。(各种各样、多得数不清、一半……一半……)

  7.你看,出示西沙群岛鱼群图片。据统计,西沙群岛海里的鱼有400多种呢,简直就是一个鱼类博物馆。这么多的鱼,真让人惊叹!朗读句子。

  8.总结:我们认识了那么多那么美的鱼,课文用了一句话概括。读一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关键语句多么神奇啊,读懂了它就读懂了一段话。

  三、导游解说,介绍西沙群岛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欣赏了五光十色的海水,参观了海岛,走进了海底世界,西沙群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没错,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

  2.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你看,今天,又来了好多游客,你能不能为他们介绍介绍西沙群岛的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向游客介绍西沙群岛。如果能用上关键语句,会让游客听得更明白呢!

  3.小组里先说,评选出最优秀的小导游上台介绍,我们要评选出说得最好的小朋友,当“红领巾小导游”哦!

  4.学生评价,颁发“红领巾小导游”证书。

  四、读写结合,围绕关键句写话

  1.西沙群岛的美景不止这些呢?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呢?让我们做一回“小主编”,把你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2.出示“海龟图”,仔细观察:这是一只怎么样的乌龟?(引导关注体型)长得怎样?(样子、颜色)猜猜看,它在干什么呢?(动作)预设:散步、找食物。它会怎么做呢?

  3.填空式说话练习。

  海底,有一只()的乌龟。它______。

  4.总结写法:你们看,我们可以写动物的样子、颜色,也可以写它的动作。还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写。

  5.自选任务卡,明确习作要求

  (1)小朋友,西沙群岛还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呢。你看,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儿在礁石上游来游去。珊瑚丛中,还有两条漂亮的小鱼在穿来穿去。海面上,飞来了一群海鸟。它们长得怎么样?会做哪些有趣的事呢?

  (2)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可以用上“有的……有的……”,还可以从下面选择一个关键语句,围绕关键语句写。如果你能自己写一句关键句那就更厉害了。

  海底,一群黑黄相间的鱼儿在礁石上游来游去。

  珊瑚丛中,有两条漂亮的小鱼在穿来穿去。

  海底,有一只可爱的乌龟,正在找食物,有趣极了。

  海面上,一群海鸟在自由地飞翔。

  (3)小朋友手上一共有两张任务卡,你可以任选一张来完成。如果你选择的是三星卡,只要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语句通顺,可得3星。如果你选择难度高一点的五星卡,注意要围绕一句话来写哦!

  6.指名交流,学生评议

  五、课堂总结,作业布置

  1.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面对这美丽的地方,你希望它变得怎么样呢?

  2.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祝愿,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3.作业布置: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美景,课后,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美景,走进美景,细心观察,并用一句话记录下你观察的结果。相信,只要你留心观察,美无处不在。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5

  课文

  听听,

  秋的声音,

  大树抖抖手臂,

  “刷刷”,

  是黄叶道别的话音。

  听听,

  秋的声音,

  蟋蟀振动翅膀,

  “嚁嚁”,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

  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

  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

  听听,

  走进秋,

  走进这辽阔透明的音乐厅,

  你好好好地去听

  ——秋的声音。

  秋的声音,

  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

  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饱满的谷粒里。

  听听,

  秋的声音,

  从远方匆匆地来,

  向远方匆匆地去。

  听听,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7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17.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1-13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3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06-20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实用]06-20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09-22

语文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01-17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01-17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精选20篇)07-10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15篇)01-13

语文三年级上册部编版教案15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