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案(荐)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美术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花卉装饰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教材,本课的设计以“花”的造型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通过大胆畅想和表现的方法,采用概括、归纳和夸张的手法,设计绘制出美丽的花卉装饰画。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多角度认识和变形生活中的事物,美化生活空间。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一方面他们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渴望成功和被肯定;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通过观察和引导,能够对事物本质特征有一定认识。能够独立思维和完成一定的任务。教学思路:
通过播放花卉幻灯片,引起学生对花卉装饰画的兴趣,以视频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探究花卉装饰画的特点和形式,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花卉装饰画。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欣赏和感受花儿的美丽,知道花卉装饰画的一些基本手法,例如:概括、归纳和夸张。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运用自己设计、绘制的装饰画,美化生活空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大胆畅想和表现,抒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观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与情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添幽默和智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重点
运用装饰画的基本手法对花卉进行取舍、夸张和变形。教学难点:尝试用夸张、变形、手法设计花卉装饰画 课 时:1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花卉图案。
六、学具准备
铅笔、水粉颜色、水粉笔等色彩用具、花纸。
七、课后反思
作为老师,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更进一步的拓展课本内容,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充分活动起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叫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我还注重了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探究——欣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作能力。注重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同时我还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叫学生了解,发现花卉装饰画在生活中的运用之后,在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这样,这些知识就不再是枯燥的凌驾于情感之上了,就会生动地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体现了教材的一种人文精神。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能过比较深入地挖掘生活中与花卉有关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教学要求,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还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初中美术教案2
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找到创新教育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绝对主宰者,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关系是命令和服从关系,教师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师生关系紧张,严重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学生屈从于教师,思维僵化,缺乏自信、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创新精神更无从谈起。在创新教育中建立的师生关系,在人格上、学问上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敢想敢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说明,富有创造力的人对于客观事物中存在的明显失常、矛盾和不平衡现象容易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对事物的感受性特别强,能抓住为常人漠视的问题,能认识和评价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和观点。这种心理特征反映在学生身上,往往表现为“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的独立意识,敢于质问、甚至唱反调的否定精神。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同学们认为从“诸葛亮下令让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一字儿摆开”这句话能体会到诸葛亮智高一筹,考虑周全,我肯定了他们的看法。
可有一位学生并不赞同这种意见,他认为诸葛亮这样安排有点冒险,考虑问题欠妥,理由是:“在下令掉船时难度很大,一是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船阵太长;二是一边插满箭船只容易失去平衡,这样的话不怕翻船或调船失败吗?”对他的“出格”想法我大加赞赏。如果老师没有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面对学生的突出表现横加指责或简单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该有博大的胸怀,求实的态度,鼓励学生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成为保护、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支持者。
(二)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如在教学《荷花》一文时,为使学生准确理解“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句话,我先用多媒体切换以下幻灯片:
(1)色彩各异、千姿百态的一组荷花图片;
(2)微风拂来一池荷花的样子,与此同时播放第四自然段的课文录音。
在仔细看、认真听后,学生已沉浸在美妙的想象中:我们都变成荷花,正在池中翩翩起舞呢!接着,我让学生在轻柔欢快的音乐中尽情地读,动情地演,使他们真切体验到:“难怪课文中说一池荷花是一幅活的画!”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展开想象:“小荷花们,你听到蜻蜓和小鱼在说什么悄悄话?”学生的发言中迸发出许多创新的火花,如蜻蜓准备“增肥”后去和荷花比美哩;小鱼悄悄地向荷花求婚呢;西施看到美若天仙的荷花后茶饭不思,一心钻研美容技巧去了……学生这些富有创新性的想法,无疑是得益于教师营造的良好教学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巧妙设计问题,发展求异思维。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占着主导的地位。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求同思维的发展,往往能产生某种新奇的思想,这是求新、创新的基础,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利用教材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多角度多方向思考,特别注重巧设问题,引发思考和争议,训练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创造力。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我请学生简要发表意见评价文中人物。学生反复读书,合作交流,互相争论,俨然是一个个优秀的评论家,结果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曹操真是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在命令士兵射箭约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里不见对方有任何进攻,就应该想到其中是否有诈,派几个士兵前去‘侦察敌情’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我也认为这位大军事家临阵指挥时应变能力不强。在不明对方虚实的情况下,可想一个两全之策――放‘火’箭。给箭头涂上汽油,点燃后射出去,船上有人可伤人,有草把子、硫磺这些东西燃着后更会使他们全军覆没,哪还有他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个鲁肃怎么有点像两边倒的‘墙头草’呢?”……
一个问题引来了一番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闪烁着创新的光芒。重要的不是出现了问题答案的多样化,而是显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个巧设问题引发争议、评论的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精神的过程。
(二)适时适机延伸,诱发想象联想。
想象与创新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幻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心理学实验已经证明:受过想象力教育培养的比没有受过教育培养的学生,想象力要提高94%。因此,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关键在于教育和培养。我们在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机延伸,给学生充分想象的空间。学习《池塘边的叫声》时,可以问孩子们:“青蛙是怎样把岸上美丽的景色告诉小鱼的?”他们有的说画下来拿给它看,有的说用摄像机拍下来让它细细欣赏,有的说写成一段话读给它听。
在教完《雨铃铛》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平时看到的下雨时的.情景展开想象,用“雨点像什么”的句式来描述。孩子们眉飞色舞,说得异常兴奋:有的说雨点像一粒粒黄豆,有的说雨点像亮晶晶的珍珠,有的说雨点像他们玩的小玻璃球,还有的说雨点像舒克、贝塔两个小老鼠伤心的眼泪……从这些富有童稚童趣的表达中不难看出同学们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创意。这是在教学中利用再造想象拓宽思维,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培养变通思维,这也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结合实际,适机进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训练,就要提出一些发散性的问题。例如: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让学生想象:“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么做?”学完《再见了,亲人》,可问学生:“在中朝人民依依惜别时,朝鲜人民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呢?”这些问题都会诱使学生充分思考,大胆想象,不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读书交流会、美文诵读比赛、演讲会、辩论赛、课文插图比赛、手抄报展评、课本剧表演等,还可以结合课文设计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我校近几年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开展语文活动:
一是开展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每月的读书活动都确定主题,如以“在名著的沐浴下成长”为主题,教师向学生推荐、公布基本书目,以班级、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评比。让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从而提高认识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举行辩论大赛,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争辩中锻炼。每周开展的优秀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讲话活动,不仅可以锻炼优秀学生的口才,而且还给其他学生树立了赶超的榜样。
三是设计班级文化窗,不仅给学生提供发表习作、知识共享的园地,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他写作,你组稿,我排版,这种自由的形式为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缤纷的舞台,也可以构成学校独有的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开设美文赏析,让学生在欣赏评析中潜移默化进行美育的渗透,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评析,为不断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投身社会实践,展示创新才能。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学生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是开展社会调查。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工厂调查采访,然后写成调查文章。教师要寻找、挖掘可供学生实践的活动环境,如我们的学校门口,大摊小位占据,大有“包围之势”。我就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以《我们的学校被包围》为题写一篇见闻,并鼓励学生给城建局局长写信反映情况。开展活动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融入社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
二是考察环境。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自拍环保照片,自绘环保画,并在照片或图画下面编写公益广告词。学生在照片或图画下面分别写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花儿在提醒人们:别摘我,我怕疼!”、“破坏环境就等于慢性自杀!”“保护环境,营造绿色家园。”多么有意义的创意呀!
富有创新意识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到书本上所缺乏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与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创新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他们身心和心智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同步提高,真正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创造型人才。
初中美术教案3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 湘版 ) 教材八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运用风景画为载体来学习写生色彩的知识。七年级上册《向日葵》对主观色彩的运用进行了学习,而本课则把重点放在了对客观色彩的观察和认识上。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为进行色彩写生奠定基础。
教材虽然全面介绍了写生色彩知识、色彩的情感和风景画写生的步骤,但其重点应摆在对写生色彩知识的观察与认识上。
注意选择能充分体现条件色的资料图片,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最好结合现场演示的方法,将条件色展现出来。
在调色练习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共同练习调色,力求把颜色调准确。
在进行风景画的写生练习中,应降低难度使学生在训练中,将重点放在写生色彩的表现上。
在体会色彩的情感练习中,可借助一些音乐作品来烘托画面的意境,让学生明白色彩写生,并不拘泥于真实的再现,同是还能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理解光源色、环境色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体会色彩风景画与音乐作品的情感、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调配颜色,如何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教学重点:条件色对固有色的影响;体会色彩风景画的情感。
教学手段:示范、观察、讨论、作业、多媒体演示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引入课题:
欣赏风光片:
①提出问题:雪为何会呈现出黄色和蓝色 ?
②演示、观察环境色、光源色对白色石膏体色彩的影响。
③分析风景画中, 白色物体的色彩变化。
二、讨论:
如果物体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红色、蓝色或其他的颜色,那它的色彩会呈现怎样的变化 ?
①得出结论:
1 .受光面:固有色 + 光源色
2 .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3 .背光面: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的`反光
4 .投影:固有色加暗 + 环境色
②总结:大自然是我们色彩的宝库, 自然界丰富的色彩是由于不同的固有色在不同的环境、在不同光源的影响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一幅幅多彩的风景画。
三、练习从景物中提取色、彩,并讲述它的色彩变化。
四、教师指导:
主要针对调色问题进行演示。
第二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都知道,音乐作品能以它特有的方式来感染人们的情绪,其实美术作品尤其是色彩画,也能让人触景生情,现在让我们
把它们结合在一起,体会一下两者是否有某种联系。
二、欣赏民乐合奏,并体会能受到何种感染。
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①节奏 ( 欢快 ) ;
②旋律的起伏 ( 起伏大 ) ;
③是否有多种乐器合奏 ( 多种不同音色交织在一起 ) 。
三、欣赏风景画《夏日》,分析色彩,体会情感。
1 .回答问题:
①跳跃的笔触;
②响亮、纯净的色彩对比;
③色彩的明暗对比。
2 .欣赏同类型的风景作品。
3 .欣赏不同类型的风景作品《三片云》,分析色彩,体会情感,回答问题。
①笔触柔和、细腻;
②纯度低的色彩对比变化细微,对比不强。
4 .为《三片云》配上合适的音乐,来烘托画面的意境。
5 .欣赏同类型的作品。
四、小结:美术作品中不同的色彩、不同的色调、不同的表现手法,都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情感感受。
五、作画步骤:
1 .取景、构图。
2 .大色块的铺垫。
3 .调整完成。
初中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尝试掌握人物泥塑的基本技法,把握人物动态与神态进行主题创作,把握特定雕塑主题与表现形式语言选择之间的组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模仿优秀雕塑作品,提高立体造型能力与表现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提高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生活美的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泥塑作品制作的方法、步骤并制作小泥塑。
创作时,不拘泥于自然真实,而是根据意图大胆采取取舍。
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观察比较、探索方法、制作表现、展示评价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及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1、提问:我们生活的环境(校园、社区、城市)中,主要雕塑作品及特点是什么?
2、对敦煌城雕反弹琵琶的分析。
3、分析比较P8页雕塑的神态特征各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究
分析作品《梳》,
1、你认为艺术家所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身份?
2、人物的`表情、动态表现了对象的什么特征?
小结: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动态、神态来展现人物的个性。
三、了解工具材料。
通过课件和课本中的图片认识工具,教师准备的实物供学生认识和体会感受。
四、观察比较
雕塑的主要形式:欣赏《花朵》、《推磨》、《梳》等作品。
雕塑的主要形式:圆雕、浮雕(高浮雕、浅浮雕)。
五、雕塑的创作方法
1、雕塑包含两种制作方法,即“雕”与“塑”。
2、泥塑基本创作技能介绍,包括:贴、搓、提、接等。
3、欣赏泥塑视频(6分钟视频)。
六、尝试表现
作业要求:捏制成一个简单的一个人物动态泥塑。
初中美术教案5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段创造的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还会蕴涵某种情感和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聊表达内在深层次意蕴,学会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这个作品的理念表达。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欣赏这些美术作品.教学时数:1课时
1
2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意蕴
第二课弘扬真善美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3
艺术的功能主要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美术作品通过艺术形象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
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增强弘扬真善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教学难点:理解作品说要表达的意思,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学时数:1课时
4
5
初中美术教案6
教学理念:
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招贴画以其丰富多彩、奇思妙想的视觉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选择经典的招贴画作品欣赏切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视觉传达设计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对视觉传达设计流程及表现的学习渴求,再引导学生欣赏成功的招贴画设计作品,分析设计师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现代设计观念的渗透,逐步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的方式方法,掌握对视觉传达设计由意到形,再回到意的思维过程,最后教师指导学生完成一幅招贴画设计作品。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完成设计作业,教学计划两课时完成。本阶段教学重在学生的尝试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实践能力,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深化视觉传达设计的学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充分感受招贴作品的艺术美,初步懂得招贴画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创作的基本知识
(2)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视觉传达设计知识,设计一幅招贴画;
教具准备:
1、ppt课件
2、铅画纸、彩色铅笔
教学重点:
招贴画图形的选择与构图
教学难点:
学生对招贴画设计基本要素的掌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的画面,感受环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师:刚才大家是通过教师剪辑的一个画面知道表达的主题,那么老师想问问同学们,我们平时要获知一些事情除了这种媒体形式外,还能以什么方法获知?(学生讨论:用何种方式表达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回答到本课主题――招贴设计)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正确回答。
二、看画、师生互动阶段
教师:给学生看准备好的招贴画图片,同学们,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招贴画的图片,在看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招贴画?
学生:回答什么是招贴画。
教师:总结概念:招贴画是紧密联系社会活动与文化、商业活动的画种,又称为宣传画、海报、广告画。
招贴画以题材分类可分为:公共招贴和商业招贴两大类,公共招贴以社会公益性问题为题材,例如纳税、戒烟、优生、竞选、献血、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和平、文体活动宣传等等;商业招贴则以促销商品、满足消费者需要之内容为题材,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商业招贴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分析课本及图片,讲解欣赏多媒体课件上招贴画)
招贴画制作的步骤。
1、审题准确把握表现内容的关键
2、选取形象寻找与内容相吻合的艺术形象
3、组合构图严格考虑招贴画的三个组成部分,组成有机的构图
4、色彩设计选取符合表现内容的画面色调、标题、文字部分的.色彩
5、选取制作方法剪贴、喷绘、拓印、手工绘制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由教师规定制作方法)
6、制作
三、议画(学生学习阶段)
接上一环节学生在欣赏了一定量的招贴画设计作品,感受招贴画作品的艺术美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共同探讨招贴画怎样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鼓励中学习大胆创作。
教师:出一简单题目,让学生就保护环境这一主题来画张招贴,(每组挑选一个代表,比一比、赛一赛)因为时间有限只要求学生画大致内容即可
学生:评出画的最好的一幅,讲讲为什么?
教师:点评,引出招贴画设计的基本要素:
a、画面
b、标题(主要构成)
c、文字(辅助说明)
教师:略带讲解招贴画常见的艺术风格:
1、写实
2、妆饰
3、抽象
4、漫画
四、画画(学生实践阶段)
教师:请我们同学设计一幅招贴画。就保护环境这一主题。
五作业展评:
(学生自评与互评)
教师收起几组学生作品(好、中、差各一件)让大家评一评。
从以下几方面来评:
1.主题的表现
2.图形的创意
3.画面的构图
六、课后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用电脑设计一张招贴画。
初中美术教案7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
(1)工艺性。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绘画作业不像小学美术教学那样突出,而工艺性作业的效果较有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力量性、协调性、精确性等)迅速发展,有可能在各种工艺课业中做出较好的作业;同时也由于初中生的兴趣转向现实,对某些创意、设计类的课程比较感兴趣。
(2)知识性。初中生的求知欲非常强,所以,知识性较强的美术常识、美术欣赏课越来越受到初中生的欢迎;同时由于初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发展,也希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美术作业。
(3)创造性。美术课都应成为有意义的创造性活动,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维,为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造提供机会。
(4)个性化。初中生的个性差别日益明显,使美术作品呈现出风格各异的景象。
(5)动机作用。小学生“无意性”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兴趣。初中生的学习也需要激发兴趣,但动机的作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画一画人。板书课题。
2、讲解“速写”。什么是速写呢?
速写,是以简单而迅速的笔调表现一种动态形象的图画,即在短时间内用简炼的线条扼要的画出对象的形体、动作和神态。
它的目的是记录生活,为创作积累素材,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及迅速表现对象(描绘)的'能力。要画好速写,必须坚持勤奋练习。
3、欣赏:
欣赏课本4、5页的画,以加深对速写的理解。
讲明简单的线条表现动态、神态。
4、写生前的准备:
教师挑选四位特征明显的四位同学,摆出看书的姿势,讲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师示范:
(1)抓大形,大构架,大比例。(2)用简单的长线表现特征,省略繁琐的。(3)细描。
6、指导练习:
记住:“站七坐五盘三半”,也就是说,坐着看书时,人高是五个头高。站的时候,人高是七个头高;坐在地上时,人高是三个半头高。
我们在画人物速写的时候,抓住人物头、手与书本的微妙关系,才能画出动态。注意线条越简单能体现动态越好。
7、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8、讲评:
对作业中线条简练、概括的表扬,鼓励学生在课外、课间休息的时候多画画人物速写,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三、案例的几点启示
体现教学者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初中一年级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一种先进而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不是模式,教学者不但教会学生怎样看,怎样画,怎样设计,更重要是怎样想,让学生标新立异,打破常规。由学知型转变为创造型,由被动型转变为主动型,由表象型转变为感受型,由技巧型转变为素质型。”在美术教学中,除了理论知识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之外,最重要是通过美术为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力。因此在学校实施这样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美术课程”更具有意义和作用。
初中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布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装饰纹样的设计与平面构成方法。
3、体会设计所传递的情感。学习用设计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促进情感交流。关注细节之美,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
重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和平面构成方法。
难点
装饰纹样的设计中个性情感的表达。
教学准备
挂图,树叶,颜料,白纸等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等。
板书设计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
(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深沉高明度色调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
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
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初中美术教案9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
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3)注意事项:
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4)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七、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八、作业:
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初中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了解墙壁小装饰的多种表现形式,学会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壁饰的设计与制作。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与实际操作,学会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注意提升环境的艺术品质,丰富室内空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掌握墙壁小装饰的制作方法;
【难点】
结合学过的景物、风景画设计有创意、符合室内环境的墙壁小装饰。
三、教学方法
示范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和实践指导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皮革纸、麻线、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纽扣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两张图片,一张是只有家具和生活用品的室内空间图,另一张是经过
装饰的室内空间图,并提出问题:
同学们,这两幅图片的室内空间有何异同?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进行直观比较并回答,教师小结:装饰对居室环境的.重要作用,而墙壁小装饰则在家
居装饰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自然地引出课题——《墙壁小装饰》。 (二)直观感知
教师分发多幅不同表现形式的墙壁小装饰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触摸。
师:这些墙壁小装饰都有什么材料构成?
师生共同总结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材料:彩纸、瓦楞纸、海面纸、谷物、秸秆、毛线、纽扣等。
教师展示由生活中常见的静物、风景、动物等图案进行变形、夸张,而组成的墙壁小装饰,
提出问题:从这几幅装饰中,你能看出这是生活中的哪种事物?是如何进行描绘的?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小结:灵活运用生活中的景物,拓展想象力,适当夸张造型和色彩。
初中美术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红屋顶》
本课《红屋顶》主要是通过将表现相似题材的现代绘画作品进行相关比较,从中寻找多种绘画表现手法,初步了解一些现代派绘画的面貌特征。《红屋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生应《红屋顶》“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初步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尊重人类文化遗产,能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简短评述”。以现代派绘画作为介绍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可以说,西方绘画自现代派以后开始变得空前地形式多样起来,艺术家特别强调把主观感受纳入到艺术创作中,在此之前,西方绘画多以描绘客观对象为主,用照相式的方法去表现物象的客观存在。了解、认识现代派绘画的发生时段、历史背景、发展情况、形式特点等,可以从多维度丰富学生的视觉感受及文化记忆,有助于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审美感、文明感和历史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本课是以题材的个案——红屋顶来搭建认识、分析、综合的桥梁。现代派艺术家对同一艺术表现题材独具慧眼、苦心经营的创造,产生风格迥异的视觉形象,是教学互动中最重要的依托。学生能从一个具体的视觉形象入手,能够在不同艺术作品的直观对比欣赏活动中,触摸到20世纪这一重要艺术思潮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词语上的概念。
教材的第30、31页展示了三类有关红屋顶的作品。一类是当代中国画家的,一类是法国印象派画家的,再一类是西方现代派画家的。前两类都是写实性的,’后一类在表现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每幅作品造型的变化手法与形式特征在教材文字上分别做了简单扼要的介绍。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可以引发学生对现代派绘画的兴趣,对其风格特点获得较为明晰的印象,丰富视觉信息的储存,拓展联想思维。
第32页呈现的是当代中国画家运用现代派绘画理念创作的作品和展示《大明风度》形式变化过程的图例,使学生在欣赏中学会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了解艺术创作中形式变化的过程,也是探究艺术家的视觉思维的过程,能帮助学生丰富审美感受与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有机地交融,形、色、线、面从具体的客观物象发展而来,又逐渐脱离具体物象原有的造型特征,获得独立的造型意义,张扬了个性审美感受,表达了一定的历史内涵和民族审美精神。以此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式与人文内涵的内在联系。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下:08课 红屋顶
两个学习活动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在体验和理解两个方面。 “活动一”是一个体验、消化的过程。 “活动二”是一个理解、深化的过程。讨论中注意师生互动的方式,尽量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对现代派绘画的困惑与不解,转而到有兴趣的学习,激发他们产生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因此,在学习评价中要关注学生是否在不断地探讨,不断地表达,能否对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资料库”和“学习大空间”既有相关知识介绍,又有通过实践加深理解、拓展学生联想思维的活动设置,给学生提供了继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比传统西方绘画,把握一些现代派绘画形式变化的基本特征。
初中美术教案12
课题: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课型:基础知识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
2、能力目标: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表现方法
3、情感目标:在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图案的设计中,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美,美的装点会让生活锦上添花。
教学重点:掌握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中的二方连续纹样,了解其主要形式,并能独立设计。
教学难点:图案的排列与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与体会
1.教师出示图片,欣赏讨论(教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这些实物的图案相互讨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都有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它们之间组织形式有什么不同?
2.引入课题:美丽的花纹——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二、理解与探索
1、要学习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必须先了解它的特点和规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和规律?
2、教师进行归纳;它们都有美丽的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在进行不断的重复,并向两边延伸。都由单位纹样组成。得出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的定义。提出关键词“单位纹样”。
3、讲解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平面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分为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两种。这两种纹样各有自己的组织形式和骨法,形成各种组合,这种不同的组合便是图案的构图。
自由纹样
平面图案纹样适合纹样单独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二方连续连续纹样
一、单独纹样
单独纹样是相对纹样而言的。它且有相对独立性,能单用于装饰。所以单独纹样要求纹样形象要完整。
单独纹样有自由纹样、适合纹样、角隅纹样、填充纹样等几种形式。
1.自由纹样,是相对于程式严整的纹样而言。它不受外轮廓限制,自由处理外形而单独构成并应用于装饰。
2.适合纹样,图案适合于一定的轮廓线内而形成的纹样,如适合于方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形内
或花朵形,桃形,扇形、葫芦形等规整的自然形骨。而纹样形态正好与外轮廓相吻合。
3.角隅纹样,也称“角花”。指在带角的形状中或角隅部分装饰纹样,因纹样大多与“角隅”相适合,故又称角隅纹样。
4.角隅纹样即可单独一角构成,也可对角、四角或多角构成。其骨式也可分对称式和不对称式(自由式)两种。
5.填充纹样,指纹样组织虽受外轮廓限制,但又不完全适合的纹样。即适合轮廓内的某一空间,而其它部分作自由处理,有的也可突破部分边线以求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效果。
二、连续纹样
老师这里有4副图案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哪种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
在进行了单独纹样的讲解之后,作连续图案的知识的学习,将单独纹样图形连续向左右、上下等方向作连续排列,使之成为长条形连续组织图案,
连续纹样是相对于单独纹样而言。它是以专门设计的“单独纹(单位纹样)”按一定的`格式,作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成为无限反复的纹样。
连续纹样有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两类。
(一)二方连续纹样
指以一个单位纹沿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反复排列。沿上下方向称纵式二方连续,沿左右方向称横式二方连续。
二方连续纹样多用于装饰器物的边缘而形成带状,故又称“带状纹样”或“边缘纹样”,它利用纹样的反复节奏取得优美的韵律。另外,作首尾相接棑列的称“环状连续纹样”。
图案纹样的组织形式有以下八种主要形式
1.散点式,以一个或几个形象组成的单位纹,以此为基础进行连
续棑列。是二方连续中最简单的一种。散点式给人端庄大方、简洁朴实之感,但处理不当易松散、呆滞、单调。
2.接圆式,也称连圆式,是散点式的进一步发展。它以圆形为骨架,作同样大小圆的排列;或作大圆、小圆的排列;或作半圆的排列;或作圆和半圆的间隔排列。要注意圆与圆相接要自然调和,防止由于相互套环刺出现紊乱。
3.垂直式,纹样的骨式为垂直排列,方向可向上、向下、或上下结合的垂直排列,也可在配置上作疏密变化。这种骨式有安定、肃穆之感。但需防止纹样松散而产生的孤立,缺乏连续感。
4.波线式,以波线为骨架,作一波线构成,亦可作双波线相重或相交构成。这种骨式构成较为活泼,运动感强。但需注意骨架的韵律不要中断,前后纹样要有连贯性。
5.折线式,以折线为骨架,其构成同波线式。这种骨式既具运动感,又刚劲有力。
6.斜线式,以斜线为骨架,依据倾斜线或倾斜的区域划面,连接单位
纹样进行倾斜式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运动感较强,富有变化。
7.回旋式,以旋涡线为骨架,进行单位纹的连续排列。这种骨式活泼、柔美,具有动感。
8.结合式,应用以上两种或多种骨式结合组成。结合式可产生丰富的构成效果。但需注意所选骨式还宜过多,同时注意不同骨式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失去连续性。
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是连续性强,有韵律感。单位纹不要过多或过于复杂,一个简单的单位纹,通过反复就会变得丰满,还可利用单位纹的方向变化,构成很多变化格式的连续纹样。
(二)四方连续
指一个单位纹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作有规律的连续重复排列,并可无限扩展的纹样。四方连续可用于花布锦缎、壁纸、商品装潢等的设计。
三、小结
图案纹样的二大类组织形式,它们分别有四种和八种主要形式。
四、作业
1、美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心体验,去发现、创造更多的美。同学们下课后可以去校园找一找各种图案,并画出它们的骨式,写出其组织形式。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就是为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多欣赏优秀作品,多给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机会,在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中开展美术学习活动。《捏塑造型的乐趣(设计与生活)》选自江西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八年级上册。本课突出介绍了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还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寻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的了解,扩大他们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概况以外,还更加让学生能贴近生活、学生能更好增进对雕塑的兴趣。
2.学生能在近似于玩的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自由创造的无穷乐趣,在愉快的玩耍中得到美的享受。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2.通过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增进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不同艺术类别的比较,使学生拓宽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更好地对民间彩塑和现代泥塑作品的欣赏。
难点:使学生了解泥塑的特点和方法,并初步掌握泥板浮雕的制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由图片导入新课。由泥塑图片《大阿福》引入。
(2).讲解新课(教师活动)
1.什么是泥塑?
2.我国五大雕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3.泥塑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应是怎样的?
4.欣赏并讲解民间彩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的制作过程.
5.欣赏并讲解现代泥塑《渔家女》、《三只骑羊猴》、《鲁迅像》等作品。
6.让学生自己学会动手制作泥塑?
7.选出学生中较优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一起欣赏。学生注意力集中。
(预设学生行为)
1.学生通过看书从课方中找出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起欣赏泥塑作品,说说作品美的妙处。
3.能学生区分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
4.在欣赏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已归纳、概括、合作。
5.学生本人动手制作泥塑。
6.学生兴趣高
(设计意图)
1.通过对本课的理解更加能清楚地知道泥塑的含义、类别、特点、制作方法等。
2.欣赏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目标。
3.在欣赏民间彩塑的过程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更加增强对其它艺术的学习兴趣。
5.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6.提高作品效率。
(3).小结,讲评
(六)、板书设计
1.泥塑的含义、分布、特点、制作方法。
2.我国五大传统雕塑:陶、木、石、铜、泥。
3.欣赏民间彩塑作品。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学生展示自己的泥塑作品。
2.分组对这些作品进行点评:选出你认为最好的作品,说说理由。
3.请学生本人介绍自己在制作泥塑过程和感受。
4.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等级评定并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八)、教学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图片展示、现场示范等形式,让学生通过直观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及泥塑的制作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一般性规律,进而提高作业效率。并且我对本课讲解较为详细,学生都能掌握泥塑的基本知识,也都能在欣赏民间泥塑和现代泥塑作品过程中做到认真并积极地参与讨论,学生学习了本节后能够用文字形式表达出自己对雕塑艺术的了解和感受。本课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但我精心准备了大量的图片和实物并进行现场演示,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初中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熟悉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工具、材料。
(2)让学生体会到传统绘画中的笔墨韵味以及感受到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重 点:对中国画的欣赏与体会
难 点:用水墨绘画语言来传递感情
讲课类型:综合运用
教具、参考书:课件、《线条的世界》、《美的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请说出一句形容梅花的诗词,并且解释诗词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设计说明:
1、以组为单位采取竞答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成为课堂的主体。
2、引用有关梅花的诗词来导入,通过对诗词的分析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以物喻人”的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中的运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点到“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中国画常用的题材及这些题材所反映的人格精神。
展开:
A、中国画常识 [结合课件讲解]
一、提问:如何欣赏中国画?
设计说明: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总结如何欣赏中国画,可以从书法、印章、布局、内涵、诗句等几方面来评叙。
二、国画表现
根据题材国画可分为:山水、动物、花鸟画、人物画。
根据制作技巧国画可以分为: 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设计说明:运用课件演示,让学生理解中国画的表现形式。
三、国画流派
岭南画派是岭南文化独具特色的祖国优秀文化之一,它和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是中国传统国画中的革命派。
岭南画派始于晚清时期,二高一陈即为早期著名创始人,二高即为高剑父、高奇峰,陈即为陈树人,其弟子多成名家,形成一海内外华人都喜欢的著名画派。
被称为“岭南画派” 第二代中最出色的画家关山月、黎雄才,无论在审美意识上和艺术成就上都超越了他们的老师高剑父,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关山月的超越首先在于重大题材的开拓和时代精神的体现上,这是“岭南画派 ”绘画革新的灵魂。
关山月的第二个超越,就是以写生为基础,不断的求新求变。这也是“岭南画派 ”不断发展的秘。关山月的国画成就,来自两方面,一是重视写生,眼界开阔,感触新鲜,它饱含生活气息、时代风貌和画家情怀,由于立意不凡,因此显得格调高雅。二是有较深厚的理论修养,特别是对中国传统画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就有理论作指导,有比较、有鉴别,能够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子。他在艺术上不仅超越了高剑父,也不断地超越自我,在“岭南画派”的继承和发展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设计说明:因为教材中涉及到画家关山月的作品所以在这里选用岭南画派及关山月作为插入的知识点
B、学画梅花
一、 提问:请同学说说有关于梅花的知识或故事?
设计说明:了解梅花,为下节课画好梅花作准备。
二、小结:梅花又名春梅、红梅。蔷薇科李属,高可达5一6米。树冠开展,树皮淡灰色或淡绿色。小枝细长,枝端尖,绿色,无毛。叶宽卵形或卵形,边缘有细锯齿,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阔楔形,幼时或在沿叶脉处有短柔毛,叶柄短,具腺。花梗短,1一2朵右生于1、2年生枝梢,萼筒钟状,有红,暗红及绿 色等。花有单瓣或重瓣,白色、红色或淡红色,有芳香,多在早春1一2月先开花,后发叶。核果近圆球形,黄色或带绿色,5-6月成熟。
梅花又名“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一种鲜花来寓喻某种情怀,这在文明民族中是一种共有的现象。但用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这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画梅花
介绍国画的工具材料及特性:
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墨 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
画梅花的步骤: (重点讲解)
动笔前先想好布局,最好做到“胸有成竹”再下笔
1、画干:酌浓墨画老干暗部的边缘线,要注意枝干的转折,画亮部枝干的边缘线时要把笔上的墨吸干,尽量让留在笔上的墨少而淡。画树皮时要把笔上多余的水吸干,然后酌浓墨由暗至亮皱檫。
2、点花:分点深花和点浅花,点深花墨要浓、点浅花要用淡墨。
3、画花蕊和小的枝干
4、画背景(背景可以最先画也可以最后画,这要根据画面来安排)
设计说明:结合作品来讲解,这里是本节课的重点,老师可以现场示范
总结:本课的知识点和重点
初中美术教案15
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这天我说课的资料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这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透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那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状况,学会透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此刻,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透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资料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和理解潜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透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齐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完美时光的回忆,为后应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完美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透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能够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明白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资料和思想,能够透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透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透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完美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透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构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比较《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透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完美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透过作品之间的比较,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完美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初中美术教案05-26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16
初中美术教案04-25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经典]05-30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初中美术教案08-05
【热门】初中美术教案11-25
【荐】初中美术教案11-28
【热】初中美术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