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美术教案>初中美术教案

初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21 17:41:47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案(精华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美术教案(精华15篇)

初中美术教案1

  第一课时

  课题:参观与考察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区别、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历史、性质、作用。

  2、了解作品展示的方式,总结所参观展览的意义和目的。

  3、走近美术馆、走近博物馆,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4、能为学校或班级策划一次展览。

  教学重点:

  1、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2、美术馆、博物馆与画廊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

  美术展览的展示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请问你们认识这些建筑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建筑特色吗?

  他们分别是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台北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其中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介绍图片展示的中国各地美术馆建筑外观。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正确答案。比较各地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凸现中国美术馆强烈民族风格的建筑特色,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美术馆和博物馆1。美术馆的概念

  2、美术馆的历史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时,学生欣赏分析,思考问题。了解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基本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走进中国美术馆1。介绍中国美术馆

  2、(利用演示图片参观美术馆的各类展览)

  你到美术馆参观过吗?有何整体印象?

  3、参观过毕加索紫禁城画展,你认为展览的整体布置方面有何特色?(作品内容、摆放位置、悬挂方式、展览路线等)。

  4、在《站立的文字》展览中,展览的主体策划是怎样的?(展览作品与主题的关系,展览布置与主题的关系,展览环境设计与主题的关系等。)

  5、展览的宣传。(展览广告的设计制作,请柬的设计制作,说明书的宣传制作,宣传报道稿的撰写与发布方法等。)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你喜欢美术馆的哪种美术展览,看了以后有何感想?

  说说你最喜欢参观博物馆中的哪一类,为什么?

  学生思考:

  1、你知道中国美术馆在美术界的地位和作用吗?

  2、美术馆是如何布置、展示美术作品的?

  3、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展示方式,说说各种美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是什么?

  五、我们的画展根据学校和班级的现状,请你策划举办一次有特色的美术展览。

  六、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知识点,总结参观展览的意义目的。

  七、课后思考1。商场商店等场所的商品展示对你布置画展有何启发?

  2、参观你周边的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调查了解它们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做策展人策划一次展览,可以是绘画作品,也可以是手工制作或个人收藏品,让学生开动脑筋,在展览的内容及主题上加以创意。

  资料:

  1、美术馆的概念

  收集、保存、展览和研究美术作品的事业机构,属于博物馆的一种。19世纪以前,已有专门或主要收藏和陈列美术作品的博物馆。于是,20世纪初产生了新的概念──美术博物馆,即美术馆。

  2、美术馆的历史

  西方对美术作品的收藏始于古希腊。文艺复兴时代,皇公贵族收藏和展示大量的古代美术遗物。18世纪中,博物馆中也收藏了美术作品。现在全世界的各种美术馆约有7000个。

  中国自西周以来,宫廷中就一直收藏美术品。1925年组建的故宫博物院是以美术为主的博物院。1959年落成的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美术作品的展览中心,同时举办世界各国美术展览。

  3、美术馆的性质作用

  美术馆的作用日益广泛多样,不仅可提高一般群众的文化水平和美术修养,而且可协助学校的美术教育,还可为美术家的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向理论工作者提供资料和信息。

  今天的美术馆是艺术、教育、学术和科学的多机能综合体。

  4、博物馆

  你知道世界五大博物馆吗?

  你知道世界博物馆日是哪一天吗?

  5、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关系

  美术馆是博物馆的特殊类型,它从博物馆中分化而出。美术馆既特指美术馆,也包括具有美术馆性质的博物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策划与搜集

  教学目的:

  通过搜集、欣赏、分折、评述美术作品,促进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创作的表现等,使学生初步学习和体验创作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策划的意识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策划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策划画展的主题和内容。

  2、如何搜集、整理、辨别作品。

  3、对画展中作品类型的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美术展览,但是同学们想不想尝试着自己办一个美术展览呢?学生回答创设情境

  二、讲述新课

  1、设问:同学们,如果现在你需要策划一次画展,你该从哪里入手?你首先要做哪些事情呢?

  (结合课件)教师介绍办画展的知识。学生思考并回答创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2、小组讨论:举办画展的内容、形式、场地等策划。

  教师总结策划的过程:

  (1)确立画展的主题和内容(规模、参展范围、作品类型)

  (2)搜集作品(发展览公告、征集、邀请、寻找等)

  (3)整理作品(挑选、评价、作品分类等)

  (4)筹划、装饰作品、布展(作品装帧、场地设计、宣传品设计)

  (5)展览、组织参观(新闻发布、接待、讲解等)学生分组讨论策划方案明确知识点,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策划练习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研究、策划画展的主题,完成画展的策划方案,并搜集、整理画展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搜集的`途径:通过征集、募集、寻找、邀请等方式,尽量多的搜集作品。

  学生讨论并思考。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延伸知识

  四、学生展示

  1、分小组展示并讲解策划方案。(画展的主题、内容、场地、宣传等)

  2、展示搜集的作品并介绍。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绘画的分类知识。

  学生实践策划画展的过程。学生策划画展方案、搜集作品培养学生的策划和搜集能力、发散性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感受策划的过程与乐趣。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实践与展示

  教学目的:

  通过筹划、设计、宣传、布展、开幕等举办画展的过程,促进学生的筹划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体验筹划画展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1、拓宽学生对画展的理解。

  2、拓宽学生对组织画展的认识。

  3、锻炼学生筹划的意识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4、初步体会组织、筹划、实际操作画展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如何设计、制作画展的宣传品。

  2、如何装饰、装裱作品。

  3、布置、举办画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思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课堂导入根据各小组的策划,同学们想一想:要想成功地举办一个画展都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请各小组进行研究,并准备一份筹备计划。学生讨论创设情景

  二、讲述新课教师按小组进行组织、筹划工作。

  组织一个画展需要进行:挑选作品、作品的装饰、展品的摆放设计、海报设计、请柬设计、布展、组织接待和讲解等环节的筹备。

  根据筹备计划选出负责人,进行各部门人的分配。

  筹备小组的建立:(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小组)

  1、设计组:负责海报设计、请柬设计、作品标签设计。

  2、展览组:负责作品装饰、展品摆放设计、布展。学生分组讨论、分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三、作品的装饰教师利用课件介绍绘画的装饰和装裱:

  1、利用衬纸装饰

  2、为绘画配上合适的镜框

  3、中国画的装裱

  赶快行动起来,为你手中的绘画作品选择合适的装饰风格,让它在画展中大放光彩!学生看课件演示、思考

  四、设计教师与负责设计的同学探讨和研究

  1、海报设计与制作

  2、请柬设计与制作

  3、作品标签设计与制作

  学生讨论并思考画展宣传品的设计与制作

  (利用课件介绍,供学生参考)学生讨论、研究、设计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精神

  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路

  五、学生展示学生布展、展览开幕。学生接待参观感受创作的过程与乐趣,体验成功

初中美术教案2

  学科: 初二美术(苏教版)第三册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业类型: 工艺设计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初二美术教学中的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教学,属于工艺设计课,它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和构成形式,构造成具有装饰美的画面。 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遍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要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将创造性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习掌握平面构成中基本形的构成是教学重点,如何分解与组合基本形是本课教学难点。《基本形的构成》是平面构成教学的第一课,它知识点多、抽象性高、课堂演示难度大,在学习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多媒体清晰可变化的图片,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和提高其创造能力。

  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平面构成实际是点、线、面的构成,关于点、线、面的特性,学生在已往的`图案

  学习中已有所知,而图案的形式美的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节奏与律动等

  同样适合于平面构成;初二学生在数学上,对几何图形已经有进一步的认识,这也有

  利于本课教学的进行。

  教学目的:

  1、 情意领域:通过平面构成图片的欣赏,让学生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培养

  新的造型观念和审美情趣;

  2、认知领域:通过教与学,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掌握基本形分解与组合的基本方法。

  3、操作领域:通过基本形构成的学习,培养发散性思维,完成有个性的矩形分解组合练习。

  教学重点:基本形的形成与变化(即基本形的形态与空间变化)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分解与组合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采用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相结合的综合教法。借助电脑多媒体可达到清晰、高质量的画面效果。使抽象的形态直观化,形象化,直接被学生所接受。

  教学准备:教师:电脑多媒体课件、部分以前学生的平面构成图片、分解的圆形、长方形纸片;学生:双面彩色纸、剪刀、胶水、作业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图见附图

  板书设计:平面构成——基本形的构成

  教学反馈:本课教学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平面构成图片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自制几何形图片的变化组合,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基本形的构成方法并出色地表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和开发;电脑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媒体,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清晰、直观的平面构成图片和基本形演变的过程,让本课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美术教案3

  一、设计思路

  为了更好的上好本课,我对本课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画》属墓室壁画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唐代墓室壁画进入中学美术课堂对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对唐代丰富多彩的壁画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以及对个人品味和审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前已经学习过了《敦煌莫高窟》,学生已经对壁画艺术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并掌握了壁画的制作方法,这些都为学生学习唐代墓室壁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墓室壁画,所以我在课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唐代墓室壁画,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其探索墓室壁画的兴趣。本课我采用对比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通过比较分析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使学生对唐代壁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3、教学目标

  作品结合教学内容,从知识与能力、方法与途径、情感与评价、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等4个方面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有关基础理论知识和艺术特征;学会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方法与途径:欣赏唐代墓室壁画,了解唐代墓室壁画的历史和意义;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不同艺术特征,能用线描的形式临摹壁画作品的局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评价:感悟唐代墓室壁画的艺术美,分析壁画的不同表现形式,提升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用语,多激励,多引导。

  4、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唐代墓室壁画,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价唐代墓室壁画的美。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画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

  二、教学准备

  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壁画珍品馆,撰写观后感。查阅唐墓室壁画相关的文献资料。研究总结唐代墓室壁画中的题材、构图、人物造型、色彩特点艺术特色。分析比较唐代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并结合壁画图片详细列举,将所需要的图片配上简要的文字资料制作成幻灯片在开课前循环播放。制作多媒体课件供详细讲解需要。

  教学方法:欣赏法、对比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导入】用已学知识,引出课题(2-3分钟)

  1、课前循环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画和唐代墓室壁画经典代表作品。

  2、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里的壁画?

  3、回顾敦煌莫高窟壁画,引导学生说一说敦煌莫高窟壁画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唐代壁画除了莫高窟壁画以外,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画。

  【讲授】欣赏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钟)

  1、什么是墓室壁画?(课件展示)

  墓室壁画作为中国传统壁画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绘于墓室的四壁、顶部以及甬道两侧。墓室壁画的内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动情况,也有神灵百物、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图案装饰,目的主要是说教和对亡者的纪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间能过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画

  (1)、唐墓壁画简介

  唐墓壁画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独具特色的珍贵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画精品近600幅,达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组)18幅被国家定为国宝级,69件(组)82幅被定为一级品。唐墓壁画以风格独特的建筑、简约传神的人物、特色鲜明的器物、简洁明快的山水与栩栩如生的动植物,描绘了当时的仪礼规范、生活习俗、服饰特色、娱乐方式与建筑风格,是研究唐代社会生活尤其是贵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资料。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墓壁画包括章怀太子墓客使图、马球图、狩猎出行图,懿德太子墓阙楼图、仪仗图,永泰公主墓宫女图在内的壁画珍品97幅;以及辅助文物18件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画墓出土,有些则与画面内容有关。为了便于观众比较唐墓壁画和唐代传世绘画,还专门选出唐代前后的传世名画复制品作为辅助展品。

  (2)、欣赏永泰公主墓壁画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显的第七女,谥永泰公主。其墓为高宗乾陵陪葬墓,长87.5米,由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前后墓室组成。出土随葬品1300遇见。壁画题材有青龙、白虎、建筑、仪仗、列戟、宫女等。

  《永泰公主墓宫女图》是陕西省乾县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东壁南侧出土的画,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高176厘米,宽196.5厘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后赠永泰公主。此图场面宏大,保存较好,画中人物为九位风姿绰约的宫女,头梳高髻,肩披纱巾,长裙曳地,个个体态丰盈,婀娜多姿。她们手捧方盒、酒杯、拂尘、如意、团扇、蜡烛等,在为首女官的引领下款款徐行,或低语、或回顾、或凝神,神态被描绘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体现了大唐喜好秀丽丰满、华贵艳媚的女子的风尚,真实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贵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间。整体构图既注意到各显人物特点,又顾及到画面和谐统一,色彩丰富,线条流畅,人物的装束、服饰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精美的画面又有极高的艺术性。画师着重通过人物的正、侧、背、转各种微妙的变化,使单调排列的宫女神情相应,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是唐墓壁画中的精品,达到了艺术效果与历史价值的高度统一。

  (3)、总结永泰公主墓壁画中的人物造型与色彩特点

  充满气势的构图、朴拙生动的造型、流动飞扬的线条、丰富热烈的色彩

  3、自学探究章怀太子墓壁画、懿德太子墓壁画

  (1)、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2)、小组合作思考、讨论章怀太子墓壁画中人物的造型与色彩特点。

  (3)、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

  【练习】小组合作探究(15-18分钟)

  小组合作运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比较唐墓室壁画与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异同,将讨论结果写到黑板上。(8-10分钟)

  老师总结(4分钟)

  相同点:

  1、社会背景相同。尽显唐朝的繁荣文化、当时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墙绘画风气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与绘画思维方式。运用毛笔蘸墨在墙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鸟的形体,然后赋予应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绘画技巧、构图方法和文化习惯,都透漏出中国人的审美和人生哲学,与西方美学相异。

  3、都是心灵的寄托。论两者的产生原因,都是源于心灵的'寄托。唐莫属壁画所服务的是皇亲国戚、贵族后裔,表达他们希望自己在死后或转世人能享受荣华富贵、权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画则是贫苦老百姓、商户、官员的心理愿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幸福,寄托自己在外经商平安,脱离尘世的痛苦,来生可以投胎到富贵权势人家,过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点:

  1、题材的选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画是贵族皇室流行厚葬所产生的绘画作品,大体表现自己奢华的生活和历史事件。主要有仪仗出行、外交、狩猎、宫女、乐舞等,希望死后仍能享受今世的快乐。取材关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实化的特点。敦煌莫高窟壁画则是寄托百姓所想,题材大都选自佛经故事、佛教教义、佛教历史画、西方净土等,经变画是这时期的重点内容,供养人也渐渐进入了画面,绘画题材与百姓的生活逐渐融合起来。

  2、构图处理手法相异。两者共有长方形构图和长卷式构图,三联式构图和立体藻井构图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独特的。

  3、艺术语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画,构图简约,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简练,追求自然生动、生活气息浓郁的真实感受;用笔用色虚实相生,具有中国画的写意属性;设色为工笔淡彩但又不失该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画中,故事内容丰富,构图饱满,气氛活跃,人物造型比较丰满,显示佛家的大度与佛法的广大,具有普度众生之意;场面宏大,画面复杂,装饰性比较强烈,颜色丰富多彩,表述了佛国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笔设色属于传统的工笔重彩画。

  【展示与评价】(3-5分钟)

  1.组代表发言,自评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分享心得。

  2.激励学生学会有针对性、抓重点进行高效讨论。

  3.小组互评讨论结果,说说自己在今后的课堂讨论中该如何改进。

  【总结】(2-4分钟)

  鼓励学生谈一谈本节课学到了什么,教师补充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点,同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课后作业】

  1.周末去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参观。

  2.撰写200字左右的观后感,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交流感受。

  3.尝试用线描形式划一划壁画中的人物。

  以上内容3选2

初中美术教案4

  一、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

  《光影的交响》是素描教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一切物体在光源照射下都会产生特定的光影效果。明暗表现技巧是表现空间光影效果的一种《光影的交响》绘画技巧。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

  本课《光影的交响》的重点落实在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景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本课所指的明暗效果是特定光源照射在景物上的光影变化,与小学阶段利用黑白灰制造一定的立体效果具有本质的区别。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传统明暗表现的教学以简单石膏几何体的绘制入手,这种方式对于立志学习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但是对于大多数没有美术专业发展兴趣的学生来讲,就会容易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 初中美术教案8年级上:06课 光影的交响

  教材试图通过强调风景画中明暗运用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学生对绘画明暗技巧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造型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较为简化的明暗技巧练习方式,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简单的明暗造型技巧的同时,进行情感表现的尝试。

  “利用摄影作品尝试明暗造型的简化处理”——“利用绘画作品理解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利用临摹图片或写生练习加深对明暗技巧运用的体会”是本课编写的一条基本逻辑线索。

  教材试图以优秀摄影作品导入,再过渡到绘画作品,配合教学图例解析作为教材主体内容。从情意的角度考虑,结合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作品进行明暗造型技巧的教学,相比传统素描教学中常用的那些简单但却显得有些枯燥无味的几何形体,直接从作品入手更易于使初二的学生对明暗造型与表现产生学习兴趣;从教学操作的流程考虑,先从对生活的视觉直观感受起,再进入明暗造型技巧的认知及艺术表现的学习,更符合教材知识学习的梯度安排;从学生练习难度的角度考虑,结合作品解析图例的学习,易于引导学生从直观感受作品迅速进入到观察、分析及模仿表现阶段;从教材体系安排的角度考虑,安排明暗造型的学习内容,直接为本册的色彩学习单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教材的三个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明暗造型相互关联的几个角度与层次。

  “活动一”立足于让学生尽快能够利用简化的明暗关系尝试明暗造型的方法,体验明暗造型的基本技巧。

  “活动二”在进一步分析画面明暗与空间处理安排技巧的同时,让学生尝试体验明暗造型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活动三”在巩固前面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强调不同绘画工具与表现技巧的尝试,更加突出画面的空间表现及明暗处理。

  “资料库”补充了不同风格的风景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利用明暗进行艺术表现的语言。

  “学习大空间”吸收了传统明暗造型技巧学习的主要途径,提出借助几何形体对明暗规律进行进一步理解与研究。在学生对明暗运用与表现具有一定理解与兴趣的基础上,此种方法仍是积极有效的一种训练手段。

  针对现代社会电脑的日益普及,教材建议学生收集并利用常见的看图软件,把彩色图片转化成明暗效果。这既是一种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引入可以直接利用的方法,也是学生课外加深体会明暗造型处理及表现技巧的有效渠道。

  二、教学目标

  *能够对写实的画面形象进行初步的明暗造型归纳与整理。

  *能够运用明暗色块整理的处理方法对画面进行明暗造型的简化练习。

  *能够初步理解与把握美术作品中明暗处理与情感表现的内在联系。

  *能够基本把握画面中的空间透视规律,运用简单的空间透视表现技巧。

  三、教学思路

  传统的明暗教学侧重从直接传授明暗造型技巧入手,忽视了学生日常积累的审美经验及生活经历,忽视了学生理性思维的迅速发展及分析能力的迅速提高,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更多考虑了练习方式、内容的灵活安排。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分组收集自己喜爱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同时安排学生尝试采用尽量简洁的表达方式,把画面的明暗色块进行归纳并用小图稿表现出来,成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的可靠依据。

  本课的课堂教学可从教师展示自己选择的优秀摄影或美术作品入手,借助电脑图形软件及演示媒体,配合展示对应明暗转化并进行归纳处理的效果图例,直接从艺术作品的角度加强学生对明暗造型运用及转化的认识。引导学生体验作品的明暗造型之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展示学生课外收集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提倡先让学生独立分析作品,然后教师及时归纳总结的方式,以此促进学生更为直接并理性地观察,积极主动总结明暗造型的基本规律,尽快拉近“教”与“学”之间的距离。

  通过针对明暗整理及表现、画面均衡及构图的探讨后,教师可以安排每个学习小组进入“活动一”的练习内容,学生利用自己及学习小组内的图片资料,作几幅能够体现画面基本明暗关系的`小图稿。

  接下来,通过优秀绘画作品分析明暗处理技巧时,为加深体验画面明暗安排的均衡与节奏变化,可以着重利用图片直观对比、类比的教学方法展示相关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明暗造型处理与画面情感表达的内在联系;可以借助明暗的转化及简化处理的不同效果图例,帮助学生体验同一艺术作品不同明暗选择、处理后对应的情感差异。此时,教学中可以考虑安排师生结合画面明暗处理与情感的关系,借助实物投影仪,共同对应评析一些学生前面完成的明暗处理小图稿,往往可以使教学达到贴切生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活动二”中,可以在教材基础上添加一些相关练习内容,尝试在作品临摹的时候,有意改变一下原作局部的明暗处理。比如说:改变背景色的明暗,改变前景、中景或远景的明暗,改变局部某个形体的明暗等。这样,教学中分析作品的方法可以及时在练习中加以运用,加深了学生对于明暗表现的审美体验。

  最后展示学生作业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建议借助同学互评的方式来检测教学效果。教师侧重对整个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在“活动三”中,教师可以利用作业效果直观对比的方法,重点引导学生利用明暗塑造空间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在自己的默写或写生作业中体现一定的立体空间感。

  四、教学选择

  利用电脑图形软件技术进行方便的图片黑白处理,可以直观展示色彩对比效果与单纯光影对比效果艺术感受的差异。

  如果教师有着较好的音乐素质,可以尝试借鉴《与米罗游戏》参考教案中的教学过程,进一步对比或者类比凸现景物明暗变化的节奏、起伏、强弱等方面与音乐的通感,帮助学生运用音乐的感受来加深理解艺术作品或自然景物中明暗变化的美,也能积极呼应“光影的交响”的标题含义。

  在没有电脑及媒体支持的地区,教学中可以直接从一幅范画的明暗整理入手,帮助学生初步获得整体观察及表现的能力。通过先学生试画,再教师分析作业等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利用明暗整理的方法整理图片的兴致。然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喜爱的图片资料进行明暗整理的深化,侧重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与基本的表现能力。

  然后,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教学升华到情感主题的层面上来。通过对比及类比的方式,借助学生收集的图片及学生绘制的作业,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明暗处理及表现与特定艺术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建议

  建议在班组教学中以四人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教师明确提出以小组整体学习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强化团队的竞争机制,促进学生养成相互探讨、协作的精神。教师应积极提倡并引导每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积极提出富于引导性的参考意见。教师应重点指出大部分学生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时应当注意的要点,肯定班级优秀学习小组的学习成绩,积极鼓励暂时落后的学习小组。原则上教师不要指责暂时没有达到班级整体学习要求的学习小组及学生个体,尝试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期待。

  明暗造型在中学阶段是一个学生特别容易“眼高手低”的学习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教材意图,有意分解知识内容,对应安排阶段性的随堂练习,加强练习中及时的学习引导。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随堂练习情况,在巩固的基础上,再融入新的相关知识,提出新的学习要求。教学通过添加形式的阶段性练习,可以让更多学生获得阶段性成功的体验,增强深入学习的信心。

  根据学生的教学环境及课时安排等差异,“活动三”写生作业的范围允许适当的调整。但教师仍然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户外景物写生的简化练习。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电脑图形软件的使用,教学中演示设备支持允许,还可以直接把学生自己选择的优美图片转化成黑白效果,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作品明暗之美的艺术感受。

初中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标志,了解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与分类等知识,并根据场所和主题设计简洁、醒目、美观、易识别的标志。

  2.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实践的过程中,利用绘画、图文结合等方法表现有主题的标志设计,完成自己的设计创想,发展设计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设计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标志,了解标志的作用、要素、特点、形式等知识,学习标志的创作设计方法。

  难点:根据需要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图形简洁、醒目美观的标志。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给学生讲一则故事:他第一次来到我们的城市,对一切都很陌生。请学生帮一帮他:小明想去吃点东西,往哪走?教师出示标志,学生观察、分析。了解生活中的标志,感悟标志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欣赏分析、讲授新知

  1.感知

  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的标志?并结合课本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将这些标志进行分类吗?

  通过辨认分类:公共标志、环保标志、商业标志、徽标等。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标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理解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通过以上对标志的分类,仔细观察分析标志由哪些要素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得出:标志一般由图形、文字、色彩三个要素组成。

  分析标志特点:图形简洁、色彩鲜明、易识别。

  设计意图:归纳标志设计的要素,引导学生了解标志的设计组成及方法。

  组织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说说它们采用了哪种表现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标志的表现形式有具象性、抽象形和文字式。图形表现的标志造型简洁,图文结合表现的标志更加生动。

  设计意图:针对提问进行欣赏和分析,更具有时效性和指向性。引导学生借鉴好的`设计,拓展创作思维。

  3.创造

  教师以“美术教室”为例进行示范,学生观察总结设计步骤:(1)确定外轮廓(2)设计图形(3)填充色彩(4)修饰完成。

  (三)课堂练习、实际操作

  作业要求:

  1.小组讨论学校需要的标志,如操场、草坪、食堂、图书馆以及各专业教室并把它们设计出来。

  2.设计的标志要简洁,色彩鲜明、易识别。

  3.自由选择用各种色彩、水彩笔进行涂色,突出所设计标志的特点。

  (四)展示评价、交流分享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品,以长龙的形式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从形、色、意等角度进行点评:

  1.看谁设计的标志易识别、图形简洁、醒目又美观?

  2.想给哪个标志的设计提些建议?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并鼓励学生课下将自己设计的标志张贴到学校需要的地方。引导学生体验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

  四、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学目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学思路

  1.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学资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初中美术教案7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2)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2)难点:

  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

  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

  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

  (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

  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

  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

  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三条两条一条

  (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

  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

  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

  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课堂练习

  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

  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

  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初中美术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理解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并能够分析出各美术种类的特点,理解到美术并不等于是简单的画画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欣赏、感受、体验、参与、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材料和种类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兴趣,从而产生对美术文化的关注、欣赏与探索的热情。

  重点

  欣赏、感知、探索、理解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兴趣,并进行制作材料的'分析。

  难点

  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教学准备

  范作,美术作品工具材料。

  教学方法

  欣赏法,评述法、引导法等。

  板书设计

  在美术世界中遨游

  美术种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等。

  《出水芙蓉图》佚名宋中国画

  《秋瑾》王公懿版画

  《父亲》罗中立油画

  《秦始皇兵马俑》秦朝

  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看一看)

  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小学的美术学习。比如可以说说他们以前的美术课都有学习有哪些内容,都是怎样上的。

  2、欣赏范作,看后有什么感想?你们是不是认为上美术课就只是单纯的画画呢?(学生看着这些美术作品,显得非常兴奋,很好奇,很好地刺激了他们的求知欲。)

  3、思考、交流、讨论、发言。

  (二)、展示汇报,交流探讨(说一说)

  教师活动:

  1、让学生把他们喜欢的美术作品(可以是美术展室里的作品,也可以是自己寻得的)呈现出来,谈谈它们所具有的各种特点,教师适时进行引导。

  2、阅读课文,理解带蓝色圆点的美术门类及材料;比较欣赏,课文中哪些美术种类在刚刚同学们最喜欢作品中没涉及到的。

  3、观察自己的身边的都有哪些美术种类,列举一二。(比如是自己的日常用品,教室的桌椅等)

  学生活动:

  1、展示自己带来的美术作品,说出它们都具有哪些特性.

  2、阅读课文,弄清因为材质的不同,美术可以分为哪几种门类,与美术作品的零距离,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加深对美术作品特点的认识。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感受自主学习的愉悦和成就。

  (三)、欣赏评述,拓展思维(赏一赏,辨一辨)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不同门类、不同材料的美术作品或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各美术种类的特点,探索各种材料所体现的美感。学习美术作品所传递的美术文化。(对作品进行分析,比如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个性、经历等;材质的不同,美术作品所呈现的特点有哪些区别;中国画为何姓“中”,宣纸外国有生产吗?看到埃及的金字塔,又让我们想到什么?只是一建筑物吗?)

  2、展示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对学生进行竞猜,辨析各美术材料和种类。(提供美术作品或美术工具,让学生分组选择对猜。)

  学生活动:欣赏,竞猜。

  (四)、归纳感受,拓展探讨

  教师活动: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这堂美术课的感受。

  2、引导学生发现、认识身边美术材料,巧用本土资源,引导学生注意环保,关注新兴的高科技材料。

  3、浅谈现代艺术与大自然的。(以罗伯特.史密斯的防波堤为例)

  学生活动:谈课堂感受,说身边可以用来创造美术作品的材料及由此带来的思考。

  设计意图:放飞学生的想象,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成功展示自我,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关注身边生活,关注身边美术,让学生畅所欲言,体验探究学习带来的快乐。

初中美术教案9

  教材画梅分析:

  本课画梅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画梅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画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 生答 )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 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 ( 情境导入——激趣 )

  二、赏析、探究

  ( 一 ) 赏梅: ( 多媒体展示 )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 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初中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构成中国画形式美的几方面内容,对中国画的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式有基本的了解。体会中国画的形式美感,感受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

  【过程与方法】

  欣赏经典的中国画作品,与西方作品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中国画的特色。在欣赏过程中分析讲解作品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相关知识,感受中国画在美术语言方面所体现的形式美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中国画的形式美感,理解中国画的形式之美,提高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逐渐感悟中国文化,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增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画在形神、笔墨、色彩与形制方面的表现特点和独特美感。

  学生作品展示区

  【难点】

  了解蕴含在中国画形式美中深层次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画作品的意境与情趣。

  三、教学用具

  课件、图片、画册、毛笔、墨汁、宣纸、报纸、国画资料及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讲述的是怎样的故事?视频中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绘画形式来进行表现的?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画家运用水墨画的形式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小故事演绎的活灵活现,使得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形式语言。从而引出课题《中国画的形式美》。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教师出示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中国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形神、笔墨、色彩、形制。

  环节三:对比欣赏,形式分析

  (一)形神之美

  1.教师展示《韩煕载夜宴图》局部,与学生赏析,并提问画面中表现了怎样的场景,人物形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赏析回答,教师总结:《韩煕载夜宴图》表现了古代仕女吹奏乐曲的情景。画面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她们娴雅的风姿、自然的体态、专注的表情以及衣袂轻舒、乌云高耸的女性之美,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2.教师继续提问:顾闳中是如何通过“形”表现“神”的?根据人物形象分析一下这些人物的心理?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小结:画家通过对人物动态与表情、人物的疏密组合进行细致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人物的神韵。画家在表现画中不同的人物时,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画出他们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表情,表现了他们的内心情感。

  (二)笔墨之美、色彩之美

  1.教师出示作品《露气》《春山积翠》,引导学生欣赏并以中国画的形象之美为例,品读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分别美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①中国画的笔墨之美:运笔收放自如、大气磅礴,墨色浓淡变化丰富。花茎与水草用笔纤细而不柔弱,荷叶的结构则用大笔触表现。笔墨虚实相生,线条聚散疏密,运筹奇巧,耐人寻味,充分体现了笔墨之美。

  ②中国画的色彩之美: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2.继续追问:笔墨对于作品有何意义?

  笔墨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笔为墨骨,墨为笔充”,表现了天地万物,抒发画家情感,给观者以审美享受。

  (三)形制之美

  1.展示装裱后的作品与未装裱的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装裱后的作品有什么感觉?

  教师总结:装裱后的作品不但挺括平整,而且美感倍增,气质超凡,彰显出中国画的形制之美。

  2.品读章法不同的国画作品《池趣》《碧桃图》《花鸟四条屏》。

  教师提示学生研读教材,并提出问题:中国画的形制和布局分别是怎样的?你还知道哪些不同的装裱形制?

  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答案,了解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①中国画的形制:扇面、册页、长卷、立轴、条屏、框裱等。

  ②中国画的布局:题款、印章、留白等。

  环节四:比较鉴赏,小结拓展

  1.教师展示中国画作品,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作品尝试从形式美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2.师生通过问答方式回顾一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要热爱我民族文化艺术,提高美术素养。

  五、板书设计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形象之美

  二、笔墨之美

  三、色彩之美

  四、章法之美

初中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标志的功能;引导学生认识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了解设计艺术所运用的基本美术语言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能力及动手制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策划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将视觉传达设计与科技、文化知识、现实生活环境综合考虑,并付诸于实施,将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教学重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旅行团旗帜和标志设计的创意,以及将创意用图文(平面设计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搭配适当的色彩,体现出本次活动的特点。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1.如何在旗帜和标志上体现旅行目的地的特色?

  2.什么样的色彩搭配适合制作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3.教师介绍标志这一视觉传达设计艺术。

  4.学生浏览鉴赏。

  学生分小组议论所浏览的不同的旗帜和标志资料,畅谈各人感受,小组代表归纳成文字并代表小组成员进行陈述。

  5.教师做简单归纳。 引导学生对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与历史、地理、人文文化背景关系的认知。了解色彩对比的一些原理,从而认识标志艺术。

  二、教师结合旅游名胜古迹的特色介绍旗帜外形设计、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 旗帜外形设计基础知识:基本形与基本形组合

  2. 标志设计的基础知识:

  (1)标志设计的含义;

  (2)标志的构成形式分类;

  (3)标志的造型要素与构成形式;

  3.标志设计的要求。

  三、安排学生设计制作学校春游或秋游时班级的旗帜和标志。

  要求: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造型独特、体现出个性的旅行团的旗帜和标志。

  1.学生进行设计制作。

  2.学生议论、比较。

  3.学生进行设计小样修改、完善。

  4.学生完成设计制作。 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作业评价。

初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重点: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的表现方法,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学生学习用具装备:

  毛笔(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报纸(做垫纸用)一张、用画颜料、墨、调色碟、水盅。

  教具准备:

  1.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

  2.生宣纸、毛毡、画板、国画颜料。

  3.幻灯片及教师放大的范画。

  画麻雀的步骤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二、.讲授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2、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3.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

  (1)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2)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3)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4.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①麻雀基本造型:枣鸡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5,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配口诀:

  褐墨点头部,接着画身翅,浓墨画嘴眼,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爪,麻雀俱画成。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6.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7.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

  8.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幻灯片)

  三、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初中美术教案1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 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初中美术教案14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教材以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的设计方法与应用来组织教学内容,分2个课时进行教学。着眼点是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以及应用标志知识的能力。

  从地位作用看:

  本课是对过去的美术知识与生活经验综合运用,从标志设计创意和应用中,开发创意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教学内容看:

  本课教材可分两个部分:标志单体设计和综合应用。知识点有标志的分类、表现形式、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应用;实例主要有奥运会标志设计理念、设计工作室标志设计元素分析和中学运动会的系列化视觉设计等;学生活动一是设计学校公共标志,活动二是小组合作设计班级参加学校运动会的系列化的视觉设计。教材还有相关链接的拓展内容,以及评价要点。理论虽丰富,但实践性强;概念虽很多、但系统性明确。

  从学情分析看:

  标志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视觉艺术之一,这一特点决定了学生在生活经验有一定的日常积累,所以,适合以师生交流互动的形式开展课程活动。并且,设计艺术所特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和参与度。本教材也在这一点上做了充分的资源准备,各类实例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课为第一课时,学习标志的单体设计,分信息收集(加法)、信息处理(减法)和信息传达(等于)三个环节展开,为第二课标志设计综合应用作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活中的标志,学习标志设计的几种常用手法。

  过程目标:在大胆表现、自我创意中,打开发散性的设计思维。

  情感目标:认识标志设计之美,体验标志创意之美,增加对设计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标志的.分类和几种标志设计的手法进行创意设计。

  难点:如何使想法转化为独特和优美的标志图形。

  四、教学方法

  1、概念通俗化:

  本课概念丰富,学生难理解,不容易记忆,教师将标志设计的手法归纳为“加法”、“减法”和“等号”,把教材的知识点渗透其中,通俗易懂,便于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加法”即标志元素收集,各类图形符号的组合表现丰富的内涵;“减法”即标志图形的处理,对素材进行艺术的概括与提炼;等号”即标志图形的传达,内容的定位。

  2.图形引导法:

  教学中把枯燥的理论转化成图形,用图形对话的方式,突出美术课的视觉性,在图形体验中理解标志设计的意义,突出教学重点。

  3.实战教学法:

  教学过程不重套路,在大致的思路下重实战,即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境,引发课堂大胆思维的氛围,在师生思维碰撞中产生标志设计创意的火花,解决难点。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等。

  学生:作业纸、笔等绘画。

  五、教学过程

  (一)圆形相加游戏导入,理解标志的元素。

  1、圆形相加游戏

  一个圆形?

  两个圆形?

  (答案千千万)

  三个圆形?红绿灯

  四个圆形?奥迪

  五个圆形?国际奥委会

  2、引导学生发现

  打开教材,用加法的概念欣赏和理解教材中历届奥运会的标志构成元素和深刻内涵。

  3、概括要点,揭示课题

  在师生图形对话中,板书:标志设计

  图案(形、色)传达信息

  (内容)(方法)(主题)

  用特定的图案来传达特定的信息就是标志

  (二)从标志的分类中展开

  红绿灯奥迪五环正好是标志的三个不同门类:

  即公共标志企业标志机构标志??

  教材中还例举了其他门类的标志??认识标志的分类

  (三)从标志设计的方法中深入

  不同门类的标志各式各样,设计方法却有相同的规律可循。

  1、方法一:加法,举例引导

  将象征的图案通过“加法”结合,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奥迪:四个图形象征四大分部,组合叠加象征企业合并。

  奥运五环:五圆形象征五大洲,组合叠加象征团结友爱。

  结论:运用抽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丰富的设计内涵,形成了标志。

  加法延伸: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文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中国印标志

  我们也可以运用形象图案与数字的象征,通过“加法”,传递信息,形成标志。

  教材实例:香港回归标志

  2、方法二:减法

  通过“减法”,将标志图案简洁明确,也是标志设计的重要手法。

  注意危险:醒目的黄黑警示色,单纯的感叹号,“减”略却快速地传达了信息,形成标志。

  3、非机动车行驶:

  醒目的蓝白色,简化的自行车图案,“减”略却明确地传达了信息,形结论:运用减法,抓住事物的最基本最典型特征,简洁明了地传达信方法三:划等号除了“加法”和“减法”,要善于画“等号”,找到最契合表现主题的标志图案。

  加法,通过组合使得标志丰富内涵;减法,通过简略使得标志简洁明了。

  有了加法和减法,我们还要在设计中学会划“=”号,即标志图案和表现的主题一定要有关联与共性。

  教材实例:四个以脸形为创意的标志(设计机构财务公司学术机构幼儿用品),准确传达不同的行业特性。

  方法三“划等号”既是独立的设计手法,也对加法与减法的补充和丰富,因为在具体的设计环节中,有时往往先划“等号”,再做加减。

  (四)设计实践

  推导兼作业:也以脸形为创意,设计学校各环境和学科特性的标志。

  运用教材实例作为学生实践铺垫,有助于学生设计更具参考性和连贯性。

  (五)评价和小结

  1、根据三法进行评价:在作业实践中,运用好“加法”“减法”“等号”,通过最终的作业评比,总结出标志设计另一个重要的原则:独特(创意)新颖(美观)。

  符合了以上原则的标志,才能得到大众的认可,才有较长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注;教材实例(第七工作室标志设计手稿课作为学生设计实践的第一手参考)

  2、小结:复习板书内容,引导重温教材内容。完成标志的认识和标志设计的初步学习后,下一课时将学习标志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根据教材课时设置,标志设计的应用放在第二课时,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消化和技巧训练。

初中美术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课的具体内容是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并进行表演活动。

  面具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个象征,是一种纵贯古今、遍及全球的重要文化现象,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殊的外在形式。我国事面具产生最早、流行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直到今天它的原型和影子仍然在我国民众心理上、民俗上、文化上和艺术上发挥着作用。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的编写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本课内容可安排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收集、交流、欣赏、探究、评价”为主,广泛、深入了解面具文化;第二课时以创作实践为主,根据校园艺术节表演需要,引导学生准备材料、确定方案、分工合作、完成作品,并进行小型模拟表演,为演出做准备。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处理。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个学习活动要求学生收集各类民俗活动中的面具资料,从文化、民族、宗教等多角度认识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认识面具的演变、发展过程,了解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丰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审美习惯。

  2、能分析面具的造型、色彩、材质特征,了解面具在表现人物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上常用的方法,初步学会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自编自演面具表演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领略面具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体验面具带给人们的乐趣,提升关注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教学方法

  直观感受、讨论、欣赏、观察、发现、情景、讲授、演示、比较等

  评价要点

  1、能否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关注并分析具有民族特色的面具。

  2、能否运用美术术语对面具作品进行评述。

  3、能否按照所学的方法步骤细致地完成面具制作过程。

  4、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内容积极交流。

  5、能否积极参与面具表演活动,并体现出对这一古老艺术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实物及范作、相关图文资料等。

  学具:制作面具的各种纸、胶水、剪刀等工具材料,面具表演用的道具和音乐光盘等。

  教学设计示例

  第1课时

  一、游戏导入

  课前让几个学生戴上面具,交换服装,伴着上课铃进教室,其他同学猜其姓名。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起学生探究面具的兴趣。

  二、面具知识的介绍

  1、引导学生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师生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和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代面具的功能。

  2、提问:现代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思考交流:家具装饰、表演、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去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时常用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面具的了解。

  三、讲解面具设计的制作方法

  按照以下步骤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确定角色——选择材料——设计形象——剪裁部件——拼接组合——添加装饰——调整完成。

  四、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

  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或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表演角色个性。

  五、教学反思

  面具的制作和表演是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很好的切入点,因此,本课中我改变了以往只侧重于面具的制作技法而忽视美术文化学习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面具的起源、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情感态度和审美习惯等,通过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材料特点、人物特征,认识面具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从而增强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尊重、保护和发展意识。

  第2课时

  1、才艺展示。

  分别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分组设计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互动点评

  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对每组节目给予评价。

  3、交流体会

  将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提问: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4、教师总结评价。

  本课应体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另外,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环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流露及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

【初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初中美术教案05-26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16

初中美术教案04-25

初中美术教案【精选】05-30

初中美术教案[经典]05-30

初中美术教学总结-初中美术教案08-05

【热门】初中美术教案11-25

【荐】初中美术教案11-28

【热】初中美术教案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