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

时间:2024-06-22 09:08:15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华【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华【1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继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正确地观察日历,回答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感受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知识,能够按照题意进行正确搭配。

  4、能够根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巩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知识?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才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知识我们应该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顾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奖励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巩固探究

  1、回顾整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才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如果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选它为“出色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选“出色设计师”。

  4、回顾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回答。

  5、整体回顾: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2、能正确、灵活地进行计算。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除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节课我

  们继续来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二、复习

  1、回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么进行简便计算的?进行简便算法时要注意什么?

  2、全班交流:个别汇报

  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为两个一位数相乘时,可以把两位数除法改为除数是一位数的连除式题。

  要注意:不是所以的题目都可以这样的,有些题目这样并不能很简便,做时要灵活运用。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3

  复习内容: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的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教学难点:系统地出万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该注意的地方。

  熟练地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和连续退位的减法。

  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具体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师:时间过的真快,我们已经把这本厚厚的数学书快学完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生根据课本目录会回答不同的内容。

  师:学了那么多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第二单元的知识。是什么呢?

  生:万以内的加、减法

  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要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有没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呢?

  ⑴出示例题1题目:用竖式计算计算下列各题

  175+162=310-207=259+148=

  985-423=325+464=806-774=

  师:老师先请同学来说说如果让你来完成你会怎么做?

  多种回答:①口算

  ②竖式计算(引导竖式计算的注意点并及时板书)

  师:三(1)班有三位同学已经把前面的三题做好了,我们一看他们做的怎么样?

  出示错题:175+62=795310-207=113259+148=

  175310259

  +62-207+148

  795113397

  学生评判并分析错因:题1数位没有对齐

  题2没有退位

  题3没有退位,横式上没有写结果

  师:你们能帮他们改正吗?

  学生口答改正。

  师:三(1)班的同学可真粗心,他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自己做错了呢?

  预设回答:没有验算。

  师:我们在做加减法时可以通过验算来检查自己刚才有没有做对。一道加法题的验算方法有哪些?减法题的验算方法又有哪些?

  预设回答:加法题目: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次

  ②和-加数=加数

  减法题目: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师:加、减法题分别有2种验算方法,在验算时同学们只要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就可以了。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把剩下的三道题完成在数学课堂练习本上,其中最后一题要求验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发现问题。三位有问题的同学板演。

  可能出现横式上写验算的结果。

  师强调:验算是真正地再算一次,横式上应该写竖式计算的结果不能写验算的结果。

  ⑵出示例题2: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哪条路近?近多少米?

  看到题目集体回答从西村到东村有几条路?(2条)

  师:同学们反应可真快,哪位同学眼更尖已经看出哪条路近了?

  生: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预设回答:西村到北村的152米可以看成150米,北村到东村的534米可以看成530米,150+530=680米;西村到南村的455米可以看成450米,南村到东村的368米看成360米,450+360=810米。680小于810所以经过北村的那条路近。

  生有不同的估算结果,应给予肯定。

  师:大家都是用估算看出来的,那到底近多少米呢?

  学生独立完成:534+368=902(米)455+152=607(米)902-607=295(米)

  集体交流,强调单位不要漏写。

  ⑶练习

  填上合适的数字

  □6□□2□8□9

  +3□4-6□7+14□

  9072411031

  ②

  科技书

  故事书

  连环画

  原有

  674

  907

  715

  借出

  253

  416

  378

  还回

  137

  245

  169

  现有

  要求独立思考后完成在课本上。题②理解借出又还回。

  二、有余数的除法的复习

  师:刚才大家一起回忆了加减法题,老师又带来了口算题。

  ⑷出示口算题25+10=36+21=50+50=

  69-48=86-54=46-20=

  6×7=60×7=80×3=

  54÷9=36÷6=38÷8=

  师:同学们先观察一下上面的口算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回答:第一行是加法题,第二行是减法题,第三行是乘法题,第四行是除法题。

  师:原来这里的口算加减乘除都有了。口算题老师相信肯定难不倒大家的,不过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

  大家来解决。假如老师要请一个同学做2题,那老师需要请几位同学来做啊?

  预设回答:一共有12题口算,每人做2题,12÷2=6(人)所以需要6人来做。

  开小火车的形式每个同学做两题,检查是不是需要6人。

  师:看来这个问题也难不倒大家,确实是需要6人来完成。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问题解决的?

  预设回答:除法。

  师:上面的口算第四行中,大家找一下哪题挺特殊的?

  生:38÷8=4……6,因为它有余数。

  师:对,现在我们不光会表内除法还会做有余数的除法了。那你们对有余数的除法还知道些什么?

  预设回答:在竖式计算时商要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

  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⑸出示例题3

  26÷3=□……□35除以4,商,余。

  要求独立完成。

  ⑹解决具体问题(区分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出示例题4:妈妈买了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还剩几个纽扣留作备用?

  要求:先与同桌讨论,然后独立完成。

  师组织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预设回答:有38个纽扣,每件衣服钉5个,38里有7个5还多3,所以

  38÷5=7(件)……3(个).就是说可以钉7件衣服还有3个纽扣留作备用。

  重点讲解商的单位是"件",余数的单位是"个"。

  ⑺练习

  练习二十六第3、4题。

  要求独立思考后认真完成,两位同学板演。

  三、课时

  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加减法和有余数的除法,大家还会把它们给忘了吗?

  四、作业设计

  1.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310-52=545+98=△387+143=△900-389=

  48÷8=67÷9=

  2.估一估,连一连

  289+90682-79420-308624+128

  603802379112

  3.三(2)班一共有50本课外书,把这些书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本?还剩几本?如果要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最少需要增加几本?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

  教材26页复习1-7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能正确快速口算,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能估计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三位数乘一位的计算。

  教学难点:

  恰当选择所学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题目。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梳理本单元学过的内容。

  提出复习的必要性。

  二、练习指导

  1、第1题。

  同桌相互口算练习。指名随机口算得数,并要求说出口算方法。

  小结:口算要注意口算的方法,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提高口算的能力和速度。

  2、第2题。

  先让学生进行口算,比一比谁做得又以又快。

  3、第3题。

  男、女生进行笔算比赛(2、3两组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完成的一组题中的算法,进行交流。

  小结提问:

  (1)乘数的末尾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 )个0。

  (2)乘数的'中间有1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1个0吗?

  (3)乘数的末尾和中间都没有0,积里面也一定没有0吗?

  4、第4题

  (1)独立进行估算。

  (2)组织交流估算方法。

  (3)分组进行竖式计算。

  (4)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第5题。

  (1)学生独立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用除法做。

  (3)你还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6、第6题。

  (1)学生读题审题。让学生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2)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来做。

  (3)两个月一共收获多少个?

  7、第7题。

  (1)学生独立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你打算如何估算?

  (3)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对竖式计算的每一步,都看看有没有进位,进的是几,把进上来的数记在竖式相应位置的横线上。算前一位的积时,要想想有没有漏加后面进上来的数,算完以后,再查一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渗透笔算、估算、口算,让学生不但掌握了计算技能,并能利用计算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7

  复习目的:

  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复习内容:

  一、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多位数乘一位(口算、笔算)

  3、倍的认识

  4、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三、空间与图形:

  1、四边形

  2、周长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集合)

  复习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两、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使学生感知韦恩图的产生,初步培养学生建模意识和能力,体念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7、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8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

  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2、让学生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进行简单的计算和估计。

  3、建立毫米、分米、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建立吨的质量观念,知道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时间和质量的简单计算和估计。

  4、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懂得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时、分、秒”

  1、结合实例说说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用法。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课间一般休息10(),再加上()分钟就是1小时。

  (2)眨一下眼大约是1(),呼吸一次约需3()。

  (3)时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5是()时,分针呢?

  2、时间的计算。

  (1)3时=()分4分=()秒

  (2)一列火车7:52停靠站台,8:05驶出,在站台停留()分钟。

  3、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9题。

  二、复习长度单位和吨

  1、说一说你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分别用手势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

  2、举例说说身边常见物体(或常用到的单位)的长度。

  3、进率换算。

  (1)1厘米=()毫米1分米=()厘米

  1千米=()米1吨=()千克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10题。

  三、复习四边形

  1、完成教科书第121页的第7题。

  (1)、先让学生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2)、归纳,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3)、任选一个图形说说什么是周长,并估算出它的周长。

  2、完成教科书第122页的第8题。

  先引导学生找一找哪些线段属于周长,并用铅笔描一描,再计算出各自的周长,在全班交流订正。

  四、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完成教科书第123页的第11题。

  (1)数一数,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正方形。

  (2)涂一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涂两个小正方形,并说说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有几种分数表示方法?你是怎么想的?

  结合题目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

  (4)让学生接着涂完,填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如何计算。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7—11题。

  第7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观察,彩带的长度与哪些数据有关,待学生理解题意后,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第8题,先让学生从情境中提炼信息,叙述提意,然后解答交流。

  第11题,属于排列,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石头、剪子、布,共有9种可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

  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

  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

  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

  2、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

  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

  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

  “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

  “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

  3、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

  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

  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

  “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

  练习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习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

  4、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

  《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

  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1

  第4单元 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质量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第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能用分数表示一个图形或物体的几分之几,能比较分数大小,能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质量,能说明相应分数的含义,深化对简单分数的认识;体会发现简单规律的思维过程,发展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千克、克和分数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我们复习千克、克和分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复习千克和克

  1、回顾千克和克

  你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的重大约是1千克吗?1克呢?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2、估计体验。

  你知道下面物体的重大约是多少吗?自己估一估、说一说。

  (1)1个鸡蛋 (2)30个鸡蛋

  (3)小朋友装了书的书包 (4)1个乒乓球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校正。

  3、做期末复习第1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交流:你是怎么填的,是怎么想的`?

  4、做期末复习第20题。

  呈现第20题,让学生填空,并交流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5、做期末复习第22题。

  口答。

  (1)5/9里有5个( )/( );

  (2)7/10里有( )个1/(  );

  (3)4个1/5是( )/( ).

  6、做期末复习第23题。

  出示题里的表格。

  引导: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每次折的结果,能发现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7、比较分数大小。

  (1)在○里填写“>”或“<”。

  1/4○1/5   1/9○1/3

  6/7○4/7   3/8○5/8

  (2)下面分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4/5   1/6    1/6

  8、口答期末复习第24题。

  提问:上衣的布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这样表示?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19. (1)千克 (2)千克 (3)克 (4)千克

  20. 3000 9 8000 2

  21. 20+20+50=90(克) 90÷2=45(克)

  23.

  对折的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32 64

  发现对折的次数越多,平均分成的份数越多,每份各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越小。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四边形的特点,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出生活中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量一量,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激发他们对后继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复习。

  【教学难点】

  系统地整理出四边形的特点;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总复习的重点是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师在练习中发现学生学习中有什么困难,要多巡视多指导,及时予以指导,及时查漏补缺,从而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将所学知识点分类。(学生试着动手自己分类整理)

  教师总结出示:(多媒体课件2)

  1、四边形的特点。

  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区别。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可以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理解周长的概念。

  通过量一量、做一做,理解图形周长的概念。

  4、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二、情境导入

  师:再过几周的时间,同学们就要进行期末考试了。同学们还记得你自己都学了些什么吗。

  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师:我们学习过四边形,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多媒体课件3)

  通过给出的几个图片,同学们可以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吗。

  学生小组内说,教师再指名说。

  最后教师总结: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49页整理和复习、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进一步体会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掌握万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难点:学会整理知识。

  【教学过程】

  一、小组互动,再现回忆

  1、出示整理和复习第1题,提问引入复习。

  (1)这是我们学过的三位数加三位数,你知道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都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再指名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归纳出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3)算一算。

  学生独立练习,同时指名板演。

  2、出示整理和复习第2题,提问:

  (1)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万以内数的加法,还学习了哪些知识?

  (2)想一想,哪些算式中的十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检验自己算得对不对?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议一议,再指名回答,师归纳出万以内减法的计算法则和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3)算一算,并从以上的加减法算式中各选一个验算。

  3、出示整理和复习第3题。

  (1)两小题有什么不一样?指名回答。(第(1)小题要计算出准确得数,第(2)小题估算就行)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3)订正时针对第(2)小题各式,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回答估算方法。教师归纳万以内的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4)第(3)小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小组讨论交流,互相说一说,由小组代表汇报。

  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板块进行梳理、归纳、小结。

  然后小组代表汇报整理结果。

  三、复习提高

  1、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然后引导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的问题不一样,需要的'信息也不一样。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订正。

  3、练习十第3题。

  仔细检查,这几个竖式算得对吗?错在哪里?小组交流后,学生在教材上修改。

  4、练习十第4题。

  学生独立练习,指几个学生板演,然后以1000-7为例,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集体订正。

  5、练习十第5题。

  先说说每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指名回答运算顺序。

  然后学生独立练习,强调要注意运算顺序。

  6、练习十第6题。

  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小组讨论交流后完成,小组内交流检查。

  7、练习十第7题。

  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检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复习整理,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5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2.提高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会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养成认真计算、自觉验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和复习,梳理所学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初步的整理、归纳能力。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学习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

  1.同学们,我们刚学过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这一部分内容的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2.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吗?

  3.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4.针对小组汇报的各部分内容进行板书,同时对学生的汇报予以肯定和鼓励。

  5. 同学们整理的非常全面。那么笔算减法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怎么样进行验算?怎么样估算?接下来,我们就先对笔算加、减法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提高

  1.梳理算法。

  (1)谁能分别编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题呢?(老师板书)

  (2)独立完成黑板上这些题。

  (3)订正。

  在计算笔算加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笔算减法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注意些什么?

  它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

  (4)要想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我们可以怎么办呢?

  (5)谁来说说加、减法有哪些验算方法?

  (6)把刚才的题进行验算,全班集体订正。

  2. 反馈测试。

  (1)练习十第1题。

  ①独立完成

  ②任挑2道题进行验算,写在旁边。

  ③(出示课件)全班订正、反馈。表扬鼓励。

  (2)小老师。

  ①比一比哪个老师当得好?看谁不但可以挑错,还能给同学们讲清楚。

  ②集体订正

  (三)拓展应用

  其实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学好计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

  (1)练习十第2题。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你能提出什么跟它有关系的数学问题?

  ④边出示问题边订正答案:

  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37+118=455(只)

  这一天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455+337=792(只)

  还剩下多少个鸡蛋? 900-792=108(只)

  (2)整理图书

  ①(出示课件)

  ②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③同桌合作完成这道题。

  合作要求:A. 给同桌提一个问题。

  B. 每人根据同桌提出的问题,先估计一下得数大约是多少。

  C. 根据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D. 提问题的同学进行验算,检查其计算的对错。

  ④全班交流。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01-09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6-20

(精品)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6-20

三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01-13

三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1-25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15篇)06-21

数学复习教案01-27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15篇[热门]06-21

三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通用(15篇)06-2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教案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