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材理解】: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
【设计理念】:选编《惊弓之鸟》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教学的重点是联系上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要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上。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先果后因”关系的句式。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惊弓之鸟”的本意,知道它的比喻意,通过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心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4、抓重点词句,感情朗读,分角色读、想象等手段,体验感悟文章内容。
5、让学生受到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启示。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大雁掉下来的原因,了解为什么更羸一拉弓,大雁就掉下来了?
2、更羸说的不用箭,只拉弓,就能让大雁从天上掉下来的原因的一段话。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了解更羸:
1、配合课文插图:图中骑着白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老师有疑问了?什么叫能手呢?我们先来看看“能”的意思。CAI出示,在能手这个词语当中,“能”是什么意思呢?
能手”的`“能”就是有才干的意思。
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文中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
那我们通常把画画画得很棒的人叫(画画能手),很会下棋的人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我们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厉害,在这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知道更羸了不起呢?
S:有名
T:“有名”的近义词?生快速回答:有名——著名、出名
师小结:原来在这么短小的一句话中有这么多信息,带上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这句。
3、通过这句话,我们对更羸有了这么多了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一个成语就跟更羸有关,这个成语就是惊弓之鸟(板书课题:惊弓之鸟)。相信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一定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箭能手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老师就来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
2.出示词语课件
惊弓之鸟 魏国 射箭 打猎 大雁 拉弦 大吃一惊 悲惨 愈合 孤单失群 裂开
(2)出示
本事(事读轻生):本领。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愈合:理解愈合指伤口长好。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孤单失群:形容孤单、无所依靠的人(或动物),不能与伙伴合群。
过渡:解决了词语,同学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自由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个别学生的发言、补充,总结出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古时候魏国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的故事。
同学们概括的十分准确,故事的主要人物除了更羸还有谁?他与更羸之间是什么关系?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引导学生认识更羸
与魏王之间的君臣关系。学生如果不能概括,教师可用学生熟知的同桌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进行引导。)
三、学习课文,品读感悟
1、、品读更羸拉弓前和魏王的对话。
(1)这个故事是围绕魏王和更羸这对君臣的对话展开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4自然段,找一找更羸拉弓前他们君臣有着怎样的对话?找出来读一读,
(2)指名读
更羸看到大雁后做出了怎样的判断?更羸是信口雌黄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只要、就)所以我们在读这句话时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你能用只要就说一句话吗?(指名)
(3)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能把大雁射下来,同学们,你们相信吗?魏王相信吗?魏王是怎么说的?哪个词说明魏王不相信?谁再来读读魏王的话?
(3)反馈:通过指读,引读,范读,渲染情绪引导学生读出更羸的自信和魏王的怀疑(品读1~3自然段)。
(4)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
更羸成功了没有?你从哪里看出他成功了?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
这句话中有两个直字,意思相同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也就不同了,这就是一词多义,比如打水,打电话。
3、品读更羸拉弓后他们君臣的对话。
看到这个情景,魏王的反应怎样?更羸又是如何回答的?
这时他们君臣又有一段对话,从这里你又能体会到什么?自己先试着读读,看看应该怎样读?谁来读一读?
反馈。理解“大吃一惊”一词。“大吃一惊”什么意思?会是怎样的表情?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这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表情和想法读一读。更羸又是怎样的表情呢?笑笑说明了什么?(事情的发生全在他的意料之中)更羸到底是怎样判断出来的?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小组合作完成习题。
小组展示交流
看到、听到、分析、结论。
4、理解最后一段,体会前果后因式的因果关系句式和更羸的推理过程。
课件出示“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因果——先果后因
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小结:我们在表述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可以先说原因,再说结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为……,所以……。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它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这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5、这篇课文以对话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现在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最好加上动作和表情。
三、揭示寓意。
1、学完课文,你认为这只大雁是更羸射下来的吗?它是怎样掉下来的?人们把听到弦响害怕的鸟叫做惊弓之鸟。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这只大雁一样,曾经受过伤害,后来一遇到惊吓就害怕,我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惊弓之鸟。
3、《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流传了20xx多年可谓家喻户晓,更羸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四、拓展延伸。
因为这个成语故事有许多积极的意义,所以才流传了千百年,像《惊弓之鸟》这么好听有趣又有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成语故事,看看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又得到了什么启发?
【板书设计】: 20 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引入。
1.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大自然,下面大家来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到的发现。
(3)展示日出、日落、动物、植物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倾听音乐,欣赏画面,感受美。)
(4)教师小结: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奇妙)今天我们就来从来自英国的彼得?西摩的作品中感受世界的有趣,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5)解题:你觉得课题中哪个词最重要?(奇妙——它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题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读音。
(1)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齐读,巩固生词读音。
(3)找出课文中含有生字词的句子,读通顺、流利。
(4)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又是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世界的奇妙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4.小组合作,交流此文主要内容、主题和结构特点。(强调小组成员之间要配合默契,按顺序起立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者声音要洪亮,倾听者要神情专注,遇到有见地的看法及时鼓掌,有不同看法全体成员汇报完毕再补充。)
5.分组汇报,全班交流。
收获可能是以下几点: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4)重点段落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5)抓住事物特点(颜色、形状、形态等)把事物写形象、写具体。
6.再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最佳的心态,放松地再把课文阅读一遍。注意啥都不用想,就当自己在家读书玩呢!
(2)交流读后感觉。(舒服、幸福、好玩……)
(3)教师评议:你用心读了,才会有这种感觉。
1.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 )
là zhú
( )
yòu huò
( )
shī rùn
( )
pǔ tōng
( )
mó xíng
( )
呈现蜡烛诱惑湿润
普通模型
2.比一比,组词语。
幻( )幼( )
忙( )芒( )
捡( )剑( )
辉( )挥( )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呈现( )
奇妙( )
变幻( )
普通( )
4.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开始( )
普通( )
三、作业:
1.抄写生词,积累词语。
2.熟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
二、细读课文,感受奇妙。
(一)感受天空的奇妙。
1.谈话过渡:通过以上的阅读我们的收获还真不少!现在我们就走进文本,了解世界的奇妙。咱们先看看天空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2―8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二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
(2)第三自然段“开始,天空呈粉红色,慢慢地变成了蔚蓝色,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升起来了。”抓住颜色(粉红色、蔚蓝色)、形状(大火球)描写初升的太阳,并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太阳比作大火球)。
奇妙一:是它带来了新的一天,多么奇妙啊!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居然就是我们日日夜夜经历的时间变化。
奇妙二:能想象日出时候天空的变化吗?学生读句子,想象,出示自己看到的日出景象图片。(北戴河日出图片、海上日出图片、云海日出图片、泰山日出图片)再读读文中的段落,用心感受它的奇妙(颜色的变化和形状)。
(3)第四自然段“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奇妙了呢?
①“飞行”随风飞行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奇妙的经历呢?(和小鸟、星星、月亮、太阳一起游戏、聊天……)
②“各种奇妙的形状”“各种”说明形状很多,“奇妙”呢?千奇百怪,你能想象出多少种云的形状呢?
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一抹淡淡的云彩,像一片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天空中,飘浮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像风平浪静的大海上的小白帆。
天空中的云,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如果你一不留神,它就变了,让你找不到它了;它在慢慢移动,有时像奔腾的浪花,有时像轻柔的羽毛,有时象闪亮的鳞片,有时像张着大嘴的鳄鱼……
天空的云十分美丽。有时薄得像一层纱,有时厚得像一床被;有时分散成一块一块的,有时聚集成一座座小山。天空的云又十分可爱。时而像一只小白兔,一蹦一跳,像和谁赛跑似的;时而像一只大黑象,鼻子里都是水,“哗啦,哗啦”地往下洒;时而像一只猫,正在睡懒觉,对外面的事情漠不关心。有时云儿们又会聚到一起,像是在说悄悄话。
③你能说出多少种形状的名字呢?(高云:卷云、卷层云、卷积云;中云:高积云、高层云;低云: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④随便在练习本上画两笔呗?你看看像不像你曾经见过的云呢?好个奇妙的云哪?以后咱们创作本《云集》吧!专门收录你们观察到的云的图片和描写的文字,咋样?
⑤齐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它们的奇妙,注意停顿和重音。找个同学展示一下!
(4)第五自然段“当云彩变得又黑又重时,雨点就会噼噼啪啪地降落到大地上。”“又黑又重”那是什么样子?“噼里啪啦”又是一种什么声音?那时候的人、动物、植物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就是这又黑又重的云给咱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很奇妙吧?
学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
(5)第六自然段更有趣!还是你们自己读自己想吧?哪里最有趣?“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你想象到了什么?(一群可爱的孩子在雨后冲出屋子,雨中嬉戏,累了就静静地蹲下来,看一个一个的小水洼,比比谁最美!看水洼里和水洼外的好玩的东西,比如……蜗牛。)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写法,把水洼比作镜子。
连起来读读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想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象。跟你同桌讲讲下雨时的`乐趣吧!指名学生讲雨中有趣的经历。
(6)第七自然段“一天结束了,落日的余晖不时变换着颜色,好像有谁在天空涂上了金色、红色和紫色。”体现奇妙的词语“不时、变换”,表示颜色的词语有:金色、红色、紫色。
日落的时候天空只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吗?(不是,还有很多。)你能说说你见过的吗?(学生各抒己见。)
片段欣赏:一轮太阳正在缓缓向西落下,天空中的几朵云彩被染上了数不清的颜色:有橘红、金黄、瓦蓝、绛紫……像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又像仙女挥动仙棒,向云朵问候时送给它的礼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变成了“残阳”,周围的景物变成得暗淡了下来,可是,叶子和花瓣上的露珠却像钻石一样耀眼夺目。透过水珠看阳光,水珠像三棱镜一样显现出像彩虹般的绚丽,真漂亮!残阳快消失了,天空也变得越来越美:夕阳的余辉映在天空中,染上了血红色,显得分外壮丽;也染上了像成熟的稻田般的金色,显得格外高贵;还染上了大海深处的深蓝色,显得十分神秘……(学生自由朗读。)
(7)第八自然段:夜幕降临还好玩吗?(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群星闪烁”——繁多的星星发出摇晃不定的光芒,天空真有意思!“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这是作者的想象,也是比喻句,把群星比作千千万万支极小的发光的蜡烛。
指导朗读,读出对星星的喜爱之情。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板书:天空——早到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2-8自然段。)
(二)感受大地的奇妙。
1.谈话过渡:请同学们运用上面的方法独立阅读课文中描写大地的内容,在文中做好批注。然后指名汇报咱们先看看大地怎么样?
学生自由读课文9―16自然段。提醒学生美美地读,细细地想。
2.谈话过渡:下面咱们就七嘴八舌论天空吧!你觉得哪里最奇妙呢?勾画一下原句。一会儿说说看。
3.学生可能汇报的情况如下(随机理解感悟):
(1)第九自然段是总起句,引起下文,下文按照春夏秋冬季节交替的顺序进行叙述。(板书:大地——春夏秋冬)
(2)了解春天的世界。
我们能看到植物生长的奇迹——极小的一粒种子种到地里,生根、发芽,不久就开花了,花很漂亮。(为世界增添了色彩,为世界增添了美丽,给世界带来了生机。)
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抓住水果的颜色特点进行描写,读着读着就感受到了水果的诱惑。)
指导朗读,读出春天的美丽、诱人,读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3)了解夏天的世界:“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树叶带来这么多绿荫。”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说说对大树的赞叹。
齐读课文十二自然段。
(4)了解秋天的世界。
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那时,道路上好像洒满了光芒。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从对色彩和蝴蝶的描写表现了世界的美丽。“蝴蝶张开漂亮的翅膀在空中翩翩起舞。”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表现了作者对蝴蝶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鸟儿为了建造它们的房子,衔着泥土振翅飞翔。(感受到鸟儿的勤劳。)
我们领略秋风的劲吹——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写出了时间有初秋到深秋的变化,“树枝颤动,树叶飘落”准确地写出了深秋的特点。)
指导朗读,读出对秋天的热爱。
(5)了解冬天的世界: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准确而形象地表现了冬天的什么特点?(寒冷)“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有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把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比作一颗颗珍珠。)
朗读课文第十六自然段,跟随作者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在不同的季节里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学生大声地感情朗读课文9-16自然段。)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最后二个自然段,提出以下问题,要学生分析、理解。
(1)“极普通的事物”指什么?(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你是如何理解这两个自然段的含义的?(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就要走进大自然,亲自去观察、去发现。要善于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和知识。)
(2)结合课后两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首尾连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使文章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2.练习全文及生活经验说说你对第一自然段中“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理解?(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尊重和热爱。)
3.学生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
(四)课堂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生活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就能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就能发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奇妙事物。热爱生活吧,做生活的有心人。
2.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
(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先总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接着又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描写,每一个方面又有一个总起句,两个方面的描写结构又非常相似,最后又写了这个世界非常的奇妙,需要我们去寻找,文章首尾呼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这个奇妙的世界的喜爱之情。)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3. 作者是抓住哪些具体事物进行描述的?(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还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奇妙的( )
奇妙的( )
其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奇妙的( )
2.照样子写词语。
(1)又黑又重
(2)噼噼啪啪
(3)千千万万
(4)翩翩起舞
3.观察周围的事物,找一找,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美。照样子写一写。
例如: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三、品读课文,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奇妙,读出对这个奇妙世界的热爱之情。继续探究,学习第四部分。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后再去发现大自然中奇妙的事物。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 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3. 通过《我们奇妙的世界》一文的学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还学习了很多写作方法,老师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去取得最大的收获!
二、读句子,谈体会,写片段。
1.课件出示句子。
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就像千千万万支极小的蜡烛在发光。
夏日,在大树下乘凉,我们会感叹,大树带来这么多绿荫。
2.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写法。
3.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例文:
大地真是一个魔法师,它能使一颗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最后变得硕大无比,它还使小草变得翠绿,使樱桃变得鲜红,使桃子变得水嫩,使橘子变的金黄……
春天,百花盛开,那一望无际的平原更是别具一格:绿草衬托着那许多叫不出名的野花,显得是那样的艳丽,迷人,真有一种“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景象。
夏天,我们坐在那绿色的“大伞”下,倾听着微风拂过树梢的声音,感觉使多么的惬意。
秋天,带着忙碌的身影匆匆来到。树儿赶忙换上了新衣裳;麦子摇曳着那金黄的身子,等着农民伯伯的收割;菊花更是忙的不可开交,它那储蓄一年的能量,即将进行“爆发”。
冬天,大地到处都银装素裹,难怪毛主席写下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空试比高”这样豪放的诗句。
(2)交流感受。(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
4.拓展思维,互相交流:说说这个世界还有哪些奇妙之处。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动笔写一写这个世界其他的奇妙之处。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6.学生自由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7.全班交流,指导修改。
8.评选出优秀片段,由小作者读给大家听。
五、作业。
自由组合小组,用上恰当的过渡段把多人的片段合成一篇小学生习作。
互相合作对合成的习作进行修改,并认真誊抄。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我们奇妙的世界》
天空——
(早到晚)
大地——
(春、夏、秋、冬)
[教学反思]
《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四季景色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的散文,条理清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喜爱之情。为了激发学生浓浓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便让他们说说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看法,进而引出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形象感知“奇妙”一词。通过背诵诗文、欣赏图片,再次感知世界奇妙的自然风光,引出课题。创设情境起到了创设情境的作用,一上课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我调动了起来,在我的图片引导下畅谈了自己眼中的世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看得出孩子们对探索这个世界的渴望,对美的赞许,在此环节学生们还出人意想不到的说了好多的成语。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有的说像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教学主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进行拓展练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奇妙的事物,努力创设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并引导学生要了解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亲自去观察、去发现,更方便的途径是阅读别人写下的书籍去获得经验知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 呈现 蜡烛 诱惑 湿润 普通 模型
2.幻想 幼小 连忙 光芒 捡起 刀剑 光辉 挥舞
3.呈现(出现) 奇妙(奇特) 变幻(变化) 普通(普遍)
4.开始(结束) 普通(奇特)
第二课时
1. 奇妙的世界 奇妙的形状 奇妙的故事 奇妙的幻想 奇妙的声音 奇妙的问题
2.(1)又黑又重 又高又大 又甜又香 又大又圆 又哭又闹 又惊又喜又长又细
(2)噼噼啪啪 叽叽喳喳 呜呜咽咽 嘀嘀嗒嗒 叮叮咚咚 乒乒乓乓叮叮当当
(3)千千万万 清清楚楚 清清白白 曲曲弯弯 日日夜夜 三三两两 世世代代
(4)翩翩起舞 面面俱到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欣欣向荣 源源不绝沾沾自喜
3.在春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舞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安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纸的发明、历史文化遗产赵州桥,以及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搜集更多传统节日的资料,熟练运用字词进行句段的写作。
《古诗三首》要求学生掌握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景象,并深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探索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纸的发明》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先祖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通过对赵州桥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具体描写,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中华传统节日”,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部分。要求在指导学生认识新字词的基础上,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加强分析句子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使用工具书查找字词。理解生字新词,掌握词语意思,并试着在习作中具体运用。
2.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3.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教师泛读课文。
2.掌握课文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措施
1.学生课前预习,搜集课文相关知识,能准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并熟记要求背诵的课文。
2.教师课内指导,讲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以增强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3.迁移思维,引导学生的思想感情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2课时
《纸的发明》2课时
《赵州桥》2课时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1课时
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1课时
语文园地1课时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4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恐龙》第一课时。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4.初步学会在网络上查找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爬行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3.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4.质疑,交流。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问题: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3)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
1.检查预习。
2.出示生字词:
漫游轻型神秘锋利消失
庞然大物望而生畏展翅高飞
3.指名读,竞赛读,学生教读,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恐龙》第一课时》。
4.联系上下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
5.自由交流,师相机点拨。
6.出示生字,指名读,说说就注意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7.师标示出易错处,重点指导“恐、漫、梁、戚”等字。
8.用钢笔描红。
9.齐读生字词。
10.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三、理清层次
1.快速浏览,说说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介绍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介绍恐龙的亲戚。
(4)介绍恐龙吃什么。
(5)介绍恐龙如何生育后代。
(6)讲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
3.试着分段。
4.交流:(1)、(2-5)、(6)
四、上网查找资料。
1.在标题栏里输入“恐龙”,再敲“回车”。
2.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浏览内容。
3.查找“恐龙生存的环境”。
4.交流。
5.看看文中怎么为我们介绍的。
五、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一说,你从这一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抓住“两亿年”、“大片大片”、“密密”、“到处漫游”、“遍及整个世界”等词语来感悟恐龙生活年代之久远,生活条件之优越,活动范围之广及数量之多。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齐读。
六、作业巩固
1.抄写生字词。
2.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
设计说明
本文讲了一个身体只有枣核那么大的小孩子,帮助父母干活,帮助乡亲们追回牲口、智斗县官的故事,表现了枣核的勤快、聪明。教学时,让学生先读文,再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特点。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学习重点
了解枣核的勤快和聪明,能复述故事。
教学环节
一、板书课题,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
2.揭示课题的含义。
1.师生交流,说说自己由课题想到的。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理解“枣核”在文中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用时: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生字,把句子读通顺。
2.师要求:找出文中的过渡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学生边读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2.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
3.学生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枣核夫妻扶犁
()()()
折腾牲口官府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特点。(用时: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勤快。
2.默读第4~13自然段,了解枣核的聪明。
3.安排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内容。
1.学生相互交流表现枣核勤快的段落。
2.学生默读课文第4~13自然段,抓住枣核的语言、动作,理解枣核智斗县官的经过,体会枣核的聪明。 2.枣核的勤快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一段中的“大摇大摆”写出了枣核的什么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复述故事。(用时:12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本课的`写作顺序。
2.请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1.学生自读课文,列出本文的写作顺序。
(枣核出生→枣核勤快→枣核帮乡亲们追回牲口→枣核智斗县官)
2.学生按顺序复述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抓住了文中的过渡句进行,让学生弄清课文从两个方面介绍了枣核的特点,然后通过读文,学生抓住了重点词句,深入体会到了枣核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复述故事的环节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习效果不错。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审题
(1)谈话揭示讨论话题。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A、如果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不要闷在心里,通过“小烦恼热线”倾诉一下,以此来释放心理压力,同时接受别人的帮助。
B、学会倾听别人的倾诉,学会在别人不愉快的时候给予及时的适当的帮助。
2、指导
(1)角色分配:主持人——教师
(2)小烦恼——某位同学。
(3)热心听众——其余同学。
指导内容:
a、教师要指导“小烦恼”清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烦恼。
b、教师也要指导热心听众如何设法帮助“小烦恼”,并指导学生规范口语。
c、教师做主持人为同学作示范,从而明确该如何做好主持人。
3、练习
(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设一个“小烦恼热线”,分别为“小烦恼热线1、2、3、4等”,在每小组中大家各抒已见,尽情诉,出谋划策,互帮互助,互评互补。
(2)各组选择较为典型的话题与全班同学交流,上台的主持人,小烦恼及本组热心听众应尽量做到口语表达清楚、流利、有条理等。
4、反馈。
(1)引导学生对口语内容进行点评。
(2)鼓励“小烦恼们”根据大家提供的`方法尝试着做一做,尽快消除烦恼。
第四课时
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明确本次学写的部首:方框儿、三框儿。
2、指导
(1)出示范字方框儿。
方框儿由哪几笔构成?方框儿形体有什么特点?
(2)分析“国”字。
写里边的有什么要求?
(3)出示范字“三框儿”。
“方框儿”和“三框儿”有什么区别?
(4)小结:“国”与“区”外框方正。
3、练习
(1)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再次临摹,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要认的8个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沐浴”等词语的意思。
2、自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粗知文章大意。
3、小结阅读方法,并按着此种方法自学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自读。
2、纠正错误读音。
3、在语境中理解新词的意思。
二、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
1、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2、想想柳笛和榆钱给孩子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欢乐?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介绍阅读方法
1、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应如何学习呢?
提示:回忆前几课学习时,是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的?
2、教师帮助学生小结并提供一些阅读方法。
(1)读:抓住文章主要的内容读。
(2)画:画出文章重点词语。
(3)思:思考不懂的问题,思考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4)议: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四、作业:
1、认真读书,认识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精读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通过对童年趣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生活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对家乡无比眷恋的真挚感情。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品味重点词语、句子、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默读、品味重点语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学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文字片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什么事及本文的写作顺序。
1、主要写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的欢乐。
2、按总分方法记叙的。
二、交流自学的收获,提出不懂问题。
1、做柳笛带来的欢乐。
(1)找出描写做柳笛动作的词语,读一读。
(2)从动作中感悟到什么?
(3)自由读,指名读。
2、吹柳笛带来的欢乐
(1)课文通过以下几点体现欢乐之情的。
愿怎么吹就怎么吹
吹出的音色各不相同
我们的样子
(2)边读边说自己从中怎么体会到这份欢乐之情的。
(3)小组合作读。(分3个方面读)
(4)出示文字片
春天把自己的歌声藏在柳树的枝叶里,每个孩子都有本事把这歌声找出来。
①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点:春天无处不在,柳笛吹出的歌声正是那藏在柳树枝叶里春天的歌声。是孩子们用吹柳笛的办法让人们听到这美妙的歌声。从中可以看出故乡的柳笛美、故乡的孩子聪明、可爱。体会到作者对家乡的眷恋、热爱之情。)
②自己读读这段话,感受这份情感。
3、榆钱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欢乐?
(1)摘榆钱
①找出描写榆钱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②思考: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③你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结: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4、回读全文,讨论解决:
为什么开头写柳树、榆树树的样子?与做柳笛、吹柳笛、吃榆钱有什么联系?
5、总结全文,谈收获。
(1)学习组材方法:先总后分。
(2)情感体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对大自然热爱之情。
(3)如何学习略读课文:
初读,了解大意——自学生字,提出不懂问题——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解决不懂问题,感悟重点语句——积累好词佳句。
五、布置作业:
1、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掌握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最后一句的内涵,领会美的真谛。
教学重点:
学习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学会使用冒号和引号。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紫色的小花》。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说说你初读后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再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3、结合课前的预习及交流的情况,讲一讲你都读懂了什么?重点学习要求会写的生字。
4、提己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5、指名读文,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三、作业设计书写要求会写的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紫色的小花长得什么样?一夜之间都有怎样的变化?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
2、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画出的句子,一边读一边体会小花的美画。
3、当黎明到来时,随着小花的外貌变化,她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她的话语当中能体会到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部分内容。
4、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又怎样的感受?紫色的小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朗读体会花儿之间的'对话。
二、拓展思维
1、你对课文最后一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2、听完栗子花的回答,紫色的小花作何感受呢?她以后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3、学完课文,你最想对紫色的小花说些什么?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紫色的小花的心理变化。
5、表演课文内容,可以适当对内容进行再创作。
三、作业设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紫色的小花
紫色花:隐为我们的美,全世界都将是紫色的。
栗子花:如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样的颜色,那就没有美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彤、陪”。会写“彤、霞、陪、趁”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
3背诵诗歌。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太阳是大家的”,感受世界人民是一家。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读懂诗歌,理解“太阳是大家的”。
教学难点:理解、感悟诗歌的含义,能模仿第二小节学写诗歌。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迷语,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迷语,让学生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喜欢猜迷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迷语,看看谁先猜出迷底。老师用课件出示迷语:有位长寿老公公,天亮从东来出工,她把光明给世界,还把温暖给人间。(太阳)
2、你们喜欢太阳吗?太阳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带来了温暖,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和谐的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太阳有关的一首诗歌。板书——太阳是大家的。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歌。
自读要求:
(1)把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和同桌交流。
(2)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彤、霞、陪、趁”
(1)以四人为一组互读生字,并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2)小组派代表汇报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3)指导书写生字。a、教师范写。b、学生书写。c、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作业,在班上展示。d、师生评议。
(4)分组赛读生字词。
红彤彤、晚霞、陪伴、趁机。
三、再读诗歌,领会诗歌。
1、学习第一小节。
(1)学生齐读第一小节。
(2)和同桌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举手向班上汇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教师总结:太阳让白云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让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的晚霞,多美的景色呀!大家想看吗?
(5)课件展示白云、晚霞,让学生欣赏美景。
(6)让学生说说观后感。
(7)师:是啊,这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诗歌,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8)指导朗读。a、男同学读,请女同学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景色。b、女同学读,男同学闭上眼睛,感受这美丽的景色。
(9)师: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美丽的诗句都记在你的脑海中吗?那就开始记一记吧。
(10)指导背诵。
①、同桌互背。②、指名背。③、齐背。
2、学习第二小节。
(1)师:太阳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景,还给我们做了许多好事。太阳给我们做了哪些好事呢?想知道吗?请大家读读第二小节吧。
(2)、学生自由读,用笔勾画出太阳做的好事和描写太阳动作的词。
(3)学生汇报:太阳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你认为这节中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好?
板书:洒金光给鲜花
拔小树
陪小朋友
(4)太阳为我们做了那么多好事,就让我们用感激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5)全班齐读。
(6)师:太阳为我们创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世界,大家想不想记住他?让我们试着背一背吧。
(7)指导背诵。①师生合作背。②分组背。③齐背。
(8)仿写诗歌。
①太阳只为我们做了这些好事吗?从哪儿看出?(省略号)
②说说太阳还为我们做了哪些好事?
③让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试着写写太阳做的好事吧!
一天中太阳做出了多少好事:
她使()披上金装,
她使()有了绿色,
她陪着小鸟(),
听他们唱着()。
一天中太阳做出了多少好事:
她,她,她,。
④把自己写的诗在小组展示展示。
⑤小组派代表读一读自己的诗。
3、学习3、4小节。
(1)太阳仅仅帮助我们吗?一天之后她又要到哪儿去呢?她要去干什么呢?小朋友们想知道吗?那就读读3、4小节吧!
(2)学生自由读完后汇报。
板书——西落去别的国家
(3)教师小节:是啊,太阳不只是属于我们的,也是属于大家的,属于全世界的,所以说太阳是大家的。让我们大声的告诉全人类吧!
(4)齐读第三、四小节。
(5)你们看别国的小朋友都来了。课件展示文中插图。
(5)说说你想对别国的小朋友说些什么?
(6)教师总结:
太阳是大家的,它是人类共同的光明使者;地球是大家的,它是人类共同的生活家园。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分享太阳的光明和温暖,全世界的人们(只有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才能共在一片蓝天下,分享太阳的温暖。人类才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7)指导朗读全文。全体起立,配乐朗读全诗。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读写“补课、竭力、发誓”等词语并能理解。
2、通过阅读,走进达丽玛的内心世界,深刻感受达丽玛的情感变化。
3、理解“春天的雨点”的深层涵义。
4、感受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
教学重点:
结合故事情节的首尾照应,引发对达丽玛情感变化的探究。
教学难点:
深入文本,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春天,是一个充满诗意和希望的季节,而春天的雨,润泽万物,有时也洒在人的心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春天的雨点》,去感受“春天的雨点”撒过的痕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自由阅读文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2、交流识字并结合语境解词。
(过渡语:读完了课文,我有一个疑惑:这篇文章是主要写春天的雨点吗?那究竟主要写了什么?)
3、默读课文想一想:
(1)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2)事情是如何发生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最后结果怎样了?
4、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5、经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地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6、师生交流。
三、引领自我感悟:
1、过渡: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淡的故事,让达丽玛的人生从此改变。我们自己来读一读课文,试着将感动自己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是什么感动了你?)
2、交流。
四、小练笔:
能不能将自己的点滴感受写在课本的一边?就算是我们自己的收获也好!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写下了自己初读的感受。实际学习生活中,我们很多同学都有过这样一种经历——上课溜号!
1、谁给大家解释一下自己对“溜号”的认识?
2、你有过“溜号”的记忆吗?能不能将这段记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没关系的,这种事情可能很多同学都有过的!有时见到你们上课听讲的情景,老师也会偶尔想起自己上学时候的事情,这也算是溜号吧!)当时,想到了什么?心情怎样呢?
3、引导学生交流。
(过渡语:文中的达丽玛在老师上课的时候也“溜号”了,你能看出她溜号的时候心情怎样吗?)
二、感悟变化
1、阅读文章第1自然段:
(1)交流达丽玛溜号的心情。重点读悟“她的心正和春风一起,游荡在大草原上”这句环境描写。(通过环境描写衬托达丽玛当时内心的自由与轻松。)
(2)此时此刻,达丽玛想到了什么?
(3)有没有注意到,在文章的结尾处也出现了这些小动物,读来听听。
(4)达丽玛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吗?
(5)难道达丽玛不再喜欢这些小动物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2、阅读全文,看一看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能不能给每个小故事加一个小标题?
3、学生交流。
4、四个小故事,显现出达丽玛情感的变化,你能看出她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吗?
( )——( )——( )——( )
三、感悟师生情
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语句。
(1)达丽玛坐下来,她竭力忍住,才没让眼泪掉下来。她多像一只渴望飞出笼子的小鸟,偏偏还要多关一会儿!(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是怎么想的呢?)
(2)、达丽玛听出来了,老师的嗓子沙哑了。达丽玛看到了,老师的嘴唇发干了。(适时引导:老师为什么嗓子哑了,嘴唇干了?生活中,你可曾体会过这一点?体会老师对达丽玛的付出。)
(3)老师,我只听见您给我补课了。(这说明了什么?)
(4)她没答理跑来讨好的自己的叭儿狗,没去看心爱的小羊羔儿,不理睬调皮的小牛犊儿。细雨打湿了达丽玛的头发,她一直望着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2、面对老师的背影: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写在本子上。(旁白:老师的背影,承载着对我们的责任;承载着对我们的关爱,她用自己坚强的身躯为我们遮挡风雨,却淋湿了自己。老师,我想对您说:“ ”)
3、绵绵的春雨一直没有停:于是,乌罕娜在家门前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诵读语段,体会达丽玛的“笑脸”!
四、感悟希望:
1、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你觉得这“春天的雨点”还是简单的雨点吗?怎么理解“草原上正萌发蓬勃的生机”?你觉得“春天的雨点儿,仿佛也落在了乌罕娜和达丽玛的心里。”中,这雨点还是冰凉的吗?为什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体会祖孙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真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师:伞,象形字《说文解字》中称伞为“辙”,解释为“盖”,即遮蔽阳光和雨雪的用具。这是一种平平常常的事物。大家随处可见,可是这把平平常常的伞却给作者带来了不平常的感受。你想了解这把雨伞的与众不同吗?让我们一同走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学习第19课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引导学生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教师范读课文,
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教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我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那么,我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是什么样的感受?如果让你用课文中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哪个词?教师引导:出现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温情)这是怎样一把温情的伞呢?答案就在课文的语言之中。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两个画面:1、雨中外公为年幼的丹丹撑伞;2、雨中丹丹为年迈的外公称伞。)
1、教师出示挂图,展示这两幅画面,指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同样是倾斜的伞第一幅中伞倾向丹丹,第二幅中伞倾向外公。)
(二)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我”眼中关于伞的句子。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导生提问:我为什么十分喜欢下雨?板书:为什么
2、品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指导看第一幅图: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这成了雨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呀!课文哪些自然段描述了第一幅图的内容。指名读
教师: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我相信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指名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了温情,让你印象深刻?
教师: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画面在我的脑海中浮现。请同学们交流句子。
3、全班交流
(1)外公便来到学校门口,打开那把墨绿色的大伞,向我招招手。(平常)
我惊讶的发现,头顶的天空已变成一片墨绿色,绿得那样深。(外公用雨伞把丹丹全部遮住,外公对丹丹的爱,怕丹丹淋湿)
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上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湿,也不让丹丹淋湿了。)
“你的那把大伞把我整个儿都包住了呢!”我说。(外公对丹丹深深的爱)
(2)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当学生提到一处“笑”时,教师随即引导学生找出另外两处。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
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因为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有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学生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笑而不语。(教师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困惑”的意思。然后巧妙的解释引导学生困惑的读读这一部分。引导学生在次提问,作者为什么困惑?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有歪。外公又为何笑而不语?)
外公听了,开心的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开心的笑了起来。再次说明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半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外公,您肩膀都淋湿了,快擦擦吧!”(学生体会丹丹爱外公。)
教师小结:为了下一代的成长,外公操劳了一生,把自己的爱无私的洒向他的亲人,这种爱是温暖,是亲情,在子孙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也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请你带上此时的感受再投入的读读这里吧!
4、教师引读第五自然段。
外公仅仅是哪一次撑伞为丹丹遮雨吗?教师引导读(深情地)
过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课文的六七八自然段也有描写亲情、爱的句子,请再读这几个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
5、学生读六七八自然段。
你又从哪些句子体会出丹丹对外公的爱?
“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
这仍然是把倾斜的伞。
(1)引导学生理解“仍然”。(情况没有发生变化)
(2)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很多年过去了,我做着外公当年做的事,表达了我对外公的爱。)
教师:是啊,多少年过去了,丹丹长大了,仍然是雨在下,仍然是外公和“我”,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不变的是倾斜的伞,不变的是温情的伞,不变的是深深的爱。
回到家里,我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
(1)读读这句话。
(2)你读懂了什么?从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6、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教师:这不是一把普通的伞,是一把倾斜的伞,从伞上倾斜下的是浓浓的温情,深深的爱。这份温情、这份爱感动着丹丹,感动着外公,也感动着你我每一个人。让我们再次带着这份爱和感动深情地读一读这部分吧!
四、激情延伸
教师:课文学习到这里,我们一定有了初读课文不曾有过的感受,是啊!再看这把伞,这不仅仅是一把伞,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它让我们懂得被爱是那么的幸福!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人在关爱着我们,这把“倾斜的伞”也在你我身边,可有时我们却视而不见,请再次从记忆里拾捡起这些爱的片段。
引导学生回忆以下情景:
在我生病时:————————————————————————
在我被雨淋时:————————————————————————-
在我夏天热的睡不着觉时:————————————————-
在我跌倒时:——————————————————————————————-
在寒冷的冬天里:————————————————————————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回忆把爱说出来。请学生试着写一写。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翠鸟的外形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课文插图或翠鸟图片
3.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走进翠鸟世界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鸟,像孔雀、画眉、黄莺等,下面请看看这是什么鸟?
(出示翠鸟图片),这是翠鸟又名钓鱼郎。
教师板书课题,注意翠字上边和羽相近,但是没有钩。你对翠鸟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下面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介绍翠鸟的。
二、自读自悟
1.认读生字。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翠鸟的什么特点?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认读生字,注意赤、衬、衫是翘舌音;苇秆不要读成wigān
2.认读词语:
浅绿衬衫疾飞等待逃脱
锐利蹬开一眨眼腹部饲养
3.把这些词语放回课文中再读一遍,注意把句子读通。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四、学习课文内容
过渡语:你们的脑海中有没有出现翠鸟的样子?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板书:色彩鲜艳或美丽、小巧玲珑
(1)那么,课文怎样写翠鸟的色彩鲜艳、小巧玲珑呢?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看插图,想象翠鸟的样子,比如头上什么样,背上、腹部什么样,再看看眼睛、嘴巴、爪子什么样。(自由读,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鸟图片)翠鸟长得什么样?你能像课文中那样为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学生结合图片介绍翠鸟。
(自己试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3)如果让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翠鸟的样子,想一想,怎样说比较合适?
过渡语:看来,翠鸟美丽的外形确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翠鸟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鱼的本领也很高呢!课文哪一段写的是翠鸟捕鱼的情景?
快速浏览课文。
(1)指名说。
(2)自学第二自然段,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鸟的什么特点?画一画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词句。(1)指名说,要求:先读所画的词句,再谈自己的感受,
(2)顺势朗读,评读,适当范读。
过渡语:(结合板书、图片)同学们,看着这小巧玲珑、动作敏捷的翠鸟,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结合学生想捉一只翠鸟的想法)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你们和小作者想到一块儿去了。你觉得,能不能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呢?
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适时进行保护鸟类的教育(同学们的`种种想法,都缘于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但是我们要爱护鸟类,和鸟类做朋友。)
看来,和翠鸟零距离接触的愿望不能实现了,我们只好远远地看着它,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如果这时你也正在河边,远远地看见美丽的翠鸟,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带着自己的体会自由读后两个自然段。
五、抄写生字
1.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书写。
3.抄写生词。(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确定抄写内容。)
六、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翠鸟
动作:迅速敏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翠鸟》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翠鸟的外形特点是(指名回答)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动作上的特点是(指名回答)迅速敏捷,它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很美,很可爱。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把它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二、重点学习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段落
1.我们先来看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翠鸟外形特点的好词、好句画出来,并想一想你认为好的理由。
(1)指名谈一谈。重点抓住颜色鲜艳这个词来体会,并感受运用拟人、比喻表达的好处。教学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并带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让学生把这几句话和课文上的比较一下,觉得哪个写得更好一些。
(2)你还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说一说理由。
(3)带着刚才的体会把这一段美美地读出来。
(指名练习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4)配乐朗读这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5)借助图或者板书上的重点词语试着背诵这一段。
2.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段的?
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1)先读课文;
(2)找出好词好句并画下来;交流认为写得好的理由;
(3)有感情地朗读;
(4)练习背诵。
3.运用总结的方法,学习描写翠鸟动作的段落,学生交流体会。
(1)抓住疾飞、一眨眼、蹬开、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贴着只有还还这些重点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2)练习朗读,读出翠鸟动作的迅速敏捷。
(3)从那些词语看出翠鸟的机灵?读出小鱼的机灵,突出翠鸟的机灵。
(4)试着背一背。
三、学习课文最后两段
课文最后两段除了告诉我们要爱护翠鸟,和鸟类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达了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作者和小朋友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并把它读出来。学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四、回顾全文
课文学完了,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那么美那么可爱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写法:1、抓住事物的特点;2、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写;3、运用比喻、拟人等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读写结合:(任选一题)
a)用连续的动词写几句话。
b)仿照《翠鸟》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六、课外实践:收集有关鸟类的图片和资料,办一期以鸟类为主题的手抄报、板报。
七、板书设计:
外形: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疾飞一眨眼
翠鸟
动作: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
只有还还
反思
我这节课设计的大体思路是:在识字写字,阅读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迁移运用。第二课时,重点例说《翠鸟》的第一自然段,让学生举一反三。抓住重点词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是怎样把翠鸟写得那么美那么可爱的,然后再把体会到的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来。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经过如此的准备之后,我走上了讲台。但是课后的感觉是除了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之外,没有别的,只觉得课是那么的平淡、无味。经过学部领导和同年组的老师的评课之后,我的这份感觉逐渐清晰起来。找到了这节课平淡无味的原因:
一、教师重点讲解第一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去自学后面的部分。实际上是制约了学生的独特学习方式,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他们可以采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用画图来理解课文,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各显神通又何必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一二一,齐步走呢?
二、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在我的这节课上重视了抓住重点词,品味语言,学生谈感受,体会得也很到位。但是顾此失彼,读得又不深入。没有明确品味语言的目的。通过这次讲课,我明白了,品味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读也是为理解文本服务的。理解到位了,才能读出感情,才能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的设计太求全求完整,这一节课,既读又写,时间上显得紧一些,所以读的不充分,读的不到位。读写结合在时间的划分上是不定的,不一定一说读写结合,当堂就得写,但是阅读一定是为写服务的。在这一课学完之后,也可以是抛砖引玉拿出另一篇文章放给学生,这一篇文章可能是与刚才学的文章是表达相似的,也可能是选材相似的,也可能理解的方法是相同的让学生把学到的运用于另一篇文章的理解。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夸父的执着、奉献精神。
3、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抓住一系列词句去读,从读中体会神话故事的神奇。感受夸父的高大形象和无私奉献、永不放弃的精神。
【教学流程预设】
一、神话故事引入(猜猜神话故事中的人物)
(一)师说句子,生根据句子猜人物。
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盘古)
2、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后羿)
3、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嫦娥)
4、她化作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精卫)
5、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女娲)
(二)小结:这些神话故事和人物带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奇)
(三)是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最大的感受莫过于神奇,因为这些神话故事是我们的老祖先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里面充满神奇的想象。
二、出示课题。
1、指名读——齐读课题,把课题读正确。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生字学会,也可举手请老师帮忙,把课文读通顺。
2、生字、词语学习。
出示:手杖、虞渊、伏下、渭河、咕嘟、瀚海、颓然、遗憾、向前一抛、
鲜果累累、几缕光辉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二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从文中找出句子用横线划一划。
(1)、出示: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段话,想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反馈交流。
(4)朗读练习。
四、感受神奇,细读2、3、4自然段
(一)夸父是怎样追日的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2、3、4自然段,把你觉得最神奇的地方用横波浪线划一划,在多读几遍。
(二)交流反馈:
预设一:
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1、这段话中你觉得神奇的是什么?为什么?
(像风似的奔跑、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提起长腿、迈开大步)
2、通过这些关键的词句,明白夸父追赶太阳的速度之快。朗读训练,读出这种感觉。
3、通过“提起长腿,迈开大步”,理解夸父身材的`高大。
4、用朗读来表现速度之快和身材高大。
预设二:
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1、通过“霎时间”感受到夸父喝水的速度之快。给“霎时间”换个词,意思不变:一眨眼、一瞬间、一刹那、转眼间、……
2、“两条大诃都给他喝干了”,感受夸父喝的水多。
3、通过朗读,表现出夸父喝水快,量大。
4、尽管如此,可是夸父还是没有止住口渴,因为他实在是——太渴了!
5、从哪里看出他真的很渴很渴?(直冒烟)
6、出示:就在这时候,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眼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
7、读好这句话,体会夸父那种口渴难耐的感受。
8、整体感知这一段,连起来朗读第3自然段。
预设三:
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1、从“上千里宽”来体会距离的远。
2、通过“一座大山、颓然”来感受夸父身材的高大,想象大山倒下时候的情景,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3、朗读这一段,读出“大、气势恢弘、悲壮”的感觉。
4、同学们,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神奇的感受,还有更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因此,学习神话故事,我们还要学会思考。
五、感悟夸父的精神
(一)山一样的夸父倒下了,就在他倒下的那一刻,他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出示:“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三)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夸父为什么要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
(四)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1、出示: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寻找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3、思考:夸父奋力抛下的仅仅是一根手杖吗?他抛下的是——(希望、精神、勇往直前的力量、追求光明……)
六、小练笔
(一)写下此时想对夸父说的话。
(二)相互交流。
七、小结,引导课外阅读
同学们,精彩神奇的神话故事,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多的则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一个发人深省的深刻道理,或许还是一个个催任泪下的真情故事。在这儿,老师推荐几本书:《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欧洲神话》、《阿拉伯神话》,请同学们去看一看,你将会受益无穷。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理解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
3、通过学习本课,懂得要用科学的头脑解决问题,从小养成遇事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高斯的算法,思考他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有关高斯的资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高斯有关,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题,整体感知
请大家自由出声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生字,汇报交流
1、分小组带问题自学课文,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大意。
2、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师生正音。
四、学习生字新词
德国惊讶按照鼓励继续努力次序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写一写
六、作业设计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自然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聪明的.小高斯》,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文,简述大意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老师指名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
三、细读对话,指导朗读
1、文中出现了哪两个人物的几次对话?学生默读课文。
2、品读第一次对话。
(1)通过读第一次对话,你知道了什么?
(2)老师是怎么说的?小高斯又是怎么回答的?
(3)指导朗读第一次对话。
3、听到这样的回答,老师有什么反应?
4、找出老师和高斯的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第二次对话。
(2)通过读第二次对话,你读懂了什么?
(3)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
(4)学生练读。
四、深化拓展
为什么小高斯长大后成了的科学家?
五、作业设计搜集科学家的故事。
几分钟
聪明的小高斯 8岁 老师连连夸奖
计算准确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3、通过理解课文,教育学生从小敬爱父母的高尚情操,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复习生字新词:俯在摘下捧着拿着
不知所措惶恐舍不得
惹人喜爱懂事
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6课花瓣飘香。
2、(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
3、(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出示小黑板:红艳艳、淡淡的清香
朗读词语。
这么美丽的花,喜欢吗?
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文中的小女孩也很喜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
4、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那么,小女孩究竟是怎么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摘花瓣做什么?
课件出示:(1)小女孩怎么摘花瓣的?
(2)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3)摘花瓣做什么?
2、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小女孩是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
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
(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3、交流摘花的动作。
出示卡片:
俯在:课前查了字典,意思是什么?(低下)
看插图理解。(小女孩低下头,弯着腰)
捧着:捧着是什么样子的?做做动作。
4、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评价。
她是怎么摘的'?(俯)
摘后怎么拿的?(捧)
一片小小的花瓣为什么用双手捧着?
学生交流:(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师小结: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5、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大家把3-5段连起来读读
(1)指名答
出示卡片:舍不得
为什么舍不得?
交流:舍不得把整朵花摘下来
师,他连两片都没有摘,只摘了一片,你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爱花,懂事)
(2)当小女孩被发现后,她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生交流:
她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出示词语:
不知所措:她的神态,不知道怎么办
惶恐:心里很害怕
惶:竖心旁,担心的意思
恐:心字底,害怕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
此时此刻,小女孩为什么不知所措,心里很难惶恐呢?
(这是别人家的花,她知道自己是不对的)
由此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呀?
(懂事的孩子)
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指名读,齐读。
(3)作者理解她吗?理解
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
(她知道自己错了,所以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
(1)送给生病的妈妈。
(2)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妈妈)
出示6-9段,指名读。
读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读?
评价: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很高兴)妈妈看到了,一定也会高兴的,让我们一起来读小女孩的话。
2、再读读还有哪里看出?
(1)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2)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写信叫小女孩不要惹妈妈生气。
小女孩惹爸爸生气了吗?
没有。
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关心生病的妈妈,让妈妈高兴;
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嘱咐,让爸爸放心。)
(3)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很担心没人照顾的妈妈,恨着急)[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敬爱父母,懂事)
出示: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老师读、学生读,个别读,齐读。
(4)分角色读好6-9段。
老师当“我”,请一小女孩,其他同学读旁白。
3、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
(四)学习十一段
1、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连作者也被她感动,第二天早晨,引读第十一节。
2、“我”为什么会买花、送花?板书:买花
你对课文以“花瓣飘香”有什么新的体会?
交流小结:小女孩的爱心打动了我,感染了我,我也用送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这进一步突出了小女孩爱心的感人之深。
3、分组迁移练习:
a、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时,“我”会说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
b、“我”把另一盆带有露水的月季花放在母亲的阳台上,母亲会怎么问?“我”又将怎样回答?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花瓣的清香沁人心脾,小女孩的心灵纯真美好,老师忍不住想吟一首诗(配乐朗朗)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四、随堂练习:
《语文天天练》第六课按课文内容填空。
板书:6花瓣飘香
小女孩摘花瓣
送妈妈(懂事)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03-09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6-08
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18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2-15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八教案01-28
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11-23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教案02-07
三年级下册语文燕子的教案01-31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案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