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24 16:13:58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集锦[1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课前准备:

  板书:学习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习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习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习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习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调教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百分数——— 《成数》

  教学目标

  在理解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解决成数问题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解决成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实际上就是解决百分数问题,从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层面分析,百分数问题是难点问题,同时又广泛地用于生活当中,它涉及的问题灵活多变,与分数,除法息息相关。

  难点分析

  成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在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中都很少接触到关于成数的问题,对于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同样是陌生的。

  教学方法

  首先要理解成数的意义,打通成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在每一个实际情境中成数所表示的意义,分析情景中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成数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9页“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提问学生这句话的二成转换成百分数是多少?

  从而引出以下新闻消息:

  (1)今年我省的小麦产量比去年增加三成。

  (2)今年我省的旅游人数比去年增加五成。

  2、指名说一说,其中一句的含义。

  含义:

  ①指今年我省油菜籽的产量比去年增加2/10,即20%,也就是指今年我省油菜籽相当于去年的(1+20%);

  ②指今年我省的小麦产量量比去年增加3/10,即30%,就是今年小麦产量相当于去年的(1+30%);

  今年来我省旅游的人数比去年增加5/10,即50%,就是今年的出游人数相当于去年的(1+50%)。

  3、揭示成数的含义:农业收成或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经常用“成数”来表示。(板书:成数),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

  (1)全班齐读成数的定义。

  (2)对比折扣和成数,有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转换成分数的方法相同,含义不同,书写不同)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读题,提取并理解信息再用两种方法列算式)

  (2)教师提示用哪些方法(列表、画线段和方程)

  (3)小组讨论,说一说解题方法,上台列式。

  方法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方法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变式练习,难点巩固。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1)全班读题,明白题目的要求和弄懂隐含的信息。(引导学生先读题,在关键句中找单位“1”,理解等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2)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

  (3)独立完成题目,投影写地好的同学,让其说一说解题思路。

  方法一用方程:

  解:设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X人次。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X+X×20%=15000

  1、2 X=15000

  X=12500

  方法二用算术方法:

  15000/(1+20%))=12500(人次),单位1是20xx年,已知单位1用乘法,未知单位1用除法。

  四、概括总结。

  1、结合例1及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折扣”和“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及“成数”的含义,把“折扣”或“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应用面积的变化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探究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或者缩小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 课堂提问

  1.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4.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二、 情景导入,合作探究

  1. 出示教科书第48页上面的两个长方形

  说明: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分别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写出对应的边长之比

  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比是( ):( ),宽的比是( ):( )

  (2)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按比例放大后,它的面积发生变化吗?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面积的变化 ,板书课题。

  (3) 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的面积比是( ):( ),再通过计算,验证自己估计的对不对?

  (4) 全班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 出示教科书48页下面的一组图形

  说明:下面的图形是上面相对应的.图形放大后得到的。

  (1) 请同学们测量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再填写下表,再填写教科书第49页上面的表格

  (2) 组织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

  (4) 总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的比例放大后,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2N:1

  3.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比例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又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分组练习

  让学生选择第49页图中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并计算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四、当堂检测

  1. 在比例尺是1:800的平面图上,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地,长是3.5cm,宽是2cm,它的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

  2. 一块长方形运动场,长150米,宽80米。在一幅比例尺是

  1:250的平面图上,这块长方形运动场的面积是多大?

  3. 在一幅比例尺是1:20xx的世界图上,量得一个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厘米,它的实际面积是多大?

  五、 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第一课时

  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 把下面各数化成百分数。

  0.63 1.08 7 0.044

  2、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

  (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知探究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再次强调两个问题中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使学生体会到,用百分数解决问题和用分数解决问题一样要注意找准单位“1”。)

  三、当堂测评

  1、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四、课堂质疑、谈表现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自己表现得又怎样?

  相对自己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紧扣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讨论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尝试,并理解两种不同解法的含义。

  教学后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五第10-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继续学习用分数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丰富对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拓展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出示例3中的条形图。

  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图中的数量关系。

  如:把黄花看作单位“1”,红花是黄花的11/10,绿花是黄花的6/10(3/5);把红花看作单位“1”,,黄花是红花的10/11,绿花是红花的6/11等。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3。

  出示题目:黄花有50朵,(1)红花比黄花多1/10,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引导学生看图思考: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图中的哪个部分?它是那种花朵数的1/10?也就是多少朵的1/10?

  追问:50朵的1/10是什么?指出:“红花比黄花多1/10 “,是把黄花朵数看作单位”1“,也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是50朵的1/10 。

  指名列式。

  问:列式时是怎样想的?

  学生完成计算。

  2、学第(2)小题。

  出示:绿花比黄花少2/5,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

  学生尝试解答,指名板演。

  追问:绿花比黄花少2/5这个条件中,要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要求”绿花比黄花少多少朵“,就是求多少朵的2/5?

  反思:你认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什么?

  指出:理解用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时,关键是弄清这个分数是哪两个数量比较的结果,比较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3、做”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提示可以先按要求画一画,再完成填空。

  三、巩固训练

  1、做练习五第10题。

  先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再把数量关系写完整。

  2、做练习五第11、12题

  独立解答,交流思考过程,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怎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13-15题。

  教学反思:

  通过填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3、练习五第6、7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那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疑问?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8、9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54-5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要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联系已有的方向经验,应用度量角和画角的方法,以及比例尺的知识,进一步了解方向,体会距离发展空间观念。本单元是根据《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里新增加的教学内容,确定位置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编排三道例题和一个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新的方向知识,学会比较精确地表示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日常生活现象,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作业纸、量角器、直尺、

  设计理念:本课设计了一个场景,让学生从中逐步发现问题,与旧知产生冲突,引发学习新知的需求,然后再进一步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观察、测量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练习中安排了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字谜

  (出示)燕子空中上下飞——北

  贡献大一点——南

  二、引发需求,探索新知

  1、设置场景

  (视频:09年9月,建国以来最大规模海上搜救演习。)

  在这次搜救演习中,指挥舰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出示图)这是指挥舰和搜救艇所在位置的平面图,相邻两圈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000米。

  2、感悟描述物体位置的基本方法

  一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一号艇在指挥舰的正北方向4000米)

  只说正北方向行吗?为什么?只说4000米呢?

  在一个平面上,说清方向和距离就可以确定位置了。

  (板书:方向位置确定位置)

  二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二号艇在指挥舰的正西方向3000米)

  3、产生学习矛盾

  三号艇在哪里?四号艇在哪里?(在指挥舰的东北方向3000米)

  可是三号艇和四号艇不在一起,问题出在哪里呢?

  方向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

  4、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出示图:三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10°,四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30°。)

  如果图中增加这两个度数,你能说出三号艇和四号艇分别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吗?同桌试着说说看。

  引导学生说出:三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10°方向3千米

  四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30°方向3千米

  [板书:()偏()__°]

  (出示图)如果我将这部分区域平均分一分,每份30°,五号艇在指挥舰的哪里?

  引导学生说出不同的描述方法:五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60°方向

  五号艇在指挥舰的东偏北30°方向

  你是怎样想的?

  那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加适合人们日常的描述方法呢?

  (视频资料介绍:指南针,习惯上以南、北为基准。)

  五号艇的位置怎样描述?(五号艇在指挥舰的北偏东60°方向)

  (出示图)和学生一起说:正北和正东之间的区域都是“北偏东”

  正北和正西之间的区域都是“北偏西”

  正西和正南之间的区域都是“南偏西”

  正南和正东之间的区域都是“南偏东”

  我们再用手势演示一下这四种方向: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

  (出示图)学会了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我们

  再来看看六、七、八号艇分别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同桌先说说。

  你想说几号艇的位置?

  六号艇在指挥舰北偏西60°方向4千米处。

  七号艇在指挥舰南偏西30°方向3千米处。

  八号艇在指挥舰南偏东60°方向2千米处。

  5、尝试通过测量却确定方向和距离

  (出示图)这是九号艇,角度、距离都不知道,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确定距离是要运用比例尺。

  那就请同学们运用你们所说的方法完成作业纸第1题。

  (学生作业)

  (根据板书图提问)距离为什么是6千米?

  你是量的哪个角的度数?量角器怎样摆?上来摆给同学看一下。请你标上角的度数。

  谁能完整地描述九号艇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

  [板书:九号艇在指挥舰(北偏西55°)方向(6)千米处]

  (继续在板书图的右下方画一个点)量这个点在指挥舰的什么位置是测量哪个角度,量角器怎么摆?你能上来演示看吗?标上度数。

  6、感受“观测点”对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在这次演习中,任务是为了搜救“明珠号”货轮,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描述处“明珠号”货轮的位置吗?完成练习纸上的第2题。

  (出示两幅图和对应的两句话)

  学生汇报:“明珠号”货轮在指挥舰(南偏东45°)方向(20)千米处

  “明珠号”货轮在灯塔(北偏东40°)方向(15)千米处

  同样是“明珠号”货轮,为什么描述的方向位置不一样?

  观测点不同,“明珠号”货轮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位置也不同。

  (板书:观测点)

  :在一个平面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观测点、方向、距离缺一不可。

  三、在游戏中感受知识体系

  课前,我们做了个猜字谜的游戏,需要的是大家的智慧,现在我们再来做个寻宝藏的游戏,需要的是大家的智慧再加一点运气了。

  (分别出示图①和图②)每个点都有可能藏着宝藏,谁上来找一找,请双击鼠标。

  一下子想找到,光有运气你觉得怎样?要知道什么信息?

  [在图①下面出示:宝藏在北偏东15°方向30米处

  在图②下面出示:宝藏在数对(2,1)处]

  你现在能快速找到宝藏吗?上来试一试。恭喜大家!

  (将图①和图②同时出示)在平面图上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有几种方法?(数对、方向距离)

  那这两种方法有没有相通的地方呢?

  引导学生说出:都是通过两条线相交的点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出示:三维空间图)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去找一找三维空间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四、自我,反馈信息

  获取知识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我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在这其中,你有哪些收获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储蓄的含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进行利息的计算。

  2.经历储蓄的认识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广泛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爸爸妈妈会不会把一大笔现金放在家里?为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各种可能性和原因)

  师生共同小结: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使得个人钱财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即到期可以取出比存入的要多些的钱。

  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有时我们把钱存在银行,最后去取的时候钱会变多呢?

  同学们知道吗,在不同的银行,有时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的利息,因为它们的利率不同。那么,什么是利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

  教师板书课题:利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质疑,理解相关概念。

  (1)学生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科书第11页,不理解的`内容可在小组讨论或做上记号。

  学生看书时,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2)汇报交流。

  师:通过看书学习和讨论,你知道了储蓄中的哪些知识?能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存款方式

  活期

  定期:零存整取、整存整取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教师说明: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2.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

  (3)到期后取回的钱除了本金,还应加上利息。

  (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展示。

  方法一:5000×3.75%×2=375(元)

  5000+375=5375(元)

  方法二:5000×(1+3.75%×2)=5375(元)

  (5)教师讲解:存期是几年,就要选取相对应的年利率。本金与年利率相乘,得出的是一年的利息,求两年的利息就要乘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11页“做一做”。

  先提问本题中本金、利率、存期分别是多少?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教科书第14页第9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存款凭证后提问:存期是多长?半年用多少年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储蓄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中概念较多,教学中结合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学生在解决有关“利率”的问题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错误:计算利息时忘记乘存期;没有注意利率和存期的对应性;计算利息时,存款的利率是年利率,计算时所乘时间的单位应是年等。要将学生的错误转化成学习资源,在纠错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1.关注教学情境的创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结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伊始,通过观察、比较纸面同样大小的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不同点,使学生开始关注比例尺,进而产生想了解比例尺的欲望,并以饱满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环节。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让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能从其他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关注解题技能的形成。

  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落脚点和归宿点,因此,提高解题能力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同时也是检验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教学中,重视解题技能的形成,精心设置巩固习题,细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巧妙点拨,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地图

  学生准备 地图

  教学过程

  1.观察比较。

  (1)出示纸面和中国地图同样大小的北京地图。(挂图)

  (2)观察、交流。

  这两幅地图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1:名称和内容不同,一幅是中国地图,另一幅是北京地图。

  生2:比例尺不同,一幅是1∶100000000,另一幅是……(表述合理即可)

  2.质疑。

  同样大小的纸面,为什么一幅能表示出整个中国,而另一幅只能表示出一个城市?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明确原因:作图时,选定的比例尺不同)

  3.导入。

  什么是比例尺?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板书:比例尺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使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进入新知学习阶段。

  ⊙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53页例1上面的内容,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明确:

  ①什么叫比例尺?

  ②比例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③比例尺有什么作用?

  ④比例尺是比还是尺?

  ⑤比例尺的'文字表达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预设

  生1: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生2:有时按照实际尺寸无法绘制平面图,这就产生了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或扩大)的需求,因此就产生了比例尺。

  生3:比例尺有放大和缩小两方面的作用。

  生4:比例尺不是尺,是比。

  生5: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2.观察实物地图(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000,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是),了解比例尺的两种表现形式。

  (1)观察、讨论。

  ①第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②第二幅地图的比例尺属于什么比例尺?它表示什么?

  (2)交流、补充。

  预设

  生1:比例尺1∶100000000是数值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生2:比例尺是线段比例尺,表示地图上1 cm的距离相当于地面上50 km的实际距离。

  (引导学生理解:一小格表示图上距离1 cm,0后面第一个数表示图上距离1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两小格表示图上距离2 cm,0后面第二个数表示图上距离2 cm代表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单位看最后那个单位,以此类推)

  (3)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

  师:你能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吗?

  ①尝试改写。

  ②指名板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背景:

  学生在知道什么叫利息、本金和利率,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展开本节课的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储蓄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结合学生的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财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在线学习,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设计出一个储蓄方案,并能利用数学知识更精确地反映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理解和尊重他人。

  教学重点:

  通过在线学习,鼓励学生合理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数学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后展示学习成果的技能。

  一、播放情境

  春节到了,各地每家每户喜气洋洋,人人都相互串门拜年祝愿。小朋友可高兴了,有好吃的、好玩的、还有长辈们给的压岁钱!真可算得上是收获不菲呀!当然我也不例外了,算一算,我一共得到多少压岁钱?哇!竟然有5000块呀!

  周杰:哇!有5000块耶。妈妈,妈妈,我能用压岁钱买一台平板电脑吗?

  妈妈:以后你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可不可以先将它存起来,5年后读高中再用。

  周杰:好啊,那我就先存起来。到时候还有利息呢。

  妈妈:不过存钱的方法有很多种,那你就得想一想该怎样存才比较好?

  师:你得到什么信息?(看完情景后让学生汇报,然后老师小结。)

  师:我们学过哪些储蓄的方法?(让学生说) (定期、国债)

  师:你还了解到其它的储蓄方法吗?(除定期、国债外,还有活期)

  师:假设你就是周杰,请你根据这三种储蓄的方法,设计出一个存压岁钱的方案,做一个杰出的小理财专家。想不想?想的话,你先要完成以下任务。

  二、明确任务

  你要设计一个储蓄自己压岁钱的最佳方案。在设计方案中要适当考虑存款的收益和灵活性。

  出示问题。(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1、什么叫利息?计算利息常用什么公式?国家规定储蓄所得的利息应缴纳百分之几的利息税?

  2、储蓄种类有哪些?最多人采用的是那种方式?选择何种方式最符合你们的'实际情况?

  3、现行的存款利率各是多少?

  4、你设计的方案有什么特点?到期后取回多少利息?

  三、浏览网上资源

  1、客户天地

  这里有一些关于储蓄的基本知识。里面有关于储蓄的种类与特点,存哪一种最合适?怎样存最划算?它对于开始你的计划以及发展你的小组,是一个很好的建议。

  2、利率走势

  在网站上有一系列的银行向你提供了最新的银行储蓄利率情况。

  3、利息税

  网站中包含一些对利息税的见解,对你的设计有很好的建议。

  4、储蓄存款操作技巧

  网站中包含一些对储蓄存款的一些生活感悟。

  四、过程

  小组合作完成设计

  每个小组找到自己要的内容和数据后就要进行分析,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分析。确定你们的储蓄设计方案。(多媒体先出示每个小组的内容和数据)

  1、全班分成8个小组。

  2、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把方案写下来。

  3、其余组员每人确定一个储蓄方案。

  4、根据你的储蓄种类,上网查找储蓄利率。

  5、计算到期后你的税后利息。

  6、对你的方案优缺点作出评价。

  7、比较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讨论观点的合理、选出最佳的方案。

  8、陈述你们小组的设计方案。

  五、汇报交流、总结提高。

  1、成果

  每个小组都要向其他同学就他们的方案作一番陈述介绍,内容包括:

  1)选择储蓄的种类。

  2)各种储蓄的利率比较。

  3)所得利息比较。

  4)储蓄方案优缺点。

  5)实用性和风险性等进行分析评述。

  2、评价

  最后决定哪一个小组的方案才是最好的,最实用的。最佳方案将得到“杰出理财专家组”的荣誉称号。

  3、教师在最后进行总结和评价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你们的最佳储蓄方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储蓄种类呢?原因是根据各人的生活实际需要而确定。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现价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出示第12页的例5

  1、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2、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1、第12页做一做

  2、某商场搞促销活动,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款标价250元的电饭煲,那个品牌的更便宜?

  A品牌满100元减50元;B品牌先打七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五折。

  3、某著名品牌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城按满200元减10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城先打七折,再打八折的折上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460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城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城更省钱?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第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

  过程与方法:

  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观察、操作、想象、设计图案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平移、旋转与对称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上周末咱们班的李坤和王明随爸爸、妈妈一起去了一个地方。想跟他们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师: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学生说分类方法)

  生1: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生2: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师:平移和旋转是我们常见的物体的运动方式,数学上我们称为变换方式,除了这两种方式,还有哪种方式可以称为变换呢?

  生:轴对称。

  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板书课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中位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会求中位数。

  2.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会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统计方法,体会各自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

  中位数意义的理解及求法。

  教学难点

  对一组数据的具体情况及所要分析的问题作出何种统计方法的合理选择。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研究了有关可能性的统计知识,这节课我们将研究新的统计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中位数

  出示五(1)班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统计表:

  问:你觉得他们掷沙包的一般水平应该是多少米?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明 张炎 赵丽

  成绩/米 36.8 34.7 25.8 24.7 24.6 24.1 23.2

  (生可能会估计在23-25米之间或说用平均数来表示等。)

  引导如何计算平均数并计算出平均数27.7。

  问:平均数与估计数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引导观察统计表中的每个数据与平均数之间的差别。(发现有两个同学的成绩太高,而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低于平均值。说明用平均数来表示第3组同学掷沙包的一般水平不太合适。)

  问:那用怎样的数据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并汇报。)

  小结: 24.7这个数据,比它前面3个数小,比它后面3个数大,像这个位置处于一组数据正中间的数,我们就把它叫这组数的中位数。(板书)

  2.理解中位数

  中位数可以对事物的大体趋势进行判断和掌控,它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适合反映事物的一般水平。像第3组同学掷沙包成绩所用的中位数24.7,说明这一小组中超过一半的同学掷沙包成绩都能达到和超过这个水平。

  问:

  ①某班同学数学单元测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8,请说说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

  ②绍兴县某月的空气污染指数的中位数是65(50--100为良),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问:

  ①如果把25.8改为31.4,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否发生变化?是多少?中位数呢?为什么?

  ②如果把24.1改为22,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③如果把25.8改为24.4,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④如果把24.1改为24.8,平均数和中位数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小结: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大小变化,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平均数与每个数据的大小有关,与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无关;中位数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无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不变时),有时与数据的大小变化有关(其所在数据的排列位置变化时),中位数的变化与其所在一组数据的位置排列顺序变化有关。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它不受偏大偏小数据的影响。

  3.求中位数

  出示五(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统计表:

  问:用什么数来表示这组男生跳远的`一般水平合适?为什么?

  姓名 李志强 陈文 王文贤 赵军 张鹏 刘卫华 于国庆

  成绩/米 3.06 2.90 2.74 3.52 2.83 2.89 2.78

  (1)分别求出平均数和中位数。并问中位数怎样求?(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得出:是把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求中位数。)独立完成求平均数与中位数。

  (2)把求得的平均数、中位数与各数据比较,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如果2.89m及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吗?

  (4)如果再增加一个杨冬同学的成绩2.94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又是多少?

  根据学生出现争议问:你求出中位数了吗?怎么办呢?

  (通过前后题目的数据数对比)组织学生讨论小结:当一组数据有双数个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学生独立计算该中位数。

  4.新知小结:

  观察比较上面几道题的中位数与平均数,说说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异同。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与学习,你又有了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的例2,“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4、5题。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4-2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1-0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2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数学12-23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31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08-2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