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5 12:35:17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教案必备(1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3、搞清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与联系,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念,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难点: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小黑板

  一、故事引入

  引言:同学们知道猴子最爱吃桃子,下面就来看一看一个猴王分桃的故事。猴王管辖的猴群分为三个组,一组有4只猴分得3个桃,二组有8只猴分得6个桃,三组有12只猴,分得9个桃。请问猴王的分配公平吗?

  让学生思考:每只猴分得几个桃?桃与猴的比怎样?比值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 6÷8 9÷12 3:4 6:8 9:12

  =3/4 =6/8 =9/12 =3/4 =6/8 =9/12

  1、三个除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2、三个分数的值相等吗?

  3、三个比相等吗?(相等)为什么?

  4、猴王的分配公平吗?(公平)为什么?

  是啊!猴王的分配是公平的,由于它的公平才被众猴推为猴王。

  三、探讨规律

  师:上面的三个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比的前后项变了,比值没变。

  师:比的前后项是如何变化的?变化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下面我们来共同寻找、共同探讨。

  1、首先让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前后项的变化:前项3→6(3→9、6→9),后项4→8(4→12、8→12)分别是怎么变化的'?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3:4=(3×2):(4×2)=6:8

  3:4=(3×3):(4×3)=9:12

  6:8=(6×1.5):(8×1.5)=9:12

  上面的变化谁能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板书:

  2、然后从右往左观察前后项又是如何变化的:

  9:12=(9÷3):(12÷3)=3:4

  6:8=(6÷2):(8÷2)=3:4

  9:12=(9÷1.5):(12÷1.5)=6:8

  3、讨论:上面同乘以或除以的“数”是不是任何数都可以?

  4、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

  5、尝试:

  (1)、4:5的前项扩大2倍,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

  (2)、如果3:2的后项变成1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前项应该为( )

  四、运用规律

  3:4、6:9、8:12这三个比中,比的前后项为互质数的是哪个比?(3:4),像这种前后项为互质数的比叫最简整数才(简称最件简比)。(板书)

  1、化简比。

  出示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4:21 (2)1/6:2/9 (3)0.25:1.2 30:10

  让学生讨论14:21如何化简?

  2、小结化简比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整数比如何化简,分数比如何化简,小数比如何化简?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

  3、比较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异同。

  强调:比值是一个数,化简比仍是一个比。(板书)

  五、强化认识

  1、判断:

  ①、1/2:1/4化简后得2( )

  ②、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③、两个数的比值是1/3,这两个数同时扩大5倍,它们的比值是1/3( )

  ④、圆周率表示一个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 ( )

  2、填空。(小黑板出示)

  (1)、3÷4=()/()=()÷()=21:()

  (2)、两个的比值是5/6,这两个数的最简比是()。

  3、甲数是乙数的50%,用比的角度来描述这两个数的关系。

  4、А、Б两圆的重叠部分是圆А的1/7,也是圆Б的1/5,求А、Б两圆的面积比

  六、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应用它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化简比和求比值是否一样?

五年级数学教案2

  一、准备练习

  (一)口算

  3.8+1.2 2.54 1.58

  1.50.3 0.64+0.16 7.6+0.24

  5-1.8 1.2580 3.64

  6.3+2.45+3.7 3.56-1.57-0.43

  0.87125 (2.5+0.9)4

  (1.5+0.25)4 0.64+1.44

  (二)口答,在□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依据)

  1.3.18□=1.2□

  2.(2.5+3.5)□=□□○□4

  3.□+4.3=□+0.86

  4.(2.51.2)□=1.2(□□)

  5.7.6-2.8-□=□-(□+3.2)

  (三)小结引入

  我们运用一些运算定律或者运算性质可以使计算简便,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能不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使计算简便呢?

  二、讲授新课

  (一)教学例4

  1.82.58+1.81.42

  1.观察算式特点

  2.学生试做

  方法一:1.82.58+1.81.42 方法二:1.82.58+1.81.42

  =1.8(2.58+1.42) =4.644+2.556

  =1.84 =7.2

  =7.2

  3.观察比较: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第一种方法应用乘法分配律来计算,第二种方法只是根据一般的运算顺序)

  4.练习

  1.82.58+1.81.42+0.5

  =1.8(2.58+1.42)+0.5 (乘法分配律)

  =1.84+0.5

  =7.2+0.5

  =7.7

  5.小结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对简算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61.7+0.441.7-0.7

  11.72-7.85-(1.26+0.46)

  (二)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0.64+7.652.4+11.76

  12.9〔14.66-(1.3+8.2)〕

  9.83(3.8-2.3)+1.56.17

  6.752-〔4.7(0.54-0.38)+2.8〕

  15.4〔8(6.34-4.59)〕

  (三)思考题:填同一个数

  □-□+□+(□□□-□)=10

  四、课堂小结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有时虽然不能把整个题目简便计算,但是应该随时注意是不是有的步骤可以简算,能简算的,尽量使计算简便,不能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五、课后作业

  (一)计算下面各题,能用简便算法的用简便算法.

  1.10.64+7.652.4+11.76

  2.12.75[14.6-(1.3+8.2)]

  3.9.831.5+6.171.5

  4.15.4[8(6.34-4.59)]

  (二)新兴煤矿七月份产煤4.85万吨,八月份产煤5万吨,九月份产煤5.65万吨.平均每月产煤多少万吨?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教材P83整理与复习第2题及练习十八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使学生能正确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利用迁移、类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对关键句所叙述的等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回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引入:前面我们复习了方程的'意义和根据等式关系解方程,现在我们继续来结合实际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想一想,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小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审题,设未知数x 。

  (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答句。

  2.哪一步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划出第2步)根据你的做题经验,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找到等量关系?

  学生汇报:找关键句子。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2题。

  二、分类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水果店也能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看这些水果多新鲜呀!小玲的妈妈买了三种水果,它们的价钱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妈妈给出的信息,同桌互相说一说它们的等量关系。

  1.出示关键句子,说说等量关系。

  (1)4千克苹果和2千克的橙子共34元。

  (2)2千克的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

  (3)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4)1千克的桃子比苹果贵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

  (5)买橙子的价钱比苹果的3倍多5元。

  (6)3千克的桃子比6千克的香蕉贵9元

  2.分类。

  师:根据以前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同类的序号分别写在横线上。

  3.请学生上台分类,预设分成两种类型:(1)和差关系。(2)和倍、差倍关系。

  4.小结。

  列方程解决问题时,可以利用以上两种类型很快地找出等量关系,从而列出方程。

  三、列方程解答问题,对学生进行查缺补漏

  师:现在请大家利用关键句子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妈妈买来的2千克橙子比4千克苹果便宜6元,每千克苹果多少元?

  2.买苹果和桃子各1千克共用了11元,每千克桃子的价钱是苹果的1.2倍。每千克苹果和桃子各是多少元?

  (1)学生试做。

  (2)汇报过程。(从哪里找到等量关系的,如何列方程解答。)

  (3)查缺补漏。(请同学帮助解决错例问题。)

  (4)小结:我们在做题时要根据题意认真审题,根据题目中关键句子所表示的和差、差倍或和倍的关系,找准等量关系,从而准确地列出方程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现在我们进行能力大比拼,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1.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3题。

  提问: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验算时要注意什么?

  2.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4题。

  ⑴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⑵小组交流,列出式子。

  ⑶派出代表,将交流的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

  3.拓展练习

  教材第85页第7、9题。学生独立解答,然的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订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说收获,教师点评。

  作业:教材第84~85练习十八第4、5、6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0~111页“练习与应用”第8~10题,“探索与实践”第11~14题,“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与应用”,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与实践”,使学生感受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圆的独特性。

  3.通过“评价与反思”,引导学生自己在探索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练习与应用

  1.谈话引入。师:今天我们继续对本单元学习的圆的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板书课题:整理与练习。

  2.完成“练习与应用”第8题。师问:最大的圆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求圆的周长与面积呢?

  3.完成“练习与应用”第9题。师问:谁来指一指这个运动场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哪个部分?求它的周长可以怎样想呢?求它的面积可以怎样想呢?

  4.完成“练习与应用”第10题。师问:要求半圆形的.面积,首先要知道什么?

  要求出整圆的面积,必须求出什么?

  二、探索与实践

  1.完成探索与实践第11题。教师问:是什么标志,知道标志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以圆为基本图形的标志。

  2.完成第11题。

  师:在操场上画的圆一般都比较大,用圆规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到操场上试着画一画。

  师追问:这个绳子的长就是圆的什么?

  3.完成第13题。

  在操场上进行测量并记录,回去后进行计算。

  4.完成第14题。

  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再以小组为单位用一根绳子围一围、量一量。

  通过计算得出结论。

  师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三、评价与反思

  1.指导学生理解每项指标的含义。

  2.自我评价、打☆。

  3.说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

  四、课堂总结

五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资源: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练习七/6—8)

  1、第6题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比较,填在书上。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比的。

  xx明确:比较小数的大小,一般先比较整数部分的数,再依次比较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百分位上的数……

  2、第7题

  出示: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0.6 0.506 0.056 0.065 0.56

  (1)读读各数,说说怎样比较。

  引导学生先比较每个小数十分位上的数,根据比较的结果把这些小数按大小分成三组,再分别比较其中的两个数,最后确定这五个小数的大小顺序。

  (2)让学生按此方法尝试排列。

  (3)交流排列情况。

  0.056<0.065<0.506<0.56<0.6

  3、第8题

  (1)让学生看清要求后尝试完成。指名板演。

  (2)交流,注意格式及符号、单位。

  (3)把改写成的用“亿”作单位的小数与近似数作比较,体会这两种形式的数在表示的数目时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二、探索与实践

  1、第9、10两题,在课前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际的调查和测量。身高和跳远成绩的测量可以与体育课结合。

  也可以让学生调查其他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价格,如肉、禽、蛋、蔬菜、水果的价格等。要求学生认真记录测量得到的数据。课上进行交流,说说活动中的体会。

  2、第11、12、13三题,可以布置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或上网搜索,课上进行交流。

  相关数据:

  地球赤道的长度是40075.696千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汉族人口有115940万人;少数民族人口有10643万人。

  三、思考题:

  出示:(1)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多少个?

  (2)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先看第1个问题。

  让学生说说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有哪些。

  问:你能有条理地列出来吗?

  板: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

  ※再看看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有什么不同?

  xx讨论:

  你还能找出大于0.11而小于0.12的小数吗?

  有没有大于0.111而小于0.112的小数?

  想想,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多少个?

  【也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数轴有条理地写出大于0.1而小于0.2的两位小数,再启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到0.1和0.2之间还可以有很多的三位小数、四位小数等,从而体会到大于0.1而小于0.2的'小数有无数个。】

  三、评价与反思:

  要注意以下两点:

  1、适当解释每项评价指标的含义,引导学生围绕重点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2、要关注理解这部分学习内容仍然有困难的学生,启发他们尽可能说出自己的困惑,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后记:

  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过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恰当的评价,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路和步骤,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我们学习了解简易方程,这节课练习解简易方程。(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解简易方程。并且能进一步掌握过去学习的列方程解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步骤,明确列方程的依据,提高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二、基本题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7题第一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每一题是怎样做的。

  指出:解这样的方程,可以先求出左边是几个J,再求出方程的解。

  提问:要检查做得对不对,可以怎样检验?

  2.做练习二十第7题第二行。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两题都是先算的哪一步?

  指出:解简易方程,可以根据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把能先算的先算出来,不能先算的就先看做一个数,然后按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求出方程的解。

  提问:这两题做得对不对呢?你们能检验吗?

  学生口答上面两题的.检验过程,老师板书。

  3.判断下面方程的解对不对。

  (1)3.2-4J=0.8的解是J=1........................()

  ·(2)1.5工+6.5=24的解是J=3·......................·()

  (3)2J--1.9J=0.25的解是J=2.5·...........。.。..·()

  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二十第8题第(1)小题。

  学生读题,要求在练习本上设未知数J,列出方程。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这个方程是根据什么列出来的?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有时候可以根据计算公式来列出方程。

  2.做练习二十第8题第(2)小题。

  让学生说一说题意。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按刚才的解题过程,谁来说一说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哪一步?

  指出:列方程解应用题,要先设未知数,接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再解方程,最后检验并写出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一定要找准题里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才能依据这种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

  3.根据下列条件说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1)苹果和梨一共214千克。

  (2)苹果比梨多卖31.5元。

  (3)苹果的千克数比梨的3倍少4.8千克。

  (4)甲车和乙车从相距125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

  四、练习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解简易方程,还带着练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在解简易方程时,按运算顺序要先算的应该先求出来,再一步一步求方程的解。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最重要的是找准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这样才能依据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来解答。

  五、讲解思考题

  出示题里的竖式。

  提问:第一个乘数和积都是几位数?

  第一个乘数和积都是6位数,说明第一个乘数最高位的A和3相乘有没有满10向前进?

  A和3相乘不满10,A最大是几?最小呢?如果A是1,对不对呢?我们在竖式上试一试。

  A=1,积个位是几?(板书:1)3和F相乘个位是1,个位F等于几?(板书:7)向十位进2。积十位上加上进的2是F,并且F=7。(板书:7)3和被乘数十位上正相乘本来个位就是5,那么正等于几?(板书:5)3乘5得15向百位进1,积的百位正=5,那么D等于几呢?(板书:8)

  请同学们这样推下去,看看A=1对不对。如果A=1,每个字母各是几。

  接着还可以按A=2、A=3去想一想,A可以等于几,竖式是怎样的。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8题第(3)小题。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让学生列式计算解答,再指名说说算式的意义,并指出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千克

  100千克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说出:吃了,是吃了100千克的,所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要求100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1

  (4)学生列式计算:=′=80

  (5)再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6)练一练:完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评讲订正时,让学生分析一下数量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小林身高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小强身高多少米?

  (1)明确题意,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并标明条件和问题。

  ①要画几条线段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

  ②引导学生根据题里的条件,确定谁的身高要画得长一些,谁的.身高画得短一些。

  ③第一条线段表示谁的身高?画了第一条线段表示小林的身高,该怎样画第二条线段表示小强的身高。

  米

  小林:

  ?米

  小强:

  启发学生:根据“小强身高是小林的”,要把表示小林的线段平均分成8份,在它的下面画出其中7份的长度代表小强的身高。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启发学生思考:小强身高是小林的,就要把小林的身高看作单位“1”,要求小强的身高,就要求出小林身高的是多少,即求的是多少,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1

  1

  (米)

  (4)让学生列式计算。

  (5)如果把上题改成下面的题:

  小强身高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问:哪条线段画得长一些?怎样画?

  把谁看作单位“1”为什么?

  怎样列式?

  米

  ?米

  小强:

  小林:

  教师边启发边画出如下线段图:

  (6)教师说明: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这里是带分数,把化成假分数,上题也可以改成“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乘得的积大于原来的被乘数。

  (7)做一做。

  完成课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8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习列式计算后,指名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2.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说明: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不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还可以是整数。

  订正时指名分析。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应根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分析数量关系,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来解答。

  五.作业。练习五的第1~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巩固已学过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能通过对已学过的应用题进行比较,系统地归纳整理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举一反三,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通过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独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解答一道应用题的过程,归纳概括出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扩展一般应用题的解题范围。

  教学难点:如何归纳概括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及第二种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步骤:

  一、激发

  1.看卡片写得数

  75×33.7×1004.05×883÷1001000÷5

  660-375375÷51.6×5540+9850×60

  2.读题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服装75套,3天可以做多少套服装?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服装660套,已经做了375套,剩下的3天完成,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3.激趣导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一步、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掌握很好,谁能根据这两道应用题的联系,不改变所求问题,把它变成一道比较复杂的应用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例1。(板书应用题)这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解答较复杂的应用题,还要通过解答过程研究一下解答应用题时怎样想,怎样做,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二、尝试

  1.出示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每天做75套剩下的3天做完,每天做服装多少套?

  2.理解题意

  ⑴提问: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我们要干什么?我们已学过了哪些方法?

  ⑵学生回答:首先要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第一种:摘录条件和问题

  板书: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第二种:画线段图

  计划做660套

  前5天做的后3天做的

  每天75套每天?套

  3.分析数量关系

  (1)导入:刚才我们根据摘录条件和问题,画线段图,弄清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下一步我们来分析这题的数量关系。

  (2)引导学生从条件和问题出发用两种思路分析数量关系。

  板书:(1)已经做了多少套?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4.生独立列式解答

  板书:(1)75×5=375(套)

  (2)660-375=285(套)

  (3)285÷3=95(套)

  综合算式:(660-75×5)÷3=95(套)

  5.检验:(1)指名用以前的方法检验。

  (2)提示第二种检验方法

  A.看书讨论怎样检验?可以分几步?

  1)把得数当已知数

  2)倒着一步一步计算

  3)是否符合原来的一个已知条件。(投影出示)

  B.指名试着检验这道题。

  简要板书:(1)75×3=375(套)

  (2)660-375=285(套)

  (3)375÷5=75(套)

  计算结果和原题的`75套相同,说明全部解答正确。

  C.自由练习。

  6.归纳总结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回忆刚才的解答步骤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

  (4)看书理解

  板书:1.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4.检验

  7.做一做

  8.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以后在解答应用题时,都可以顺着这个路子去思考,千万不要在未弄懂题意和没弄清数量关系的情况下,随意列式解答,更不要乱套解答的类型,还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三、应用

  1.小胜拿3.2元钱买文具,买了4支铅笔,每支0.6元,剩下的钱买图画纸每张0.2元,可以买几张图画纸?

  (1)按解答应用题的4个步骤指名分析这道题。

  (2)填空:要求可以买几张图画纸,需要求出(),要求剩下多少钱先要求出()。0.6×4表示()。3.2-0.6×4表示(),(3.2-0.6×4)÷0.2表示()。

  2.练习十二第2题

  四、体验

  回忆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1、3、4题

  六、板书设计

  应用题

  (1)已经做了多少套?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75×5=375(套)1.理解题意

  (2)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

  660-375=285(套)3.列出算式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4.进行检验

  375÷5=75(套)

  综合算式

  (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略)。

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6及做一做,练习十四第4~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相遇求时间”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会用综合式求相遇的时间

  教具: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第4题

  2、做第60页的复习题

  先画线段图,再请学生口答这题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提问:怎样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呢?指名回答

  改编:把问题与相遇时间3分对调,改编成例6

  二、新课展开

  1、把线段图上的条件与问题改编

  2、根据数量关系,怎样求相遇时间?指名回答

  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3、根据例5的第二种解法想一想该怎样解答?

  问:每经过1分两人之间的路程有什么变化?

  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多少米?

  经过多少分两人可走完这270米,可以怎样计算?

  4、让学生列式解答

  5、讲每一步含义

  50+40表示两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270÷(50+40)表示相遇时间

  因为两人1分钟走90米、270米里有几个90米

  这需要走几分钟,实际是包含除法。

  6、练习P61做一做

  做完后请几个同学分析一下自己的解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5题

  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738千米。两列火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北京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59千米,沈阳开出的火车,平均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开出后几小时相遇?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6题

  两艘军舰同时从相距948千米的两个港口对开。一艘军舰每小时行38千米,另一艘军舰每小时行4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艘军舰可以相遇?

  重点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已知两地之间的路程和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求相遇时间”的`应用题,这恰好与上节课学的“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题目是相反的应用题。根据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速度=时间”,在解答相对同时出发的相遇问题时,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数量关系。

  板书关系式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四第7、8题

  六、板书(略)

  七、教后感:

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P7例5及“做一做”,练习二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理解倍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学会解答有关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认真计算与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正确点出积的小数点;初步理解和掌握:当乘数比1小时,积都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都比被乘数大。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0.9×6 7×0.08 1.87×O 4×0.25

  0.24×2 1.4×0.3 0.12×6 1.6×5 60×0.5

  指名学生口算,然后集体订正。

  2.思考并回答。

  (1)做小数乘法时,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2)如果积的小数位数不够,你知道该怎么办吗?如:0.02×0.4。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情景引入

  出示例题5的主题图。

  (1)请用不同符号画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说说“1.3倍”的含义(鸵鸟的最高速度是非洲野狗的1.3倍,表示鸵鸟的速度除了有一个非洲野狗那么快,还要快。)

  (3)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问题4:怎么判断计算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呢?

  (1)可以()两个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

  (2)还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验算。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几种验算的方法:

  ①用原式再计算一遍。

  ②把这个算式的因数交换一下位置,再算一遍。就可知道对与否。

  ③观察法:观察小数位数或第二个因数比1大还是比1小。

  ④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小结:不管用哪一种方法来检验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喜欢用那一种就用那一种来验算。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书上的小朋友算得对吗?为什么?

  提问: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计算、验算得出鸵鸟的最高速度是72.8千米/小时,比起非洲野狗的速度怎么样?非洲野狗能追上鸵鸟吗?说明刚才我们的'想法怎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由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看乘数,比较积和被乘数的大小。刚才有同学提到56×1.3式子中第二个因数比l大,所以积就比被乘数大,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0.47×0.32 47×1.2

  2、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2×2.5=0.8()2.6×1.8=2.708()

  3、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两道算式中的因数和积,进行判断,说出理由;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并用自己喜欢的验算方法进行验算。最后集体订正。

  4、练习二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道理,明白每一小题错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小结。

  当乘数比1小时,积比被乘数小;当乘数比1大时,积比被乘数大。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这种关系初步判断小数乘法的正误。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小数倍数是多少及验算

  例5 56×1.3=72.8(千米/时)

  5 6

  × 1. 3

  1 6 8

  5 6

  7 2. 8

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提高分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并能正确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成功的欢乐。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

  在小组间交流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计算能力和计算速度。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分数除法的应用,这节课我们进行练习一下,可以吗?

  二、实施目标

  1、第一题。

  指名说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说出这几个书的`倒数。其他同学评议。

  2、第二题。

  先让学生回忆分数乘法和分数出发的计算法则,然后独立计算,全班订正,针对错误,重点讲解。

  3、第三题。

  用做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看那个小组作的又对又快,老师计算时间,看学生的速度和准确率。

  4、第四题。

  让学生读题,指出分率的单位“1”的量是谁,说明所用计算方法的依据。

  列出算式,说出结果。

  其他同学判定,教师评价。

  5、第五题。

  方法同第四题。

  三、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倒数9倒数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质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并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比较熟练地用短除法。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练习

  1、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概念?

  生:素数、合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教师板书概念名称)

  师:这些概念你们都理解了吗?谁能举例说说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比如7是素数,因为7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约数;比如30是合数,因为30除了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

  生乙:............

  2、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任何一个自然数不是素数就是合数。...........................()

  91是素数。...........................................................()

  除了2以外,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奇数不一定是素数。................................................()

  素数一定是奇数。...................................................()

  最小的合数是4。...................................................()

  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素数相乘的形式。........................()

  3、师:谁能举例说明什么是质因数?什么是分解质因数?(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生甲:如15是合数,它可以写成两个素数5和3相乘的形式,5和3都叫做15的质因数。把15用5和3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既15=3×5,就叫做15分解质因数。.........

  (如果学生基础较好,这一环节可以与第1环节合并)

  4、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3题。

  学生判断后反馈。注意第2、3、4小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然后改正。

  教学过程

  备 注

  第2小题,“1”不是素数。

  第3小题,“4”是合数,还可以再分解,应为84=2×2×3×7

  第4小题,书写格式错误。

  (2)课本第43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校对。

  51=3×17

  98=2×7×7

  105=3×5×7

  111=3×37

  143=11×13

  160=2×2×2×2×2×5

  允许学生直接口算出结果。可通过把160用短除法和口算法分别分解质因数,让学生体验短除法的`优越性。要求学生说说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二、综合练习

  1、课本第45页第1题。学生直接填写在书上,指名口答校对。

  2、课本第46页第4题。学生填后说说约数和质因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课本第46页第5题。在作业本上完成后,反馈。

  4、课本第46页第6题。

  三、思考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思考解决。学生有困难的,教师可提示:先把各数分解质因数,再把质因数平分,分两组。

  14=2×775=3×5×5

  33=3×1139=3×13

  35=5×7143=11×13

  30=2×3×5169=13×13

  得到下面两种分法:

  第一种:75、14、169、33及35、30、143、39

  第二种:75、14、143、39、及35、30、169、33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作业《作业本》

  通过知识整理及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通过对思考题的探索,把分解质因数这一知识点深化。

  课后反思:

  设计上我主要考虑学生如何通过合作、谈论先自主学习这些概念。还要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如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示这样的学习提纲:(1)为什么不把质数分解质因数?(2)分解质因数时用什么方法较好?(3)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转化”思想的价值,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进一步培养清楚地表达思考过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着除数的变化而变化”。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3')

  1.口算练习。

  2.6÷2= 0.49÷7= 0.24÷6=

  0.75÷25= 3.9÷3= 4÷50=

  根据学生的计算情况选择1-2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突出试商的方法,重点是商中小数点的位置。

  2、揭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讨论交流(预设12')

  (一)情境引入教学例10,小明的妈妈去超市购买鸡蛋,鸡蛋每千克4.2元,妈妈用7.98元能买到2千克鸡蛋吗?

  提问:要求妈妈买了多少千克鸡蛋应该用什么方法?7.98÷4.2

  1、自学,学生完成导学单一。

  在学生自学时,教师收集学生竖式计算的多种情况,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根据算式,估算结果。

  (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计算?能不能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计算?

  (3)怎样把小数转化成整数?依据是什么?

  (4)独立完成竖式,指名板演。

  2.小组交流。

  说说怎样算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7.98和4.2都乘10,也可以把7.98和4.2的小数点都向右移动一位,转化成79.8÷42

  3.全班交流

  分析黑板上学生学生自学中出现的情况,给予适当点评。

  三、分层练习,巩固内化(预设15')

  1.基本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填数,说说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几主要根据谁的小数位数来决定的?为什么?。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强调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整数部分不够商1的要商0,商中小数点的位置与被除数对齐。

  2、专项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

  说说每道题错误的原因,强调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3.应用练习

  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

  说说是怎么想的?渗透“路程÷速度=时间”

  变式:蜗牛25分钟能爬行多少厘米?合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教案15

  设计意图: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学的成败,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的全部劳动,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因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评价,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评价,又有对学习情感的评价,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评价,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教学要求 在知道两数特殊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求出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思考并回答:①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最大公约数?②什么是互质数?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回答后做练习十四的第5题)

  2、求30和70的最大公约数?

  3、说说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7和21 8和15

  二、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这两种特殊情况的最大公约数(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求出下列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7和21 8和15 42和14 17和19

  (2)观察结果:通过求这几组数的最大公约数,你发现了什么?

  (3)归纳方法:先让学生讲,再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9页的结论。

  (4)尝试练习。

  做教材第69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做后由学生讲评,集体订正。

  四、课堂实践

  1.做练习十四的第7题,学生独立观察看哪几组数是第一种特殊情况,哪几组数是第二种特殊情况,再解答出来。

  2.做练习十四的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作出判断后再让学生讲明判断的理由。

  3.做练习十四的第9题,学生口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四的第8、10、11题。

  2、有兴趣、有余力的同学可做练习十四的第13*题和思考题。

  课后反思:有的数学问题比较复杂,光靠个人的学习,在短时间内达不到好的效果时,教学时,我让学生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小组中搭配上、中、下三类学生,由一位优等生任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讨论如下问题:(1)、一个数的约数与这个数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2)、两个数的公约数与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有什么联系?

  (3)、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知道“最大公约数”一课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算理,我也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是老师讲解还是学生看书,给学生的感觉大多是:太难懂了,算了吧!这时,何不让学生讨论讨论,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说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这样,不仅保证了全班同学的全员参与,使每位同学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且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启发、讨论、总结,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想法在逐步完善着,学生个人对最大公约数算理的理解都会有不同幅度的提升;学生的归纳、推理、判断等能力也在这里得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在不断增强;当自己的意见被采纳时,学生也在尽情地享受着交流成功的乐趣。如果学生能把学习当成一件“美差”去做,这不正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吗?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2-27

五年级数学教案09-29

五年级数学教案10-12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22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06-24

[精选]五年级数学教案05-27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05-08

五年级的教案数学教案02-17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01-14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