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26 11:39:04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荐)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会辨认平面示意图,并根据平面示意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辨认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教材设计的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现实的活动情境,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厂办子弟小学,班上的47名学生中大部分是本厂子弟。班上的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遇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敢于尝试解决,思维比较活跃。由于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东、南、西、北这四个基本方向,因此对于本课的学习是有一定知识基础的。

  〖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教室里

  (一)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折方向板的活动,唤起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复习已学过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 折方向板

  同学们都喜欢折纸游戏,这节课一开始,我们就一起折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先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然后打开,中间就有一个十字形的折痕,这就是一个方向板了。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方向。(东、南、西、北)请把这些方向写在方向板上。这个方向板我们就做好了。

  2.在地图上是怎样规定方向的?你知道我们教室的北面在哪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大家把方向板的北面对准教室的北面放好。教室的南面在哪?请你向南面招招手,请你面朝东面敬个礼,请你面朝西面点点头,面朝北面大声地说:我认识方向了!

  (二)认一认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给方向起名字,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出示课题:辨认方向。

  (课件演示某一街区的地图,出示以学校为中心,在它的东、南、西、北方向上的建筑物。)

  1. 你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词,说一说学校与这四座建筑物的相互位置吗?还有不同说法吗?

  2.在学校的周围还有一些建筑物,你知道它在学校的哪个方向吗?(课件逐一出示其他位置上的建筑物。)

  有不同的看法吗?你是怎样想的?

  3.现在请辨认方向的高手指南针来告诉我们。(课件演示)

  普通的指南针上一般刻有八个主要方向,有北、南、西、东,刚才大家给这个方向起了一个名字,指南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作它跟大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真棒!

  (学生欢呼。)

  4.我们认识了四个新方向,现在,大家能不能准确地说出这些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互相说说。)

  5.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折一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制方向板,对所学的新方向进行整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空间观念。)

  我们学习了四个新方向,你能在方向板上把它们表示出来吗?

  1. 想想怎样折,再写一写。

  2.你是怎样做的?(演示)

  现在方向板上有八个方向了,我们可以用它帮我们找准方向,想一想、试一试。

  (四)试一试

  (设计意图能正确使用方向板,会用它来辨认生活中的方向,能用语言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 怎样使用方向板呢?(学生说想法。)

  使用方向板时,必须要先找准教室的某个方向(如北面),然后将方向板的这一方向(如北面)对准教室的相应方向(北面)摆好,这样,就可以找准方向了。

  2.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的不同方向各有什么。(互说)

  3.利用方向板,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周围同学坐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请第几位学生站起来,和你们东北方向上的同学握握手

  4.谁能说说老师现在站在你的哪个方向上?

  大家都说对了,可为什么你们的说法不同呢?是老师站的位置变了吗?

  (学生悟出:因为观察位置不同,所以说法不同。)

  第二部分教室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游动物园这个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经历从辨认平面示意图上的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增加学生探索、体验的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师:刚才,我们在教室里学习了八个方向,还在教室里找准了方向。请同学们带好方向板,现在我们就准备去游动物园。

  师:老师把学校里的花园设计成一个动物园,现在想请5名同学做动物管理员,其他同学做游客。

  (一)公园大门口(对象:动物管理员)

  这是动物园的示意图,在蘑菇亭的周围有哪些动物馆?你喜欢它们吗?你想负责管理哪种动物?

  1. 岗前培训

  礼貌接客。如果游客能准确地说出动物所在的位置,不但请他看动物,还要送他一枚动物馆的纪念章;如果说得不正确,就请他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再试着找动物。

  2.找位上岗

  看看示意图,你负责的动物在蘑菇亭的哪个面?现在,我们一起去蘑菇亭看看,再找一找。

  (管理员找准方向成功上岗后,带上动物头饰。)

  (二)公园外(对象:游客)

  1. 明确目的

  游客们,请集合,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进园时,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辨认好方向。因为只要你能找准方向,不但能看到你喜欢的动物,还可以获得动物馆里漂亮的纪念章!

  2.介绍情况

  这个动物园有两扇大门――南门、北门。如果你从南门进动物园,根据示意图,很容易就能找准方向看到喜欢的动物;如果你从北门进动物园,那可具有挑战性,因为一不留神,就很容易找错方向。

  想想,你决定从哪扇门进动物园呢?

  请决定走南门的站这边,决定走北门进的站那边。(分开站好。)

  3.提出要求

  示意图要看仔细,这样才方便寻找动物所在的方向。

  动物园的正中心是蘑菇亭,咱们就以它为观察点好吗?不管你往哪扇门进,都要先到动物园的正中心蘑菇亭去集合,听清了吗?

  你可以邀请周围的同学和你一块逛动物园,商量好了吗?出发吧!

  (三)蘑菇亭

  请各位游客拿好方向板,准确地辨认好方向,才能看到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并得到动物馆的纪念章。游完动物园的游客回到这儿集中。开始活动。

  (活动中,游客要向动物管理员指出他所管理的'动物馆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只要游客答对,管理员就在他的方向板上盖纪念章;如果游客答错了,管理员将请游客回到蘑菇亭重新辨认方向。)

  1. 反馈

  (1)你得了几枚纪念章?

  (2)介绍你在蘑菇亭的哪个方向上看到了哪种动物。

  (3)我们要去猴山,就要往东走。我们一起去看猴子,猴子正在吃桃子呢!

  2.提出问题

  (1)老虎林在猴山的哪个方向?大象馆呢?

  (2)刚才在蘑菇亭观察老虎林是在东北面,大象馆在东南面,为什么这会儿又说它们分别在猴山的北面和南面呢?(生:位置变了。)

  3.小结

  今天大家都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上,我们还要向今天从北门进动物园的同学学习,学习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根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思想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发掘学习的乐趣。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在教学设计上,我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他们自己编方向的名称。当他们发现指南针上的方向名和自己编的方向名相同时,不禁欢呼起来,因为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问及老师站在同学们的哪个方向上时,学生产生了一场小小的争论,最后,他们非常了不起地说出: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所以我们说法不同。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我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接着教材的情境继续创设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体验生活中物与物之间位置关系的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情境中的两扇入园门的设计,注重了学生间的差异。总之,此游戏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通过这节课,我感受到只有在教学设计上紧扣新课程理念,学生在课堂上才会乐学、愿学,学到真正有价值的数学。

  〖案例点评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敢于分地点教学,把整节课分为课内学习和课外实践两大环节。

  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辨别教室里的物体所在的方向,制作方向板,并应用多媒体CAI,启发学生自己编方向的名称,认识平面示意图,让学生在观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了从生活空间中辨别方向到平面图中辨别方向的抽象认识过程。

  课外设计了游动物园的实践活动,把学生的视野拓宽到生活空间。利用学校内的小花园,创设了一个游动物园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观察生活中物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材料与机会。学生在生活中根据游园示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找到正确的方向(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观看自己所喜欢的动物,唤起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不但从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使学生完成从辨认平面示意图方向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一过程。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一设计值得提倡,即设计了两扇门,由学生自己选择入园的门。由于示意图的指向标方向全是指北面,学生从北大门进,动物园中的动物方向就刚好与示意图位置相反,这样,所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有了选择性,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方法,利用乘法意义推导出5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来源,明白口诀的含义。

  2.初步了解5的乘法口诀具有的规律。

  3.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

  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问:看,这是我们20xx年在北京召开运动会时的吉祥物,福娃,可爱吧?今天

  咱们就和福娃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

  1.教师:一套福娃是几个?就是几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教师板书)

  教师:两套福娃有多少个?用算式怎么表示?(教师板书)

  25=10 52=10 (教师板书)

  教师:三套有多少个福娃呢?四套呢?五套呢?你能自己算一算吗?(出示福娃图片及算式,生试算)

  2.汇报交流

  教师:谁来读一读你的答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深入理解

  1.观察,这两个算式都表示有2个5,而他们的结果都是10,可以用一句口诀来表示。二五一十

  教师板书:二五一十

  2.那么15=5 51=5 口诀怎样编?

  教师板书:一五得五

  3. 教师:那35=15 53=15的口诀你会编了吗?

  教师板书:三五十五

  教师:利用这句口诀可以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看看我们刚才编写的口诀

  4.教师: 请你打开数学书52页,快看看福娃下面的每一行点子图,都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再看看右边让我们填什么?

  我们刚刚总结了一部分5的乘法口诀,请你把点子图右边的算式和口诀补充完整。

  5.汇报交流

  教师:咱们一起来把五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板书: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四五二十这句乘法口诀可以帮我们算出哪些乘法算式?

  你怎么算出五五二十五呢?(五五二十五这句口诀的推导过程)

  (1)按照顺序数出来:5、10、15、20、25。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练习四

  教学目标:

  练习看图意列式,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重点:

  会填写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

  填写未知加数的方法

  课前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自己看图列算式,说图意。

  生:10-2=8已知飞机里和飞机下边共有10个人,飞机下边有2个人,求飞机里有几人。用总数减去飞机下边的2个人,就是飞机里的8个人10-2=8

  8+2=10已知盒子里有8块糖,盒子外边有2块糖,一共有几块糖?用加法。8+2=10

  二、求未知加数

  1。看盒里有几只果茶?(7瓶)再放几瓶就是10瓶了?(3瓶)你是怎么算的?(从7数到10,还有3个。10-7=3)

  2。看:小刚做了几个灯笼?(6个)再做几个就是8个?(2个,从6到8还差2个,8-6=2)

  三、看谁做的快

  注意几减0还的.几。

  四、小猫钓鱼看谁钓的最快

  五、游戏:

  猜一猜左右手凑10。左右手凑9.

  六、赛跑

  1、观察哪一队跑得快?为什么?

  2、你能提出什么算术问题?(两队共有几人?哪一队快?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共几人?)

  七、作业:练习10以内加减法口算卡片

  板书:?人

  8块糖

  飞机图

  2块糖

  10-2=88+2=10

  教学反思:

  多数学生计算较快。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学生每人3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请你们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写在黑板上。)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生3:(15+15=)5个3加起来是15,另外那5个3加起来也是15,所以我写15加15。

  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生4:这个加法有10个3加在一起,我就写10个3相加。

  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要是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解决生活问题

  看来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你们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挑战练习(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我们再到公园的别处看看吧。

  (课件出示公园中儿童乐园的场景。)

  师:儿童乐园是小朋友们最喜欢来的地方,大家看,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呀(学生观察回答,有摩天轮、有过山车、有小火车)你能提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学生提问:过山车上一共有多少人?摩天轮上有多少人?小火车上一共有多少人?)这些问题你们会解决吗你可以选一个问题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学生自主练习,在小组里互相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到公园去游玩,大家有什么收获啊(学生回答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p8~p9

  教学目标:

  1.结合“动物聚会”的具体情境,培养数学问题的意识与应用数学的意识。

  2.会应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解决乘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表示意义,能够列出乘法版式进行计算,体会乘法的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体验、比较和区分似“3个6”和“6个3”的不同含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第4节课(第8页至第9页),结合“动物聚会”的童话情境,发展学生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乘法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会应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大森林里住着很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它们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小动物们带来许多好吃的。同时它们还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小朋友们愿意参加吗?(课题)

  二、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图上有几只小鸟前来参加聚会?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图上有9只小鸟。我是用加法计算的,3+3+3=9(只)。

  生:我是用乘法计算的,3×3=9(只)。每根树枝上有3只小鸟,有3根树枝,求一共有几只小鸟,也就是求3个3只是多少,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

  师:猴子一共端来多少个桃子?

  6+6+6=18(个) 6×3=18(个)

  生:图上一共有多少个胡萝卜?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生:一共有12个胡萝卜,15个松果。

  师: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看了一幅图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了。谁能说说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是什么?

  师: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连一连。(理解6个3和3个6所表示意义的不同,干扰信息:6+3,强调3个6和6个3)

  注意:弄清题意,再连线。

  2.说一说。

  结合不同的情境,解释同一个算式2×3的意义。(2个3和3个2的意义,在不同情境中表示的意义不同。)

  3.摆一摆。(一个算是可表示两种意义。)

  教师先出示乘法算式3×2,让学生说一说它表示几个几。

  3×2表示2个3或 3个2。

  (○○○ ○○○)(○○ ○○ ○○)

  4.每样东西各买多少个:(提出问题——列式——含义)

  生: 16个胡萝卜,因为4+4+4+4=16或4×4=16(个)。

  生: 12根香蕉,因为5+7=12(个)。

  作业:p9实践活动: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

  板书设计:

  动物聚会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3×3=9(只)

  教学反思:

  1.学习内容的选择上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选择一些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作为素材,有意识地让学生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深深地体验到学好数学的应用价值,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脑去想,动手去做,动口去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答案。学生还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等动手活动积累直接经验,并在操作中思考,在动手中创新,在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喜悦。

  案例点评:

  1.呈现“动物聚会”的主题情境后,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选择信息、提出并能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出数学问题是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问题有自己的结构,它是由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的,如“图上有3根树枝,每根树枝上都停着3只小鸟,一共有几只小鸟来参加聚会”才是对“动物聚会”情境中隐含的一个数学问题的完整描述。本节课教师与学生在提出数学问题时,都忽视了描述数学问题的重要部分――已知条件。也许他们以为在描述情境问题时,已知条件可以省略,因为它在图中是明摆着的。其实,提出数学问题的本质就是建立具体情境中一些已知数学信息与一个未知(可知)数学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数学问题是揭示这个关系的'必要手段,也是培养数学问题意识的重要过程。

  2.本节课在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中,还带有“集体作业”的倾向,即一个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后,老师就问“谁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一个学生站起来接受挑战,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补充,他们顺利地把问题解决了,就以为全班同学都会了。苏霍姆林斯基尖锐地提出,这种“集体作业”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表面顺利的假象,其实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获得独立解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比较好的做法是,对学生相继提出的每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都让其他学生接受挑战,在草稿本上各自尝试列式解答;最后再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反馈、订正。

  3.实践活动是小学数学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学生在“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这个实践活动如果提前布置,让学生课前做些小调查,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再到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可能学生受益的面会更大些,体会将更深刻些。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54—5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要求:

  教学退位减,先教学只有一次退位的减法,再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三、教学重点:

  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

  四、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五、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3-612-4=

  33-632-4=

  43-662-4=

  (1)口算第2、3行时,要求说出过程,师办板书得数。

  (2)问:当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时怎样算?

  (3)师:当个位上不够减时,就从十位上也就是他的前一位上退出1,然后合起来再减。

  2、用竖式计算。623-41253-4=

  指名板演,再说说百以内笔算减法是怎样算的。

  3、引入新课:

  (1)刚刚我们看到,笔算减法时,要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这节课我们将用这样的方法来继续学习千以内的笔算减法。(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新授。

  1、教学例题。

  问题1:瞧!书架上有这么多的书。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你会算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1)指名板演。

  (2)请不会计算的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哪儿遇到问题不会做了?

  (3)不够减时,应该怎么办?

  (4)明白吗?你来试试看,这回能做了吗?

  (5)让学生再试着做一做。

  (6)核对答案。

  问题2: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1)学生自己算一算,再小组讨论。

  (2)你们又遇到什么问题了?(向十位借一后,十位又不够减了。)

  (3)以前不够减时我们怎么办的?(向前一位借一。)

  (4)师示范,边做边说。

  (5)生跟着自由说一说。

  (6)自己在草稿纸上算一算。

  (7)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8)四人小组互说后在全班汇报。

  (9)小结: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1)自己完成这些题目,并说一说你计算的过程。

  (2)生边说,边做。

  (4)请三位小朋友上来做。

  (4)自己验算。

  (5)想想做做第2题。

  ①这题完成在本子上,并要验算。

  ②指名板演。

  ③集体检查并订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啄木鸟医生在为大树体检,你们也来帮帮他吧!先找出病因,再帮他们治一治。

  (1)小组互说,再改正。

  (2)请三位医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帮他们治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1)自己读题。

  (2)大象的身高是多少厘米?你知道了吗?自己列式计算。

  (3)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写。

  (4)对答案,并订正。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桃子图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怎样叫做平均分?

  巩固练习:出示小黑板上的习题

  16个足球要分给学生,如果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 )个学生。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有一天,猴哥哥和猴弟弟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你们看看,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呢?(板贴8个桃子图片)

  学生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个桃子。

  2、提问:你们认为怎样分最公平?

  3、引导学生说出: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4、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子呢?

  三、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想一想,分一分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教师适时要点拨引导。

  2.说一说,演一演

  学生边说边演示分的过程。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方法:先分给每只小猴1个,再分给每只小猴1个,直到每只小猴有4个;先每只小猴2个,再每只小猴2个;先每只小猴3个,再每制小猴1个……

  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分的方法不一样,得到的结果一样,都是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可分得4个。

  3、书上第44页的“试一试”

  先按照题意,自己动手一边摆一边写答案

  四、组织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第44页的“想想做做1”

  学生同桌讨论解决,再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3、教科书上第45页的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讨论完成。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结合“分桃子”的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一是知道平均分成几份,问每份分到几个;二是知道每份按几个来分,问能分成几份。在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情形的同时,初步感受“等分除”和“包含除”。通过变式练习,注意发现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或答案。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69页及第71页练习第4、5题及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特点。

  2、通过对平面镜的观察,发现、假想、实验等活动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

  3、领略镜面对称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美。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上下、前后位置不变,左右位置相反。教学准备

  每位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教师准备一些镜面对称的图片和一面大镜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1、教师一边讲述"猴子捞月亮"的故事,一边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形象,引出问题:猴子能捞到月亮吗?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是啊,平静的水面就象镜子一样,猴子捞的是天上月亮的倒影,当然捞不到月亮。水面这个大镜子真是太奇妙了,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欣赏美丽的风景。

  (二)欣赏图片,初步感知镜面对称。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出示例3第一幅主题图。从这幅图里,你能发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主题图中的倒影。)

  2、课件出示多幅水中倒影图片,学生继续观察,并思考:水中的倒影和岸上事物的形状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它们的大小形状一样)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对称现象,它们是一种上下对称。

  3、导入镜面对称

  师:除了水面以外,你还见过能照出人或其他事物的东西吗?(学生发言)

  师:同学们,我们天天都要照镜子。当你站在镜子前,镜子中的你和镜子外的你一样吗?有不同的地方吗?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思考交流后,教师出示例3第二幅主题图。仔细观察镜子里的情景和镜外的情景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镜面有关的数学知识。(板书:镜子里的数学)

  (三)游戏互动,探究镜面对称的特征

  1、照一照。

  师:我们天天都照镜子,镜子内外的我们都一样吗?有不同的地方吗?下面我们亲自照一照,体验体验。

  教师指名让学生上台面对大镜子,做指定的动作,其他学生观察镜子内外同学的样子。

  (1)站在镜子前,你向前走一步,镜子中的你怎么样呢?你后退一步呢?

  (2)站在镜子前,如果你蹲下,镜子中的你怎样?你再站起来呢

  (3)你的左手拿一本书,站在镜子前,观察镜子中的你,哪只手拿着书?如果换成右手呢?

  三项观察,可以让学生先猜一猜,再照镜子观察验证。

  小结:照镜子时"我们"和""镜子中的我们"大小一样,上下、前后的位置没有变化,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2、同桌合作,一人拿镜子,一人照镜子,摆摆自己喜欢的动作照一照,并把自己看到的情形说一说,做完之后交换。(验证上个环节的结论。)

  3、游戏互动:《让我做你的镜子》。教师做镜外人动作,学生做镜中人动作。(要求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蹲下、起立、左手拍拍左脸、右手拍拍右脸、左手摸右耳朵。)

  教师可以先指名请个别学生与教师合作,其他学生判断这名学生做得对不对,然后再集体做练习。

  (四)积累运用

  1、教材第71页第5题。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要求学生说出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2、利用镜子找另一半。教材71页第4题。让学生想办法利用镜面对称判断出是什么,并指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3、拓展题:给每个小组发一张反写有1—9的数字的卡片,同伴间用小镜子照一照,看看它们是哪些数?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游戏活动,了解了一些关于镜面对称的现象。生活中还有很多镜面对称现象,只要我们多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奥秘!请同学们回家再找找看,看谁能找到更多的类似现象。

  (六)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镜面对称大小

  前后不变左右―相反上下互相对称

  (七)教学反思:

  李吉林老师提出以“形”为手段、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纽带、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的新型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也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习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计算的小游戏。

  师:你们答得真快。乘法口诀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计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4的乘法。

  (出示课题)

  二、新授与探究

  师:其实,4这个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能想到哪些?

  生回答。

  师:老师也想到一个。小青蛙,呱呱呱,唱起歌来顶呱呱!

  一只青蛙四条腿、两只青蛙八条腿……

  1×4=4

  2×4=8

  3×4=12

  4×4=16

  5×4=20

  6×4=24

  7×4=28

  8×4=32

  9×4=36

  师:观察这些乘法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呢?

  生回答。

  探究二:

  1、师:为了使计算更快、更准确,我们还可以编乘法口诀。

  1×4=4

  师:口诀怎么编呢?

  生:一四得四

  师:还有哪个算式可以用“一四得四”这句口诀呢?

  生:4×1=4

  2、师:请同学们根据算式,编一编4的乘法口诀。(小组活动)

  几个4 交换

  1×4=4 一四得四 4×1=4

  2×4=8 二四得八 4×2=8

  3×4=12 三四十二 4×3=12

  4×4=16 四四十六 4×4=16

  5×4=20 四五二十 4×5=20

  6×4=24 四六二十四 4×6=24

  7×4=28 四七二十八 4×7=28

  8×4=32 四八三十二 4×8=32

  9×4=36 四九三十六 4×9=36

  师:小朋友观察一下,4的乘法口诀中,相邻口诀之间有什么小秘密呀?(小组讨论)

  小结:对呀,每次多1个4,积就大4。用这个秘密,我们就可以把4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

  问:如果我忘记了“四六”是多少怎么办呀?

  练习二

  师:

  (1)看图写算式

  师:这道题要怎么考虑?

  生:可以看成一行4个,一共3行。3个4。

  也可以看成一列3个,一共4列。4个3。

  (2)填数

  ( )个( )就是( )的( )倍,乘法算式:( )。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这是数射线,一格表示4,一共跳了6格,就是6个4。也就是4的.6倍。乘法算式: 6×4=24或者4×6=24。

  练习三

  (1)师:用乘法口诀计算。

  师:做完后,说说你的发现?

  生:2的加倍是4,所以几个2的加倍就是几个4。

  书上27页,第5题,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拓展练习

  (1)师:在( )里填=、>或<

  师:这类题要怎么做呢?

  生:把两边的算式分别算出来,再作比较。

  (2)填空

  4×( )<35,( )里可以填( )

  师:这题要怎么思考呢?

  生:心里想4的乘法口诀。四九三十六,所以比九小的都能填。

  20<4×( ),( )里最小可以填( )。

  师:这题要怎么思考呢?

  生:四五二十,所以比五大的都能填,要最小就是填6。

  课堂小结

  我们学会了编4的乘法口诀,知道了用乘法口诀计算,又快又准确。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的方法,能有序地思考。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中,有序全面地思考排列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里玩一玩,大家想去吗?看来大家都想去呀,那可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了哟,因为数学王国的大门有一把锁,这把锁一般的钥匙打不开,只有密码才能打开。大家有信心破解这个密码吗?(出示课件)师:它还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谁来说一下是多少呢?预设:12 21 生回答师板书 12 21师:为什么会有两种可能呢?谁来说一下呢?预设:两个数字的位置不一样,组成的数也就不一样。

  师总结: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一下位置。

  师板书:在12 21前面板书:

  交换师:有两个密码,那到底是哪个呢?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提示,保准你们一下子就能说出来。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数多1.师:Bingo!你们答对了,现在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呢,你们敢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接受挑战吧!二、探究新知出示课件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预设:1.从1、2、3三个数里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

  2.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

  老师追问“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预设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完整。

  师:刚才你们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乱,没有顺序也没有规律,老师不知道到底遗漏了没有,而且有的有重复,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找出来的两位数既不重复也没有遗漏吗?①小组合作同桌两个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数学卡片摆一摆,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录,哪组写完整以后用你最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现在开始!(教师巡视,并找到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预设:交换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②展示交流师:同学们真聪明,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用多种方法找出了答案,谁能勇敢地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根据刚才的巡视结果让不同答案的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③点拨提升师:刚才同学们用好多种方法整理出了这道题的结果,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呀?师出示课件,并提问:看看老师的跟谁的一样?老师把这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交换法。

  依次出示课件,老师都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

  师:刚才我们从三个数字里选两个数字作简单的'排列,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用到了交换法、固定法就可以做到。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叫简单的排列。(教师板书:简单的排列)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问题轻轻松松的就解决了。

  (1)灵活运用现在老师想把其中的一个数字2换成0,现在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生独立完成。

  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对,0不能放到最高位,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考虑全面。

  (2)巩固练习出示课件①用“海”“上”“边”三个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字词语?(每个词中每个字只能用一次)师;

  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解决了数字的简单的排列问题,那它们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语文中遇到的问题呢?②出示课件课本第97页做一做四、拓展提升出示课件数学书第98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渗透书找人和人找书两种方法)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出示课件我们要给数字做个简单的排列的话,关键要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用到交换法和固定法,它们不仅能帮我们解决数字的简单排列,还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排列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也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去。这节课就到上到这。下课!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会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会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一千米有多长?生活中有那些距离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约要多少时间?跑了?

  3、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新课

  1、教学例3

  问:大家知道三峡吗?我们的三峡大坝呀,全长2300米,他长吗?

  我们北碚有一条高速公路叫什么?谁知道?

  其中有一条隧道,长6公里

  你门说,大坝和隧道谁长?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换成米,还可以把米换成千米

  2、练习

  (1)对口令,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室长8()公路长800()飞机飞行高度8000()火车每小时开60()

  (2)说说大约几千米

  引导学估计

  1675千米大约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三、作业

  练习十二1-4

  2题,学生看题目要求和图,理解了题目的意思后在做

  学生独立作业

  四、课后记

  第3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79页例4,80页课堂活动,81-82页练习十二5-9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毫米的实际长度

  2、会简单的单位换算

  3、会选择正确的单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千米有多长,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关系?

  3、3657米大约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课

  1、教学例4

  学生拿出直尺,请观察,直尺上长度单位都有哪些?

  学生逐渐观察得出许多小格,这每一个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说是1mm,学生读

  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几份?

  学生观察数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学生读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2、感知1毫米

  请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

  学生自己比划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体吗?

  拿出2分硬币,量一量有多厚,大约是毫米

  还有吗?

  学生在量

  3、整理长度单位

  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

  教师板书: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三、练习

  1、80页1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2、80页2、3

  学生测量

  3、完成81页5-9

  四、课后记

  五、时分秒

  1、能认识,写钟表的具体时刻

  2、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能进行时分面的简单换算

  4、能计算经过时间,知道珍惜时间,会合理安排时间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可能发生的结果和可能性的大小作出判断,并正确使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与同学进行交流。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规律。

  教具准备:

  书本XX页,条形图XX张,色子XX个,圆盘XX张。

  学具准备:

  每人带4支彩笔:红、黄、蓝、灰,每组白球XX个、黄球XX个,书本,每组一个信封内装横向条形图XX张,圆盘XX张。

  教学过程:

  一、比赛摸球,导入新课

  1、听!筒里可能装着什么?(A袋:3白1黄,B袋:3黄1白)我们来玩一个摸球比赛,好不好?我们请5名男生和5名女生组成男生队和女生队来摸球,摸到白球为胜,然后放回去再摸,看谁摸到白球的次数多。

  2、其他同学来记录,男生帮男生队记,女生帮女生队记。怎么记录呢?把书翻到XX页,这里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统计方法。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块,另一种是每次涂一个方格。摸到一次白球,就在白球这一行从下往上涂;摸到一次黄球,就在黄球这一行从下开始涂。为了看得更清楚,摸到黄球就涂黄色,摸到白球就涂灰色,因为白纸上涂白颜色看不出来。

  第二种方法(指书本投影)旁边有一排数字,你知道有什么作用吗?(表示次数。涂到这一格就表示摸到了几次?这一格呢?)

  小组里可以轻轻地商量一下,你们喜欢哪一种,就用哪种方法来记录。

  3、指名摸球、宣布比赛规则。

  (1)摸球时眼睛不许看,每次摸之前都要先把袋子里的球搅匀;

(2)摸出一个球就大声说出它的颜色,让大家记录下来;

(3)每人摸两次,摸好就回位置。

  4、学生活动时,老师不断帮助把筒摇匀。

  5、比赛结束。统计好的举手。教师展示男生和女生两种不同的统计图。

  师:这两位同学的统计方法不一样。你们看,哪种统计方法能一下子看出白球摸到几次、黄球摸到几次?(第二种)涂一个方块作记录后要数一数,而涂成条形图不用数,只要看旁边的数字就行了,一目了然,非常方便。

  师:那我们来看看男生摸到白球几次?女生摸到白球几次?

  师:现在我宣布,比赛结果:女生队胜利!(停顿片刻)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公平;女生筒里肯定是白球多;男生队的白球少……

  (让学生充分发言)

  设疑导入:由于筒里有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可能是白球也可能是黄球。为什么女生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可能性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可能性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我们来做一个摸球试验。

  1、试验要求

  试验要求

  放球:在纸袋里放入两种颜色的球,共放10个;

  要求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一样多。

  摸球:每个小组一共摸20次。

  统计:组长负责记录,画成条形图,并完成试验记录。

  2、请组长从信封里拿出试验记录纸,问:这张图和刚才书上的图有什么不一样?介绍横向条形图:这次由于摸球的次数比较多,所以把数字横过来标在下面,记录的时候就要从左往右横着涂颜色。

  3、每个小组先商量一下,确定白球和黄球的个数,填到试验记录上,然后按照刚才摸球的要求活动。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摸球试验的时候安静、有秩序、而且速度快。

  4、学生活动(10分种)

  5、汇报结果、一一展示条形图。

  同时教师记录:

  白球

  黄球

  试验结果

  摸到XX球的可能性大

  6、进行分析、发现规律

  师:老师把刚才同学们汇报的内容整理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从摸球的结果来看,可以分几种情况?

  生: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另一种是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指其中一张)为什么这几组都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

  生:因为白球多。

  师:你们同意吗?

  也就是说,因为白球的数量多[板书: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板书:可能性大]

  那么这几组放的黄球数量少,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就怎样?[板书:数量少可能性小]

  (四)总结规律

  通过试验,我们发现了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在,谁能完整地说说它们之间的规律?

  可能性的大和小在生活中,我们也用两个不同的词来表达。可能性大通常说“很可能”,可能性小通常说“偶尔”(补充板书)

  板书:多大(很可能)数量可能性少小(偶尔)

  (五)呼应开头、用新知解疑

  师:学了这个知识,你知道在一开始的摸球比赛中,为什么女生队总能摸到白球吗?

  生:因为女生的白球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倒出来:同学们说得没错,果然是这样!)

  那么男生队为什么只能偶尔摸到白球呢?

  生:因为男生的白球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倒出来)

  师:如果让男生队赢,比赛的规则该怎么定?(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为胜)。

  三、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在摸球活动中学习了“统计和可能性”(揭题)。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我们不但学会了用条形图来统计数量的'多少,还利用条形图发现了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件的发生都有它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根据一些条件,来预测可能性的大小。关键是要靠我们用明亮的双眼去寻找、去发现,用你智慧的大脑去分析、去判断。

  四、综合应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

  1、下棋的规则

  (出示一个色子)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方块,上面还写着数字。我们把它叫做色子。你们见过色子吗?色子有几个面?(6个面)我这个色子比较特别,其中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

  课间休息时,老师看到有三个小朋友在下跳棋,他们正是用这个色子来决定谁先走棋。其中一个小朋友抢先说:“抛到1朝上我走,抛到2你走,抛到3他走”。

  师:如果是你,你愿意按这个规则与他下棋吗?为什么?

  生1:不愿意。因为1有四个面,抛到的可能性大,不公平。

  师:如果你来下棋,同样用抛骰子的方法,你能设计一个公平的规则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些规则你们愿意接受吗?为什么?

  生:因为它们的可能性相等。

  2、转盘游戏

  如果我们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事情都跟可能性相关,比如,我们去逛商场,经常看到一些有奖促销的活动,你见到过什么样的摸奖活动?

  学生描述。

  师:有一家商店的儿童用品专柜准备用转盘搞一场有奖促销活动。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转盘,当转盘停下后,指针很可能指向哪种颜色?

  想不想玩?(让5名学生一上来玩转盘)看看指针停下后,你能中什么奖?

  师:看来,在转盘中,由于各种颜色所占的格子大小不同,中奖的可能性大小也不同。格子大的,转到的可能性就大,格子小的,转到的可能性就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设计一个更漂亮的转盘?你打算怎样来分配这四种颜色的大小?

  ……

  师:小朋友们想的都挺有道理,教师给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个小转盘,下面就请大家拿起手中的彩色笔设计一个更美丽的转盘。

  (学生课上活动或课后完成)完成后,可以让其他小朋友玩一玩,看看结果是不是和你设想的差不多。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1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习二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学反思:

  启发引导学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要遵循“生活-数学-生活”的规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在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整理之后要进行相应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复习了数的读写等知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运算进行解决。(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复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板书课题)

  二、主体内化

  1.承上启下,引出知识点。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1)学习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意义。

  (2)学习整数、小数、分数 四则运算的法则。

  2.合作整理、形成网络

  (1)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根据知识之间的联系合作整理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与法则,并把整理的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补充说明。汇报时有的可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己的经验举例说明;有的'可能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出相关的知识。

  a、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意义

  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小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b、整数、小数、分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法则。

  3.比较异同,深化知识。

  (1) 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相同点?他们相互间有什么联系?(讨论)

  相同点:都是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

  联系

  1.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法则计算,小数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也按整数除法法则计算。

  2.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2)计算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乘、除法要正确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法的倒数…

  (3)加减乘除这四种运算之间的联系。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

  加法—————————————乘法

  逆运算 逆运算

  减法—————————————除法

  三、综合应用

  1.第一题,可加上几道与0和1有关的口算题

  (1)计算后可挑选几道题说一说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2.计算各题并验算

  349+256 52.8-45.7

  7.2×4.3 6.25÷0.25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认真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填上“﹥”“﹤”“=”吗?

  师生共同完成前两道题,让学生回想积与被乘数、商与被除数大小关系的规律。然后让学生完成后面的练习,并说出理由。

  4.根据算式,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5.解决实际问题。

  (1)两个数的积是248,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是多少?如果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是多少?

  (2)差是18.6,被减数,减数同时增加7.3,差是多少?如果同时减少18.6,那么,差是多少?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巩固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人的身体上特有的规律。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学生尺一把、一张长方形纸、一把常见的其他形式的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尺。

  1、请学生介绍一下课前准备的尺。

  2、着重介绍学生尺、米尺和卷尺。

  二、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1、提问:如果要量一量一有拃多长,你觉得用什么尺量?一步呢?一庹呢?

  2、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再汇报测量结果。

  3、介绍:根据所测量的一拃、一庹、一步的长度,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老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三、用学生尺量。

  1、用学生尺量一量一张长方形纸。

  (1)学生量一量,并填在书上。在量时先找到什么?(0刻度)

  (2)反馈测量的数据

  (3)组织讨论: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

  2、这张长方形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用学生尺量一量折痕大约有多少厘米?学生量好,汇报各自测量的结果。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多少厘米?你用什么尺量的.?

  3、想一想,这么一张长方形纸,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为什么?

  说明:根据所要测量的物体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四、想办法量。

  1、学校的篮球场很大,如果要测量出它的长,你觉得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为什么?

  2、如果给你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度吗?

  小组讨论:具体的方案。按方案到球场去测量。

  想一想如何能在球架下面量出球架的高?

  运用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测量工具,还可以量出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我们身体上的“尺”

  1. 认识“身体尺”。

  2. 用“身体尺”量。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11-07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1-02

二年级教案数学上册03-20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4-09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5-1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