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6-27 15:47:54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优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23页例7)

  教学目标:

  1、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知道为什么要求商的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 2.6 1 4.17 9.25 7.03 8.96 ;

  保留两位小数:1.832 4.347 3.295 10.403

  2、师:求小数的近似值在除法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一起研究求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生命在于运动”,平时你 们喜欢运动吗?你们最喜欢参加什么运动?

  生:“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真不错。”

  师:有个小朋友叫王鹏,他特喜欢打羽毛球,这天他爸爸给他新买了一筒羽毛球。瞧(课件出示例7)

  师:那你们知道这一筒羽毛球有多少个吗?

  生1:10个。

  生2:12个。

  师:你怎么知道有12个?

  生:一打就是12个。

  师:对,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打就是12个。

  师:那你们现在能算出一个羽毛球是多少钱吗?请同学们在课堂练习本上计算出结果。 (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师:好了,同学们,请大家停止计算,你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这个算式除不尽!

  师:呀,这样啊,那一个羽毛球到底是多少钱呢?这个1.6166666到底是多少钱呢?是不是我们就没办法定出一个羽毛球的价钱呢?这样好了,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怎么给这个羽毛球定价,为什么?

  (生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听取学生意见,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成员发表意见)

  生1:我们小组决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元,因为1.6元比较接近1.6166666元。

  生2:我们小组决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1元,直接把后面哪些6去掉,因为货币最小面值是分。

  生3:我们小组决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1.62元,因为1.6166666保留两位小数是1.62.

  生4:我们小组决定给一个羽毛球定价2元,因为这样比较方便,给整数就可以了。

  师:为什么没人给这个羽毛球定价1.617元或者1.6167元?

  生:因为1.61元就是1元6角1分,在往下就没法付钱了。

  师:同学们,你们想的都不错,这么多定价,你们觉得哪种更合理些?为什么?

  生1:我觉得定价1.6元比较合理,因为现在很少看到一分两分的了。

  生2:我觉得定价1.62元比较合理,不同意定价1.61元 ,因为随便把后面的6去掉不是很好,应该用四舍五入法。

  师:(询问刚才定价1.61元的小组)别人给你们提的建议你们接受吗?

  生:接受。

  生3:我也觉得1.6元和1.62元比较合适,如果定价2元,差距太大了。

  师:看来经过第二轮的思考,大家考虑问题越来越仔细,大家倾向给这个羽毛球定价1.6元和1.62元。这两种定价有什么不同呢?

  生:如果定价1.6元,是保留一位小数,如果定价1.62元是保留两位小数。

  师:如果定价2元呢?

  生:是保留整数。

  师:那这种价格是不是一个羽毛球的最精确的价格呢?

  生:不是,它们只是接近准确价格,它们是近似数。

  师:当近似数作为结果的时候,应该用什么数学符号呢?

  生:应该用约等号。(教师板书)19.4÷12≈1.6(元) 或19.4÷12≈1.62(元)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小数除法除不尽的情况,如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 你们会解决吗?怎样解决?

  生1: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生2: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师:不错,同学们总结的很好。现在我们来做一些题目,有信心吗?

  2、研究求商的'技巧 出示一道计算题48÷23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指出学生的计算错误)

  师:同学们计算出结果了吗?是多少?

  生1:约等于2.09. 生2:约等于2.08.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同,那到底谁做的又对又简练呢?(教师展 示几个学生的计算过程)

  (生1: 48÷23 ≈2.09 除到2.08695 )

  (生2: 48÷23≈2.09 除到2.086 )

  (生3: 48÷23≈2.09 除到2.08 )

  生1:我认为前两位同学做对了。

  生2:我也认为前两位同学做对了,第三位同学之计算到了两位小数,就没办法判断第三位小数是大于5还是小于5.

  师:同意这两位同学意见的请举手。(同学们纷纷举手)

  师:(指着前两位同学的算式),谁的比较简练,为什么 ?

  生:(齐答)第二个同学的比较简练。

  生1:第一个同学步骤比较多,算到了2.08695,第二个同学才算到了2.086.

  生2:看到第二个同学的算式,我知道不用算太多位,只要算到小数第三位就够了。

  师:为什么算到第三位就够了?

  生:要保留两位小数,我们只要看小数第三位上的数字是不是比5大就可以了。

  师:那要是把题目改改,要求保留一位小数,应该计算到什么位?

  生:(齐答)计算到两位小数。

  师:保留三位小数呢?

  生:(齐答)计算到四位小数。

  师:保留八位小数呢?

  生:(齐答)计算到九位小数。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们的发现呢?

  生:保留几位小数,只要计算到比保留位数多一位的小数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聪明,当我们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 到比需 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课件展示)

  师: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可以减轻我们的计算步骤,可以让我们计算快点。

  师:做一做

  37.3÷2.7的商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6÷1.7≈ 19÷7≈ 保留两位小数

  三.课后巩固

  P35 练习5

  四、全课总结 师:同 学们,这节课都有什么样的收获?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现实的问题情景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正确读、写负数。

  2.能正确区分正数、负数和0。

  3.感受正、负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难点:

  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这句话意思相反的话。

  1、服装店今年八月份赚了20xx元。

  2、我在银行存入了300元。

  3、我向南走了100米。

  4、零上10摄氏度。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自学例1。(10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1情境图。

  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3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你是怎么看的?

  2.试着把这三个温度写下来,并读一读。

  3.思考:+20℃和-20℃表示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说说你是怎么看温度计上的气温的?

  2.南京、三亚、哈尔冰的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摄氏度?哪里的气温是零上,哪里的气温是零下?

  3.你是怎么理解+20℃和-20℃的?

  导学要点:

  三亚的温度用正数表示,哈尔滨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在读出刚才三个温度时,要注意看清什么?(出示温度计课件:闪烁0℃)

  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

  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20℃表示零上20℃,温度比0℃高,-20℃表示零下20℃,温度比0℃低。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三、自学例2。(6分钟)

  1.自学。

  导学单:

  1.用例1的办法表示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高度。

  2.读一读这两个数,他们分别表示比海平面高多少米或低多少米?

  指导学生看懂例题中的示意图。

  2.全班交流:

  +8844.4米和-155米的实际含义。

  海平面以上高度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海平面以上高度和以下高度是一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学生交流把数进行分类。

  如果把这5个数分分类,可以怎样分?

  导学要点:

  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书课题上的负字)。为了方便,“+”我们可以省略,但“-”一定要写。

  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因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讨论:你在生活中见过负数吗?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

  四、练习。(15分钟)

  1.第2页练一练。

  表示正数的圈里有0吗?表示负数的圈里呢?进一步明确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2.练习一的第1、2题。

  第1题:以0℃为标准,正数表示零上温度,负数表示零下温度。

  第2题:继续强调,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温度用负数表示。

  3.练习一的第3题。

  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正、负数可以是些怎样的数?可以写小数和分数吗?

  写正数和负数时要注意什么?

  4.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一读表中的数。

  在教材给出的图中涂一涂。

  教师收集学生的不同画法,评讲时展示,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图中的几个温度,哪些比0℃高,哪些比0℃低?-5℃与-10℃相比,哪个温度高一些?

  5.创编练习。

  电梯现在停在6楼,如果升到9楼记作+3,那么-2表示(   )。

  ①电梯下降到了2楼

  ②电梯下降了2楼

  ③电梯下降了4楼

  ④电梯上升到8楼

  电梯是以几楼作为正负分界的?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分数的认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的分数的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引导学生从现实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兴趣,学会合作,与人分享收获,并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原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

  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制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学法上谈一谈。

  教学教法:

  我会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参与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让学生探究体验、参与合作、互动讨论。

  教学学法:

  引导学生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小明和小红在手工课上折纸鹤)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结合学生提问,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引出算式1/2+1/4(板书算式)

  此环节抓住切入点生成本节课的问题,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相加怎样计算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确实需要。从而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因猜想而紧张的沉思,从而达到风起云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

  1、独立思考——投石问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后,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全体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自己的通过画图、折纸、探索计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径通幽

  算完后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

  3、汇报交流——水到渠成

  小组说完后,哪组的'同学起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其他还有别的想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请况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这种想法,我都不会急于表态,而是把问题抛回去:请同学们想想,你同意那种意见为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不仅说出得多少,更应结合图形、画图说明为什么先通分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二)异分母分数减法

  出示提出的问题:你能计算小红比小明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吗学生独立探索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出示试一试两题,让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三)小结计算方法

  观察算式,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加减法

  让学生思考、交流、汇报,师生共同小结优化,重点引导学生说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加减。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吗引导学生总结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项。

  此环节抓住问题的的着力点讨论,让学生探究有实效,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方法,汇报交流抓住知识的突破点,以求达到由“投石问路——曲径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我会设计基本练习(课本练一练1—3题)、提高练习(练一练第4题)、综合练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先看清题意,再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关注有什么不一样的或是不对的

  此环节抓住盲点练习,让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学到的知识,还有情感体验。

  此环节抓住新知识增长点,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更深刻地运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1、通过“打电话”的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需要用除数是小数除法去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2、利用已有知识,经历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正确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案的计算方法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及学生活动设计

  个性调整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

  问提问生活中有哪个同学一、创设情创设“打电话”的情境,

  有打长途电话的经验。境

  1、出示文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并讨论如何解决“谁打电话的时间长”的问题。

  二、自主探2、组织学生探索如何计算4.83÷0.7和45÷7.2的究,创建数得数时,在探索之前,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个算式

  和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学模型

  如果除数变成整数就好了,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转

  化为已有的知识。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

  成整数,再按照小数除以整书的`方法进行计算。1、试一试: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巩固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后,被除数末尾需要补0,与应用2。7÷7。5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倍后,被除数

  比除数小,商的整数部分需要补0,在练习后反馈时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2、练一练/1,2,3——补充练习:

  1、把下面各题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笔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三、巩固与应用

  呈现中国银行20xx年3月公布的关于外币和人民币之间的比率。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由于货币的最小单位一般是“分”,以“元”为单位时第三位小数没有意义,所以一般需要保留两位小数,因此学生将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试一试,可以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得数,然后根据得数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练一练:P71/1,2,3,4

  第1题:这是人民币和港币的兑换,12.5÷1。07,

  四、总结。超过了11元港币;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纪末2元,因此11元港币不够。

  第2题:这是人民币和日元的兑换,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还需要去乘100.第3题:这是欧元换人民币,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土地面积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点:

  巩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多边形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整理(8分钟)

  导入: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图形王国,感受它的美丽。同学们,请大家根据知识整理单进行自主整理。

  知识整理单

  1.快速阅读书本第7页到第17页所有内容。简单记录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本单元哪些地方我掌握得不够好?

  3.本单元哪些练习我经常出错或不太会做。在书上折上角,用笔作上记号。

  二、交流问题(8分钟)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

  (2)说一说各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

  (3)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三、练习(14分钟)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书本第122页第15题。

  2.完成书本第122页第16题。

  想办法验证你答案,确保做对。

  第15题选一题说一说想的过程,并说说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16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二)综合练习

  1、做书本第122页第17题

  2、做书本第122页第18题

  3、做书本第122页第19题

  第17题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强调:计算面积时,一定要看清题目中的单位与要求的单位是否一致。

  提醒:第18题,指一指,种白菜的是哪块?要求一共可以种多少棵白菜,应先求出什么?交流:求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萝卜?你是怎样列式的?还有别的算法吗?

  第19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单位名称。

  四、课堂反思(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教材P89~90练习十九第4~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能根据底、高、面积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用算术方法或方程计算第三个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测、验证、比较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的直接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及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逆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方法: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一个平行四边形、一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案:

  1.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底是32cm,高是8cm。

  (2)底是8.5cm,高4.2cm 。

  2.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并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一、课前反思

  通过昨天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一)自主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反思

  2、以小组为单位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二)汇报、解疑,进行组内交流、组际解疑,老师进行点拨。

  (三)组内练习

  1、你能想办法求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练习十九第4题)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生口答。

  2、只列式不计算:选择合适的底和高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小组交流。在解答中,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准对应的底和高。

  (四)指导练习

  1、补充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250米,高是7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l)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2)如果问题改为“每公顷可收小麦7000千克,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学生先独立列式,然后集体讲评:

  先求这块地的面积:250×78÷10000 =1.95(公顷),再求共收小麦多少千克:7000×1.95=13650(千克)。

  (3)如果问题改为“一共可收小麦58500千克,平均每公顷可收小麦多少千克”,又该怎样求?

  将(3)与(2)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

  讨论归纳后,学生列式解答:58500÷(250×78÷10000)

  (4)小结:上述几题,我们根据一题多变的思想进行练习,尤其是变式后的两道题,都是要先求面积,再变换成积后才能进入下一步计算,否则就会出现问题。

  2、练习十九第6题。

  (1)组织全班学生讨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是多少?

  学生观察得出:这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都是2.8 cm,高都是1.5 cm。

  (3)启发学生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3、练习十九第7题。

  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等于正方形的边长。)

  4、练习十九第8题。

  让学生观察、讨论什么不变,什么发生了变化(四条边的长度不变,底边上的高发生变化),从而得到它们的周长不变,但面积变小了。

  (五)巩固练习

  1、教材第89页练习十九第5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讨论:根据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块麦田有多少公顷?

  要求平均每公顷收小麦多少吨,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3)让学生自己列式,再全班集体订正。

  2、教材第90页练习十九第11题。

  (1)议一议:把两个小三角形拼接在一起,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2)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得出:拼摆的平行四边形和小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因此面积都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48÷2-24(cm2)。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认真回顾这节课的知识,说一说自己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练习

  S=ah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第10页例6及后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应用迁移的方法来求积的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求积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0.8×40.32×40.8×12.57.8×0.01

  3.2×0.20.08×0.089.3×0.014.8-0.48

  2、把下面各数精确到百分位。

  0.256≈ 12.889≈ 40.00001≈

  二、新授

  1.教学教材第10页例题6.

  (1)出示例题6: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

  (3)生尝试练习。

  (4)抽生板演:0.049×45≈2.2(亿个)

  0.049

  × 45

  245

  196

  2.205

  (5)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

  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根据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0.049的45倍用乘法计算。)

  ②结果2.205保留一位小数约是2.2是怎么来的?(根据四舍五入法: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小于五,就从第二位开始省略掉。)

  (6)小结:当我们求出的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三、练习

  1、完成第10页“做一做”。

  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四舍五入的方法。

  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1、2、3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加深理解简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会解简易方程。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加深对列方程解题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难 点: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学练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从而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路程与时间、速度的数量关系。

  (2)乘法交换律。

  (3)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让学生写出式子,同时指名一生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千克。)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的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如:

  3+6.5=9.5、7-4.2=2.8、3.6×0.5=1.8、3.5+x =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3.2x =8、llx =363、x +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7=5、2x =0、3.5x =4、11.2-x =ll.14等都是等式,但35÷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l)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 =32是方程x -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 =6

  解:x =6÷4

  x =l.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怎样进行验算?

  解方程的依据:

  ①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②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时应注意:书写时要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1题。

  判断下面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

  (1)a2﹥2a。 ( )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就是方程。 ( )

  (3)5x +5=5(x +1)。 ( )

  (4)x =6是方程3x -6=12的解。 ( )

  指名学生口答,教师订正。

  2.教材第83页整理和复习第1题。

  (1)要求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教师:解方程的原理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教师评价。

  六、作业:教材第84页练习十八第2题。

  【板书设计】: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1课时 植树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P106~111及练习二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会用线段图来表示植树问题中的三种植树情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m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能根据这个模型将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进行分类,并试着应用模型中间隔与棵数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

  难 点: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总长÷间距=间隔数,间隔数+1=植树棵数),并能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公路两旁的树。

  师:为什么要在公路的两旁栽上树呢?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讲解:树木能够涵养水分减少水分的流失,还能净化空气,因此植树造林有助于环境的改善。(渗透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植树的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互动新授

  (一)提出问题--两端都栽、两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页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

  2.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引导:请同学们先在纸上用线段图画一画你的种法.再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3.(出示线段图)问题分析: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二)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找规律)

  提问:刚才同学们用线段图表示了两种植树情况,现在同学们能否用算式来表示这两种植树情况呢?

  1.两端都栽:(教学例1)

  假设小路长20米,那么可以栽几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则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个),那么这里的20就是棵数了吗?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不是,是间隔数,应该是20+1=21(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追问:为什么这里的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数?

  学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个5米,所以20是间隔数而不是棵树。并得出公式:路长÷间距=间隔数(不是棵数,跟棵数没关系。)

  2.两端不栽:(教学例2)

  假设两馆间相距30米,小树之间的距离为5米,则30÷5=6(个),6-1=5(棵)

  用画线段图表示:

  由此可知:60÷3=20(个),20-1=19(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1=棵数

  3.一端不栽:(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周长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假设池塘的周长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则60÷10=6(棵)

  用画线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师板书:关系:间隔数=棵树

  4.问题归类。

  提问:刚才我们解决了植树时的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有这样类似的情况,谁知道哪里还有这样的情况?

  学生说,教师小结。

  5.应用知识

  ⑴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1题。先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说一说。

  ⑵完成教材第107页“做一做”第2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学生说一说。

  ⑶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是不是“植树问题”,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3题。

  (1)出示第3题。

  指名一名学生朗读题目,理解题意。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种架设电线杆的问题应该怎么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

  (4)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3题。

  (1)出示题目。

  (2)提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这跟前一个练习题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计算?

  (3)学生讨论后交流,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四第6题。组织学生读题并归纳有效信息,讨论这道题属于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页练习二十四第14*、15*题。

  (1)出示题目。引导观察,理解题意。

  (2)学生先独立解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3)教师组织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教材练习二十四剩余题。(课内时间不够,可在课外完成)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都栽 两端不栽 一端不栽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1=棵数 间隔数=棵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P45~46例2、例3及练习十一第5、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在有多种结果的事件中,比较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先得出结果总数,再看哪种结果在总数占的比例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归纳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会比较两种结果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难 点:能根据可能性的大小逆向思考比较事件数量的多少。

  【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盒子、彩色棋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

  (1)用合适的语言描述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①太阳( )从东边落下。 ②明天( )考试。

  ③冬天( )会下雪。 ④掷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

  (2)盒子里有3个红棋子和1个黄棋子,任意摸一个可能是什么颜色的棋子?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可能是红棋子也可能是黄棋子,因为盒子里面既有红色棋子也有黄色棋子。

  质疑:你觉得摸到哪种颜色的棋子最有可能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可能会说,最有可能摸到红色棋子,因为盒子里红棋子比黄棋子多。

  2.导出课题:看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互动新授

  1.体验可能性有大有小。

  出示教材第45页例2情境图。

  (1)引导:在盒子里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任意摸出一个棋子,可能是什么颜色?(可能是红色,也可能是蓝色。)

  (2)(继续出示情境图做实验部分)有一个小组做了一次实验,他们摸出一个棋子,记录它的颜色,然后放回去摇匀再摸,重复20次,同学们观察他们摸完20次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摸出红色的多,蓝色的少。)

  (3)追问:这说明了什么?

  (摸到红棋子的可能性比较大,蓝棋子的可能性小。)

  (4)质疑:假如再摸一次的话,摸出哪种颜色棋子的可能性大?(红色。)那是不是一定能摸到红色呢?

  (不一定,因为蓝色摸到的'可能性虽小,但也有可能会摸到。)

  2.动手操作。

  (1)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盒子,里面都装有红色和蓝色两种棋子,请小组仿照教材的实验,自己摸一摸,并由小组长记录结果。

  小组操作结束后,汇报记录结果,并根据结果说一说你盒子里哪种颜色的棋子多。并追问:每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

  指名小组汇报,对不同结果的小组进行比较。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小结:与在总数中所占数量的多少有关,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板书)

  (3)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如抽奖、买彩票等。并由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3.出示教材第46页例3。

  (1)先让学生观察出示的记录结果,再指名回答例题中的问题。

  (从试验记录可以看出,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5次,摸出红球15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红球的次数。另一组摸了20次,摸出黄球 4次,摸出红球16次,摸出黄球的次数少于摸出红球的次数。

  八个小组一共摸到红球123次,摸到黄球37次,摸到红球的次数比摸到黄球的次数多。也就是说,从盒子里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盒子里红球多,黄球少)

  (2)引导学生总结:当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相关时,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可能性越大,所占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4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再汇报。并说出为什么这么想。

  引导学生总结:在总数中占的颜色多的可能性大,占的颜色少的可能性小。可以进一步渗透“公平”的思想与画法。

  2.完成教材第46页“做一做”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从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再说一说。

  (盒子里红色的棋子最多,黄色的棋子最少。)

  引导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逆向思考:从可能性的大小可以推想数量的多少吗?(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并记录结果。)

  四、拓展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2.在总数中占的数量越多,摸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占的数量越少,摸到的可能性也就越小。3.摸到的可能性大,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多,摸到的可能性小,说明在总数中占的数量少。

  五、作业:教材第47~48页练习十一第5、8题。

  【板书设计】:

  可能性(2)

  大←→数量多

  可能性

  小←→数量少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P28例4及练习七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除数除法化成整数的方法。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迁移转化,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根据3684÷12=307,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明理由。

  36840÷120=( ) 368.4÷1.2=( )

  3.684÷0.012=( ) 0.3684÷0.0012=( )

  2.奶奶编“中国结”,编一个要用0.85米丝绳。现在已有7.65米丝绳,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列式是( )。

  二、自主探究。

  (一)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方法(学习例4)

  1.仔细观察7.65÷0.85这个算式,它与22.4÷4和5.6÷7这两个算式的不同是( )。

  当除数是小数时应怎样计算?试着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算一算吧!

  2.我的算法是:

  (1)如果把0.85米化成厘米可以怎样算,请你算一算。

  (2)小组讨论:如果用竖式计算7.65÷0.85,需要把除数 0.85扩大到它的( )倍,变成整数( ),被除数7.65也应该扩大到原数的( )倍,变成整数( ),这样就转化成了( )÷(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自己用竖式计算。(注意计算方法及书写格式)

  (4)质疑:我们为什么要把除数和被除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而不是10倍或者1000倍?

  (5)练一练:

  10.8 ÷1.2= 3.26 ÷ 1.63=

  3.归纳,小结:

  一个数除以小数,先移动 ( )小数点,使它变成 ( );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 )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的末尾用____ 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 )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8页“做一做”。

  先组织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怎样计算,再在练习本上进行练习,教师指3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一填。

  0.12÷0.03=( )÷3 0.28÷0.07=( )÷7

  0.01÷0.16=( )÷16 0.314÷( )=31.4÷18

  指名学生口答,其余学生订正。

  3.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68.6 m,是第二根绳的3.5倍。第二根绳长多少米?

  (1)指名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列式并计算,小组内交流并订正。

  四、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

  布置作业: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 学生能够计算有关的应用题。

  4、 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上。

  教学重点: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式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操作、讲解配合使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现出光明小学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这是光明小学的校门口,那里的学生种了300课蓖麻,平均每棵树收蓖麻籽0.18千克,而每千克蓖麻籽能压出0.45千克的油,请问一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生:列出式子(也可能列不出式子)

  师:列出式子,大家会不会求这种小数的连乘运算呢?

  生:不会。

  师:那咱们就一起去探究探究。

  生:好

  师:同学们,咱都来说一说下面几个计算的运算顺序。

  12×3×60 50×7+85 150×4-100

  1.2×0.3×60 50×0.7+8.5 1.5×4-0.1

  得出:

  ① 整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运算;

  ② 整数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师:那我们就来考考小数的`运算顺序。

  生:好的。

  师:同学们已学会了整数连乘、乘加、乘减式题的计算方法,小数的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那刚刚那道题大家是不是会算了呢?

  生:会。(然后计算)

  二、探究新知

  师:好的,那这节课我们也就用这些已学的知识为咱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

  生:好。

  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室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100块够吗?

  生:(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列出算式。)

  师:板书:0.9×0.9×100=81<85(平方米)

  生: 老师100块不够

  师:那110块够吗?(可以怎样算?)

  (1)0.9×0.9×110 (2) 0.81×10+110

  =0.81×110 =8.1+81

  =89.1(平方米) =89.1(平方米)

  师:方法二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式题?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大家好好想一想。

  师:你认为在做连乘试题时应注意什么?下面咱们就来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文字题让同学们列式

  ② 学生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

  ③老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师: 做乘加题应注意什么?

  1、出示:

  50.4×1.9-1.8 3.76×0.25+25.8

  =50.4×0.1 =0.094+25.8

  =5.04 =25.894

  (1) 怎样判断它对不对?

  ① 先看它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② 再看它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2) 根据这两点进行判断并把不正确的改正过来。

  (3) 集体订正。

  2、看谁算得快。(分组比赛)

  19.4×6.1×2.3 3.25×4.76-7.8

  四、小结:

  ①同学们在今天的课堂上都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太懂得地方吗?

  ②同学们以后到课外也要好好利用到课堂的知识,那样才叫学有所用。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情景的创设,成功地进行了导入,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和思考,掌握了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方法,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正确率达到75%。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及合理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自主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

  教学难点:

  计算方法的推导,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揭示课题。(4分钟左右)

  1.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76×12= 103×25=

  说说整数乘法是怎样乘的?要注意什么?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算出结果:

  0.8+0.8+0.8=0.8 ×()=()

  3.明确课题。

  今天就一起来学习“小数乘整数”的乘法。

  二、自学例1。(15分钟左右)

  1.明确例1中的数学信息及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1)个问题该如何列式?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引出小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

  导入: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有几种列法?

  预设:0.8+0.8+0.8=或0.8×3=

  2.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0.8×3其实就表示什么意思?所以可以看作( )+( )+( ),用加法竖式计算。

  (2)还可以先将0.8元转化成(),再算出结果是()。

  (3)“小数乘整数”如果列竖式计算的话,应该怎么列呢?为什么要这么列?

  a.相同数位对齐()

  b.末尾对齐()

  (4)“小数乘整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关系怎样?

  (5)计算2.35×3时,你现在会计算这个算式的结果吗?

  3.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为什么这两题既可以列成加法算式也可以列成乘法算式?

  (2)说说你是怎样用竖式来计算小数乘整数的?

  (3)积的小数位数又是如何确定的?

  导学要点:

  先末位对齐,再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去计算,最后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一样。

  三、练习(13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试一试”,利用计算器快速找出答案,进一步验证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点拨:你觉得小数乘整数时最应该注意的地方是什么?进一步强调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方法。

  2.练一练第1题,根据148×23=340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0.23= 1.48×23=

  提示:其实都可以先当成148×23,再在结果的相应位置上点上小数点。

  3.练一练第2题。

  第2小题,0.18是两位小数,要在乘得的90左边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整数部分补上0;乘得的积是小数,而且小数的末尾有0时,通常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二)口答练习。

  1.练习十第1题中的6道题。

  快速得出结果的方法:先当整数来口算,再点小数点。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第3题。

  这里闪电离小华的距离其实就是谁3秒钟走的路程?

  2.练习十第4题。

  可以比较路程,也可以比较汽油的升数。

  (四)创编练习。

  2.5×□=20,方框里可以填整数几?看来小数乘整数的结果也不一定是小数,也有可能是整数。

  归纳:在小数乘整数时,根据情况积的末尾有可能会产生“0”,这时我们往往要根据小数的性质对积进行化简,因此最后的积也可能是整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8单元总复习

  第1课时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更深刻了解积与因数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识点,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难点:深刻理清积与因数的联系及培养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复习归纳,质疑引导;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学生独立做一做

  师生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元旦节,老师家搞了一次小活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的购物清单吧!

  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师: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

  师:谁来说说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解决的?

  (先让一个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下展示,并让他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

  师:那也就是说,计算小数乘法的方法是先,再,最后。板书:计算方法

  师: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的?(再让一个学生说73。5÷3是怎么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算算糖果的单价吧。教师巡视,算完后汇报方法。22。32÷1。2

  师:也就是说在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必须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像这里的22。32÷1。2就要转化为223。2÷12,再按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出示:5。98÷0。23 19。76÷5。2 8。84÷1。7 21÷1。4

  师: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呢?

  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法)

  师:小数乘除法的验算与整数乘除法的验算方法是相通的。

  即时练习:指名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2题。

  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简算

  师: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试试吧!

  (巡视,选有代表性的作业展示,指名说简算依据。)

  师:看来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板书:运算定律)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

  四、复习取近似数

  师:既然是元旦节就要有节日的气氛,老师准备用彩带布置家。我们一起看看吧!

  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7。5米。

  (1)需要买几卷彩带?40÷7。5=5。333…(卷)≈6(卷)

  师:5。333…是循环小数,而且循环小数是无限小数。(板: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师:这里要用进一法取商的近似数。(板书:取近似数:进一法)

  (2)一卷彩带3。18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18×6=19。08(元)≈19。1(元)(板书:四舍五入法)

  (3)每1。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可以做多少个花环?

  40÷1。5=26。666…(个)≈26(个)(板书:去尾法)

  师: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哟!

  即时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五、混合运算

  师:同学们的表现可真棒!这么快就把清单中的一些问题解决了。老师这也有两道题目想请你们帮忙算一下,好吗?比比看谁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学生汇报时要说运算顺序。)

  师:你是怎么想到要先算再算

  师:看来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板书: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六、拓展提高: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题。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分析:领先的运动员与最后的运动员相遇时,两人跑完了2个3km即6km,所以两人的相遇时间可以用两人跑的总路程6km除以两人的速度和求得。相遇时离返回点的距离可以3km减去最后的运动员跑的路程,也可以用领运动员跑的路程减去3km求得。(10分钟,100m)

  七、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对小数乘除法进行了整理与复习。谁来说说我们主要复习了哪些知识?这节课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八、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2),练习二十五第3、5、6、16题。

  【板书设计】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因数→整数计算方法先,再,最后

  除数→整数一看、二移、三对齐

  运算定律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四舍五入法

  近似数进一法

  去尾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2页。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有时需要用“去尾”法或“进一”法求近似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取近似值。

  2.能根据除数判断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发现并探索其中的规律,熟练地解决相关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得密切联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取值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揭示课题。(2分钟左右)

  1.足球的单价是50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2.若足球的'单价是45元,那么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

  3.明确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求“商的近似值”。

  二、自学例13。(12分钟左右)

  1.自学。

  导学单(时间:5分钟)

  (1)要求“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足球”,就是求什么?

  (2)得数应精确到哪一位?为什么?

  (3)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是否合理?想一想,合理的近似值应该是几?

  2.小组交流。

  交流内容

  (1)为什么得数要保留整数?

  (2)说说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我们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但有时也要根据所求问题的特点,采用更加灵活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

  三、练习。(18分钟左右)

  (一)适应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解答,再重点讨论该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提示:尽管装了13壶还剩1千克油,但这1千克油仍需要1个油壶来装,所以至少需要14个这样的油壶。

  2.“练一练”第2题,独立解答后思考:用“四舍五入”法取商是否合理?为什么?

  提示:由于做13套之后剩下的布不够做1套,所以结果只能是“可以做13套这样的衣服”。

  (二)比较练习。

  1.练习十三第12题。

  先计算,再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有什么发现?

  总结:通过比较商和被除数的大小,发现,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除以比1小的数,所得的商比原来的数大。这里所说的“一个数”不包括0。

  2.练习十三第13题。

  不计算,直接填写比较符号。

  提示:联系上面一题的计算规律进行思考。 如:因为0.9比1小,所以2.07÷0.9的商一定大于2.07。

  (三)整合练习。

  1.练习十三第14题。

  点拨:(1)运了3次后,余下的橘子怎么办?(2)买了8副球拍后剩下的钱能否再买1副?

  2.练习十三第15题。

  提示:要求行使100千米大约需要多少千瓦时的电,就是求100里面有多少个8.5。

  3.练习十三第16题。

  提醒:用较大的海洋面积,依次去和较小的海洋面积进行比较,并提出相应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归纳:通常情况下,还是应该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四)拓展练习。

  1.练习十三第17题。

  2.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先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发现规律后直接完成后5题,再用计算器计算验证所发现的规律。初步感知无限小数、循环小数的基本特点后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五)创编练习。

  宋老师用800元为希望小学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先用438元购买了30个文具盒,余下的钱打算全部用来买钢笔,每支钢笔8.5元,还可以买到多少支钢笔?

  点拨:购买了30个文具盒,与本题的计算无关,是多余条件。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22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1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4

五年级上册小学数学教案12-29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2-2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3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12-20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12-22

【热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2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