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班会教案>心理健康>老年心理健康标准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

时间:2024-06-28 13:16:3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精选6篇)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1

  一、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精选6篇)

  二、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三、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四、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五、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六、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八、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九、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十、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2

  1、能够面对现实,适应老年生活

  退休,是每位中老年人必须面临的一个转折,也是很多朋友跨不过去的一道坎。

  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生活环境和方式等都会发生一些列的变化 。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生活,也就成了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2、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容纳自己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客观地分析自己,正确地看待自己、容纳自己。他们会和自己做朋友,关爱自己,善待自己。

  如果因为自卑,低估了自己,就会束缚自己,更加消极低沉。如果高估了自己,就会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轻则遇到挫折,精神受到打击,重则出现意外,损害身体健康。

  3、能热爱生活,发挥兴趣爱好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对生活抱有无限的热爱。夕阳是灿烂的,老年是美好的,生活每天都充满了快乐和惊喜。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美酒,是甘露,是蜜糖。

  人到老年,还需要发展一些兴趣爱好。不管是花鸟鱼虫,诗词书画,还是唱歌跳舞,都能让生活变得充实多彩,人也越来越精神,一点都不觉得老!

  4、能保持良好人际关系,建立新圈子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人际关系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在“长寿关键要素排行榜”中,竟然排名第一。

  退休后,不要感叹“人走茶凉”,而要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没有金钱、权力和地位的影响,不用看人脸色,不用趋炎附势,只管做真实的自己,和一群志趣相同的朋友们,轻松快乐地过活。

  5、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享天伦之乐

  退休后,和老伴、子女相处的时间更多了。这是一个享受天伦之乐的好时段,但也有可能是家庭矛盾最激烈的时段。

  老年人一定要有和家人和睦相处的能力,毕竟家和才能万事顺,一家人幸福快乐比啥都重要。不要对儿女过度索求,也不要为儿女过度付出,不平衡的爱会产生不满和抱怨。不要试图去改变老伴,人都有自己的脾性,多包容一点。

  6、能接受新事物,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不学点东西,总爱讲老话,按老规矩办事,用老眼光看问题,会变成一个“古板的老人家”,令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老年人要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就有助于预防脑功能减退,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7、智力健全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操作能力的综合。一个人智力低下的话,也不能算心理健康。

  老年人智力健全主要表现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8、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的老年人能经常保持愉快、乐观、开朗而又稳定的情绪,并能适度宣泄不愉快的情绪。

  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悲伤时,不要过于沉溺。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加剧人际矛盾。

  9、心理年龄适当,个性和谐统一

  都说人有两个年龄,一是生理年龄,二是心理年龄。而这两个年龄很少有人是完全一致的,一般人都会希望心理年龄小于生理年龄。

  如果人到老年还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或混吃等死的心理,都是不健康的。只有心理年龄与兴趣、性格、气质等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10、不害怕疾病与死亡,珍惜每一天

  岁数大了,如何接受不再健康的自己,如何面对百年后的归宿,都是很重要的事情。心理健康的老人,能够正确看待疾病,不但不害怕疾病,还会和疾病相处,积极接受治疗。当到人生到了极限的时候,也能会笑对归宿,一切顺其自然。

  同时,心理健康的老人,还会尽可能做一些自己喜欢且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经常锻炼身体,多参加社交活动,从中找到几个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让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老年生活。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3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几点:

  一、感知觉尚好。稍有衰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

  二、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七位数字可说明记忆良好。

  三、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

  四、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的梦常新奇有趣。

  五、情感反映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

  六、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

  七、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

  八、人际关系良好,乐意助人也受他人欢迎。

  九、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

  十、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

  十一、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保持一致。

  十二、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4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

  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

  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

  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

  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老年人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以上这五个方面只是界定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因为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了许多具体标准。但无论多少标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最重要的一条是“基本正常”,即说话办事、认识问题、逻辑思维、人际交往等都在正常状态之中。只要不偏离“正常”的轨道,那么其心理健康就是达标的。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5

  能建立起新的社交圈子

  人是社会中的人,乐群性是人的天性。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的交往是有选择的。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人在老年退休后,无须看谁的脸色行事,生活更加无拘无束,摒弃了金钱、权力、地位的因素,这样保持和新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才可能是真正的知音。

  能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退休之前,人们生活的中心往往在工作岗位上,与家人关系不十分突出。退休之后老夫妻朝夕相处,与子女们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如果把本人退休所产生的不适都发泄在家里,就会引起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矛盾。

  能接受新事物,与社会有效相处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一系列变化,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无法与社会有效相处。有句经常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年人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的完整。

  智力健全

  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生活中,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能适度的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过度兴奋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不利于健康。悲伤时要能控制自己,而不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悲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作为一种稳定的心境,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心理年龄适中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一直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有儿童的心理特点,青年有青年的心理特点。如果人到老年还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或混吃等死的心理,都是不正常的。

  不刻意追求长寿

  能明白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顺其自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和生活习惯。不要整天神经叨叨的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碰,整天活在焦虑、压抑中。

  能够较好的适应老年生活

  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自我认知能力强,能容纳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个基本的评估,有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有的人由于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强烈的自卑情绪,常常自卑、自责。因此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过分高看自己和过分自卑的人自我认知的水平都不高。这种人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能力差。一个人不能容纳自己,哪里还会有平衡、和谐的内心生活?

  对生活充满兴趣

  许多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使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如对书画、收藏、跳舞、歌咏、旅游、社会公益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参与,既体现了老年人依然充满朝气的生命力,又是他们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老年人意识"远离了他们。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6

  老年人在过去岁月中形成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由于老年人的社会身份、交往范围、生活内容、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变化,导致老年人在评论事物时价值观念会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影响着退休生活的适应与否。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根据本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体会,以及在老年活动设施中的调查、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老年人心理是否健康。

  能够较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进入老年,从岗位上退下来,社会身份、生活内容等许多方面也必然随之变化。能否从心理上积极适应新的生活,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有些老年人离开长期工作的岗位后感到无所适从。有一位退休干部,过去对工作兢兢业业,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寄托。他退休后感到生活索然无味。家人曾劝他早晨出去活动一下身体,可他有好多次竟不自觉、习惯地走到了原来的工作单位附近。当他猛然醒悟自己已不需再去上班时,心中出现一阵强烈的失落感。当然,这位老人的例子十分典型。但是,如果类似的种种不适应,持续1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自己仍然调整不过来,那就应当寻求心理工作者的帮助了。

  自我认知能力强,能容纳自己

  每个人对自己都有个基本的评估,有个基本的了解。但是,有的人过高地评价自己,有的人由于深层的心理原因,具有强烈的自卑情绪,常常自卑、自责。因此不能正确看待自己,过分高看自己和过分自卑的人自我认知的水平都不高。这种人自律性差,自我约束、自我平衡的能力差。一个人不能容纳自己,哪里还会有平衡、和谐的内心生活?

  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如果不具备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面对地位的变化、权力的失去、经济收入的减少、与家人孩子关系的变动(由被依赖者转为依赖者)等情况,必然会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心理健康的老年人,是能正确认识自己、容纳自己的。

  对生活充满了兴趣

  许多老年人能够在晚年生活中发展新的兴趣、爱好,使退休生活充实有意义,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寄托。如对书画、收藏、跳舞、歌咏、旅游、社会公益活动、体育锻炼等活动的参与,既体现了老年人依然充满朝气的生命力,又是他们创造精神和热爱生活的具体表现。这种对生活的热爱,使得“老年人意识”远离了他们。

  能建立起新的交往圈子

  人是社会中的人,乐群性是人的天性。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人的交往是有选择的。

  有无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人心理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

  人在老年退休后,无须看谁的脸色行事,生活更加无拘无束,摒弃了金钱、权力、地位的因素,这样保持和新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才可能是真正的知音。有些担任过领导工作的老人,退下来后,一些常围着转的人开始疏远了,自己感到世态炎凉,其实过去一些人只是看上了你手中的权力,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业务伙伴。这些人的疏远又有什么奇怪呢?还有些人与你的交往只是一种正常的工作关系,你离开了工作岗位,又有什么理由还要求人家继续围着你转呢?人家不再像过去一样与你交往,并无恶意,本来就很正常。

  老年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交朋友,也有个总量对等、交往互补的原则。这个原则指的是,无论你过去的工作、职位、荣誉如何,今天在平等的基础上不自傲、不自卑,只要性格相容,能够从兴趣、爱好、知识、心理等方面相互补充、支持、交流,就都可以建立起新的真正的友谊,至于那些过去多年培育起来的真正的友谊则更应当保持、珍惜。因此,每个老年人只要有颗平常心,能够彼此间平等相待就都会建立起一个新的交往圈子。你会从中感到乐趣。

  能与家人和睦相处

  在退休之前,人们生活的中心往往在工作岗位上,与家人关系不十分突出。退休之后老夫妻朝夕相处,与子女们也有了更多的接触。如果把本人退休所产生的不适都发泄在家里,就会引起许多过去所没有的矛盾。

  有位老先生过去工作时较少管家里的事。他退休后不是主动去替妻子分担家务,而是成了妻子的监工。他看妻子怎么干也不顺眼,提出许多要求,非让妻子按他的意见办。妻子不肯,他就吵闹。这位老先生的表现,实际上也是一种退休后的不适应。

  一些老人退休后脾气变坏了,常因生活小节跟老伴、儿女合不到一块。如果不是子女不孝、不尊重老人引起的,很可能就是老年人的心态因退休后的不适应,产生了消极变化,应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如果自己调整有困难,就应该求助于心理咨询工作者。

  能接受新事物

  社会是发展、进步的,如果我们总是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就无法理解今天的一系列变化,只会给自己带来烦恼,无法与社会有效相处。

  有句经常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如果老年人乐于认识新事物、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顺应社会发展不断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就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人格的完整。老年人的价值应从对社会事物建设性的态度中得到继续体现。人若能不断更新自己的价值观念,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保持心理上的永远年轻。

  智力健全

  智力包括感知觉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方面。主要表现为:老年人感觉、知觉尚好,能对事物做出符合逻辑的判断,能够记住必须要记的事,在正常的休闲娱乐活动中能有创造的欲望和表现等等。

  情感反应适度

  在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高兴时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过度兴奋会造成内分泌的紊乱,增加心脑血管的压力,不利于健康。悲伤时要能控制自己,而不是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如果悲伤、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作为一种稳定的心境,持续时间超过一定限度,都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

  意志力常常表现为对自己情绪、情感的控制能力,也常常表现在制定、实施自己各种生活计划的过程中,如办事有始有终,不轻易冲动、急躁,能经受得起各种挫折等等。

  心理年龄适当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一直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有儿童的心理特点,青年有青年的心理特点。如果青年人、成年人仍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就是心理年龄的滞后,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例如,有一位老年知识妇女,她已做了祖母,但其行为的某些方面由少年至老年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说话就是:“我们女孩……”,而且动作让人感到她是在模仿纯情少女。其实不然,她并非假装,而是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水平是可想而知的。

  这是人格发育的问题,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表现。这个例子很典型,像这样的人可能不多见,但由其他表现形式反映出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的人也不是个别,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佳,处理个人感情生活和其他社会事物显得笨拙。还有个别老年人,在年轻时就与自己的孩子抢吃抢喝,与孩子下棋、做游戏,也争强好胜,不是在哄孩子,而是自己表现得也像个孩子。到了老年,竟生怕自己的孩子超过了自己。还有极个别过去曾经有过一定身份、地位的老年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把自己置于尴尬的境地,反而怪罪他人。

  老年人意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有的意识,老年意识的到来,标志着生活兴趣的降低和心理的迅速衰老。有的中年人或初老年人产生了悲观情绪,老年人意识就会很迅速地控制住他们,而有的高龄老年人自强不息,仍充满青春活力,没有丝毫的老年人意识。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相关文章: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06-27

老年心理健康标准[优秀]06-28

老年人心理健康08-08

中老年心理健康需知07-22

学生心理健康标准11-02

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述02-23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07-30

关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07-23

老年人心理健康方案12-30

老年人心理健康(精)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