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时间:2024-06-29 12:24:27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第一课时

  负数

  教学内容:

  教材2-4页例题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

  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看教材: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运动场,复习巩固比例、面积、体积、周长等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合作,自己设计运动场,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运动场的过程。

  教学准备:

  每生A4纸一张对折、三角板、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ppt出示不同地方的运动场

  1、刚才大家看到许多不同地方的运动场,它们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青海玉树大地震之后,当地许多学校都要重建,我们能帮助他们设计一个运动场吗?(揭示并板书课题:设计运动场)

  (设计意图:让运动场上的图片搭起现实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桥梁,充分体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也隐藏着数学问题,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绘制运动场平面图

  1、出示设计要求:设计一个小型运动场。运动场共设4条跑道,每条跑道宽1m,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m。(指名读)

  2、讨论分析运动场的结构特征,以及设计要求中包含有哪些设计数据?

  (1)要设计运动场,我们先要了解运动场的构造特征,谁能说说刚才看到的运动场的轮廓都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椭圆)

  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一下,这个椭圆是由哪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组成的?(动画演示长方形和半圆并板书)

  (2)根据设计要求,我们主要设计运动场的`哪一部分?(跑道)

  有哪些信息?(4条跑道,每条宽1米,最内侧跑道的内沿长200米)

  你觉得我们要设计这个运动场的跑道应该从哪个数据开始思考?(200米)

  运动场主要是由跑道和操场两部分组成的,刚才我们说它的整个形状是椭圆形的,这个椭圆的周长就是跑道的最外侧的外沿。最内侧跑道长200米,也就是里面的椭圆周长是200米。(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把生活中的跑道缩小放在屏幕上,既直观又形象,也便于学生观察。更好的引导学生发现跑道中的秘密:左右两个弯道合起来其实是个圆。)

  3、如何确定长和宽的长度?必须要知道哪些线条的长度数据?

  (1)内圈直道的长度应该是多少比较合适呢?100米行吗?(课件演示)80米呢?(演示)应该选多少比较合适?(50米)

  根据刚才分析椭圆的特征,这条50米线的长度可以看成是什么图形边的长度?(长方形的长)

  要设计长方形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板书长、宽)宽是多少?(计算)

  画半圆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板书直径、圆心)这样我们就可以画出哪一圈的平面图了?要画整个运动场还需要知道什么数据?(课件演示4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倾听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让每个同学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找到问题的结果。)

  4、如果同学们要画出运动场的设计图,你认为分哪几步进行?

  (课件演示设计步骤:1、确定合适的比例尺。)

  这个运动场的宽度有多少?长呢?量一量绘画纸的长度,估一估比例尺选多少比较合适?(1:500)

  第二步呢?(课件演示设计步骤:2、计算图上距离。)指名口述计算。

  (板书计算过程)

  接下来呢?(课件演示设计步骤:3、画运动场的平面图。)

  5、绘制平面图。(巡视,发现问题讨论修改)

  6、展示作品。汇报绘制过程。(再用课件演示)

  (二)讨论并解决问题

  平面图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如果要建造运动场,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解答这些问题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

  请解答下面几个问题。

  1、这个运动场的外沿周长是多少?(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这个运动场的占地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3、如果要在4条跑道上铺设塑胶,每平方米价格是17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先请学生汇报思路,明确思路后独立计算。)

  4、如果要在跑道上铺上20㎝厚的煤渣,一共需要多少立方米的煤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会了设计运动场的有关知识,减轻学生的计算负担,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与他。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

  说明什么是相反意义的量(意义正好相反)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4℃”和“—4℃”的意义相同吗?有什么不同?(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负号能不能省略不写?为什么?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学实录】

  一、汇报交流,梳理知识

  师:课前,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有关立体形体的知识整理成表格或图。现在,请小组讨论推荐一张表格或图,拿上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各小组纷纷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自己组整理的表格并向同学介绍。有出现下列图表等情况。

  二、贴进生活,模拟应用

  1、购买鱼缸的数学问题

  师:昨天,老师想去买一个鱼缸,发现有以下几种型号。

  尺寸

  型号

  长(分米)

  宽(分米)

  高(分米)

  1号鱼缸

  6

  6

  6

  2号鱼缸

  9

  6

  4.2

  3号鱼缸

  5

  5

  7.75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老师看到的三种鱼缸的形状大致是怎样的?

  生:1号鱼缸看起来像一个正方体……

  (众生抢着补充:没有上底面。)

  生:2号鱼缸像一个扁扁的长方体,没有上底面。

  生:3号鱼缸是一个高高的长方体,有点像柱子,也没有上底面。

  (众生抢着补充:它的底面是一个正方形。)

  师::这样吧,每个小组选画一个鱼缸,然后展示给其他小组看看。

  师:工人叔叔在做鱼缸时该如何割玻璃,各种方案需怎样的玻璃?选择一种鱼缸,想一想。

  生1:我选1号鱼缸,它只要割5块边长是6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就可以。

  生2:2号鱼缸需要的玻璃是:一块长9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玻璃,二块长9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和二块长6分米宽4.2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生3:3号鱼缸要二种形状的'玻璃:一块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和4块长7.75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玻璃。

  师:观察三个鱼缸,你想知道什么?

  生:哪个体积最大?

  师:鱼缸装水量是它的容积,如果不计玻璃的厚度,它的体积就是容积。

  生:哪个鱼缸用料最少?

  师:那就来计算一下它们的容积和用料面积吧,小组合作、分工计算。

  反馈如下:

  用料面积(平方分米)鱼缸容积(立方分米)

  1号鱼缸:6×6×5=180 6×6×6=216

  2号鱼缸:9×6+(9×4.2+6×4.2)×2=180 9×6×4.2=226.8

  3号鱼缸:5×5+5×7.75×4=180 5×5×7.75=193.75

  师:观察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

  生问:老师,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时,正方体的体积大。而这里为什么不是这样?哪里不对?

  生答:以前学习的表面积相等是在所有面都计算的,今天计算的鱼缸只需计算5个面就不一样了。

  师:你认为老师应购买几号鱼缸?

  生1:我认为选2号鱼缸好,因为它底面比较大适合鱼游玩。

  生2:我觉得你选3号比较好,因为它占地面积小。

  生3:3号好,因为3号鱼缸比较深,适合习性不同的各种鱼,深水与浅水可养不同的鱼。

  生4:1号好,因为它方方正正,既宽阔又比较深,鱼比较容易找到喜欢的深浅之处,那里又相对较宽大。

  生5:我劝你不要买3号鱼缸,因为它比较窄小,鱼不好向前游。

  生3(迫不及待地说):鱼可以绕着游。

  师:大家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都很好,购买时还要考虑房子大小等因素。

  2、沙坑用沙中的数学问题

  学校在操场边的空地上挖了一个长6米、宽3米、深0.4米的坑,准备装上沙作为沙坑使用。它的旁边有一堆圆锥形的沙,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5米。这堆沙够用吗?(∏的值取3.14)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后汇报)

  生1:这堆沙不够用。因为沙坑的体积是6×3×0.4=7.2(立方米),而这堆沙的半径只有12.56÷3.14÷2=2(米),沙的体积是×3.14×2×2×1.5≈6.28(立方米)。沙不够用。

  生2:我有不同意见,我认为这堆沙够用了。因为已经有6.28立方米沙,而沙坑装满沙也仅需7.2立方米,不用装满就可以了。

  生1:不装满一些会不安全。

  生2:不对,6.28÷(6×3)≈0.35,可见,用6.28立方米沙来装这个沙坑可以装0.35米深了,应该是安全的。而且,在使用中,沙不容易溢到操场上去。

  生1:我接受你的意见。

  三、综合实践,升华知识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几个题目复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老师这儿有一个铅球,怎样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呢?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生1:我们可以先在鱼缸里放一部分水,不能太多,量出水的高度;再将铅球放进水中,再量出水的高度,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铅球的体积。

  生2:我们组的方法与他们不同,我们决定用一个大口杯,装满水,再将铅球放进水中,收集溢出的水,用量筒一量就知道铅球的体积。

  生3:如果鱼缸很大,这个铅球又这么小,放到水里水面上升很少,会很难测量,就不容易求出铅球的体积了。

  生1:对,我们会选择一个大小适宜的鱼缸,或者玻璃口杯也行,用圆柱的体积公式计算。

  生4:我们组讨论的结果是设法找到球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公式计算。

  师:你们的想法都很棒,下面就请同学用自己的方法动手实践,求出这个铅球的体积。老师这里为同学准备了一些工具,可以来借用。

  (用公式计算球的体积的那组同学用的是由老师提供的球体积公式:老师建议他们课后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搞清球体积公式的获得过程。)

  (学生实践后反馈,老师说明测量中有误差,数据略有不同是正常的。)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20xx例文

  ★六年级下册数学鼎尖教案最新例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反思报告范文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20xx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反思总结范文20xx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最新例文

  ★ 20xx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教案例文

  ★ 20xx数学五年级下册公开课教案例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材结合活动情景,引入了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教材试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通过学习,学会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虽然是负数的初步认识,但内容较为抽象。以往负数的教学都安排在中学阶段,现在主要考虑到负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所以课本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逐步渗透数轴概念。

  2.体会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教学难点:

  应用标有正、负数的直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3分钟)

  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在直线上表示,一些数,大家还能记得,都表示哪些数吗?

  预设:整数、小数、分数。

  那我们上节课学习的负数能不能在直线上表示呢?

  二、自主学习

  (约7分钟)

  出示教材第5页例3图。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和方向呢?

  学生自我尝试解决。可能想到

  1.先画出直线。

  2.再确定方向。

  3.再确定距离。

  三、合作交流

  (约10分钟)

  1.结合学生学过的正、负数表示生活中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经验,引导学生明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在东西方向上走的距离。

  具体方法如下

  (1)以大树为起点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在直线上用0表示起点,0右边的数是正数,左边的数是负数。

  (2)把他们行走后的情况和直线上的点(0、正、负数)对应起来。如-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西1米,1表示以大树为起点向东1米。相反的,以大树为起点向东2米,在直线上对应的点2,以大树为起点向西2米,在直线上的点是-2。

  2.同学们,怎样用数来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1)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汇报。

  (2)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出示数轴,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

  (3)让学生说出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4)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3.观察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观察数轴。

  ① 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②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③ 师及时小结

  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1.数轴:可以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做数轴。

  2.数轴除了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分数。每个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们相对应的点。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第5页做一做。

  2.全课总结。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你收获了什么?

  3.作业布置。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

  在直线上表示正、0、负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利率,了解利率调整的原因;计算不同的理财方式带来的不同收益,知道如何使收益最大;了解千分数、万分数的概念。

  2、让学生经历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过程,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深化百分数的意义和运用,掌握百分数问题的解决办法。

  2、强调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方法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是不同的,那么怎样理财才能给我们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呢?那就一起来参加今天的活动吧!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什么是利息和利率?怎样求存款利息?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活动1:昨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作业,让你们去调查一下附近银行的最新利率,并与课本第11页的利率表进行对比,了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1)学生分组交流,老师选取几份调查表全班展示。

  (2)问:你们知道国家为什么要调整利率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附近银行的调查,不仅了解到当前的利率情况和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

  1、活动2。

  师:我们了解了利率也是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的,而具体到我们个人的实际需求,在选取理财方式时,也要慎重。请根据第16页的普通利率表,帮李阿姨算一算,如果把准备给儿子的2万元存入银行,供他六年后上大学,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

  (1)小组合作完成,可以用计算器计算。

  出示第16页利率表,小组合作完成时,教师巡视了解情況。

  (2)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存入。

  普通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3881。05元

  普通存款:二年二年存存3次共24845。94元

  普通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5425。13元

  普通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5492。5元

  普通存款:一二三年存存3次共24968。49元

  国债存款:一年一年存存6次共24871。53元

  国债存款:五年一年存存2次共26962元

  国债存款:三年三年存存2次共27046。73元

  教育储蓄:六年存1次共25700元

  (3)这些方案中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国债的收益最高。

  (4)小结:在本金相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设计意图】

  在本环节的教学中,主要采取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对比,发现在本金相同和存期相同的情况下,利率越高利息越高。

  2、认识千分数和万分数。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6页“你知道吗?”

  (2)学生交流自己对千分数和万分数的理解。

  (3)强调千分号和万分号的写法。

  三、课后作业

  自己去各大银行了解利率情况,给自己的压岁钱设计一个合理的方案,供自己六年后上大学用,并算出到期后的本息。

  四、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体会。

  总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百分率,生活中蕴含着无穷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关心我们的生活,热爱我们的数学,积极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同题。

  教后思考: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难点名称

  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让学生综合运用折扣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使学生对不同的促销方式有更深入地认识,经历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熟练度有较高的要求。“商场促销”虽对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但学生购买促销商品的经验还不足,对各促销方式的实质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整理、引导分析、巩固练习,运用百分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促销”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反思总结体会各促销方式的实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7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重点理解答五折的意思)

  2.指名学生回答

  700×50%=350(元)

  答:五折之后这条裙子350元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1)课件出示例5: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读完这段话我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小明提出了这样两个:

  ①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②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题目给出的数学信息中,哪些是关键呢?

  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打五折它表示现价是原价的50%,那么每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快来思考一下吧!

  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的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2)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列式:230×50%=115(元)

  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230里有2个100,然后从总价中减去2个50元。

  列式:230-50×2=130(元)230-50×2=130(元)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打五折的方式更省钱。

  (3)你还有疑问吗?

  ①满100元减50元,少了50元,也是打五折,怎么优惠的结果不一样呢?

  原来打五折就是无论标价是多少,实际售价都是原价的50%。“而满100元减50元”就只能是原价中满了100元的部分能优惠50元,能打五折,而不满100元的部分就没有折扣了。

  ②什么情况下两种优惠会一样呢?

  如果商品的售价刚好是整百元的时候,两种优惠结果是一样的。

  (4)回顾与反思

  看起来每满100元减50元不如打五折优惠。如果总价能凑成整百多一点就相差不多了。

  以后我要陪妈妈购物,帮妈妈算账。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4.巩固练习:某品牌的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按“每满100元减40元”的方式销售,在B

  商场打六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120元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A商场:120-40=80(元)

  B商场:120×60%=72(元)

  80>72

  答在A商场买应付80元,在B商场买应付72元,选择B商场更省钱。

  四、小结

  1.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2.商家的促销方式:“打几折”,“每满100元返50元礼券”,“每满100元减50元”,“买五件送一件”都转化为百分数的知识来理解。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折扣相关知识(略)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电脑显示:一则新闻《鹿晗八成不能来南昌演出》)

  师:看了这则新闻,你想到什么?是肯定不能来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认为八成表示有多大的把握?

  学生回答。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把肯定来晋看作100%的话,八成就相当于80%。这种说法除了日常生活之外,在工农业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自主探索理解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成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板书课题──成数)

  (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

  (2)反馈: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①四成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②二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③七成五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④八成七是十分之( ),改写成百分数( )。

  【设计意图】有了折扣理解的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对成数接触较少,但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理解,并通过反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

  2.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

  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xx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

  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

  3.小结

  (1)结合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 “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 “成数”的含义,把 “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探讨,参与解题方法的总结,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数学语言表达很有帮助。

  四、应用练习,巩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

  1.判断。

  (1)成数表示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

  (2)五成八改写成百分数是5.8%。( )

  (3)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4)某县今年蔬菜比去年增产四成,这里的四成是把去年看作单位“1”。( )

  (5)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做课本中的相关练习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置和安排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教师对于练习的辅导也相应有层次性,简单的题由学生自行梳理、分析、解答,易错题和难题进行针对性点拨,对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应用也大有益处。

  五、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六、作业

  练习二 4、5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教学内容:

  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

  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

  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课时

  (1)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

  说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

  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

  二、学习例1:

  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

  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

  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

  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吗?(水和冰的混合物)

  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

  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

  读一读:正35,负5

  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

  2、完成试一试:

  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

  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

  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

  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

  4、完成第6页第4题:

  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

  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

  三、学习例2:

  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

  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哪里到哪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

  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

  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

  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

  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

  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

  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黑板上这些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

  0呢?为什么?

  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

  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四、全课小结:(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

  过程与方法:

  1.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 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初步学会用负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欣赏自然景色的美。

  教 学重点 :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课件呈现教材图(第2页)例1,提出问题:“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

  二、新知讲授

  (一)学习例1

  1.明确气温的表示方法;观察各地的气温数据。

  “~”左面的温度表示当地的最低气温,右边表示当地的最高气温。

  有的数据前面加了“-”号,如哈尔滨-27°C~-19°C。长沙的最低温度是0°C。

  2.明确0°C表示的意义。

  (1)温度的计量单位。

  (2)标 准大气压下,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摄氏度,记作:0°C。

  (3)比0°C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比0°C低的温 度叫零下温度;0°C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3.明确-3°C和3°C表示的意义 。

  (1)表示零上温度时,在数字前加“+”,一般情况下省略不写,这里的“+”不是加号,而是正号写作3°C,读作三摄氏度。

  反之,-3°C表示零下3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4.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完善表格,并让学生明确个数据表示的意义。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教材情境图,问题:“存折中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学生一一回答存折中各数表示的意义,最后教师总结。

  2.明确正负数的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总结。

  3.正负数的读写方法及0的特殊性。

  读法:“+”读作正,“-”读作负;

  从左往右的顺序读数,先读“正”或“负”再读符号后面的数字;例如:+6.3读作:正六点三;- 4读作:负四(若数字前面的正号省略不写,则读数时也可不读)

  写法:在数的左侧写上“+”或“-”,例如:正八十写作:+8 0;负八十写作:-80。

  0既不是整数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4.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三)学习例3

  1.课件呈现教材图(第5页)例3,提出问题:“如何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行走的距离 和方向呢?”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 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 生把直线上 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 1 .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4.完成练习七的第5题。

  5.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使学生形成“式与方程”的认知结构,提高系统整理复习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及方法,进一步建立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3.使学生通过复习明确“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和复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整理和复习小学阶段有关“式与方程”的知识。

  教学难点:

  在整理中构建“式与方程”的知识网络,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和学生课前复习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示课题

  启发谈话,自我质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直接揭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梳理知识,沟通联系

  1.展示学生的整理和复习成果,微课引导学生体会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自主整理复习的学习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根据同学们的整理和复习,对“式与方程”进行归纳整理

  (设计意图:能让学生清晰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

  3.围绕以下三方面查漏补缺、纵深拓展。

  提出研究问题,小组讨论、合作攻关。

  (1)用字母表示数

  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②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③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④用字母来表示计算方法

  汇报、小结。

  ⑤实际运用

  考考你?

  学校买来9个足球,每个a元,又买来b个篮球,每个58元。

  下面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你们能说说它们表示的意义吗?

  9a表示58b表示58-a表示9a+58b表示

  追问:如果a=45,b=6,那么,你们能算出9a+58b等于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回忆、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既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又培养了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体验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学习乐趣。学生在整理中让旧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练习中提升知识。)

  (2)方程

  ①交流什么是方程

  ②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8×4=32 x-0.25=1449+3y>104+0.7x=102

  9a-3.5a 6<3÷b x/4=30% 2/3x+1/2x=42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小结:x-0.25=144+0.7x=102x/4=30%2/3x+1/2x=42都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所以它们都是方程。

  ③解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并能熟练地解方程。)

  (3)列方程解决问题

  绿化队为一个居民社区栽花,栽月季花240棵,再加上16棵就是所栽丁香花棵数的2倍。

  提出问题,独立思考

  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让学生参与列方程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应用代数的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初步符号感。)

  三、实际运用,增强理解

  1.小平在踢毽子比赛中踢了42下,她踢毽的数量是小云的3/4。小云踢了多少下?

  2.阳阳正在读一本科普书,第一周读了90页,还剩下这本书的1/3没有读。这本科普书一共多少页?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小组交流,集体讲评。

  3.指导练习,提升思维

  课件(出示)用小棒摆正方形,如下图所示。

  正方形的个数图形小棒的根数

  1

  4

  2

  3

  n

  让学生理解、认识、思考的差异,允许“多样化”的结论。

  小结:对于有规律性的事物,无论是用数还是字母或图形都可以反映相同的规律,只是表达形式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做层次不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升学生的解题思维训练。)

  四、全课小结

  回忆这节课我们复习了那些知识?是怎样进行梳理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归纳总结,让生知识的系统化和结构化,提升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

  五、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练习十六中第5-8题改造。

  (设计意图:让生在复习中巩固知识,在练习中提升思维。)

  教学板书:

  式与方程的整理与复习

  数量

  数量关系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

  运算定律

  计算方法

  认识方程含有求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解方程

  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方程的基础知识,会解学过的方程,并能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从中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在课前利用微课布置前置作业,通过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来整理“式与方程”的知识,虽然有部分学生不能完整地整理所学知识,但仍可对某部分知识进行简单的整理,通过这种整理知识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学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的基础上,教师再综合学生整理的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复习内容,这样突出学生在整理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复习效果。

  教学设计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不能以自己的经验代替学生实际情况,认为上过的内容只要复习一下,学生就能弄懂,如用方程来解决问题时,对于简单的题目,学生做的很好,但稍复杂一点的题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分析题目,找出题目中的关系式。从中也看出这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可以着重来复习这部分知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怎样用字母表示南、西、东等方向,初步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掌握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画图能力、计算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测量、画图、交流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展知识视野,激发同学们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方向和实际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关键

  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

  (1)以灯塔为中心,灯塔的上、下、左、右分别表示什么方向?

  相机指出:东——E西——W南——S

  (2)在图上指出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的方向。

  2.如果知道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你能在图上表示出清凉岛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研究根据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准确画出相关物体的位置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1.出示教材中例2的平面图。

  谈话:这是一幅以灯塔为中心的平面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在平面图上常用N表示方向北,另外还常用E表示方向东,用S表示方向南,用W表示方向西。

  提问:你能在平面图上指出东、西、南、北以及北偏东、北偏西、南偏东、南偏西等方向吗?请你在平面图上指一指。

  题目还告诉我们“灯塔北偏东40?方向20千米处是清凉岛”,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

  (一是告诉了清凉岛相对于灯塔的方向,二是告诉了灯塔到清凉岛的实际距离)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数据指出清凉岛的大致位置吗?

  怎样在平面图上准确地表示出清凉岛的'位置呢?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班内交流。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位置的具体步骤。

  (1)在平面图上确定北偏东40?的方向。

  根据“北偏东”的含义,以表示灯塔的点为顶点,正北方向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偏东40?画出角的另一条边,并在图中标出角的度数。

  (2)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计算出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根据“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千米”计算出灯塔到清凉岛的图上距离。

  (3)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在所画射线上确定清凉岛的位置。

  提醒:①根据计算出的图上距离,找到清凉岛的位置,用圆点表示,并在旁边标注“清凉岛”。

  ②标注出实际距离,把射线多余的部分擦掉。

  3.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指出清凉岛的大致位置与准确位置相差远不远。

  4.试一试

  (1)出示题目要求:在灯塔南偏西30°方向15千米处是红枫岛,你能在图中表示出它们的位置吗?

  (2)各自独立完成。

  (3)组织全班交流,重点交流画南偏西30°方向的射线的方法和所确定的位置。

  三、组织练习

  1.完成“试一试”。

  (1)让学生尝试做题。

  (2)组织展示、交流。

  (3)提问:你是怎样确定南偏西30?方向的?是怎样计算出灯塔到红枫岛的图上距离的?在图上表示红枫岛位置时你又是怎样做的?

  2.完成“练一练”。

  (1)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内交流。并提问:你能完整地描述出熊猫馆和孔雀园的位置吗?它们到猴山的距离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3)指名说一说在图中表示蛇馆位置的具体步骤。

  3.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谈话:这道题内容比较多,要仔细读题弄清题意,明确题目要求。提问:图中以机场所在地点为端点,向四周画了许多条射线,每相邻的两条射线的夹角是多少度?你是怎么知道的?“每相邻两个圆之间的距离是10千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指着图说一说。

  (2)提问:飞机A在屏幕上的位置是怎样确定的?

  (3)让学生各自在图上表示出飞机B、C、D、E的位置,再展示部分学生的答案,共同评议、校正。

  4.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1)让学生在图中指出各场所的大体位置。

  (2)让学生按给出的条件在图中画一画,算一算,确定每个单位在平面图中的位置。

  (3)在小组里互相检查、评议。

  5.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1)学生独立做题。

  (2)指名说一说1号、2号运动员落地的实际位置。

  (3)同桌互相检查3号运动员落地的图上位置画得对不对。

  四、小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哪些方面表现较好?

  五、作业

  练习十二第4题和第5题。

  板书设计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北—— N东—— E南—— S西—— W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优秀04-23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01-07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23

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教案01-06

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教案数学12-23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5-31

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教案08-26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