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4-06-30 11:36:2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级音乐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1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

  【教学设计】

  一、创意说明

  《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是一篇让学生认识贝多芬、了解贝多芬,学习贝多芬的人物传记。而这篇人物传记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它没有详尽地介绍贝多芬如何创作了他那些经典的交响乐(作为“乐圣”贝多芬的音乐地位和音乐成就无人能及),而是把贝多芬作为和苦难命运作斗争的代表来描写、刻画的。作为这一代表,贝多芬同样令人崇敬!作家用出色的肖像描写,从中表现了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反映出了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语文学习,无论是语言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本堂课教学设计以让学生看、听、读、说等实践活动为核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合作交流把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教学要达到三方面目的:知识和能力:学习出色的肖像描写的传神达意之效果,体会文章语言形式与内在表达内容高度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看录相、听交响曲、读课文、说感受,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合作学习。情感和态度:感受贝多芬与命运作不屈斗争的顽强精神,让学生有不畏困难的健康的心理,有知难而进的进取精神。

  二、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

  1、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⑴导入:音乐导入法,放《命运交响曲》,让学生聆听,再让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贝多芬。教师再补充“正如大家所谈到的,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但同时也是一位平凡的普通人,他与平凡人一样会遭受病痛的折磨,对孤独忍无可忍,渴望与别人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音》,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⑵简介作者:(多媒体显示,学生齐读何为有关信息)

  2、初步了解贝多芬:

  ⑴电脑课件显示《贝多芬》的文字介绍,学生自由朗读。

  ⑵电脑课件显示《贝多芬》交响乐的表演片段,学生认真观看赏析。

  通过文字和音像资料,学生对贝多芬有初步了解和直观感受,为理解课文中肖像描写展示贝多芬性格、气质打下基础。

  3、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电脑课件展示学生自主学习任务:找出文中的肖像描写,并把握人物的性格、气质。这个问题设计内容涵盖全文,答案在文中亦易于发现,学生能较为轻松完成,对人物性格就能较为准确归纳感受。

  4、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⑴理清文中叙述的几件事。(此环节已放在预习中完成,这里可简单带过。)

  ⑵小组分工朗读,自由发言,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

  ⑶对自主学习部分小组里提出疑问并让他们试着相互解答。(教师充分引导,使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升了能力,降低了难度。)

  5、全班范围里提出疑问并试着相互解答:(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使学生的个体的片面的认识趋于完整)

  6、教学小结:学习作者借助肖像描写来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以贝多芬的精神来激励自己成长。

  7、作业布置:

  ⑴合作交流课后的“研讨与练习”。

  ⑵用5分钟写一片段作文,要求描写本班同学,不出现姓名,由大家判断是谁,最后学生评点其优劣。

  【精彩片段】

  教师:我们将随着课文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请大家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文中的哪些地方的肖像描写使你有这种感受?

  学生1: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生活的简单,物质生活的简单。文章5自然段中说:“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7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从这两处我们可看出,贝多芬不在意物质享受。对他来说,精神的充实远比物质的享受更有意义。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贝多芬将他所有的时间都给了他钟爱的音乐,他不希望以奢华生活浪费他的时间。

  教师:这个同学能够抓住女佣的语言和贝多芬的衣着来分析,很好。

  (板书:生活简单衣着描写)

  学生2:我感受最深的贝多芬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虽然有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甘心堕落,而是顽强的抗争。请大家注意这几处的描写。6段的“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8段的“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10。5段的“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深邃的眼睛……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意志。”这些描写都在告诉我们,他在以自己的不屈不挠向命运抗争。

  教师:这位同学能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角度抓得好,分析也好。命运的苦难并没有贝多芬压倒,相反,他勇敢地直面这些苦难,不妥协不屈服。

  (板书:不屈不挠外貌描写)

  学生3:我和他的感受相同。但我想再作补充。除了外貌描写,在语言、神态的描写上也有体现。比如22段的“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23段的“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这两处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贝多芬内心的坚定、勇敢和永不屈服。

  教师:补充得很好。其实也是作者想要着力刻画的。除了外貌描写,作者还通过自己的评论性语言,表达了对这位伟人的敬仰,最典型的是25段中省略号后的那段话。作者已经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用抒情性的议论倾诉着自己的感受。

  (板书:永不屈服神态描写)

  学生4: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的善良可爱。他是一个性情古怪的人,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有伟大显赫的一面,也有着可爱纯朴的一面。文章15段有这样一句话:“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展示了贝多芬内心善良的`一面,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不可亲近。文章25、26段写的是他向客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他其实是很可爱的人,甚至有点孩子气。

  教师:我非常欣赏这位同学的发言。他深入到贝多芬的灵魂深处,他看到了人们不常看到的善良、可爱、纯朴。贝多芬是一位伟人、怪人,但也是一位善良、纯朴有爱心的人。

  (板书:善良可爱神态描写)

  学生5:我感受最深的是贝多芬内心的渴望。我觉得他是一个充满渴望的人,他的内心有很多向往与追求。第10~15段有一个词“神往”,这个词用得非常好,它写出了贝多芬对交流的渴望、对宁静的渴望。第18段有两个词:“一滴泪”、“好灵魂”,这是他在看了客人的纸条后的真情流露,反映出他内心渴望与外界交流,渴望人们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教师:分析得非常漂亮。能够从词语中,深入体会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很好。的确,贝多芬是一个内心充满了渴望的人,他渴望被人了解,渴望走出孤独,渴望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这种渴望,其实也就是他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种种的不幸并没有磨灭他对生活的热情,相反却激起了他对生活更大、更多的热情。那么大家说,这里我们是概括为“充满渴望”呢,还是概括为“热爱生活”?

  (学生对这两个词进行比较讨论。讨论很有必要,因为两种概括各有理由。选择“充满渴望”,重在表现贝多芬的孤独寂寞。选择“热爱生活”,重在表现他的不屈不挠。如果争议不休,可以两词兼用,因为它们的角度各不相同)

  教师:大家用自己的眼光观察、剖析着贝多芬,展示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另一面。我们来看一个板书。

  善良可爱、永不屈服

  生活简单、充满渴望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衣着描写

  热爱生活、不屈不挠

  能把他还原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感谢作者何为先生,如果不是他的描写,也许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作为伟大音乐家的贝多芬,他的内心多么孤独和渴望,有着多少无奈与痛苦,又有着多少坚韧和刚强。同样,如果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世界,我们也就无法真正理解他在生命长河中的抗争、不屈、勇敢和顽强!让我们记住这样的话:

  “谁也别想战胜我,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

  贝多芬之魂,是哲学上“大写的人”同命运荒诞那部分勇猛搏斗之魂。

  作为精神世界的巨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他正是后来海明威所赞赏的那种斗士:“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三、体验反思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座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句话谈一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1:贝多芬是一面旗帜,它永远飘扬在身处逆境的人们的心头;贝多芬是路标,它永远耸立在歧路杂处的人生旅途上。

  学生2:贝多芬,我永远的偶像。

  学生3:天才来自勤奋,成功来自不屈。

  学生4:别惊异于成功的辉煌,多看看背后的忧伤和泪水,这或许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学生5: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令人敬佩。

  学生6:伟人就是像神那样无畏的普通人。最美好的品质是在厄运中被显示的。

  学生7:一切幸运并非没有烦恼,而一切厄运也决非没有希望。

  《音乐巨人贝多芬》原文阅读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的家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一个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不过,她说:“答应我,你们一定要按照我的意思决定去留。”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

  “他在这架钢琴上工作,他在那架钢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教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

  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的,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副助听器,可是早已失效了。

  他无视屋内的人,一直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枝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悲剧,一张含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火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什么?又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是那些孩子,嘲笑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道:“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视了一会儿:“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出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枝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着:“我们要知道您的生平,把您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您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

  “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

  “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停地记下来。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反思

  法国作家梅里美说得好:“作诗只能说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读者自己去补充。”我马上联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的艺术,觉得教学艺术也和诗一样,颇有相同之处:教师讲课也只能讲到七分,其余的三分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补充,去创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变传统观念课堂教学不应该讲通讲透,要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留足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自奋其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我甚至觉得有些课文,教师可以只讲五分,滔滔不绝,把教材上和教参上的知识和盘托出,这本来就是越俎代庖的错误之举,犯了艺术上所说的“直露”的毛病,我们要花的功夫应该是在设计和点拨上面,时而煽情,时而理智地引导总结,因此,我觉得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下来学习主篇文章,是非常有必要的。

  1、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新课程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要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个学生的个体获得充分地发展,培养出有个性的人才。这个案例就本着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采访、学生互相之间设疑解疑,仿写,赏析音乐等等,它不但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自主地合作、探究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以读为本,运用各种朗读法,欣赏品味文章。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文章的语言比较地生动传神,也有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话,不可能光靠着语言的传达给学生,在这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学生多次的朗读来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品味这些语言,教师灵活地运用快速阅读、默读、齐读、分角色朗读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的内涵,在读中培养朗读能力。

  3、在实践中去体验文章深厚的情感。

  课程内容不应该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如果没法真实,也可以类比式的仿真体验,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本案例运用“盲人画家画牛头”的游戏导入就是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盲人失去视力的痛苦,从而联系课文体会到失去听力的贝多芬,将面临怎样的灾难。这时候,学生对贝多芬的崇敬之情绝对不会只是浮于表面的,他们对“伟大”这个词会有新的体会的。

  4、赏识学生、全员参与、共同发展

  欣赏音乐等活动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特别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但是正是这给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想利用巨大的反差(遭受如此大的打击与挫折,却能创作如此震撼人心的惊世名作)效应,强化教学效果。之所以选择《命运交响曲》,是因为从古至今,贝多芬这个名字就始终与古典音乐等量齐观,他的才能和他的坚毅精神以一种独一无二的音乐方式结合在了一起。特别是这首人人皆知的贝五,即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又名“命运”。虽然这交响曲欣赏水平要求极高,我也不是想上成专业的音乐鉴赏课,但是我觉得这么好的音乐虽然不能决定和改变什么,但它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却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怎么能随便放过这样一个好时机?这时,老师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运用鼓励性的语言和手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教师始终给予积极性的评价,即使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甚至完全错误,教师也会面带微笑地鼓励他们,诸如“同学们的回答真是各具特色,都有一定的道理,可真让老师刮目相看”等等。这样就能全员参与积极提高。事实上我的学生也真的让我刮目相看了。

  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全员参与讨论游戏等活动,特别是我们班的郁军同学,虽然是弱智学生,但他在这样宽松热烈的气氛下,也勇敢地表现了自己。

  总之,这案例本着新课程新理念的思想,运用多种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游戏、讨论、赏析中得到了自己的真切体验,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验老师,我也试着阐释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希望通过尝试,可以走出一条可行的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道路。

八年级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⑶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⑴ 引导同学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同学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 揣测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⑶ 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实际,考虑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同学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

  “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设计二: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资料展播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é 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同学熟读课文:

  3、教师提问:

  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明确: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提问:

  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明确: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4、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明确: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溢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罗布泊的消逝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5、教师总结:

  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同学齐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2、提问:

  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同学讨论:

  明确: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久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

  五、品读课文

  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师提示: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试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试用替换法揣测文句。

  自主学习效果展示: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沛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2、感受形象性:

  具体表示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

  ⑴ 对比手法: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⑵ 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标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⑶ 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⑷ 注重想象描绘:

  如:“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注重想象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罗布泊当年的美丽。如替换成“据史书记载,罗布泊水域辽阔,周围万顷绿地,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比较一下,效果如何?

  3、体会抒情性:

  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多媒体显示)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⑴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繁重。

  ⑵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⑶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同学细细体会,并相互交流。

  明确:

  ⑴ 直抒内心痛苦而繁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⑵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同学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六、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假如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手,是发明,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七、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憧憬表达: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教师提示:

  ⑴ “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⑵ “我”的生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⑶ 从出生到20岁,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要有情调,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⑷ 从20岁~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⑸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⑹ 我要回报罗布泊。

  3、同学考虑,并自由发言。

八年级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八年级音乐教案4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个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不过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因为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知识点讲解:

  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

  四、乐曲的结构

  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播放光盘)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表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择这段主题时不过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很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使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个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八年级音乐教案5

  教学理念:

  情景教学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景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的本领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唱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中《军民团结一家亲》时,根据剧本第四场内容结合歌曲演唱,通过学生表演学习舞蹈,并在愉快的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通过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而且在学生亲身体验了音乐,进一步激发了兴趣,自觉地探索和研究表现文学剧本的不同音乐形式。教学作为一种认识过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在其中,否则,人们常言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失去了理论根据。在教学这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构成。其中师生间存在着两条交织在一起的信息交流回路:即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二者互相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本课内容将学唱简单的歌剧选曲引申到了用民族舞蹈、现代舞融合芭蕾舞的动作进行创编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学生联想自由驰骋,情绪随意起伏,感知在暗暗积聚,技能在与时俱增。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舞剧选曲《军民团结一家亲》,体会歌曲的亲切、热烈的情绪,进而体会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热爱红军的思想感情。

  二、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深刻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三、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有自然的声音歌唱《军民团结一家亲》

  2、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设计意图

  一、引入

  1、播放一段音乐学生跟老师动起来做一段芭蕾手位动作

  2、提问中国有没有芭蕾舞蹈?

  3、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使学生对舞剧选曲有初步的认识,也使学生对当年军民的鱼水深情有初步的理解,也为了使学生对舞剧插曲有初步的印象。

  用同学们熟悉的舞蹈,与本课学习内容相联系,既自然揭题又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

  二、歌曲学唱、歌词内容体会

  1、简单介绍曲作家、分析歌曲

  2、老师范唱歌曲

  3、采用跟唱法,学生跟老师钢琴唱歌曲

  4、注意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处理。启发学生比较、选择不同的歌声来表现歌曲前后两段的不同情感。并用刚劲有力的歌声演唱歌曲的结尾句。

  5、分组表演唱歌曲歌曲难度不大,不用占用过多时间,主要是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思想感情。使学生从音乐的表现上,学会如何处理、表达歌曲的感情。

  三、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1、再次欣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四场

  2、分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模仿其中一两个动作。扩大音乐视野,进一步了解剧情,并感受民族化芭蕾舞剧,由衷的倾佩之情由此而产生。

  四、参与创编学生分组讨论

  用现代舞或民族舞蹈融合芭蕾舞的动作为歌曲创编,歌曲中对比性乐句的设计为重点。进行创编,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在活动中再次复习巩固所学歌曲。

  五、总结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感受

  2、师生交流和总结:相对于欧洲芭蕾艺术的发展,我国的芭蕾舞蹈艺术发展几乎晚了3个世纪,但是它是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派融为一体,为世界芭蕾舞坛增添了一朵奇葩。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课后作业

  1、背唱歌曲《军民团结一家亲》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听。

  2、利用网络欣赏芭蕾舞剧《天鹅湖》,把小组最喜欢的片断记下来,包括片断的故事情节和哼唱出片断的音乐旋律。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歌曲,搜集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

  板书设计:

  《军民团结一家亲》

  曲:吴祖强、杜鸣心等

  填词:集体

 一、芭蕾舞剧

  二、装饰音:

  1、前倚音

  2、保持音

  3、重音

八年级音乐教案6

  教材分析:

  《依呀呀噢咧噢》是一首欢快的扎伊尔民歌,四二拍,旋律多级进,节奏富于动感,多切分节奏。表达了扎伊尔人民对祖国,对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喜欢音乐,音乐素质较好,在歌唱方面较突出,但偏爱流行音乐,要正确引导。本年级学生相对来说上课较认真,学习主动性较高,学习兴趣较浓。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了解,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学生正处于变声期,需要注意嗓子的保护。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体验歌曲欢快的旋律、热烈的情绪,了解非洲相关音乐文化,逐步提升学习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在体验、探究中,学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试奏非洲鼓,感受非洲音乐文化风格与特点。

  3.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非洲歌曲与鼓乐,能参与体验《鼓的语言》,掌握相关节奏特点。

  ⑵准确并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⑶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辨析非洲音乐的典型风格特征。

  教学准备:

  电子琴、非洲鼓、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风格迥异的异国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由于学生对非洲的音乐较陌生,教材所提供的歌曲较难唱,因此教学重点可放在体验听赏、学唱音乐。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1.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进行环球之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提到非洲,大家会联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自由回答(黑、热、狂野的风格)

  2.师:非洲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古老而又神秘的大地,那么让我们随着短片,一起走进非洲。(播放走进非洲视频)

  3.师小结:非洲有许许多多的野生动物,还有许许多多的部落文化,那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以非洲音乐作为窗口,一起走进非洲,看一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非洲是否有全新的印象。

  二、课程新授

  (一)鼓的语言

  1.初听乐曲

  师:说起非洲音乐那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出示问题,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思考:

  你觉得非洲音乐的节奏、情绪是怎样的?

  ⑵这样的非洲音乐会在什么场合出现呢?

  师小结:非洲的音乐通常在狂欢和祭祀的场合出现,所以它带有一种即兴性。那么同学们在听这段音乐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呢?(鼓)

  师:在非洲音乐中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鼓乐是非洲音乐中最特殊也是最典型的一种音乐形式。鼓在非洲有上百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非洲的手鼓。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也带来非洲的手鼓(金贝)。

  教师介绍金贝的特征及演奏方法。

  2.鼓的演奏方式和音色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个鼓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好,老师来敲一段,同学们听一听它和你们平时听到的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比其它鼓声清脆)

  师:请注意老师的演奏手法,你能发现鼓面的不同位置音色有何变化吗?

  教师讲解非洲鼓有三种音色并演奏。

  让学生尝试演奏。

  3.了解鼓的功能

  师:非洲的鼓除了在音乐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外,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它能传递信息,鼓也会说话。

  播放科特迪瓦的民间音乐《鼓的语言》。

  4.学习鼓的语言

  师:鼓声和语言是有结合的,下面请同学们也来和我一起打打鼓。我们来学习鼓的语言的最基本的一项――重复。

  师敲鼓,生拍腿。

  师:下面我给同学们三条节奏

  ⑴ xx x xx x

  ⑵ x x x xx xx

  ⑶ x x x x

  学生分三组练习不同节奏,然后分组演示。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演奏的是单线条的节奏。在非洲音乐中除了单线条的节奏,还有别的节奏。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何变出多线条、多声部、多层次的音响效果呢?(三组一起敲节奏。)

  师:同学们刚才听出了多线条、多声部、多层次吗?为什么分了三组来演奏还没有这种感觉呢?(拍出的音色是一样的)。

  学生讨论怎样把音色进行区别。(跺脚、拍手、拍腿)

  学生再次同时演奏。

  (二)学唱歌曲

  1.在三组不同节奏配合下,教师用非洲鼓伴奏进行歌曲范唱。

  2.出示歌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音乐构成要素(调号,拍号)以及歌曲中连音线休止符的运用。

  3.教师再次范唱。学生思考:这首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

  4.提示歌词。

  5.在鼓的伴奏下带节奏读歌词。

  6.教师用声势突出切分节奏,并让学生感受非洲的律动。

  7.教师提示引导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自然地演唱歌曲,并唱出非洲音乐狂野的风格。

  8.找个别学生演唱歌曲,教师和其他同学打鼓点节奏进行伴奏。

  三、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视频,并观察非洲舞蹈的动作特点。(比较多动手、脚、头、腰)

  2.教师随音乐演示非洲舞蹈基本步伐。

  3.学生随音乐跟教师学跳非洲舞蹈动作。

  4.教师找个别学生到前边领舞。

  5.学生边唱歌曲边跳舞。

  6.分发道具模拟情景,欢迎客人,学生欢呼,舞蹈,唱歌。

  四、课堂小结

  我们感受了非洲音乐的热情与奔放,在非洲音乐中传承着非洲大地的思想、艺术、历史以及对自然的态度,它对世界音乐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比如爵士、街舞、摇滚等等,让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去感受发现更多的非洲元素吧!

  教学效果测评:

  测评项目 评价等级

  A B C D

  非洲鼓乐节奏掌握

  歌曲演唱

  非洲舞蹈

  课后反思:

  本课的内容选自第五单元《环球之旅》中的《非洲音乐》,选取的材料是《鼓的语言》和唱歌《依呀呀噢咧噢》。对现在的学生来说了解非洲文化的渠道很广,但是对非洲音乐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对学生来说唱会一首非洲歌曲不是难度,但要唱出非洲味却是不容易的。因此本课具有以下三个亮点:

  第一,将目标定位在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学生表现非洲音乐风格的基本技能,并有意识的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到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段要求。

  第二,将课的过程设计为从已有的文化经验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关注非洲的风土人情,进而自然地进入到非洲鼓乐和歌舞的学习中,最后上升到人文层面,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第三,将两个相对孤立的内容--唱歌和欣赏组合成了两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环节,避免了学生对非洲音乐的片面了解,更有利于学生整体地把握非洲音乐的风格,感受非洲人民热爱自然的生活态度。

  通过本课的学习,95%的同学能充满热情地演唱歌曲《依呀呀噢咧噢》,90%的同学能用舞蹈动作、鼓点节奏来表现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文化的风格与特点。但还有少数学生由于音乐素质低,对本课内容掌握的不够好,课下要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八年级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学唱新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

  3、通过鼓励学生自信地独唱或与他人一起表演,培养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賽课教案。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掌握学习方法,利用已学歌曲参与活动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但又能适度的调控好紧张活泼的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课件播放《我们来歌唱》,随音乐进教室

  2、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明天就要结束了,迄今为止,我们中国仍然以遥遥领先的优势位居金牌榜的榜首,这是件非常值得骄傲和高兴的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总忍不住会唱唱歌、哼点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3、播放歌曲伴奏,师生拍手跟唱

  二、学唱歌曲

  1、歌曲简析:刚才老师演唱的《大家来歌唱》这首歌旋律简单,气氛热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在喜庆的日子演唱,而且它非常简短,易学易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学会吧!

  2、聆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遍原唱,同时请:用你的手感受一下它的节拍

  3、熟悉节奏大家的节奏感都非常好,老师想增加点难度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到底有多高。

  4、用“唻”模唱通过刚才的尝试,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是?掌握了基本节奏之后,让我们再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请大家跟着琴声,用“唻”模唱旋律。

  5、学唱歌词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简单,歌词也朗朗上口,下面请跟我唱

  6、接唱歌曲老师唱前一句,请大家接唱下一句。

  7、分组对唱大家都掌握得很快,现在让我们分组来演唱这首歌曲,有谁可以给我们领唱吗?

  8、小结其实,学习一首新歌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步骤就是:了解节拍、掌握节奏、熟悉旋律、学记歌词大家以后就可以尝试用这些步骤自学歌曲,应该能很快而且准确的.把握歌曲。

  三、我们身边的歌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有很多的歌曲因为很好的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而传唱大江南北,例如:歌唱祖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祝福祖国》歌唱妈妈的歌曲——《白发亲娘》《世上只有妈妈好》歌唱家乡的歌曲——《浏阳河》《又唱浏阳河》当然这些歌曲都是老师比较熟悉的,也许对于你们来说有点生疏,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能代表你们心声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唱出自己心中的歌,教案《賽课教案》。老师这里有一些代表不同内容歌曲的星星,请随机抽选,然后用歌声唱出相应内容。

  (二)分组抢答看来大家平时都挺喜欢唱歌,也积累了不少歌曲,下面让我们分组进行PK,请按要求自信、大方地演唱歌曲的一两句,两组中获胜的将留下来与下一组进行PK,最后留下的即为今天我们班上的“K歌之王”。

  、课堂总结

  唱歌除了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外,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提升气质。希望大家以后用这堂课上掌握的方法,自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用歌声来忘掉烦恼舒缓情绪。改唱《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唱唱歌,如果感到悲伤你也唱唱歌,如果感到郁闷感到烦恼你也唱唱歌,因为唱歌能使你更快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

八年级音乐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京剧的风格特点,并通过听唱等形式学习歌曲《唱脸谱》,激发学生了解京剧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了解中国的京剧脸谱,并且可以掌握演唱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学难点:

  欣赏全曲,并能用准确的速度和力度演唱《唱脸谱》。

  教学准备:

  视频,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苏三起解》,提出问题。

  二、学习新课。

  1、简介京剧的形成。

  2、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京剧的知识。学生观察图片,说出京剧的行当及京剧中的角色的扮演。

  3、多媒体播放《唱脸谱》,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学生听歌曲,自由谈论。

  4、歌曲范唱。

  学生感受歌曲的韵味。

  5、学唱新歌。

  (1)、教师领唱,学生随教师指挥一起跟唱。

  (2)、难点突破,倚音、下滑音。

  (3)、随教师一起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八年级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初步了解日本樱花的相关文化。

  4.学习和掌握日本民间“都节调式”并用它进行简单的旋律创编。

  教学重点:

  1.通过聆听、欣赏、演唱、分析、对比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旋律创编;用舞蹈的形式表现樱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根据音乐的风格判断是哪个国家的歌曲?(印度、日本、朝鲜)在这三个国家中,哪个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呢?(日本)

  二、教师介绍日本的民俗风情

  1.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音乐的起伏变化。

  2.师问:歌曲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引出樱花相关文化)

  1)讨论歌曲的音乐特点。

  2)音乐知识的学习和创编。

  3)教师给出4小节简单节奏写在黑板上,请学生随意组合都节调中的音符,感受都节调是构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的因素。

  3.总结形成日本民歌风格特点的重要因素是日本的民族音乐调式:都节调。

  用舞蹈形式表现音乐

  教师进行本课的小结学生听讲

  欣赏图片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2)用U音轻声模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3)学生对歌曲进行感情处理。

  4)跟随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a讨论:a.音乐结构简单b.旋律自然朴素c.都节调式的运用。

  b请学生把歌曲《樱花》中的各个音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并且哼唱出来。(34671)这就是日本的民歌调式,叫做“都节调式”。

  c集体演唱分享自己的作品。

  三、学习简单日本舞动作,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演唱《樱花》。

  学生谈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感受不同风格的歌曲,一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音乐软件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问题的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广度,给予他们想象的空间。

八年级音乐教案10

  第一单元华夏古韵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唱歌《阳关三叠》。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唱歌曲,正确感受古曲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古琴,交流古琴知识

  提问: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件我们中国古代非常珍贵的乐器,这件乐器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这是什么乐器呢?

  (2)交流知识

  提问:古琴有几根琴弦?

  ①提问:琴面上的白点的名字是什么?一共有多少个?

  ②老师介绍古琴的结构:琴有头、颈、肩、腰、尾、足,琴的背面有两个孔,是古琴的出音孔。

  ③提问:古琴面和古琴底分别是什么形状?它们分别象征了什么?

  ④老师介绍琴名与音色

  ⑤听一段古琴曲,学生初步感受古琴的音色。

  ⑥老师讲解琴歌的基本概念

  2、(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五、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二、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通过对作品音乐要素的分析感受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古韵”。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古代乐器骨笛、埙、编钟,能够分辨其音色。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楚商》《原始狩猎图》《哀郢》

  问:通过听赏,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乐曲让你联想到什么场景?主要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播放录音。

  3.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几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教师简介编钟、骨笛和埙的相关知识。

  5.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五)课堂练习:

  1、看图识乐器

  2、听音乐辨别乐器音色

  第二单元梨园风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京剧《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教学目标

  1.在两段唱腔的欣赏过程中,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及培养学生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的内心情感。

  2.借助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聆听、体验、思考的学习方式,初步了解两个经典唱段的艺术特点。

  3.(1)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通过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这两个经典唱段,了解梅兰芳和马连良这两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教学重点:

  感受京剧艺术中不同行当在京剧中的唱腔魅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欣赏歌曲《粉墨人生》,思考歌曲中所唱的是哪种艺术形式?生:京剧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晴》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的梨园风采——京剧,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0页,结合课本我们来了解京剧的诞生与发展。

  京剧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

  它起源于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相继进京,结合当时流行的昆曲、秦腔、汉剧等,并结合北京地方方言,标志着京剧的形成。

  在发展过程中,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贡献突出,被称为“老生三杰”。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也是综合性很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它融汇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雕塑等多种类。

  教师:从图片上可以发现京剧服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华丽、颜色鲜艳、刺绣精美

  教师:很好。京剧服饰首要特点就是华丽,材质一般用绸缎,刺绣精美,视觉效果好。常用的道具:刀、枪、剑、马鞭等。头饰也是很精美、华丽。(图片展示)

  教师:了解了京剧的服饰与道具,就不得不说京剧行当。京剧可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老生、小生、武生等(男性角色)

  旦:老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女性角色)净: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丑:文丑、武丑

  教师:通过图片的展示,可以发现京剧的妆容与平时我们所见到的大不同。京剧化妆。是我国传统戏曲的一种独特的化妆艺术,它在深厚的生活基础上,以庄重而富有夸张的图案和鲜明斑斓的色彩,对人物形象进行艺术造型。

  教师:京剧形成后,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革新,此后才人辈出,以四大名

  大为主要代表人物。同学们知道四大名旦是哪些人?

  学生:梅兰芳等

  教师:介绍梅兰芳。了解了梅兰芳,就让我们一起见识他是如何演绎女性的柔美情怀。欣赏《贵妃醉酒》中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叙述该唱段的音乐特点和情绪

  学生:哀怨

  教师:音乐华丽委婉,表现杨玉环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这样的唱腔就是四平调。教师总结梅派唱腔的特点。

  教师:京剧旦角的流派有很多,除了梅派之外还有尚派(尚小云)、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比如尚派的《双扬公主》、程派的《窦娥冤》、荀派的《红娘》等,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来欣赏这些优秀剧目。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体会一下旦行和生行这两个行当的不同之处。

  完整聆听唱段,并思考:生角的嗓音有什么特点?这段唱腔有什么特点?它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

  跟随老师模仿演唱“我正在城上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一句,注意咬字准确。教师简介唱段内容。教师简介马连良。对比分析旦行与生行

  总结与交流

  京剧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的声腔艺术丰富多彩,表演异彩纷呈。希望同学们了解它,喜欢它,欣赏它。

八年级音乐教案11

  单元教学内容

  1.简单了解“八音”以及民族乐器的分类。

  2.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姑苏行》《光明行》《十六板》《行街》《小放驴》。

  3.认识常见的民族打击乐器。

  单元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和发展历史。

  2.欣赏几首民族器乐曲,初步认识和了解民族器乐演奏形式以及风格。

  3.尝试演奏几种民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4.体会打击乐器在我国戏曲中对刻画人物、情绪所起到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简单了解民族乐器的种类和发展历史。

  (2)通过欣赏南北风格迥异的民族乐曲,了解民族器乐的演奏形式和风格。

  2.教学难点:

  学打锣鼓经。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法、比较法、自主学习法。

  重难点指导

  1.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六七千年前的骨笛、骨哨到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吹笙、鼓瑟、弹琴、编钟等器乐演奏形式,再到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等丰富多样的演奏形式,民族音乐的悠久历史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课开始,教师可对学生做介绍,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悠久的历史有一个初浅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教育,端正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态度。

  2.通过不同乐曲的欣赏,认识我国民族乐器的不同材质、音色、音乐表现力及演奏形式,感受到南北音乐的不同风格。同学们虽然平时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但通过教师启发、同学们相互的讨论,应该都能得到较大提高。本单元所要解决的以及需要同学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出发,鼓励、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京剧锣鼓经的演奏对学生比较陌生,可先让学生观看并选择与角色相一致的打击乐演奏,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先将节奏唱念熟练再进行合奏,这样也比较容易表现出戏曲感觉。

八年级音乐教案12

  教学内容

  1、认识乐器

  2、音乐欣赏:《尔达什舞曲》(小提琴)、《梦幻曲》(大提琴)、《西西里舞曲》(长笛)、《拿波里舞曲》(小号)、《单簧管波尔卡》(单簧管)。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不同乐曲和看图,认识西洋管弦乐器、乐队极其声部,听便不同乐器和不同声部的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器常识及其有关知识。

  2、通过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

  教学重点:

  通过音乐欣赏,使学生了解西洋乐器的外形和音色,了解西洋管弦乐队的组成,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的风格,启发学生体会和感受大型管弦乐作品。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接受欧洲音乐语言,并能体会和理解音乐的美,与此同时,将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教学过程

  1、播放一段管弦乐作品,引出主题-----西洋管弦乐队及其中的乐器。

  2、介绍西洋管弦乐队。出示管弦乐队图片。

  3、介绍西洋乐器。

  (1) 木管组:长笛和短笛;双簧管和英国管;单簧管和低音单簧管;大管和倍大管;

  (2) 铜管组:小号、长号、大号以及圆号。

  (3) 打击乐器组:定音鼓、镲、大鼓、小鼓、铃、三角铁、锣、钢片琴、木琴、钟琴等。

  (4) 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5) 其他乐器:键盘乐器,钢琴、管风琴、古钢琴。

  4、音乐欣赏

  (1) 将教材上的欣赏曲目各播放一段,让学生填写演奏乐器和最初的感受。

  (2) 对每个乐器进行讲解和欣赏。

  (3) 再次欣赏,将学生引入对乐器的更深层理解。

  (4) 小提琴独奏《尔达什舞曲》重点抓住慢板和快板的对比,尤其是慢板所表现的带有忧郁的、深沉的.情绪;而快板部分则是欣赏一种奔放的情绪和小提琴快弓的演奏技巧。

  (5) 大提琴独奏《梦幻曲》重点欣赏其优美的、波浪起伏的旋律线与大提琴的柔美、醇厚的音色的结合,所营造的梦一般的意境。

  (6) 长笛独奏《西西里舞曲》感受长笛清亮、优雅的音色和西西里舞曲的六拍子、小调性柔和色彩以及流畅的旋律。

  (7) 小号独奏《拿波里舞曲》除掌握小号的音色外,特别注意其中的节奏性。

  (8) 单簧管独奏《簧管波尔卡》体会波尔卡舞曲的题材特点,旋律型和节奏的变化所造成的不同段落的对比,并掌握单簧管的音色特征。

  5、对本课进行总结。

  课后反思:

  西洋管弦乐器和西洋管弦乐队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在班级有部分学生学习了一些管弦乐器,由他们进行初步的讲解效果会更好。对乐曲的理解可以逐步进行,尽量先从感性上进行欣赏,再从节奏和速度上进行讲解,逐步的对音乐进行剖析,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

八年级音乐教案13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小鸟,小鸟》。

  2.欣赏:

  (1)作品:《百鸟朝凤》《蜻蜓点水》。

  (2)外国作品:《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

  单元教学目标

  1.学唱《小鸟,小鸟》,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2.通过欣赏《百鸟朝凤》《蜻蜓点水》《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主要学习和熟悉描绘动物形象的乐曲,了解表现动物形象的音乐要素,提高对描写动物的乐曲的感受力,丰富音乐中关于动物的想象力。

  3.通过欣赏《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使学生了解欧美流行音乐简单常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编音乐短剧。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鸟,小鸟》

  (1)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3)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和谐。

  2.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对描写动物的作品的感受力。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

  1.在歌曲《小鸟,小鸟》的学唱中,体会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符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六度音程大跳的教学可以采取跟琴模仿或者“搭桥”等方式,如唱“1─6”时可在中间加上两个音“1─3─5─6”,先让学生把这四个音唱准,然后再弱唱3、5两个音,再让学生在心里默唱3、5两个音,最后直接演唱“1─6”。

  2.在欣赏《百鸟朝凤》《蜻蜓点水》《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时,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

八年级音乐教案14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一领众和”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八年级音乐教案15

 教学内容:

  听赏〈〈闲聊波尔卡〉〉四首乐曲。

  教学目标:

  通过乐曲〈〈闲聊波尔卡〉〉等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波尔卡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 听赏导入:

  师:播放〈波尔卡〉〉。

  生:(自由阐述)

  1:这首曲子很有意思,它的音乐好象不是拉或弹出来的。

  2:是不是敲出来的?

  3:它的情绪比较活泼、轻松。

  师:这首曲子的演奏手法是很特别,它完全是拨弦拨出来的,而这个音乐的风格就叫:波尔卡。

  二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是音乐的`一种体裁,属于男女对舞用的舞曲。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西洋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典型的节奏型是:

  XX X XX X | X X X 0 |。

  鉴赏《闲聊波尔卡》

  1 第一遍欣赏,要求:给音乐起名字。

  生:(可能会有学生知道,不知道就让他们自己随便)

  师:曲子的名称是《闲聊波尔卡》,也叫《唧唧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

  2 第二遍欣赏,要求:在笔记本上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可以用各种形式。

  3 简介作品:这也是小施特劳斯作于1858年的一首力作。管弦乐曲。也是一首舞曲小品。作品诙谐热闹、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叫着笑着闲聊的情景。

  4 尝试听出音乐的主要主题,并哼一哼:

  (1=Ba2/4)5 | 5 55 5 | 5 55 4 | 71 23 | 5 22 6 | 2 22 6 |2 22 71 |2345 6712 | 3 55|

  5 教师可以适当再对音乐作一个详细的描述:这首曲子中运用了许多小倚音,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的音乐形象。在接着的其他段落中,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使音乐显得细碎活跃,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妇女快活的说笑声。同时,乐曲还采用顿音、重音等演奏手法,进一步突出了妇女说笑声中各种不同特点的语言音调。

  6 听音乐让学生模仿曲子了的场景,并尝试写曲式结构。

  让学生展示他们所知道的“波尔卡”音乐,并做一定的分析。

【八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03-24

最新八年级优秀音乐教案01-23

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划船》08-17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08-24

音乐教案-小学音乐教案—— 《对鸟》08-17

音乐接龙音乐教案08-22

音乐教案-音乐要素08-17

音乐小屋音乐教案03-24

《音乐之声》音乐教案04-09

音乐教案-音乐接龙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