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

时间:2024-06-30 13:13:41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集合)八年级音乐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音乐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集合)八年级音乐教案

八年级音乐教案1

  教学内容:

  1、熟练学习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

  2、完成实践与创造

  教学目标:

  1、继续熟练《大海啊故乡》的演唱,进一步体验歌曲表现的情感。

  2、学生能用连贯、流畅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的中英文歌词。

  教学重点:熟唱歌曲:《大海啊!故乡》中英文歌词教学难点:为歌曲《大海啊!故乡》配前奏及尾奏

  教具准备:钢琴、音响、教材配套光盘及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信息反馈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midi演奏版)随音乐进入音乐教室入座多次播放该音乐,使学生熟记歌曲旋律

  熟练演唱《大海啊故乡》

  1、播放录音伴奏

  2、教师随录音深情地演唱歌曲

  3、要求学生男女生分别合录音伴奏演唱,看哪一组最能表现歌曲的情绪。

  4、教师钢琴弹奏伴奏音乐(最好是用电子琴)

  5、其它有关故乡的

  歌曲欣赏

  a、故乡的云(张明敏演唱)

  b、故乡的风(潘安邦演唱)

  c、我热恋的故乡(韦唯演唱)

  d、念故乡(童声合唱)齐唱歌曲(第一遍唱中文第二遍唱英文歌词)欣赏老师的演唱男女生分成两组,分别演唱歌曲,后由每组选一个代表评析对方的演唱。自愿上xx唱表演通过一系列的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通过欣赏其它相关歌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创编

  1、老师讲解创作的要求及规则

  2、老师展示自己的创编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创编

  成果展示

  1、听讲

  2、欣赏

  3、创编

  4、每组全部或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培养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及互助合作的`学习精神

  乐器练习

  1、要求。

  2、练习信息反馈

  教师示范吹奏

  1、用乐器吹奏《大海啊故乡》的9至32小节的旋律。

  2、部分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展示

  3、欣赏老师的范奏。用乐器再现歌曲的旋律最终熟练掌握歌曲。

  单元小结

  1、歌曲《大海啊故乡》

  2、古筝曲《渔舟唱晚》

  3、电子琴曲《渔舟唱晚》

  4、电声音乐《夜莺》各个内容由学生回答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八年级音乐教案2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七年的音乐学习,积累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文化素养,聆听学习了国内外众多的音乐作品。本节课授课教师选择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欧美览胜”中的相关内容,以教唱意大利船歌《桑塔露琪亚》和欣赏以芬兰民歌改编的《在森林和原野》为主线。授课教师运用聆听、歌唱、合作、小乐器教学等手段,引导学生从节拍、节奏型、情绪、演唱形式等方面,整体感知船歌的风格,辨别演唱和演奏形式的异同,并在整体感知歌曲的基础上,采用以学测评的模式,在教中学,在测中学,同时,感知欧洲当地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1.在聆听、演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教学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

  2.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认识意大利船歌的基本知识。

  3.教师教学生用排箫吹奏《桑塔露琪亚》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旋律伴奏。

  4.教师教学生辨别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利用排箫为一声部伴奏。

  2.能准确辨别出演唱形式及演奏形式、船歌、大小调。

  (三)教学重点

  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桑塔露琪亚》的主旋律声部。

  (四)教学难点

  通过不同作品的赏析,分辨演唱及演奏形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辨歌曲,展示地图

  问题1:同学们,请仔细聆听作品,结合地图,找出相对应的国家。

  问题2:观看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版本的《桑塔露琪亚》。猜一猜这是哪个国家的歌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分别聆听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用地图导入国家,在复习歌曲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再运用视频介绍导入——意大利。

  2.播放介绍意大利的视频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意大利的音乐及文化。

  (二)教唱《桑塔露琪亚》(出示课题)

  1.初步聆听歌曲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使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随乐打拍子,初步感知船歌摇曳的特点。

  2.节奏训练

  设计意图:通过拍击预设节奏型,使学生在了解三拍子强弱规律的基础上准确拍出重音,初步感知作品情绪。

  3.分析节拍及情绪特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音乐情绪,为下面划分段落做情绪上的铺垫。

  4.作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及“船歌”的特点。

  5.进一步感受作品

  设计意图:分乐段对比A段与B段的情绪差异,引导学生观察曲谱上旋律线的走向。

  6.介绍并听辨大小调

  设计意图:自上而下地进行知识串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欣赏聆听,以作品的情绪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再次感受歌曲旋律的走向。然后,教师演奏《青春舞曲》(旋律高八度、低八度慢速弹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及视觉的双重感受辨别“西洋大小调”。

  7.母音模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边看指挥手势,边用母音模唱旋律,为接下来的填词演唱做准备。

  8.填词演唱

  设计意图:将情绪融入歌词,让学生自学演唱歌曲主旋律。

  9.加入排箫,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请排箫社团的学生吹奏旋律中的骨干音,其余学生带歌词演唱主旋律,让他们进一步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和谐。

  10.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利用测评,让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为接下来《在森林和原野》的导入做准备。

  (三)欣赏《在森林和原野》

  1.初听作品(四重奏片段)

  设计意图:介绍作品背景,进行导入,并让学生了解有关弦乐四重奏、弦乐器、室内乐的相关知识;以学唱作品为评测的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歌曲的演奏形式。

  2.评价测试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辨别出小提琴独奏、弦乐合奏、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合奏。

  (四)总结

  1.梳理重难点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本节课的相关重难点,带领学生再次强化记忆。

  2.结语

  设计意图:利用语言结束课程。

  四、教学反思

  在准备本节公开课的过程中,基于“艺术测评”的背景,授课教师思考了如何运用更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授课教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教学反思。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整个上课过程中,授课教师一直以测评为有效手段,服务于教学本身。不论是课前情境的导入,还是课中的所有评价测试,教师的安排都是在翻看了苏教版七年级、八年级四册音乐书后,结合本单元授课内容有机选择并不断整合的结果。这些作品多为艺术测评中的一级演唱曲目或一级欣赏曲目。在最终的艺术测评中,音乐教师本身就要引导学生关注演唱形式、演奏形式、作品国家、作品体裁、曲作者等。授课教师在本节公开课中以测评为切入点和线索,贯穿整节课,着眼于归纳、梳理整个三年的.音乐知识,带领学生统一复习已学知识,并为未学知识先行做好铺垫。在教学实践中,授课教师发现,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整合相关知识点,使其教学内容层层递进,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在学唱《桑塔露琪亚》的环节,授课教师在尊重学生听觉的基础上,以聆听、欣赏为主,尝试让学生通过听辨,感知作品情绪的变化。随后,通过旋律线的对比,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划分段落,更直接、更科学地带给学生全新的音乐体验。最后,在欣赏《在森林和原野》时,教师也以测评为有效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授课教师以学为测,以测用学,紧密围绕测评要求,努力将每个知识点都归纳、梳理好,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二)引入校本课程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如何通过有效手段让校本课程真正服务于音乐课程本身,是授课教师一直在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排箫是本校的校本课程。除了每周一次的社团排练,该课程也可以让排箫社团的学生发挥作用。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排练作品也并非音乐教材中的,教师发现,排箫社团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每周社团课上的排箫学习及社团展示。在本节公开课教唱《桑塔露琪亚》时,授课教师尝试用排箫抓取主旋律声部中的骨干音,让排箫社团的学生练习吹奏二声部旋律,为人声演唱的一声部主旋律伴奏,给予排箫社团的学生一个除正常社团排练之外的自我展示机会。在实践中融入校本课程,可以使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在上课时,学生在这一环节兴趣盎然。师生配合,达到了共赢。

  综上所述,授课教师认为,运用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梳理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从聆听、歌唱的角度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考点。这远比在课堂上罗列单一的知识点更加科学、有效。授课教师依据本校学生的学情,在艺术测评的背景下,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让学生在享受课堂的同时学以致用。通过开展音乐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在努力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基础上,丰富了教学手段,构建了学生正确的审美导向。

八年级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扩展视野,理解、尊重多元音乐文化。

  2.了解非洲鼓及其节奏、非洲音乐特征,能够将内心对音乐的感受通过模仿非洲音乐表演的简单动作大胆表现出来,由此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走进音乐王国”。

  以谈话的方式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继续在非洲的音乐王国里漫游,了解非洲音乐的特点,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

  [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动作,结合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活动方式 :“非洲音乐王国旅游”自始至终以四个旅游小组为单位进行。结束后,比较哪一组的收获最多。

  师:跟着老师一起随着音乐踏步,走进音乐王国。比一比哪一组模仿得最好、最投入。

  [通过“非洲音乐王国旅游”的方式,拉近与非洲音乐文化的距离,并以小组的形式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2.复习歌曲《依呀呀噢咧噢》。

  体会歌曲的音乐情绪,投入地演唱。

  3.“分享收获时间”。

  学生展示并演奏简易的自制打击乐器,了解家庭作业——简易打击乐器的制作情况。

  [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快乐感,同时为后面有关非洲鼓的.教学埋下伏笔。

  ]

  二、展开。

  1.通过观看录像,了解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要求:①仔细观察录像中所展现的内容,如:人们的服饰打扮、舞蹈动作,以及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等;②将所看到的内容记录在“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

  [培养仔细观察、整理信息的习惯和能力。

  ]

  2.出示课件:非洲音乐与社会生活方面的联系。

  [通过整理,加深印象。]

  3.聆听鼓独奏《战士的舞蹈》,体会鼓的韵味,感受、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强化视听感受。

  ]

  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对演奏乐器的印象和音乐风格特点的感受。

  听赏《战士的舞蹈》,共享组队(同桌二人组),探讨“鼓”在非洲音乐中所处的地位及其特点。

  分享、交换意见。

  [促进思维,加强合作探究。]

  小结:鼓在非洲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乐器都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非洲音乐中最突出、最主要的因素是节奏,而鼓是非洲音乐节奏的基础,是表达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乐器之一。鼓不仅可以用于音乐,有时还是民族、部落或宗教和象征,甚至还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在非洲,不论是制造鼓的材料,还是鼓的形状,或是持鼓方式、演奏方式、演奏技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浓郁的民族特色。

  4.聆听西非现代歌舞曲《巴玛亚》(加纳),用言简意赅的文字在“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记下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特点,以及演唱方式、伴奏和自我感受。

  [注重建立听觉印象。]

  比较《战士的舞蹈》、《巴玛亚》和前面所学的内容,探讨非洲音乐的特征。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小组“非洲音乐王国旅游护照”上。

  [引导学生学习使用比较法探究非洲音乐特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结果。

  非洲音乐的特征:

  节奏:表现力丰富而独特,富于感染力的非洲节奏是非洲黑人对世界音乐文化的重大贡献,现代西方通俗音乐和部分艺术音乐作品,都从非洲音乐的节奏中获得丰富的培养和启示。

  旋律:多声部,音域较窄,乐句较短小,音型反复较多。

  5.即兴创作“击鼓接龙”。

  随着非洲鼓的歌声,由学生即兴敲击一个乐句的节奏,后面的学生接力敲出下一乐句的节奏。

  师:表现力丰富而独特的非洲音乐节奏可以借助于拍手、跺脚和敲击乐器等方式,将其律动结构体现和强调出来。一起来体验一番非洲音乐中鼓的独特韵味吧。

  (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要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音乐体验,充分给予学生发挥主动性的机会,鼓励有个性有特色的创作。)

  [变换多种形式,增强趣味性,既可以加深对鼓点的印象,又可以避免单调乏味感。]

  6.“音乐DIY”,为歌曲《鼓的语言》编配节奏型或动作。

  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歌曲的节奏型或动作。教师巡回辅导,及时提醒学生创造的节奏型要符合歌曲的情绪(欢快、热烈)、风格(节奏),突出动感。

八年级音乐教案4

  《梨园风采》教学设计

  株洲杨静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1)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2)欣赏《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2.内容解析

  《海岛冰轮初转腾》选自京剧《贵妃醉酒》,此唱段用时三分钟左右,为“一板眼”,相当于四二拍。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四平调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伴奏乐器京胡的音色明亮而有韧性,在润腔韵味上与演员的嗓音、唱腔相结合,完美地体现出京剧原汁原味的特色。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是京剧《空城计》中由诸葛亮演唱的一段叙述性很强的唱段,表现诸葛亮好像正在和司马懿坦然交谈的神情。这段唱腔其采用西皮二六的板式结构,字韵和谐,节奏明快,叙述明确,一气呵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在欣赏经典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的过程中,了解梅兰芳、马连良两位京剧表演艺术家,并认识四大名旦、四大须生。

  (2)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2.目标解析

  (1)学生能说出梅兰芳、马连良两位表演艺术家所属行当,知道四大名旦与四大须生。

  (2)学生能在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中,了解生、旦、净、丑行当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辨别。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教学难点:积极参与聆听、模仿、演唱等音乐活动,感受、体验不同行当的唱腔魅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导入

  (1)伴随京剧曲牌音乐,展示京剧表演艺术家们的舞台剧照。

  (2)师:非常高兴能在如此美的环境下开始我们的学习。细心的同学应该已经猜到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与京剧有关。同学们听过京剧吗?了解京剧吗?

  (3)师生交流京剧的起源、行当等知识。

  2.欣赏教学

  《海岛冰轮初转腾》

  (1)师:“旦”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性格稳重的中年女性叫正旦也叫青衣,表演时绝不手舞足蹈,而是惯用大段的演唱和念白来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性格活泼的少女为花旦;以武技表演见长的叫武旦也称刀马旦。另外,还有一种把青衣沉静端庄的风格、花旦活泼灵巧的表演、刀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为一一体,唱、念、做、打并重的旦角行当,人们把它命名为花衫。京剧的四大名旦都擅长花衫的演技,下面我们来欣赏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中,杨玉环的唱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2)师介绍剧情

  (3)学生欣赏视频,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4)师生交流总结:此唱段以不急不缓的节奏,委婉细致的唱腔,表现了杨贵妃怨愤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5)再次完整欣赏视频,并用手指轻轻敲击手心的方式,边打板边随乐哼唱前两句,体会唱段的特点与情绪,说说梅兰芳在唱腔和表演上有何特点?

  (6)师总结:梅兰芳是我国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角艺术家。他扮相端丽,唱腔圆润,表演优美细腻,经过长期的舞台实践,对旦角的念白、舞蹈、音乐、化妆、服装也都作了大胆改进与创新,使之更能表现人物细腻的感情,形成在质朴中见俏丽、妩媚中显大方的“梅派”风格。其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打渔杀家》等;经典唱段有:《海岛冰轮初转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观世音满月面珠开妙相》等等。京剧四大名旦除梅兰芳之外,还有尚小云(尚派)、程砚秋(程派)、荀慧生(荀派),他们在舞台上也塑造了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了解一下。

  《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1)师:除了旦行,生行也是京剧中一个重要的行当,同学们可知道生行又包括哪些门类呢?

  (2)师生交流:“生”一般指男性角色,表现庄重,人物外形装扮大多清秀俊雅。年龄较大中老年为老生也叫须生,青少年男子叫小生,擅长武艺的叫武生,另外还有娃娃生。

  下面我们将欣赏著名老生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表演的,《空城计》中诸葛亮的唱段《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3)学生简述《空城计》故事情节。

  (4)完整聆听由生行京剧大师马连良演唱的《我正在城楼观山景》,并思考:这段唱腔表现了什么内容?此唱段的节奏、速度是怎样的?演唱者的嗓音有什么特点?

  (5)师生交流总结——老生在剧中注重演唱和细腻表演,演唱时用真声,此唱段字韵和谐,节奏明快,一气呵成。唱词刻画了诸葛亮沉着冷静、机智迎战的军事家的风度。

  (6)边打板边跟随老师模仿演唱唱段前两句,体会唱腔的特点与情绪。

  (7)师简介马连良:马连良是20世纪较具影响力的京剧大师,与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并称前“四大须生”;后三人去世,他又与谭富英、奚啸伯、杨宝森并称后“四大须生”。他兼蓄各派之长,改革传统老生唱腔,20世纪30年代将月琴移到乐队前列,与京胡协奏,加强唱腔力度,逐步创立起柔润、潇洒的“马派”艺术。其演唱流利、舒畅,雄浑中见俏丽,深沉中显潇洒,奔放而不失精巧,粗狂又不乏细腻。代表剧目有:《借东风》《群英会》《甘露寺》《海瑞罢官》等。

  《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1)师:京剧中的净和丑角在脸上都勾勒有图案,因此它们分别又俗称“大花脸”和“小花脸”。其中,净角一般扮演品貌或者性格有特点的男子。接下来我们欣赏一段净角的表演,看看净行是怎么通过他的唱腔和表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2)欣赏净角唱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

  (3)师生总结净角唱腔、表演特点:在京剧中净角大多扮演将军、神化人物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虽有文武善恶之分,但在性格气质上都近乎粗犷、奇伟、豪迈,因而在演唱上要求用真声演唱,音色宽阔洪亮,动作造型也要求粗线条,顿挫鲜明,以突出扮演人物的性格和声势。

  (4)配合动作,模仿演唱最后一句“咬紧了牙关你为哪桩”,感受、体验净角的唱腔与表演风格。

  3.聆听与思考

  聆听六个唱段,辨别角色的行当。

  唱段一:《包龙头打坐在开封府》(选自《铡美案》)

  唱段二:《猛听得金鼓响》(选自《穆桂英挂帅》)

  唱段三:《这一封书信来得巧》(选自《定军山》)

  唱段四:《趁夜晚出奇兵》(选自《奇袭白虎团》)

  唱段五:《猛志在胸催解缆》(选自《文成公主》)

  唱段六:《军民鱼水情》(选自《沙家浜)

  四、课堂总结

  京剧,作为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以其丰富多彩的声腔艺术、纷呈多变的表演形式、流派众多的文化底蕴,集中展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神韵,称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载体。希望同学们能走近它、喜欢它、欣赏它。

八年级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能对歌曲进行分段,并了解各段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同时对比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主题,听辨主题音乐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它的再现部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培养学生分析、探究学习的能力,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音乐的结构形式和作品的关系。

  3、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化蝶》,听辨乐曲的主题,听辨主题出现了几次。

  难点:掌握演唱中的速度、力度和音色的变化,归纳三次陈述表达了什么。

  教学用具:

  多媒体,相关资料、图片、音乐和视频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

  由越剧《十八相送》(视频)选段导入。

  3、作者简介:

  阎肃,词作家,剧作家,河北保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创作员。作有歌剧脚本《江姐》,京剧脚本《红灯照》,歌词《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北京的桥》《长城长》等。还曾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撰写主题歌歌词。

  4、歌曲分析:

  《化蝶》是阎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何占豪与陈钢所做)的呈示部主部主题(爱情主题)填词而成的歌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是根据越剧曲调写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5、结合视频,欣赏歌曲《化蝶》,思考问题:

  ①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②每段陈述表达了什么?

  ③各段在速度、力度和音色上有什么变化?

  学生欣赏、讨论并发言,教师引导、归纳:

  ①歌曲由三个相同的乐段连缀而成,每个乐段为四个乐句构成一段体,歌曲的开头有前奏(引子),中间有间奏(经过句),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乐段的`三次反复。

  ②第一次陈述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爱情故事的千古传颂。

  第二次陈述是对梁、祝同窗共读生活的回顾及对十八相送惜别心情的深刻描述。

  第三次陈述突出了化蝶故事,使全曲达到高潮,表达了人们对梁、祝纯真爱情的肯定与歌颂。

  ③第一次陈述:赞美,明亮轻快

  第二次陈述:舒缓,依依惜别

  第三次陈述:同情,悲切伤感

  6、结合乐谱,再次欣赏歌曲,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伴奏学唱。

  7、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爱情主题,思考问题:

  ①爱情主题在呈示部中共出现了几次?

  ②爱情主题在再现部出现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a、压抑凝重b、朦胧暗淡c、明亮轻快

  学生欣赏,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8、小结:

  《化蝶》的歌词精炼地概括了民间故事《梁祝》中相爱、惜别和化蝶的三个阶段,也是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八年级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了解作曲家巴赫,充分感受这首咏叹调的抒情性。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古典音乐、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欣赏音乐,认识乐器。

  教学难点:

  通过直观教学理解音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宣布上课。

  2、面带微笑问好:同学们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古典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美妙的乐章不胜枚举,有的曲子愈久愈甘醇,雅俗共赏,今天我们介绍一首乐曲。

  三、欣赏音乐。

  1、播放音乐(第1次听),直接从聆听入手,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静静思考是中国乐曲还是外国乐曲、什么乐器?

  2、提问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3、看幻灯片介绍乐曲作者巴赫的成就和成长故事。

  四、欣赏分析。

  1、教师分段欣赏讲解该曲,启发学生画出每段的旋律线。

  2、通过分析力度变化,音色特点,得出乐曲所表达情绪特点。

  五、总结下课。

  同学们下课!

八年级音乐教案7

  教学目标:

  1、喜欢聆听、演唱民歌及具有民族风格的通俗歌曲,愿意探索有关民歌的音乐文化知识。

  2、掌握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

  3、欣赏,初步感知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感受民族音乐与民俗风情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四川民歌的风格,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

  教具:

  多媒体、视频、音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1、民歌是什么?

  民歌是人民的歌、民族的歌,是真实反映劳动人民情感、生活的歌曲作品。民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在代代积淀与传承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又赋予了音乐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它们是音乐文化的基础和源泉。

  2、民歌的分类。

  山歌、号子、小调。

  三、新课教学:

  1、欣赏《槐花几时开》。

  在中国的民歌中,“花”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其用法有三种:一是以花喻人,借花表法情爱;二是歌颂大自然,传授自然知识;三是借花起兴,以花为歌唱媒介,而花本身没有特定含义。

  我们今天这堂课从“花”出发,感受民歌的绚丽风采。

  欣赏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晨歌”,聆听歌曲,体验歌曲中富有地方特色的“啥子”的唱。

  “高高山上(哟)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舍)望郎来(哟),娘问女儿呀,你望啥子(哟喂)?(哎)我望槐花(舍)几时开(哟喂)。”

  xxxx年11月28日,时隔60年后,87岁的老人喻祖荣在宜宾市青年川剧团又唱起了由他本人改编的民歌《槐花几时开》。60年前,正是喻祖荣将一曲名叫《神歌》的宜宾民歌,改编为了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槐花几时开》,并最终传唱全国。

  2、欣赏《太阳出来喜洋洋》。

  《太阳出来喜洋洋》是一首四川儿童上山砍柴时唱的歌。歌曲形式简单,乐观爽朗表达了儿童们热爱劳动、热爱山村生活的情感。按照不同的歌唱方法分类,它属于山歌中的矮腔山歌。其音乐清新质朴,旋律较自由。全曲音乐只有六度,句间大多一字一音,节奏明快;句尾常用自由延长音抒发情感,使音乐悠扬舒展。句间采用的衬词“罗儿”、“郎郎扯光扯”等,来自赶牛的吆喝声和锣鼓声,流露出歌者愉悦自得的心情,使这首山歌更加生动形象。衬词虽无实在意义,却起到更好表达山中樵夫豪迈、自由的性格特征。作曲家黎海英将它改编为独唱曲,歌唱家蔡绍序富有热情和浓郁四川乡土气息的演唱,使这首民歌成为音乐舞台上常用的曲目之一。我们能够在歌曲中感受到四川人民的热情与豪迈之情,感受歌曲旋律的.热情、豪迈、自由。山里的樵夫每天都要上山砍柴,非常的辛苦,樵夫们唱着豪迈、热情的山歌,我们可以看出樵夫们身上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此升华同学们对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通过学习民歌《槐花几时开》、《太阳出来喜洋洋》,感受了民歌的绚丽风采,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民歌是我们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了解中国的音乐,必须研究民歌,因为民歌是一切民族音乐的最丰富的源泉,让中国的花朵,香飘四方。

八年级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聆听《小步舞曲》,学会欣赏欧洲古典音乐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风笛舞曲》《小步舞曲》使学生初步接触欧洲古典音乐,感受乐曲的不同情趣,扩展音乐的认知领域。

  2、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通过模唱,熟悉一个开号调的唱名位置。并能记背《小步舞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电子琴。

  教学过程:

  1、讲解小故事(作者巴赫)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巴赫(1685~1750)德国人。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为什么称他为“音乐之父”呢?因为他的一生所创作的音乐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对以后音乐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各类作品加到一起有500多首。其中最著名的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英国组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及大合唱曲300首。在他的钢琴曲集中,正式将双手大拇指编八指法,对钢琴弹奏技巧的提高,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他的作品,不但继承了德国的优秀传统,而且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成长有极大的影响。巴赫在德语中是小溪的意思,但正如贝多芬所说:“巴赫不是小溪而是大海”。因此,他被称为“音乐之父”是受之无愧的。

  他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辉煌成就,同他青年时期艰苦奋斗的学习分不开。

  巴赫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音乐之家,从小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10岁时,父母双亡只得投靠长兄克列斯多夫为生。他长兄的柜子上放着许多音乐名作的乐谱,但长兄脾气粗暴,不允许他动用,怎么办?他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就是当长兄熟睡之后,偷偷地拿出乐谱在月光下抄写,快到天亮时再放回原处。这样一共抄了6个月,总算抄完了全部乐谱,他高兴极了。从此,每当长兄外出时,他就兴致勃勃地弹奏这些名曲。可是,有一天长兄突然回家,看见了那本抄好的谱子,便大声训斥道:“谁叫你偷抄我的谱子?你好大的胆子!”然后凶狠地将谱子撕得粉碎,丢进火炉烧掉了。小巴赫伤心地哭了好几个晚上。

  长兄的虐待,丝毫没有影响巴赫学习音乐的决心。15岁起,巴赫就独立生活了,起初在教堂里当歌手,在乐队里拉小提琴。为了学习风琴,他假日里,带着干粮,冒着风雨徒步往返一百八十里路去听兰肯的演奏。兰肯是一位荷兰作曲家,渐渐地开始注意到这个小听众,有一天,他对巴赫说:“来,进来吧,你来弹个曲子我听听。”“谢谢您,尊敬的兰肯先生。”小巴赫有礼貌的回答之后,便熟练地弹奏了兰肯先生演奏过的几首乐曲。兰肯兴奋地说:“从明天起,我一定尽心尽力地教你学风琴。”从此,在兰肯老师的指导下,巴赫的风琴有了飞快的进步。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两首巴赫的作品。

  第一首乐曲老师不告诉大家曲名,请同学们听赏后自己说出它的名字。播放《风笛舞曲》录音。因为此曲的主题曾在第六课的练习中唱过,学生完全可以说出曲名。

  3、第二首乐曲叫《小步舞曲》。

  小步舞是一种古老的舞蹈,最初产生于宫廷,后传入民间。这种舞蹈速度平缓,动作典雅。当时不少有名的作曲家都写过小步舞曲,其中以巴赫的这首小步舞曲和贝多芬写的一首小步舞曲最为有名。播放《小步舞曲》录音。

  4、教师带领学生模唱《小步舞曲》A段的旋律。

  (教师用琴弹奏旋律,速度放慢一些。)

  5、将这两首乐曲放在一起,再次欣赏。

  6、比较着欣赏了两首乐曲后,做填空题,引导学生感受节拍、音色速度等音乐手段在表现音乐情绪中的作用。

  7、听音乐敲节奏。

  (1)先用“da”读出节奏谱。

  (2)学生用手拍击节奏,教师弹奏旋律。

  (3)请学生演奏打击乐器与教师合作,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

  8、总结下课。

八年级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能力目标:1、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聆听歌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世界名曲,丰富学生的欣赏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观察法。

  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歌曲,你们听一听,歌曲表现的是哪个季节?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

  (1)播放音乐(学生听音乐,思考问题)

  (2)歌词唱出了什么内容?(学生稍作讨论回答问题)

  (3)你还能不能用语言来概括一下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讨论)

  2、为了使同学们更深刻的感受夏日情怀,老师将带领同学们乘上小舟,去享受夏日泛舟的乐趣。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学一首歌曲。大家看大屏幕听歌曲,注意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能不能听出它的强弱关系来?

  (1)播放《夏日泛舟海上》。

  (2)找学生回答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

  (3)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4)复听一遍歌曲,考虑一下八三拍的.这种强弱规律表现了歌曲的什么意境?

  3、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用一种喜悦的心情来唱一唱呢?

  (1)第三遍播放歌曲,学生跟唱。

  (2)在演唱时出现的难点处理:结束句、三连音的处理。

  (3)共同处理难点。

  (4)带上歌词唱一唱更准确的掌握节奏。

  (5)下面跟老师来唱一唱。你想用什么样的声音唱呢?

  (6)你们发现了吗?歌曲里还有很多特殊的记号呢,他们可是为歌曲的情绪起了很大的作用啊。你们能说一说都有哪些记号?作用是什么?

  (7)把各种力度记号融合在歌曲里用乐观、充满活力的情绪唱一唱歌曲。

  (8)变换演唱形式。(分组等)

  4、大家想一想当我们学唱了歌曲《夏日泛舟海上》后,还可以通过什么形式和方法,抒发我们对明媚的夏季情怀呢?

  5、小结:看来咱同学们都是生活里的有心人,能发现这么多能表现夏天的形式。希望咱们同学今后也能做个乐观有活力的青年人。

八年级音乐教案10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八年级音乐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⑶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

  ⑴ 引导同学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同学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⑵ 揣测语言,体会课文语言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强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⑶ 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实际,考虑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同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同学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同学关注生态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揣测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教学方法】

  1、文献法:

  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上课初始全班交流,图示投影显示,文字资料或朗读或投影,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

  引导同学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

  角色虚拟,“假如你是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要求同学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西北地区地图、相关图片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资料展播;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整体感知文意;熟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求文章的写作轨迹,整体掌握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教师出示西北地区地图,指导同学查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罗布泊的地理位置。

  同学们,请看这里的颜色,这是沙漠的标志,而地名却叫“罗布泊”。

  “泊”就是湖泊,罗布泊原本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如今却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请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

  设计二: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的罗布泊,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昔日的罗布泊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是谁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二、资料展播

  同学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可由投影显示。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西北地区地图”“茫茫大戈壁”“青海湖”“月牙泉”“探险乐园罗布泊”“沙漠风光图”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同学听读,整体感知: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

  萧瑟(xiāo sè):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hé xù):温暖。

  干涸(hé):(河道、池塘等)没有水。

  吞噬(shì):吞食;并吞。

  裸露(lù):没有东西遮盖。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2、同学熟读课文:

  3、教师提问:

  同学们,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

  明确:

  罗布泊,原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提问:

  针对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明确:

  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为什么会消逝?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罗布泊的消逝带来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4、同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

  明确: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溢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树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消逝于20世纪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现在的罗布泊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罗布泊的消逝是因为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迅速恶化;沙漠在扩张。

  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有干涸之势。

  5、教师总结:

  文章从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写起,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逝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四、合作研讨,深层探究,突破难点

  1、同学齐读12、13段(问题出在近30多年……浑然一体)

  2、提问:

  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同学讨论:

  明确: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久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沙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现在西部大开发也同样是开发,一定要注意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抓好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建设。

  五、品读课文

  从写法上探究体味文章的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理解文中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师提示: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试探究这篇报告文学是怎样把罗布泊的今昔情景写得历历在目,把罗布泊消逝的原因说得明明白白的,为什么能使读者对罗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体会文章独特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试用替换法揣测文句。

  自主学习效果展示:

  1、体味真实性:

  文章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真实可靠。

  如:《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另据史书记载……

  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沛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青海湖,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陆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数千年风沙未能掩埋的甘肃敦煌月牙泉,近年来却因当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积从50年代的1.1652万平方米缩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涸之势”,作者引用具体数据,告诉人们同样的悲剧仍在继续,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2、感受形象性:

  具体表示在对比、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

  ⑴ 对比手法: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

  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发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⑵ 拟人手法:

  如写胡杨林,“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标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人类自身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换为“一棵棵胡杨树,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写罗布泊,“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换成“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会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那就逊色多了。

  ⑶ 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意呼之欲出。

  ⑷ 注重想象描绘:

  如:“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象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注重想象描绘,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罗布泊当年的美丽。如替换成“据史书记载,罗布泊水域辽阔,周围万顷绿地,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比较一下,效果如何?

  3、体会抒情性:

  理解作者的忧患意识:

  (多媒体显示)

  体会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⑴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繁重。

  ⑵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⑶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同学细细体会,并相互交流。

  明确:

  ⑴ 直抒内心痛苦而繁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⑵ 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 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同学齐读评析过的语句,仔细体味其形象性、抒情性。

  六、课堂小结

  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是灵魂的栖息地,是幸福的源泉,是生生所系。假如家没有了,那我们还剩下什么?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手,是发明,还是毁灭?请看看我们自身的双眼,是热切地期盼,还是无助和茫然?让理性回归吧,让智慧插上理性的双翅,让睿智赶走狂热,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罗布泊的悲剧将不会再重演。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我做起,做一个环保小卫士,铁肩担道义,妙手绘蓝图。

  七、延伸想象,拓展思维,憧憬表达

  1、实物投影,展示108岁高龄的罗布老人热合曼的图片。

  2、憧憬表达:

  假如你是世纪老人,你该如何向人讲述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教师提示:

  ⑴ “我”与罗布泊同龄,共百岁。

  ⑵ “我”的生长史就是罗布泊的坎坷史。

  ⑶ 从出生到20岁,斯文·赫定发现仙湖,想象要丰富,要有情调,用拟人化的口吻最好。

  ⑷ 从20岁~60岁,紧扣两次改道,“四盲”危害,重点讲人类对罗布泊的破坏。

  ⑸ 从60岁~100岁,扣“我”的少年、青年时代的美好记忆,寻找回来的世界,思念、牵挂、魂牵梦绕的故乡山水。

  ⑹ 我要回报罗布泊。

  3、同学考虑,并自由发言。

八年级音乐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掌握学唱新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通过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

  3、通过鼓励学生自信地独唱或与他人一起表演,培养学生用音乐、用歌声抒发自己情感的能力,賽课教案。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掌握学习方法,利用已学歌曲参与活动教学难点:充分调动学生表演的积极性,但又能适度的调控好紧张活泼的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一、组织教学

  1、课件播放《我们来歌唱》,随音乐进教室

  2、同学们,在我们中国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运会明天就要结束了,迄今为止,我们中国仍然以遥遥领先的优势位居金牌榜的榜首,这是件非常值得骄傲和高兴的事。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总忍不住会唱唱歌、哼点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歌唱我们幸福的生活!

  3、播放歌曲伴奏,师生拍手跟唱

  二、学唱歌曲

  1、歌曲简析:刚才老师演唱的《大家来歌唱》这首歌旋律简单,气氛热烈,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在喜庆的.日子演唱,而且它非常简短,易学易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学会吧!

  2、聆听:首先请大家欣赏一遍原唱,同时请:用你的手感受一下它的节拍

  3、熟悉节奏大家的节奏感都非常好,老师想增加点难度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对节奏的敏感度到底有多高。

  4、用“唻”模唱通过刚才的尝试,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的主要节奏型是?掌握了基本节奏之后,让我们再来熟悉歌曲的旋律,请大家跟着琴声,用“唻”模唱旋律。

  5、学唱歌词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简单,歌词也朗朗上口,下面请跟我唱

  6、接唱歌曲老师唱前一句,请大家接唱下一句。

  7、分组对唱大家都掌握得很快,现在让我们分组来演唱这首歌曲,有谁可以给我们领唱吗?

  8、小结其实,学习一首新歌的方法很简单,主要步骤就是:了解节拍、掌握节奏、熟悉旋律、学记歌词大家以后就可以尝试用这些步骤自学歌曲,应该能很快而且准确的把握歌曲。

  三、我们身边的歌

  (一)在我们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有很多的歌曲因为很好的表达了人们的心声而传唱大江南北,例如:歌唱祖国的歌曲——《我的祖国》《歌唱祖国》《祝福祖国》歌唱妈妈的歌曲——《白发亲娘》《世上只有妈妈好》歌唱家乡的歌曲——《浏阳河》《又唱浏阳河》当然这些歌曲都是老师比较熟悉的,也许对于你们来说有点生疏,在大家的生活中肯定也有你们喜欢的能代表你们心声的歌曲,下面,就让我们来唱出自己心中的歌,教案《賽课教案》。老师这里有一些代表不同内容歌曲的星星,请随机抽选,然后用歌声唱出相应内容。

  (二)分组抢答看来大家平时都挺喜欢唱歌,也积累了不少歌曲,下面让我们分组进行PK,请按要求自信、大方地演唱歌曲的一两句,两组中获胜的将留下来与下一组进行PK,最后留下的即为今天我们班上的“K歌之王”。

  、课堂总结

  唱歌除了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之外,还可以提高艺术修养和提升气质。希望大家以后用这堂课上掌握的方法,自学一些自己喜欢的歌曲,用歌声来忘掉烦恼舒缓情绪。改唱《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唱唱歌,如果感到悲伤你也唱唱歌,如果感到郁闷感到烦恼你也唱唱歌,因为唱歌能使你更快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在歌声中结束这堂课,谢谢!

八年级音乐教案13

  一、导入(回忆式)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表演)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提问:“同学们欣赏过很多次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

  这个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不过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因为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知识点讲解:

  协奏曲概念(播放光盘)

  四、乐曲的结构

  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播放光盘)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表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择这段主题时不过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很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使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再现部:由两部分组成化碟、传颂。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很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个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五、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这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被成为我们自己的交响乐。如今,这首《梁祝》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在国际乐坛上的“彩蝶”了。

八年级音乐教案14

  教学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

  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作品介绍

  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分段欣赏)

  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

  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

  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

  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八年级音乐教案15

  单元教学内容

  1.唱歌:《小鸟,小鸟》。

  2.欣赏:

  (1)作品:《百鸟朝凤》《蜻蜓点水》。

  (2)外国作品:《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

  单元教学目标

  1.学唱《小鸟,小鸟》,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2.通过欣赏《百鸟朝凤》《蜻蜓点水》《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主要学习和熟悉描绘动物形象的乐曲,了解表现动物形象的音乐要素,提高对描写动物的乐曲的'感受力,丰富音乐中关于动物的想象力。

  3.通过欣赏《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使学生了解欧美流行音乐简单常识,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自编音乐短剧。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鸟,小鸟》

  (1)在表现歌曲时注意情绪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及八分休止符的演唱。

  (3)注意解决六度音程大跳的音准和二部合唱的音准、和谐。

  2.欣赏作品,引导学生想象乐曲所描绘的意境,提高对描写动物的作品的感受力。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

  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

  重难点指导

  1.在歌曲《小鸟,小鸟》的学唱中,体会八分休止符、六度大跳、6/8拍的强弱规律及其韵律。可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重点体验有无休止符的异同,以利于学生理解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情绪时所起的作用。六度音程大跳的教学可以采取跟琴模仿或者“搭桥”等方式,如唱“1─6”时可在中间加上两个音“1─3─5─6”,先让学生把这四个音唱准,然后再弱唱3、5两个音,再让学生在心里默唱3、5两个音,最后直接演唱“1─6”。

  2.在欣赏《百鸟朝凤》《蜻蜓点水》《蝴蝶》《动物狂欢节》(节选)《今夜你可感受到爱的来临?》(《CanYouFeelTheLoveTonight》)时,引导学生感受乐曲所描写的情绪及乐器音色的听辨。

【八年级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八年级音乐教案06-30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教案03-24

(优)八年级音乐教案06-30

最新八年级优秀音乐教案01-23

八年级音乐教案精选[15篇]06-30

音乐教案-音乐教案《划船》08-17

八年级音乐教案《巴蜀山歌》08-24

八年级音乐教案(通用15篇)06-30

(优秀)八年级音乐教案15篇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