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30 14:15:28 四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集锦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集锦15篇]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

  第六单元可能性

  第2课时可能性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7—6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列举出简单随机事件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能正确判断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和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对简单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具准备:

  数字卡片、红、蓝铅笔、正方体、红、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

  二、完成练习十第5—9题。

  1、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说说转动每个转盘,指针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分别是怎样的,再逐一回答书上的问题。

  2、第6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思考放铅笔的'方法,再按要求完成操作。

  展示、交流。

  3、第7题。

  摸出的结果可能有多少种?

  (共有9个样本,因而就是9种)

  摸出单数的可能性大,还是双数的可能性大?

  (单数几个?双数几个?)

  4、第8题

  学生做这样的正方体,同桌合作,试一试,并填写统计图。

  5、第9题。

  先估计再实验。

  三、思考题

  列举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再进行判断。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

  2.知道一般表示大的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信息、观察、思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

  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认识上海、感知上海的变化,从而热爱家乡。感知祖国国土的辽阔。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

  2.知道一般表示大小、土地面积时,使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这节课我们 要学习有关面积单位的知识,你们已经收集了这方面的信息,交流一下。

  师:刚才的信息中用到哪些面积单位?

  生: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千米

  师:平方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我们已经学过了,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平方千米。

  板书课题:平方千米

  学生交流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交流准备的信息这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推进

  (一)引入平方千米

  出示课页16页的陆家嘴地区的航拍图片

  师:这是数年 前陆家嘴的航拍图片,照片里有哪些标志性建筑物?哪些有名的建筑物还没有建设?

  师:根据给我们的信息,这张照片拍摄的区域的面积有多大?

  生:1000×1000=100 0000(平方米)

  师:这块区域就有一百万平方米,整个上海面积有多大?整个中国面积有多大?

  师:表示大面积时,就要用到平方千米。

  (二)深入学习1平方千米

  1.手势比划:

  师:我们以前总是用手势来表示1cm2.1dm2.1m2,谁来表示一下。

  生:1cm2大约是我们的一个大拇指指甲的大小,1dm2大约是一个3寸软盘的大小,1m2大约能放15本数学书(或请4人手拉手来表示)。

  师: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师:我们的校园占地面积是××平方米,1平方千米大约几个我们这样的'学校这 么大?

  2.展示P17题2的图片。

  师:如果1平方米可以站 17人,1平方千米可以站多少人?

  生:可以站17000000个人。

  师:如果1平方米可以站17人,那么 1平方千米 可以容纳整个上海市的人口,1平方千米这么大。

  出示:P18华东六省的面积。

  师:读一读华东六省的面积。

  生:山东153000km2 安徽139600 km2

  江西166900km2 江苏102600 km2

  浙江101800km2 福建121400 km2

  师:上海市的总面积约是6341平方千米,我国的总面积大约是9600000平方千米。我国是个地大的国家。并介绍与其他国家之间国土面积之间的倍数。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较大面积应用平方千米这一面积单位。感受浦东开放的速度。

  通过用手势表示、用校园的占地面积、及1平方千米可站的人数,使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量感。并感知我国、上海国土之辽阔。

  三、拓展练习

  练一练

  1.P23/3 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师:你是 什么想的?

  2.P21/3 求下列地块的面积

  学生独立填写、核对。

  设计意图:

  在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格积计算的同时,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使用范围延伸至平方千米。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么用 在生活当中?

  学生回答交流。

  设计意图:

  整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教学反思:

  建议:

  1.(一)引入平方千米中,可以用身边学生熟悉的某一个地块,这样学生感觉会更 加深刻。

  2.学完平方千米后,用生活素材时一定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例 子,如:体育公园,动物园,人民广场等。

  3.练习中让学生选择单位时,不仅关注单位还要关注数据的变化对单位的影响。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至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生活情境,体验“调商”的过程。难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准备与方法:

  课件。情境教学、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某学校要秋游啦,同学们纷纷在做准备,四(1)班有41个学生,老师想让同学们戴上红色的帽子,这样好识别自己班上的学生。超市里有8元、 9元、10元的红色帽子,而班费只有400元,请你帮老师算算,可以买那种帽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购买方案)

  二、自主学习、建立模型。

  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情境图)。根据这幅图,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归纳,交流:

  三年级有学生192人,四年级有学生184人,五年级有学生230人;大客车限乘客46人,小客车限乘客24人。师:你认为应该怎样来安排乘车? (1)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讨论估计试商。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92÷24=先估估大概需要几辆车

  (2)全班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明确把除数“2 4 ”看作“2 0 ”来试

  商,初商“9”大了,改商“8”的原因。

  试着用竖式计算一下,看看能不能求出答案。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24”看作“20”来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2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该为8。即192÷24=8(辆)。四年级学生都做大客车,需要几辆车?列式为:184÷46=

  试商的过程:把46看坐50,50×3=150,商3······,但是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说明商3小了,应该商4。同样的,用竖式试着计算一下,看看结果如何?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老师巡视,个别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4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即184÷46=4(辆)。三、精讲点拨。

  全班交流,使学生认识到: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用“四舍”法试商,去掉除数的尾数,把除数当作整十数。由于这时把除数看小了,商往往偏大。当除数的个位是5或比5大的数时,可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商容易偏小。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如果除数接近整十数,可以把它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3页“试一试”的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反馈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指名板演,并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深入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体会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四、知识应用及拓展。

  1、理解试商。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认真思考,小组内说一说,试商的时候,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可能大?请你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3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学到了什么知识?引导学生从遇到的问题中揭示新的认知冲突,再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交流,并获得收获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秋游

  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192÷24= 184÷46=

  教学反思: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加上整堂课都是进行计算教学,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机械,学起来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分析教材,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调商。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早已知道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遇到商乘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知道“不够减”,这些都是教学调商可以利用的资源。本课教学中,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数学情境,把那些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欣赏秋游图片的方式引出情境图,让学生发现信息,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的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有关计算工具,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电子计算器拿出来,今天我们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

  二、用计算器计算

  1、教学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屏幕显示结果565。)

  (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试CE图和AC键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为0,也相当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计算器试试。

  825-138=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数,别按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教学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师总结:碰到9999和9以内的自然数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这个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5)第26页“做一做”。

  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用计算器计算,练习四第1、4题。

  组织学生独立用计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计算的结果。

  2、练习四第3题。

  教师先介绍收据上的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计算相应的金额。

  再让学生两人一组,一人笔算,一人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3、练习四第9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样才能用计算器计算时不出错。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

  板书设计

  用计算器计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学反思

  计算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学生也使用过。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带来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操作经验,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计算器计算的便利。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P59~60例1、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这个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选择数目小,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例题,配以实物图,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学情分析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学过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数学思考: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借此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问题解决:认识有余数的除法,加强概念,掌握算法。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情感态度: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P59情境图。观察动画,引出活动:这些同学在做什么?

  2、拿出11根小棒自己摆。

  3、揭示课题: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二、探究新知,初步感受

  1、教学例1,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草莓)这是什么?一共有几个?每2个摆一盘,你能摆几盘?用学具摆得试一试。(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

  (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3)(课件演示分草莓)这是平均分的问题,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4)学生汇报,形成板书:6÷2=3(盘)请你再说说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

  2、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每2个摆一盘,看看能摆几盘?(学生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再摆的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课件演示分草莓)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小组内思考、讨论)

  出示学生的。表示方法,比较各种表示方法。

  小结:在数学上可以这样表示:7÷2=3(盘)……1(个)

  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7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还剩下1个草莓。省略号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余数表示什么?

  (3)比较归纳,完善认知结构。

  (课件出示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算式)今天我们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观察比较6÷2=3(盘)和7÷2=3(盘)……1(个)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P60“做一做”:

  1、学生独立在书上圈一圈,填一填,完成第1小题。

  反馈交流:17÷2=8(组)……1(个)

  23÷3=7(组)……2(个)

  说说这两道算式商和余数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第2小题。

  先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说说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强调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四、课堂小结、作业: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对自己和他们有什么评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作业:练习十四第1、2题。

  【板书设计】

  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104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吃早餐需要10分钟,收听广播需要15分钟。你认为怎样安排这两项活动最省时间?(收听广播的同时吃早餐,这样安排最省时间。)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合理安排时间。其实啊,合理安排时间可是一门大学问,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合理安排时间中的沏茶问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小明家来客人了(出示课件)

  师:仔细听,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德育教育)

  (2)小明沏茶需要做哪些事情?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出示课件)

  师:沏茶的工序有这么多,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呢?

  1.独立思考

  2.生摆一摆。

  3.(板书学生方案)

  用小卡把学生的方案贴在小黑板上。(请两个学生)

  4.计算这两个同学设计的方案各用了多少时间?

  5.提问:还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案吗?

  6.小组讨论。

  7.汇报

  比较方案

  对这三种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又省时间?

  8.小结: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先考虑做事情的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同时,还要考虑做哪件事情有空闲时,可以同时做哪些事,这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时间,节省时间。

  三、延伸扩展

  ①简介流程图

  ②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双法。(统筹法和优化法)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第1题。

  小红感冒了,她想吃完药赶快休息,小红在休息之前要做这些事:(出示图表后,理解水变温的意思),应如何安排才能让她尽快休息呢?

  要求: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设计出流程图,并算出至少需要多长时间?(要求书写格式规范)

  (2)展示几名学生的流程图,生评议。

  三、拓展练习。

  下面的事可以同时做吗?

  (1)、晨练时,军军边扫地边背英语单词。

  (2)、红红边写作业边看电视。

  (3)、强强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认真写今天晚上的数学作业。

  (4)、小明为了节省时间,一边走路一边看书。

  五、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老师把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一句话送给大家,与您共勉(课件):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带来智慧和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附板书设计:

  合理安排时间

  ---- 沏茶问题

  最佳方案: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 找茶叶(1分钟)

  洗茶杯(1分钟)

  1+1+8+1=11(分钟)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辨析,使学生进一步明晰直线、射线、线段、角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活动能够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体会线段、涉嫌与直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母准确读出线段、射线和直线,会数简单图形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手电筒,直尺,毛线

  一、复习导入

  【出示一根毛线】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如果说我把这根弯曲的线拉直,你可以看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

  生:线段

  师:哎,线段,好了,老师把整个它记下来。线段是我们以前碰到过的,对吧?那谁来说说看线段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线段有两个端点、线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无限延伸)

  师:谁来画一条线段。【抽生黑板上画线段】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样画的。

  【一生学生画线段,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师:谁看清楚他是怎样画的线段?

  生1:他是先画的一条线,再画的两个端点。

  生2: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另一个地方画的端点。

  师:哎,他是先画了一个端点,然后画的一条线,最后在这个地方画另一个端点。但是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先画两个端点,然后画线连接两个端点。因为,我们一般让点来确定我们需要画线的位置,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师:哎,到现在我们就只知道这些有关线的知识了吧。那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一)直线的教学

  【课件出示】

  师:这是两条直直的线,给它们表上号,上面是1号,下面是2号,哎,仔细看这两条线,几号线是线段?为什么你叫1号线为线段?

  生:因为1号线有两个端点,有一条直的线,不能无限延伸。

  师:那我们找找看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儿?【教师先点出一个端点】这是一个端点,另一个端点在那儿?

  师:好了,那你看2号线,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刚才它在向两边怎么样啊?

  师:哎,它在往两边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边有个小鸭子走啊走,然后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下鸭子说的话,好吧,预备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头呢?

  师:他说我怎么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说这条线一直在往左边不断的怎样【教师用手势比划】延长?

  哎,你们真棒,都知道无限延长了。对无限延长就是怎么样啊,不断的延长延长延长无限延长下去对吧。那你们看在另一边也有个小动物,他也说了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读,预备起

  生: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

  师:我怎么也看不到头呢?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无限延伸

  师:哎呀你们说的太好了,说明右边也在无限延伸,左边也在无限延伸,右边也在无限延伸。两边都在做无限延伸。那你知道数学上像这样的直直的,两边都能无限延伸的线叫什么吗?

  好了,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我把这个记下来。【板书直线】

  师:请你仔细观察,直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一样的)?那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

  师:哦,他说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线段不能延长,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还有吗?【教师引导可以度量吗?】

  生:线段可以量出长度,直线不可以。【因为它是无限延长的】

  师:说的太棒了,那我们说直线不能度量,两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长,那如果我要画直线的话,是不是可以一直画下去,永远都画不完啊?

  生:是

  师:那怎么办?谁能帮我画一条直线?

  【抽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仔细看】

  师:他画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线?那我也画一条可以吗?【师边说边画】我这样子画可以吗?

  师:认为我这样子画可以的`举手,(多数同学同意)认为我这样子画不可以的举手(个别几个)【学生之间的辩论,用毛线表示说明】(教师再画几条非横着的线)哎,那我们现在能不能说出直线的特点了,一起说一下好吗?

  师生:直线是一条直的线,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延伸。

  (二)射线的教学

  师:好了,为了奖励你们呢?请仔细看大屏幕,2号线又发生变化了,请仔细看。【播放课件】现在2号线变什么了?

  生:变成线段了。

  师:哎,2号线变成线段了,但是又出现了3号线和4号线。大家悄悄安静地想一想,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直线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3号线和4号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那它和直线之间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你知道数学上把线是直直的,有1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的线叫什么吗?【板书射线】这个你们也知道啊,厉害啊,我先记下来啊。

  师:那你能根据我们刚才所说的射线的特点和刚刚我们画直线、线段的经验,画一条射线吗?

  【请一位学生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迅速画一条自己喜欢的方向上的射线】

  (三)生活中的线

  师:哎,到这儿啊,刚才你们在说这些线的时候,老师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些线呢?(学生举例,教师播放课件)

  师:那好这是物体里面我们找到了线段,那平面图形里面呢?三角形、长方形那个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线段?

  师:哎,这是生活中的线段,那生活中有射线吗?生活中什么我们可以的看做是射线?(学生举例,并用手电筒照射灯光,说明由一点可以引出无数条射线)

  (四)总结提升

  师:生活中的线我们也找到了,看来大家对线段、直线、射线都了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们,(播放课件)这是一张线段、直线、射线的表格,请你快速思考,他们端点个数、延伸情况、度量情况的不同和共同点。【同桌先说一说,抽生说、齐说】

  (五)角的教学

  师:哎呀,表格通过你们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没有,我要考考你们了,请你准备好尺子、铅笔和练习本。请听题:有一点射出两条射线,或者说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形成(组成)图形是什么?请你画出来。【学生动手画一画】

  【找2生到黑板画】

  师:画好了坐端正。你们和黑板上画的一样吗?一样在什么地方?【板书角】都是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师:那我们刚刚所说的线段(直线、射线)都研究的是什么?

  生:线

  师:那你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对了,就是(线与角)两个内容。那你看黑板上两个角,都是锐角,我们为了区分这两个角,就需要给他们做个标记,【讲解角的标记】这个角我写了一个几?

  师:对,我们怎么写呢,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1,读作角一。那这个我标记个2,怎么记啊。所有同学举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师写这个角的记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写个2,读作角二。会写了吗?

  师:那请你把你刚才画的角做个标记。是不是只能写1啊?【生活动】

  师: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了几个内容?

  三、练习提升

  师:看来大家这节课都学的不错,那我们就做几道闯关题好吧?

  生:好

  师:请看第一关,观察与联想

  (判断题,要求孩子们说出错的原因)

  第二关线的联想:过一点画直线,时间1分钟。

  四、回顾整理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8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

  第2课时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4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教学重难点:

  认识容量单位毫升,掌握升和毫升之间进率。

  教学准备:

  滴管、量桶、瓶盖、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取出纸杯,上节课上我们做了实验,1升水大约可以装满几个这样的纸杯(5个)?那么这个纸杯的容量是多少呢?如何精确表示出这个纸杯的容量,就需要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毫升)。

  2、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经常见到毫升这个单位。(出示例3)

  师: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

  二、认识1毫升

  1、取出滴管,介绍:用这个滴管可以量出1毫升的水。现在我们要用这个滴管来找1毫升有多少滴,你有什么好办法?

  (先用滴管吸取1毫升,然后慢慢滴出,数一数1毫升的滴数。)实验:大约是18-20滴。

  2、每个组派人上来,用老师准备的滴管在瓶盖内滴20滴水(1毫升),组内传一传,看一看1毫升的水大约是多少?

  说一说:1毫升水是多少水呢?

  三、教学“1升=1000毫升”

  现在我们认识了“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那么1毫升和1升比较下我们可以发现1毫升的水要比1升水少得多。现在你想不想知道多少毫升水是1升水呢?有什么办法吗?

  实验操作,教师取出量杯(500ml)和正方体容器(1L),让学生观察量杯刻度,然后量出量出2杯500ml的水倒入1升的`容器,让学生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000毫升=1升1升=1000毫升

  四、完成练一练: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指出:饮料我们可以多喝点少喝点,但在医学上却不能有一点点的马虎,所以在用药的时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下面这些是常见的一些规格,分别说说是多少毫升?

  2、老师用量筒量出一个50毫升,然后倒入一个常见的一次性透明的杯子里,让学生感受一下其高度,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倒入题中的这几个容器中,水面高度各可能是什么情况?

  3.填空:

  4升=()毫升20xx毫升=()升

  9升=()毫升5000毫升=()升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9

  一、指导思想:

  以《数课程标准》为指导,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风气是比较好的。我一直对行为习惯的培养很重视,因而这批同学的学习态度端正,作业书写工整、美观。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父母不在家,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习惯较差,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应加以改进及重视。

  三、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探索与发现(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P47.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过程,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理解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推导过程与运用。

  教具准备:

  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

  要求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学过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那么,大家回忆一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公式又是什么呢?)

  a×b=b×a

  (a×b)×c=a×(b×c)(黑板板书)

  (那么加法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让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

  二、创设情境、操作体验

  1、由生活引入,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换的含义。

  数一数:本班男生的人数和本班女生的人数,求本班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女生:(26+17)人

  女生+男生:(17+26)人

  结果无论哪一种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再举书本上两个例子来说明。

  26+17=17+26

  3+2=2+3

  15+20=20+15

  a+b=b+a (黑板板书)

  让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分析比较两个算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突出强调“交换”的意思。结果表明:两个式子的加数交换了位置,但和不变。再要求学生自己举一两个例子来试试看。

  2、出示题目:同学们的课间活动很丰富,看,有28个男生在跳绳,17个女生在跳绳,23个女生在踢毽子,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方法一:先算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28+17人,再算全部的人数:(28+17)+23人。

  方法二:先算一下女生,再算一下他们加起来一共是多少人:28+(17+23)人。

  那么得出:(28+17)+23=28+(17+23)整十

  (3+2)+5=3+(2+5)

  (19+12)+38=19+(12+38)整十

  (a+b)+c=a+(b+c)

  结果表明,计算出来的结果都是相等的。

  3、再举书本中的例子来说明结合的两个数的条件和原因。

  57+49

  =50+7+40+9

  =50+40+7+9

  =(50+40)+(7+9)因为50+40=90,90是一个整十数。

  =90+16

  =106

  三、巩固练习,加深记忆。

  1、书本P47(3)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计算下列各式。

  2、想一想: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 + 0 = 0 + 82

  47 +(30 + 8)=(47 + 30)+ 8

  (87 + 68)+ 32 = 84 +(68 + 32)

  75 +(48 + 25)=(75 + 25)+ 48

  3、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

  38+76+24   (88+45)+12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置。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1

  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P47——P55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

  4.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乘法的估算。

  难点:估算时,正确处理因数估大估小的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

  三位数乘两位

  第1课时 笔算乘法

  一、教学内容: 笔算乘法(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没有0)P47例1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 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口算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笔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45×12= 44×59= 63×52=

  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探索发现

  1、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 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教学内容补充:三位数乘两位数)

  145×12估计一下大约是多少?(指名回答)

  怎么计算出准确的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这道题,自己试一试。(小组讨论并汇报)

  提问:

  (1)先算什么?(先算2乘145的积是290,得数的末位和因数的个位对齐)

  (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

  (3)最后算什么?注意第二步个位上的0不写。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法则,会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使学生掌握分级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分辨出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在哪一位写0。

  3.通过本节课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读题、分析、判断及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

  (1)读出下面各数,并指出每个数含有几级,最高位是什么位?

  5906 780000 962320 8607000 30063890

  (2)写出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全体学生写在练习本上,找1名学生板书在黑板上)

  (3)写出下面各数,并说出怎样写万以内的数。

  二千五百六十八三千零二十五千零六八千

  通过写万以内的数,使学生回忆起万以内数的写法法则:写万以内的数,从高位写起,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板书: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

  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是为下面学习亿以内数的写法作铺垫;全体学生在练习本写数位顺序,一是巩固复习这部分知识,同时为下面写亿以内数作准备。

  2.进行新课。

  (1)学习整万数的写法。

  教学谈话引出新课:同学们写万以内的数学得很好,在此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学习写亿以内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按顺序把题抄在数位顺序表左边)

  七万

  七十万

  七百零八万

  教师请学生思考:上面三个数各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使学生明确:七万是五位数,最高位是万位;七十万是六位数,最高位是十万位;七百零八万是七位数,最高位是百万位。

  教师接着请全体学生试做:请你们试着在练习本上对着数位顺序写出上面三个数。(教师行间巡视,并请一名学生板书。)

  集体讨论订正,接着教师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观察这三个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使学生明确,三个数共同的特点是:A、这三个数都含有万级和个级两个数级;B、个级上的四个数位一个数字也没有,写4个0。

  ②你是怎么写的?

  学生共同的'写法: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4个0。

  教师强调:个级上一个数字也没有,这样的数叫做整万的数。写整万的数,个级上各个数位上一定要写0占位。

  练习: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六万九十万四千三百万五百零六万

  (2)学习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教师谈话:写整万的数,你们学得很好,下面的数怎么写呢?同学之间商量一下,然后试着写一写。(教师参加同学的讨论)

  出示例题,写出下面各数。(教师把题抄在上个例题的下面)

  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三十二万零六百

  二千零五十万七千

  二千零五万七千

  五千六百零七万零八十

  分组讨论后教师组织集体讨论:谁代表你们组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写的?可举例说。

  在众多的意见中,使学生共识:要先写万级的数,再写个级的数(教师板书: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教师提问:逐题说明万级写什么?个级写什么?(学生回答时,教师在级的单位万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分级,并做如下板书)

  试一试:写出下面各数,并想一想写数时哪儿难写?

  五百零六万五万零三百八千零六十万零二十

  (找一名学生板书)

  订正上面的题。提醒学生注意:写数时哪一位上要写0。

  (3)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说一说含有两级的数怎样写呢?

  结合前面的板书,使学生明确,含有两级数的写法法则是:

  ①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②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学意图:新课教学共安排3个环节。第一环节,重点使学生学会万级的书写和整万的数个级要写4个0占位。第二环节,学会写含有两级的数,掌握分级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分级写,有利于学生分清楚哪一位上要写0。第三环节,总结归纳写法法则,使学生系统掌握写法的2条法则。

  3.课堂练习

  (1)先在本上写出数位顺序,然后对着数位写出下面各数。

  五万三千二百万四千零五万

  八十万六千零五十万九千六百七十二万

  (2)对着数位接着写下面各数。

  七万八千六百三十八十五万一千

  二十六万零四百三百六十万二千

  十万零五六千零八十万零七十

  (3)写出下面各数。(找一名学生板书)

  五十万八千五十八万零七百三十

  二千四百四十二万二千四百万零四百二十

  一千三百二十万二千一千零三十二万零五十

  学生板书如下:

  (4)写出下面横线上的数。

  ①1994年我国共生产电视机三千一百八十四万台。

  ②北京图书馆馆舍面积是十七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二位;藏书一千四百万册,居世界第五位。

  ③1994年来华旅游总人数约四千三百六十八万人次。

  以上各题订正时提醒学生注意别忘记单位名称。正确答案是:

  第①题写作:31840000台。

  第②题写作:170000平方米;14000000册。

  第③题写作:43680000人次。

  (5)写出由下面各数组成的数。

  ①四百万、八十万、五万和三千;

  ②六千万、九万和五百;

  ③八千万和四十。

  订正。说一说万级上写什么?个级上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如下板书)

  第①题写作:4853000

  第②题写作:60090500

  第③题写作:80000040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德育教育。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数的读法推广到亿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数位顺序表。谁来说一说:亿级包括哪四个数位?从个位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九位是什么位?(课件出示数位顺序表)这就是数位顺序表。根据数位顺序表我们可以进行正确的读数。

  2、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3578 35780000 2439671 60300080

  这个数怎么读?指名读

  谁来说一说:万级数怎么读?一个数中的0怎么读?

  看来同学们对亿以内数的读法掌握的非常好,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亿以上的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亿以上数的读法(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亿以上数的读法)

  二、探究亿以上数的读法

  教学例1

  ⑴ 创设情境

  同学们请看(课件出示主题图)这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你们知道地球上有多少人吗?

  (2)读数

  地球上有这么多人(出示全球人口:地球上有70 0000 0000人)这个数怎么读呢?(出示数位表)师:谁来读一读?为什么不读七十万呢?因为70在亿级上,所以读作七十亿。)

  我们再来看(课件出示10040002000 400305000000)师:这两个数又该怎么读呢?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下面两个数,再在小组内互相读读;然后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

  1、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按怎样的顺序读?

  2、亿级的数怎样读?

  3、每级末尾的0怎样读?其他数位上的0怎样读?

  同桌交流各自的想法。

  指名读以上两个数。你们读得这么好,能告诉大家亿以上数应该怎么读吗?指名汇报。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就是亿以上数的读法。(课件出示)读亿以上的数,要想读得又对又快,需要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每级末尾的0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现在,请同学们根据我们总结出的亿以上数的读法,试着读一读下面的数:

  课件出示:

  92 0000 0000 267 0500 0000

  5080 4000 3000 3 0070 0400

  重点抽问:哪个0读了? ?哪个0没读?

  三、巩固应用, 课堂检测

  同学们读的`非常好,可是不知道小马虎读对了没有,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

  判断对错:

  6100000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2360509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

  1004000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

  看了我们班的同学都比小马虎认真,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谁能用自己的方法,又快又准地读出下面的数:

  206410000 110403060 60702010000

  625000000 2080000000 309000500000

  老师还从网上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 4960 0000千米。

  (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 3547 9600人。

  (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 4900 0000 平方千米。

  (4)用最大的天文望远镜至少可以看到10 0000 0000颗星。

  (5)地球海洋总面积是3 6200 0000平方千米。

  (6)我国每年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达450 0000 0000双,需要砍伐2500 0000棵树。

  读完第六题,你想说些什么?

  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课件出示:3、5、9、6、7、0、0、0、0、0、0)按要求摆一摆、读一读:

  (1)一个“0”都不读的数;

  (2)只读一个“0”的数;

  (3)读三个“0”的数。

  四、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上册数学教科书P.58例4及练习九。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乘法估算的方法,会进行乘法估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引入新课

  1、口算:20×40= 130×50= 100×90= 2100×3= 3000÷6= 4×23= 2100÷7= 28×3=20xx×7= 50×6= 800×5= 720+58=

  2、估算:89×30 32×48 43×22 35×19 24×39 63×29 71×80 52×683、

  师:学校组织秋游活动,我们四年级同学去××公园,去那里的.费用是每人49元,包括客票和公园门票,四年级全年级共有104人,老师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学习目标: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二、指导自学

  1、你们能帮老师估算一下大约应该准备多少钱吗?

  2、独立估算,并写出估算过程。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独立完成自学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1)小组内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反馈学生估算结果。

  3)鼓励学生说出多种想法。对估算结果进行评价。师:你认为谁估计得更接近准确的钱数呢?为什么?在估算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小结:接近准确值(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

  2、检测自学效果运水公司为居民运送纯净水,一月份运送718桶,照这样计算的话,估算一下,全年可以运水多少桶?

  四、达标检测

  你是怎样估算的?《新编小学生字典》有592页,大约是()页。小明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小明同学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cm,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米?a1800米b1200米c1500米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这样的小学19所,全乡约有多少名小学生?燕鸥从北极飞到南极行程是17000千米,如果他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五、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六、课堂作业:第63页8、9、10、11、12。

  七、教学反思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P25例2、例3及练习六第5、7、8、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和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的两种特殊情况。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的验算知识迁移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养成及时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难 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中的两种特殊情况。

  【教学方法】:利用教材情境,结合学生在例l中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归纳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如下题目)竖式计算下列各题:62.7÷3= 29.4÷21=

  2.提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2)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2。

  1.情境引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热爱运动的学生,王鹏。看,在他的带动下爷爷也要开始锻炼身体了。(出示教材第25页例2)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28km,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2.先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列式:28÷16,再让学生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完成第一步,被除数末尾有余数12时,教师提问:接下来怎么除呢?请同学们想一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在12的后面添上O看成120个十分之一再除。

  教师提问: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该怎么办?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的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时被除数的末尾有余数时,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它的依据是小数末尾添上O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由于被除数28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

  3.追问:现在除完了吗?为什么?(因为还有余数,所以还没有除完。)

  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将8的后面添上O看成80个百分之一,再除以16。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算式。

  师进一步明确:在计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要在余数的后面添O继续除。使学生知道: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4.引导总结: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谁能说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引导学生说一说,并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O继续除。

  (二)教学例3。

  1.(出示教材第25页例3)王鹏每周计划跑5.6km,他每天要跑多少千米?

  生独立列式:5.6÷7。

  提问:观察这道算式与学习过的例l、例2有什么不同?

  (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

  3.追问:不够商1怎么办?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并总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应该在被除数的个位上方,也就是商的`个位处写0,用0来占位。

  引导:现在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56个十分之一,再除以7够不够除?商应该写在哪里?

  引导学生明白商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教师板演,完成算式。

  4.验算。这道题怎样验算呢?想一想整数除法是怎样验算的?能不能把这种验算方法应用到小数除法上来?学生独自试一试,再小组交流讨论。

  集体汇报:用乘法验算,即0.8×7=5.6。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1)题,并说一说当除到被除数的末尾还有余数时,怎么办?(添O继续除)

  2.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2)题。通过观察算式及结果,引导学生得出: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个位上就不够商1,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3.完成教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1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归纳:

  (1)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2)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然有余数,要在后面添O继续除。

  2.师:谁能完整地总结一下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归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继续往下除。

  五、作业:教材第26、27页练习六第5、7、8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例2:28÷16=1.75(千米) 例3:5.6÷7=0.8(千米)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12-15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9

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6-23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10-10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5-08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1-26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08-29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6-07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