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30 15:09: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8篇【实用】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8篇【实用】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热爱祖国的传统节日。

  2、在尊老、敬老的节日里获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体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

  3、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并在敬老的节日里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知道平时该如何关心老人。

  2、了解一些与月亮有关的科学知识,学习观察、记录等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尊敬老人、帮助老人。

  教学用具:

  课件、录音机、《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音乐磁带,彩纸小星星(40个),中药药物小球(40个),祝福纸条40张,一张中国地图,画月亮的变化(表格),描写月亮的诗歌(实物投影),一些月饼,扮演老人的服装,生日蛋糕,老花镜等。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秋天的节日有那些?搜集描写中秋或月亮的诗歌。课前通过听家长讲、看书或看电视等了解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统故事以及中秋节的习俗等。

  (2)学生调查:

  A、通过问大人或查资料,了解重阳节的含义及风俗。

  B、社会上尊老、敬老的活动有哪些?

  C、老人节这一天自己家周围(社会)开张、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D、了解身边老人的需要。

  2、教学器材:

  多媒体演示操作台,实物投影仪,表格(40张),彩纸小星星(40个),“月球”(40个)即中药药物小球(40个)。

  3、教学课件: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进入秋季,我们迎来了秋高气爽,获得了五谷丰登,也迎来了一个秋天的节日。请同学们观看动画,告诉大家这是什么节日,好吗?

  2、出示课件:玉兔吹喇叭,爷爷打月饼,辅以歌曲。

  歌词: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块月饼一片情呀!引出中秋节。

  3、出示挂历找到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为中秋节。

  4、教师讲中秋节的起源。

  5、请学生讲自己知道的有关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如果学生讲不出,教师则播放嫦娥奔月的.动画)并同时解释,中秋节这天为什么要吃月饼的原因。或朗诵有关写中秋节或月亮的诗歌。

  二、新授:

  1、请学生介绍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由于外地学生较多,从而可以介绍各地有代表性的习俗。教师可以做适当补充。

  2、一边请学生观看中秋节的图片,一边读思乡的信件。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海峡两岸、驻岛官兵)

  3、欣赏各式月饼(课件)

  4、学生一边分吃月饼,一边送出自己的祝福。教师送给每个学生一个形状象月亮的白色小球,请学生打开小球,即可看到小球内纸条上的中秋祝福。在请学生说说自己接受祝福的感受。并把祝福写在小星星上送给同学或贴在黑板上。黑板上的板书即刻完成。圆圆的月亮上写着“中秋节”三个字。在其周围贴满了写着祝福的小星星,一幅人文星月图出现在师生面前。

  5、出示月相图(课件)让学生初步认识月相的变化。使学生明白月亮不是天天都这么圆的。有时间的话,请学生画出自己记忆中的月亮,作为巩固。

  6、月亮上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让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登月的伟大创举吧!(播放Flash动画——登月)

  三、小结:

  我们既看到了人文的星空,感受到了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看到了自然的星空,有了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那么从今天起,就努力学习传统与现代的有用知识,去实现你们的梦想吧!

  四、导语:

  亲爱的同学们,在秋天还有一个节日,你们知道吗?对了,就是重阳节。

  1、“遥知兄弟登高出,遍插茱萸少一人”说的就是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又叫老人节。

  2、说说“老人节”这天,你知道开展哪些敬老活动?

  3、结合老人的需要,说说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

  4、表演“敬老院里欢乐多”小品。

  五、全课总结:

  重视亲情,关心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热爱科学、积极探索是新一代少年儿童的必备的素质。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予我们的一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合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

语文教案 篇2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材分析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是按游览顺序记叙的。先写沿途所见的美景;继而写外洞洞口、外洞;再写孔隙;最后写内洞。

  (二)中心思想

  在游览过程中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

  (三)文章结构

  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

  第二段(第2、3小节),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

  第三段(第4、5、6、7小节),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

  第4节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第5节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写泉水的来路,承接上文,自然过渡,引出下文。第二层介绍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层写小船的形状,使人对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确的认识。第四层介绍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办法。第五层写穿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感觉。先写作者穿过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准备,再写作者穿过孔隙时的感觉,读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6、7小节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黑”,“内洞一团漆黑”。第二层写“奇”。借着汽油灯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钟乳和石笋”。第三层写“大”。“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第四层写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指明泉水的发源地,点出了双龙洞已到尽头。这一段主要写内洞“黑”、“奇”、“大”三个特点。

  第四段(第8节),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这篇文章段落分明,条理清晰。一是按游览顺序划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条水线在串连着全文,因而有两条线:游线和水线同时贯穿全文。

  分段时,如有的学生把4节看成第三段,5节为第四段,6、7节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为六段也是可以的。

  (四)语言因素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与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盆栽的杜鹃花也是映山红,为什么比不过山上开的呢?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声都与山势有关,请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为什么“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因为它是双龙洞的主要景点,双龙洞也因此而得名,当然在内洞诸多的景物中先看双龙。叶老看后为什么说有点像,那么到底是像还是不像呢?两条龙蜿蜒在洞顶,是动态的描写,它们盘在那里,张牙舞爪,似要腾飞。再加上灯光摇曳,洞内水汽蒸腾,看上去真有双龙欲飞的感觉。但又因双龙是石钟乳自然形成,没有经过人工雕琢,因而叶老说有点像,还是肯定了像。

  (五)词语讲解

  臀部:人体后部两股上端和腰相接近的部分。

  蜿蜒:原指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指洞顶上的石龙弯弯曲曲的样子。

  明艳:本课指明亮鲜艳的色彩。

  孔隙:原指小的裂缝。本课指能通过一条小船的小洞。

  时而:副词。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有时候。

  盘曲而上:盘曲,曲折环绕。课文指公路在山边盘旋,绕着圈儿通到山上。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高峻,树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样子。森郁,森林茂盛。

  进:课文中作量词。平房一宅内分成前后几排,每排称为一进。课文说内洞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即有十来排房子那么大。

  (六)写作特点

  课文中描绘景色的句子,运用了对比、比喻、夸张的手法,引导学生仔细赏析、体会。如“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要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把双龙洞的内洞入口处低矮狭窄的奇异景象非常生动地反映出来。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孔隙和内洞是双龙洞的重要景观,学习“孔隙”那一节,应引导学生体会它的“矮”、“窄”、“险”。通过孔隙,险而不危,因而险中有奇、奇中有趣,着重体会心情。内洞有两个重点:一是奇景双龙,一是各种形态和颜色的石钟乳、石笋构成的洞内奇景,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活跃他们的思维。

  难点:课文中有几个难懂的句子,应引导学生弄懂它的内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经涉及。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物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会用“稍微”、“好奇”造句。

  5.了解一些句子在文章中的过渡作用。

  三、教案

  (一)课时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划分段落。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容、释句、理解课文写作方法。

  (二)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要求:释题、知道作者、了解游记段落划分的线索,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要求:读懂课文,掌握景物的特点,理解难懂的句子,并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提示

  1.学生几乎都没有去过岩洞,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要播放录像带。没有条件看录像也可以看幻灯片。连这条件也不具备的,教师可搜集图片让学生看。总之,应当有感性的材料供观赏。

  2.写双龙洞沿途景物要让学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学生写游记,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罗列会造成喧宾夺主,主次不分。

  3.学完这课书,教师给学生组织一次旅游,可近距离的,让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游览顺序写一篇游记。

  五、资料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年),原名叶绍钧,江苏关县人。他从“五四”时期开始创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说有《隔膜》、《城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岁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写了《记金华的两个岩洞》这篇游记。本文是从这篇游记中节选的,节选时略有删改。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赖特兄弟在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创造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在玩中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创造的意识,激发他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在莱特兄弟的幼小的心灵里,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以及如何发明第一架飞机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学生分成四个方阵进行抢答。

  (1)空调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2年美国人开利)

  (2)洗衣机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06年美国人费歇)

  (3)X射线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01年德国人伦琴)

  (4)维生素什么时候是谁发现的?(1912年英国人霍普金)

  (5)冰箱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3年瑞典的两个工程师)

  (6)电视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25年英格兰发明家贝尔德)

  (7)圆珠笔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38年匈牙利人比罗兄弟)

  (8)激光什么时候施舍发明的?(英国人肖洛和汤斯)

  (9)杂交水稻什么时候是谁发明的?(1965年中国人袁隆平)

  (10)因特网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

  2、教师小结。

  二、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

  3、提出本课不理解的词语,小组相互交流解决。

  三、整体感知,释疑解难。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准确、读通顺的情况。

  3、指名反馈。

  (1)分段情况。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结合图片资料释疑。

  四、学习课文1——4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1——4自然段。思考:

  (1)什么叫“信念”?“飞翔的信念”是什么?

  (2)在莱特兄弟幼小的心灵中,是怎样产生飞翔的信念的?

  (3)你觉得小时候的莱特兄弟是个怎样的孩子?

  2、指名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加点的词语品析,指导感情朗读。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把本课的生字新词抄写两遍。

  2、搜集有关飞机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莱特兄弟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一天弟弟在想,人如果能像小鸟一般在天空飞翔那该多好。于是兄弟二人一面经营修车店,一面梦想着飞行,但当他们着手去进行飞行试验时,有人因滑翔机坠落而死了,又有人因飞机引擎太重而无法飞。同学们,如果你在进行试验时,同样遇到这么多障碍,你会怎样面对呢?

  2、学生讨论。(放弃,生命更重要,让别人去试验;坚持,科学要付出牺牲。不然,哪里会有伟大的飞行交通工具——飞机)

  3、师:是的,莱特兄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克服了种种的困难,最后在1903年,发明了“飞行者一号”。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继续学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4——8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

  (1)莱特兄弟遇到什么困难,最后是怎么克服的?

  (2)画出描写世界第一架飞机的句子。

  (3)画出面写世界第一架飞机飞行的句子。

  (4)为什么这次飞行只飞了99秒,441米远,就说“飞行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2、指名反馈。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内容。(惊奇地、兴奋地、赞叹地)

  三、总结全文

  1、教师导读。

  2、结合搜集到的资料指名反馈。

  3、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资料,了解其他梦想成真的事例。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速读课文,能概括课文内容,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理解说明的思路及说明方法的应用。

  【资料准备】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食物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一知识。

  2、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3、说明对象:一看标题;二看首尾总结句;三看反复出现的词句。(说明对象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作引用、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等。(其中前五种常用)

  6、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简明、科学。

  7、常见结构方式: 总—分—总;总—分;分—总。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化石吟》的主要内容,检查背诵情况。

  预习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预zhào ________ ②轻yíng ________ ③líng ________纱

  ④lín ________波 ⑤崩tā________ ⑥点zhuì________

  2.给加粗的字注音。

  ①峰峦( ) ②弥( )漫 ③月晕( )

  ④霎间( ) ⑤匀称( ) ⑥弧( )形

  3.释义:

  峰峦: 一霎间:

  预兆: 轻盈:

  弥漫: 征兆:

  出示目标

  活动设计

  自主学习,感知课文内容。

  1、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用课文中的原话):

  2、理清文章思路(文章共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说明云是天气的“招牌”,人们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2-6)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天上的云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1层:(2-5)写云的形态和天气的关系。

  第2层:(6)写云的光彩和天气的关系。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当堂小结

  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层次清晰。首先从总体上指出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可以看云识天气。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文章中运用了分类说明、打比方说明等的方法,由现象到本质有序地展开说明。

  课堂检测

  1、《看云识天气》,作者_______ ,是一篇_______,文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云的_________、________及不同的'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主要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2、阅读第一段,回答下面问题。

  (1)理解填空。①文中省略号前一组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省略号后两个句子是紧扣天上的云“________”来说明的。②“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的意思是________。这句话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是 。

  (3)本段运用了 、 和 修辞手法。

  (4)本段文字在结构安排上采取了什么方法?

  课后练习

  完成练习册“基础演练”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二次备课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建议”造句。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讲述故事内容。

  3 理解“卧薪尝胆”的意思,明白胜不骄,败不馁,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会用“建议”造句。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讲述故事

  1 板书课题:卧薪尝胆。领读课题

  简介“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王夫差打败,被围困在会稽山,万般无奈之下屈膝求和。后来,他为了使自己不因为生活安乐而忘记耻辱,夜间睡在柴草上,在自己的住处悬挂苦胆,吃饭、睡觉之前,都要尝尝那胆的苦味,激励自己的斗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2 从刚才讲的故事里,谁已经想到题目“卧薪尝胆”中的“卧”、“薪”的意思?

  (卧:睡。薪:柴草)“尝”呢?(用舌头添一添或吃一点儿试试。)

  3 大家再查一查字典,看看“卧、薪”是什么意思,和刚才的理解是不是一致。(学生查字典对照。)

  二初读指导。

  1 出示内容提要: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2)勾践战败求和,受尽屈辱。

  (3)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4)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 各自默读课文,对照“内容提要”将课文为四段。

  (第一、四、五自然段各是一段,第二、三自然段为一段)

  3 本课生字词主要集中在第二自然段,让我们重点读这一段,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1)查字典了解:奴仆、谋臣、万般无奈、后患

  (2)联系上下文理解:免除、建议、表示、骄傲

  (3)一般了解:会稽、勾践、夫差

  4 出示生字:吴勾践示谋臣免患议

  (1)我们怎样记住这些生字?谁有好办法请提出来!

  (2)如有学生提出“谋”是“”和“某”,“践”是“足”字旁加上“线”的右半边,教师可以表扬学生能主动识字。

  (3)“臣”书空:笔顺是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特别强调最后一笔是竖折。

  5 写字指导。

  (1)吴、患上下结构,注意让下。

  (2)践,左右结构,要写的紧凑。

  (3)免,第六笔是长撇,穿过扁“口”下方,最后一笔竖弯勾,弯勾部分要向外延伸。

  (4)用钢笔描红。

  三作业

  1 练习写生字。2 朗读课文,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吴国谋臣后患免除勾践

  2、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分几个部分,具体怎么分。

  三、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了我们哪些内容?

  (1)这一段讲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国家。

  (2)教者讲“长江下游”是今天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东部一带。

  2、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画出写越王“卧薪尝胆”的有关句子。

  (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

  (1)指名读:“晚上,总要……尝尝它的苦味。”

  (2)找出句子能解释“卧”、“薪”、“尝”、“胆”四个字的词语。

  (“卧”,睡;“薪”,柴草,“尝”,尝尝;“胆”,苦胆)

  (2)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提醒自己不忘兵败会稽的耻辱)

  ①通过“白天”、“晚上”、“每顿饭前”理解“时刻不忘”。

  ②理解“总要”,不是一两次,也不是一两天,而是一贯这样做。(板书:卧薪尝胆)

  (4)“兵败会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会稽一仗,越国打了败仗以后所受到的耻辱)

  过渡: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学生复述。

  (抓住越国打了败仗之后,越王、吴国的谋臣、吴王三方面的表现说)

  (2)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把有关写越王勾践受屈辱的句子画出。

  (穿上了粗布衣,住进了石头房,给吴王养马驾车,舂来推磨,受尽屈辱整整干了三年)

  (3)体会:越王勾践在吴国三年所受屈辱一定不少,文章没有详细写,只选了穿、住、做三个方面的事情。

  (4)教者指出:一个国王由原来的养尊处优,到听人使唤,穿粗布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重活、累活,这变化是何等的大!

  (5)怎么理解“受尽了屈辱”?(程度深:穿的,住的,做的;时间长:三年)

  4、“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

  (1)齐读第五自然段。(越国转弱为强,终于灭掉了吴国)

  (2)体会“终于”的用法:要经过一定的努力,到最后取得成功或胜利,用“终于”。不能突如其来地使用它。(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

  5、漫谈:学习了“卧薪尝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1、朗读课文,注意课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法。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

  3、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夫人 只好 推磨 当奴仆 要求 夫差 一只 磨难 上当 总要

  2、简要说说“臣薪尝胆”的意思。

  二、练习讲故事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记住主要内容:

  (1)吴越两国都想征服对方(两千多年前长江下游);

  (2)会稽战败求和(越王表示愿当奴仆吴王答应勾践要求);

  (3)勾践受尽屈辱(穿住做三年);

  (4)勾践卧薪尝胆(白天晚上睡在挂苦胆尝);

  (5)越国转弱为强,灭掉吴国。

  2、自由练习复述。3、指名复述,相机指点。

  三、质疑问难

  (1)“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国,免除后患。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是怎么一回事?

  (2)最后一个自然段时讲越国“出奇兵灭掉了吴国”,出的是什么奇兵?

  对上述问题,教者不必作答,可以启发学生课外读《史记》(白话本),进一步了解“卧薪尝胆”的详细经过。

  三、指导造句

  1、找出课文中的原句:吴王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2、理解“建议”的意思。

  3、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建议”?

  4、练习口头造句。

  5、指名造句。

  四、作业

  1、用“建议”造句。2、继续练习讲“卧薪尝胆”的故事。

  附板书:           12 卧薪尝胆

  战胜

  越王   卧薪尝胆   吴王

  转弱为强

  灭掉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独具魅力的真性情,努力做一个自然真实的人。

  2.学习本文抓特征、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汪曾祺( 1920---1997 ),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 1939 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这些小说都是以散文笔调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位士大夫”。

  (二)金岳霖(1895-1984)中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字龙荪,浙江诸暨人士,生于湖南长沙。从事哲学和逻辑学的教学、研究和组织领导工作,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 其中《论道》,其原创性思想之丰富,在中国现代哲学中罕见其匹,被贺麟称为“一本最有独创性的玄学著作”。

  而《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

  2、基础知识:

  1汜水 演绎 脖颈 呢帽 不肖

  甘霖 逻辑 接触 跳蚤 兴奋

  麂皮夹克 熙熙攘攘 鳏寡孤独

  2、根据字音写出汉字:

  枯zào jiàn赏 xiàng貌 深居jiǎn出

  nài心 细jūn 屋yán 一fù镜片

  3、理解词语

  谈吐 深居简出

  熙熙攘攘 一时无二

  4、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感知人物形象

  (1)请用一个词概括金岳霖先生给你的印象。

  (2)金岳霖先生“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课堂学习】

  1、从这些趣事中可以看出金岳霖先生什么性格特征?

  2、“有趣”是金先生的主要特色,在其身上,还有重情的一面,试作分析。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妙处。

  【拓展延伸】

  同学们上学多年,一定遇到过许多老师同学,写一段文字,通过细节描写,写出他们的个性特点。(100字左右)

  【小 结】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过程与方法

  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策略:

  1. 重点

  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

  2. 难点

  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

  3. 教学突破

  读、背课文,突出学为主体,就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教师指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熟读成诵。

  通过学生的阅读,让学生获得对文章的整体印象,并在整体理解的前提下,突破词、句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网上与晏子有关的资料,投影仪和投影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 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明确本课时内容。(板书课题:《晏 子使楚》

  2、 指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

  (1) 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

  (2) 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二、读讲课文

  1、 领读课文。(教师领读前提醒学生注意:轻音和重读,节奏和韵律)

  2、 让学生自己指出自己经过多遍朗读仍不能搞懂的问题。

  3、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将工具书的注解运用于课文中,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投影显示)

  (1) 楚王闻之

  (2) 齐之习辞者也

  (3) 吾欲辱之

  (4) 婴闻之

  (5)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4、 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

  教师提示:特别关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1) 王曰,何坐

  2) 吏二缚一人诣王

  3) 圣人非所与熙也

  4) 寡人反取病焉

  三、设疑·探究(投影显示)

  1. 读读想想:楚王和臣子的谋划,是针对晏子的,还是针对齐国的?

  2. 晏婴保护了自己也保全了国家的尊严,靠的是什么?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根据吗?

  (学生充分交流合作,教师适时点拨)晏子凭借自己机智善辩的才能和不亢不卑的态度,成功地出使楚国,并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晏子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在说话时,又非常注意分寸,寓刚于柔,把十分确定的反击对方的语言,用模棱两可的、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来,用婴闻之留有余地,用得无、耶等一类虚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过于难堪,以致损害两国关系。他义下辞严而又不亢不卑地折服了楚王。

  3. (师生互动、合作交流)还有别的意见吗?(看学生的反应)肯定学生的回答,着重对学生提出要培养自己维护祖国尊严的聪明才智。

  四、课文读背

  1. 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2. 背诵提示:故事性较强的作品,要记人物,记情节;记人物的语言动作,记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 告诉学生背诵课文需要以讲述作基础,但更严格,精确到字词。

  4. 试背诵课文。

  五、拓展练习

  这则故事写晏子出使楚国,在宴会上为捍卫国家尊严而进行的一场曲折而巧妙的斗争。你读完后有什么感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

  晏子使楚

  《晏子春秋》

  出使前 出使过程 出使结果

  楚王欲辱来使 晏子巧妙应对 楚王反取病焉

  问计近侍

语文教案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2.学习本文生动性说明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学习从多角度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难点:平实性说明与生动性说明的区别。

  解决办法:

  1.复习文艺性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

  2.把生动性说明改成平实性说明。

  3.讨论分析共同归纳。

  4.质疑问难。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说话训练。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2.信息交流。观察蜘蛛、阅读文章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进行交流。

  3.拟题训练。结合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完成《倍受青睐的蛛丝》和《会飞的花》的'阅读训练。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听说训练。介绍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同学们,今天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是什么吗?”(蜘蛛) “你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能结网吗?”“蜘蛛很常见,但往往不被我们注意。本文的作者却对它作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建人写的这篇说明文——《蜘蛛》。

  (一)明确目标

  1.了解蜘蛛这种小动物的有关知识。

  2.学习掌握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复习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说明顺序。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自愿,每人一段),了解文章的说明的内容。

  本文抓住蜘蛛结网捕食的生态特征来写的。围绕这个特征,介绍了蜘蛛各种各样的捕食方法;蛛丝产生的生理机制;蛛丝的用途及其他有丝而不结网的蜘蛛等内容。文章把重点放在蜘蛛的实用价值上,具体说明了人们对它的利用过程。

  2.信息交流。结合你自己对蜘蛛的观察了解或根据阅读的文章内容,或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试模拟一只可爱的小蜘蛛的口吻,用第一人称介绍一下“自己”。

  引导学生回答如下:

  我叫蜘蛛。我们家族约有三万五千余种,属于节肢动物。我们结网定居,常在屋檐、庭园、树丛间。结大型车轮状垂直的圆形网。清晨、傍晚或夜间居网的中心,白天隐伏网旁,以树叶缝隙、树枝为隐藏地点,并要用一信号丝与网相连。当昆虫或它物触网,被网上粘液(粘丝)粘住,我就扑出,以螯肢攫捉,注入毒汁和消化液,并用蛛丝缚住猎物,然后像咬一片面包或饼干似的把它们吃掉,作为美餐。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