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时间:2024-07-01 12:19:37 六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必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篇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圆环,了解并掌握圆环的特征和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研究、发现、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交流能力。

  4、学会计算圆环的组合图形的面积,根据图形特征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

  重点:掌握计算圆环的面积的方法。

  难点:圆环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圆纸片、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1、计算圆的面积。

  (1)半径是5 cm;

  (2)直径是8 cm。

  学生独立完成,2名学生板演。

  2、师: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有了了解,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2))

  1、认识环形。

  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片。

  (课件出示:环形花坛、奥运五环标志、光盘等环形图案。)

  师:图片的形状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很相似?(圆)

  教师拿出环形光盘说明:像这样的图形,我们称它环形或圆环。

  师: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有哪些是环形?(学生自由回答。)

  2、制作圆环。

  (1)利用手边的工具自己做出一个圆环。

  (2)学生可利用工具剪出环形或画出环形。

  3、发现环形特点。

  老师拿着学生制作的环形提问:这个环形,你是怎样得到的?(从大圆中剪掉一个小圆。)

  (1)解释什么叫外圆半径和内圆半径。

  (2)求环形面积是求哪部分面积?

  (3)你怎样求这个环形的面积?(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师:谁能总结一下环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学生讨论、交流、总结,教师点拨、总结。板书:环形的面积=外圆面积—内圆面积,S=πR2-πr2。)

  师:这道题你们会了,老师的黑板上还有一道例题,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吗?

  4、课件出示教材第68页例2。

  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2 cm,外圆半径是6 cm。它的面积是多少?

  (1)学生读题。

  师:哪里是内圆和内圆半径?你能指一指吗?外圆是哪几部分组成的?哪里是环形面积?你打算怎样求出环形的面积?

  (2)学生讨论,交流算法,学生将列式板书:

  (3)比较两种算法的不同。

  师:环形的面积还可以这样计算。S=π(R2-r2)。

  1、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

  半个环形:R=10 cm,r=6 cm。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解题思路,集体讲评。

  2、判断。

  (1)在圆内剪去一个小圆就得到一个圆环。()

  (2)环宽=外圆半径-内圆半径。()

  3、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一圆形花圃直径是10 m,要在它的外围修一条2 m宽的'环形小路,这条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让学生先议一议解题方法。(内外圆半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求圆的面积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师先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圆环,再用硬纸板做了环形进行演示,这让学生获得了直接的经验。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求出环形的面积,但是同学们对环形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教师从认识环形的特征入手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做环形的过程说出来,他们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圆环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他们自主参与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知识的获取过程。这样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好。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在探索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促进个性化学习。

  3、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设立了许多课外兴趣小组,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小组的活动。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布艺兴趣小组,看看那里的同学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

  师:看大屏幕,从情境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布艺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用9/10米的布给小猴做衣服。如果做背心,可以做3件;如果做裤子,可以做2条。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

  生2:做一条裤子需要花布多少米?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做一件背心需要花布多少米?怎样列算式?

  生1:9/103=

  师:为什么用除法?

  生1:把9/10平均分成3份,求1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

  师:谁还能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9/103结果是多少呢?请在自己的练习本写一写、画一画,算一算。

  生自主操作,师适时巡视指导,找出两位同学上台板演。

  2、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师:将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生交流。

  师: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的方法。

  (投影展示,画线段图的方法)

  师:我们先看第一位同学的方法,这是哪位同学的,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生:(画线段图的方法)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他用的是长方形布条,这是哪位同学的,介绍一下?

  生:把9/10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10米。

  师:不管是画线段图还是用长方形来表示,我们都可以得到每份是3/10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五单元P58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单式与复式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2、使学生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教具准备:

  CAI课件。

  学具准备:

  画图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新,启迪探究

  1、谈话引入:这儿有两个片段想给同学们看看。(出示有关刘翔和姚明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你对刘翔和姚明了解多少?(学生叙述,教师概括。)

  2、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就要召开了。这次的运动会可与以往不同啊!为了提高我校“秋季运动会”的知名度,我们学校想以其中的一位做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你更希望谁代表我们学校担任这次运动会的形象大使?(学生各抒己见,产生意见。)

  3、看来同学们各有想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来决定推荐谁比较好呢?(举手表决,统计)对!我们可以现场收集和整理大家的想法。那么我们班的情况到底怎样呢?(举手表决)支持刘翔的同学请举手;支持姚明的同学请举手。(现场了解统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4、刚才只是我们对本班的收集和整理,不能代表我们整个年级同学的意见。所以老师在课前收集和整理了六年级其他六个班同学们统计的情况。(出示六年级各班推荐刘翔、姚明情况的统计表),把刚才收集到的我们班的数据也填在表中,提问:从表中能比较出结果吗?(可以,但比较困难。)

  5、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大家的意见,你觉得我们用什么把这些数据表现出来会更好呢?(条形统计图)老师也觉得条形统计图很好,因为用直条图来表示可以直观的看清楚各班统计的情况。但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呢?(学生各抒己见)

  6、出示根据本班统计情况制作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标题、日期、单位、横纵轴、不同的直条图、图例以及纵轴表示的单位大小等),为何选用两种颜色的直条,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何不同?我们把这种条形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7、你能根据其他几个班的`统计情况来继续绘制我们刚才统计图吗?(学生补充完整统计图)

  8、评议:找三种类型的:(1)直条图少数字的;(2)画的直条不够规范的;(3)比较正确且美观的。让学生去评议。

  9、观察图,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大?哪个班喜欢刘翔和姚明的相差比较小?从图中你还能获得什么信息?你觉得从六年级调查统计的情况看,谁更有可能担任我们运动会的形象大使?

  二、合作互动,共同探究

  1、我们的运动会就要召开了,大家想和刘翔、姚明一样,成为我们学校的体育明星吗?那么你们平时都开展了哪些体育活动啊?(学生叙说)想不到同学们这么热爱体育运动,老师为大家能够积极参加锻炼而感到十分高兴!

  2、看图分析

  球类比赛中,在边线发球时,有单手投球,也有双手投球,根据你的经验,你认为单手投球远还是双手投球远?(学生各抒己见)

  出示课本58页的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评价一下,哪一种更便于比较两种投球方式的投球距离?

  纵轴每格代表几米?最下面一格为何用折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后,相互交流。

  纵轴每个单位表示0.5米,最下面一格用折线表示省略。)

  从上面的复式条形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学生根据统计图作出合理的结论)

  回顾总结,展示个性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想法和体会?

  2、为了开展好这次运动会,有许多有关体育活动的数据需要收集和整理,刚才我们只是把体育活动中的一部分进行了统计,请同学们在课后、运动会中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绘制设计成统计图,看一看谁设计的既美观又正确。创设便于统计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在运用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用什么统计图来描述这组数据比较合适,再思考能否在一幅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两组数据,体会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是蕴涵信息的。同时养成严谨仔细的学习习惯,弄清统计图中的每个细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统计的项目教师作适当的指导。

  教学反思:

  通过创设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经历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过程,并在相互的评议和交流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各自的统计图,逐步明确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验证猜想,体验到数据的作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4

  第四课时:和倍问题的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课本第65页内容和练习十六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和倍”、“差倍”问题变形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方程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出现的两种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x表示两种数量并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口答:(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

  果园里有苹果树x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 ,

  (1)梨树有多少棵?( x)

  (2)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x+ x)

  (3)苹果树比梨树多多少棵?(x- x)

  2.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二、新课。

  (一)学习例3.

  问:“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5倍”还可以怎样说?

  出示例3:饲养小组养的白兔和黑兔共18只,其中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 ,白兔和黑兔各有多少只?

  (1)说说它与复习2有什么异同?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你怎样理解?

  (4)把题目中所存在的数量关系找出来。

  (5)应该怎样解答,请你完成。

  (6)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

  (7)想一想,怎样检验做得对不对?

  (二)变式练习。

  将例3的第一个条件变为“白兔比黑兔多16只”。

  (1)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应该如何解答?讨论、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65页“做一做”题目。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应用题?

  2.这样的应用题解思路和方法是怎样的?

  五、堂上练习:

  练习十六的第7题(1)、(2),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各用什么解答好?为什么?

  六、作业。

  练习十六第4、5、6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 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引入圆

  1、 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 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 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 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 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 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 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 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 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 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 判断题

  (1)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

  (2)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4)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6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45 、46页内容及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正确化简比。

  教学过程:

  听算练习:

  求比值:2:0.5 4:1 20:5 200:50

  90:60 9:6 3:2 0.3:0.2

  两个同学板演:写出过程。

  (设计意图:加强基础训练,巩固求比值的练习,为本节课比的基本性质做铺垫。)

  汇报答案时强调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

  新授:

  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的发现:前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后面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板书算式: 2:0.5 = 4:1 = 20:5 = 200:50 = 4

  (2×2) :(0.5×2) (20×10):(5×10)

  90:60 = 9:6 = 3:2 = 0.2:0.3 = 1.5

  (90÷10):(60÷10) (3÷10):(2÷10)

  观察第一组比,他们的比值是相等的,前项和后项有什么变化?

  以前两个比和后两个比为例,找同学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添加板书,渗透格式的书写。

  让学生多说自己的发现,从①到③,从①到④,从②到④等,然后小结规律: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观察第二组比,发现规律:方法同上。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

  (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定势,0除外这个关键点学生不会忘记,在这里只须问一句为什么?就可以将这个要点突破)

  将上面两个规律综合小结: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出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分数的基本性质在五年级下册刚刚学过,是教材的重要内容,约分通分都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记忆很深刻,故没在课前复习分数基本性质。)

  (有直观的等式作媒介,有分数的基本性质做迁移,通过比值相等,观察比的前项后项的变化规律,学生很容易发现规律,并且语言的组织应该没有问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为了突破教材的重难点,这里需要学生多观察、多说,充分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师补充板书,渗透化简比的格式规范)

  理解概念,找出关键词。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做出准确判断:

  ① 8:10 =(8+10):10+10 = 18:20 ( )

  ② 12:16=(12÷6):(16 ÷ 4)= 2:4 ( )

  ③ 0.8:1=(0.8×10):(1×10)=8:10 ( )

  ④ 比的前项乘3,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除以3。

  (设计意图:第一道题考察"同乘"这个关键词,这里是同加一个数,比值是变化的.;第二个考察"同一个数"这个关键词,前项后项同时除的不是一个数,第一个除的是6,第二个除的是4,因此比值也是变化的;第三道题是正确的;第四道考察的是同乘和同除。此处的练习是为了巩固比的基本性质,突破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你联想到了我们以前学过的那部分知识?

  学生很容易想到这些内容,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联系旧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我们刚刚学过分数、除法、比的联系,他们的性质能联系在一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比的基本性质在数学上有什么用途?(约分、通分)

  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1.2÷0.3 500÷10 )

  那么我们刚刚学过的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已经预习过,故学生应该知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等式,哪一个比最简单?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像1:4 3:2这样的比叫做最简整数比。

  请学生举出最简比的例子,多找几个学生回答,学生在举例的同时加深了对最简整数比的认识。

  由学生总结。最简整数比的特点: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1、比的前项后项必须都是整数。2、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互质数。

  以后我们写出的比应该都化简成最简整数比。

  化简比:

  出示例题:"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另一面长是180厘米,宽是120厘米。写出这两面旗长与宽的比,并化成最简整数比。

  学生口答写出比: 15:10 180:120

  由于学生已经预习,因此化简的过程教给孩子。尝试练习,找同学板演:

  汇报,学生讲解化简过程,教师规范化简格式。

  化简分数比: 1/6 : 2/9 7/12 :3/8

  化简小数比: 0.5:0.4 0.75:0.25

  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交给孩子自己,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尝试练习,学生讲解。最后让学生讨论化简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的方法。

  化简整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化简分数比时,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化简小数比时,先把小数比化成整数比,然后再化成最简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还给孩子,同时也检查孩子的预习效果,最后小结方法,渗透最优化的数学思想)

  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巩固练习:

  1、等比接龙:

  2:3=20:30=4:6=200:300=( )=( )=( )=( )

  100:50=40:20=( )=( )= ( )=( )

  2、一项工程,甲单独做12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甲乙所用时间比是( ),工效比是( )。

  3、甲是乙的1.2倍,甲与乙的比是( )。

  4、甲是乙的1又1/4倍,甲与乙的比是( )。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7

  第一单元 方 程

  教学内容:P7“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逐步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对所学知识分阶段进行整理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方程的解法,体会到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加深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信息方程、应用方程的兴趣。

  教学资源: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将这些知识进行整理一下。

  二、回顾与整理

  1、出示小组讨论题:

  (1)像3.4x+1.8=8.6、5x-x=24这样的方程各应怎样解?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怎样找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举例说明。

  2、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3、把各自思考的情况在小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交流。

  讨论题(1) 可以让学生说说首先要将这样的方程作怎样的变形,并提醒学生解方程时要养成检验的.习惯。 讨论题(2)可以引导学生举例说说本单元学会了用方程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并结合所举例子说明解决每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

  三、练习与应用

  1、解方程

  180+6x=330 27x+31x=145 x-0.8x=10

  2.2x-1=10 15x÷2=60 4x+x=3.15

  (1)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时要关注学生解这些方程的准确率,并及时引导学生总结解每一类方程的基本方法,反思解这些方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1)南京长江大桥的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它的铁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5倍多197米,公路桥比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3倍少421米。

  ①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长多少米?

  ②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长多少米?

  ** 让学生认真审题,独立思考后找出相关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说一说。师随机板书:

  武汉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5+197=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的长度

  武汉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3-421=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的长度

  ** 问:在列方程时应该怎样表示题中的两个未知数量?

  (2)练习与应用第3题

  ** 先让学生看图后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 问:这棵树苗从80厘米长到104厘米,经过了几个月?你怎么知道的?

  ** 问:你能说说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学生如有困难,教师可以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

  随机板书:

  小树原有的高度+6个月长的高度=小树现在的高度

  (3)学校印制画册一共用去1740元,其中制版费300元,其余的是印刷费。每本画册的印刷费是3.6元,学校印制了多少本画册?

  ** 学生读题后,教师先结合图书的印刷过程向学生介绍“制版费”和“每册印刷费”的含义,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印制画册用去的总钱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制版费,另一部分是印刷费,也就是每本印刷费与本数的乘积。

  **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 交流时让学生结合所列的方程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与练习,你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四、作业: P7“练习与应用”第2、3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8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条件,引导理解题意。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4/5×3=12/5(升) 12/5÷3/10=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 4/5÷3/10 =8/3(杯) 8/3×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5×3÷3/10 4/5÷3/10×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5/8÷3/4÷5/7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5/8÷3/4÷5/7=( )×( )×( )=(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八第11、12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9

  教学目标:

  1、能掌握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方法。

  2、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设计图案。

  3、欣赏各种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看到这些生活中美丽的图案,你想说什么?

  3、揭示课题:图案设计

  二、探究新知

  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

  1 、提问:这个花瓣图案是如何通过图形A得到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与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

  4、鼓励创新。

  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小结:

  这朵美丽的花瓣图案,原来是由基本图形A,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变换得到的。

  6、提问:笑笑是怎样把图1变成图2,你知道她是怎样做的吗?

  三、动手实验

  1、练一练第1、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

  (1)作品展示。

  (2)学生评价。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0

  第一单元 位 置

  第二单元 分数乘分数

  第一课时 分数乘以整数

  第三课时 运算定律的应用

  5×6+7×3 15×(34-29)

  第七课时:倒数的认识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第四课时: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课文第37的'例1,38页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十的第1~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加深对分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提高学生解答含有分数的简易方程的技能,为今后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打好基础。

  重点难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分数除法法则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一个数的5倍是32,这个数是多少?

  (要求学生列出简易方程,说出根据什么这样列)

  二、新授。

  1.出示题目:电脑呈现课文例题拼图

  师:从题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回答,出示)

  生: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G的水分;

  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体重的7/15。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师:用哪些信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经过寻找,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整理成一道应用题。

  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的水分,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①数量关系

  a.4/5表示什么?

  B.画线段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1

  教学内容:

  课本6162页。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2、 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

  2、揭题

  二、探索新知

  1、与学生一起欣赏

  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

  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结合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 )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

  (3 )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

  3、数学书61----62页

  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等离子/台 200 250 300 450 600 300 350 400 450 650 450 300

  液晶/台 400 500 550 650 800 650 700 550 800 1000 750 600

  (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

  (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

  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

  (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

  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

  (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出示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

  改编例题后,出示

  与学生一起欣赏

  引导学生观察

  出示小练习

  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

  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

  三、巩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水平。

  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

  班 级 5、1 5、2 5、3 5、4

  男/人 24 30 28 19

  女/人 23 22 22 28

  (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

  (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板书设计 :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分析数据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2

  1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2、通过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学习了比的意义的后续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方法,学生已有了知识、方法的经验。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一个比化成最简整数比。

  教学难点:通过迁移类推,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比的基本性质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呢?(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关系)

  3、有关比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比的基本性质。

  二、探究规律

  1、你认识的比的基本性质是怎样的?

  学生说:(可能是文字)

  学生边说时,教师摘录重要词语板书。

  2、他认为比的比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是不变的。那比值是否真的不变呢?我们就需要需要来验证,自己举例证明,比值会不会变。

  3、我们来看一下刚才验证的过程。

  (1)反馈一:6:12=(6×2)∶(12×2)=12:24=1/2

  学生都用乘法来验证。拿学生的作品用,还能怎么变?

  6:12=(6÷3)∶(12÷3)=2:4=1/2

  6:12=(6×4)∶(12×4)=24:48=1/2

  那么在乘或减除以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你们的意思如果不是同时乘或除以,比值就会改变,是吗?我们来看看。

  (2)反例说明:6:12=(6+2)∶(12+2)=8:14=4/7

  6:12=(6—2)∶(12—2)=4:10=2/5

  刚才同学们用很多例子来验证,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4、看来,比确实有这样的性质。只有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才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5、朱老师觉得这个比的性质,听起来这么熟悉了。你们有这个感觉的吗?这个性质为什么和它们的性质差不多呢?

  (因为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分子,后项相当于除数、分母,所以除法里的性质也可以适用在比里面。)

  小结:哦,原来我们今天发现的'比具有的性质,也不是什么多新的知识,把除法、分数转化成比,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也就自然而然转化成了比的性质。

  6、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7、小练习:(逐步出现)

  (1)60:80 =120:()你是怎么想的?利用什么来填的?

  (2)=():320你是怎么填的?

  (3)=(60÷2):(80÷)这里可以填什么?为什么?还可以填什么?小数、分数可以吗?这样填得完吗?那任意数都可以吗?为什么要“0”除外?(对,只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非0数就可以了。)

  (4)现在,朱老师把这这两个数同时除以一个数后,得到3:4,你觉得这个整数比怎么样?还能找到更简单的吗?为什么?

  小结:像3:4这样,前项、后项都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三、运用规律

  1、“最简单的整数比”。

  最简单整数比必须满足几个条件呢?

  必须是一个比;

  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前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也就是前后项必须是互质的。

  2、教学60:80怎么转化成3:4

  同时除以除以60、80的最大公因数,利用什么来做的?

  为什么除以20呢?能不能一次次的除以2?

  分数在约分时,也是同时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吗?看来,求最简整数比的方法和我们以前约分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3、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4:21 0.75:2 1/5:1/9 4/9:7/9

  学生尝试练习。

  4、反馈

  (1)比的前后项要除以最大公约数。(课件)整数比————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2)先化成整数比,(利用什么来化成整数比的呢?)再按照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化成最简整数比。(课件)分数比————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3)分子、分母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化成整数比,再再按照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化成最简整数比。(课件)小数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5、观察这两个分数比,你有什么发现?

  (还发现凡是分母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化简比就是两个分子的比。发现凡是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化简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

  那真的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吗?请再试着举出几个例子验证一下吧。

  6、同学们真了不起,还发现了同分子分数和同分母分数化简整数比的简便方法。

  四、综合运用

  1、上节课陈老师给我们看了四面不同的国旗,还记得吗?为什么这些国旗大大小小规格不一,但形状一样呢?你能来进一步解释一下吗?

  (化简比后都是3:2)我们一起来化简一下,看看是否是这样。

  2、看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最简整数比,能便于我们书写、比较。能一眼看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对呀,我国国旗法规定,无论多大面积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必须是3:2。那现在有一张长27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你能按这样的规定制作一面最大的国旗吗?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最简单的整数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填空

  1、王大妈买了3只鸡和1只鹅,已知1只鸡的'价钱是一只鹅的1/3。如果把鸡都替换成鹅,那王大妈的钱可以买( )只鹅。如果把鹅都替换成鸡,共可以买( )只鸡。

  2、张师傅和王师傅合作加工一批零件,王师傅做3小时,张师傅做4小时,张师傅每小时比王师傅多做5个,如果按王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减少( )个;如果按张师傅的效率算,总个数就增加( )个。

  二、解决问题

  1、王强家买来3大瓶果汁和5小瓶果汁,一共有3000毫升。每个大瓶中的果汁比每个小瓶中的果汁多200毫升,每个小瓶中装有多少毫升?

  2、一只羊和四只兔子一共重48千克,一只兔子的重量是一只羊的1/4,一只兔子和一只羊各重多少千克?

  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讲。

  3、做练习十一第9-12题。

  学生独立解答,完成后指名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创新练习

  1、一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的题不得分。小华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84分,她做错了几题?

  2、甲数比乙数多8,甲数的5倍与乙数的7倍一共是772,甲数和乙数各是多少?

  以上创新练习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练习,不作为统一要求。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8、13、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4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单元主题图,第43页例1。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倒数的意义与求法。

  【教学难点】

  理解“互为倒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科书第42页单元主题图。

  1.看图后,你想说些什么?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解决的算式。针对学生列出的除法算式提问:我们学过解答这些问题吗?它们属于什么范围的问题?

  引出单元内容:分数除法。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同进入“分数除法”的学习当中,让它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

  4.我们今天的学习就从做一个游戏开始。

  游戏内容:写两个因数相乘的乘法算式,使两个因数的乘积是1。(不能重复)

  游戏形式: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游戏时间:2分钟。

  评比标准:写得又对又多的小组为胜。

  5.展示学生完成的算式,评选出优胜的小组。

  二、认识倒数

  1.在学生刚才写出的算式中选出几组分数。(若没有,老师写出几组)

  请同学们看看刚才你们写出的这几组乘积是1的算式,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两个因数分子和分母的位置颠倒。

  2.是不是将分子和分母颠倒后相乘的两个数,积都是1呢?试一试,并想想为什么?

  3.出示:0.5×2=1,(如果学生游戏的算式中有相应的例子,可直接用)它们的乘积也是1,这样的算式可不可以看成是分子和分母颠倒的呢?小组议一议。

  全班交流后验证:0.5可以看作是“1”的一半,即为1/2,整数2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1/2与2即为一对分子和分母颠倒的数。

  4.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能说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吗?

  5.在数学上,人们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认识倒数)

  6.理解“互为”的意义。

  (1)“互为”是什么意思?(互相)

  一个人能说互相吗?互相肯定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所以,“互为”二字充分说明了倒数应该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结合学生的算式来说明)比如1/2乘2等于1,所以1/2和2互为倒数,也可以说2是1/2的'倒数或者1/2是2的倒数。

  (3)指名学生结合另外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倒数。

  我们能单独说某一个数是倒数吗?

  (4)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数的概念中,哪些用一个数也不能单独表示它的含义?(约数、倍数、互质数)

  (5)写一个两个因数乘积是1的算式,跟你的同桌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求倒数

  1.试着说说下面两组数的倒数。(课件出示题目)

  ①4/7、5/6、1/3、1/8

  ②3/2、8/5、9/1、13/13

  (1)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你求倒数的方法。

  全班交流后得出:求一个数的倒数,就是将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

  (2)观察比较每组数中每个数与它的倒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充分让学生交流后引导学生小结:

  ①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②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小组内讨论)

  学生充分交流后小结:互为倒数是要求乘积是1的两个数。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0没有倒数。

  3.若用字母a表示任意一个自然数,那么它的倒数该怎样表示?有没有什么特殊的规定?

  a的倒数为1/a(a不为0)。

  4.完成教科书第43页“填一填”,独立完成,同桌交换检查。

  四、拓展练习

  1.对口令。(同桌中一人任意说一个数,另一人很快的说出相对应的倒数)

  2.辩一辩。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3)18是倒数。( )

  (4)因为x×y=1(x≠0,y≠0),所以x和y互为倒数。( )

  (5)所有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

  3.练习九第2题。

  4.开放性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2/3×( )= ( )×4 =5/2×( )= 1×( )括号里都可以填哪些数字?你有几种填法?根据是什么?

  填法(1):2/3×3/2=1/4×4=5/2×/25=1×1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

  填法(2):2/3×3=1/2×4=5/2×4/5=1×2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2倍。

  填法(3):只要每个括号都填出所给数的倒数的a倍即可。

  五、总结

  今天这堂课你学习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页例2: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利用已有知识理解和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和算法。

  2.通过实践运用,选择合理的方法正确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播放一段学生大扫除的画面。

  出示: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两个班打扫。

  2.根据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选择学生的问题板书:每个班打扫这个操场的几分之几?(若学生没有提出,则由★教师提出)

  (2)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4/5÷2 )

  二、自主探究、交流方法

  1.想一想,你能利用什么方法解答4/5÷2?(独立思考解决,全班交流方法)

  2.交流解决方法,并说明理由。

  预计学生的方法主要会有:

  ①将45化成小数0.8,用0.8÷2=0.4,0.4即为2/5。

  ②4/5÷2=4÷2/5=2/5。

  ③4/5÷2可以看作将4个1/5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2个1/5,即2/5。

  ……

  3.引导学生对使用的算法算理进行深入分析。

  (1)第①种方法中的0.8是怎样得到的?0.4怎样得到2/5的?

  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出:4/5=4÷5=0.8;0.4是一位小数,化成分数分母为10,即4/10,化简后得到2/5。

  (2)第②种方法根据分数乘法得到启示:用分子除以分子后的结果作分子、分母除以分母后的结果作分母。由于2可以看作是分母是1的分数,而任何数除以1都得原数,所以过程省略不写。

  4.针对以上算法,你还有什么疑问?

  (若学生有问: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怎么办?分子除以分子除不尽怎么办?面对这些问题,就顺势引入新问题“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

  5.如果没有疑问,那就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将操场的45平均分给六年级三个班,每班打扫它的几分之几?”

  (1)先试一试用刚才的方法解决,看看有什么问题?

  (用以上三种方法都出现了在解决过程中除不尽的情况)

  (2)独立思考:怎样解答这道题?

  提示:可借助画图的来理解,寻找解决方法。

  (3)引导学生交流方法,分析算理。(若学生无法使用以下方法,教师可加以指导)

  预计学生的算法大概有:

  第①种方法:4/5÷3=4÷5÷3=4÷(5×3)=4/15

  第②种方法: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将4/5分子分母同时扩大,使分子能被3整除。

  4/5÷3=12÷3/15=4/15

  第③种方法:4/5÷3=4/5×13=4/15(加深学生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可用图来说明)

  课件演示1/3的形成过程。

  把45平均分成3份,求其中的一份,就是求4/5的1/3。

  (4)再对比4/5÷3=4/5×1/3两个算式,有什么异同?(被除数没变,除号变乘号、除数变成它的倒数)

  (5)第③种方法是否对于所有的分数除以整数都能用?用这个方法解答刚才的4/5÷2,验证其结果。

  (6)通过验证,你能否对第③种方法进行总结吗?

  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这是运用转换的方法将分数除法转换成分数乘法来解答。

  6.对比刚才的不同解答方法,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方便又实用?

  [点评:新知的学习,教师将它大胆地交给学生自主的探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新问题的解决中,自己对多样的方法进行优化。]

  三、拓展练习,熟练运用

  1.对口令:一人任意说一个分数除以整数的算式,另一人将它转换成相对应的乘法。

  2.完成教科书第44页试一试。

  3.课件出示教科书第45页课堂活动第2题:议一议,下面说法对吗?

  (1)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2)因为0.25×4=1,所以0.25和4互为倒数。

  (3)1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商就是这个整数的倒数。

  (4)如果a不等于0,那么13÷a= 13a。

  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根据或举例说明。

  四、总结

  今天我们对什么知识进行了探究?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说一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2、出示判断题

  (1)一种商品降价15%,现价是原价的15%。…………( )

  (2)大于45%而小于46%的百分数不存在。……………( )

  (3)有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师: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100份,那么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占多少份?

  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说一说比是怎样改写成百分数的?

  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师问:你是怎样将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先读题,说一说题中两个百分数的含义。 独立完成并汇报。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指名口答第(1)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指名口答。

  思考:如果将65和35相加,结果是多少?

  6、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完成后师指出: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

  思考:如果将佳美超市的营业额看作100份的话,至诚超市与大达超市各应看作是这样的多少份?

  7、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延伸

  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师小结:若两校总人数相同,则女生人数也相同;若两校总人数不同,则女生人数也不同。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见解

  四、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8-2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7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6-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精选)06-3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8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