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1 13:24:41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诗歌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与人交往要真诚。

  2. 体会诗歌在表达上的方法。

  3. 有感情地这首诗,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与人真诚交流的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体会作者怎样紧扣题目,节节深入表达主题;理解“用目光倾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读题导入

  1.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 说说你对作者金波的了解。

  3. 质疑:我们老师用耳朵倾听,作者为什么放送“用目光倾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2.指名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说说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伴随 真诚 倾听 灿烂 千言万语 传送 照耀

  4.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些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每节诗的内容。

  1.学生细读课文,说说每节诗的意思。

  2.指名汇报,老师小结。

  第一小节:用妈妈的话阐明“用目光倾听”是什么意思。

  第二小节:说明与别人交流为什么要“用目光倾听”。

  第三小节:进一步说明目光的重要性。

  第四小节:讲妈妈的话对“我”的意义,教会“我”生活。

  四、精读诗歌,体会情感

  1.作者为什么说“用目光倾听”?请你找出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细细品读。

  (1)自读诗歌,抓住重点语句一边读一边体会,把自己的感受体会写在句子旁。

  (2)引导学生抓住以下重点体会。

  听别人说话是一种交流,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

  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3)师生共同归纳对“用目光倾听”的.理解。

  倾听的意思是仔细听,“用目光倾听”就是在与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望着对方。因为“交流最需要的是真诚”,只有“用目光倾听”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诚意。因为“真诚的目光胜似千言万语,目光传送的是温暖的春天”。

  2.读诗歌最后一节,说说你的理解。

  妈妈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与人交往要真诚。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情朗读这首诗,在读中体会作者情感,升华自己的情感。

  六、背诵诗歌,积累语言

  1.自由背诵。

  2.男女生比赛背诵。

  3.小组背诵。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小诗中的母亲用最朴实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与人交往要真诚。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一定愿意真诚与人交往,也一定能做到,是吗?、

  八、布置作业

  1. 读一读金波的其他诗歌。

  2.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九、板书设计

  用目光倾听

  听别人说话,你要望着对方

  交流 真诚

  与人交往要真诚

  教后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最大的亮点是关于发现和把握学生独特的体验,并加以正确引导。但是配齐出现的问题也很多,虽然读的时间较多,但是终觉得读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没有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没有更深的打动学生的心灵。如果在教材的处理上更用心,对教学设计进行再提炼,这节课的课堂生成会更精彩,更有味道。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

  从——丛

  评——坪

  静——净

  搏——博

  2、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二)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

  渴求盘旋

  滑行绿盈盈

  空隙撒落

  追逐素质

  立即猛烈

  敏捷晴朗

  摇晃遮蔽

  讨人喜欢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

  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

  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

  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人民币背后的风景名胜》。

  1、思考: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2、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周围的同学怎样支配压岁钱?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金钱呢?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爱护金钱,学会分配,你们有什么好建议?

  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正确看待金钱在生活中的地位。

  第三课时

  (习作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强)及新词,认读6个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什么是奇迹?齐读文章的课题,你有什么样的问题?

  二、新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在文中画出读不准字音的字,自学生字新词。

  出示幻灯,指名读准带点字的字音。

  干涸勉强小心翼翼蹑手蹑脚挽救

  多音字组词:

  强中几尽

  交流在自学中理解了哪些词语。

  勉强:在本课是“将就、凑合”的意思。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小心谨慎,不敢有丝毫的疏忽。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课文指看起来不是很清楚。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回忆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归纳。

  在一个极度干旱的夏季里,6岁的男孩比利为了挽救中暑脱水的小鹿的生命,一次次地用双手捧水给小鹿喝。

  3.全班接龙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1)(1——2):写“我”居住的地区遇到了严重的干旱。

  (2)(3——8):6岁的比利用双手捧水,一次次地给因中暑而脱水的小鹿喝水。

  (3)(9):“我”决心把小比利培养成优秀的科学家,让更多的人获得生命之水。

  5.齐读课题,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爱的奇迹是什么?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课后:段落比较复杂学生分段效果不好,特别是段中分层,正确率更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题的意思;体会“我”的感情。体会第1自然段的作用。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树立保护动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是个有同情心、有爱心的孩子。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爱的奇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忆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

  爱的奇迹是什么?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二、新授

  通过自己的预习你初步知道了哪些问题?

  (是谁创造了爱的奇迹;爱的奇迹是什么。)

  教师梳疑,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

  他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

  2.学习课文第一段,明确它在全文中的作用。

  指名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从课文内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集体交流:说明旱情相当严重,不仅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人畜的饮用水都很困难了,比利双手捧水喂小鹿的感人故事正是在这样极度干旱、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发生的。

  此时你有什么新的问题产生吗?(这一段的描写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3.学习课文第二段,体会比利的为人。

  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比利是怎样创造爱的奇迹的?

  在文中标画有关比利动作的语句,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比利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组内交流讨论。

  集体交流

  “他目不斜视,好像面对着一个严肃的目标”、“双手好像努力捧着什么重要的东西”、“慢慢地向树林走去,然后快步跑回来”这说明孩子是在极严肃、极认真地做着一件重要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而且“没有停止的迹象”,联系下文可以知道,孩子一心想着救小鹿。

  (做事认真、专注,善良、有爱心)……

  (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当时小比利心里会想些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己的感受。

  联系上文,说一说第一段与爱的奇迹有什么关系?

  突出了当时水的宝贵以及水对挽救小鹿生命的重要,突出了比利捧水喂小鹿这一行动的意义和小比利的心地善良。

  集体讨论,升华主题,为什么说是爱的奇迹?(各抒己见)

  1、这件事发生在严重干旱的夏季里,在人畜饮水都很困难的情况下,比利却用宝贵的水挽救野生的小鹿的生命。

  2、比例只有6岁,可是他所做的事情是了不起的。

  3、一个6岁的孩子,用自己的同情心和爱心描绘了一幅人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课后:先默读课文,以《语文帮你学》中的一道题,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第一个填空完成较好。对于第二个填空,很多学生没有写出是“中暑”的小鹿,此时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体会水对当地人们的重要性。此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并且体会出真是奇迹。订正第三个填空时,请同学找到描写比利动作的语句,加以体会。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为什么是奇迹。这样利用内容引出中心学生感觉到水到渠成,同时更加明确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是:准确、全面、简洁。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又通俗易懂,课文深受学生的喜欢。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师通过有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了解人物的喜怒哀乐,在读中知道这节美术课给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有三:老师画的“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妙,老师说画画时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只要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就好,老师评说红马画得很好,就是要这样画。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指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学习运用工具书、看图片、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方法:

  新授讲解法 示范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1)大家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怎么会有红色的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红马的故事》(教师出示第1张有课题的幻灯片)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设计意图: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第2张有学法指导的幻灯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认读字词:

  1、教师再次配乐范读

  2、(教师出示第3张幻灯片)检查难读的生字情况:级、挥、板、妙、欲、椅、标、排、涂

  3、(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换偏旁识字、记字,启发学生说出其它生字记忆方法。

  4、(教师出示第5张有文中词语的幻灯片)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巩固:浸泡、苍蝇、巡逻、洗澡、指挥、灿烂、戴面具、含苞待放。

  5. (教师出示第6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 “待”这个多音字并根据字音组词语。

  三、理解词意:

  (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图片、联系课文理解:

  自由: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

  滑稽: (言语、动作)引人发笑。

  巡逻:巡查警戒以保安全,文中指老师一排排看学生的画。

  四、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把想到的内容批注在书中,把不懂的内容做上记号:

  1.在美术课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提示: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2.在文章中找一找,美术老师画的什么?画得怎么样?

  3.把美术老师说的话打上横线,想一想,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4.我为什么喜欢上美术课?

  5.美术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五、合作探究:

  1、(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学生看课文一至二自然段:说出美术老师让我们做什么?

  2、通过读书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4.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5、教师小结:同学们只要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你们学习很认真,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

  六、交流感悟: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他们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学生读句子,教师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教师指导学生朗读之后(出示幻灯片第11张)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这句话中“含苞欲放”的意思。

  c. 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教师出示第12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再次朗读。

  d.教师评议学生: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请你们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4)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5)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教师出示第13张幻灯片)

  (6)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X| k |B| 1 . c|O |m

  (7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2、3自然段,并说出带有冒号,用上“有的……有点……有点”这类句子。(教师出示第14张幻灯片引导)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出示第1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明白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原因:

  老师画的妙:牛、百合、小丑、狮子、椅子

  老师讲的好: “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用脑筋想,用眼睛看”

  老师评的好: “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重点句子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教师出示第16张幻灯片)老师讲得好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4.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出示第17张幻灯片)相机出示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10)(教师出示第1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对比读句子,找句子再次朗读:

  a.故事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b.他的学生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c.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出示第18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看看喜欢老师原因:(1)老师画的画很有新意,并鼓励学生自由的想象、创作。(2)“老师一排排巡逻,一面笑一面点头,不时帮同学补上一两笔”说明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很关心,对每个人都予以肯定,让学生从中得到自信,有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11)(教师出示第19张幻灯片)小结: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七、课堂作业:

  1、学生刚接触冒号的用法,说起句子来相比平常比较难(教师出示第20张幻灯片)复习巩固句子中有冒号的用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读句子: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可爱。再次小结冒号是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面,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2、(教师出示第21张幻灯片)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人物对话: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

  “这是红马。”我指着两匹用蜡笔涂得周身通红的马。我很奇怪,老师居然会认出这两个怪物是马。

  “马为什么是红色的?”

  “因为赛跑很热嘛!”

  “哈哈哈!”老师放声大笑,说:“很好,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3、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八、板书设计: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妙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认识提高阅读速度的意义,由前几课学习中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2、懂得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重点】 懂得如何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阅读的材料很多,有时需要在大量的信息中搜寻我们要的材料,这就需要阅读的速度快,这样就能获取较多的知识和信息。 板书:题目

  二、阅读例话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做到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请同学们默读写例话,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结合你在阅读时是怎么做的说一说, 1、默读自学:画出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要求。 2、在小组内结合自己阅读时的例子和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3、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三、快速读下面短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回答问题

  1、出示一篇短文,要求:用快速阅读的方法,读后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读后你有什么感受?后生可畏 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很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过了一会儿,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 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地说:你这么小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 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2、指名读一读,说一说。

  四、总结 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地这样练习,一定能逐步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会同步提高。

  【板书设计】

  阅读要有一定速度

语文教案 篇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过程与方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预习:

  1.给生字注音。(10个以上)

  2.试读课文。(3次以上)

  3.划分各首诗歌的朗读节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释题目的含义。

  (2)简介作者和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观沧海》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

  (2)作品简介

  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

  (3)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

  3.整体感知课文

  ①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补充内容: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难点点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难点点拨: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

  5.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6.背诵全诗.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题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五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介绍律诗的有关知识:

  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

  押韵,每联的尾字押韵。押韵的字叫韵脚。

  颔联、颈联一定是对偶句。

  3.朗读指导与训练

  (1)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

  4.合作探究

  (1)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语文教案 篇7

  4、草莓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由一事物引发丰富联想的写法。

  2.从文中得出启示。

  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丰富的联想。

  2.难点:通过联想感悟作者所要抒写的情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二、导入 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四、分析课文

  (一)讨论文章结构

  (二)质疑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

  香甜的草莓把作者的思绪引回草莓最盛的六月时光,再从六月联想到眼前秋意渐浓的九月,由季节的变化联想到曾经拥有过的青年时光以及似水流年正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感情。

  2.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时光易失的感概,及对人生秋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情怀。

  3.试比较第1、3两段对九月景物描写的不同?

  第一段重在表现夏意正浓: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盎然,到处欢歌笑语。

  第三段却重在表现秋的气息:树是绿的,但只需吹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

  4.从文章的思路看写作目的是什么?

  5.细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五、语言品析

  选择自己喜爱的语段,反复阅读,体会情感。

  例:地晨新翻的玫瑰红的土块,有如一堆堆绿色的珠子,又如野草一般妖艳。

  这两个比喻很有创意。把新翻的土块,比作一堆堆垢子和野果,看了之后令人产生喜爱之情,也表现了这里一片充满生机制土地,更妙的是“妖艳”这个词经人以无限的遐想。

  六、小结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触动了情思,引发了丰富的联想,他告诉我们季节的更替、生命的演变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要很好地把握现在,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