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音乐鉴赏教案

音乐鉴赏教案

时间:2024-07-01 17:53:04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音乐鉴赏教案【经典】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音乐鉴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鉴赏教案【经典】

音乐鉴赏教案1

  一、教育理念

  音乐欣赏课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学会欣赏通俗音乐。

  二、教学内容: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七单元第三十三节《流行风》。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聆听《思念》、《懂你》及《好汉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其题材、体裁及音乐风格。

  2、在聆听、感受、体验歌曲的基础上,了解通俗音乐的基本特征,并用健康向上的审美标准认识通俗音乐的社会价值。

  五、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唱出风格,唱出文化内涵。

  六、教学方法:

  采用演示法、激趣法、讨论法、讲授法、启发式教学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流行的通俗歌曲《酸酸甜甜就是我》。(张含韵演唱)

  2、学生在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用歌曲导入课题:

  请学生根据课前教师播放的歌曲,回答问题:

  ⑴、这首歌曲曲名叫什么?(《酸酸甜甜就是我》)

  ⑵、是由谁演唱?(张含韵演唱)。

  2、结合所学习的音乐知识,思考一下这首歌曲属于艺术歌曲、民歌还是通俗歌曲?(通俗歌曲)

  3、提问:为什么喜欢通俗歌曲?

  学生分析并回答。

  教师提问后总结并出示课题:好听,易唱易学的歌曲和音乐,比如轻音乐、通俗歌曲、爵士乐、摇滚乐、迪斯科音乐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为通俗音乐。

  (创设情景,播放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三、新课

  1、音乐知识:

  (将音乐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学生阅读课本中的音乐知识,师生共同学习。

  1)、通俗音乐定义。

  2)、通俗音乐的内容。

  3)、通俗音乐的特点。

  4)、通俗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关系。

  5)、通俗音乐和古典传统音乐的区别。

  教师总结:通过对两部分音乐知识的学习,我们对通俗音乐在定义、形式、内容等特点以及它与其它音乐形式的联系区别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通俗音乐,在今天的欣赏课中,我们将要欣赏三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通俗歌曲。它们分别是歌曲《思念》、《懂你》和《好汉歌》。用心感受这三首歌曲所表达的不同的主题思想及它们在演唱风格上的区别。

  2、欣赏音乐作品:

  1)、阅读课本提示并欣赏歌曲《思念》。

  ①介绍作品:《思念》创作于1987年,由毛阿敏在1988年春节联欢会上首唱。 ②教师范唱:《思念》

  ③分析作品并提问:

  A、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演唱风格应如何把握?

  教师总结:歌曲表达了人生离别的思念、惆怅之情;演唱风格激动、哀怨。

  C、歌曲中的“蝴蝶”指的是什么呢?那么歌曲中为什么比喻成蝴蝶呢?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歌中的蝴蝶可以是友情,也可以是爱情,总的来说,是人们心中最宝贵最珍惜的东西。用蝴蝶比喻友情的美丽和稍纵即逝。 ④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回答并演唱歌颂朋友的歌曲。

  2)、欣赏歌曲《懂你》。

  ⑴提问:①同学们熟悉这首歌吗?(《懂你》,由歌手满文军演唱)。

  ②这首歌曲中的“你”指的是谁?(母亲)

  ⑵介绍作品:《懂你》这首歌表现了一个母亲为抚养子女含辛茹苦、甘于奉献的伟大情怀。

  学生阅读课本提示,回答两个问题:

  A、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B、它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了对母亲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演唱风格深情爱恋。

  ⑶学生演唱。

  3、欣赏《好汉歌》

  ⑴欣赏歌曲《好汉歌》。

  ①分析歌曲: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歌。演唱风格粗犷、豪放。

  ②歌曲旋律特点:采用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的民间音调,具有通俗与民歌相融合的特点。体现了通俗音乐与传统音乐的联系。类似的歌曲还有《青藏高原》(西藏民歌音调)、《天堂》(蒙古民歌音调)等。

  ⑵学生学唱歌曲。深入体会歌曲的演唱风格。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聆听音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在这一环节中,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名言、图片及多媒体技术等吸引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深入体验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像;能够运用正确的审美观、科学的方法,对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审美评价。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情感体验、想象进一步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艺术处理与巩固

  1、同学们有喜欢的歌曲和歌手吗?

  2、同学们喜欢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教师总结: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有自己喜欢的歌手,喜欢的类型也多种多样。喜欢的理由大致有两点:首先他们喜欢歌手所演唱的歌曲,其次喜欢他们的形象和才华。

  3、分析与辩论:“追星现象”。请同学们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这种追星现象来思考这样两个问题:出现追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追星,是青少年追求美、崇尚美的审美情趣的体现,是青少年朝气蓬勃、活泼向上、追求个性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认识这个现象?(将学生分成两组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辩论:追星的对与错。

  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但要把握好分寸:

  1)不盲目追星。

  2)不疯狂追星。

  3)善于从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

  (归纳拓展审美升华:围绕本课内容,针对相关的热点问题对教学内容适当拓展、延伸,丰富教学内容。)

  五、归纳与总结。

  (在课将结束时,用总结性的语言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兴趣。)

  在今天的音乐欣赏课中,我们了解了有关通俗音乐的相关知识,体验了通俗音乐的独特魅力,探讨了与通俗歌曲有关的现象和问题。

  通俗音乐大都没有经过历史的检验,多数是未得公认的音乐创作。通俗音乐中有优美经典的作品,也有一些商业化的、格调低下的作品和表演。因此,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只有经过不断实践的检验,才能产生更多优美、高尚、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作品。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音乐。

音乐鉴赏教案2

  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教材选编了爵士乐的教学内容安排,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本着“普遍参与和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重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实践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获得审美体验。

  设计思路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爵士乐》,设计思路如下:

  1、确立主题

  2、教学选材

  3、活动与探究

  通过视听等教学活动激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教学目的:

  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爵士音乐文化的资料(文字、音响),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共同探讨爵士乐的风格特点,并了解其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美国黑人爵士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接纳与包容的意识。

  重点难点:

  由于某些历史与社会的原因,学生对爵士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虽然通过大量的资料收集,但仍缺乏对音乐本身的感受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音乐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爵士乐的资料,并以展示作业的.形式说明—什么是爵士乐?

  2、教师准备图片、音响、影象等有关的资料,制成课件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教学内容。

  3、以小组为单位就坐,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对比听赏:

  流行音乐《夜来香》与爵士乐《夜来香》

  2、引出课题:“什么是爵士乐?”(说明:对比听赏可以反馈出学生经过学习后对爵士乐的理解,并自然导入课题)

  二、交流与探讨

  1、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手抄报及喜爱的音乐等),并相互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按组自选介绍的内容,并选出代表进行作业展示:爵士乐的起源,使用的乐器,演奏形式,风格与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说明: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介绍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

  2、学生分组展示并作介绍

  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内容,灵活地进行交流、切磋和补充。并感受、体验布鲁斯与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

  教师总结: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关于爵士乐的即兴性

  师:即兴演奏(演唱)是爵士音乐的灵魂,是它的生命所在。它自由的即兴风格,要求爵士乐手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此这些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不能用录音的方式把它记载下来。有人说:一张张的爵士唱片汇聚了一部爵士音乐史。

  说明:交流与探讨环节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思考与创作

  1、爵士乐在中国

  ⑴、欣赏影片片段:三四十年代的大上海舞厅中以爵士音乐做背景的场面。

  师:在这个片段中你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⑵、学生交流看法,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谈对爵士乐在中国的看法。

  ⑶、师:爵士乐在中国的影响由来已久,当这种由美国黑人贫民创造的民间音乐在征服了白人之后,传到了东方;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百老汇舞厅”“和平饭店”等,其音乐演奏形式与歌曲创作都表现出国人对爵士乐的吸收与借鉴。

  2、中国的爵士乐现状

  师:步入开放的中国,爵士音乐已逐渐走进人民的生活,日益受到大众的喜爱,故此我们可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到许多有关爵士乐的资料。

  欣赏:具有爵士音乐风格的中国民歌:《采茶舞曲》片段。

  3、分析与交流:

  师:这首由中国民歌改编的爵士音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说明:再次归纳爵士乐的主要音乐特点,并为以下的即兴创作环节做铺垫。)

  4、创作和表演——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与表演:可表演一段你学过的爵士音乐,也可模仿爵士乐手的演奏。

  (说明:通过实践,让学生真正体验“什么是爵士音乐”)

  四、归纳与总结

  1、师:你们认为老师组织这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与学生交流学习的感受与收获)

  2、师:通过音乐我们了解一种文化,而通过文化又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音乐。我很感谢大家,是你们的作业给了我无数的灵感,是你们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爵士乐”,是你们又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让我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爵士乐”,谢谢大家。

  (说明:让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是本课的点睛之处,也是对本次学习的总结与提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老师也是一个有限的主体,整个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与交流的过程)

音乐鉴赏教案3

  根据神话传说及典籍,在距今五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地新石器时代左右,我们的祖先就创造的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乐器与舞蹈,当时的音乐并非是用于娱乐而是用来祈福,如打击乐器,管乐器及用以招来雨水,驱除乾旱之舞。

  之后逐渐过渡到夏、商时期,根据古典文献记载,此时的音乐舞蹈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内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对大禹治水的赞颂、对武王伐纣的称赞等等也因此出现了《大夏》、《大蠖》等音乐及舞蹈。而在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继而到了周代,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而在周代还有采风的习俗,在民间广泛收集民歌民谣,为后代保留了许多的民间风采,在春秋时期经孔子的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有着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诗经》有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秦汉时开始出现“乐府”。它继承了周代的采风制度,搜集、整理改变民间音乐,也集中了大量乐工在宴享、郊祀、朝贺等场合演奏。这些用作演唱的歌词,被称为乐府诗。乐府,后来又被引申为泛指各种入乐或不入乐的歌词,甚至一些戏曲和器乐也都称之为乐府。汉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从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渐次发展为有丝、竹乐器伴奏的“相和大曲”,并且具“艳——趋——乱”的曲体结构,它对隋唐时的歌舞大曲有着重要影响。

  在秦汉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文人琴家相继出现,如嵇康、阮籍等,《广陵散》(《荆轲刺秦王》)、《猗兰操》、《酒狂》等一批著名曲目问世。

  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隋、唐时期的七部乐、九部乐就属于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俄国萨马尔汉)乐、安国(今俄国布哈拉)乐、天(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其中龟兹乐、西凉乐更为重要。燕乐还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演奏,根据白居易的《立部伎》诗,坐部伎的演奏员水平高于立部伎。风靡一时的唐代歌舞大曲是燕乐中独树一帜的奇葩。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中序或拍序——破或舞遍的结构形式。见于《教坊录》著录的唐大曲曲名共有46个,其中《霓裳羽衣舞》以其为著名的皇帝音乐家唐玄宗所作,又兼有清雅的法曲风格,为世所称道。

  宋、金、元时期音乐文化的发展以市民音乐的勃兴为重要标志,较隋唐音乐得到更为深入的发展。随着都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游艺场“瓦舍”、“勾栏”应运而生。在“瓦舍”、“勾栏”中人们可以听到叫声、嘌唱、小唱、唱赚等艺术歌曲的演唱;也可以看到说唱类音乐种类崖词、陶真、鼓子词、诸宫调,以及杂剧、院本的表演;可谓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这当中唱赚中的缠令、缠达两种曲式结构对后世戏曲以及器乐的曲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影响。而鼓子词则影响到后世的说唱音乐鼓词。诸宫调是这一时期成熟起来的大型说唱曲种。其中歌唱占了较重的分量。

  戏曲艺术在元代出现了以元杂剧为代表的高峰。元杂剧的兴盛最初在北方,渐次向南方发展,与南方戏曲发生交融。代表性的元杂剧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另外还有王实甫、乔吉甫,世称六大家。典型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单刀会》,王实甫的《西厢记》。由明清时期说唱音乐异彩纷呈。其中南方的弹词,北方的鼓词,以及牌子曲,琴书,道情类的说唱曲种更为重要。南方秀丽的弹词以苏州弹词影响最大。

  明末清初,北方以陕西西秦腔为代表的梆子腔得到很快的发展,它影响到山西的蒲州梆子、陕西的同州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这种高亢、豪爽的梆子腔在北方各省经久不衰。晚清,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曲调构成的皮黄腔,在北京初步形成,由此,产生了影响遍及全国的京剧。

音乐鉴赏教案4

  一、导入:

  1.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

  2.播放4首乐曲片段(悲剧美、欢乐美、优美、壮美),让学生谈谈这几首乐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样的以及听完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不同的音乐元素形成不同的音乐美,不同的音乐美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引出书P26页的一段文字。

  提问:“我们把音乐美分为哪几个基本范畴?” 学生可答:“音乐美可以分为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喜剧美等六个基本范畴。”

  提问:那优美和壮美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特征呢?

  设计意图:用四首学生较为熟悉的乐曲片段,来引出新课音乐的美的6个范畴。

  二、欣赏优美的作品:

  1.仔细聆听无伴奏混声合唱曲《牧歌》的片段

  提出问题:演唱形式是什么? 作曲家是用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草原的宽广和辽阔的。

  2.带领学生用“lu”哼唱《牧歌》的主题,再次体会属于优美范畴音乐的'特征。

  3.欣赏全曲,思考优美的乐曲在旋律、节奏、速度与力度上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较有优美特点的歌曲仔细分析后,学生可以基本掌握优美的特点。

  4.欣赏民族管弦乐队《彩云追月》。着重介绍乐器、演奏形式、特有节奏。(让学生试着跟音乐打节奏)

  5.再听辨乐曲《国际歌》,同样让学生听辨类型—壮美。此时自然引入到对壮美的表现特征的分析。

  三、欣赏壮美的作品:

  1.介绍《国际歌》的创作背景。再把《国际歌》的第一段让学生跟琴演唱一遍,以体会壮美的音乐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

  3. 欣赏属于壮美范畴的器乐曲《大进行曲》(选自歌剧《阿依达》),简单介绍创作者以及剧情。

  4. 通过欣赏《大进行曲》片段,来分析主奏乐器。以及分析进行曲的几个主要特点。

  【本课评价】:

  用连线的方式,对学生区别优美和壮美的能力进行检测:

  《夜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义勇军进行曲》。

  【拓展】

  找一首乐曲《歌唱祖国》,其中既有壮美又有优美,让学生试着说出它属于优美还是壮美

  结论:其实有时候一首乐曲中音乐美的范畴并不是唯一的,有可能是一种,也有可能会有很多种。所以咱们在判断的时候千万不能以偏概全,要完整的去研究它才是。

音乐鉴赏教案5

  一、课题

  《赏析惊愕交响曲》

  二、教材分析

  《惊愕交响曲》是人教版高中音乐欣赏的必修教学内容。是海顿的代表作品,其中以第二乐章最为着名。作品采用变奏曲式。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因此本交响曲对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极其重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全体学生参与演奏,培养学生简单乐器的演奏水平及合奏的能力。

  (2)通过学生亲自演奏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模仿并实践演奏,完成教学。

  (2)发挥特长生的优势,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空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演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器乐演奏的兴趣。

  (2)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分段赏析惊愕交响曲

  2.通过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及教学设计意图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视唱、试奏、合奏等音乐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熟悉该曲的主题部分,从而促成“随风潜入曲”的良好效应。

  2.“生本课堂243”教学模式的实施。利用导学案媒介,针对学情,灵活处理“前置性补偿--新知探究--形成性检测--后续性补偿”四环节,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生动课堂、生本课题、生成课堂、生长课堂。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教师的问题回忆上节课的内容(见板书设计)

  (二)学生分析作品,用乐器演奏作品片段

  现有乐器;竖笛、钢琴、小提琴、二胡。

  1.主题:全体同学用竖笛演奏。(强弱变化如何处理?注意最后一个音。)

  2.分析与演奏四个变奏及尾声:让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1)变奏一:再次请学生欣赏片段,听一听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哪种乐器来演奏?作品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海顿为什么用这样的情绪演奏作品?

  (2)变奏二:转调为同主音的小调。请同学欣赏片段。

  (3)变奏三:

  ①十六分音符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片段,两个声部分别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我们可以使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用了什么创作手法?

  (4)变奏四:

  ①乐队强奏,弦乐以快速的六连音衬托。欣赏这部分内容,使用什么乐器演奏?

  ②欣赏后半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我们用什么乐器演奏,作品是如何变奏的?最后的强奏如何处理?

  (5)尾声:

  作者如何处理情绪?为什么?我们怎样演奏?

  3.在教师的指挥下完整地演奏作品。注意各段的.连接及不同乐器的进入。

  (三)小结变奏曲式并欣赏其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

  通过演奏作品,请学生说说什么是变奏曲式?请学生再欣赏两首变奏曲式的作品片段,进一步体会变奏曲式。(《小星星变奏曲》、《少女的祈祷》)

  (四)总结

  通过演奏作品,同学们不仅对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变奏曲式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学生活动】

  l.学生分析作品情绪、演奏乐器及选择现有的乐器进行演奏。

  2.变奏一:完全保持了主题结构,小提琴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衬托。主题可以用竖笛演奏,人数可以减半,(反复时换另一半),可用弦乐奏十六分音符,可选择小题琴或二胡。学生分析作品的情绪,“惊愕”之后的愉悦。

  3.变奏二:弹钢琴的同学为我们演奏a部分。(b部分略)

  4.变奏三:十六分音符可以用竖笛演奏。由双簧管和小提琴奏出两个声部的旋律。可以使用长笛和小提琴演奏。这部分运用了复调的创作手法。所有乐器一起强奏,钢琴演奏六连音衬托。学生全体演奏。

  作品用弦乐演奏,可以用二胡和小提琴。加入了许多变化节奏,丰富作品。部分学生演奏,其他学生聆听。强奏时所有竖笛加入,一起演奏。

  5.尾声:情绪有些压抑,暗淡。因为“惊愕”过后一切都不会改变。竖笛演奏人数减半,弱收。全体学生完整演奏作品。(学生总结变奏曲式。)

  变奏曲式:先奏出一个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

  【教学评价】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合理。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通过选择身边熟悉的乐器亲自演奏作品,进一步了解什么是变奏曲式,使枯燥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兴趣。

音乐鉴赏教案6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及《童谣》,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在感受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打溜子。

  (三)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演唱部分《锦鸡出山》的节奏谱及《童谣》的旋律谱,注意北京方言的发音特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合奏、演唱节奏谱和旋律谱的艺术实践,从中体验其乐趣,了解乐曲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难点:把握演唱的准确性和了解、实践打乐的演奏方法。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聆听,《锦鸡出山》、《滚核桃》两首轻锣鼓音乐作品为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打乐演奏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体验演奏打击乐的乐趣。

  (二)欣赏童谣作为次重内容,简单学唱,了解其创作手法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感受音乐情绪和充满童趣,诙谐的旋律色彩。

  (三)引导学生根据民间口噙子数板,创编打击乐,并在打击乐伴奏下进行实践活动。

  四、学习资源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和配套的课件资源,多以视频资料让学生欣赏,引导学生对作品的熟悉和兴趣,为学习演练打击乐活动增强积极参与的热情。

  (二)引导学生集、查阅北京民间打击乐作品和音乐文化活动的资料。

  (三)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资源,让个别学习打乐器的学生独自或组合表演片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其效果,以增强学生学习民间音乐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到影剧院听专业团体演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专场音乐会或逢电视上音乐频道民间音乐的专题节目,开学生音乐视野,提升学生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情感。

  五、学习方法与指导策略建议

  (一)要注意完整聆听音乐,结合作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为准确理解作品内容,有必要演唱部分节奏谱及旋律谱。如:《锦鸡出山》中的几个小标题的`节奏谱片断;《童谣》的旋律谱。

  (二)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为理解音乐内容的情绪,要适当地引导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以及这些方法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效果。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打击乐演奏活动,亲身感受、体验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

  (三)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聆听、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及社会功能,认识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四)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鼓励引导学生简单创编打击乐作品。

音乐鉴赏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够乐于欣赏优美和壮美的乐曲。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优美与壮美的不同风格特点以及能够正确的判断和区别优美和壮美这两种不同音乐美范畴的音乐作品。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够用语言表述优美和壮美的音乐要素的'特征以及准确的辨析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优美或壮美)。

  2. 知道有时候一首乐曲并非都是一种美的范畴。

  【教学用具】:多媒体及钢琴

音乐鉴赏教案8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从上古的民歌总集《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包罗万象,美不胜收。可以说,我们已初步识得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里最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以下这个问题。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问:同学们在古诗鉴赏方面存在着哪些困惑与问题?(学生各自发言,谈自己学习、鉴赏诗歌的体会与困惑)。

  明确:总结整理一下大家的体会,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读不懂诗歌,看不懂作者的意思,体会不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把握不准意境、主旨。

  (二)不了解鉴赏诗歌的方法,找不到合适的角度。

  (三)有时隐约有点感觉,但表达不出来、或表达不恰切(心里明白了但写不出来)

  (解说:问题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来,才能取得有效的突破与收获。也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以此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课堂分析、讨论

  解决“读不懂诗歌”的问题,“读不懂”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懂得所写的景物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二是不注意某些字词运用与诗人感情的对应关系。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了“孤帆”、“远影”、“长江”、“天际”等,构成了一个充满情感的景象:随着孤帆成为远影,隐没在长江的天际尽头时,诗人的心也随着长江的水起伏不定,滔滔流去。从“象”看是“景”,但其“意”则是别情。这首诗的意义如果不是依托这些景(意象)是难以表达的:“景”中蕴涵着作者的情,这些景又如此地与某种感情相契和、相对应。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这首诗的“意象”中,也不难体会到与之对应的作者的内心情绪吧!(学生分析、回答)。了解这些典型意象的意义,对认识诗歌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出示“对应关系”:

  意象感情

  日暮、夕阳、秋天、流水————生命的短暂,对死亡的焦虑。鸟——————男女恋情与

  婚嫁。

  雨————————————离情别绪。月———————————思乡、怀念亲人。杨柳—————————依依不舍、惜别。雁——————————书信、思念之情。

  (解说:了解了景与情的对应特点,也就找到了分析意境的方法:从实境中探寻虚境,从景

  物中体验对应的情思。)

  ③学生练习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讨论)

  明确:诗中所写的是山、水、帆、日四种景物。但这些景物都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青山、碧水、孤帆、远日都是诗人眼中的意象,构成了天门山中断楚江,青山相对,碧水奔腾,远日映照的雄伟奇特的意境,这正和诗人那气势浩荡的胸襟和激越炽热的情怀相契合。

  2、“读不懂诗歌”的第二个层次,是不懂得字词在诗中的丰富含义,对此缺少充分的咀嚼和体会。换句话说,不懂得诗人对某些关键字词的选择和安排与其所传之情的对应性。

  ①出示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要读懂这首诗,首先要关注那个“又”字,诗人为何要用这个“又”字呢?经琢磨字义,又,“再一次,”“多次”“总是”之意也,再看下一句,“明月何时照我还”再仔细琢磨“何时”“还”这几个字,这个“又”字的意蕴就非常明确了,春风吹绿江南,新的一年又到了,而诗人在这如画的春天里,心头泛起的是更深的.思归之情,感叹时光流转,而自己归家无期。

  ②出示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除了注意“寥落”“寂寞”“白头”这些含有盛衰之感的词语意义外,还可注意推敲“红”的深层含义:在寥落的古行宫中,在一群已白头的,憔悴的老宫女旁,一丛花却开得红火热烈,让人于时世变迁的沧桑之外,体会到一种更深刻的意味:人生有涯而自然永存。(无论是显赫一时的玄宗还是屈辱的宫女都必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玄宗早已消失人间,而苟活于世的宫女也将走完人生的历程,只有红花还在年复一年地开放。人的生命短暂,而自然的万物如红花、行宫依然存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人生感慨。

  (解说:通过具体的诗歌作品,讲、练、思结合,使学生在分析切入的角度与思维规律的把

  握上有比较扎实的认识与收获。)

  古代诗歌鉴赏学案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解决诗歌鉴赏过程中的困惑,了解诗歌的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教学重点难点:

  找到鉴赏诗歌的最佳角度和具体突破口,总结鉴赏诗歌的一般规律与方法。教学设想:讨论法、比较法。教学时数:二课时。

  一、导语设计

  二、教师提问,学生发表自己的体会

  三、课堂分析、讨论

  1、先分析第一层次的问题

  ①出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②出示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学生练习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请鉴赏这首诗,(学生体会)、古代诗歌鉴赏课堂反思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能力等级为最高级。从现在开始我们进入了古诗鉴赏的专题复习,第一节课为引领课,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体会情感。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步,先由学生自学学案10分钟,掌握诗歌中形象的类型。完成教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即诗歌形象包括那两大类?人物形象又包括哪几类?任意说出自己了解的古诗,然后归类。第二步,由各组推选出最熟悉的古诗,板书在各组黑板上。此题一出,引起同学的兴趣,在稍作商量之后,各组便写出了自己组最得意的古诗。第三步,自由鉴赏诗歌形象。可以选自己组的,也可以选择其他组的,在小组讨论之后,写出对此诗形象鉴赏。这两步要持续15分钟左右。最后教师依次点评,总结答题要点。然后完成当堂训练,由各组共同完成对同一首诗的鉴赏。本节课结束。

  反思:上课之前我做了具体规划,并预设了几首诗: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草》王安石的《梅》郑板桥的《竹》及温庭筠的《白蘋洲》,做好了预设答案。但是,真正上课时,用上的并不多。学生选择的五花八门,我只有随机应变,感觉真的很好。有挑战性。一节课下来,师生都很满意,有情趣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此言得矣。

音乐鉴赏教案9

  教学思考

  1、如何引导学生从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地学习京剧。

  2、如何通过了解京剧艺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京剧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京剧学习的认识。

  3、引导学生理解京剧是一种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的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更深地理解京剧。

  教材分析

  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将京剧上升到国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暗示。教材从京剧大师梅兰芳入手,通过了解、学习、尝试,旨在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表现能力,掌握必要的鉴赏京剧艺术的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以及京剧艺术的发展历史。教材注重京剧学习中的欣赏,让学生从欣赏的角度了解京剧的唱腔。从而更多的学习了解京剧。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对京剧缺乏兴趣,学生感到京剧离他们的生活比较远。但是学生对梅兰芳还是比较熟悉,这样的课如果教师讲述,教学效果不会太好,如果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讲解自己了解的艺术家,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课教学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将学习的兴趣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是乐意的。

  高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和思考,京剧学习通过了解梅兰芳、了解京剧,从而了解京剧文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

  2、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相关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4、了解京剧的行当、伴奏、京剧的四式,通过京剧的实践练习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分组,设定小组学习目标,查阅、收寻相关资料。

  2、学生组织课堂问答,将本组的知识点融汇在设定的问答之中,给予同学相关的提示。

  3、教师准备教学中所需的教学课件,音响资料。

  4、教师要关注各组学生自我查找的资料以及所要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好更多的准备,给予学生更多的补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京剧的画面,音乐、将大家带入到京剧特定的情景之中,大屏幕上推出字幕——京剧

  二、汇报与交流

  学生分小组事先上网查阅资料

  学生甲组:介绍梅兰芳纪念馆以及大师的生平介绍

  梅兰芳(1894——1961)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是中国京剧史上鼎盛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繁荣时期承上启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以其精妙的艺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全国人民的热烈赞赏。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学生乙组:介绍梅兰芳及四大名旦

  学生介绍梅兰芳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梅居其首。展出四大名旦的演出剧照和生活照,引发学生讨论。

  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去京剧的旦角是男拌女妆?

  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丙组:讲述梅兰芳的小故事

  故事一、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梅兰芳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早在五四时期,当二十一条国耻条约签订时,他激于义愤,编演了《木兰从军》,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又编演了《抗金兵》和《生死恨》,激励人们抗敌救国。

  八年抗战期间,梅兰芳身陷敌占领区,不顾威胁利诱,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一名艺术家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故事二、梅兰芳和京剧艺术走向世界

  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1956年,三次访日,1930访美,1935年,1952年两次访苏,不仅在京剧旦角艺术的发展中,起到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而且是最早将中国的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的先行者。学生们介绍梅兰芳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在国际舞台上的精湛表演,使国外广大观众和戏剧专家叹为观止,为之倾倒,通过梅兰芳的不懈努力,终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

  故事三、梅兰芳与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5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故事四、梅兰芳纪念馆

  1983年中宣部与国家计委批复将梅兰芳故居辟为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自1984年开放之日起,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窗口,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人士的瞩目。纪念馆宣扬梅兰芳和他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作出的贡献以及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光辉业迹。在宣传梅兰芳舞台艺术的同时,也在宣传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三、欣赏与学习

  教师播放中央电视台梅兰芳京剧演唱片段

  四、京剧知识的介绍与学习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四式

  京剧的伴奏及锣鼓经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京剧形成的时间,为何叫京剧,京剧的唱腔只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介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进京,至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教师补充: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艺术,古希腊的悲剧、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在中国的戏曲中,京剧被誉为国粹,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2、京剧的行当

  多媒体播放,让同学们观看录像中有哪些人物,分别属于哪些行当,让学生自己来归类,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观看,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每个组的同学说出该组角色的特点。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红生。

  旦行分为: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老旦。

  净行为威重、粗犷、豪爽等特殊性格的男性人物: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

  丑行为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文丑、武丑。

  教师进行补充。

  3、京剧的四式:唱、念、做、打。唱:唱腔。念:台词、对白(韵白、京白)。做:京剧的表演也就是招式、做派(手、眼、身、法、步)。打:武打,虚拟表演。

  4、京剧的伴奏

  (1)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京剧的锣鼓点,京剧锣鼓经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

  (2)学生介绍京剧的伴奏乐器,主要有京胡,二胡、月琴等伴奏乐器。

  欣赏《打虎上山》锣鼓经片段

  五、实践与练习

  京剧的锣鼓经:锣鼓经(片段)

  (1)学习锣鼓经的念法

  (2)学习锣鼓经并配合动作练习(手势,动作,亮相等)

  教师带领学生做旦角的兰花手势,云手,亮相。教师带领学生做生行的手势,拉山膀、亮相。京剧的手势,京剧的亮相。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进行表演。配合锣鼓经(口念)做动作许,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提高。

  六、归纳与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中所了解的京剧的知识,了解的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引发下节课现代京剧的学习。让学生继续分组查询了解现代京剧以及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

  京剧一课在学生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可以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快乐。学生的喜爱更多地在于喜欢这种京剧学习的探索方式,对于自己了解到的点滴知识,学生们都由衷地兴奋、也格外地珍惜,在各个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讨的热情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京剧是一种文化,几十年前梅兰芳大师把京剧带到世界,京剧在日本公演,万人空巷争看梅兰,京剧在美国演出,场场爆满掌声不断,京剧在苏联演出,受到隆重的欢迎,此时京剧被誉为东方歌剧,是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这些资料,这些演出的场景让具有一定思考能力的高中学生为之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此时,学生们从情感上深刻地感受到,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宝。

  京剧也让学生们感到困惑,京剧的唱腔,京剧的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与我们现实生活的距离,与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小品、喜剧、流行的歌曲的距离。让现代的生活在都市的学生去喜欢京剧也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们作为文化现象去探讨和了解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当学生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时候,再让学生来学一学、做一做就容易多了。

  通过对京剧的了解、学习,我感到学生对京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京剧艺术增加了自己的理解。

  了解、认识、探讨本身就是一种提高,这种提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文化的认可和对学习的认识,情感上的认可才能落实到行动之中。在学生们认真专注的眼神中,在学生们举手投足的一招一式中,在伊咿呀呀稚嫩唱腔的模仿之中,我们都看到了希望,也看到了我们的快乐,透过这一切,更看到的京剧艺术的希望,京剧文化美好的明天。

音乐鉴赏教案10

  【教学目标】

  (1)欣赏《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你是这样的人》,联系本册所学过的所有作品,懂得音乐的社会性——音乐的社会功能。

  (2)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文字、音响)在课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感受合唱音乐风格、特点,并了解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及艺术价值,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歌唱,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学习知识技能,让学生知道,知识技能永远是为表现音乐情感服务的。

  【教学内容】

  1、《走进新时代》

  2、《你是这样的人》

  3、《祖国颂》

  【教学理念】

  本课围绕着合唱形式表现之一——“合唱”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尝试,教师不再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而是要求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渠道寻找、收集有关合唱相关的文化资料、信息、音响资料,并分成小组进行筛选和整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整理出不同时期合唱代表作品,并总结此时的代表作在这个时期的意义与作用,并以合唱曲《走进新时代》、《祖国颂》为例进行现场艺术实践,进一步感受合唱艺术的独特的艺术魅力。课前教师对每个声部长进行培训,然后由声部长再教会各自声部同学,培养学生对理论艺术实践的自主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本课是学生交流展示的环节,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学生根据自己准备的相关理论与合唱的音响资料,从合唱的起源,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以及当时的音乐风格特点、作用意义等,认识用歌声记录新中国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补充,与学生共同探讨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从高中的音乐教学角度看,采用合唱这种音乐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增大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机率,使众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并通过艺术实践,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了解合唱音乐的特点,更多地发挥其引导、启发、促进学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

  ①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多渠道收集有关合唱艺术的相关资料(互联网、报刊、传播媒体、音响等),用文字和音响配合说明——什么是合唱艺术。

  ②教师需准备一些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便于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补充。

  ③学生以声部分单位围坐,便于随时进行讨论、交流和艺术实践。

  【教学过程】

  1.听辨导入

  (1)对比聆听:①独唱《走进新时代》②合唱《走进新时代》

  师:请大家分辨同一首歌曲,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而产生效果上的差别。

  (2)对比欣赏美声(戴玉强)和通俗(刘欢)两种唱法演唱《你是这样的人》(注:整曲结构“AAB ABA”)。

  师:该歌曲是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歌,为纪念周总理诞辰一百周年而作,歌颂伟人——我们敬爱周总理的颂歌,歌曲情感含蓄、深沉,令人荡气回肠。请同学们说出同一首歌曲采取不同唱法的效果有何不同,简单谈谈感受。

  (3)对合唱曲《祖国颂》(乔羽词,刘炽曲)进行介绍:

  ①说出聆听的感受

  ②学唱主题音乐,进一步体验歌曲的结构、内涵及风格特点

  ③引导学生总结不同时期作品的历史意义

  师:引出课题:合唱是具有丰富艺术表现力的音乐艺术形式,“什么是合唱艺术”,“合唱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的交流

  ①学生展示各自的作业(课件及音响资料)并互相进行交流。

  ②由课代表主持,选出代表进行展示:关于合唱艺术的起源、发展,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及相关作品,以及它们的风格特点。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让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作业情况以及相应的音乐文化知识。

  3.艺术实践(重点作品的艺术实践)

  (1)学生分成两个声部,课前各声部组长已做辅导,学生共同体验感受合唱特殊的艺术魅力。

  [师]重点作品的分析:

  《走进新时代》作于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前,歌曲以抒情而优美的旋律,动听而婉转的'音调,抒发了中国人民在世纪之交,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情怀。

  歌曲为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由四个乐句组成,结构完整,歌曲曲调采用民族五声宫调式歌词,以第一人称——我(我们)展开,倍感亲切。

  (2)教师带领学生分段学唱歌曲。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边领会边演唱)

  在演唱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下满怀豪迈地走进新时代的激情。

  第一乐段是叙述性的直白——“总想对你表白……让我告诉世界……”表达我们豪迈的心情以及对生活的热爱,曲调婉转起伏娓娓动听,演唱中若将装饰音唱出来,更为曲调增添明快的色彩。

  第二乐段旋律基本上在高声区流动,情绪更为激动,并与第一乐段形成对比,歌词中先后以“东方红”、“春天的故事”唱喻我党的第一代、第二代——以毛泽东和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人,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的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歌词中“向”字、“迈”字、“界”字、“宰”字、“诉”字、“事”字,在唱的时候适度抬起软腭,注意整句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要处理得明显,尤其是第二段高潮部分,把豪迈的激情充分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显示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不同的问题,灵活、及时地给予指导,同时,应允许学生由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演唱风格(民歌加通俗)去表达他们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倡学生学习的过程。

  欣赏:播放“三大男高音”——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的演唱片段。

  师:在鉴赏中让学生认识个性化声音的价值,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按其不同的音色及演唱能力,组合成多种演唱形式,如: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这不仅是对高中生个性表现能力与合作表现能力的培养,也是合唱所达不到的另一种艺术效果。

  (3)让学生体验、感受合唱作品的同时,教师着重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提示,在音乐的社会功能上进行引导、点拨,适当进行研讨。

  4.研讨问题(组长主持)

  专题1:音乐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

  (1)第一组组长引导同学阐述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如音乐可以作健身、广告背景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音乐来源于生活,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

  专题2:音乐是怎样为人类生活服务的?

  (1)第二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音乐能点缀人类生活,如音乐可以伴舞、烘托影视剧的气氛等。(若时间充沛可播放他们课前准备好的音像资料片段。)

  (2)教师点评:当音乐的情绪与生活场景的气氛吻合时,音乐就能烘托这个场景。

  专题3:列举与生活有关的音乐。

  (1)第三组组长引导同学列举生活中的音乐,如队列、迎送、婚丧、商场、汽车、公园等。(可播放他们准备好的音像资料)

  (2)教师判断其准确性。

  专题4:生活中的音乐有那些类别与社会功能?

  (1)第四组组长引导同学讨论实用性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

  [如:①礼仪音乐:进场、升旗、生日②影视音乐:电影、电视、戏剧③背景音乐:午餐、公园、商场④伴奏音乐:健身、舞蹈等。]

  5.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到音乐是有着深远意义和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它不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高度的发展,还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起了多方面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学习了合唱的相关文化知识,认识到实用性的音乐类别与其相对应的社会功能,并进行了艺术实践的体验与感受。

  更重要的是,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唱技巧和发声方法,在无伴奏的前提下,能够把握好节奏、音准,而且善于总结,并实际运用。同时,我们学习音乐不仅是学会唱歌,通过这节课,同学们也可以发掘歌曲内在的审美内涵,把握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艺术体验。在课外拓展与探究性研究学习中,大家可以利用本课学到的知识、技巧和方法,把本学期自己喜欢的所有歌曲组合起来,合作策划一场综合性声乐专场音乐会,展示个人特长,让自己的音乐学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音乐鉴赏教案11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形象的内涵

  2、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教学过程:

  一、考点分析

  (一)、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诗歌的形象一般分为: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意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在浩瀚的诗海中,伟大的诗人们为我们塑造了很多不朽的艺术形象:如夕阳下断肠的游子,南宫中卧听滴漏的宫女,悠然采菊东篱下的隐者,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士,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爱民者

  1、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的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声声慢》杜甫《登高》

  2、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如《江雪》 《孔雀东南飞》《琵琶行》《木兰辞》《氓》

  (三)、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诗(词)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或者诗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特点?

  2、分析诗中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二、典型例题

  (20xx年全国)试赏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要求:

  1、自主完成本诗歌鉴赏题。

  2、小组交流,形成小组意见。 3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方法点拨:

  1、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份,即什么特点,什么身份;

  2、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细节描写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要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注释、题目等;要注意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但不能任意拔高。在此基础上明确人物形象及其特征、典型意义。

  5、人物描写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明确答案:

  (步骤1)本诗刻画了一个因在客栈中度节而思念家人的游子形象.(步骤2)一二句写冬至佳节,诗人远在邯郸的客店里,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三四句落笔对方,推想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会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步骤3)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

  高考再现,赏析指导:(20xx高考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诗中刻画了邹明府清正廉洁的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的寒风。通过细节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其清廉品德的敬佩与赞美。

  答题步骤:

  1、概括形象(什么形象包括身份、特征)答题用语:诗歌写出了(塑造了)一个怎么样(特点)的什么(类别)形象。

  如:诗歌塑造了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2、结合相应诗句简要分析(具体分析上一步的判断依据)

  3、形象的意义(概括作者在该形象上寄托的情感、理想追求、品质)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三、课堂精炼

  (09全国卷Ⅱ)(8分)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土蕃军队七万多人。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诗中描写了一位不畏艰难困苦,指挥将士们奋勇杀敌、豪情万丈的将军形象。前两句描绘的是秋初边关的清冷,也暗示了局势的紧张。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后两句写将军士部署战斗、指挥将士奋勇杀敌的场面,和对胜利的满怀信心。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报效祖国的决心和誓死杀敌的豪情壮志。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

  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课堂小结:总结方法,让学生答题是有法可依

  ①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②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技巧手法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③紧扣要求,整理思路,按步骤组织答案。

  资料储备:

  常见艺术形象: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更多资料详见《解密高考》P77

  课后作业:

  1、写出几个你学过的有关人物形象的古诗词作品

  2、完成以下练习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试分析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又有点孤寂的诗人形象。众鸟之高飞,孤云之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诗人孤独生活只有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唯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表现世俗的无情,从而写出诗人孤独寂寞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概括特点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分析依据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指出意义(情感)

  鹧鸪天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籙,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概括全诗内容

  漂泊江汉,我这思归故乡的天涯游子,在茫茫天地之间,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像飘荡在远天的片云一样远客异乡;与明月一起,孤独地面对漫漫长夜。我虽已到暮年,就像日将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

  2、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提示:抓住诗中的重要意象和典故分析人物形象

  (1)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仍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2)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比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还可为国效力。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怨愤和虽已晚年仍思报国的慷慨情怀。

  板书设计人物形象分析

  形象

  定位——性格身份形象

  分析

  形象

  意义——情感

音乐鉴赏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丝竹乐的基础知识、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在民间丝竹乐欣赏中感受丝竹乐的艺术美,提高对民间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在课外自觉的去查阅、收集有关丝竹的资料,懂得民乐的同学,能够自己组成一个民乐队来演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原因。

  教学难点:

  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辨别。

  教学方法:聆听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 。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上课礼仪

  2、请几位懂得民乐的同学上台表演一段民乐合奏。

  二、导入:

  同学们刚才看到了这几位同学的表演,精不精彩?(生:……)。那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这几位同学在表演中分别使用了哪些乐器吗?(生:……)。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有二胡、笛子。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等器乐演奏形式,那时涌现了师涓、师旷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汉时的鼓吹乐,魏晋的清商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锣鼓、弦索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的各种体裁和形式,都是传统形式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乐器种类众多,刚才同学们看到几位同学表演中使用的乐器只是我们众多民族乐器中的一小部分。同学们那么还知道中国的哪些民族乐器呢?知道我们中国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吗?(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1、民族乐器的种类及划分:

  吹:指吹管乐器有笛子、萧、唢呐、管子等等。

  拉:指拉弦乐器有二胡、板胡、中胡、高胡、京胡等等。

  弹:指弹拨乐器有琵琶、筝、古琴、三弦等等。

  打:指打击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钹、碰铃、木鱼等等。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些乐器的印象。用屏幕上显示的乐器图片以及相应的`乐器音色文件作对照,重点对比二胡与高胡的音色)。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都知道民乐演奏有独奏和合奏,那你们知道民乐合奏有哪几中形式呢?(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2、民乐合奏的基本形式:

  清锣鼓乐:打击乐器合奏。

  吹打乐: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

  弦索乐: 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合奏。

  丝竹乐: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合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民乐合奏的形式)。

  3、刚才几位同学用二胡和笛子表演了一段非常精彩的民乐合奏,那么同学们能告诉我这是属于民乐合奏的哪种形式呢?(生:……)。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是属于丝竹乐。因为它是由拉弦乐器和吹管乐器一起合奏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吹打乐和清锣鼓乐这两种民乐合奏的形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民乐合奏的形式——丝竹乐。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丝竹相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授课:

  课本里选用了丝竹乐的两个乐种,一首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一首是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今天我们通过这两首乐曲的学习来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联系及区别。

  1、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江南丝竹所用的乐器以民族乐器为主,辅之以轻型打击乐器。如二胡、琵琶、扬琴、三弦、笛、萧、板、鼓、铃、木鱼等。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可大可小,大者十数十人,小者一二人、一丝(二胡)一竹(笛子)即可。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大多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江南山清水绣的美丽风貌。花(加花)、细(纤细)、轻(轻盈)、小(小型)、灵(灵活)江南丝竹典型的风格特征。

  有一首古诗赞扬丝竹乐:“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从诗中可以看出,江南丝竹早已为人们喜闻乐见。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首非常优美的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1)、播放《中花六板》并且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c)、一边听一边对照课后51页《老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中花六板》为江南丝竹曲,又名《虞舜熏风操》或《熏风曲》。

  在这首乐曲里萧、琵琶、扬琴、二胡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则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

  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抒情、清新悠扬、庄重典雅,颇具有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刚才我有让同学们对照《中花六板》的旋律与《老六板》的旋律思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现在我请一位同学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学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学们仔细听,讨论思考后来回答。(生:……)。

  《中花六板》是由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放慢加花发展而来的。那么什么加花呢?刚才我们听了一位同学用二胡拉《老六板》的旋律,请一位同学用笛子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我们再来对照课后51页的谱例,第一第二组的同学唱《老六板》的旋律,第三第四组的同学唱《中花六板》的旋律。同学们唱完后发现了什么?我们发现《中花六板》的旋律是在《老六板》的旋律的基础上加了许多音,使曲谱变繁密了,其骨干音是没变。这也是江南丝竹中常用的一种加花变奏手法。

  (3)、拓展思考:学生小组讨论,在我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够听到江南丝竹?(在农村里的婚丧喜庆、庙会、集镇茶馆等)。

  刚才我们了解了丝竹乐其中的一个乐种——江南丝竹,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丝竹乐的另外一个乐种——广东音乐。

  2、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我国过传统民间器乐——丝竹乐的一个乐种。它流行于广州市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其中,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丘鹤俦等影响较大。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次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乐器。1949年以后,广东音乐游乐更大的发展。

  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是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如:粤乐古调源于戏曲音乐,粤乐小曲源于传统乐曲,粤乐过场谱源于地方性民歌等)。一部分则是作曲家遵循我国民间音乐的传统及创作手法,汲取西方专业创作音乐的一些创作经验,创作出来的一种更具有清新色彩的广东音乐,这则称之为粤乐新谱。广东音乐的乐曲都短小精悍,节奏清晰、旋律流畅活跃,常以装饰音群构成习惯音型,因而形成一种轻快活泼、细腻缠绵、流畅动听的音乐风格。

  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1)、播放《娱乐升平》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a)、在这首乐曲里同学们听到了哪些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有哪些?

  (b)、这首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2)、作品分析及和同学们共同解决回答以上几个问题:

  《娱乐升平》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作者是广东音乐演奏家、作曲家丘鹤俦。乐曲中主要的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乐曲为一段式(带重复),徵调式。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创作的作曲技巧,从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3)、拓展与思考:许多民间音乐都没有具体的作者姓名,为什么广东音乐中的一些乐曲都有明确的作者姓名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老师做补充)。

  四、巩固复习:

  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及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加深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拓展与探究:学生小组讨论

  还有其余的丝竹乐的乐种,请同学们课后通过收集、查阅资料等方式填写上去。

  2、聆听三首乐曲片段,判断其中属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各是第几首?并且能说出其判断的依据。(生:……)。江南丝竹的是第2和第3首,广东音乐的是第1首。其判断的依据主要就是从乐器的演奏来判断。

  五、课堂小节: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听赏,我们见识了许多中国的民族乐器,聆听了许多不同合奏形式的传统民乐的经典片段,从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吹打乐、清锣鼓乐、丝竹乐的音乐风格,特别是今天我们学习了丝竹乐里的两个乐种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你们说咱们中国的民乐美不美?(生:……)。

  可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咱们这么美的音乐却不能进入世界主流音乐文化圈。外国人不能理解它,甚至咱们本国的许多年轻人也不了解它。面对民乐的这种命运,咱们大家应该怎么办?(生:……)。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我们同学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勇于去发掘、探索。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包括上网下载并且参与讨论学习,懂得民乐的同学自己可以组成一个民乐队进行演奏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我们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国民乐的知识。从而开拓我们的文化视野。

音乐鉴赏教案13

  教材简析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光未然(即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光未然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同年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本文作者于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了这首歌,看到了抗日军民在紧张而沉着地准备投入战斗,于是,把自己当时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写了下来。

  课文既写了演唱《黄河大合唱》的情景,又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表现了《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词句鲜活生动,气势恢弘,富有感染力。特别是描写演唱部分,先描写合唱队员目光闪闪、神情严峻,乐队奇特,再描写演唱情景,中间穿插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在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时,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在作者的联想与想象中,感受《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

  第1~3段:课文以歌词引出《黄河大合唱》,引出我对1941年在太行山的一座核桃林中,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情景的回忆。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愤怒的情绪、坚定的节奏,有力地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第4段:是对合唱队进行描写,引导学生抓住三四百人、从台上直排到台下、构成一个巨大的扇面体会合唱队伍的庞大,为后文恢弘的气势作下铺垫。穿过刀山火海说明队员们都历经了战斗的洗礼,从目光闪闪、神情严峻可以感受到队员们的认真和坚毅。

  屏风:用来隔断视线或挡风的用具。这里把茂盛的核桃林比作屏风。

  刀山火海:比喻非常危险和困难的地方。

  闪闪:光亮四射。这里指合唱队员们的目光坚定有力,透射出一种英勇气概。

  严峻:严厉,严肃。

  第5段:描写了奇特的乐队。引导学生从乐队的组成和乐器的来历感受乐队的奇特:大提琴是洋油桶改制的,古钟是从庙里摘下的,马号是从号兵连借来的,还有牛皮鼓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队员们的满腔热情。

  第6段:由一个深情的发问引入对演唱情景的描写,并且由这声音,联想到了黄河河畔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枣花,旋转奔流的雄浑河水,目光炯炯的船夫和艄公

  雄浑:强健有力。

  第7段:写乐声响起,犹如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这一段,要引导学生注意几个细节描写,捏、举,凝聚了千钧之力,蓄势待发,一劈,便如洪水冲出闸门,气势磅礴,势不可挡。

  第8段:作者从指挥棒的舞动联想到黄河的巨浪和浪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恢弘、跳跃的气势。

  死寂: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学习6、7、8段,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烘托了气氛,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并且还要加强朗读指导,通过朗读,体会《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气势,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达到熟读成诵。

  第10~11段:写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那轻而急促的脚步声让人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对战士战斗准备和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刚毅与沉着,作者由此展开想象,描绘了一幅在田间、地头的热烈的战斗场面,振奋人心。其间还穿插了对林中合唱的描写,风在吼,马在叫,好似战斗的号角,烘托出一种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

  精悍:精明能干。

  利落:(言语、动作)灵活敏捷。

  敏捷:(动作)迅速而灵敏。

  焦灼:非常着急。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刚毅:刚强坚毅。

音乐鉴赏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特色:京剧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可能用一节课讲完,本堂课从选材到组织,能简便地让学生清楚地了解京剧的特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学生听《智取威虎山》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老师演唱两首京剧的歌曲,让学生猜歌名。介绍京剧的历史。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乐队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

  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五、重点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欣赏《穆桂英挂帅》中《猛听得金鼓响》选段,和《红灯记》中《血债要用血来还》选段,分析花旦和老旦的音乐特色。花旦:细、娇柔。老旦:粗、厚实。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2、念:欣赏《失街亭》中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

  3、做:欣赏《拾玉镯》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

  4、打:欣赏《三岔口》,“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六、欣赏《唱脸谱》。

  展示中国的文化遗产,引起学生的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七、总结和拓展。

  作为当代的青年应该怎么样继承和发扬京剧音乐。

音乐鉴赏教案15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聆听《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激发学生对民间丝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风格。

  2、在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理解乐曲的音乐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有关的音乐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

  1、《中花六板》、《娱乐升平》。

  2、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方面的音乐知识。

  重点和难点

  《中花六板》、《娱乐升平》。比较作品的音乐风格。

  教学方法

  欣赏法、谈话法等。

  相关准备

  多媒体设备、《丝竹相和》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二、了解古城苏州。

  (1)教师以曾在苏州学习3年的经历给同学们介绍苏州。

  (2)引导学生围绕苏州历史名人、有关名诗、著名景点等方面谈;阅读文字材料。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吴文化。千百年来,苏州人文荟萃。在古代产生了以孙武、范仲淹、沈括、唐寅、顾炎武、蒯祥等为代表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藕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听苏州评弹片断,感受其优雅、娇嗔之风味。

  三、作品鉴赏

  (一)《中花六板》

  1、聆听乐曲,说说有哪些乐器?

  2、教师点评。

  江南丝竹。其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3、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江南丝竹。

  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通常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的较为粗犷。

  4、引导学生学说苏州话。

  5、复听,结合苏州话的特点,体验音乐风格。

  (二)《娱乐升平》

  1、简介。

  是广东音乐中流行较广的一首,乐曲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聆听,和江南丝竹比较一下,风格的差异以及所含乐器。

  3、学生交流后阅读书本50页第二段文字。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

  流行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高胡、扬琴是主奏乐器。乐曲一般短小精悍。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流畅动听。名家有严老烈、丘鹤寿等。

  5、观看粤剧片断,感受广东音乐和粤剧的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丝竹鉴赏活动

  1、播放4首乐曲,请同学们区分类型。

  (1)《三六》 江南丝竹

  (2)《旱天雷》 广东音乐

  (3)《行街》 江南丝竹

  (4)《步步高》 广东音乐

  2、讨论,回答类型并说明理由。

  四、归纳概括

  1、请学生归纳两种丝竹的音乐风格。

  2、请学生归纳有关音乐知识。

  五、课堂小结

  让一名学生谈本课主要收获。

  六、课外拓展

  收集有关当地丝竹音乐的文字、音响资料,将其记录下来。

  教后感

  1、为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教师不妨跟大家谈谈苏州的概况,拓展欣赏苏州评弹以及广东的粤剧。。

  2、要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思考,加深体验,做到感性和理性相结合。

【音乐鉴赏教案】相关文章:

音乐鉴赏教案06-16

音乐鉴赏教案[精选]07-01

音乐鉴赏教案02-15

小学音乐鉴赏教案12-26

[推荐]音乐鉴赏教案06-17

音乐鉴赏教案(必备)06-17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教案11-03

音乐鉴赏教案15篇02-15

高中音乐鉴赏教案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