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02 18:34:07 三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常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常用15篇)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

  一 元、角、分与小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贵。。。。。。。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我们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以及学习了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并以元、角、分等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时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货比三家”要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务必要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为学生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整个单元的教学要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买书”一课,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了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后,应该把小数减法的问题交给学生独立去解决。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69-70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发展统计观念,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读懂统计图,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难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关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认识平均数,并能运用已学统计知识和平均数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读统计图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投篮比赛吗?你们懂得一些投篮比赛规则吧?

  师简要说明一些投篮规则。

  师:三(1)班同学分成四小组举行两场投篮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师:第一场比赛,准备,开始!同学们把比赛结果制成了统计图,请看!通过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发言,师正确评价学生的发言。

  接着展示第二场比赛结果的统计表。师:这是第二场比赛的情况,谁能根据统计表帮老师把这场比赛的统计图完成呢?

  然后全体进行评价。

  (二)活动二:奖牌给哪组

  师:两组比赛情况已经出来,下面让我们来评一评这两块奖牌分别该给哪个组?(师出示奖牌,同时展示课题:比一比)

  师:我想请大家来做裁判,你们乐意接受吗?

  师:同学们可以从中任选一场来评,评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发挥小组合作优势,看谁的办法好,理由充分,我们要给优秀裁判组发奖牌,各小组加油哟!(同时出示小奖牌)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并参与活动,然后反馈意见,适时发优秀裁判奖牌。

  师小结:第一场比赛两组人数相同,第一组总数20个,第二组总数19个,所以奖牌应给第一组。

  问:第二场比赛中,第三组总数25个,第四组总数24个,但人数不相同,奖牌应给哪组呢?

  师: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光看总数不公平,应比小组里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即平均数。(板书:平均数)你们有什么好办法算出每组的平均数吗?

  激起学生再次进行讨论。

  小组汇报:①移多补少

  ②计算平均数:第三组 (5+8+4+2+6)5=5(个)

  (板书) 第四组 (6+5+6+7)4=6(个)

  师生小结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第四组。

  师:刚才大家在积极思考第二场比赛的奖牌应给哪组,最后是谁帮我们解决了难题?

  生:平均数。

  师:你们觉得平均数怎么样啊?

  师生小结:像第一场比赛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求总数,也可以求平均数;但第二场比赛人数不相等,就一定要用平均数才能解决问题,这里求平均数就是用总数除以人数。同学们的裁判任务完成得真不错,我代表三(1)班同学感谢大家!

  (三)活动三:试一试

  师:最近小熊开了一个冷饮店,本月前三周卖出冰糕情况见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小熊现在有个难题,本周该进多少冰糕呢?你们能不能帮小熊解决这个难题?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反馈意见,师生共同评价,意见合理都要给与鼓励。

  (四)活动四:说一说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关平均数的信息,比如,我了解到我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4厘米,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部分学生汇报身高,师适时强调同学们要加强锻炼,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或用到过有关平均数的信息?说说看。

  指名汇报,师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学生平时要积极思考,善于积累数学知识。

  (五)实践活动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生活经验和实例,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会直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把握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难点:直观区别平移、旋转这两种现象,理解平移的距离。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方格纸、小房子。

  学具:小蚂蚁图片、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去过游乐园吧,那儿的游乐项目好玩吗?今天我们再来玩一次。一会儿你们跟随画面用自己的动作和声音把看到的表演出来。(课件出示:各种游乐项目,有激流勇进、小火车、摩天轮等)

  2、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游乐项目?想一想它是怎样运动的。这些项目的运动都一样吗?那你能不能按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分类呢?在小组内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运动方式。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平移与旋转,让他们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究,进一步理解。

  1、我们再来看一组运动。它是属于旋转还是平移呢?请同学们用手势判断是平移还是旋转。

  ﹙课件出示:升国旗、风车、方向盘、推拉窗、推箱子、钟表等)

  2、﹙指着平移)这些物体在平移的时候,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样运动的?

  3、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物体平移时是沿直线运动,而且在平移过程中位置变了,方向没变。(板书)

  4、我们再来看一个运动,它属于什么运动方式?

  ﹙课件出示:在马路上直线行走的出租车)

  生1:我觉得汽车在行走时,方向没变,一直往前开,这样应该是平移。

  生2:但是你看到轮子在旋转了吗?

  生3:对啊,那汽车行走时到底是旋转还是平移呢?

  生4:从整体看汽车在平移,但轮胎却在做旋转运动。

  师小结:你们的说法很有道理,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就是这样,汽车在平移,但车轮在旋转。

  我们一起来表演平移、旋转的动作,看谁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综合应用的例子,在讨论中同学们进一步地理解了平移、旋转的特点。

  三、感知平移﹙教材第28页“试一试”)。

  1、移一移、描一描。

  师:你们能按照要求找到棋子、铅笔、三角板平移后的位置吗?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解答疑难。

  2、小组操作、验证、讨论。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展示把棋子、三角板、铅笔图平移的过程及移动后位置与先前的'对照。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的平移过程。

  3、自主合作、完成平移。

  师:通过刚才的实践操作,我们知道了平移的过程,那么你们能说一说铅笔图和三角板图经过怎样的平移过程才能得到图形③呢?

  生:小组合作研讨“说一说”中图形的平移过程。

  师:指名汇报,师随汇报完成平移。

  生1:铅笔图①先向右平移5格后,再向下平移2格能平移

  到图③。

  生2:铅笔图①先向下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5格能平移到图③。

  生3:三角板图②先向右平移3格后,再向上平移2格得到图形③。

  生4:三角板图②先向上平移2格后,再向右平移3格得到图形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平移,知道三角板和铅笔移动前后的位置关系及移动过程,更好地掌握了平移知识。

  四、拓展延伸,运用知识。

  1、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全班交流。

  播放课前准备好的关于平移和旋转的幻灯片。

  2、除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的平移和旋转的应用外,你还想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其他应用吗?

  3、学校会议室有个大门。请你想一想,是把门设置成旋转门还是平移门好呢?请同学们替学校设计一下。

  ﹙同时看看会议室大门的画面)

  设计意图:同学们在选择平移门还是旋转门的讨论中,进一步提高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们发自内心地体会到数学的神奇力量。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下课后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判断、举例等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并会直观地区分这两种现象。

  2.通过观察推断、操作验证等,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感受平移的几何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及动手实践、发挥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现象

  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初步感悟平移的本质。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纸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运动画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些,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不过呀,在没有看画面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就是认真观察的同时要开动你聪明的脑筋思考:它们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的样子一样吗?同学们还可以边看边用手势表示出它们运动时的样子。好,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出示课件:火车,电梯,缆车,轮船,风扇,钟摆)

  (学生认真观察)

  师:那你能根据它们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就是运动时的样子分分类吗?同桌之间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分为一类,它们的运动路线都是直的;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的,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轮船,风扇,钟的指针的转分为一类,它们都是转动的。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板书:平移、旋转)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平移和旋转”。(把课题补充完整)

  游戏:

  『二』 初步了解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你能正确判断出下面的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吗?

  (出示课件:判断平移和旋转)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呢?(指名举例)。

  师: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学习,你能用自己的动作把平移和旋转做出来吗?

  师: 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细心的同学一定会发现它的,同学们猜想一下,大楼在现实中会平移,旋转吗?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会,有的说不会;下面老师就领着大家一起去看一下工程师们是如何让整栋大楼平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上海音乐厅,始建于1930年,是当时上海的一流电影院,1959年改成音乐厅。为了更好的保护它,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它整体平移,20xx年从原址向东南整体平移了约66米,使得上海音乐厅终于重放光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具体的过程。

  师:同学们,听了这件事,你们说神奇不?

  师:是啊,真是太神奇了!这体现了人类的智慧,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只要我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能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下面让我们也来研究研究平移吧!

  『三』:探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认识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创设情境,感知平移的距离。

  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要给图中的这座房子搬家,请同学仔细的观察小房子是在做什么运动?(平移)向哪边平移的?(右边),你们能判断一下这小房子到底是平移了几格吗?

  师: 好的,同学们,先别说出答案,请你拿出你们手中的这两张卡片,自己动手移一移,移动一格,数一格,然后说出这个房子是向右平移了几个格呢?也可以两个人商量商量看,好,现在开始。

  师:同学们小房子向右移动了几个格子。(6个)

  师:同学们,其实要看一个房子平移了几格,你看的这个点不能变,你不能说一会看这个点,一会看那个点。

  师:同学们看老师来演,我们先在原来小房子上找到一个定点,然后在移动后的小房子上找到这个点,这个点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平移了几格。

  (2)动手实践,理解平移的距离。

  师:好的同学们,这个问题咱们搞明白了,如果给你一幅图让你来判断它们分别向哪平移几格,你能准确的作出判断吗?

  生:能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移一移,数一数。

  【四】.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师:刚才孩子们又能移,又会数,如果请你们在纸上把平移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会吗?

  师:比如说我想请你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之后的图形画出来,你们能吗?

  生:能

  师:别急着动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来演示。

  师:先找到图形中的一个点把它平移,再找到其余各个点,把它们平移到相应的格子,然后把各个点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师:请大家把平行四边形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画出来,自己用刚才的方法画画看

  (学生动手画图)

  『五』总结

  师:随着钟表指针的旋转,这节课也即将结束,孩子们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的是(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像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平移,像什么样的运动方式是旋转呢?

  (学生自己总结,老师补充)

  师:生活中还有很多平移和旋转的例子,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身边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好吗?课堂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一下有平移和旋转得到的美丽的图案,去感受一下平移和旋转带来的艺术之美吧!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有趣的推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对生活中某些现象判断、推理的过程,能对生活中的现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学会用连线、列表等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这些现象蕴含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

  利用表格进行生活中的推理,并对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借助表格整理信息,能有条理表述自己推理的过程和判断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件、学习单。

  教学方法:

  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新朋友,想认识吗?

  1.出示双胞胎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呢?

  预设:她们俩个长的好像啊!

  预设:他们谁是姐姐(妹妹)?

  2.抓住有效信息:“谁是姐姐?”让学生猜一猜,得出要确定那个是姐姐还需要一些信息?

  3.出示信息:豆豆说:“我不是姐姐。”

  4.学生根据信息用排除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并小结:孩子们,想刚才那样,通过一些信息,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叫做推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有趣的推理。(板书:有趣的推理)

  二、探究新知,体会方法的多样化。

  (一)、出示信息,读懂信息。

  1.大屏幕出示信息,学生读一读,理解题意。

  师:今天我们的老朋友奇思、淘气和笑笑也和我们一起来学习推理,谁能用自己响亮的声音读一读。(请一名学生读,肯定学生的表现)

  2.理解“他们都不在同一小组”这句话的意思。

  师:“他们都不在同一小组是什么意思呢?谁能为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

  预设:他们都参加了不同的兴趣小组,三人都不在一个兴趣小组。

  预设:他们三个人分别分布在三个兴趣小组。

  教师肯定学生的说法。

  (二)、寻找线索,合作探究,体会方法的多样化。

  1.出示线索:学生根据线索说一说,进行初步的感知。

  2.合作探索:

  合作要求:请小组合作,用文字、连线或列表等方法记录自己小组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合作开始:教师了解学情,不断巡视,对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对快速完成的小组,可以请他们尝试用别的方法做一做。

  3.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方法。

  预设:文字的方法展示。(方法贴在黑板上)

  预设:连线的方法展示。(方法贴在黑板上)

  预设:列表的方法展示。(方法贴在黑板上)

  (三)、优化方法,感知从肯定句入手的优势。

  1.方法优化。

  师:孩子们,大家非常聪明,讨论出来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大家想一想哪一种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过程,又能看出推理的`结论。

  预设:文字方法。

  预设:连线方法。

  预设:表格方法。

  针对学生说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感知文字方法需要慢慢看,而且写的时候花费时间,不够简洁;连线方法不能看出推理的过程;只有表格的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结论,又能看出推理的过程。

  2.请学生用表格的方法从另外一个同学入手进行推理。

  (1).体会关键句(肯定句)入手的重要性。

  推理进行一步,请学生比较,为什么从奇思入手可以推理出5个结论,可是从淘气或者笑笑入手只能推理出一个结论。

  预设:因为奇思是关键句。

  预设:因为奇思是肯定句。

  预设:因为奇思就是答案。

  只要孩子说的合理,都表扬肯定学生。

  (2).完成推理。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在推理的过程中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文字、连线、列表等,列表的方法既能看出推理的过程又能看出推理的结论,在推理时我们要抓住肯定句,这样会使推理更简洁。

  三、运用知识,展示成果。(前一个题扶着走,这一道题放给学生独立做)

  1.大屏幕出示信息。

  2.运用表格学生独立完成。

  3.成果展示,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四、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通过三个信息得出了三个结论,如果有四个信息、五个信息,你能得出四个结论,五个结论,甚至六个结论吗?

  预设:能

  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1.读懂信息,寻找线索。

  2.抓肯定信息,连续思考。

  3.展示交流。

  预设:抓肯定信息后,先把左边的动物都送回家,然后再送右边动物回家。

  师:孩子们,这也是我们推理常用的方法-分类法。(板书:分类)

  五、总结回顾:

  1.教师小结。

  2.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从材料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过程。

  3.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课件出示48个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八戒和沙僧,每人可以分几个?(教师板书)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师生进行互动交流。

  师:从题目中你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生:48个橘子,如果平均分给悟空、八戒和沙僧3个人,每人可以分几个?

  师:题目要求我们要怎么分?

  生:平均分给3个人。

  师:题目要我们求什么?

  生:每人可以分几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知道该怎么列式呢?

  生:可以用除法运算列算式:48÷3=16(个)

  3.教师与学生合作摆一摆,验证以上结论是否正确。

  4.介绍用竖式解决以上问题。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48 ÷3=16(个)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每一步的含义:

  先写“厂”,表示除号,把要分的48个橘子,也就是被除数写在“厂”的里面。平均分给3个人,也就是除数写在“厂”的左边。写好后,按下面的步骤用竖式计算。

  一试商:48除以3,商是几,写在哪?根据乘法口诀求商,商是1,相同数位对齐,即商与被除数48的十位对齐。

  二相乘:商与除数相乘的`积写在被除数48的十位4的下面,相同数位对齐。

  三相减:从4里减去3,还剩1,表示还剩1筐,然后把1筐和8个放在一起就是18个,再平均分给3个人。在个位上商6,得18﹣18=0。

  引导学生总结,都是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7

  内容:

  第50页面积单位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体会面积换算的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认识公顷、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

  3、能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本教学过程:

  1、出示问题:

  小明家卫生间有一块长5分米,宽5分米的地面损坏了,需要多少块面积是25平方厘米的方砖才能修补好?

  让学生先对“地面”的大小有个正确的认识。可以在黑板上先画一个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在让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一个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然后讨论,怎么算出需要多少块砖。

  当学生逐个摆放后,提出,假如手上的小正方形有限,能不能用少量的小正方形预测出需要几块砖?

  引导学生把问题特殊化:先解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面,需要几块25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让学生可以用手上的纸张来完成解决这道题目。

  2、填一填:

  结合上面的探究活动,将P50的'填一填完成。使学生知道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

  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面积单位后对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都能比划出。但是碰上不同单位的数,学生换算已经全乱套了,有1米=100分米,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混为一谈。这个,教师应多加训练。

  3、探究1平方米=?平方分米

  利用教室现成的素材-----低砖,先让学生测量一下地砖的大小。然后探究1平方米的地砖上可以摆几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4、一会1公顷、1平方千米。

  利用周边的环境,如足球场,广场对1公顷、1平方千米有所感受。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

  能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

  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教学重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理。

  教学策略

  课堂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同桌互相配合,多渠道多元化的'信息反馈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分清此题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弄清已知什么,求什么?

  二、探索同分母加法的简单计算。

  1.问题: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列出算式:2/8+3/8=

  3.学生思考计算方法,思考后与同桌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交流学生的方法

  估计大部分学生会2/8+3/8=5/16。

  5.让同桌同学互相合作,通过圆形折一折,涂一涂,找寻答案,然后分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所得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回答:分母没变,和的分子是两个加数的分子相加所得。

  师:为什么分母没有变,而分子要相加呢?

  引导学生回答:西瓜分的总份数没有变,而他们吃的份数要加起来。

  6.练习。

  教师板书几道同分母相加的算式,让学生巩固其方法。

  三、探索同分母减法的简单计算。

  1.出示问题: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同样让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进行思考。

  3.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同分母分数相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4.出示另一个问题:西瓜还剩几分之几?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让学生通过操作明白:把整体1平均分成8份,取走5份后,还剩下3份。

  引导学生观察,西瓜1可以用8/8表示,进而提问:如果我把西瓜分成6份,那么这个西瓜的数量1还可以怎么表示?10份呢?100份呢?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如果把一个物体看成数量1,把它分成几份,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反过来,当一个分数分母分子相同时,它就等于1。

  四、课堂小结。

  同分母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分数的分母分子相同时,这个分数等于1。

  五、课堂反馈。

  76页练一练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箅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情感态度。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难点:探索并掌握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小猴子都到桃园里摘桃子去了,现在让我们看一看桃子摘的怎么样了?(出示教材第8页上面的情境图)

  1、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桃子也没有,用什么表示?3个小猴子还能分到桃子吗?

  2、根据情境,怎样列算式?

  3、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0÷3的意义,得出结果。

  4、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0÷5,0÷8”等于多少。

  5、小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0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学习商的中间有0或末尾有0法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出示教材第8页第2个情境图。

  (1)引导学生估算,商大约是多少?

  (2)独立完成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

  方法一:

  300÷3=100

  6÷3=2

  100÷2=102

  方法二:竖式计算。

  (4)评议做法,特别是方法二,强调列竖式计算时,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在哪一位的上方。如果不够商,就用0占位,所以在十位的上方,商“0”。

  探究:840÷6=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引导笔算:840÷6=14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0的作用是什么?(占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尝试性的计算,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到突破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下和同伴交流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交通标志,体会对称与不对的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收到了一份海报,谁来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海报

  师:嗯,你读得真清晰!请坐。

  师: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的活动任务是:设计校园交通标志

  而且,要和什么有关?

  生:人车分流

  师:好,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回顾复习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享资料。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它们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欣赏交通标志

  师:你真会发现!

  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吗?

  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师:你总结得可真好!

  三、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师:在“人车分流”活动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校门口、操场……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有些地方吴老师都没想到。

  师: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人车分流”有关的校园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突出主题;用到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四、小组活动,分享交流

  师:小组活动之前,吴老师这里有几点要求:

  学生分组读活动要求

  师:对于这个活动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

  吴老师这里有一点提醒:活动时间有限,一定要合理分配。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活动开始,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完成,都停下来,分享的时间就要到了。

  师:听清楚要求的孩子请坐端正。

  好,各组开始

  师:音乐停止了,分享的`时间到了,给你5秒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桌面,同时,各小组上交你的作品。

  师:你们的作品真漂亮!谁愿意分享给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分享,吴老师觉得大家真了不起!

  五、收获体会,总结全课

  师:在设计“人车分流”交通标志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说收获

  师:学有所得,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请拿出自我评价表,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有了这些交通标志,咱们学校会更加秩序井然!探究,让数学更好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用乘法口诀口算一位数整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用竖式笔算一位数整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

  学习验算除法的方法,理解除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

  结合教学渗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在计算前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看课件:

  ①淘气每页放2张邮票,他一共装了80张;

  ②奇思每页放3张邮票,他一共装了300张;

  ③笑笑每页放5张邮票,有285张邮票。

  师:小朋友们,有这么多的信息,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问题吗?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提出这么多问题,那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如何列式呢?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①80÷2=②300÷3=③285÷5=

  师:80÷2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后面两道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板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你们有信心学好吗?那老师就要看看,今天谁的表现最好!

  二、探究算理,学习新知。

  笔算。

  师:笑笑着急了,问你们:小朋友,我们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285÷5这里的商大约是多少呢?

  师:我们先来估算下。

  生:285张看成300张大约要用60页,所以要比60页少。

  生:200张要用40贡,所以285张需要的页数要比40页多。师:笑笑不满意了,他说:我需要准确的结果,不能大约。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列竖式笔算。285÷5

  师:你们愿意自己先试试独立完成吗?

  师:请一位小朋友,到黑板上来做做看。谁愿意大胆试一试呢?

  师:下面的小朋友算好了吗?你们的结果对吗?

  师:小眼睛看过来,请小朋友一起来做小老师看看这个小朋友做得对不对好吗?

  全班交流。(重点可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先用5除几?2个百除以5不够商一个百,怎么办?28个十除以5,商应该写在哪位上?商是几位数?)

  师:老师也有几个不太明白的地方,想请教一下小朋友,你们愿意帮老师解决吗?

  师:商5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师:余下的3怎么办?它表示什么?

  生:3个十。

  师:5表示什么?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的35表示什么呢?

  生:35个一。

  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

  师生共同小结:

  ①先判断。商是几位数?

  ②除。用28除以5,等于5,5写在十位上。

  ③乘。用口诀“五五二十五”算出商5个十乘除数5等于25个十,写在28个十的'下面。

  ④减。用28个十减去25个十等于3个十,3写在十位上。

  ⑤查。检查余数3是否比除数小。

  ⑥放。把被除数个位上的5放下来,和余数3个十合起来是35个一。

  ⑦除。用5除35,等于7。

  三、强化方法,总结全课。

  师:小朋友们太聪明了,其实我们小朋友这节课也收获了好多,是吧?你学会了什么呢?

  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那么在以后的计算中,你想友情提醒你的小伙伴们注意些什么呢?

  课件: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

  ①从百位算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当前一位有余数时要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口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理解乘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口算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教师出示上节课所学的口算乘法练习。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

  2、教师提出问题:卖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

  3、教师板书学生的方法,并问:12×3怎样计算?

  4、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5、出示第二个问题: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6、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怎样计算:15×3

  与12×3有什么不同

  7、学生将答案写在书上

  三、练习。

  完成P3第1~4题

  1、2题可独立完成。

  2、4题对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可适当的辅导。

  四、评价

  你觉得这节课学得怎样?哪些地方还需要提高?

  学生听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说说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计算方法。教师板书:10×3=302×3=6所以12×3=36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尝试解答。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可以用笔算的计算顺序来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须掌握扎实,多复述。

  做完后小组交流

  学生自评、互评。

  板书设计:

  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钱?买3个球需要多少钱?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课时:练习一

  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巩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练习。

  2、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3、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

  二、练习。

  完成练习一的第1~6题。

  1、教师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组织学生看图,思考,列式,计算,写答语。

  第2问有学生自己提问题并解答,教室可组织小组进行交流

  3、先出示题目,问学生应该先做什么,再比较,哪些题还有其他方法?

  4、本题数字信息较多,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后再个别辅导。

  5、先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龄学生计算是没有问题的,妈妈的年龄,可给与一定的提示。

  三、课堂评价

  你觉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样,你能解决那些实际问题?

  学生听算,集体订正,并与同伴交流计算的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说计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观察图片从中获取数学信息,然后思考问题,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学生提出问题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

  比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结果,也可观察因数的变化。

  学生先观察图片,获取信息,再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解答。可以请求教师帮助。

  学生弄清楚运算顺序后再解答,最后订正。

  先独立思考,在完成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可与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帮助。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理解“什么是面积”,能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面积”,会用比较好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自主探索发现“什么是面积”,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合作、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找出更优的比较方法,然后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

  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探索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硬币、小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师:期中考试刚刚过去,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某某进步很大,老师现在向他表示祝贺。(与某某击掌)

  师:大家观察一下,老师和某某击掌时你发现了什么?

  生:老师的手大。

  师:这“手大”,指的是手的什么大呢?

  生:手的面积大。

  师:哦,是面积大,(板书:面积)那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之间击掌,比较手的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来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实例,理解含义

  师:大家先来看看老师的手,它的表面到底有多大?你能确切地说一下吗?

  (生先观察,然后独立回答)

  师:我认为你们说得都不太准确,我有一个好办法(投影展示手印)。这就是老师手表面的大小。谁还想看看自己的手的表面有多大?

  生:(李晓明)印手印。(实物投影展示)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只手的表面,你能发现什么?

  生:老师手的表面大,李晓明手的表面小。

  师:(自言自语)看来手的表面有大有小啊!同学们再看,老师手的表面与黑板表面比,谁大谁小?

  师: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物体,请你摸摸它们的表面,比比谁大谁小,摸完后互相说一说可以吗?

  (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摸得非常认真,一定比出它们的大小了吧?请坐好,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去摸周围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积大小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对!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你能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指名同学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请同学们任选一个物体的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把它画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此项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认识物体表面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把物体的一个表面画下来,这样就由“面”过渡到了“形”,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做了铺垫。

  师:看来大家都完成了,请坐好。这些是同学们的作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请你说说你用什么方法,选的是什么物体的哪个面。

  生汇报。

  师:我们看这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

  师: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它们都是封闭的图形。

  师:你们能完整地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它们都是封闭的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师:对!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板书:封闭图形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学到这里,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指名说一说。

  师完成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探究方法,比较大小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面积的含义,看!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投影展示)哪个面积大呢?

  生1:长方形纸片大。

  生2:正方形纸片大。

  生3:……

  师:看来同学们的意见也是不统一的。能不能同桌合作,想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呢?

  师:我们可以利用学具想想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的方法?

  (各组代表到前面演示、介绍比较的方法和结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学生回答,师板书:剪拼、摆图形、画格子……)

  设计意图:通过探索、交流、比较、评价等方法,为学生搭建了展示个性的舞台,让他们在交流中彼此借鉴,取长补短。

  小结:这些方法都可以比出图形面积的大小,但要注意,在使用摆图形、画格子的方法时,所用图形和格子的大小一定要一致。

  四、课题小结: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作它们的面积。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景,经历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

  2、体验小数大小比较的多种方法,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大小比较的不同方法,并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具准备:

  投影片(P4的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文具店里学到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想不想到其它文具店里走一走?(生:想)(师出示下图)

  师:图片中告诉我们什么?

  生1:奇奇文具店中铅笔盒4.9元、橡皮2.63元、尺子2.5元。

  生2:丁丁玩具店??

  师:你能从中提出个数学问题吗?生3:哪个文具店中的铅笔盒便宜?

  生4:要买书包应到哪个文具店去买???

  师:同学们真棒,那么现在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师:同学们想一想,去哪个文具店中的买铅笔盒便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师:谁能说一下。

  生1:去奇奇文具店买,因为4.9元小于5.1元。师:你是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的.呢?

  (3)汇报交流。

  生1:因为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く5.1元。

  生2:因为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生3:??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淘气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

  同学们说帮不帮?(帮)

  师:小淘气想买一块橡皮,但不知到哪家文具店去买,同学们帮他选一家,好不好?(好)

  (1)学生自己比较大小。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比较的?(3)指名回答,教师小结。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填一填。

  1.25元○2.4元0.48元○1.3元0.05元○0.50元3.06元○3.60元6.00元○6.0元4.95元○4.94元小组自己练习。

  2、到哪个商店去买?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生1:我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生2:我知道小数的大小比较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4.9元○5.1元

  ①4.9元=4元9角②5.1元比5元多,5.1元=5元1角4.9元比5元少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2~35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会 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乘法计算,掌握竖式计算的算法、算理及书写 格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交流、互相 启发、互 相影响、是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学 习方法、充分感受教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的计算理论。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教材第32页最上情境图。请同学们帮助 计算一下这个队列有 多少人?

  二、探讨交流

  列式14×12=。

  2.计算。

  方法一:

  算两个14×16。

  方法二:

  先算10×10,再算14×2 。

  方法三:

  先算10×10、10×4,再算10×2、2×4。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08-17

三年级数学教案北师大02-21

数学教案-教室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统计与猜测(北师大)08-16

数学教案-轻重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乘车 - 北师大版08-16

数学教案-玩具 - 北师大版08-16

北师大数学教案三年级模板01-06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案07-01

数学教案-小猫钓鱼 - 北师大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