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7-03 07:16:16 高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教案【荐】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美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美术教案【荐】

高中美术教案1

  第一单元

  素描 静物组合写生

  课程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素描基础课程是以素描组合静物写生教学与素描概念学习为主的基础训练。在素描组合静物写生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艺术创造思维,同时引导学生重视绘画语言的学习,重视绘画语言的特殊性、意味性、学会超写实表现技法技巧的学习。

  课程重点:

  静物的组合与质感表达、肌理的微观分析训练。

  课程难点:

  要注意写生中物体的局部和整体组合关系,强调结构与力度,重视客观物象的质感、量感的充分表达。

  教学时间:

  40课时(2周×20)

  教学准备:

  静物的准备:自行车、电脑椅、牛头骨、吉他、衬布等。

  学生作业:

  组合静物写生

  1.机器类

  4开一幅

  20课时 2.座椅类

  4开一幅

  20课时

  构思草图①

  构思草图② 3.破旧自行车或摩托车组合(考试)

  作业要求:

  注意静物的组合关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关系,强调结构和力度表现,质感、量感的表现。

  一、体积与前后虚实空间的表达

  二、主体和背景的深度处理,边线的软、硬处理

  三、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处理

  四、力度感表现,增强体积感和质量感

  五、肌理的表达

  “普通的物体,一旦被移除原来的环境或日常视线,就会变得不一般了。”

  ——韦恩·蒂波德

  (一)静物的优点

  (课堂练习)

  经过训练的画家在任何地方都能发现有趣的构造。赋予普通物体以不寻常的视野——将某物从原来的环境移除并给予其不凡的意义——这正是静物画家的社会角色,也是吸引观者之所在,它是抓住观者注意力之所在。因此,一个有趣的构造无须太复杂,甚至无须是人工安排的;常常有趣的构造是在最简单的随意之中发现的,来源于生活而非人为某物。

  任何物体或任何一组物体都能够以某种有趣的方式被解释。

  (二)静物形体和明度研究(自我评价)

  1.静物的形态是如何被模拟和测量的?

  2.在明暗的演示中一点细小的疏忽都会大大减弱作品形态的立体

  性和可读性?

  考虑这些问题:① 这些形态是技巧地被画出来的吗?

  ② 你是否尽可能地使用大范围的明暗而不至于使

  作品显得过分夸张。

  (三)整体性形体

  绘画的基本问题——是学习创造一种有力的立体感即三维空间 形态,尤其是当一个物体在一张平展的二维上被诠释为一组线条、形 状和阴影。

  1.最初是建立在被简化的结构上(构图)

  2.通过明暗法以及技巧上,感知尺寸的比例,形状和空间关系,学会看: 透视与透视变形; 纵横比较; 负空间。

  掌握简单的几何形状,才能保证遇到复杂物体时只要按照同样 的基本步骤,同样就能够得心应手。

  1.观察、测量并复制(描绘)物体形状 2.不可直接描绘物体(直觉速写除外)

  学习从整体上把握复杂的形状——将物体还原为与之最相近的几何形状(概括)→是理解和展现三维结构的最佳法则之一。

  《素描指南》

  1.变平面观察为立体观察→立体的 2.变局部描绘为整体描绘→整体的 3.变明暗表达为结构表达→结构的

  描绘重叠物体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它们各自需要的空间,结构素描中培养各个物体在各自空间存在,同时又组合在一起的整体关系。

  (四)构图处理

  旧观念认为物体的选择重要,事实上并非如此,重要的是一个画家处理任何既定物体的方式是否会给该物体带来艺术生命。艺术史上常常出现的情况是:

  及其重要的物体被展现的毫无意义,貌似微不足道的物体却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通过画家的创作感、创作意图或创作视角以及选择的处理方式(画家独特的绘画技能,将加强这种方式的处理),物体达到和谐并引发观者的兴趣。

  五、透视和反光表面

  注意物体表面的特质-----粗糙的或光滑的质地,闪光的透明的----是很多静物画家最主要关心的。

  分析表面的质感、反光的本质来决定最有效材质和技巧的组合,在组合物体的过程中,想一下反光地区,不考虑整体物体,把注意力放在它的组合上。

  第二单元《设计素描》

  课程名称:创意设计素描 学

  时:3╳20 教学目的: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培养用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利用各种材质,不同手段,以素描的艺术形式,表现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客观现象(物象)。

  教学重点:超越、突破传统的创造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新的材料、新的手法,联系设计性,实现新的素描形式的表达。

  教学方法:深刻理解,学会感受生活。欣赏优秀作品,理论联系实际,写生联系创作。

  创意设计素描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素描学习,不以写实再现为最终目的。写实再现式现代素描以锻练画者的观察能力为主,要求正确观察,忠实再现,讲究严格的形体、结构空间的表达和熟悉的素描技巧。创意素描突出发散性思维意识,强调主观设计性利用素描手段表现独立于主体之外的审美意识,将装饰图案、设计、素描、新材料等因素妇;叠加处理,形成新式的一种素描样式。不论是传统素描还是设计素描,其共同的前提是从生活中获取自己更独特的感受,用情感将感受包装和美化,利用传统的.绘画手段,表达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

  欣赏图片: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新素描 学习过程:

  一、静物写生准备

  二、画具的准备、绘画材料的尝试 不同材质绘画媒介的使用

  写生静物安排:《酒瓶系列》无背景、不同形状、质感的酒瓶。要求:不使常规传统的素描工具铅笔,扩媒材使用范围,不单一表现空间为目的,突出创意设计性,为日后几周写生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工作。

  三、再现客观真实到再现心理真实的认识。利用自然物象的真实细节,表达自己主观思想意识,首先是真实的描绘。但在真实的背后,有着更丰富、更有哲理、更耐人寻味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要突破和重建真实的真实。

  四、绘画方法和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艺术要善于把特定物质材料变成艺术形象。凡是真正的创造,都应该具有独创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共器。把材料与要表现的内容联系起来,尝试多种素描材料并置。

  学生作业:

  组合静物写生

  1.器皿类

  4开一幅

  20课时

  2.意向类

  4开一幅

  20课时(默写,自由组合)构思草图①

  构思草图② 3.师选择指定物品与默写物品组合(考试)

  第三单元 《人体素描》

  教学目标:

  一年级上学期素描课三周。本学期素描仍以基础练习技法探讨为主要教学目标,为创作打好素描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前期为人体素描练习,(比例、动态、结构)后期以场景组合练习为主。

  难点:造型能力的提高,整体画面的控制能力与体积结构的塑造能力。

  教学时间:

  60课时(3周)

  教学准备:

  课件,范画,多媒体教室,画室

  2.绘画工具,纸 笔(全开、对开、速写纸)3.模特及人物道具的准备

  教学过程:分两个单元来进行:

  第一单元:(1周20课时)

  作业内容:主要以人体写生为主,辅助大量的课堂速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解剖的知识,更准确地生动的用线和面表达体面的结构,并能生动的在艺术技法上处理好构图、动势、明暗调子和节奏感,使作业具有节奏感和美感。

  第二单元: 二周(40课时)

  用超写实手法来表现,提高表现的诸因素的构成能力,学习用多种手法使作业更具现代感。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周:1.女青年人体写生(对开二幅)16课时 2.速写4课时

  第二周:1.男青年人体写生(对开二幅)16课时

  2.速写5课时

  第三周:组合人物空间(20课时)

  (暂定人物或雕塑作品与其他静物的组合)

  深入刻画局部,表现质感肌理以及整体关系处理,力度表现,效果的表现。

  第一单元 两周完成

  作业要求:完成人体素描写生,每天一课时的速写练习,培养迅速捕捉对象动态的直觉能力,整体能力以及艺术的感觉,美的感觉。

  1.围绕人体的体块变化和团块结构;表现女青年,注意用线流畅

  柔和,要迅速抓住动势和状态;表现男青年,注意团块结构,力度的张力,塑造好团块体积以及结构关系。

  2.人体运动规律与透视变化:详见讲义中素描讲授要点 3.人体动态直觉速写的快速表达:

  对直觉的训练,对习画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眼到手到”下笔肯定果断,首先在观念上要培养整体的意识,抓“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的运动规律,成竹在胸,迅速捕捉大动态,在2-3分钟时间内,把动态的整体特征迅速画出来,即:直觉方式快速表达,是基础训练中重要课题。① 观念上:抓整体动态,忽略局部细节;

  ② 观察上:抓动态特征,“一竖、二横、三体积、四肢”的运动规律。

  ③ 表现上:下笔肯定果断,“眼到手到”,迅速捕捉生动的瞬间 ④ 训练方法上:让模特摆出各种造型分别在不同时间段上要求不同的艺术效果。(如:0.5分钟,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

  4.长期作业的艺术处理和真实表现的关系

  (一)向大师学素描,注意素描形象的再创造;

  (二)追求画意,谨防匠气;

  (三)总一概万,表现整体;

  (一)向大师学素描,注意素描形象的再创造; 形象再创造,这是实际意义上的素描造型。

  素描造型:(长期写生练习)是绘画范畴的东西,具有艺术造型的特点,绝不等同于摄影照相术,应该说所有的素描形象都应该是艺术的再创造,而不是模特的翻版,素描形象如此,素描画同样如此。

  虽然基础练习有研究性,习作性要求,但高年级学生,总是要在理解对象,感受对象的基础上,准确的把自己对对象的认识表现在画面上。比起艺术创作的素描而言,客观因素在习作中对对象的参照自然要多些,作为一种学习过程和过渡是不可避免的,但习画者的素描能力的成熟,总是要靠不断摆脱对对象的依赖,而最大限度的去表达对对象的感受和思考的能力的增长。

  素描写生中研究人体结构、形体、透视、比例、动态等等几乎近视科学规律的目的,并不是要像石膏翻活模一样把对象翻下来,而是为了获得理解和感受对象的依据得到表现的灵感和创造性再现对象的灵感,挖掘自然界已经或原来存在的美的灵魂的手段。

  向大师学素描

  素描是脑加手的劳动。是脑、眼、手三者的结合。整个素描过程都是以形象思维的规律去发现美,发现具有审美价值的形式因素,从而积极主动去捕捉形象。虽然如此,正如法国画家安格尔讲的“素描是艺术的真诚”,学习素描,还是要真诚地,实实在在的去表现对象,特别是在基本练习里更是如此。

  这其中还有一个艺术格调问题。

  当我们翻开素描大师的作品都能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又是很朴实的,几乎是任何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形象和美。

  素描造型要求把对形象的认识提高到艺术形式的高度来考察,发现其中的形式美感,视觉刺激的节奏,节奏感、形的力度感、深厚感等,使原已存在于自然而并不明确或强烈的形式因素,通过技法手段而明确起来,强化起来,这样就有利于盲目依赖客观的表现力。

  结构、内容、比例、透视、明暗等等造型中我们要求依据这些内容,不但有科学性一面,也有广阔的艺术创作的天地,这是客观准确性和艺术准确性不同的两个方面,而艺术准确性正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素描造型能力:三个方面来提高

  一是认识能力,理解对象的能力,懂画法,知画理;

  二是造型能力,在平面上把握形象特点,表现空间的形和传神能力,变自然中形象为艺术形象的能力;

  三是创造个性化形象(艺术家个人特有的)能力和控制画面的能力;

  以上三种能力的提高可同时解决或先后解决,你的素描造型手段才能走向成熟。

  “画家不应该仅仅画他眼前所见到的东西,而应该画他感觉到的自己身上的东西,如果他在自己身上感觉不到任何东西,那么最好他也别去画他眼前所见到的东西”。

  —— 法国画家 安格尔

  理解的东西敢于强调,敢于强,敢于离开对象而不离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这不仅是对创造性素描的要求,习作性素描也应该同样要求。

  (二)追求画意,谨防匠气;

  在素描学习过程中,要探索点、线、面、黑、白、灰等造型因素的运用,不断总结,积累有效的表现对象,表现感受,形成画面的语言经验。不研究画法,死磨硬抠,易染上匠气,同时过于追求画面效果帅气之类,也是一种匠气,甚至更要不得。

  画意来自画法,但又不同于画法。

  什么样的画法都能表现出画意,但什么样的画法也可以表现匠气。画意是一种绘画生动性的体现,是画面外在形式和内在表现要求的完美结合,也可以说是画家作画当中主客观的完美结合。

  技术技巧有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素描训练中,不要过于谨慎,即慎小慎微。只要想法明确,有感受就要大胆出手,不怕错,不怕拙,不怕笨,“宁拙勿巧”,“宁脏勿洁”,都是讲究一种探索精神,有点呆,有点滞,有点脏,有点黑,有点改来该去,都可能是更好的素描作品,起码是好的学习方法。

  高格调的东西往往是实实在在,看是普普通通的,稚拙的,不太顺手的,不求表面完整,帅气过分,一目了然的东西。

  在素描训练(或创作)当中不要太想顺利了,要有遇到困难的准备,要有韧劲,敢于冲破平淡,冲破似乎还可以的诱惑力,敢于追求更强一点的表现力。

  胆识是一种高格调,是一种成功的精神,是一种神力。要敢破敢试,不达目的不止,敢于向温温乎乎的东西挑战,更强烈性点,狠抓特点,狠抓规律,同时又有点偶然性,随意性。

  随意性:看似随意,又全在法度之中,有画味和质感。偶然性:灵感的一现,生动活泼要保留,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敢于概括大关系,又敢于细画。

  ·敢于虚交待,又敢于实交待。

  ·敢于画的空灵,又敢于画的溢满。

  ·有加法,也有减法。

  素描习作联系要给自己出点难题,多点挫折,锻炼一下能解决困难的本领,在没有出路时,山穷水尽时绝处逢生,窥见光明,迎头赶上,柳暗花明,这是一种创造力,成功术,成熟性,缺少这一点,心胸太狭小,见不得一点失败挫折,动辄就换纸,气馁,放弃探索实践,就是不会有成功的希望。

  艺术创造永远不要相信捷径,捷径没有深沉。

  艺术中的“创”与“闯”有关系,艺术中的“艺”与“意”想不到有联系。否定失败的路,就可能成功,迁就不成功的道,就堵死了成功的可能。

  学习就是要敢于肯定好的,否定错的,可以见好就收,也可以不达目的不止。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一张画要有一张画的要求(鲜明要求)这是出发点。

  画法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特点。放开胆子,开动脑子,想想法子,、。

  你是在创造,你是在探索,你是在抒发自己的感情。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讲话,使人更感亲切,更能打动人。

  素描中要画和写,不要描和凑,前者是主动的表现,后者是被动的表现,前者易犯错误,但仍然是生动的,后者易于准确,但是死板的,前者增强能力和才干,后者只是眼前效果。

  “形”——这是一切的基础和条件,即使烟雾也必须用线来表现。——安格尔

  (三)总一概万 表现整体

  “求一“的精神,是艺术品成功的表现,好的艺术品总是表现在把握整体大关系上,而不单是好的细节刻画。整体感强,既不是所谓的完整性,也不是所谓的完成性,是一种形式上的统一感和精神表现上的一致性,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是绘画中要求的整体。

  素描中的基本形,不仅对起稿重要——是一张画的起点,而且对结束也重要——它是一张画的归宿,它表达了艺术形象的整体,从整体上处理结构,形体,动势,虚实,黑,白,汇、灰等等,要一眼看过去的大关系。

  其次就是细节,大关系统率下的细节可以无穷无尽,脱离大关系的细节一笔(一点点)也多。

  素描的深入:有两个方向

  首先,是大关系的深入,印象要极深刻。如:

  1.从基本形上(大轮廓上)充分体现形象的特点; 2.形的动态,透视肯定而有控制;

  3.形象气质,个性鲜明有确定性。

  第二,是画细,画精致。画细要服从大关系,不失控,同时经常回头来整体查验。

  你的画面是你的一个视觉印象,不同画家经常有不同的视觉印象,要强化你的统一性,始终如一的对该对象的认识和印象。

  体积感(包括空间感)是整个素描过程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素描观念的直接体现,既要有整体的体积,又要有细节的体积。

  先有体积的认识,才有正确的轮廓线和转折点,通过形体的空间位置,认识动态,认识比例,认识透视特点,这样才有空间感——大体积。

  不管是素描头像,素描人体,还是构成画面,首先有体现骨架结构,即形象和画面的空间感,这是画面中最重要的体积感和空间感。

  整体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所有细节都按照结构规律,透视规律,优在其上,形成一个结实的整体。

  表现动态和表情是人物素描的重要目的,它体现生命情感,体现意境,是最打动人心的因素。表现动态,在这里讲的是整体特点,即各部分的协调,如五官表情的协调,五官表情与全身动态的协调。

  整体突出的是形象或画面的整体感觉,包括手法和形象气质的统一性,一致性。

  第二,才是结构形体的整体要求,表情的整体要求,明暗虚实的整体要求,以及所有表现因素的整一性。

  素描进行中要不断调理视觉印象的整一感觉,甚至要经常离开对

  象处理画面的整一要求。

  “最好是让模特一下子使你震惊,而你们则能立即产生深刻印象。如果谁忽视奉行这种方法,他只能在纸上搜索不定,什么肯定的东西也树立不起来。你们蓄意要表现形象,应该先在你的头脑里整体地呈现在眼前,当你们描绘形象时,才能和你们早在构思中已经掌握好的形象一样得到充分的体现。”

  —— 安格尔

  这是大师提供给我们的最有价值的整体观察方法和整体表现的要害。

  我们画的是“一”,要的是“万”这是艺术整体性的本质。徐悲鸿:“致广大,尽精微。”

  六、考评方法: 最后一周作业作为考试作业,教研室集体评分。

  七、参考书目:

  《中央美院·素描教学》 《素描指南》 美国

高中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哥特式建筑外观、布局、结构、装饰的特点,掌握欣赏建筑的角度并运用专业的美术术语评述一件建筑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描述、分析,了解哥特式建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哥特式建筑的形式美感,提高多元化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哥特式建筑的外观、布局、结构、装饰特点。

  难点:体会哥特式建筑所反映的文化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展示中世纪不同风格的基督教建筑图片,提出问题:

  (1)这些教堂分别叫什么名字?(圣彼得堡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比萨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

  (2)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哪位同学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建筑样式?(圣彼得大教堂——巴西利卡式;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式;比萨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哥特式)

  教师总结:宗教建筑艺术有非常多的风格形式,其中哥特式建筑又被称为离上帝最近的艺术,哥特式建筑长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哥特式建筑艺术。

  (二)描述分析

  1.哥特式建筑的外观

  PPT播放哥特式的代表建筑《夏特尔大教堂》《科隆教堂》《巴黎圣母院》,提出问题:

  (1)这些建筑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外观很漂亮,很高,直冲云霄)

  (2)它们的屋顶和塔楼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顶端很尖)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哥特式建筑往往给人华丽、高耸挺拔、灵巧的感受。高、直、尖是哥特式建筑的主要特征。

  2.哥特式建筑的布局

  出示《巴黎圣母院》平面布局图,提出问题:

  (1)教堂的平面布局为什么形状?(十字架形)

  (2)该形状有什么意义?(象征基督教)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哥特式教堂的平面布局为十字架形,具有基督教的象征意义。

  3.哥特式建筑的结构

  教师展示巴黎圣母院内景图,提出问题:

  (1)内部空间给你什么感受?(空旷、高大)

  (2)大家能看出这座教堂是由什么材料建造的吗?(石头)

  (3)巴黎圣母院被雨果喻为“石头的交响乐”,它全部由石材建成。石头本身就很重,建筑师是如何将其内部空间建得如此高大空旷?内部天顶和教堂外部的墙壁分别采用了什么结构承受屋顶的重量?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四人为一个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内部天顶——尖形拱肋交叉的拱顶,教堂外部的墙壁——飞扶壁)

  教师展示哥特式教堂肋架券、尖券、飞券示意图,并总结:尖券、尖拱、飞券是哥特式建筑最有特点的建筑构件,很大程度上承受了屋顶的重量,所以才能建造得如此高大宽敞。

  4.哥特式建筑的装饰

  教师展示巴黎圣母院3D实景图,继续追问学生:

  (1)置身其中,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神秘)

  (2)为什么给你这种感受?(阳光透过花窗,光线非常神秘)

  (3)利用斑斓而神秘的光线营造一种怎样的情境?(天堂)

  (4)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光线,是因为建筑本身什么比较大?与我们之前讲过的罗马式建筑有什么区别?(哥特式建筑窗户较大,罗马式窗户小)

  (5)墙壁为什么能装饰这么多窗户?(同样是因为尖券、尖拱和飞扶壁支撑的作用)

  教师总结:正是有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建筑的承重明显减少,才使得壁面上装饰着很多大型的玻璃花窗,华美的'光线让人身临其境宛如在天国一般,这也是哥特建筑一大特色。

  (三)总结解释

  教师总结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以及宗教寓意:哥特式建筑有线条轻快的尖拱券、轻盈通透的飞券,镶嵌着色彩丰富的玻璃花窗,花窗好像天国开的窗户,造成一种向上升华、天国无限的神秘幻觉。无论是十字架形的布局还是花窗,都具有强烈的宗教寓意,当信徒们走进这座建筑时,都会经受一次脱胎换骨的净化过程以达到内心的解脱,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基督教最杰出的文化成就之一。

  (四)欣赏评价

  教师展示拜占庭式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图片和资料,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比分析哥特式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的不同。小组代表主动分享讨论成果。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拱和飞券,用彩色玻璃花窗进行装饰;拜占庭建筑:拱券,穹顶,用彩色琉璃砖做装饰,内部有金色镶嵌画。)

  (五)小结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哥特式建筑作品的艺术特色,并进行情感升华:在漫长的中世纪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时间、不同宗教、不同用途的建筑的风格均有很大差异,却又互相影响,哥特式建筑源于罗马式建筑,它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均有重大影响。它的出现,像是一缕阳光透进了黑暗的中世纪。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不同建筑艺术的美感,尊重并理解世界多元文化。

  2.利用网络、图书馆等途径结合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搜集一座中国宗教类的建筑,并从其布局、结构、装饰等特点入手,整理成一个图文结合的导游简介,下节课一起分享。

高中美术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瓷艺术,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2.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历史,了解有关装饰手段,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尝试独立完成制作。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

  【教学难点】

  学习彩绘装饰的'手段,掌握釉上彩工艺,尝试完成一件彩绘作品。

  三、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等

  四、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陶艺”视频,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视频中为大家介绍了什么?学生观看回答

  教师总结:陶瓷的分类(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引出课题——釉上彩工艺

  环节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釉上彩”、“釉下彩”,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釉下彩绘与釉上彩绘的装饰工艺和窑炉有着较大区别,釉上彩绘装饰效果更接近工笔画,并且彩料的颜色十分丰富。

  环节三: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釉上彩”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讲解釉上彩的分类以及含义。教师总结:釉上彩绘又包括古彩、粉彩和新彩,他是用陶瓷彩料和调色剂,在烧成的白瓷上进行装饰的陶艺施釉工艺。

  教师继续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请同学找出釉上彩作品。

  环节四:教师演示,学生实践

  教师结合视频讲解“釉上新彩”的制作方法①设计画稿,准备工具和彩料

  ②拓图样在瓷器或瓷板上

  ③用水胶调艳黑,勾线

  ④用油料调和颜色,海绵或丝绵进行拍拓装饰纹样。

  ⑤待干燥后,可入窑烧制。从常温升温至780—850度,可根据不同色料的特性做一段时间必要的保温,然后止火降低到室内常温。

  2.学生尝试制作,并进行多角度评价。

  环节五:小结作业,课后拓展

  1.回顾本节重难点,掌握陶瓷装饰的手段,并尝试制作。

  2.课后查找釉下彩作品并进行赏析。

  五、板书设计

高中美术教案4

  课题: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课时结构:1课时 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教学目的:

  1、了解外国古代、近代雕塑的艺术成就。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2、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增长外国雕塑艺术欣赏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外国雕塑艺术欣赏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对外国雕塑艺术欣赏艺术品的语言表达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1、介绍古代希腊、罗马雕塑的艺术特点和近代罗丹雕塑。

  2、我们对雕塑艺术的'看法。

  教学难点:

  如何欣赏分析雕塑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上节课内容,请c同学提问。高中美术教案:外国雕塑艺术欣赏

  (一)、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有同学知道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古埃及、古印度、古代希腊、罗马、两河流域等。

  教师:古文明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就有雕塑艺术,引入课题。

  (二)、介绍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

  学生: a同学介绍古代希腊雕塑艺术的特点。

  多媒体:介绍希腊雕塑图片欣赏。

  教师:补充介绍希腊雕塑艺术。

  强调希腊神话雕塑的情节性、表现力。

  2、希腊雕塑裸体特点。

  3、希腊雕塑创造了理想的典型的美的形象。

  学生:b同学介绍罗马雕塑艺术的特点。

  教师:补充介绍罗马雕塑艺术。

  罗马雕塑的继承性。

  罗马雕塑生动的个性特点。

  多媒体:介绍罗马雕塑艺术图片。

  小结:希腊雕塑和罗马雕塑比较:

  学生:谈谈感受

  (三)、文艺复兴雕塑《大卫》欣赏。

  (四)、介绍近代外国雕塑艺术。

  1、图片欣赏:《伏尔泰坐像》、《马赛曲》

  2、教师:罗丹介绍

  多媒体:罗丹作品欣赏,重点是〈加莱义民〉

  学生:谈谈感受

  介绍布郎库西、摩尔等雕塑家作品。

  学生:谈谈对西方现代抽象雕塑的认识。

  (五)、d同学谈谈秦始皇兵马俑与希腊、罗马雕塑的不同特色。

  (六)、c同学提问。

  下节课安排:

  一部分同学动手制作泥塑,一部分同学写生活动。

高中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借助现代教育媒体,从“审美教育”、“理论知识掌握”、“欣赏能力提高”几方面制定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课件,努力使视、听、练有机地组成一个既能传授知识提高美术欣赏水平,又能获取审美感受得到情感陶冶的动态功能系统。

  2、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内涵,分析欣赏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表现人物动态、人物表情、色彩、线条等诸多绘画因素的同时是如何处理好形与情这一矛盾的。

  3、深入了解我国古代人物画的几副杰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2、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人物画某一点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

  三、课的类型:

  讲授课

  四、主要授课方法:

  讲授、问答、讨论、欣赏

  五、电教设计

  1、所需文件,范围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做成课件。

  2、映示文字介绍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简略介绍山水画,花鸟画种的表现技法。

  3、选用《韩熙载夜宴图》长卷慢放一遍。再分成五个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画面,配乐详细讲解,每段根据需要进行人物局部处理放大,最后全卷配乐以录像形式再次放映一遍,加深理解。

  4、为启迪学生思维,布置练习,欣赏几幅唐代人物画,电脑媒体映示。

  《虢国夫人游春图》 《捣练图》《龙凤人物图》《簮花仕女图》

  5、小结

  六、电教软件

  光盘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媒体映示课题,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悠久历史,独特的艺术传统,发展过程和正式形成的时期。

  提示:由于以描写人物活动为主的人物画成熟的最早所以先上古代人物画,而山水画,花鸟画是后来从人物画中分离出来形成今天的独立画科。

  Δ按画科分:人物、山水、花鸟

  按技法分:工笔、写意

  媒体映示作品,工笔画《张卿子像》,写意画《李白行吟图》,配以文字解释什么是工笔画,什么是写意画。

  (二) 中国画的特点

  1、映示标题文字说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

  2、映示图片投影: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Δ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Δ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

  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

  (1) 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

  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

  (2) 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

  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

  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

  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 第三段,歇息

  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

  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

  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

  5、第五段,散宴

  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

  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

  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6、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

  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八、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

  2、《捣练图》

  3、《簮花仕女图》

  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九、课总结

  1、中国古代绘画的形成和发展

  2、中国古代绘画的分类和表现技法

  3、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高中美术教案6

  教学目标

  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基本思路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所以本课的教学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它甚至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当以一种历史的、发现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乃至我们的日常生活,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具与学具

  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过程

  课程介绍:

  1)自我介绍

  2)我们手上拿到的这本美术鉴赏教材分三个单元共有24课时,我们第二单元不上,这样的话剩下是17课时,再加考试1节课。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我们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我们的审美和文化素养。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对此有所了解。

  1、什么是“美”?

  我国汉字中的“美”由羊、大两字拼成,“羊大为美”。羊成为美的对象和社会生活中畜牧业的出现是分不开的。羊作为驯养的动物是当时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是人类可亲的对象。尤其是对原始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东西比又肥又大的羊能使其感到美呢?从“美”字我们可以看出,美与经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

  “美”与“不美”是人们看待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最原始、最基本的情感。通过这样一种朴素的情感,人们摆脱了像动物一样无意识的、被自然所左右的状态,有目的地去创造各种美好的事物(当然也包括我们的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改造我们的生活,提高生活的质量。由此可见: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例如书中所举的中国书法艺术与彩陶、青铜器的实例。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2、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法则:

  放一段的外国流行歌曲(学生不熟悉的)。

  设问:你觉得这段歌曲美吗(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它表现了什么内容呢(由于学生不熟悉,对外文歌曲表现的内容一般不能描述)?

  教师以此继续发问:你不知道歌曲表现的内容,那它美在哪里呢(学生一般都能问答出它美在旋律、节奏、音色、音质上来)?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纳:旋律、节奏、音色、音质就是歌曲内容的存在方式,它所产生的美感,我们就把它叫做形式美。我们说,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中有形式美,美术也有形式美……那么美术中的形式美又是什么呢?

  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经常把动物的牙齿串起来挂在脖子上,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开始他是作为一种勇敢的象征,或乞求神赐于力量。久而久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形式逐步脱离了原来的使用价值。人们看到他们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亲切感,这时候,他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成为一种时尚,一种形式上的美感。这就是形式美。因此,形式美是人类独特发现和创造之一。

  到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开始对形式美的研究和探讨,并归纳总结了许多关于形式美的法则。比如,对称、均衡、比例、对比、多样统一等,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A、请4位学生在黑板上写“永”字,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写好之后教师提问:你们觉得哪位同学写的最好?为什么?

  (幻灯出示写歪的“永”和正规的“永”)总结:在汉字结构规律中,重心平稳、左右均衡是极为重要的法则。人们写字时以米字格作为辅助,就是为了使初学者遵循这种美的法则。

  B、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师:什么是美术作品?(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3、形式美的来源:

  许多我们现在认为的美术作品,在其产生之初其实是实用品,只是到后来才被当做“美术作品”看待的。但是在这些物品中同样包含着美的观念和形式美的法则,因而,它们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美术作品,但并不妨碍我们用审美的眼光来观看它们。如原始社会的彩陶,古时候是盛水,吃饭的普通器皿,现在却成了博物馆里供人们欣赏的价值连城的古文物;又如商、周时代的青铜器,是宗庙里祭祀用的器具,而在明代的《竹院品古》图里,青铜器已经被当作了供人欣赏把玩的美术作品,它的器形、装饰、色泽成为了关注的因素。今天,老师也请大家来简单鉴赏一下彩陶和青铜器。

  请说出在过去学过的语文、历史知识中你所了解的彩陶或青铜器的精品1—2件?

  A、幻灯展示:彩陶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漂亮吗?他们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那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六位同学一个小组进行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最后请几位同学总结)

  师:有一些很特殊的图形,如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盆,是在盆的内壁描绘图案,用装饰的手法画出一个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用两根短线画出眼睛,似乎闭目在默默地祈祷什么,双耳和嘴的部位都画着鱼,盆的其它部位也画着鱼。这种图形似乎和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

  彩陶中的动植物形一般都用几何形把它概话出来形神兼备,显示了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彩陶的象形图案多种多样,最基本的主题是生殖主题。有大量的鱼、蛙、植物果实、花朵的描绘(左图)。半坡时代人的寿命平均二三十岁,生育是即神秘而又急迫的事情。所以鱼蛙这些多产的动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尤其在母系氏族社会里,对生育能力的赞美就是对女性的赞美。生育繁衍的主题在民间艺术里一直延续到今天。

  B、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先秦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和造型艺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堂皇的地位,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

  视频展示:商代和周的青铜器

  提问:商代和周的青铜器有什么不同?

  幻灯展示:青铜器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都遵循了形式美中的哪些原则?古人为什么要把这些图案画在这些器皿上?你知道这些图案都表示什么吗?它们的灵感来自哪里?

  师:青铜器的纹饰有多种纹饰这些怪兽图案,大都是氏族图腾崇拜的残余,在维护社会习俗,沟通人们的精神世界方面,与文字一起扮演着政治、宗教和艺术传统等各方面的特殊职能。

  总结:古时候人能把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等节奏感用画笔表现出来,这无疑是神奇的创造。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4、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

  A、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

  教师:绘画和雕塑是美术家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的,这毫无疑问是美术作品。但是有一些生活用品,它们最初被制造的目的不是为了用于单纯的审美活动,而是源于生活的需要,例如教材中所列举的青铜器、明代的漆盒、云南纳西族民居院落等,但是,他们最初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但是经过历史的积淀会逐步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

  B、这些手提袋、手套、门票都是美术作品吗?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师:一方面,这些日常物品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形式,因而也存在着形式美的因素。例如,物品的长宽比例、色彩的搭配、图案的运用,这些都是为了使物品更加美观,是形式美法则的具体运用。其次是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的关系。好的物品往往是把这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的。例如手提袋要求轻巧灵便,简洁大方,色彩鲜艳而富有装饰性,既方便提东西,又具有醒目的审美效果。又如手套,不仅色彩使人感到温暖,而且图案的方向变化既可以交代各部位的不同功能,同时也可以打破形式上的单调。

  5、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形式美的法则。

高中美术教案7

  一、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在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藏式装饰图案绘画是藏民族绘画的一种形式,它丰富的线条、明亮的色彩、强烈的装饰性,有着直观的视觉冲击力,适合本民族人民的欣赏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藏式图案绘画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直观、通俗的美术教材。它不像素描明暗造型,也不像水墨画难以理解,也没有繁琐的束缚,所呈现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学生的审美观,易认知,易动手,有情趣,符合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也符合他们活泼跳跃的欣赏角度。

  由于我与当地学生的生活成长环境和民族习俗不同,致使对事物美的看法也有所差异,很多时候对教材上的一些绘画方法和作品反映的思想方面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引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沟通和了解,我发现,当地学生对民族性较强的、生活中经常接触的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具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在平时的美术课中,学生也喜欢凭借想象,自己绘制一些花卉、动物图案。藏式装饰图案是藏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传承和发展的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图案饱满、对称、均衡,加上色彩明快和对比强烈,使当地的学生在认知这些图案时有亲切感和熟悉感,学习的时候充满兴趣和热情,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藏式装饰图案绘画的特点

  1、构图饱满、繁密、完整

  这种装饰效果,不仅给人以视觉上强烈的冲击和心灵震撼,而且体现出被装饰物的厚重感和凝重感。其最大的特点是富丽华美,圆润丰满,灵活多样。如卷草纹构成形式,枝叶随意翻卷,花叶造型前后相连,根据形势灵活变幻,绝不重复出现。这就在形式上更加有利于抒发气势和情感,在审美情趣上更加迎合了人们追求自然生机的审美态度,从而促进了藏式装饰纹样大气磅礴风格的'形成。另外,满密的构图与圆浑的造型相辅相成,即使在一些稀松的构图结构中,也经常用密集的底纹作陪衬,以便有充实的效果。

  2、对称性和均衡性

  装饰图案十分讲求结构上下、左右的对称与均衡。这种图案构成的排列与组合实际上体现了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对称性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于平衡的要求,是原始艺术和一切装饰艺术普遍采用的表现形式,对称形式构成的图案具有重心稳定和静止庄重、整齐的美感。

  3、装饰性强

  藏族装饰图案或纹样,从取材上来看,主要采用写实图案、变形图案和植物图案。写实图案的塑造较为偏重自然,抓住对象的外在形态和特征,它在装饰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变形图案在表现手法上更着重表现对象的神态特征和意趣。对人物、动物、植物、花卉等对象通过省略、夸张、添加、寓意、联想等手法大胆概括加工和变化,以达到一种理想化的效果。

  三、藏式装饰图案绘画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讲授藏式装饰图案绘画,设计课题“收集并绘制藏式装饰图案”,并布置作业,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藏式装饰图案,通过收集整理,确定自己喜欢的样式,在课堂中学习绘制。

  1、大部分学生从藏式房屋、家具、茶杯、茶碗上面寻找到了自己喜爱的图案

  有的学生喜欢简单的几何图形,有的学生喜欢动物图案,还有的学生喜欢花卉植物图案。按其表现题材内容的区别,可分为:(1)几何形纹饰。(2)动物纹图案,既包括藏族本土的动物图案,如猕猴、牦牛、鹿纹、羊等,又包括带有汉族文化意识的动物形象,如龙、凤、蝙蝠、麒麟、鹤等。(3)植物纹图案;(4)自然天象纹,主要有云纹、水纹、波浪纹、火焰纹、喷焰宝珠、山、石、日、月、星等。(5)文字图案。(6)佛教图案。

  2、通过讲授藏式装饰图案的特点,分解藏式装饰图案,找出图形、线条和不同色彩搭配,使学生在选择感兴趣的绘画题材中找到突破点,让学生临摹其中的一幅图案,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3、教学效果和教学反思

高中美术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艺术的鉴赏方法,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书法作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2.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3.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从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观察法、竞赛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上课初始,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引导分析、深入讲解

  1.认识笔法

  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2.分析艺术风格

  教师进一步出示五张图片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楷书和隶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线条活泼多变。

  3.形式语言审美

  (1)结体

  教师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体在结体上有所不同,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在结体上呈现该书体的总体风格。

  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也会有差异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2)章法

  教师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提出问题:两件作品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章法,变化中追求统一)这样的布局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

  (3)墨法

  提出问题:除了布局形式之外,两幅作品在墨色的使用上分为几种?不同的墨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润与枯相对,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

  (三)短文评述、交流分享

  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

  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与大家分享。教师总结: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侄子颜季明死于安史之乱,《祭侄文稿》是在其灵前极度悲愤中写下的,从最初章法工整到后面越发凌乱,一泻千里,情之所至。该作品被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五大书体的书体特征及欣赏方法。将书法引入生活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古人以笔墨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同身受,这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古人说“书,心画也”,希望到了今天同学们也能够谨记,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出自己的“心声”。课后请同学们去美术馆看一场书法展,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高中美术教案9

  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

  一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线造型素描 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素描的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2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写实素描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也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的画面。

  (二)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芯为石墨和胶泥混合制成,软硬以字母h、b来区分,h硬,b软。易着色又易擦易改,柔和细润,刻画出深浅和不同层次的丰富调子,易掌握,由于前的黑度有限,和白对比较弱,画面有时缺乏力度。

  炭笔:芯为碳粉与粘合剂制成,分为软、硬、中性三种,炭笔质地较铅笔松脆,颜色深重,画出的效果强烈,表现力丰富,着色强难擦改。

  炭精笔:碳粉、胶、动物 的混合物,分黑、棕两色,他比炭笔更为松软,色浓重细润,用笔可粗可细,表现力强,但着色强难擦改。

  木炭条:细木枝密封燃烧碳化而成,质地松脆,色调柔润丰富,但附着力差,已掉色,难深入刻画。

  钢笔:水之色,表现有局限性,深浅色调由不同疏密的线条排绘而成,组织线很讲究。橡皮擦:涂改、擦浅、柔滑色调。

  纸笔:用毛边纸、宣纸卷裹而成,将其前端削尖如笔状,用以擦、揉色调,也可借助粘着的颜色,划出细腻丰富的色调效果。纸:专用素描纸,也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不同薄厚、不同粗细面的纸。

  二、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三、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倾斜透视,4圆透视,5投影透视,6倒影透视(这里利用板书、画透视图来说明基本原理,更详细的内容应在透视学理论课上解决)。

  四、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她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亮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投影物体遮挡光线的部分称为“五调”。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说,阴、阳、背向,归纳出物象空间立体的表现规律。写实绘画的写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照相机式的无个性写实是不存在的,无论多麽忠实的写实愿望,最终都只是一种绘画效果的转换,而转换方式的依据既是观擦方法,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态度,指引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又引导着视知觉在对物象中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效果。使绘画变得丰富多彩,如以线带调子式、体面式、结构式、光影式等。

  五、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你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你所设计的构图也是最能体现绘画艺术魅力的,所以,你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六、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

  1、整体观察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2、相互比较 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3、由表及里 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这是一个分析理解的问题。这种态度对我们掌握造型规律是至关重要的。4、特征意识和节律意识。

  七、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星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线与面相生相依的关系。

  4、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5、光影调子

  八、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九、实践课部分

  (一)、石膏几何写生(27课时)

  石膏几何体写生应把握的要点及作业检查:

  1、要点把握:(1)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圆柱体则须注意其圆平面的透视规律,切忌出现轮廓的“反透视”现象。(2)从体面结构出发,分析明暗变化的本质依据理性的理性的理解和表现光影关系及色阶变化,切忌看一点画一点,表面地扑捉明暗调子。

  2、作业检查:(1)角度选择是否表现物象的主要形体特征?(2)构图设计是否饱满而有节奏?(3)明暗调子是否正确,画面是否不明快,灰,脏。(4)是否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量感?

  (二)、静物素描写生、(27课时)

  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任务

  前面我们在石膏几何体写生部分中,学习和理解了形体结构关系及其明暗调子的基本知识,静物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在上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固有色与质感变化的新课程,物体的造型形态也呈显出更为更复杂的多样性,因而他为我们的素描造型训练提供了更多更为丰富的的内容。

  2、要点把握

  (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因而关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想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别,对于色感的传达致关重要。

  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因而我们无许也不可能在白纸与铅笔的黑白这一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2)质感的表现

  有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3、作业设置

  (1)以线为手段的体面结构素描——短期的理解性辅助练习。要求运用前面石膏几何造型规律,以提炼和归纳的造型理念研究和分析复杂 的静物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2)明暗调子调子全因素描——长期的表现性练习。要求运用前一部分课程内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明暗调子刻画出物体的体积、量感质感和色感,进一步提高深入的写实能力。

  4、作业布置

  景物的布置主要注意几点:

  (1)选择静物主题明确,内容搭配符合逻辑状态。(2)物体大小形状搭配得当,富于变化而又和谐。(3)物体的造型体积与表面质感富于变化避免雷同。(4)物体的固有色应注意黑白灰色调的距离和节奏。(5)以顶侧自然光为宜。

  5、作业检查

  (1)构图是否得当?

  (2)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是否准确?

  (3)画面整体色调明暗关系是否符合光影规律?(4)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象的质感、亮感、体积感?

  课 题 教 案

  课程 结构素描 名称 班级 专业 三年级 教师 教研室 课题 名称 画法 石 膏 几 何 体 拟定 20xx 年 xx 月 主任审 日期 xx 日 核 课题学习目标: 让大家认识石膏 课题学习目标 了解和学习石膏几何体的基本画法,几何体和实物的差异,了解石膏几何体明暗色调的形成及物体明暗关系 的表现方法,利用明暗色调表现物体形象。通过观赏一些优秀的素描作 品,让大家去初步认识素描。xx 任课 xx 目标实施设计 教学方 法:讲 教授要点:通过讲解和观看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 教授要点 授法、体会素描的明暗关系与立体表现关系,增强学生对素描的 示范 认识。动手操作,先通过临摹教材上的范本,让学生自己 法、参 动手画一画简单的石膏几何体。观法、图片展 示法,10-1 5 配 : 分 时 间 1 谈话 法。资料设 分 钟 左

  施: 《小 右 学美术 三年级 下期教 材》 摘要: 摘要: 通过讲解让学生对石膏几何体有个深刻的认识,了 讲授

  解并掌握石膏几何体素描画法的技巧及需要掌握的方法,训练: 在素描教学中,用现有的石膏体给大家做结构的现场分 线造

  析,让学生了解透彻素描的石膏几何体的架构及画法,使 型,立 初学者在简单形体中,发现物体形态的构成条件和变化规 方体的 律,让初学者在素描开始阶段,从简单的描绘中,学习掌 各条棱 握素描的基本画法。边必须 服从规 律。简 单画出 白色石 膏不同 面,由 2 于受光 角度不 同所呈 现的不 同深浅 调子; 线造型 略加光 影,仍 然训练 学生对 形体和 透视现 象的理 解。实施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实施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重难点:如何让学生利用明暗关系和色调表现物体的立体感,提高学生 的空间感,造型能力,通过多练习来快速提高学生的素描功底;正确的 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对形体空 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措施:让初学者在素描开始阶段,从简单的描绘中,学习掌握素描的基 本画法,了解并掌握石膏几何体素描画法的技巧及需要掌握的方法,让 学生了解透彻素描的石膏几何体的架构及画法,使初学者在简单形体中,发现物体形态的构成条件和变化规律。作 识。

  业:临摹范本上的石膏几何体,对石膏几何体的机构有个初步的认

  教学评价:评分标准 教学评价: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 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体 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量感。注:以知识点为单位,每 26 学时撰写一份教案。

高中美术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感受绘画作品蕴含的深厚文化韵味。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欣赏、情感体验等方式,掌握中国现代绘画的艺术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培养对中国绘画的热爱之情,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中国画绘画大师的作品及艺术风格。

  难点:比较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和现代绘画的异同,统看国画发展历程。

  三、教学用具

  画家画作、图片、课本相关资料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播放作品《齐白石像》《太白行吟图》)你们仔细观察这两幅作品,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学生思考回答:《齐白石像》写实,《太白行吟图》写意。

  20世纪中国画处于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和古代美术相比,它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象与作者、品类与形式、性质与地位等,发生了深刻变化。正如整个中国现代文化具有的过渡性和矛盾性那样,中国现代美术也充满了新旧交替、中西混融、变化发展的特色。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

  1、探究历史之路

  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是一条不断延伸的历史长河,也蕴含着深厚地文化底蕴。结合之前预习的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中国近代绘画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转变的原因。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社会状况、意识形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领略现代画家风采

  出示黄宾虹作品。小组探究黄宾虹绘画特色是什么?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总结: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游记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入。

  鉴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提出问题:这幅画是谁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总结:这幅作品是傅抱石和关山月协力合作完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特点和时代感,个性突出,气魄雄健,淋漓酣畅,豪放洒脱。此画巧妙融合两位大画家迥异的画风。出现如此巨大的尺寸完全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画家重视深入生活,先后十余次外出长途旅行写生。他热情洋溢地绘写现实,并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他的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构图稳中求变,笔墨浑厚苍茫;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民族的传统特色融为一体。

  3、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人们喜欢齐白石的画,从他的画中不只是看到各种生动的形象,而且会被他洋溢在作品之中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出示齐白石的作品《虾》。学生仔细观察,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通体透明、活灵活现,但是与真虾对照,又不完全相同,是经过了提炼、夸张,给人的感觉比真虾更为生动,齐白石对此称为“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4、外来画种生根发展

  出示徐悲鸿作品《徯我后》,画风与之前欣赏的作品有什么不同?画面描绘了什么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继承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画风和近代油画对光与色彩的处理。表现人民渴望解放的情景。

  继续追问:油画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生根发芽的?

  学生分组讨论。师:明清时期,油画随着天主教传教士开始传入中国。油画在中国得以生根成长,主要是在20世纪中后期。负笈海外学习美术归来的留学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环节三:比较鉴赏,巩固提高

  对比欣赏《齐白石像》《父亲》《太湖鹅群》等作品,在风格、绘画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写实;照相写实主义;追求光线的阴暗变化下所形成的丰富层次和体积感。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任何发展的社会都必然要面对古与今、人与我、传统与现代的矛盾。现代中国画在继承传统上,并不是全部都要延续的,需要延续的是有生命力的部分。绘画作品是精神的体现。一个时代的作品必然体现一个时代的精神。从生活入手,紧密结合时代。把握中国画传统的内在精神,向着现代形态转换,引导现代中国画良性发展,从而使中国画更加繁荣昌盛。

  (二)拓展延伸

  课下收集中国现代绘画作品和同学交流。

高中美术教案11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京剧脸谱设计中的经典造型、色彩、谱式、特殊图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京剧脸谱设计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学习京剧脸谱的设计步骤,根据所讲解的内容为身边的亲朋好友设计一幅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中经典造型、色彩、谱式、特殊图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同学朋友设计一幅京剧脸谱。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

  3、教学难点:使学生独立创作一幅京剧脸谱,设计内容要丰富,线条要流畅。

  三、教具学具

  1、教具:京剧脸谱模型、设计作品、ppt课件、音频、视频等。

  2、学具:纸、铅笔、橡皮。

  四、教学方法

  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指导制作法、多媒体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音频《京剧脸谱》,指出音频中“蓝色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这几句歌词,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脸谱的起源

  2、京剧脸谱的经典造型千人一面:从字面意义上理解,一千种人来演这种角色,他们的妆容都差不多。只是先在自己的脸上涂白,然后画点胭脂上去就可以了,非常简单的'一种化妆技术,这种化妆叫作“俊扮”。

  白色豆腐块:它所指的是我们京剧里面的丑角。丑角是一种喜剧角色,它为了增加喜剧的气氛,所以特意在鼻梁的位置摸了一块白色,这种化妆的技法可以称之为“小花旦”。

  心灵的画面:脸上画了很多的油彩,很多不同的颜色,就像一张大花脸。“净”俗称花脸,是以各种色彩勾勒出的图案为特点的脸谱。

  3、京剧脸谱的色彩

  白脸:奸诈多疑——曹操红脸,忠勇、忠义——关羽

  黑脸,严肃,不苟言笑——张飞、包拯蓝色:刚直,嫉恶如仇——单雄信黄色:彪悍,残暴——宇文成都绿脸:勇猛,莽撞——程咬金

  4、京剧脸谱的谱式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

高中美术教案12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地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中国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准备

  1、将课题分成六个部分,学生分成六组,自由组合。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4、课前教师布置好六组方阵,分别为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让学生直观理解基本理论知识。演示法,以多媒体手段演示并加以巩固印象。

  实践法,鼓励学生参与,手脑口结合运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热情。

  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作品欣赏、阐释风格3、欣赏拓展、实践创作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学生讲解,对比欣赏

  1、学生阅读本组作品介绍,并讨论总结其风格特点。

  2、请每组推选解说员,讲解本类作品特点,本组同学作补充,逐个进行。

  3、教师同时投影展示图片。

  4、根据学生讲解,总结民间美术的三个特点(板书)

  ①实用简洁,因材施艺

  ②质朴率真,随意大方

  ③热烈夸张,象征寓意

  在这一环节中需对民间美术的各种类的起源、发展、风格、作用,作一概括讲叙。

  年画:又称木版年画,是一种运用木版彩色套印在纸上的画种,它是我国民间过年节时张贴的'一种民间画类,用以除旧岁、迎新春、美化环境、营造节日的喜庆欢乐气氛。我国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为了适应人们的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民俗节日,经长期的社会传承固定下来,成为民族传统文化习惯的组成部分。早在汉代民间就有在门上画勇士、贴门画的风俗,以后历代不衰。全国各地均有年画,而且形成了各自的地方风格。最著名的当数北方的杨柳青年画和南方的桃花坞年画。

  杨柳青年画:刻工精丽、绘制细腻、色彩绚美,善于运用象征、寓意和夸张等艺术构思,来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作品通俗易懂、构图饱满、造型简练、色彩鲜艳、和谐典雅,富有装饰趣味。

  桃花坞年画:线条清秀,用色淡雅,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形象鲜明,风格秀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风筝:在我国起源较早,最早见于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开始用于传递书信,唐以后演变成为玩具,又在上面加竹笛和丝弦,风吹后发出的声音如筝一般,故名风筝。风筝是信科技与艺术于一身,融运动和娱乐为一体的艺术品。在我国南北广为流传。其中,北京、天津、山东潍坊和江苏南通等都是扎制风筝的著名产地。

  民间玩具:是民间美术中的一个种类。劳动人民以自己灵巧的双手,为下一代的成长,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这些玩具体现着劳动人民自己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意念、理想、祝愿与爱心。它是对儿童进行审美和民风民俗培养的教具。

  传说虎为兽中王,可籍虎威驱赶一切恶善。另外,“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等又是人们对孩子健康的比喻、表述。出于这种愿望和企盼,所以,民间玩具中以虎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在造型上,往往突出虎的双目和利齿,以表现其威武、避邪的一面,同时,虎身上又饰以吉祥花草,表现出吉祥的一面。

  刺绣:多绣于鞋、枕头、肚兜、袜底、鞋垫、荷包、香包等小件物品上。这些刺绣纹样大都隐喻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追求,祈求子孙万世、幸福长寿之意。如前所述,民间美术的纹样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寓意符号,如:鱼、蝶、鸟、鼠喻男子,花、莲等植物多喻女子。“鱼戏莲”、“蝶恋花”即隐喻男女的爱慕。

  编织: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各种编织工艺。织法种类多样,造型美观、大方,实用结实,粗中有细、净中有色是我国传统编织品的特色。编织品可分六大类:竹编、草编、藤编、柳编、棕编、葵编。产品可分为篮、盘、席、篓、提包、帽、鞋、玩具等等。

  精巧的构思、合理的结构、巧妙多变的织法,就可领略到这些蕴含着劳动人民丰富智慧的民间工艺品之美妙了。

  剪纸:是最大众化的一种美术样式。全国各地民间都有不同风格的剪纸品种。在我国,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发展为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故事,贴在窗户上、门楣上作为装饰之用。民间剪纸是表意性的,很讲究构图的整体性、造型手法的适形特点。形象概括简练、虚实对比鲜明、线条规整流畅、色彩对比强烈。由于我国各地和各民簇的风俗习惯不同,剪纸的风格也异彩纷呈。大体上我国北方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其特点,南方则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其风格。剪纸表现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是表达人们吉祥、美好的寓意。

  剪纸除了用于窗花、挂千等起烘托节日气氛之外,剪纸图样还可以用作刺绣的“花样”,这更反映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三、欣赏拓展,实践操作

  1、教师投影剪纸过程;

  2、学生自创剪纸作品;

  3、评价学生们的解说、协作和创作能力;

  四、本课小结

  民间美术的成果,充实、滋养了中华民族文化,陶冶影响着民族的性情,影响着一个民族的习性。民间美术是与劳动者的生产、生活、习俗紧密相联的,其多数是对自身的美化,对生产生活物品的美化,对生存环境的美化。因而,它有利于社会发展。在今天,了解这一文化形态,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五、布置课后思考题

  想想你的家乡有什么民间美术品种,它有哪些艺术特色?

高中美术教案13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我国高等院校中艺术类学科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已不断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中,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课程中的沥粉贴金彩绘是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起源于战国时期,在盛唐时期才被广泛使用,沥粉贴金彩绘是汉族建筑彩画中传统的技艺之一。沥粉贴金彩绘作为美术艺术的一种,希望能够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但是要想不断地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学习的效果,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沥粉贴金彩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一、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设计内容

  沥粉贴金彩绘,画面呈现出一种古朴、浑厚却又不失富丽的感觉,它与其他画作的不同之处就是高出物面,起源于久远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汉族建筑彩画当中的传统工艺。沥粉彩绘工艺是用油、粉和胶混合调制成膏状,在作品上画出凸起的线条,并在上面涂上颜色,可以增强作品整体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在学前教育专业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对美术认知程度的特点,大胆突破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美术教学的观点和范围。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画作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指导并讲解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制作材料,制作出让学生满意的并且具有审美性的美术作品。

  二、沥粉贴金彩绘的课程教学过程

  沥粉贴金彩绘工艺历史悠久,在我国古代的青铜器、陶瓷和壁画上面的装饰经常用到。很多作品经过历史的'冲刷千年不坏,依然保持着当初的造型风格,气势磅礴、神韵高雅、彩绘线条刚劲有力。首先,教师要教授学生沥粉贴金彩绘图案涉及的基本常识,注重了解我国传统的、具有吉祥意义的图案,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款与吉祥有关的设计草图;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涉及的图案草图加以修改和指导,作为沥粉贴金彩绘的底稿进行制作,授课教师可以先作示范,将制作过程一一演示一遍,主要讲解传统工艺的简介和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学生基本了解和掌握制作方法;再次,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制作,通过小组谈论和研究,制作出一个独具特色的沥粉贴金彩绘作品;最后,学校可以通过作品比赛或是汇报展览的形式展现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的作品。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对彩绘的喜爱程度、制作能力和团体合作等方面的状态,不断创新和完善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三、沥粉贴金彩绘课程对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作用

  通过对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学习和制作,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通过美术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沥粉贴金彩绘作品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创新意识。沥粉贴金彩绘制作精美,学生会因为彩绘作品的美产生好奇,进而对其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独自创作的激情。传统的沥粉贴金彩绘的图案都过于古老,学生不感兴趣,通过教师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图案内容都是学生喜爱的内容,并且教师还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图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探索和发现的能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无论是从美术艺术的发展来说,还是从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说,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设置和学习,不但继承和弘扬了我国传统的美术技艺,还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学生内在的潜能,使学生在彩绘的制作过程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感。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人们可以通过美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丰富情感,传递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之一。综上所述,沥粉贴金彩绘课程的实行,不但提升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效果,还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于教学内容来说,应该侧重于动手实践能力,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沥粉贴金彩绘对美术教学效能的作用。

高中美术教案14

  教学目的:高中美术教案:陶塑

  通过对高中美术教案:陶塑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高中美术教案:陶塑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教学重点:

  讲述高中美术教案:陶塑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高中美术教案:陶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课本、录象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高中美术教案:陶塑

  二.引入新课:(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高中美术教案:陶塑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陶俑:高中美术教案:陶塑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农民打井时,挖出了一个真人大小的陶俑。经国家文物部门鉴定,认为这是秦始皇随葬的兵马俑。经过几年的挖掘,已发现埋葬兵马俑俑坑四个,总面积约25380平方米。已发掘1、2、3号坑兵马俑共计7000多件。数量惊人,形体硕大,气势磅礴,震撼了世界。人们赞叹其为天下奇观。兵马俑的兵俑身高1.8米左右,将军俑高1.95米左右,不仅是我国最大的俑,而且具有高度的写实性,其形象似以秦军将士为模特儿塑造的,他们的相貌、神情、性格各不相同,有的稳健,有的威猛,有的稚气未脱,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个地区的人。兵马俑真实地再现了每个细节体现了秦代雕塑家写实的功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它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博物馆,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放映录象)

高中美术教案15

  第1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教学过程

  探究导入课题

  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赋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赫拉斯兄弟宣誓》

【高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案10-17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6-09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7-02

高中美术教案07-26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5-24

高中美术教案(经典)06-21

高中美术青铜教案01-07

高中美术教案优秀09-23

高中美术教案[精华]06-19

高中美术教案(热)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