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时间:2024-07-03 09:09:57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热)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篇(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体会除法的意义,学会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

  学生学具:

  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淘气和笑笑正在分苹果,他们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观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学生提问题。

  二、学习新课,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小组合作。在小组内讨论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汇报

  A组、利用数数的方法,一盘:6个,两盘:12个,三盘:18个。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圆片摆一摆,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摆小圆片的过程。(直观展示给学生。)

  B组、利用减法的方法:18-6-6-6=0

  C组、利用乘法口诀:三六十八

  D组、利用除法竖式的方法

  4、小组派两名同学,到黑板,一名演示竖式计算过程,一名讲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结合学生板书,教师补充,强调竖式的书写顺序: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在左侧写除数,商要和被除数的各位对齐。强调除法竖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说一说除法竖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学练习说一说。

  7、试一试: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师强调书写竖式的顺序,完成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

  182= 639=

  三、学中做

  1、元宵节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过节,他们分别带来了很多好东西,我们去帮他们分一分吧。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学生练习在小组内说一说除法各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 )里最大能填几?

  3( )<25

  8( )<36

  7( )<29

  ( )7<36

  4、小黑板出示:错题解析

  四、质疑

  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五、课堂检测

  84= 648= 819=

  集体订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扬。

  六、总结本课

  同学们,在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 书 设 计:

  分苹果

  186=3(盘)

  竖式

  先写除号,再写被除数,最后写除数,商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教学反思:

  1、引导学生体验抽象除法竖式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时,利用乘法口诀已经能够在算式上直接写出得数。教材安排了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的分苹果活动,列举了四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分这些苹果,进而再由对除法竖式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介绍竖式计算,并且把竖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和分苹果的活动紧密联系起来。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试商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质疑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不足:这节课上得不够生动、活泼。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2

  一、查字知道除字义。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除(chú)法的初步认识”,“除”字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多少?先讨论如何在字典上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认为应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可以找到“除”字。

  生:我们小组讨论也认为在标有“c”的那几页中找,不过我们不是直接找“除”字,而是先找到“chú”,再找“除”字。

  生:我认为XX同学的方法方便一些,我刚才翻字典时发现每页的最上面都标有拼音,未找到拼音就不用看下面的字了,方便一些!

  师:查查字典,“除”字有几种意思?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查字典)

  生:我们小组查字典知道“除”有五种意思,一是“去掉”,如除四害;二是不计算在内,如除此而外;三是把一个数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如2除6等于3;四是台阶,如庭除;五是任命,授职。刚才,我们讨论除与加、减、乘一样,是一种计算方法,所以我们认为在“除法的初步认识”中“除”是第三种意思。

  生:我查到“除”字在65页,有四种意思:一是去掉;二是不计算在内;三是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四是台阶:庭除。以前,曾称数学为算术,所以我认为是第三种意思。

  师:用一个字概括“除”是什么意思?

  (众生齐答:分。)

  二、动手理解平均分。

  师:请你拿出6――10个小圆片来分一分,要求分成两份,把结果填入表格。

  圆片总数 个

  第一份

  第二份

  师:通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要拿出一个便成两份,一份增加,另一份会减少。

  生:我用8个小圆片来分的,只有分成4与4时,两份同样多,其它不行。

  生:我也只有分成5与5时,两份同样多。

  生:我的`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你用了几个?

  生:7个。

  生:我用了9个,也没有出现同样多的。

  生:我用6个,3与3同样多。

  师:噢!也就是说用7、9个小圆片时,不管你怎样分都不会出现每份同样多,用6、8、10个小圆片时,可以出现每份同样多的现象。这种每份同样多的分法显得比较(众生齐答:公平),它叫平均分。平均分时不管分几份,要求每份同样多。请你四人一小组,用12个小圆片平均分,会出现哪几种情况?

  (学生操作,反馈:2个6,3个4,4个3,6个2,12个1等几种情况)

  三、动口表达小操作。

  师:我们来用一用平均分好吗?老师在这里有一些梨和几个盘子,请一位小朋友来选用这些材料,用平均分来分一下,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其他同学看这位小朋友怎么分,注意动作、表情、神态等,来一个“看操作说话”如何?

  (师指一位学生上台,望着9个梨子和5个盘犹豫不决。豁然回首,向朋友招招手,朋友在他耳边片语,他微笑着拿出8个梨子和4个盘子,开始操作)

  四、动脑创造除符号。

  师:同学发挥创造想象力,“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用符号表示出来。同时思考一下:为什么这样设计?如何使同学接受自己的设计。

  生:我们学习过加、减、乘法,我发现加号“+”旋转一下成为乘号“×”,于是我想把减号“-”旋转一下得到“/”来表示除号。写出的算式是8/4=2。

  师(惊讶地)问:你们觉得………

  (众生用掌声打断老师的话,为该同学的创意由衷地鼓掌!)

  生:我爸爸告诉过我除号,“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可以写成算式8÷4=2。我认为除号能体现平均分的意思,你们看横线上一点,横线下一点,多公平!

  生:刚才,我是画一把小刀来表示除法:8 4=2,不过我现在觉得他们的好一些!

  师:你也很好!能在交流中欣赏他人优点,反思自己,作出明理的决择。也很了不起!

  师:同学们,这两种表示方法都比较常见,你在哪里见过呢?

  生:计算机上是用“/”来表示除的!

  生:数学书上,用“÷”表示除!

  ……

  师:会读吗?看看书上规定它怎么读?

  师:它读作(众生接:“8除以4等于2” )。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写几个算式,让同桌读一读,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五、动手应用新知识

  选取生活中平均分的场景图,让学生写算式、读算式、说算式的意义等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进解除法意义,熟练计算除法算式。

  2、进一步正确读、写万以内数。

  3、熟练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学生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意义与计算:

  1、出示书上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2、怎样计算?

  3、为什么用除法?说说什么情境下要用除法计算?

  4、学生列式计算。

  5、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师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学生开火车进行口算。

  二、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

  1、师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让学生读数。

  2、说说万以内数的怎样的?

  3、师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数,让学生说一说万以内数的写法是怎样的?

  4、师出示书上第120第5题,说说哪一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三、复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1、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第6、7题。

  2、交流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复习估算:

  1、学生独立完成书第三者121页第8题,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结:只要作出正确的判断,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4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概念,感知1毫米有多长,知道1厘米=10毫米。

  2.让学生通过整理,对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有系统、完整的认识。

  3.结合实践活动,渗透长度单位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硬币、学生直尺、身份证、彩条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媒体展示:美丽的七色彩虹。

  教师:多美的七色彩虹呀!在各小组的桌上有和彩虹一样漂亮的七彩纸条,请各小组分工合作量出它的长度有多少厘米,并作记录。

  学生汇报后,发现紫色彩条的长度有争议。

  教师:用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有时得不到准确的结果,需要一个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二、探索新知识

  1.观察直尺,看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1)看一看,直尺上1厘米中间有些什么?

  (2)找一找,直尺上有哪些长度单位,你是怎样发现的?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小格,1厘米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教师媒体展示——毫米。强调: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3)指一指:用笔头指一指1毫米,看一看1毫米有多长。(要求学生多指几处)

  (4)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1毫米。

  (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说出数的是从几厘米到几厘米,中间有多少小格)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分析、概括出1厘米=10毫米。

  练习:2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厘米=50毫米60毫米=( )厘米

  (5)介绍字母表示毫米。

  提问:千米用什么字母表示?米呢?厘米呢?猜一猜,毫米用什么字母表示?

  教师指出:国际上规定用“mm”表示毫米,1毫米可以写成1 mm,那么1厘米=10毫米可以写成1 cm=10 mm。(板书写出)

  尝试:你能用字母表示2毫米、3毫米、7毫米、10毫米、43毫米吗?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展示。

  2.实践活动,感受1毫米的长度

  (1)猜一猜,桌上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量一量,身份证的厚度究竟是不是1毫米?

  (3)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教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拿身份证,然后抽出身份证,指出两指间的缝隙就是1毫米。要求学生反复练习,体验1毫米的长度。

  (4)说一说:桌上还有什么东西的厚度是1毫米?

  (5)想一想: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3.实际操作,用毫米作单位测量

  (1)认一认,媒体出示练习十三中第2题的两幅图,引导学生认一认是多少毫米。

  (2)尝试量一量。

  ①媒体显示两种量曲别针的测量方法,哪种正确?并要求学生说明理由。

  ②尝试量紫色彩带的`实际长度和量数学课本的厚度。

  ③开放测量,找合作伙伴一起,对周围物体作随意测量,看是多少毫米。

  4.探究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议一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全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整理。

  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通过整理,引导学生探究:除km和m间的进率是1000以外,其他相邻两个长度单位的进率是10。

  二、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教科书第26页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然后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入括号中。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教师提醒学生用mm为长度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其测量误差。

  3.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先估计100张纸的厚度,再实际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4.铅笔的长可能是几厘米?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应用了哪些方法探究毫米的有关问题?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3)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4)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

  建立除法的概念。

  三、教学媒体及教具设计

  1、教具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铅笔、游戏用的卡片等。

  2、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三角形卡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1、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一幅画面,谈话引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一些关于分东西的问题。你看,图片上这两个人一起种了一些南瓜。到了秋天,南瓜丰收了。怎样才能使两人分得的南瓜同样多,这可是一个难题。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那我们得先学会分的方法。

  2、板书课题:第一种分法

  (二)借助直观,讲授新课

  1、通过实物演示,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讲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 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一支。然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

  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一支。教师问:“分完了吗?”

  教师让全班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的`同样多吗?”学生回答同样多后,教师板书:同样多。

  2、教学例1

  多媒体计算机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然后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后,教师指定一名分得好的学生说说是怎样分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演示,订正答案。同时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然后教师着重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板书)

  投影演示: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 4份,每份几个?

  讨论:这里“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应是几个?”(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点按鼠标演示分的过程,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学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2,投影演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口述题目,边点按鼠标出现排和盘子图片。)

  “平均放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就是每盘放得同样多。)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时,教师进行演示,6个桃依次飞入3个盘中。分完后,比较每盘分得的桃数,使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板书)

  像上面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教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除号(结合板书讲解除号的写法)。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样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字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把6平均分成 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板书)。再指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三)手脑并用,进行练习

  1、小白鸽听说同学们这节课学得很认真,它想来考考大家,现在,它给我们带来了这样一道题目,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做出来。教师一边谈话,一边出示题目。

  第一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小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然后结合多媒体投影的演示集体订正。

  第2题,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清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谈话:同学们做得真不错,小白鸽带来的题都难不倒大家,它飞回去了。不过,小白鸽说,它的小动物朋友们还有不少题要让我们做呢!这不,唐老鸭也给我们带来了题目,不知能不能难倒大家。

  2、(l)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在说得好的同学发言后,教师点按鼠标出现掌声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然后再填出书上的空格。

  (2)第2题。

  同学们不但做得好,说得也很好。可是,仍有一只小青蛙不服气,它又带来一道题,我们来看看。接着出示第2题,弄懂题目意思后,先指名学生读算式,再让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表扬说得又对又好的同学:“你说得真好,小青蛙现在也很佩服你。你听,它在向你表示祝贺呢!”点按鼠标,出现蛙鸣声。

  (四)整体回顾,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同学们想知道更多关于除法的知识吗?我们以后会接着学习,希望大家好好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情境游戏:“小猴摘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培养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和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板书课题:5.混合运算)

  二、复习旧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看大屏幕(课件),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理解形象的说一说它们的运算顺序?

  (学生回答)

  看来同学们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理解的很透彻。

  三、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其实,数学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就能从旧知识中发现并学到许多新知识,不信,你们看这道题(板书:7+4×3),观察一下,与上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1)做一做

  那么,当他们遇到一起的时候,你们应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拿出本子试着做一做。

  2)读一读

  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吗?(想)请打开书48页,对照48页的脱式计算,看一看自己做的对不对。做对的同学就在旁边为自己画上一个大大的笑脸,以示鼓励。做错的同学,认真观察,找到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在旁边改正过来。

  (学生独立看书并更正)

  3)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

  的计算顺序)

  4)做一做

  我们知道了当加和乘遇到一起时,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那么,当减法和除法遇到一起的时候呢?请同学们再试着做一做这道题。(课件显示:15-10÷5)

  (学生试做)

  5)说一说

  (请做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并更正:请做对的同学说说正确的计算顺序)

  6)议一议

  同学们知道了当乘加在一起时,先算乘后算加;当减除在一起时先算除后算减,那么这些算式你们知道他们的运算顺序吗?

  (课件显示10道不同级的混合运算算式,请同学们说运算顺序)

  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算式的运算顺序,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7)读一读

  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学生自读两遍,齐读两遍)

  8)讲一讲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我们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算式,该怎么计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板书: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加法),那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先算什么?(4×3=12),再算(7+12=19)(同时提醒注意事项)

  9)练一练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老师现在要考一考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课件显示)

  四、总结提升

  同学们,数学是一门很神奇的学科,你们看(课件显示)我们把昨天学的知识稍微变动一下,就成为了我们今天所学的新知识 ,如果老师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再添加一个小括号,它的计算顺序又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你们说,神不神奇?(神奇)其实,数学还有许许多多的奥秘正等待着你们去研究和探索呢?加油吧!同学们。老师期待你们更精彩的表现。下课!

  板书设计:

  5.混合运算

  7+4×3 先算乘、除法

  =7+12 后算加、减法

  =19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P14页例5,练习三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

  来计算?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练习三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6题:写出除法算式。

  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对照算式画图。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数出10000以内的数,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认识计数单位“万”。

  2、会写、读10000以内的数(不含0),说出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3、体验迁移类推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对两位数的数位也都有所了解。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从两位数扩展到四位数。学生将认识万以内的数,并会万以内数的读写。万以内数的读写是进一步的学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的基础。因此要切实的学好本单元,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0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和数位顺序表。

  难点:理解数位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家电用品及其价格。复习最高位、各数位的意义等。

  2、学生试读更大的数。(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由课题想到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活动2【活动】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教学例4

  1、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数小方块)(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2、(用计数器)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

  3、练习数数(课本第75页第2题)

  4、感受身边的数(一万)

  (二)数位顺序表

  1、“万”所在的数位是“万位”,之前还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摆一摆:小组合作,把5个数位进行排序。

  3、数位顺序表,从右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4、练习

  (三)教学例5

  1、课件逐一出示小方块,让学生数;最后所有的小方块加在一起有多少个?

  2、用计数器拨出这个数,并写数和读数。

  3、说出这个数的组成。

  活动3【练习】三、巩固练习,知识考查

  大考验——寻找密码

  1、第一关【读一读,说一说】(课本第75页第1题)

  提示1:密码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5。

  2、第二关【拨一拨,数一数】

  要求:同桌两人比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1)十个十个地数,从1260开始往后数5个数

  ()()()()()

  (2)一百一百地数,从3700开始往后数4个数

  ()()()()()

  提示2:十位的数字是3的3倍。

  3、第三关【听一听,写一写】

  老师报数,你来写。

  1313 3258 4735 9999 10000

  提示3:百位和个位的数字相同,它们的和是4。

  密码门打开,感受生活中的万以内的数

  活动4【练习】四、课堂小结,知识比赛

  1、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知识?

  2、知识比赛(练习纸)

  (1)从()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2)5236是一个()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3)由3个一,5个十,6个百和8个千组成的数是()。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P18页例1,练习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

  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6、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7、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8、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1、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教科书第72~74页。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

  2、经历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共同探讨计算方法的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会用2—5的口诀求商。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今天天气特别好,你们想到郊外去玩吗?快快闭上眼睛,咱们现在就出发!(投影显示情境图)

  师:快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

  (2)小女孩采了几种花?

  (3)女同学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二、探索新知:

  (一)师:男同学平均每人捉了几只蝴蝶?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教师板书:15÷3

  师:15÷3等于几?你想怎么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再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学具。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到学生的探索活动中,了解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1、用小棒摆一摆:

  2、用乘法口诀三五十五来计算。

  ……

  师:同学们刚才想了许多好的办法算出了15÷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15?也就是用三五十五的.这句乘法口诀来计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助穿红裙子的小姑娘算一算她采了几种花,列算式表示出来。师:说说你是怎么样计算的?

  师:刚才没有用口诀来计算的同学,你现在能再来试一试吗?

  师:计算除法,我们还可以把它写成竖式。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三)学生自主解决平均每人采了几种叶子。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复习2~5的乘法口诀。

  自主练习第1题。涂一涂。

  同学们喜欢玩风车吗?这3个风车上都有除法算式,如果你想让风车转起来,就赶快来算一算吧!看谁的风车转得最快!

  四、全课总结:

  谁来说一说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5÷3

  4 ……商

  除数……2╯ 8 ……被除数

  8 ……2和4的积

  教后反思:

  1、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在老师还没有讲解时就已经知道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且运用灵活。

  2、生仍然不善于提问题,今后教师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1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国家首批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有20xx多名学生,34个教学班。我班学生综合素质较好,知识掌握较灵活、扎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喜欢做数学游戏。

  〖课堂实录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搜集资料,已经了解到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1166种,而且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鸟。今天森林里的鸟儿要举行一场竞赛,邀请我们也去参加,和它们比一比,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板书课题:比一比。)

  师:首先各队鸟儿报数。

  (杜鹃报告:在这片森林里,我们有982个兄弟姐妹。啄木鸟说:我们有1084只。)

  师:两种鸟都不少,哪种鸟更多?

  生:啄木鸟。

  师: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我们。

  生:我是根据数的位数来比较的。982是三位数,1084是四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所以啄木鸟比杜鹃多。

  师:老师记住了你的方法,我写出来,你们看对吗?

  (师板书: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生:是的。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重才约2克,长约6厘米,今天它们也派代表来了(出示蜂鸟图片,3756只)。还有一种鸟天生会做针线活,用植物纤维或者蜘蛛丝当线,用嘴当针,用爪子将叶子合卷,然后一针一线地把叶片缝成口袋形,做成小巢,结线时还要打小结,了不起吧!它们的名字叫缝叶莺(出示缝叶莺图片,4184只)。

  师:这两种鸟哪种数量多?

  生:缝叶莺多。

  师:很好!像蜂鸟和缝叶莺的只数都是四位数,该怎样进行比较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看谁有好办法。

  生1:我们小组讨论的是,如果这两个数都是四位数,就比较千位上是几,比如4184是四千多,3756是三千多,所以4184>3756。

  生2:也可以说看两个数的最高位,谁大这个数就大。

  师:我知道了你的意思,看老师写出来是你要说明的方法吗?

  (板书:数位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生2:是这样的.。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课中,这句话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尤其是当我介绍世界上最小的鸟和会做针线活的缝叶莺时,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课改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还要有渊博的知识,精心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新课程特别提倡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联系,而且本单元主题也是生活中的大数。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增强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忽略了“生活化”这一点。如果我能大胆地使用教材,有效地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家中电器的价格,然后课堂上汇报各种商品的价格并进行比较,这样更能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把知识用于生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效果会更好。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情感性目标:创设师生互动情境,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乐于合作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3、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运用方位知识和合作学习的方法,畅想设计操场 ,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正确辨认生活中的方向。

  教学准备:课件、方向板、“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8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同学们,今天这里来了很多客人,我们二年二班的同学带着这些客人一起去游览我们的哈尔滨的美景,好不好?你们就是这次活动的导游,导游方向感非常强,可你们会辨认方向吗?我们必须知道方向才不会走错,我先来考考你们,如果现在我面朝北方,我的后面是什么方向?(南方)我的左边是什么方向?(西方)右边是什么方向?(东方)

  1、谁能来象我这样说一说你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生描述)

  全班体验四个方向。(分别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站立)

  那么你知道位于你的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有谁吗?请你们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生活动)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描述)

  2、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怎样来辨认方向呢?

  3、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知道怎样在图纸上标识方向吗?

  4、那么你们在生活中除了这四个方向词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辨认这几个方向。(板书:辨认方向)

  二、走进生活、体验方向。

  1、看!这是哪里啊?我们在家乐福门前(出示媒体)同学们真聪明,能和你们一起观光,我们真幸运!你们的辨认方向的能力真强!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图中你都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1:我看到有少年宫、省政府、省医院、和兴商厦、电机厂、图书馆、植物园、远大绿洲小区这几个建筑物。

  生2:我看到了一个指向北方的图标,表示这幅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绘制的。

  2、你能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来说一说省政府、植物园、和兴商厦、电机厂分别在家乐福超市的什么方向吗?

  3、图中还有4个建筑物,它们对于家乐福所在的位置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们认为哪种描述的比较准确?

  4、现在谁再来描述一下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家乐福的什么方向?

  (先指名生说,再同桌互说,同时师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实际操作、制方向板。

  1、我们已经认识了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8个方向词,可是等我们出去了还是容易把方向弄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制作一个方向板。

  请拿出这张正方形纸,想一想,怎样能够制作表示八个方向的方向板呢?

  根据我们作图的习惯,上方一般确定为什么方向?(生:北方)请你标出北方。剩下还有7个方向,你们能自己完成吗?

  (学生尝试制作方向板,师巡视并给予有困难的学生相应的指导。)

  2、谁来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汇报展示)引导学生评价。

  你认为他制作的方向板怎么样?(学生评价,完善)

  3、你们已经会自己制作方向板了,那么你们会根据我们教室的实际方向,把你的方向板按照正确的方向摆放在你的课桌上吗?(生尝试摆)

  同桌互相看一看,你们摆的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可以小声地讨论一下应该怎样摆。(生互评摆放的方位对不对)

  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生汇报)

  4、小游戏:找方向!

  老师这里有8张分别写有8个方向的卡片,请八个同学分别代表八个方向站到正确方向的位置上。谁能利用你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的教室制作一个大的方向板?(组织学生活动)

  5、同学们已经在我们的教室里制作了一个大的方向板,谁能来说一说在教室里的这8个方向上分别有些什么物体。

  6、你们能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说自己某一方向上分别有哪位同学吗?

  下面就请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生同桌互动后,再指名说一说。)

  7、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观察的过程中聪明的利用了自己制作的方向板,那么你们知道在使用方向板来辨认方向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生:方向板摆放的位置应和生活中的方向相同。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媒体)这是哪个国家的行政区域图?(生:中国)地图的形状象什么?你在这幅图上都看到了什么?

  2、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同学们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国的首都北京和我们的家乡哈尔滨,我们的家乡的位置大约就在这里(师指出大致位置),请跟我一样在这里作一个标记,谁能说一说我们的家乡和北京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你还能说出其他省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吗?

  五、小小梦想家

  如果让你来设计我们电工小学的操场,你能按照今天所学习的内容来合理设计吗?

  同学们,你们当小导游非常出色,相信在你们的带领下,我们的客人对我们的哈尔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今后,请同学们多观察,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数学知识,希望你们能把我们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当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出其余三个方向。

  2、借助辨认方向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

  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经验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大家出去玩迷路过吗?如果迷路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回答:学生1:可以找人问路;学生二:可以记住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根据它们找到路......

  师:大家的办法可真多,那其实只要大家学会了辨认方向是不是就能找到路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东西南北”一起来辨认方向。(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情境图,看看图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呢?谁能给大家来描述一下。

  学生:老师在操场上给同学们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

  师:也就是说老师在教大家辨认方向对吗?

  师:那同学们,你们也想到操场上去认一认方向吗?

  (组织学生去操场)

  师:同学们看太阳升起来的方向,那是哪个方向呢?

  学生:东方

  师:对,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那你们能指一指东方吗?(老师和同学一起指向东方)

  师:同学们真棒,根据太阳从东方升起的规律这么快就辨认出了东方。那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操场的东面还有些什么呢?

  学生观察后回答

  师:嗯,同学的观察力真敏锐,这么快就把我们操场东面的事物都观察出来了。那大家知道除了东还有哪些方向吗?

  学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还有西方

  学生:大雁冬天的时候要飞向南方,春天飞回北方。还有南方和北方。

  师:大家知道了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那其他几个方向怎么找呢

  学生纷纷回答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首儿歌,帮助大家找一找其他三个方向“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做游戏找方向。引导学生发现前后左右的位置发生变化,东南西北的方向不变。

  师:对,没错,一共有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那请同学们再分别观察一下我们操场的西面、南面和北面都有些什么呢,然后在教材附页1的图上记下来并标明方向。

  (学生分组观察、交流并记录)

  组织学生回教室

  师:现在我们把各组的活动成功展示出来。

  师:请你们观察图上所标的方向有什么不同

  学生:记录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三张记录纸呈现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他们画出来的`图也不一样。

  师:这名同学说的很好。那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绘制地图时,有的上边是东,有的上边是西,有的上边是南,有的上边是北,行吗?

  学生:不行,这样人们看地图就乱了。

  师:生活我们对表示地图上的方向做了规定,可以概括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地图就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师:你们现在能按上北下南的规定绘制地图了吗?请把你刚才在

  操场上观察到的景物整理成地图,在书上第15页填一填。

  学生填,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师:大家会辨认方向了吗?(学生齐喊会)那我们就一起来实际操作下。

  练一练第一题,指名做

  第二题,小组同学互相我说你做

  第三题,自己做,指名回答

  第四题作为家庭作业

  四、总结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呢?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15

  设计说明

  帮助学生重新组织知识结构,形成一个有条理、有系统的“知识链”是复习课的重要任务,知识只有形成“链”才能发挥整体功能。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围绕重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计算,设计有效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算理,提高运算能力。

  1.围绕重点知识,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

  复习课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在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就围绕十进制概念进行复习。从计数器入手,唤起学生的知识经验,通过对数的顺序、数的组成、读写数、比较大小和计数等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2.通过计算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计算部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复习混合运算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注重让学生说清楚计算方法和算理,掌握运算顺序,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计算、检查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计数器 算盘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明确目标

  导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混合运算)

  ⊙分工合作,梳理知识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用适当的方式概括性地整理第五单元和第七单元的内容,可以用文字、表格等方式表示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

  2.提示整理知识的一般方法:

  (1)先想一想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教材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安排这些内容的。

  (2)再看一看教材上的例题,每个例题是什么内容,例题之间有哪些联系。

  (3)根据目录和例题,概括出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结构,用自己的理解方式表示出来。

  3.展示知识结构。

  (1)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寻找整理较全面、较有逻辑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2)将自己整理的知识结构图向学生展示。结合知识结构图,引导学生回忆这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

  混合运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

  4.引导学生交流质疑:对以上的学习内容,你们有什么疑问?

  组织学生质疑、释疑并交流整理知识的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交流与汇报,梳理重点和难点,使下面的教学能有的放矢。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好评,学生从教师欣赏的话语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复习重点,强化提高

  1.复习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68-19+25 42÷6×8 64-56÷7

  (2)小组交流:这3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预设

  生1:它们都是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生2:前2个都是同级运算,第3个是两级运算。

  (3)组内交流同级运算和两级运算分别按照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汇报。

  预设

  生:同级运算时,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2.复习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算式。

  81-(40-24) (18+36)÷9

  (2)小组交流:这2个算式和刚才的3个算式有什么不同?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然后汇报。

  预设

  生:这2个算式都带小括号,计算时要注意先算括号里面的。

  (3)组织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复习解决问题。

  (1)组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汇报明确:

  ①找出已知条件。

  ②根据题意画图分析。

  ③解答时,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④完成后,用结果作为已知条件进行检验,并判断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完成教材117页8题。

  ①让学生理解题意,根据已知条件画图分析。

  ②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4.复习100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计数器。请学生从右往左,依次说一说各数位的名称及其计数单位。

  (2)在计数器上任意拨一个三位数,指名口述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小结:一个数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就是几百几十几。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读出千以内的数,如657、609、900。

  (4)先指名读一读,再集体齐读。

  (5)课件出示一百二十七 、三百、六百零五。指名口述这些数的组成,学生先独立写数,然后集体订正。

  (6)小结:写数时,如果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1-02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04

(精选)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4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7-02

【精选】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14

数学下册教案03-16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5-08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热门】06-14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07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