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3 11:56:24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教案(合集15篇)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胡狐假虎威”的寓意。

  2、认读文中20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掌握多音字“闷”。

  3、指导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认读文中20个生字并朗读理解韵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方法:故事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子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识字形。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子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狐假虎威》(板书:狐假虎威)这一课的生字比较少,通过预习,认识了没有?好,现在我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把生字读正确。(指名读课文)老师纠正了“呀”读音,告诉小朋友,在课文中应读第一声,并领读,另外告诉小朋友“纳闷”的“闷”应当儿化。

  二、学习课文

  1、小朋友读的不错,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小朋友一定很喜欢,谁能看着图画,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出示图画)小朋友自己先练习说一下。

  2、谁来给大家说说呢?(学生到前台给大家讲故事)

  3、(表扬学生讲的不错。)谁能用一句话来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别看讲的少,可不那么容易啊!大家可以默读一下课文,想一想。

  (学生默读)仔细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出来了,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出来了,谁能找到,请划下来。

  4、根据回答出示:“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你能不能将这句话的意思用自己的意思把话说出来。(学生回答)

  5、是的,这句话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这样看来,“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6、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并回答)

  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下面我们认真的读一读这个故事,要读得正确、流利、读出感情。(指名读第一节)

  (1)、生读:在茂密的'森林里,有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它逮住了。

  (2)、“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语吗?

  (3)、学生可能会回答“跑”。师问:为什么用“跑”呢?我们再来请教一下字典先生,看看“跑”和“窜”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查字典)

  (4)、学生回答:逃跑、乱跑。

  (5)、那么在这里是乱跑还是逃跑呢?(是逃跑)理解了,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紧张),大家再读一读,看谁能读得让大家感到紧张。(自读后指名读)

  9、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3~6小节,看谁读懂了,怎样读狐狸和老虎的对话,(学生读的时候,老师板书:骨碌扯蒙)

  (1)、“骨碌”是什么意思,谁读懂了?能做个动作给老师看吗?(学生可以自己做做动作)(请其中一个做得有趣的学生上台给大家表演一下,师在一旁读“狡猾的狐狸眼睛骨碌一转。”)

  (2)、这就是“骨碌”的意思,从这句话中,你看出了什么?(狐狸在想主意,在想点子)

  (3)、是的。“扯着嗓子”的“扯”懂吗?(老师说,边用手作出“拉”的动作)

  (4)、学生可能会被老师的动作觉得是“拉”的意思。

  (5)、不错,那“扯着嗓子”中的“扯”是拉是什么的呢?(拉嗓子)把嗓子拉长?(边做动作边把喉咙拉长)这受得了吗?想想是把什么拉长?读一读就知道了?(学生读句子)读懂了吗?是把什么拉长了?(把声音拉长)

  (6)、对,就是把声音拉长,狐狸告诉老虎,我不怕你,最后一个“我”是要拉的长一点,而且要读出问的语气。注意“我”后面是一个问号。(学生再读,师范读,齐读)

  (7)、第四节狐狸说的一段话很难读,大家看看,怎样读,用什么的语气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学生读)

  指名读:老天爷派我来管理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多大胆子。(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行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基础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加进去)

  (8)、一生上台读。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师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9)、你胡说,我是森林之王,我又没有到退休的年龄,老天爷怎么不让我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10)、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着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小学语文教案2

  《船长》(苏教版第十一册)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小说,着重表现的是哈尔威船长在客轮即将沉没时,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的第一段主要讲“诺曼底”号客轮的船身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直往船舱里灌。让学生充分地感知“万分危急”的险情,体会侧面描写有力地衬托了船长的形象。教学中要着眼整体,指导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读与静思中深刻感悟。

  一、整体探究,感受万分危急。

  (1)在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精读第一段,品词析句,披文入情,实实在在地感受“诺曼底”号客轮被撞后的危急情景。“诺曼底”号客轮是在怎样情况下被撞的?碰撞后的情况怎样?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以此引导学生读读、想想、画画、议议。一是要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万分危急的情景”;二是要求用自己的理解、感受和朗读表达出“万分危急”的情景。

  (2)“顷刻间”什么意思?船上所有的人为什么顷刻间都非常恐慌,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人们的恐慌?(如:惊恐万分、魂飞魄散、鬼哭狼嚎、手忙脚乱、惊慌失措等)以此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思考。

  (3)作者对“危急”情况的`描写生动具体,那惊险的场景仿佛就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以此引导学生将课文描写险情的重点词语分分类,体会到作者是从三个方面具体地描写了险情——天气:夜晚、薄雾笼罩、沉沉夜雾等;轮船:冒出、全速前进、巨轮、撞来、巨响、剖开、大口子、震荡、涌进等;人们:奔跑、呼喊、哭泣等。

  二、整体品读,感悟特色。

  (1)糟糕的天气、猛烈的碰撞、惊恐的人们,当时的情况真是万分危急,所有的人都呼喊着、哭泣着。此时刻,此情此境,人们会呼喊些什么呢?启发学生想象,并投放相关录像资料(如: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片断),将语言文字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画面,进一步渲染惊恐的气氛。

  (2)课文主写的是船长,而作者却花了较多笔墨描写险情,为什么?在这生死的关头哈尔威船长又表现得怎样呢?引导学生体会到侧面描写的作用及与正面描写的联系,体会到对比手法有助于突出人物的个性,衬托人物的形象。

  (3)“险情”场景的描写非常成功,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碰到各种场景,如危急的、喜悦的、紧张的、愤怒的、拥挤的等等,你能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把它们写具体吗?

小学语文教案3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浓郁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车”字笔顺。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大意.

  3.培养背诵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径、斜、亭、停、车、霜”6个字,会写“远、亭、停、车、霜”5个字.

  教学难点: 感受诗中表现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径、斜”读音.

  教学准备:

  1.课文挂图、字理演变图、生字卡片或课件。

  2.朗诵的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挂图(或课件出示),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深秋,天气已经很冷,远处山林中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马铃声,诗人杜牧坐在马车上正慢慢走来,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杜牧写的古诗《山行》。

  2.初读感知,识记生字,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注意“径、斜”读音,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等词含义.

  小结:这首诗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这么美丽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来,再来细细的品味它,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3.再读感悟,背诵古诗

  (1)边放课件,边放古典音乐,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人意境。(走在带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盘旋曲折,斜斜地向远处的山顶延伸。诗人一边走一边向远处望去,只见那白云缭绕的地方住着几户人家。诗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车,为什么呢?因为美丽的枫林晚景把他给吸引住了。诗人不禁赞叹: “霜叶红于二月花。”)

  (2)刚才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观赏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这感受读出来吗?(齐读)诗人写的美,你们读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自由背)

  4.指导写字

  (1)“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车”字的下横要写得伸展。

  5.拓展活动

  (1)填字,涂色,说说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学生巩固生字,并能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生活经验给秋天涂色,找到身边的秋天并说一说身边的秋天。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遵循客观实际,

  (2)背一背

  《山居秋暝》(节选)描绘了雨后初晴、秋高气爽的山中美景,《枫桥夜泊》写出了秋天的萧条景象,表达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导学生背诵积累。

  相关资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 “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生”字怎么理解?学生很容易把“白云生处有人家”写成“白云深处有人家”,因为以前学生学过“云深不知处”的诗句,可能受影响。有一些唐诗版本,就是写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学生在课外可能阅读中读到的可能就是这样的版本,先入为主,这个诗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脑子里。另外,“生”与 “深”读音接近,而且用“生”与用“深”也都能讲得通。“生”在这里表示“生出”、“有”、“存在”,“白云生处”就是有白云的地方,白云缭绕的地方。 “深”在这里是“浓厚”、“浓郁”、“浓密”、“深层”的意思,“白云深处”就是在浓浓的白云掩映的地方。

小学语文教案4

  小学语文教学既要教语文、学语文,也要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

  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小学语文所负载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就是要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完成语文教学目的,所选的教材篇篇都含蕴着真善美的因素。有的课文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景;有的课文反映了爱家、爱国、爱人民、爱人类、爱和平的美好思想;有的课文歌颂了伟大领袖和英雄人物的高尚美德和感人事迹;有的课文介绍了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的创造发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活的动人故事;有的课文赞扬了亲情、师情、友情,等等。课文中人物喜怒哀乐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其思想感情很自然地会发生变化,会逐步懂得做人应该坚持什么?学习什么?反对什么?往往一篇文章所反映的光辉形象或动人情节或优美景色,会在学生的人格形成中起巨大作用,会在其一生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是促使其成长的巨大动力。只要学生对作品语言有透彻的感悟,必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学生也只有感受到语言的思想情感,才能真正掌握作品的语言。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小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文道统一,但对学语文和学做人的统一还不是那么明确,通过学语文也学做人,比语文教学的思想性要求更高;语文教学的思想性,多限于思想认识的提高,而“做人”的内涵主要表现在行动上。要求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不仅要提高思想认识、丰富情感,而且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不仅在“知”,而且要利于“行”。不过这不能立竿见影,而要日久天长的熏陶、积累。

  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必然统一的,但不是自然能够实现的,更不是把语文课变为思品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在贯彻该原理时,必须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统一各项任务。

  (一)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积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喜爱读书、作文的兴趣和习惯。“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这样的目标不是老师讲几次能够达到的,必须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作文,从篇篇课文中,从作者的精美语言中,如,词汇的丰富,句式的多样,篇章构思的巧妙;从文字所载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之中逐步吸取。经过日积月累,学生会逐步体会出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接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及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逐步养成准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好习惯。由于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之美,并从而获得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就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习作的兴趣。学生能主动学习,才能形成喜爱读书、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文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和品德。语言体现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和成果。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凭借文章的语言去理解、感悟、推想作者表达事物的道理和思想感情的过程。不论是写事、写人、写景的文章,其中总是蕴含一定的道理,只有明白了事理才能提高思想认识。例如《落花生》一课,父亲讲的那一段话:“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段话要反复读,要背诵下来;要使学生从中悟到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做人道理;要培育学生做好事不声张的良好品德和习惯。有的课文所阐述的道理是比较含蓄的,这就更需要在教学设计时,深入体会教材,揭示出其蕴涵的道理,启发学生去认识。教材中还有不少含蓄着科学思维方法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既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学生明白一些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

  通过习作,学生能写出日常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等,其习作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认识的过程。

  (三)认真读书、作文,从学习语言中感受丰富的情感,为做一名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地球的现代人打下良好基础。情感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是儿童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形成的推动力,儿童的道德行为都是以道德情感为先驱的。儿童有了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才能有爱父母、爱祖国的行动。

  培养学生的情感,不能脱离读书、作文。因为文学作品大都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艺术的“境界”是“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又说:“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着情感,“情语”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王振铎编《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与人间词〉》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所以说情感是文学作品的生命。小学语文教材作者所着力的多数是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使作品所表达的景、情、语三者统一起来,从读书中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情感因素;作者往往以事达情或以理激情,读书时就要先明事达理,才能入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

  学生的作文,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写出好文章。有的学生作文感到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对周围事物、人物、景物的热情,看到什么都无动于衷,又怎能表达出真挚的感受呢?所以作文指导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总之,要贯彻学语文和学做人统一的原则,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作品中表达情理的事例、情景、词句,着力表达情感的笔墨,并以此作为指导学生阅读的重点。关键还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人格力量;教师要有高水平的语文能力和正确的思想认识以及真挚的情感,从学语文和学做人上给学生作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 遵循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

  教学是一种规范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必须在科学思想指导下进行,指导思想是科学的、先进的,其教学设计才是高水平的。

  科学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性要求正确、准确;科学决不仅仅是结果,它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方法,要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和活动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第一,要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思路。第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科学有序,使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运用科学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第三,教师要以规范的、准确的语言进行启发、引导、解惑,课堂提问要精、要准、要巧。合理地组织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字、词、句、段、篇所表达的内容、思想、情感。理解语言的科学性,获得规范的语言积累。同时,通过语文学习还要获得正确的文化科学知识,并通过掌握语文能力及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及科学探索精神。第四,要讲求实效,切不可追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化繁为简,变难为易,要达到短时间内获得高效率的目标。

  科学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才能杜绝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错误。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青年教师、甚至有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出错,如诵读时读错字音或学生读错字音不予纠正;有的写错别字、写字倒笔顺,对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句子,教师不给改正;有些教师讲课出现知识性错误或对学生答问中的错误不及时纠正等,这些都违反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教师语文基本功不过硬或备课不够认真,同时,也说明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时违反了科学性原理。必须充分认识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要力求做到严格、扎实。因此要求教师的语文素质一定要过硬。而教师本身对教学、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更是无言的科学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是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培育学生的创造力”。而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语言本身既有严格的规范性,同时,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随着交往的需要,也会表达出丰富多彩的语言样式,有时,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小学生作文就是儿童的语言创作。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时期,更需要发展儿童的创造思维。因此必须充分利用语言本身和教材的创造因素以及儿童待发展的创造思维,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才能培育学生的创造力。

  要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必须先明确创造性的含义。简单地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知识、思想、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从学生方面讲,就是指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依据语文教学规律,使学生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经过重新体验、感悟、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学生学习语言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如,理解课文不是人云亦云,而要有自己的看法;作文中个人思想、情感的体现,个人对事物、人物、景物的感受与表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创造性学习。当然,学习的创造性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

  从教师来讲,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要相信学生是有创造力的,学生不必事事听老师的:教师要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营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力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使学生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二,要改变机械单一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采用鹦鹉学舌的方法教学生学语文,教师教一句,学生学一句,而不能做到“举一反三”。要在积累迁移中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才能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要善于解除教学参考和标准答案的束缚,要给学生留出发表自己观点的余地。第三,语文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的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可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入手,以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在创造性的语言训练方面,可进行扩展性、重组性、变换性的语言训练等。第四,一篇课文要设计出多种教学思路,采用多种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规律,设计多种课的类型。如以感知、理解为目的的观察课、精读课;以理解和欣赏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以训练速读为目的的默读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课外阅读作品报告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说话课、口语交际课、演讲课;以发展创造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特别是在高年级,探究课要大大提倡,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语言的创造性,关键是教师教学的创造性,而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于教学的个性上,每位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必须结合起来,语文教学的科学性是基础,要在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教学的创造性。

  四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在明确教学目的基础上设计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主要就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因此必须明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文的规律。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和其认知过程分不开的,要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首先要明确学生的一般认知过程。

  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看是由认知因素构成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和一般的认识因素既相同,又有区别。一般的认识因素包括感知、思维、实践三因素。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因素则包括: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四因素。这是由学习是特殊的认识过程的特点决定的。学习过程中的诸因素不能作为教学阶段。

  学习过程中的诸认知因素是辩证统一的,要正确认识诸认知因素的关系。

  (1)认知过程中的诸因素:感知、思维、记忆、运用,在对一课书、一个课题的认知过程中不可缺少其一,都要充分发挥其功能。(2)认知过程的四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认知过程四因素的统一,既是连贯的,又是并列的。从认知过程讲,一般是先感知事物、符号(文字、图表等),然后进行思维加工,继而通过记忆储存,最后达到迁移运用。但四因素有时又是并列的,即感知中有思维、记忆;思维中又有感知与记忆;记忆既离不开思维,也离不开感知与运用;运用中感知、思维、记忆同时存在,如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即如此。在认知的一定阶段可以由认知的一两种因素活动为主,而其他因素又不能完全不起作用。如语文的阅读课,有时以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即以思维活动为主,但同时感知语言及对文章表达事物的情景的感知也在起作用;对记忆语言(背诵)也在起准备作用。(4)认知因素的统一性并不能代替其中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的发挥。只有充分认识认知过程某一因素的特殊功能,并协调好其间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认知因素的整体功能。也就是说,在设计某一教学过程时,不一定是平均体现四因素的功能,可以体现某一因素功能为主,并协调好其他因素的作用,这样就会使教学的认知过程突出重点,使教学类型多样化。

  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同时,小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将认知过程和非认知过程结合起来。

  (一)整体感知语言。初读课文,熟悉内容,了解课文大意,揣摩作者思路,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动机。

  (二)理解、感悟、欣赏语言。学生理解语言的过程即思维的过程。学生在理解语言过程中的思维流程是从具体(语言)──概括(内容);再从概括(内容)──具体(语言)两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辩证统一过程。这两个过程就是从语言形式──思想内容;再由思想内容──语言表达。尤其是后一过程是理解作者写文章的过程,对课文重点和难点的精读过程,经过细读、深读,深入思考、揣摩,感悟语言中蕴涵的情与理,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体味语言运用的精当,领会课文结构的合理性。当学生对读物理解之后,会产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愿望,可通过朗读、复述、评价、写作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作出评价,并欣赏语言表达和思想情感之美。在此过程中也包含了对读物语言、知识、思想情感和学习方法的巩固和记忆。

  (三)积累语言。学习语文必须靠积累,积累就是储存。学生语言的储存不是一次性的,要天天积累,日久天长,就会派上用场。积累语言主要靠熟读、背诵。目前,大家很重视背诵,但是缺乏背诵的方法指导,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当然,要求学生背诵的一定要是名家名篇。

  (四)运用语言。要给学生创设听说读写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达到以会用的目的。在语言运用上基础性练习是必要的,但应着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

  总之,语文教学过程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但又是层层深入的。学习一篇课文必须完成全过程,而一节课可以某一两个因素为主。全过程是通过初读──细读──深读──熟读过程实现的。

  此外,识字教学、作文教学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如识字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初步读出生字字音、认识字形)──思维(进一步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词义)──记忆积累(在课文中进一步理解、巩固字的音形义)──运用(写字、造句、辨认等)。作文教学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观察事物、实验、初步解题)──思维(构思、立意、拟作文提纲)──记忆(提取平时读书、观察的积蓄)──运用(打草稿、修改、誊写)。

  五 注重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717页。这段话讲得很清楚,语文教学能达到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才称得上教学的成功。要达到此两点,语文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但这一原则一直贯彻不利,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多,学生的语文实践少。“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实在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发展中的儿童少年。学生的发展必须靠自身的内在因素、内部动力。主观努力起决定作用。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主要靠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果教师以过多的讲读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其语文能力就不会明显地提高。当然,客观条件──主要是教师的启发、指导、解惑也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

  小学语文是工具性较强的学科,工具性学科的教学特点,必须突出能力训练。如叶老指出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必须由“知”到“行”。“行”就是实践,学生要从读书中学读,从习作中学写,从说话中学说话,从听话中学听,使学生有足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语文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原理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一)要给学生设计出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首先,课上要保证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最好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归学生利用。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能动口、动耳、动脑、动手,真正体现出是学生学语文。这期间,有的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的是学生自己主动选择、独立进行的。要在课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语文实践时间,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严格控制讲授的时间,主要进行启发、引导、解惑。其次,要引导学生组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要保证学生有自主的语文活动时间,如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朗读、演讲、讲故事等。每周至少有一节让学生自主地去图书馆(室)的学习时间,培养学生利用学习资料的技能,掌握这种技能会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要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既要有读、听的语文实践,又要有说、写的语文实践;既要有基础训练,更要有语文的综合训练。要给学生布置活动性作业和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在创新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三)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部分要经过教师的设计。凡为学生设计的课内、课外语文实践活动都要有一定的目的。要根据教材、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进度,设计不同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项目。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调动起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只要学生对语文课有兴趣,又能独立学习,就会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同时还会自主地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自己设计语文活动,就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去做,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发现、独立积累、独立表达等能力。

  六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存在着生理、心理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

  学生是具有生理、心理特点的人。学生不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在发展中不断成长的人,而且具有一定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同时,由于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不同,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每个人的智能水平及个性必然具有显著差异。在一个教学班中,学生的智能水平、思维方法、个性特点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不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往往忽视学生的差异,如小学语文教学的统一性较强,不管学生有何差异,都一味追求全班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过程统一,操作方法、步骤统一。其结果往往束缚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及个性的发展。当然,教学的统一性是实现语文教学大纲的保证。但是只有统一性,没有差异性,就会出现有潜能的学生“吃不饱”,因而产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又“吃不消”,于是就会出现知识和能力的漏洞,日久就会成为差生。这样的教学既不会培养出有个性特点的、学习有特色的学生,也不会使学习差的学生达到合格水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育者对学生的身心差异认识不足,没有因材施教。又如,考试中的不正常现象,有的教师、校领导要求全班学生考试成绩都要达到高分。这种要求是不正常的,就一个班来说,是违反学生成绩常态分配的。任何一位高明的教师,也不会把一班学生教到一个水平线上,即使是择优录取的,也还是可以分出好中差来。这并不是要教师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要承认学生的差异,以便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也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打基础,初等教育是普及性教育,不是英才教育,但是在普通教育中也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要培养有创造才能的人,就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完成教学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应允许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教师的责任在于千方百计地使每个学生的某种兴趣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有以下两方面。

  (一)教师要全面了解班里学习好中差三类学生。学生学习的好中差分类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仅能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还有余力完成大纲外教师选的或自选的读、写材料;学习中等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不费力气;学习差的学生完成大纲要求有一定困难,或完不成,或经过教师指导、帮助才能完成。三类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是好中差生可以逐级上升,也会逐级下降,也还有差生升入优秀生一类或优秀生降到差生类。不论是哪种情况,教师都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鼓励或帮助指导。总之,要使三类学生都能不断提高,逐步减少或消灭差生。

  (二)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方法及兴趣爱好。如有的学生思维灵活,善于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思维迟缓,易受人暗示;有的学生逻辑思维强,思考问题很有层次;有的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好联想、想象;有的学生记忆力好,对学习内容过目不忘;有的记忆力差,要反复记忆;有的学生理解力强,读书一两遍即明白;有的学生理解力差,读几遍也还是说不清楚。同时,学生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也有差别,如,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坚持较长时间的阅读,而有的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易分散,学习的坚持性差;有的学生情感很丰富,遇到事物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而有的学生情感、意志薄弱,遇事无动于衷,见困难就退缩。此外,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同。对学生的这些不同的表现,教师应分类研究指导,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心理特点的指导,不要用“一刀切”的办法。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掌握一个字词的过程,读懂一篇文章的过程,写出一篇文章的过程,远比我们估计的要复杂得多。每个人有自己的思路和学习方法,在完成一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智力水平、学习方法、兴趣、爱好,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使其个性、特点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除设计主方案,进行一般教学外,最好再设计一个副方案,即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方案。

  七 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和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什么是语文教育资源呢?凡是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质的、能供学生观察、欣赏、阅读、练笔的文字材料、媒体、语言环境、现实生活等,都可以作为学习语文的资源。

  要改变封闭式的语文教学。只靠一本教科书和一本练习册,只限于在课堂内学习,一个学期只靠读二三十篇课文和枯燥的重复练习,不仅语言积累不足,而且学生的视野也不开阔,再加上方法不当,因此,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很慢。这种封闭式的教学,久而久之就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不喜欢阅读课,害怕作文课,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动力。在此情况下,又从何谈提高语文素质呢。因此,这种状况必须彻底改变。

  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除加强课内语文学习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是靠课外阅读。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除了课堂学习之外,大量的课外阅读充实了他的头脑,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语言表达流畅,思维活跃、敏捷;也有的学生课外阅读量少,不仅知识贫乏,而且语言不够丰富,思路狭窄。这两类学生除了先天素质差别之外,更主要说明前者读书多、会读书,吸收知识多,积累语言多;后者读书少,不会读书或不喜欢读书,吸收知识少、积累语言少。说明语文课必须要充分利用课外的文字教育资源。

  除了多读书之外,语文课还应充分利用生活资源。人们掌握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思想。生活中的语言环境蕴藏着可供儿童学习的活教材。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活是学习语言的源头。叶老曾指出: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59页。小学生的认识是从身边发生的事物开始的。现在许多小学生课内学习压力很大,课余生活非常单调、枯燥。儿童远离社会、大自然,儿童语言的发展受到限制,所以他们只能从一些“优秀作文选”中来抄作文,或写着成人的话、或写空话,甚至写假话,这是非常危险的。正如叶老指出的:“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产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360页。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语文课脱离学生生活的危险性。所以学语文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等方面现实生活中可供学生学习语文的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体现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教育资源原理的要求,主要是将课内学习向课外扩展。

  一是向课外读物扩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善于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设计出由课内向课外扩展的提高性的读写练习。如有的课文需要介绍作者、事件发生的背景等,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最好是根据课文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自己搜集材料,通过阅读和分析进行解决,而且可以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结果。当然,教师可以指出搜集材料的途径或提供一定的材料来源。又如课内节选了作品的一部分,可在课外指导学生读全文;课内选了某作家的文章,课外可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课内选了某作家的作品,课外可指导学生读另一作家的同名作品;课内选的篇章内容、思想较深,课外可选资料性读物,以帮助加深理解课内阅读内容;有的可作为训练要点的补充、巩固,使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能在课外阅读中用得上。要达到以上目的,最好能编出相适应的课外阅读教材。此外,还应有学生自选的读物。学校图书馆要创造条件备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中高年级,要教会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学生阅读中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

  二是向生活扩展。如根据课文需要,带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观察、体验、欣赏、调查,以获取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李吉林老师上课时经常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她认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儿童心情愉快,爱美之情升腾起来,儿童的语言便会伴随着情感而迅速排列组合,会讲出一串串具体生动的话来。还可以带学生到社会生活中去,参观博物馆,展览馆等。也可以由家长带孩子去购物,学习对话;在家庭中还可以参加父母之间的对话;在学校中同学之间对话,学习生活中的交际语言,等等。一句话,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资源很丰富,只要教师、家长善于引导、启发,学生主动随机获取,就会从中学习活的语言。

  总之,语文教学要向生活开放,向课外阅读开放。要把学生带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要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的大课堂,丰富知识,开阔思路,积累语言,发展语文素质。这是过去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所忽视的。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掌握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并学会运用方法理解文中几句比较难理解的句子。

  2.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当给予无私的帮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说: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我说爱更是一根心链,拴紧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一个个爱的故事。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爱之链》,让我们一起去细细品味一下这根爱的'珠链上那感人的一幕幕。

  3.你还记得课文讲了哪两件事情吗?——学生回答。

  板书:乔帮助老妇人老妇人帮助女店主

  二、明确目标

  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2.你真的读懂了吗?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理解了吗?请你细细地读文章,找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学生仔细读文。

  3.交流不理解的句子。

  教师出示句子:

  (1)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2)她面带甜甜的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

  (3)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4)一切都会好的。

  4.明确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这4句话,从而来理解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读7个字。

  2.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并按田字格范字正确书写。

  3.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充”“已”的间架结构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喜欢)星期天的时光很美妙。你们能说说为什么喜欢星期天吗?指名3、4个学生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这篇课文,体会星期天的快乐。(师范读课文)

  二、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说说你上个星期天去干什么了。

  (二)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要求。

  1.读准字音。

  2.想想这几个生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哪个字比较难记,哪个字需要老师指导。

  3.说说这个字所在的句子。

  (三)学生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1.介绍自己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2.提出难记的字,小组讨论、交流好方法。

  3.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效果。

  1.将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

  3.教师指导重点生字。

  (1)“已”是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竖弯钩”要出头。仔细观察“已”“己”,你发现了什么?——“已”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出头了,“己”的最后一笔不出头。

  (2)板书“充”字,边写边说笔顺。学生在本上写。4.组词,积累词汇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用这些生字说出其他的词或者句子吗?

  三、巩固练习

  出示生字卡片,读字词。

  四、按田字格写生字

  1.说一说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导书写指名板书,其他学生将生字写在田字格本上老师巡视指导

  五、读课文

  (一)读一读课文中词语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确,尽量流利。检查:指读、评读。

  (二)读课文同桌互读,互查。六、积累运用,展开想象学生认读生字组成的词。选择一个或两个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作业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3.星期天的时光多美妙

  妙吹已艳运充

小学语文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年龄、土匪、拒绝、麻醉剂、施行、勉强、过奖、诊所、惊疑、从容镇定、目光柔和、肃然起敬。

  2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3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学习准备

  课前,将搜集到的刘伯承元帅的图片、有关书面材料(故事)张贴在教室里,或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刘伯承元帅的纪录片、电影、电视片。

  三、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在速读的同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文章叙述的顺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2、默读课文,划出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要求从沃克医生的变化中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的意志。(课文写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但描写人物时,重点却写沃克医生的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开始沃克是“冷冷”的,当发现伤情后,闪现出“惊疑的神情”,“目光柔和了”。病人拒用麻醉剂时,沃克“眉毛扬了起来”表示不理解,他听了病人一番话后,“再一次愣住了”。手术后,当病人说出刀数的时候,沃克“惊呆”且“大声嚷道”,“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当他知道病人是刘伯承时,沃克“肃然起敬”。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在衬托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品质。不能孤立地理解沃克的变化,而应该从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中,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第二学时

  1、朗读本课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人物对话。本课人物对话语言简单,但朗读时要把握好语调。刘伯承的话可用舒坦、平静的.语气来读,以示作为军人的刘伯承的镇定、沉着、坚毅;而朗读沃克医生的话要结合他神态、情绪的变化加以灵活处理,如开始他的话用疑惑的语气读;手术时他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用关切的语气读;手术后,他的话用充满敬佩的语气读,以示对刘伯承的赞扬。二是课文中描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句子,要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经验,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4、结合课文内容,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某些内容,谈谈读后的体会。用自己的话夸夸被称作军神的刘伯承将军。

  5、课后可举行《军神》课本剧表演。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⒈巩固汉语拼音,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⒉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3个部件。

  教学难点:

  能对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在相互交流中了解口、耳、目、牙、舌、鼻的作用,初步具有保护器官的意识。

  教学方法:

  讲解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可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五官,引入新课

  ⒈猜谜语,引入新课。

  ⒉指导看图,说说口、耳、目、牙、舌、鼻各有什么作用。

  二借助拼音,自主读词,读句,认识生字

  ⒈检查掌握生字读音的情况,开火车,竞赛读。

  ⒉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反复朗读词语、句子,进一步了解各个器官的用途

  ⒈体会“说”、“听”、“视”、“咬”、“尝”、“闻”这几个表示不同动作的词。

  ⒉以自由说话的形式,联系生活实际讲讲各个器官的作用。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⒈在游戏中巩固识字。教师出示“目”卡片,学生用手指眼睛,齐读“目”。用同样的.方法里复习口、耳、牙、舌、鼻。

  ⒉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生字,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结构。

  ⒊学生描红书写,老师巡视。

  ⒋把自己想写的字在田字格练一练。

  五扩展活动

  ⒈让学生上台介绍五官的作用。

  ⒉说说自己是如何保护各个器官的。

  板书:

  保护器官

  kǒuyátāshémù

  口牙它舌 目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的

一、杜甫的《春夜喜雨》能读会背。

  二、读《螳螂捕蝉》,懂得做事不能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三、在口语交际中,了解什么是“辩论”,学习怎样进行辩论。

  四、以写信的形式,写出对母校的美好祝愿和对母校的建议。

  教学课时

  六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背古诗

  1、范读这首诗。

  2、读《春夜喜雨》,了解诗的大意。

  1)读这首诗,利用字典理解词意。

  乃 潜 润物 野径 俱 江船 晓 红润处 花重

  2)理解诗的大意。

  3)指导朗读。

  二、阅读短文

  1、读短文,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2、理解文章的内容。

  1)年轻的侍卫官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什么连续在花园里转了三天?

  2)侍卫官讲在花园里看到了一件什么有趣的事?这个故事中都有谁?它们各自都 在想什么?

  3)蝉、螳螂、黄雀各自面临的危险是什么?说明它们谁也逃脱不了危险的命运。

  4)“吴王听了这话,恍然大悟”中的`“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吴王明白了什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第二课时

  一、口语交际

  这次器重交际是围绕开卷有益无益进行辩论。

  1、什么是“辩论”?

  2、看样进行“辩论”?

  1)首先要明确是围绕什么进行辩论的。

  2)辩论双方布点要明确。

  3)要用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驳斥对方的观点。

  3、具体做法。

  1)围绕辩论的问题,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

  2)根据不同的观点分成两个组。

  3)辩论双方各抒己见,展开辩论。

  4)辩论后共同进行总结,肯定双方说得有道理的地方,以便对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二、习作指导

  这次习作练习是以写信的方式对母校留下良好的祝愿和建议。

  1、作文前,可以到母校各个地方走一走,看看还有哪些不如意的事情;回忆近年来的学校生活,找一找学校或老师没有想到或没有做好的事情;向在校班级的同学了解一下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2、挑选一两件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应该怎样解决,为学校出谋划策。

  3、给母校的校长或老师写封信,谈谈自己的建议和对母校的良好祝愿。

  4、应注意的问题。

  1)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自己的想法要写清楚。

  3)注意写信的格式。

  称呼:顶格写 内容:分段写 祝辞:在内容的后面,另起一行 署名和日期:信的末尾的右边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写信的日期。

小学语文教案10

  教学要求:

  1.读懂范例《“书大夫”》的扩写,领会扩写文章的意义、要求、方法及步骤。

  2.读懂提供的扩写材料《风雨中》、《老鼠只吱吱》,领会它们所表达的中心和内容的重点,明确应当着力扩写的部分。

  3.按作业要求扩写《风雨中》、《老鼠只吱吱》,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老师会把你们没有写具体的重点部分根据文章的中心扩充具体。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在有这样一位小作者,写了一篇文章叫《“书大夫”》,请同学们读一读。

  二、读懂例文

  1.出示投影①。

  2.学生轻声读,并说说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激趣:同学们,如果你们是老师,你认为该如何引导他把这篇文章写具体呢?

  4.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5.出示投影片②,听录音并讨论。扩写后的与扩写前的哪篇好?为什么?

  6.学生看课本,按要求自学,教师检查点拨。

  (1)小作者抓住了哪些重点部分进行扩写?扩写内容又突出了什么?

  (2)扩写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应掌握哪些要领?

三、组织讨论

  1.再次出示投影片①②,学生比较朗读。

  2.同桌讨论,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1)小作者抓住最能表现谢大成同学对工作认真负责的重点内容扩写的,扩写突出了图书破旧的程度和谢大成同学在修补过程中的具体语言、动作和神态。

  (2)扩写的目的是为了使文章内容充实丰富、有血有肉,扩写要阅读提供的材料,领会中心思想。明确主要内容,扩展重点部分。

  4.学生再读例文,仔细体会扩写文章的要领。

  四、指导扩写

  1.出示投影片③,明确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2.提示扩写的要领和方法。

  师述:刚才我们已分析了原文《风雨中》重点应写刘老师是如何冒雨把残疾学生苗小刚送回家的,我们还初步懂得了扩写的要领,那么,请同学们想想看,《风雨中》这篇短文的扩写要领和方法是什么呢?

  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师提示点拨:应围绕两个重点展开丰富的想象,一是风雨狂暴程度;二是在送苗小刚同学回家的过程中,要特别突出刘老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3.让学生试说刚才小结的扩写要点。

  4.指名试说,学生互相评议。

  5.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两个材料中任选一个进行练习。教师相机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11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本课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有趣的诗歌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了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诵读感悟设计理念: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指导写字设计理念: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课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

  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12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资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翠鸟》一文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优美。文章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以及捕捉小鱼时动作的迅速、敏捷,使人读了顿生喜爱之情。所以,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关键词句的过程中,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摘抄描述翠鸟外形和动作特点的句子。(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我喜欢的部分。(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述和说明的,以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鸟是人类的朋友,今日,教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长得十分漂亮的鸟,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出示翠鸟的彩色图片)你想明白翠鸟有什么特点吗?让我们一齐到课文中去看一看吧!

  (经过简明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发学生急于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让学生用自我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让学生读给同桌听,听听同桌的意见,让同桌指出自我的不足,并根据自我的不足再读课文。

  3.把自我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听。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

  (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经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资料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本事。)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资料

  (一)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1.出示翠鸟的彩图,启发学生思考:你觉得翠鸟长得怎样?(让学生按羽毛身子眼睛嘴爪子的顺序说说翠鸟的外形特点。)

  2.师:是啊,多美的翠鸟啊!那么,课文作者是怎样把翠鸟的外形美写下来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浮现翠鸟的样貌。

  3.师:翠鸟真美,看到这样美丽的翠鸟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此刻请大家把自我感受到的翠鸟的美读出来,看谁最能读出翠鸟的美。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4.逻辑引读,指导背诵

  师:让我们把翠鸟美丽的外形记在自我的脑海里。教师引,学生读。

  翠鸟真美啊!它有一双,它的颜色。头上的羽毛像,背上的羽毛像,腹部的羽毛像。它的身子,一双的眼睛下头,长着一张的嘴。

  5.同桌互背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以上教学设计,经过观察和美读,让学生从视觉和心灵上感受翠鸟的形之美,在美读的基础上,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背诵,把理解语言与积累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

  △过渡:翠鸟除了外形美外,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看下头的课文。

  (二)理解翠鸟捕鱼的本领,体现翠鸟的动作特点

  1.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真快?把这些词句划出来与同桌交流一下。

  2.师:你能经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吗?(学生自读→指名读→赛读)

  3.分小组交流。

  下头每组中的两个句子,哪一个写得更好,好在哪里?

  (以上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重点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三)理解课文的第四、五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读后分小组讨论:孩子们听了老渔翁的话,他们的脸为什么会有些发红?

  2.假如你看到了翠鸟,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四、扩展阅读,培养独立阅读的本事

  1.默读《鹰》一文,思考:(1)作者是抓住鹰的哪些特点来写的?(2)你从这篇文章中明白了哪些鹰的知识?

  鹰

  要是鹰在你的房间里展开双翅,它足有你的床那么大。别看它又大又重,仍能在空中飞翔自如。有时它能借着风劲儿在天空滑翔。

  鹰的窝是用树枝建在悬崖峭壁上的,那巨大的窝足能够装下一个人!鹰要年复一年地使用这个窝,所以建得十分结实。

  鹰妈妈下蛋后就和鹰爸爸轮流趴在窝里孵小鹰。小鹰出世后,它们又一齐照料孩子,给孩子抓回老鼠、兔子、鸭子、鱼和蛇,还有松鼠。可是,鹰并不总是自我去捕食,有时它们会去抢别的鸟的猎物。它们在空中猛追那些叼着食物的鸟,直追得那些鸟筋疲力尽,不得不丢下食物逃命。

  也许你会觉得鹰的体形很大,它的叫声也大。其实和你想的正好相反,鹰的叫声很小,还挺像婴儿的哭声。

  鹰用它那钩子般的嘴和尖利的爪子来攻击和自卫,它的爪子能抓破动物最坚韧的皮。

  鹰还有一双千里眼,它在高高的天空飞翔,有时我们都看不见它,而它却能看见地面上的小东西。

  鹰的外貌并不都一样。金鹰头上有个金色的羽毛冠子。秃鹰并非真秃,因为它头上的毛是白的,也比较稀少,所以有这种称呼。有些鹰穿着羽毛靴子,那些羽毛长过它们的爪子。有的鹰则整条腿都裸露着。

  鹰的图案在许多国家的钱币和徽章上都有,可是活在世上的鹰却越来越少。此刻不少国家制定了法律,保护这种鸟类。

  2.默读下头的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小鸟,你回来吧!

  有一只小鸟,它的巢在高高的树枝上。它的羽毛还未丰满,不能远飞,每一天只能在巢里啁啾着,和两只老鸟说着话儿,它们都觉得十分的欢乐。

  一天早晨,它醒了。那两只老鸟都觅食去了。它探出头来一望,看见了那灿烂的阳光,葱绿的树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它的小脑子里忽然充满了新意,抖刷抖刷翎毛,飞到枝子上,放出那赞美自然的歌声来,它的声音里满含着清脆和柔美,唱的时候,好像自然也含笑着倾听一般。

  树下有许多的孩子,听见了那歌声,都抬起头来望着

  这小鸟天天出来歌唱,小孩子们也天天来听它的歌声,最终他们便想捉住它。

  看,它又出来了!正要发声,忽然啪的一声,一个弹子从下头射来,它一翻身从树上跌了下去。斜刺里两只老鸟箭也似的飞来,接住了它,衔上巢去。它的血从树隙里一滴一滴落到地上来

  小鸟,你回来吧!

  (1)那只小鸟之后会怎样样?它还能回来吗?把自我想到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

  (2)假如你是小鸟的妈妈,会怎样控告那位用弹子射小鸟的人?

  (3)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小组讨论,说一说保护鸟儿的好办法。

  五、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本事

  1.查资料,评选鸟类能手。

  2.全班同学一齐办展板,放到学校里让其他同学一齐了解鸟类,保护鸟类。

  [评析]

  以上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第一,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在本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借助朗读,反复吟诵,感受形象美,品味语言美。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读中进行积累。初读阶段,侧重于认读感知。学生边读边感知语言,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整体感知课文,从而进入课文所蕴涵着的情感中。精读阶段合情感的积累易于被内化。在学文的各个环节中,把积累与读中领悟、读中品味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语言的内化。

  第二,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扩展阅读,让学生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如何抓住特点观察描述动物的方法,自主阅读,既扩大了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本事。

  第三,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本事。学生语文本事的构成和发展离不开语文实践活动。在本教学设计中,经过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评选鸟类能手,办展板,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本事,又提高了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侧重于揣摩感悟。让学生反复读重点句子,运用多种感官,潜心体会语言的含义,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探究和发现语言的规律。熟读成诵阶段,侧重于积累内化。熟则能悟,悟则能化。

小学语文教案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太阳的特点,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认识“摄、殖”等4个生字,会写“粮、炭”等9个字,积累“寸草不生、繁殖”等9个词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基本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基本的说明方法,并体会其表达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引导:

  同学们,说到太阳,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每天东升西落;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它了解得太少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近《太阳》,进一步了解太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

  寸草不生摄氏度繁殖粮食

  煤炭飘浮地区杀菌治疗

  (1)自由读。

  (2)指生读,相机正音。

  (3)齐读。

  2、指导书写“粮”“炭”。

  (1)读帖;

  (2)师范写;

  (3)生练写;

  (4)互评。

  3、总结过渡。

  三、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1—3自然段,感悟太阳的特点,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

  (1)自由朗读1—3自然段,找出太阳找不到朋友的原因,并画出相关句子。

  (2)全班交流:

  远:“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列数字)

  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列数字、作比较)

  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五百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3)小结。

  2、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体会太阳对人类的作用。

  (1)默读4—7自然段,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2)全班交流,师相机板书:动植物、人类生活能源形成雨、雪、风的形成防病治病,相机出示图片。

  (3)第8自然段总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四、拓展延伸

  1、人类对太阳能源的利用有哪些?

  2、你准备发明和太阳能有关的什么产品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写《太阳的自述》,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使文章通俗易懂。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设计

  1、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自主合作,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学生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学生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一步了解体会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积累成语,文言文成语故事,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设计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渗透读、思、议、悟等学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组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

  寓言两则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这两个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的意思,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两则寓言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谁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教师小结:寓言故事中都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教师举例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二、学习新课

  1、自读《揠苗助长》,学习生字

  2、检查自学生字的效果。

  3、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再读课文,了解寓言的大致意思。

  (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在全班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根据寓言内容,思考问题,读懂课文。

  (1)种田人见到自己田里的庄稼总是不长,他的心情怎样?在文中画出最能表现心情的词语(焦急)引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把种田人的焦急的心情表现出来)

  (2)种田人怎样做的?指名朗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6、小组讨论:种田人觉得这种做法怎样?你觉的他这种做法怎样?

  从“总算”“一大截”理解种田人的心情。

  7、这则寓言最后的结果怎样?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小组交流,指名在班上说一说)

  三、拓展学习

  你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故事中种田人那样的人?你想对那个种田人说点什么?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在全班交流。)

  四、小结课文

  引导学生总结这则语言的含义。

  (凡事都有它的自身发展的规律,如果违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就会把事情弄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

  2、说说《揠苗助长》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学习第二则寓言《亡羊补牢》

  1、自由读课文。

  根据题目大致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理解“亡”丢失。“牢”这里指羊圈。

  2、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3、朗读课文,探究学习。

  那个养羊人为什么丢了两次羊?后来为什么没再丢羊?

  同桌互相说——全班交流。

  4、评一评:你对这个牧羊人有何评价?

  5、感情读故事。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接下来让我们有感情地读读这个故事。

  养羊人丢了羊他什么态度?我们在朗读时怎样把他满不在乎的样子读出来?第二次丢了羊他非常后悔,并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误,决定改正过来,怎样把他这种后悔的心情读出来?

  (学生自己体会,教师加以点拨)

  三、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亡羊补牢》的故事。

  可以先在小组里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四、拓展活动

  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小组内展开交流,把自己所遇到的情况讲给小组同学听,并提出改进设想。

  五、总结

  我们主张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包括时间、空间和锻炼的机会等。具体到语文课堂上,包括读的权利,写的权利,交流的权利、讨论的权利、评价的权利等。在这节课上,我让学生评价那个牧羊人,学生谈得头头是道,对寓意的理解水到渠成。这种效果远比问学生:你懂得了什么学生感兴趣得多。教育的方式很多,我们要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最佳方案,保证教学扎实有效。

小学语文教案15

  写字是指导学生掌握写字技法和汉字书写基本规律的一门课程。通过写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现谈一谈我对低段写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做好学生的表率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平时课堂板书,批改作业,都应注意书写姿势,握笔姿势,安排好字的结构,注意字的笔顺,展示给学生的是一个端端正正并且美观的汉字。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二、培养学生的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让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培养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1、故事激励。讲一讲古代名人练字的的故事,激发他们的斗志。

  2、观赏名人书画。培养兴趣。

  3、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

  小组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团结合作,握笔姿势,写字姿势正确。

  同桌一组竞赛,比一比哪一桌写的字时姿势正确,写字美观漂亮。

  个人竞赛,前三名帖子小小书法家班务栏里。

  每一次竞赛我都要把最优秀的`小组,同桌,个人照相打印出来贴在教室四周墙壁上。

  三、传授基础

  1、基本笔画

  每个字都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要写好每一个字,就要练好每一笔,练好起笔,运笔、顿笔、收笔、为今后工作打基础。

  2、字的偏旁

  找准规律举一反三的练习

  3、字的结构

  给字分类,看他是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相等、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上紧下松,我要求学生写字时要:眼到、心到、手到。

  四、严格要求

  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靠几节课练成的,请家长、同学积极配合,互相监督,让学生共同进步。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6-09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小学教案06-21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06-2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