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例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单项式及其系数、次数的意义.
难点
列单项式表示数量关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研究整式的起始课,它是进一步学习多项式的基础,因此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学习。要注重分析,亦即在剖析单项式结构时,借助反例练习,抓住概念易混淆处和判断易出错处,强化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单项式系数、次数,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1]
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于20xx年7月1日建成通车,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问题:
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提问: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答:
1002=200千米
1003=300千米
100t=100t千米
我们用含字母t的式子100t表示路程。用字母表示数后,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达出来,更适合一般规律的表达。
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现实问题情境出发,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以青藏铁路为引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渗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对顶角邻补角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方法:图形结合、类比。
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重点:
对顶角的概念、性质。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对顶角相等”的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
【导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左手拿着一块布,右手拿着一把剪刀,现在我用剪刀把布片剪开,同学们仔细观察,随着两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怎样变化?(学生答:也相应变小)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大家阅读课本P,回答以下问题(自探提纲):
1、两条相交的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组对角?各组对角间存在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
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得到的?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老师针对自探提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先让学困生、中等生回答,优等生做补充、归纳,特别是问题3的第2问,最后老师强调:
1、注意“互为”的含义。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要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或对顶角。
2、“邻补角”这个名称,即包含了这两个角的位置关系,还包含了数量关系,对顶角一定是两条相交直线所构成的,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3、“对顶角相等”的推导过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和零下5℃,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g,记作+0.02g,那么-0.03g表示什么?
【例3】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A.3B.-3C.-2.5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日一二三四五六
(元)+16+5.0-1.2-2.1-0.9+10-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kg,记作+3kg;小阳体重减少了2kg,则小阳增加了.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六)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中点的 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重点】:线段 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重点;
【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过A、B、C三点作直线,小 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对的。
二 、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若两个角的`顶点重合,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那么这条射线是角的平分线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下列说法:①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②直线比射线线长;③平面内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有0个、1个、2个或3个;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⑤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同步四维训练
知识一:直线的性质
3.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为基准摆放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B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
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知识点二:线段的作法及比较
4.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用于比赛,选择的方法是(A )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
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意义。
教学难点:
负数的引入。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让同学感受高于水平面和低于水平面的不同情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举出一些生活中常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是零上7 ℃和零下5 ℃,买进90张课桌与卖出80张课桌,汽车向东行50米和向西行120米等。
想一想 以上都是一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你能用小学算术中的数来表示出每一对量吗?你能再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该如何表示它们呢?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具有其中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温度、前进、收入、上升、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把具有与它意义相反的量,如零下温度、后退、支出、下降、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用算术里学过的数表示,负的量用学过的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来表示(零除外)。
活动 每组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一同学说出有关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由其他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讨论 什么样的数是负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自己列举正数、负数。
总结 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在正数前面加“—”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点。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举出几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用正、负数表示。
【提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有“上升”与“下降”,“前”与“后”、“高于”与“低于”、“得到”与“失去”、“收入”与“支出”等。
【例2】在某次乒乓球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00.3 g表示什么?
【例3】 某项科学研究以45分钟为1个时间单位,并记为每天上午10时为0,10时以前记为负,10时以后记为正。例如,9:15记为—1,10:45记为1等等。依此类推,上午7:45应记为( )
A.3 B.—3 C.—2.5 D.—7.45
【点拨】读懂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45与10:00相差135分钟。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除零外)的数,在正数前加上“—”号就是负数,不能说“有正号的数是正数,有负号的数是负数”。另外,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下表是小张同学一周中简记储蓄罐中钱的进出情况表(存入记为“+”):
星期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元) +16 +5.0 —1.2 —2.1 —0.9 +10 —2.6
(1)本周小张一共用掉了多少钱?存进了多少钱?
(2)储蓄罐中的钱与原来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
(3)如果不用正、负数的方法记账,你还可以怎样记账?比较各种记账的优劣。
2、数学游戏:4个同学站或蹲成一排,从左到右每个人编上号:1,2,3,4。用“+”表示“站”,“—”(负号)表示“蹲”。
(1)由一个同学大声喊:+1,—2,—3,+4,则第1、第4个同学站,第2、第3个同学蹲,并保持这个姿势,然后再大声喊:—1,—2,+3,+4,如果第2、第4个同学中有改变姿势的,则表示输了,作小小的“惩罚”;
(2)增加游戏难度,把4个同学顺序调整一下,但每个人记作自己原来的编号,再重复(1)中的游戏。
(五)课堂跟踪反馈
夯实基础
1、填空题:
(1)如果节约用水30吨记为+30吨,那么浪费20吨记为xxx吨。
(2)如果4年后记作+4年,那么8年前记作xxx年。
(3)如果运出货物7吨记作—7吨,那么+100吨表示xxx。
(4)一年内,小亮体重增加了3 kg,记作+3 kg;小阳体重减少了2 kg,则小阳增加了xxx。
2、中午12时,水位低于标准水位0。5米,记作—0。5米,下午1时,水位上涨了1米,下午5时,水位又上涨了0。5米。
(1)用正数或负数记录下午1时和下午5时的水位;
(2)下午5时的水位比中午12时水位高多少?
提升能力
3、粮食每袋标准重量是50公斤,现测得甲、乙、丙三袋粮食重量如下:52公斤,49公斤,49。8公斤。如果超重部分用正数表示,请用正数和负数记录甲、乙、丙三袋粮食的超重数和不足数。
(六)课时小结
1、与以前相比,0的意义又多了哪些内容?
2、怎样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其中具有一种意义的量,另一种量用负数表示)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能根据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熟练进行角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图形世界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角度制的换算
2、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角度制的换算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角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了角的有关知识,对角的概念、比较、度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这节课将进一步对角的概念、比较和度量进行规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借此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用具:
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放映一些生活中图形:时钟,教堂,足球射门请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教堂的屋顶,足球与门框,都给我们怎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出一个角,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二)活动探究,建构新知
活动一
角的概念
师:我们如何给角下定义?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角下一个定义。生:角的两种定义:
a、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上一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边;
b、角也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思考讨论,组内统一意见,代表发言,最后比较各答案得出准确定义。学生对角的概念已初步接触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太强,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纠正、归纳)
活动二
角的表示
师:如何表示一个角?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36面在关内容,归纳角的表示方法(小组内讨论互助)
生:角的表示方法有:
1、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2、角的符号+一个大写字母,如:∠o
(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
3、角的符号+数字如:∠1
4、角的符号+希腊字母如∠α
师:在用这些方法表示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用“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用大写字母,顶点的'字母应该写在中间;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一个大写的字母表示。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细节: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在角上画一个小弧形。另外在角的表示中不能丢了前面角的符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当然,学生在归纳、表述的时候会出现不正确、思维不太严谨的地方,教师可给于适当的引导、纠正)
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请分别表示出来。
c
2、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b
b
∠1
∠bca∠3∠4abc
ceda
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活动三
角的度量与比较
ab
师:点a、b、c表示足球比赛中三个不同的射门位置,请同学们:c
1、先估测图中所示各个角的大小
2、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与同学们交流度量角的方法3、射门角度越大,进球机会越大,请指出在图中哪一点射门最好
4、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1、∠b最大
2、∠a=28°∠b=91°∠c=45°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一对中,二合线,三读数”
1、点b射门最好。
2、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
(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明白角的比较方法很多,可以通过估测、度量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迁移新知
试一试1、如图打台球的时候,球的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
请同学们估测球反弹后会撞击图中的哪一点?
(问题1以打台球为情景,因为台球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又与角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角的三种比较方法)
2、(1)图中以oa为一边的角有哪几个?请按大小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2)∠aoc=∠aob+∠boc,∠aob=∠aod-∠dob。类似地,你还能写
出哪些有关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o
dac
b
(问题2具有开放性,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读图,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述出有关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
3、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oc,使得∠aob=600,∠boc=300,求∠aoc的度数。
(问题3的解答中,∠aoc有两种可能,不少同学只得出了一个答案:90°。表现出思维不太严谨,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思维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角的度量单位,教学时应强调:
(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2)度、分、秒的进率是60(与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样)多媒体出示例题与练习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
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换算。
师: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索、交流与讨论,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的换算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p3081、2、3同时出示思考题“用一副三角板,你可以作出哪些特殊的角”作为本节课的延伸。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去括号的意义;2.会去括号,并能利用去括号的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正确性。
教学重点:1.去括号的法则;2.利用去括号法则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有系数时,注意括号中各项都要与系数相乘。
教材分析: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以后学习整式乘除、分式运算、一次方程和函数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
教具: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6.3去括号
a+(b+c)=a+b+c例1:
a-(b+c)=?
去括号法则:略例2: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加法结合律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导入,经历对同一问题的数量关系的不同表示方法,让学生更形象更具体地体会去括号法则的合理性,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来发现并亲身体会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和数与式之间的关系,收到效果较好。但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反思总结的时间效果会更好些。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全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如果盈利记为“ ”,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
盈利多少?
6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师生行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教法说明】: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少而精,直观性要强。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模仿示范例题熟练而准确的完成练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一个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2。理解根号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通过本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学习乘方和开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体验各事物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联系与区别。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问
1。已知一正方形面积为50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应为多少?
2。已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100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
3。一只容积为0。125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它的棱长应为多少?
这些问题的共同特点是:已知乘方的结果,求底数的值,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本节内容所要学习的下面作一个小练习:填空
1。()2=9;2。()2 =0。25;
5。()2=0。0081。
学生在完成此练习时,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丢掉负数解,在教学时应注意纠正。
由练习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二)平方根概念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二次方根)。
用数学语言表达即为:若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由练习知:±3是9的平方根;
±0。5是0。25的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0。09是0。0081的平方根。
由此我们看到3与—3均为9的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下面看这样一道题,填空:
()2=—4
学生思考后,得到结论此题无答案。反问学生为什么?因为正数、0、负数的平方为非负数。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下面总结一下平方根的性质(可由学生总结,教师整理)。
(三)平方根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2。0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四)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的运算。
由练习我们看到3与—3的平方是9,9的平方根是3和—3,可见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为逆运算。根据这种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平方运算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与其他运算法则不同之处在于只能对非负数进行运算,而且正数的运算结果是两个。
(五)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一个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叫做被开方数,2叫做根指数,正数a的负的平方根用符号“— ”表示,a的平方根合起来记作,其中读作“二次根号”,读作“二次根号下a”。根指数为2时,通常将这个2省略不写,所以正数a的平方根也可记作“ ”读作“正、负根号a”。
练习:1。用正确的符号表示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①26②247③0。2④3⑤
解:①26的平方根是
②247的平方根是
③0。2的平方根是
④3的平方根是
⑤的平方根是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
2. 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能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区别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
掌握本章基本概念与运算,能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梳理本章知识点,挖掘知识点间的联系,并应用于实际解题中.
【情感态度】
领悟分类讨论思想,学会类比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章知识梳理及掌握基本知识点.
【教学难点】
应用本章知识解决实际与综合问题.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
1.通过构建框图,帮助学生回忆本节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联系,如平方与开平方,平方根与立方根,有理数与实数等等.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1.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
在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题时,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性质: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以及平方根的非负性:被开方数为非负数,算术平方根也为非负数.
例1已知某数的平方根是a+3及2a-12,求这个数.
分析:由题意可知,a+3与2a-12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的和为0.解:根据题意可得,a+3+2a-12=0.
解得a=3.
∴a+3=6,2a-12=-6.
∴这个数是36.
【教学说明】
负数没有平方根,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而0是其中的一个特例.
2.比较实数的大小
除常用的法则比较实数大小外,有时要根据题目特点选择特别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七年级上2.5有理数的减法(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材、计算器
教学方法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最高气温+6℃0℃+4℃-2℃
最低气温+2℃-5℃-2℃-5℃
周温差
求每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5)=5
(+4)-(-2)=6
(-2)-(-5)=3
教学过程二、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5)+()=-2
得出(-5)+(+3)=-2
所以得到(-2)-(-5)=+3
而(-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学过程三、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过程
解:(1)原式=-34+(-56)+(+28)
=-90+(+28)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测题
教学过程四、练习反馈: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教学过程五、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目标
1.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重点)
2.能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还原为原数.(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悉尼举行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天文学家指出整个可见宇宙空间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这个数字比地球上所有沙漠和海滩上的沙砾总和数量还要多.
如果想在字面上表示出这一数字,需要在“7”后面加上22个“0”.即约为“70000000000000000000000”颗.
生活中,我们还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大的数.例如:
1.据报载,20xx年我国将发展固定宽带接入新用户25000000户.
2.全球每年大约有577000000000000m3的水从海洋和陆地转化为大气中的水汽.
3.拒绝“餐桌浪费”刻不容缓,据统计,全国每年浪费粮食总量约50000000000千克.
像这些较大的数据,书写和阅读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表示方法,使得这些大数易写、易读、易于计算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例1 我区深入实施环境污染整治,关停和整改了一些化工企业,使得每年排放的污水减少了167000吨,将167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167×103 B.16.7×104
C.1.67×105 D.1.6710×106
解析: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先确定a,再确定n,解此类题的'关键是a,n的确定.167000=1.67×105,故选C.
方法总结: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例2 20xx年3月发生了一件举国悲痛的空难事件——马航失联,该飞机上有中国公民154名.噩耗传来后,我国为了搜寻生还者及找到失联飞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已花费人民币大约934千万元.把934千万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元( )
A.9.34×102 B.0.934×103
C.9.34×109 D.9.34×1010
解析:934千万=9340000000=9.34×109.故选C.
方法总结:对用带“万”“千万”“亿”等单位的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时,要化成不带单位的数,再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探究点二: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转换为原数
例3 已知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写出原来的数:
(1)2.01×104;(2)6.070×105;(3)-3×103.
解析:(1)将2.0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4位即可;(2)将6.070的小数点向右移动5位即可;(3)将-3扩大1000倍即可.
解:(1)2.01×104=20100;
(2)6.070×105=607000;
(3)-3×103=-3000.
方法总结:将科学记数法a×10n表示的数,“还原”成通常表示的数,就是把a的小数点向右移动n位所得到的数.
三、板书设计
科学记数法:
(1)把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
(2)a的范围是1≤|a|<10,n是正整数.
(3)n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是实际性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主动探究发现的过程,使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在每一位学生各自的体验和自主学习中逐渐展现.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2.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等式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2.解方程:(1)x-9=8; (2)3x+1=4.
3.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不是同类项?
(1)3xy与-3xy; (2)0.2ab与0.2ab;
(3)2abc与9bc; (4)3mn与-nm;
(5)4xyz与4xyz; (6)6与x.
4.能把上题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吗?如何合并?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什么?依据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利用合并同类项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下列方程:
(1)9x-5x=8;
(2)4x-6x-x=15.
解析:先将方程左边的同类项合并,再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解:(1)合并同类项,得4x=8.
系数化为1,得x=2.
(2)合并同类项,得-3x=15.
系数化为1,得x=-5.
方法总结: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变形为x=a的形式.
探究点二:根据“总量=各部分量的和”列方程解决问题
例2足球表面是由若干个黑色五边形和白色六边形皮块围成的,黑、白皮块数目的比为3∶5,一个足球表面一共有32个皮块,黑色皮块和白色皮块各有多少个?
解析:遇到比例问题时可设其中的每一份为x,本题中已知黑、白皮块数目比为3∶5,可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然后利用相等关系“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列方程.
解:设黑色皮块有3x个,则白色皮块有5x个,根据题意列方程3x+5x=32,解得x=4,则黑色皮块有3x=12(个),白色皮块有5x=20(个).
答:黑色皮块有12个,白色皮块有20个.
方法总结: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相等关系为:黑色皮块数+白色皮块数=32,并能用x和比例关系把黑皮与白皮的数量表示出来.
三、板书设计
1.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的步骤:
(1)合并同类项;
(2)系数化为1(等式的基本性质2).
2.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设未知数;
(2)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3)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4)解方程并作答.
教学反思
本节从复习入手,帮助学生回顾合并同类项的相关知识,为学习用合并同类项解方程做好铺垫.教学中采用引导发现的方法,课堂训练中鼓励自己动手,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概念、
(2)能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等立体图形;能举出类似长方体、正方体、球、圆锥、棱锥、棱柱的物体实体、
2、过程与方法
(1)过程:在探索实物与立体图形关系的活动过程中,对具体图形进行概括,发展几何直觉、
(2)方法:能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识别
教学难点:从实物中抽象几何图形、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不知你们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我们生活的周围,如果你认真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里、引导学生观察08年奥运村模型图,你能从中找到一些你熟悉的图形吗?
(2)用幻灯片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从高科技产品到日常小玩意,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的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直观感知,识别图形
(1)对于各种各样的物体,数学中关注是它们的形状、大小和位置、
(2)展示一个长方体教具,让学生分别从整体和局部抽象出几何图形、观察长方体教具的外形,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的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复习目标
1、 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活动过程。
2、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区分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
3、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能列举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在一定条件下,肯定会发生的事情称为 必然事件 ;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情称为 不可能事件 ;必然 事件与 不可能 事件都是确定 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 不确定 事件。
2.在“转盘游戏”中,哪个区域的面积大,则指针落到该区域的 可能性 大。
二、典型例题
例题1: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一年有12个月; (2)掷一枚一元硬币,停止后国徽朝上;
(3)明天要下雪; (4)1/4周角=1直角;
(5)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奇数;(6)小明的生日是2月30日;
(7)一条鱼在白云中飞翔。
分析与解:(1)、(4)是必然事件;(6)、(7)是不可能事件;
(2)、(3)、(5)是不确定事件。因为(6)中2月只有28天,不可能有30日,所以是不可能事件。
注意:在判别事件是确定还是不确定,关键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弄清它是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还是无法肯定它会不会发生。
例题2:医院的护士给病人注射青霉素类药水时,要先做皮试。但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人对青霉素过敏,但护士为什么每次都这样做呢?这样做是不是多此一举?
分析与解:青霉素过敏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它总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不能确定每一个注射的病人都不会过敏,因此“青霉素过敏”这一事件是可能事件。为了每位病人的生命安全,一定要先做皮试,此种做法不是多此 一举。
注意:“不太可能事件”虽然可能性很小,但它仍有可能发生。
例题3:一只蚂蚁在如图所示的一块地板上爬行,这块地板由黑白两种不同颜色外其它完全相同的地砖铺成,爬行一段时间后,蚂蚁停在哪种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分析与解:
因为白色的块数是10,黑色的块数是6,白色区域的面积大,所以蚂蚁停在白颜色地砖上的可能性大。
注意:有关可能性问题,有时可通过比较各种区域所占面积的大小来确定。
例题4:袋中有4只红球、2只白球、1只黄球,这些球除了颜色以外完全相同,小华认为袋中共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球,所以从袋中任意摸出一球,摸到红球、 白球、黄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小强认为三种球的.数量不同,摸到红球、白球、黄球的可能性肯定也不同,你认为谁说的正确,并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
注意:此题中摸到各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球的颜色有关,与该球的大小、形状等其它因素无关。
三、课时
1、能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不确定事件,并能用“不可能”、“有可能”、“几乎不可能” 等词语描述它们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初步学会求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大小。
3、能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与同伴充分交流的良好学习方式。
四、课外作业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4-16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1-09
[优]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6-13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6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14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16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06-0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数学新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