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7-03 14:37:11 七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热门)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与身边熟悉的事物做比较感受百万分之一等较小的数据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按要求取近似数。

  3。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并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数据。

  (二)能力训练要求

  1。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进一步发展数感。

  2。了解近似数和有效数字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生活中的作用。

  3。能读懂统计图中的信息并能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有效、形象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信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1。感受较小的数据。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4。读懂统计图并能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形象、有效地用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请你用熟悉的事物描述一些较小的数据: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它的体重可达几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的海拔高度约为8848米。

  1。哪些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比较方便?举例说明。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中氢原子的直径约为0。0000000001米。

  (2)生物学家发现一种病毒的长度约为0。000043毫米;

  (3)某种鲸的体重可达136000000千克;

  (4)20xx年5月19日国家邮政局特别发行“万众一心抗击‘非典’”邮票收入全部捐给卫生部门用以支持抗击“非典”斗争其邮票的发行量为12500000枚。

  四。课时小结:我们这节课回顾了以下知识:

  1。又一次经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进一步体会描述较小数据的方法:与身边事物比较进一步学习了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

  2。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到了近似数的意义和作用并按要求取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3。又一次欣赏了形象的统计图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1)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示这些主要河流的河长情况你的统计图要尽可能的形象。

  (2)从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有什么样的联系?

  (3)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主要河流你认为河流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吗?

  制作形象的统计图首先要处理好数据即从表格中计算出这几条河流长度的比例然后选择最大或最小作为基准量按比例形象画出即可。

  (1)形象统计图(略)只要合理即可。

  (2)从表中的数据看出河流越长其流域面积越大。

  (3)河流的年径流量与河流所处的位置有关系。

  五。课后作业: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对顶角邻补角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方法:图形结合、类比。

  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重点:

  对顶角的概念、性质。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

  “对顶角相等”的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

  【导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左手拿着一块布,右手拿着一把剪刀,现在我用剪刀把布片剪开,同学们仔细观察,随着两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怎样变化?(学生答:也相应变小)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大家阅读课本P,回答以下问题(自探提纲):

  1、两条相交的直线所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组对角?各组对角间存在着怎样的位置关系?存在怎样的大小关系?

  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得到的?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老师针对自探提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先让学困生、中等生回答,优等生做补充、归纳,特别是问题3的第2问,最后老师强调:

  1、注意“互为”的含义。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要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或对顶角。

  2、“邻补角”这个名称,即包含了这两个角的位置关系,还包含了数量关系,对顶角一定是两条相交直线所构成的,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3、“对顶角相等”的推导过程。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一、背景知识

  《有理数》选自浙江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的第二节,这一章是开启整个初中阶段代数学习的大门。《有理数》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感受到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是在小学学习自然数和分数之后,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充,是自然数和分数到有理数的衔接与过渡,并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绝对值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有理数产生的必然性、合理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灵活运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负数、学习有理数;运用有理数表示现实生活问题中的量;让学生经历有理数概念的形成及运用过程,领会分析、总结的方法。

  3、情感与能力目标:通过提供适当的.情境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讨论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启迪思维,提高创新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和从不同角度对有理数分类,可提高学生应用数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对有理数进行合理的分类。

  难点: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量。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探求新知

  如图表示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

  请同学们合作讨论下列问题:

  1、-20℃、-10℃、5℃、0℃、10℃ 这几个量分别表示什么?

  2、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某一种量,请讲出来。

  把学生讲出的较恰当的量写到黑板上,再引导学生把与之相对的量分别写在后边,如:零下20℃——零上10℃, 降低5米——升高8米, 支出100元——收入500元。指出这样的量就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1)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意义相反,与值无关。

  (2)区分“意义相反”与“意义不同”。

  反问学生:以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用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表示出来吗?

  显然是不能的。为了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我们需要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我们把一种意义的量(如零上)规定为正,用学过的数(零除外)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正数,正数前面可以放上正号“+”来表示(常省略不写),;把另一种与之意义相反的量规定负,用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上负号“-”来表示,这样的数叫做负数(负号不能省略)。

  如:“+2”读做“正2”、“-3.3”读做“负3.3”等。

  这样我们学过的数中又增加了新的数——负整数和负分数;相应地我们学过的自然数和分数分别称为正整数和正分数。

  (二)运用新知 体验成功

  填空:

  1)规定盈利为正,某公司去年亏损了2.5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今年盈利了3.2万元,记做__________万元;

  2)规定海平面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正,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于海平面918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吐鲁番盆地最低处低于海平面155米,记做海拔__________米;

  3)汽车在一条南北走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规定向北行驶的路程为正。汽车向北行驶75km,记做________km(或_______km),汽车向南行驶100km,记做________km;

  4)下降米记做米,则上升米记做__________米;

  5)如果向银行存入50元记为50元,那么-30.50元表示__________;

  6)规定增加的百分比为正,增加25%记做__________,-12%表示__________.

  利用第3)题说明在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把哪一种意义的量规定为正,是相对的例如我们可以把向南100米记做+100km,那么向北记做-75km.但习惯上,人们常把上升、运进、零上、增加、收入等规定为正。

  (请同学独立完成,然后同桌同学相互评价。)

  (三) 师生互动,继续探究

  (合作学习)读一读这些数0,880,-20xx,+123,-233,-2.5,+3.2,+918,-155,+75,-100,25%,-12%,请根据你认定的数的特征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征。

  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估计可能出现的正确结论有:

  ;

  ;

  对于较为正确的分类,并能说出特征的都将给予肯定,重视个体差异,体现多元评价的思想,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教师给出规范的分类:

  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说明:①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②分类的结果应无遗漏、无重复;③零是整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为了使学生实现从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使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设计分层练习。

  例 下列给出的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分数?哪些是有理数?

  -8.4, 22, ,0.33, , -9.

  练习1 判断表中各数属于什么数,在相应的空格内打“√” .

  正整数

  整数

  分数

  正数

  负数

  有理数

  20xx

  √

  √

  √

  √

  -4.9

  0

  -12

  探究活动:

  练习2 如图,两个圈内分别表示所有正数组成的正数集合和所有整数组成的整数集合.请写出3个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数:

  1)属于正数集合,但不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2)属于整数集合,但不属于正数集合的数;

  3)既属于正数集合,又属于整数集合的数.

  将它们分别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你能说出这两个圈的重叠部分表示什么数的集合吗?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并对典型错误进行讨论与矫正,使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完成对新知的迁移。

  (五)概括梳理,形成系统

  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完成。即: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的补充、概括,以本节知识目标的要求进行把关,确保基础知识的当堂落实。

  (六)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

  2、设计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有余利的同学完成。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学习目标】: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正数和负数概念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 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堂练习】:

  1. 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 54

  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要点归纳】: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 ,小于0的数叫做 。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 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拓展训练】: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O℃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

  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

  【课后作业】P5第1、2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能根据角的度量比较角的大小,熟练进行角的换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丰富的图形世界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的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角度制的换算

  2、教学难点:角的表示方法、角度制的换算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三、学情分析

  角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接触了角的有关知识,对角的概念、比较、度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按照教学目标要求,这节课将进一步对角的概念、比较和度量进行规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借此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节课设计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引导发现法,辅之以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采用的是直观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用具:

  量角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多媒体放映一些生活中图形:时钟,教堂,足球射门请生观察。

  2提出问题:

  时钟的分针和时针,教堂的屋顶,足球与门框,都给我们怎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们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出一个角,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二)活动探究,建构新知

  活动一

  角的概念

  师:我们如何给角下定义?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角下一个定义。生:角的两种定义:

  a、角是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上一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边;

  b、角也可以看成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

  (学生小组活动思考讨论,组内统一意见,代表发言,最后比较各答案得出准确定义。学生对角的概念已初步接触过,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但由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太强,教师可进行适当的纠正、归纳)

  活动二

  角的表示

  师:如何表示一个角?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36面在关内容,归纳角的表示方法(小组内讨论互助)

  生:角的表示方法有:

  1、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如:∠aob

  2、角的符号+一个大写字母,如:∠o

  (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

  3、角的符号+数字如:∠1

  4、角的符号+希腊字母如∠α

  师:在用这些方法表示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生:用“角的符号+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用大写字母,顶点的字母应该写在中间;在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一个大写的字母表示。

  师: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细节: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的时候,要在角上画一个小弧形。另外在角的表示中不能丢了前面角的符号。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当然,学生在归纳、表述的时候会出现不正确、思维不太严谨的地方,教师可给于适当的引导、纠正)

  尝试应用,反馈矫正

  师: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练习

  1、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请分别表示出来。

  c

  2、将图中的角用不同方法表示出来并填写下表

  b

  b

  ∠1

  ∠bca∠3∠4abc

  ceda

  获得积极深层次的体验,从而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活动三

  角的度量与比较

  ab

  师:点a、b、c表示足球比赛中三个不同的射门位置,请同学们:c

  1、先估测图中所示各个角的大小

  2、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与同学们交流度量角的方法3、射门角度越大,进球机会越大,请指出在图中哪一点射门最好

  4、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你还能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生:1、∠b最大

  2、∠a=28°∠b=91°∠c=45°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一对中,二合线,三读数”

  1、点b射门最好。

  2、对于角的比较大小,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

  (通过学生的探索,让学生明白角的比较方法很多,可以通过估测、度量的方法,也可以通过叠合的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迁移新知

  试一试1、如图打台球的时候,球的反射角总是等于入射角。

  请同学们估测球反弹后会撞击图中的哪一点?

  (问题1以打台球为情景,因为台球是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又与角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角的三种比较方法)

  2、(1)图中以oa为一边的角有哪几个?请按大小顺序用“﹤”号连接起来;

  (2)∠aoc=∠aob+∠boc,∠aob=∠aod-∠dob。类似地,你还能写

  出哪些有关的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o

  dac

  b

  (问题2具有开放性,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认真读图,要给学生较为充分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表述出有关角的和与差的关系式)

  3、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oc,使得∠aob=600,∠boc=300,求∠aoc的度数。

  (问题3的解答中,∠aoc有两种可能,不少同学只得出了一个答案:90°。表现出思维不太严谨,此时教师应该抓住思维训练的契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关于角的度量单位,教学时应强调:

  (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2)度、分、秒的进率是60(与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换算一样)多媒体出示例题与练习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

  师: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学习了角的概念、角的表示、角的比较与度量,角的换算。

  师: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索、交流与讨论,你有哪些收获?

  生:学会了角的表示方法,角的大小比较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角度的换算等

  (五)、布置作业:课本p3081、2、3同时出示思考题“用一副三角板,你可以作出哪些特殊的角”作为本节课的延伸。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内容: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P58-59

  课型:新授 时间: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意义。

  2、在通过学生活动中,理解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会用它们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学习难点:对法则的理解

  学习过程

  1.学习准备

  1.叙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

  2.计算

  (1)(- a2b) ?(2ab)3=

  (2) (-2x2y)2 ?(- xy)-(-xy)3?(-x2)

  3、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合作探究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 问题: 一个施工队修筑一条路面宽为n m的公路,第一天修筑 a m长,第二天修筑长 b m,第三天修筑长 c m,3天工修筑路面的面积是多少?

  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算法一:3天共修筑路面的总长为(a+b+c)m,因为路面的宽为bm,所以3

  天共修筑路面 m2.

  算法二:先分别计算每天修筑路面的面积,然后相加,则3天修路面 m2.

  因此,有 = 。

  3.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吗?

  4.你能尝试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吗?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例3 计算:

  (1) (-2x) (-x2?x+1) (2)a(a2+a)- a2 (a-2)

  2、练一练

  (1)5x(3x+4) (2) (5a2? a+1)(-3a)

  (3)x(x2+3)+x2(x-3)-3x(x2?x-1)

  (4)(?a)(-2ab)+3a(ab-b-1))

  (三)学习

  对照学习目标,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收获?有什么疑惑?

  (四)自我测试

  1、教科书P59 练习 3,结合解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几何意义。

  2、判断题

  (1)-2a(3a-4b) =-6a2-8ab ( )

  (2) (3x2-xy-1) ? x =x3 -x2y-x ( )

  (3)m2- (1- m) = m2- - m ( )

  3、已知ab2=-1,-ab(a2b3-ab3-b)的值等于 ( )

  A. -1 B. 0 C. 1 D. 无法确定

  4、计算(20xx 贺州中考)

  (-2a)?( a3 -1) =

  5、(3m)2(m2+mn-n2)=

  (五)应用拓展

  1、计算

  (1)2a(9a2-2a+3)-(3a2) ?(2a-1)

  (2)x(x-3)+2x(x-3)=3(x2-1)

  2、若一个梯形的上底长(4m+3n)cm,下底长(2m+n)cm,高为3m2n cm,求此梯形的面积。

  3、一块边长为xcm的正方形地砖,因需要被裁掉一块2cm宽的长条,为剩下部分面积是多少?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打折销售问题。

  【学习难点】准确理解打折销售问题中的利润(利润率)、成本、销售价之间的关系。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同步练习含解析

  1.班主任老师在七年级(1)班新生分组时发现,若每组7人则多2人,若每组8人则少4人,那么这个班的.学生人数是(  )人.

  A.40 B.44 C.51 D.56

  2.某玩具的标价是132元,若降价以9折出售仍可获利10%,则该玩具的进价是(  )元.

  A.118 B.108 C.106 D.105

  3.某车间有27名工人,生产某种由一个螺栓套两个螺母的产品,每人每天生产螺母16个或螺栓22个,若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栓,其他工人生产螺母,恰好使每天生产的螺栓和螺母配套,则下面所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22x=16(27-x) B.16x=22(27-x)

  C.2×16x=22(27-x) D.2×22x=16(27-x)

  4.甲仓库与乙仓库共存粮450 吨、现从甲仓库运出存粮的60%.从乙仓库运出存粮的40%.结果乙仓库所余的粮食比甲仓库所余的粮食多30 吨.若设甲仓库原来存粮x吨,则有(  )

  A.(1-60%)x-(1-40%)(450-x)=30 B.60%x-40%?(450-x)=30

  C.(1-40%)(450-x)-(1-60%)x=30 D.40%?(450-x)-60%?x=30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同步四维训练含答案

  1.(20xx·黑龙江哈尔滨中考)某车间有26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800个螺钉或1 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设安排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C )

  A.2×1 000(26-x)=800x

  B.1 000(13-x)=800x

  C.1 000(26-x)=2×800x

  D.1 000(26-x)=800x

  2.(20xx·广西南宁中考)超市店庆促销,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元,第一次降价打“八折”,第二次降价每个又减10元,经两次降价后售价为90元,则得到方程(A )

  A.0.8x-10=90 B.0.08x-10=90

  C.90-0.8x=10 D.x-0.8x-10=90

  3.(20xx·黑龙江绥化中考)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30 cm,若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 cm,宽增加2 cm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设长方形的长为x cm,可列方程为(D )

  A.x+1=(30-x)-2 B.x+1=(15-x)-2

  C.x-1=(30-x)+2 D.x-1=(15-x)+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学习目标】:

  1、会用尺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3、理解线段中点的 概念,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

  【学习重点】:线段 的中点概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是重点;

  【学习难点】: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温故知新

  1、过A、B、C三点作直线,小 明说有三条,小颖说有一条,小林说不是一条就是三条,你认为______的说法是对的。

  二 、自主学习

  问题:现有一根长木棒,如何从它上面截下一段,使截下的木棒等于另一根木棒的长 ?

  上面的实际问题可以转化为下面的数学问题:

  2、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两条线段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那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我们先来回答下面的问题。

  怎样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

  一是用尺子测量;二是站在一起比(脚在同一高度)。

  如果把两个同学看成两条线段,那么比较两条线段就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从而进行比较。

  (2)把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一端对齐,从而进行比较,我们称为叠合法。

  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在用玩具枪瞄准时,总是用一只眼对准准星和目标,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则交点有_______________个.

  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若两个角的'顶点重合,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那么这条射线是角的平分线

  D、过直线外一点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9、下列说法:①平角就是一条直线;②直线比射线线长;③平面内三条互不重合的直线的公共点个数有0个、1个、2个或3个;④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⑤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⑥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B、1个C、2个D、3个

  同步四维训练

  知识一:直线的性质

  3.在开会前,工作人员进行会场布置,在主席台上由两人拉着一条绳子,然后以“准绳”为基准摆放茶杯,这样做的理由是(B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垂线段最短

  D.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

  知识点二:线段的作法及比较

  4.在跳绳比赛中,要在两条绳子中挑出较长的一条用于比赛,选择的方法是(A )

  A.把两条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拉直两条绳子,另一端在外面的即为长绳

  B.把两条绳子接在一起

  C.把两条绳子重合观察另一端的情况

  D.没有办法挑选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会进行角度的换算是重点、

  2、难点:角的表示、角度的换算是难点、

  3、关键:学会观察图形是正确表示一个角的关键、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量角器、时钟、四棱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观察时钟、四棱锥、

  2、提出问题:

  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棱锥相交的两条棱,都给我们什么样的平面图形的形象?请把它画出来、

  学生活动:进行独立思考、画图,然后观看教师的演示过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演示角的形成过程:一条射线OA绕端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得到的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

  二、新授

  1、角的概念、

  (1)提出问题:

  从上面活动过程中,你能知道角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两条射线、

  (2)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下图)

  2、角的表示、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7页有关内容,了解角的表示方法、

  教师活动:讲解角的不同表示方法,着重讲解一个顶点有多个角的表示方法、

  请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学生活动:请一个学生板书练习,其余学生独立练习、

  教师活动:巡视学生练习情况,给予评价,对多数同学作出肯定评价、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138页思考题,进行小组交流,获得问题结论、

  教师活动:参与学生交流,并用多媒体演示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启发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并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答案:分别形成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8页内容,讲解角的度量方法及度、分、秒的换算、

  板书:1周角=_____,1平角=_____,1=____,1=____、

  学生活动:思考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例: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教师讲解计算过程、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139页练习、

  2、计算:(1)4839+6741

  (2)90-781940

  (3)2230 (4)176523、

  此:此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过程中充分地进行小组交流以解决练习过程中的疑难,教师巡视过程中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以答疑解惑,并请学生板书后再讲评、

  3、想一想: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多少度?

  师生互动:观察时钟在5点15分时,时针与分针所处位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先从时针在分针转动到15分时,分针转过的角度与时针转过的角度的关系,并请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76、5、

  四、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1、什么是角?组成角的图形是什么?如何表示一个角?

  2、本节课还复习了平面、周角?怎样得到这两种角?

  3、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它们是如何换算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144页习题4、3第1、2、3、4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如下左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学表示的角,改用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______、

  2、将上右图中的角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填入下表:

  3 4

  BCA ABC

  3、( )=_____=_____6000=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4、在钟表上,1点30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150 B、165 C、135 D、120

  5、下列各角中,不可能是钝角的角是( )、

  A、 周角 B、 平角 C、 钝角 D、 直角

  三、解答题、

  6、计算:

  (1)5328+4732 (2)1750-327

  (3)1524 (4)31425(精确到1)、

  7、如下图,分别确定四个城市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角的度数、

  8、想一想,做一做、

  (1)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在下图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答案:

  一、1、ADE,BDE,CED,B,AED

  2、5 BCE BAC BAD 

  3、7、5 450 100 ( )

  二、4、C 5、D

  三、6、(1)101 (2)1423 (3)77 (4)62024

  7、30,0,120,90 8、略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经历把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

  2、能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能识别一些简单几何体,正确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重点难点】

  识别简单的几何体是重点;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是难点。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仔细观察过我们生活的世界吗?从城市宏伟的建筑到乡村简朴的住宅,从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到街头巷尾的交通标志,从古老的剪纸艺术到现代化的城市雕塑,从自然界形态各异的动物到北京的`申奥标志……,包含着形态各异的图形。图形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就让我们走进图象的世界去看看吧。

  二、自主探究

  1、几何图形

  (1)仔细观察图4、1—1,让同学们感受是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

  (2)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让同学们观察图4、1—2回答问题:

  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什么?从不同侧面看,你看到了什么图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你又看到了什么?

  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圆柱、圆锥、球、圆、线段、点,以及小学学习过的三角形、四边形等,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我们把这些图形称为几何图形。

  注意:当我们关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时,得出了几何图形,它是数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而物体的颜色、重量、材料等则是其它学科所关注的。

  2、立体图形

  思考第117页思考题并出示实物(如茶叶、地球仪、字典及魔方等)及多媒体演示(如谷堆、帐篷、金字塔等),它们与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相类似?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它们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想一想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这些立体图形呢?

  思考:课本118页图4、1—4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3、平面图形

  平面图形的概念

  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它们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思考:课本118页图4、1—5的图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长方形、圆、正方形、三角形、……。

  思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是两类不同的几何图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它们有什么联系?

  立体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平面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

  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4、1、2点、线、面、体》同步四维训练

  知识点一:几何体的构成

  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C)

  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面,1个是曲面;

  ③球仅由1个面围成,这个面是平面;

  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面、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4、1、2点、线、面、体》同步练习含解析

  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

  1、圆锥体是由下列哪个图形绕自身的对称轴旋转一周得到的

  A、正方形

  B、等腰三角形

  C、圆

  D、等腰梯形

  2、下面现象能说明“面动成体”的是

  A、旋转一扇门,门运动的痕迹

  B、扔一块小石子,小石子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C、天空划过一道流星

  D、时钟秒针旋转时扫过的痕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棱柱的侧面可以是三角形

  B、四棱锥由四个面组成的

  C、正方体的各条棱都相等

  D、长方形纸板绕它的一条边旋转1周可以形成棱柱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学生很容易解决,相互交流,自我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电脑演示:

  如下图,第一行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便能形成第二行的某个几何体,用线连一连。

  由平面图形动成立体图形,由静态到动态,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奇妙无穷,更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四、做一做(实践)

  1、用牙签和橡皮泥制作球体和一些柱体和锥体,看哪些同学做得比较标准。

  2、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纸片,试将它折成一个正四面体。

  五、试一试(探索)

  课前,发给学生阅读材料《晶体--自然界的多面体》,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什么是正多面体,正多面体是柏拉图约在公元400年独立发现的,在这之前,埃及人已经用于建筑(埃及金字塔),以此激励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师出示实物模型:正四面体、正方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以正四面体为例,说出它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

  2、再让学生观察、讨论其它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将结果记入书上的P128的表格。引导学生发现结论。

  3、(延伸):若随意做一个多面体,看看是否还是那个结果。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师生可以共同参与,适当点拨,归纳出欧拉公式,并介绍欧拉这个人,进行科学探索精神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探讨,建立良好的相互了解的师生关系。

  六、小结,布置课后作业:

  1、用六根火柴:①最多可以拼出几个边长相等的三角形?②最多可以拼出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几个?

  2、针对我校电脑室对全体学生开放的优势,教师告诉学生网址,让学生从网上学习正多面体的制作。

  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根据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及乘除法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对前面所学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小结,同时也为后面的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好铺垫,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有比较广泛的应用。

  3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能按照有理数加减乘除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算。

  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在解决应用题前认真审题,观察题目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列出代数式,并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例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有理数的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认识到小学算术里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系,学生会感受到知识普适性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是如何利用有理数列式解决实际问题及正确而

  合理地进行计算。

  二:说教法

  鉴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能力不强,精神不能长时间集中,但思维比较活跃。尝试指导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采用了问题性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基础、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例将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动手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题,学生用抢答等多种形式完成最终的解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本36页)例9: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

  师生共析:认真审题,观察、分析本题的问题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1全年哪几个月是亏损的?哪几个月是的盈利的?

  2各月亏损与盈利情况又如何?

  3如果盈利记为“ ”,亏损记为“—”,那么全年亏损多少?

  盈利多少?

  6你能将亏损情况与盈利情况用算式列出来吗?

  (5)通过算式你能说出这个公司去年盈亏情况如何吗?

  【师生行为】:由教师指导学生列出算式并指出运算顺序(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则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再由学生自主完成运算。

  【教法说明】:此题一方面可以复习加法运算,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做准备,特别注意运算顺序。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分析题目的能力。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三):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例9的学习懂得了遇到实际问题应把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分析—动手”的过程用数学的形式表现出来,直观准确的解决问题。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少而精,直观性要强。能使学生清楚的看到本节课的重点,模仿示范例题熟练而准确的完成练习。也能体现出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统计调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调查方法。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像前面提到的收集数据的活动中,全班同学是我们要考察的对象,我们采用问卷对全体同学作了逐一调查,像这样对全体对象进行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调查、试验如采用普查可以收集到较全面、准确的数据,但普查的工作量比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人力、财力等)的限制难以进行,有时由于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采用。在这些情况下,常常采用抽样调查,即从被考察的全体对象中抽出一部分对象进行考察的调查方式。

  在一个统计问题中,我们把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sampl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例如,在通过试验考察500只新工艺生产的灯泡的使用寿命时,从中抽取50只进行试验。这5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的全体是总体,其中每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个体,抽取的5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是一个样本,50是这个样本的样本容量。

  为了使抽取的50只灯泡能很好地反映500只灯泡的情况,抽取时要使每只灯泡逐一进行编号,再把编号写在小纸片上,将小纸片揉成团,放在一个不透明的容器内,充分搅拌后,从中一个个地抽取50个号签。

  上面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各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随机抽样。

  师:以“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吗?”为题在班级进行调查,请设计一张问卷调查表。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代表展示结果。

  教师指导、评论。

  师:除了问卷调查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收集到数据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师:收集数据的直接方法有访问、调查、观察、测量、试验等,间接方法有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就以下统计的数据,你认为选择何种方法去收集比较合适?

  (1)你班中的同学是如何安排周末时间的?

  (2)我国濒临灭绝的植物数量;

  (3)某种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4)学校门口十字路口每天7:00~7:10时的车流量。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

  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

  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知识重点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设置情境

  引入课题 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

  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

  (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

  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

  从游戏中学数学 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 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

  寻找规律

  归纳结论 问题3:

  1, 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

  2, 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

  3, 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

  4, 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 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

  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2页练习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

  1, 数轴的三个要素;

  2, 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

  本课作业 1, 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

  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1, 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

  2, 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4-16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1-09

[优]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06-13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6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14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06-16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06-0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数学新七年级上册教案模板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