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新课标语文教案

新课标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3 15:47:3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新课标语文教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标语吧,标语的作用是便于“造势”,形成一种氛围,也容易起到“安民告示”的作用。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标语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标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新课标语文教案

新课标语文教案1

  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手指》在本组课文中是一篇略读课文,体现本组课文共同的特点,借平凡的日常所见,揭示生活真谛。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抓住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手指》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哲理散文,他选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题材,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具体描写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明了“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文章结构严谨,主题鲜明,首尾呼应,读后让人深受启发。

  学情分析:

  关于人文主题学习,学生要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而这些情与理的内省要以学生的反复阅读为前提,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辅助。立足文本,拓展延伸,使课外的信息与课内的文本互相补充,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堂皇 、附庸 、养尊处优”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具准备:

  课件及活页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在平凡的小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司空见惯的事物,同样蕴含着哲理,只是我们没有发觉而已。同学们手上都有五根手指,你知道就在这五根手指里,蕴藏着怎样的哲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课件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1、同桌互读、互查课文朗读情况,出时要求:课件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比天子,不漏字,不错字;

  (2)做到流利:自然停顿,朗读畅,不重复;

  (3)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结合课堂字词练习,学生随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教师检查。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1)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口头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 最后总结写( )。

  (2)引导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找出分别对应的文章自然段,体会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了解手指特点,初悟道理。

  1、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2、学生速读自学提示,自主学习(出示要求)。

  (1)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默读批画重点语句,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想想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

  手指名称长处短处大拇指食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

  3、品析:作者是如何介绍这五根手指各具不同的姿态与性格的? (学生自读课文相关段落,交流讨论其结果。)

  大拇指:运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生活实例,说明其吃苦耐劳,默默奉献。

  食指 :运用排比句式,举例说明其作用,表现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中指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其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态度。

  无名指和小指:列举实例,运用设问,强调了无名指和小指在兰花状姿态中最优美,表现其附庸、享乐的性格。

  四、联系生活,感悟道理

  1、体会提示: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说说 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具体来说就是人各有所长,既要看到人的长处,也要看到人的短处,彼此谅解,相互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3、 说说你积累的一些有关团结方面的名言、警句或谚语。

  4、 总结全文:

  的确,五根手指虽又长又短,但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强弱、美丑之分。其实同人也一样,只有团结,中国才有真进步。所以无论做什么时都要记住一句话:团结就是力量。(该段是对全文的总结,直接告诉我们道理,起到点明主旨的作用。)

  五、领悟表达,言行一致

  1、你覚得作者喜欢那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2、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六、拓展阅读,练笔延伸

  1、自我展示:配乐朗读课后小诗《手》 ,思考:这首小诗表面上是写( )的形状,实际上是在赞美( ),告诉我们( )的道理。

  2、课后作业:

  (1):推荐阅读丰子恺的资料。

  (2):小练笔:结合生活实际,模仿《手指》的写法写一写你身边是自己有所感触的事物,写清楚事物特点和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新课标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10个字。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水浒人物故事与同学交流,感受阅读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情感,并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乐趣。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水浒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水浒传》

  1.播放《好汉歌》,出示水浒108将人物图,调动人物情绪。

  2.展示《水浒传》全套书。让学生谈谈对《水浒传》有些什么了解,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浒人物。

  3.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注意多音字“传、供”的读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有何不懂之处?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质疑。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爱上读《水浒传》的?勾画出重点词,特别是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2.同桌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朗读,教师评点,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重点体会: 百听不厌 好奇 破涕为笑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

  2.学生按字的结构给生字归类。

  3.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书写:套 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了解了作者是如何爱上《水浒传》的?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他是怎样读《水浒传》的。

  二、探究爱读《水浒传》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从文中的那些句段,可以体会出“我” 爱读《水浒传》?

  2.学生带着问题自读4-5自然段后汇报学习成果。

  3.想象画面,深入体会“爱读”。

  4.品读“武松打虎”的细致描写,以第5自然段的描写为剧本,小组排演“武松打虎”小短剧。

  5.感情朗读,读出“我”的痴迷与喜爱,感受阅读水浒传的愉悦。

  三、说《水浒传》论《水浒传》

  1.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

  2.简介水浒及作者。启发学生谈感受。

  四、作业。

  《水浒传》是本极有魅力的书,还有许多英雄好汉等着我们。课后请同学们阅读《水浒传》,完成以下作业。可选作。

  1.准备一个水浒英雄人物的小故事,在班上说给同学听。

  2.写一篇论水浒英雄的小练笔。

  3.办一期以“水浒英雄人物”为主题的小报。

新课标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课文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趵突泉的特点,感受趵突泉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描写,融情与景的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模仿“融情于景”的描写方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看来都去过不少地方,你都去过哪,有没有什么景色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呢?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课前谈话)

  走进课文之前,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ppt)

  千佛山、大明湖和趵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尤其是趵突泉,位居七十二泉之首,被当年的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泉”。这么美丽的趵突泉在老舍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美妙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趵突泉,跟老师板书课题:趵字,左窄右宽,是跳跃、踊跃的意思,再写突泉。

  现在,让我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趵突泉的?

  二、整体感知:

  1、自学反馈。从哪几方面来描写趵突泉的?(泉水、大泉、小泉)板书。

  各有有哪些特点?请到文中去找一找。

  交流:清浅鲜洁

  纯洁,活泼,鲜明,永不疲乏,神秘

  有趣

  三、感受大泉: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老舍的脚步先去大泉领略它的神韵所在,请同学们先读读描写大泉的这段话感受下大泉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

  你觉的大泉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用书本中的语句回答。

  预设1: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

  读了这句话,哪些词语让你印象深刻?

  (1)一年四季,昼夜不停:春夏秋冬都在翻滚着,日日夜夜一刻也不停歇。

  读了这句话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翻滚的时间很长)

  (2)能带上你的感受来读一读吗?(个别读)

  (3)数次游览趵突泉的老舍看着眼前无时无刻不在翻滚着的泉水也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只要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就觉得自然的伟大,再不敢正眼去看。

  一起带着我们的感受,读好这句话。

  预设2: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这句话中,哪个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说说你的理解吗?

  (1)“冒”字的字形结构,冒字头两横的注意点。在学习单上写两个。

  (2)理解“冒”。“冒”可以用哪些词来代替?(钻,跳,窜、涌,流……)

  (3)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为什么要重复用这个字呢?不急着说,把这一段好好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

  (预设:生1:因为趵突泉的大泉有三个泉眼,所以作者用了三个“冒”。

  我们刚才看过图片,第一个泉在冒,第二个泉在冒,第三个泉也在冒,冒冒冒。那如果五个泉呢,冒冒,冒冒冒。乍一听很有道理,仔细一想,有点牵强。但他说出了一点,那就是三个泉同时在--冒。

  (生2:作者用了三个“冒”,还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1、你很有见解,一个冒字让人感觉到永不停歇,三个冒字更是让人觉得冒的时间很长很长了。

  老舍先生在济南生活了七年,阳光明媚的春天他去看趵突泉,它在--,炎热的夏天他去看,它在--,凉爽的秋天去看,它仍在--,即使是寒冷的冬天去看,趵突泉仍在--。大部分时间老舍白天去看,它在--,晚上去看,它依旧在--。

  2、读这段文字,你还可以从哪个词语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很长?(永远)

  在这里,作者连续用了几个“永远”?(四个“永远”。)

  你们觉得这趵突泉究竟这样接连不断地冒了多少年,以至于老舍先生用了四个“永远”?

  这趵突泉究竟一刻不停地冒了多长时间了呢?(出示历史资料,加深理解)

  了解了这一点,你能不能再来朗读一下,读出你的感受呢?

  这就是趵突泉,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好像永远不感到疲乏,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个别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4、老舍先生不仅写他看到的,也写他的感受,像这样的写法就叫做融情于景。

  (板书:见闻+感受融情于景)。

  我们合作着来读一读,同学们读老舍的见闻,老师读老舍的感受。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四、感受小泉的有趣

  过渡:趵突泉的大泉是如此地伟大、神秘,那么池边的小泉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作者在抓特点写的同时有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感受呢?快速的默读第四段,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

  作者对于小泉表达了怎么样的感受呢?(这比那大泉还更有趣。)

  小泉有趣在哪呢?

  ①有的像大鱼吐水,极轻快地上来一串水泡

  将小泉冒水写成大鱼吐水,很有趣;而是还是极轻快地(指导朗读,读出有趣和极轻快的感觉)

  ②有的像一串明珠,走到中途又歪下去,真像一串珍珠在水里斜放着。

  抓住“走”和“歪”,运用了拟人,把小泉写活了(指导朗读,读得有滋有味)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个!

  “半天、碎了,看,又来一个!”作者的心情变化:从等得不耐烦了,到惊喜,再又来了一个惊喜(指导朗读)

  ④有的好几串小碎珠一齐挤上来。像一朵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雪白。

  运用比喻,如果说那小碎珠是攒得很整齐的珠花,那趵突泉就是戴着这珠花的美丽少女,读出这种美感。“

  小泉的水泡就这样姿态万千呈现在我们面前(板书:姿态万千)

  引读:师:面对这姿态万千,妙趣横生的小泉,难怪会说--------

  五、小练笔

  大自然就是一位大画家,也是一位魔法师,在我们宁海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如浙东大峡谷,仔细观察这几张图片中的景色,让我们也像老舍先生那样既写自己的见闻,也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融情于景地写一写吧。(好词运用)

  (展开,要善于观察,把握细节,展开联想,抓住特点,运用修辞方法……)

  瀑布真美。

  六.交流反馈。(好句积累)

新课标语文教案4

  细读课文,解决学生疑难。

  1、请同学们细读课文2自然段,说说雄日拿到花种后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的词句。

  2、学生标画后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这些词语确实表现了雄日认真、精心地培育花种,希望种子早日发芽、开花。雄日还做了些什么呢?

  3、雄日期待、盼望的心情应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把自己当作雄日,想像他当时雄日的`心情。试着读读这段。

  4、学生练读。

  5、学生汇报渎,大家评议。

  6、国王选择了雄日作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7、从雄日的表现中,你愿意和他交朋友吗?

  六、练习朗读

  分角色朗读。

新课标语文教案5

  一、教材分析

  《七月的天山》节选自碧野的游记作品《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全文结构清晰,按照刚进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处的写作顺序,把天山充满异彩的景物渐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随着地点的转换,景物发生着变化。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雪峰,近距离欣赏雪水清流;在山腰,走进密密的塔松之中,感受青松日影里独特风采;在天山深处是广阔的花海,野花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给人以最美的享受。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天山美,七月的天山更美,不是春天胜春天。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较多地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且多是长句子,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可以抓住主要的长句子,让学生在反复读议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下来。

  二、教学要求

  1.认识8个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教学基本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情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瑰丽的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地方的景色的吗?(天山)是呀,“天山”令人神往,今天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有关天山的美文,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资料交流

  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

  三、初读畅游

  1.通读全文,文中一共描写了几个美丽的画面?并给这些画面加上小标题。(雪峰美景、幽静森林、繁花似锦)

  2.读读课文,想一想这些画面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安排的,并找出有关语句。(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如: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四、细读畅谈

  细细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描绘了哪几幅美丽的画面,是如何把这七月的天山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1.第二自然段

  --雪峰美景

  展开讨论: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你为什么喜欢?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C.读一读体会这些描绘方法的好处。

  2.学习第三自然段

  --森林幽静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蜿蜒无尽--森林之广大。

  雪水漫流、马蹄溅水--森林之悠闲、幽静。

  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森林之稠密。)

  读读重点语句,体会”无尽的翠绿。像撑开的巨伞,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句带的比喻的确切,用词的准确。

  3.第四自然段

  --繁花似锦

  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描其色多-- “五彩缤纷”

  绘其艳--“像……锦缎……霞光……彩虹”

  显其多--“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

  夸其高--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

  4.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七月的天山之美。

  五、精读品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读书汇报:把你认为读得美的,写得美的语段读得大家听。(每当学生读后,引导大家品味,体会写得精妙之处。如:动态描绘、色彩描绘、景物的形态描写、比喻的确切运用等等)。

  3.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

新课标语文教案6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通过对珍珠泉的描写,抒发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教学本课,笔者以“口语交际”的形式组织阅读,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和谐互动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探寻美、体验美和交流美。使学生既复习巩固了本单元的阅读方法,又为后面的“口语交际”做铺垫。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认识5个字(包括一个多音字“担),能用“缘故、朴素”造句。

  2.练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7个生字,用“缘故、朴素”造句。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说说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泉,它有什么特点。我国还有很多神奇的泉,你知道吗?(学生可说“资料袋”中的内容,也可说自己搜集的内容。)作者吴然的家乡也有一眼泉,叫——板书课题《珍珠泉》。

  2.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眼泉为什么叫珍珠泉?在作者的眼里,它是一眼怎样的泉?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

  同桌轮读课文,互相订正读错的字词,最后交流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招聘“导游”,模拟“游客”

  1.师:风景优美的“珍珠泉”迎来了很多游客,景点管理部门想在我们班招聘一批小导游,你们想当小导游吗?

  播放旅游景点中导游解说场面的片段(30秒钟之内)。

  思考:导游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城市学生对导游这一职业较为熟悉,该环节可省略。)

  2.师:要当好“珍珠泉”的导游,你认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学生讨论后归纳

  (1)要熟悉“珍珠泉”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把这些特点介绍给游客;

  (2)针对游客最想知道的进行解说;

  (3)解说时要富有感情。

  3.师:如果你是一名慕名来到“珍珠泉”的游客,最想了解什么?最想对导游提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后小结。可能有以下问题:(1)“珍珠泉”为什么会不停地冒着水泡?(2)珍珠泉为家乡作出了哪些贡献?(3)“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这句话什么意思?……

  三、品读课文,准备“应试”

  1.出示“导游”招聘条件。

  考题

  (1)概括介绍“珍珠泉”的特点。

  (2)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详细、生动地介绍“珍珠泉”的.美丽景色。

  (3)能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

  要求

  (1)能主动、热情、大方地为游客作解说。

  (2)介绍“珍珠泉”的特点时能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表达出对“珍珠泉”的赞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能认真倾听游客的提问,并认真、耐心、有礼貌地解答。

  2.学生根据招聘条件中的“考题”和“要求”细读课文,四人小组内每人轮流当导游(其他当游客)进行模拟“招聘考试”。

  3.教师巡视各小组“应试”情况,学生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1)解说课文第2自然段内容时,要注意“水是那样绿……已经发黑的树叶”这两句话,既要突出绿的程度,又要表达出赞叹的感情。

  (2)解说第3自然段中“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这句话,要突出水泡的顽皮。“开始水泡很小……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要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情感。“水面和潭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要表现出水泡色彩丰富、晶莹剔透的特点。

  (3)第4自然段有一句话:“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要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在什么时候说较好,如何强调重音和停顿,如何表现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赞美。

  4.出示“珍珠泉”挂图,指导学生凭借挂图解说,并能恰当用一些手势辅助解说。

  四、组内比赛,竞聘“导游”

  1.组织学生分组(四人一组)进行解说比赛,推选出优胜者(每组1名)。

  2.老师为优胜者颁发“导游证书”。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续

  小导游们,你们的解说尽兴吗?小游客们,你们这次“珍珠泉”之行愉快吗?

  下一次旅行的目的地就是我们自己的家乡——××,而且还继续招聘小“导游”。你们准备带领游客到家乡的哪个景点参观,如何解说呢?

新课标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熟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理解诗中的词语。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读儿童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老师有一则谜语,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听仔细了:有人不说话,肚里学问多。有字不认识,就去请教它。(一起说)

  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只要是它知道的就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因此,大家都亲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员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发生了争吵,吵得可热闹了。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这场争吵?(想)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读一读《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这首儿童诗

  三、指导诵读

  1、出示诵读要求。

  一读通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懂 理解词语,读懂大意。

  三读好 想象画面,读出情感。

  2、读通。

  (1)初读全文。

  请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得字就读读上面的拼音,争取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开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2)检查读课文情况。

  读得怎么样了?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课文吧。每人一小节,谁愿意读?

  (3)指导停顿。

  师生合作读,学生用铅笔画上停顿符号。同桌一人一段互相读。

  3、读懂。

  (1)课文已经基本读通了,下面清小朋友们默读课文,有不理解的词用笔标出来。

  (2)交流解析难理解的词语。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或意见。

  深奥:(道理、含义)高深不易理解。

  报告: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

  主角:主要角色、主要演员、主要人物。

  不可开交:无法结束。

  片面:偏于一面,不全面。

  强调:着重提出。

  4、听录音。

  读得怎样?你想读得像他一样好吗?我们一起努力!

  5、读好。

  (1)第一段。

  师:刚刚我们听了课文的录音,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谁在争吵了吗? 一起说:“标点符号”。

  师:对,诗歌的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谁来读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齐读)

  指导抓住重点词语的朗读。

  (2)第二段。

  师:哎呀,真够吵的![出示插图]看它们的眼睛瞪得多大,听它们的嗓门提得多高。感叹号拄着拐杖,小问号张大耳朵,调皮的小逗号急得蹦蹦跳。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第2小节,看看你能不能抓住一些重点词语读出标点符号们的神态和动作。

  指导读,可加上动作。

  (3)第三至七段。

  师:这些标点脸红脖子粗的,它们在吵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诗歌第3—7小节。注意读好语气。

  师:课文里讲了哪些标点的争吵?

  你喜欢哪个标点符号呢?读一读,如果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4)第八段。

  师:就在大家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谁来发表意见了?

  指导读老人的口吻。

  (5)第十段。

  师:小朋友,你听了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让我知道?

  交流。

  (6)第九段。

  字典公公告诉我们:(齐读)

  6、分角色朗读。

  旁白、感叹号、问号、顿号和逗号、省略号、句号、字典公公

  师:瞧!通过我们的努力,已经将这篇课文读得如此动人。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欣赏一首儿歌——《标点符号歌》,请小朋友们仔细听,看这首儿歌里提到了哪些标点。(交流)

  这学期我们已经开始学写作文了,标点符号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作文中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

新课标语文教案8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

  2、联系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我国历史上几位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艺术特点及其书法作品。

  3、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了不少学习和阅读的方法,具备搜集、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有一定的语文水平和自学能力。我校有开设书法兴趣班,一部分学生有软笔书法的基础,单仍有一部分学生接触不多。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和他们的书法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受到古典艺术的熏陶,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课件

  2、预习要求:

  (1)给课文标注自然段。并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搜集我国古代书法名家的资料(作品代表作、艺术特色、小故事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参加北小,六三旅游团。今天我们将前往陕西西安,游览我国最大的书法艺术宝库----西安碑林,这里不仅是我国古代文化经典刻石的云集之地,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所。真可以称得上是“名碑荟萃”。

  2、“碑”宋代以前的碑字没有那一撇。书法中的碑“字少了一撇,结构看起来对称美观。并不是错别字哦

  那么碑字到底何意呢?字典中理解,图片理解。

  3、”荟萃“

  字典中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那么,你能用文中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名碑荟萃“吗?

  (二)初读整体

  1、参观之前,请各位游客先默读”旅游资料“,提炼信息。

  (三)小组品悟

  1、通过刚才的阅读,相信游客朋友们已对西安碑林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你还会听到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介绍。由请”书圣“导游团,为我们开启今天的参观之旅。

  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王羲之书法展区,我是导游小源,下面由我来带领大家进行参观。王羲之,字逸少,汉族人,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有”书圣“之称。”唐太宗是王羲之的脑残粉,一手把王羲之推到“书圣”的位置,唐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评价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不过很可惜真迹已经失传。下面请听一个故事,来感受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入木三分。

  下面请大家自由参观。

  相信各位游客已经深入感受到王羲之炉火纯青的书法技艺了吧。

  3、接下来,由小于带大家来参观欧阳询的作品。欧阳询,字信本,今湖南长沙人。他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人称“欧体”。欧阳询学书十分刻苦。相传有一次,他外出看到西晋书法家索靖书写的碑石,初看印象不深;后来他又去看,才觉出妙处。于是,他在碑石下整整待了三天,仔细观摩学习。这是他年轻时的代表作《皇甫诞碑》。皇甫诞是隋朝官僚,此碑是其子皇甫无逸为纪念父亲而立。这是欧阳询七十六岁时书写的《九成宫醴泉铭》,此铭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自古以来,此铭被誉为“楷书之极则”。

  4、hello,我是颜真卿书法展区的小卓。颜真卿是一位书法革新家。为了学书,他两次辞官不就,拜师大书法家张旭。其书法风格,人称“颜体”。颜体的楷书端正雄伟,行书遒劲郁勃。颜真卿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屈折处圆而有力。《多宝塔碑》反映的是他早期的书法风貌,是后人初学楷书最通行的范本。《颜勤礼碑》是他71岁时的作品。颜勤礼乃颜真卿曾祖父。颜真卿纪念馆位于南京市,有兴趣的游客,可前去参观。下面请看一段视频。楷者模也,法也,颜公不仅是大书法家,更是一代名臣!

  5、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他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最好,就吸取了颜、欧之长,自成一体。他的字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世人有“颜筋柳骨”的说法。那时,“大臣家碑志,非其笔,人以为不孝”。就连不习汉字的外国使臣,每次入京,也必重购柳书以去。“柳公权用笔之道,富有深刻哲理。穆宗李恒问他用笔之法,他回答”心正则笔正,笔正则可法矣“。一语双关,寓意深刻,穆宗听了,顿时政容,悟其笔谏之意。这是他的代表作《玄秘塔碑》。碑额篆字三行,每行四字。碑正文楷书28行,每行54字。虽历经千年,字画仍清晰完好。

  6、通过刚才几组导游的介绍,我们认识了东晋的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唐朝的颜真卿、唐朝的柳公权,这些不同朝代的书法名家,艺术风格独特,各有千秋,有的潇洒清秀,有的骨气劲峭,有的端庄雄伟,有的结构严谨,真可谓名碑荟萃啊!

  师:我们刚才欣赏了四位大家的书法作品,你们知道还有哪些书法名家吗?生汇报。真可谓是名家荟萃

  7、游客朋友们,今天的”西安碑林“之即将结束,能说一说你们的收获吗?

  (四)升华情感

  难怪作者这样赞叹(生读)生朗读第六自然段。

  师:这位同学真会读书,将自己的感情溢于言表,你读得这么好,说说你的体会。生抓住”美不胜收“”瑰宝“这俩重点词谈体会。师:面对碑林,你会怎样赞叹--生读;

  面对书法名家,你会怎样赞叹--生读;面对外国游客,你会怎样夸耀--齐读。

  (五)迁移运用

  师:这些书法名家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们的艺术风格独特,各有千秋。他们的楷体字是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最佳典范。今天我们来临摹欧体:方正学生习字,教师巡回指导。展示,采访学生体会。

  (六)教师总结。

  我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字如其人“。我国汉字造型的最大特点就是方方正正,方方正正的汉字就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参照。希望同学们能像这几位书法名家一样,书写方方正正,人品堂堂正正!

  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名家名碑?欣赏图片。

  1同学们看,这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局部图,它被誉为是”天下第一行书“,虽然真迹已经早已失传,但仅从后人临摹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兰亭序》”潇洒清秀“的笔法。

  2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它的字骨气劲峭,法度严整。

  3颜真卿的楷书作品《颜勤礼碑》端庄雄伟,肌肉丰满,每一个字看去都仿佛都像一尊大佛。《祭侄文稿》是作者的行书代表作,被誉为是”天下第二行书“。

  4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骨力遒劲,骨干挺拔。颜真卿书法作品的饱满和柳公权书法作品的骨干,合起来被后世美誉为”颜筋柳骨“。

  遒劲郁勃(qiú jìng yù bó):雄健有力,具有生气。法度严整:规范严格。

  骨气劲峭:通常形容书法的雄健气势。峭:qiào,本义是指山尖尖。在这里比喻文笔不凡、言词脱俗的。形容字体或笔墨雄健挺秀。遒劲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ú jìng,形容雄健,有力量的。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使人应接不暇。瑰宝:意思是贵重而美丽的宝物;稀世之珍宝。特别珍贵的物品。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主词条: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于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于时,最终以死明志。

  欧阳修:①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有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集古录跋尾》)②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而不免惑于神仙之说。

  (《集古录跋尾》)爱新觉罗·玄烨:史称颜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

  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跋颜真卿墨迹后》)。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正如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所说:“初唐的欧、虞、褚、薛,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真卿的楷书,尤其是印岁以后的楷书,已形成一种范式,后世学习者极多,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柳公权是楷书书体的总结者和创新家,他在研究和继承钟繇、王羲之等人楷书风格的基础上,遍阅近代书法,学习颜真卿,溶汇自己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楷书,为后世百代楷模,成为“唐书尚法”的突出代表之一。

  他的字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书贵瘦硬方通神”他的楷书,较之颜体,则稍均匀瘦硬,故有“颜筋柳骨”之称。

  柳公权工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由于唐楷是带着这样一个目的,所以法度森严也就是必然的了。发展到柳公权到达顶峰,再发展就成美术字了。法度森严,一是给人刻板的印象,另外就是十分不利于个性的发展和创作,因为限制太多。加上后人学唐楷方法不得当,包括现在很多人,一笔一画的死临,临到死也没搞明白书法是怎么回事。

新课标语文教案9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章选取了小说前8章节的内容,但有较大的改动,主要是将一到七章节的内容浓缩为前5个自然段,简单写了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情景和奶奶死后他成

  为小侦察兵的经过。从第6自然段开始,重点叙述了他与区队长一起消灭日本鬼子这件事:诱敌进屋、与鬼子巧妙周旋、协助战士消灭鬼子、夺得渴望已久的枪……故事情节生动,扣人心弦,叙事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十分鲜明,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少年英雄的形象。

  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读懂本篇课文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是比较容易的。借助课文这个例子,落实高段的阅读训练目标,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注意详略得当,同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学习通过符合人物个性的特色语言、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突出嘎子鲜活形象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教师重点检查“冀”、“淀”的读音,注意“嘎”的字形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3、感知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详有略的特点,知道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朗读课文,借助教材中的“课文链接”对《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和小嘎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师认真阅读《小兵张嘎》这部儿童小说,观看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选择有关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储备。

  3、教师认真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年段特点,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兵张嘎的机智勇敢。

  2、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知道是怎样将重点内容写详细的,并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五、教学难点

  揣摩关键词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初步探究文章为什么要有详有略。

  六、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检查预习,找准起点。

  1、出示课题。

  2、学生读课题。

  3、出示“嘎”字在字典上的三个读音及其解释,进行选择。 _嘎(ɡā)

  ①(~~〕象声词,形容鸭子、大雁等的叫声。

  ②象声词,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 _嘎(ɡ)

  京剧唱腔里,唱出的一种音叫嘎调。 _嘎(ɡǎ)

  ①乖僻,脾气不好。

  ②调皮。

  4、课前你们预习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5、抽查问题。

  ①本课所讲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方?(提问的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了解学生对生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因为“冀”、“淀”是生字中读音最容易出错的两个字。)

  ②初读课文后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感受课文中人物形象的起点。)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哪里是详写。

  1、浏览课文,课文有的地方写得十分详细,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找一找,举例说说。

  2、详写的内容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的表达效果,知道怎样详写。

  1、课文是抓住什么把嘎子夺枪的部分写详细的?学生自己读课文的6—11自然段,批注自己的体会。

  预设1:

  说时迟,那时快,嘎子见他要跑,急忙“咣当”把门一关,鬼子军官身子才窜出半截,便夹住了后退,一个嘴啃地,栽在台阶上……

  (1)指名学生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指导理解“说时迟,那时快”的意思)

  (2)自己读,想象画面。

  (3)学生练读,指名读。根据学生读的情况指导理解:描写时所用的哪些词闪到你的眼前,让你感到特别痛快。(“窜、栽、夹、嘴啃地”等)

  “窜”的教学:出示“窜”字的繁体字,让学生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准确运用带有感情色彩词语的表达效果。

  (4)指导学生读好这部分内容。

  (5)课文是写小兵张嘎,为什么那么详细地写鬼子的狼狈样?

  预设2:

  (1)体会正面描写嘎子的语言。

  嘎子推开门,只见两条黄色的`影子正在院子里晃,再一看,可不是两个日本鬼子吗?前面那个挎把洋刀,背个图囊,还是个官儿呢。嘎子一惊,失声叫道:“哎呀,两个鬼……”“子”字还未出口,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啦!快预备饭啊!”只听屋里微微的一阵响,传来区队长装出的奶奶的声音:“嘎子,好好把太君往屋里请。”

  ①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人物对话的内容。

  ②指导学生读好“哎呀,两个鬼……”从朗读中体会嘎子的机智。

  ③学生练习朗读,体会人物语言背后的含义。(他急忙改口高叫道:“奶奶!有两个太君进院了!快预备饭啊!”“奶奶”实际上是在叫谁?“快预备饭”指的是什么?指导学生用虚声表现距离感。)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

  2、出示作家手迹,让学生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语言锤炼。

  总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四)感受照应,升华人物形象,知道为什么详写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

  就连老鹰抓小鸡也没有这么快。小嘎子飞身扑过去,一下就把“王八盒子”抢在手里了。他的心是怎样在沸腾啊,什么过年放炮,什么赶会逛灯,怎么比得上他此刻的快乐呢?

  (1)出示老师改写的文字。

  他的心在沸腾啊,过年放炮,赶会逛灯,都比不上他此刻的快乐。

  (2)两段对比读,感受到有什么不同?

  (3)嘎子喜欢枪,在描述中作了铺垫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段落:

  这时,他发现那个军官腰里挎着个皮盒子,一支枪把翘在外面。一霎间,他那馋虫儿似的小舌头,一连在嘴角上舔了好几下。

  老钟送他一把做工精巧的木制小枪,可嘎子多么想拥有一支真正的枪啊!

  2、出示小说原文中的一段文字:

  啊,削得多么精巧呀!不只弹槽、护圈、枪柄削得毫厘不差,惟妙惟肖,单看那“枪筒”,竟是用一个铜子弹壳改成的,金光灿灿地装在上面,衬着柄儿上的片片鱼鳞,简直就是小巧玲珑的“张嘴灯”,装上子弹能打得响哩。

  (1)这一段精彩的描写在课文中却浓缩成了一个词,(精致)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升学生对文章布局谋篇要做到详略得当的认识。

  3、回扣课题,提升人物形象。

  4、激发阅读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兴趣。

新课标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够从“书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部分、精彩语段、读书感受”等方面,向别人推荐好书。

  2.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建议,并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能给他人补充、评价,语言文明,顺畅、有条理。

  3.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向他人推荐好书。

  2.难点:表达清楚、有条理。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一本最喜欢的课外书。

  2.填好《好书推荐》表。

  3.每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课外书的书名写下来。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议论好书。

  师:你们在课外都读过哪些好书?那你读过的这些书中,你最喜欢什么书?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二、探究“说法”,尝试推荐。

  师:刚才,大家谈的这些书,都是对我们的成长非常有帮助的好书!你想不想和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你的好书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大家,让大家都来喜欢你的书。

  (板书课题:好书推荐)

  1.请两位同学向大家推荐自己的好书。大家认真听,比较一下,这两个同学,谁的推荐好?好在哪里?通过他的推荐,你知道了什么?

  2.师生评价,概括出介绍、推荐一本好书的方法:一是要把书名、内容说清楚明白;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介绍──比如有趣的部分、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三是要把握听的同学的疑问简要解答。

  重点提示推荐的角度:能够从不同角度介绍所推荐的好书,如:书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部分、分享精彩语段、说说读书感受、书给人的启示、快乐等。

  三、相互推荐,正确评价。

  1.师: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推荐,你是不是受到一点启发呢?推荐好书要做到什么?

  注意用好文明礼貌用语,书的优点要说的清楚明白,关键是你的'介绍能够打动别人,把课前准备的推荐办法适当地修改一下。没做好准备的同学,快速酝酿,准备推荐好书,可以同位互相提提建议。

  2.准备好了吗?谁愿意先向大家推荐你的好书呢?先推荐的老师还有小礼物送给你!指名推荐。其他同学认真听,他推荐的有什么优点?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建议?

  教师及时进行总结,并给第一个上台推荐的发小奖章--勇敢参与奖。

  3.师:当别人介绍的时候,作为听众,要怎么做呢?

  要做文明听众,认真倾听。除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外,还可以学习他的优点,不足的地方可以提出更好的建议,这样才能互相学习。

  4.填《好书推荐表》确保人人参与。

  推荐书目 作者简介 主要内容 推荐理由 精彩章节 读后感悟 读后启示

  四、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师:看来,推荐好书还真要讲究方法呢,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就四人一组,练习把你的好书推荐给小组的同学,稍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个优秀代表向全体同学推荐。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推荐最有创意,哪个小组就获得今天的合作创意奖!

  2.各小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3.汇报展示,互换《好书推荐表》,颁发奖章。

  五、名言结语,形成习惯。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用学会了用能打动他人的办法向大家推荐了自己的好书,同学确实是一群爱读书、会选书的小书迷。这些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洋中遨游,学知识,长本领,人人成为博览群书的人!

  屏幕出示读书名言,学生齐读积累。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别林斯基说:“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六、扩展延伸,提高能力。

  同学们互相借阅在课堂上推荐的好书。

新课标语文教案11

  一、故事引入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咦!后来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成语故事,《坐井观天》(板书)。

  二、初读熟知

  1 、师:同学们先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的谁和谁的故事?他们为什么事而争论?

  2 、师:他们是怎样争论的?请小朋友拿起笔,再次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也可以默读,用“ ”画出他们的对话。

  师:谁愿意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师:你画得真准!小朋友,你们画对了吗?

  三、精读课文

  1 、师:请小朋友自由朗读第一次对话,一边读一边想,你知道了什么?

  师:青蛙说的话后边是什么标点符号?

  师:小鸟从哪里来,飞了多久,这都是青蛙想知道的,所以读的时候应加重语气,谁来试?和你的同桌一起再读一读这段对话。

  2 、师:小朋友们读得真投入,(出示第二次对话),接下来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更精彩了,请看屏幕。

  生读句子。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把反问句改写成肯定句。

  师:我们现在来做个实验。请小朋友拿出准备好的纸,像老师这样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看天花板,说说卷起圆筒看到的天花板与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到的天有多大?

  师: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里,它的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青蛙看到的天只有井口大。

  3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请小朋友看看,小鸟飞过哪些地方,看到过什么?

  师:小朋友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看到的东西多,知道也就多。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该怎样读呢?自己试一试。(男女分角色读)

  4 、师:学到这里,大家都已明白青蛙错了,可自以为是的青蛙还和小鸟争论不休,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

  师:怎样才能让青蛙知道自己错了呢?

  师:对,眼见为实,让他亲眼瞧一瞧!(播放青蛙跳出井口动画)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出示句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他真的跳出了井口,青蛙 。)

  师:小朋友们的想象真丰富,语言真优美,相信你们能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有滋有味地齐读第三次对话。(生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再现情境。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 、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鸟还是青蛙。

  3、总结全文

  小鸟为了锻炼自己,飞过许多地方,获得很多见识。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学点知识,多看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多学、多看、多听、多想、多问,那你就不是井底之蛙,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新课标语文教案12

  教学目标:

  1、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学习蜗牛锲而不舍的精神。

  2、学习作者小时候观察蜗牛的方法,能正确、完整地把事情说明白。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犄、莫、启、毅、谨、慎、坠、跋、涉9个生字;积累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9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领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道理。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捉蜗牛。

  教学过程:

  一、启发学生谈课前捉蜗牛的过程和新发现。

  1、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和谁一起捉蜗牛?结果怎样?请用一两句话说说课前捉蜗牛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文本内容联系起来。)

  二、引导学生正确读课文,划出作者小时候怎样捉蜗牛的句子。

  1、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要求在读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

  2、学习记得小时候捉蜗牛的表达方式。

  (设计意图:突出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表达。)

  三、自由读课文,想想作者小时候对蜗牛有什么新发现?要求在课文中划出句子。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讨论交流,随机出示句子,进一步理解启示、坚毅、谨慎等词语和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重点体会的句子有:

  1、一会儿,它们就慢腾腾地钻出来,先是探出一对长着小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一阵,然后就谨慎地深处头来。你若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立刻把头缩回去,真是个胆小鬼。

  (设计意图:理解东张西望、谨慎、若是、便的意思,学习先然后的`表达方式。)

  2、它爬得慢极了,脖子伸得很长,背上重重的壳像一块大石头向下坠着,看得出它很努力。

  (设计意图:理解坠的意思,从哪些地方看出蜗牛很努力?同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说说还可以从哪些句子中看出蜗牛确实很努力。随机理解弯弯曲曲、长途跋涉、似乎、诉说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设计意图:这件事指什么?引导学生复述蜗牛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的体会水到渠成了。)

  五、学了课文,请你对蜗牛说说话,重点引导学生围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谈收获。

  (设计意图:谈收获为的是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习蜗牛勇往直前、锲而不舍的精神。)

  六、练习

  1、抄写本课新学的词语:

  犄角、启示、坚毅、触角、东张西望、谨慎、长途跋涉等。

  2、用先然后、敬佩各写一句话。

  3、熟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并说说有相近意思的句子。

  (设计意图:从二年级的课程目标出发,结合课文内容,积累词语、训练句子。)

  总的指导思想:

  1、目标上,突出二年级学生句子的训练,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过程上,加强学生实际生活和文本之间的联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发展学生的阅读个性。

  附板书:

  54

  童年与蜗牛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坚毅

  还在爬

  耐心

  很努力

  又

  信心

新课标语文教案13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落实三年级的训练重点。

  2、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运用创设情境,想象补白等方法,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体会人物内心情感,落实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人物的外在动作中读懂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我”对国旗的尊重、热爱和面包店老板对“我”的敬重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学习并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尊重和爱护国旗,体会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教学重点:

  理解面包店老板态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学习用外在动作表达内心情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 一面五星红旗。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师:今天,这面五星红旗出现在国外的一间病房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赶快打开课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内容。

  结合屏幕上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三、品评感悟,体会“我”的爱国情怀

  1、细读课文,思考面包店老板为我竖大拇指的原因。

  师:刚刚我们说面包店老板为我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一个外国的面包店老板会对一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呢?自己读课文,画出我的哪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2、交流语句。

  指名读画出的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样鲜艳。(指名读)

  创设情境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褪色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国旗经过河水的'冲洗,可能已经弄脏了,但在我的眼里,它依然是那么鲜艳。指名读)

  师:正因为我爱国旗,爱自己的祖国,所以在我的心中,五星红旗永远是那么鲜艳。让我们带着对国旗的尊敬之情齐读这句话。

  ⑵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名读)

  师:凝视是怎么看?

  请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就像捧起一面五星红旗,让我们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时,你心里在想什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孩子们,此时我是多么希望得到这块面包啊,可老板提出我可以用国旗换面包的时候,我却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⑶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指名读)

  师:透过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让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三段的后半段

  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我当时的处境如何?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想象,这位身体极度虚弱的大哥哥,咬着牙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艰难地穿上大衣,迈着沉重的步伐跌跌撞撞地向外走,每走一步,都揪心地疼啊!

  师:谁能把你想象到的画面,用读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读)

  师:此时,面包对于我来说还仅仅是面包吗?

  师:是什么?

  师:在生命和国旗之间,我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国旗,这时,你想对他说什么?正是我的这些行为打动了面包店的老板,使他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四、品评感悟,体会老板的国际友谊

  1、默读课文,思考老板的态度变化。

  师:一开始,面包店老板就是这样的态度吗?默读课文4——12段,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语句。

  2、交流语句。

  课件出示

  ⑴ 老板听懂了我的话,却把双手一摊,表示一脸的无奈,说:“我讲究平等交易,我给你面包,你能给我什么呢?”

  ⑵ 突然,老板的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的问:“那是什么?”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⑶ 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指名读)

  师:自由读第三句话,找出描写老板动作的词语。

  一起做这个动作,这一竖,代表什么?

  自由读以上三句话,试着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老板的态度是从一开始的——,然后到——,最后——。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师:也就是说老板的态度是从讲究平等交易到最后无偿支付费用。

  那是什么原因让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呢?(生自由说)

  师:正是留学生这种对国旗的尊重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打动了面包店老板,使他理解了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行为。可见,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甚至敬佩!老师希望大家记住这句话。

  师:学到这儿,你又想对面包店的老板说点什么呢?

  五、齐读最后一段

  师:正是因为面包店老板的这种爱心,才有了课文结尾那感人的一幕,让我们带着感动齐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师:一面五星红旗牵动着中国十三亿人民的心,也将世界各国的友谊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故事,相信读了这个故事,也会让你感动。(课件出示四川地震小故事)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每天都在发生。

  七、作业

  师:课下,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感人的句子抄写下来,并搜集一些表现友谊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一面五星红旗

  中国 外国

  我 老板

  难 平等交易

  爱国旗 无偿付费

  爱国 敬佩

新课标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及横画的写法。

  2、学习竖的写法。

  3、 练习“十”“干”“丰”。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姿势,认识了田字格的作用及用途,学习了横画的'写法,练习了“一、二、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基本笔画“竖”。

  二、写法指导

  我们写字时,首先要求作到“横平竖直”,所谓的竖直,就是要求把竖画写得笔挺有力,不能歪,不能弯,这是写竖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讲究方法,把竖画写更美观大方。下面我们就仔细地研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竖的写法。(教师示范)想想看,把一根竖画写的田字格中,应该把它放在什么位置?(竖中线)把笔在竖中线一点顿笔后,沿竖中线向下行笔,到末尾要出尖时,把笔轻轻地提起来,边向下写边提,最后提出。这样竖的尖就定好了。(教师再示范,学生模仿在方格中书写)

  三、学生练习

  “十”是基础,只有在“十”训练掌握的基础上,才能把更多的字写好。因此,“十”在教学时,所用的时间要适当延长。

  四、练写“岸、汁、奉”。

新课标语文教案15

  【设计理念】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科学精神”为专题编排。文章以“美丽”为主线,着眼于形象的塑造,将形象、事情、道理交错运用,情感贯穿其中。作者以简练生动的语言,借一段关于“提炼镭”的事情的叙述,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坚定、刚毅、执著的居里夫人。本课教学抓住提炼镭的片段深入品读,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置境有悟。再迁移练笔,品味“美丽”的内涵。教学中,以“读”为突破口,关注学生的主导地位,关注语文学习。注重对教材学法的指导,把“讲教材”变为“学阅读”,让学生学得更主动。追求“本色语文”,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已经基本掌握了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但理解还缺乏深度,需要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研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写法。

  【问题对策】

  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操作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互评价、以读为本来达到学生自主提出学习目标、自主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目的,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还给课堂。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能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3.学习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能从具体的事例中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学习品读重点句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1)借助本组“导语”和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2)针对自习提出问题。(3)读课文,自主查找资料。

  2.教师教学准备: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问题预设:什么样的美丽能跨越百年?这里的“美丽”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跨越百年”指的是什么时间?为什么把居里夫人和跨越百年的美丽连在一起?……

  2.出示学习目标:1.读懂这篇课文;2.掌握品读重点句段的一般方法。

  【设计意图:在课伊始,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启发学生的思维,抓住“美丽”这条主线入课,激发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

  二.感知课文

  学文方法:从课题入手质疑,归纳问题,研究问题。

  (一)通读全文,把握主要内容。

  浏览课文,注意生字读音,思考: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哪些方面?并用横线画出表现美丽的句子。可以参考自己的预习笔记。

  (二)反馈效果。

  1.读表现“美丽”的句子,相机指导易错字的读音及难读句子。

  2.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及预习能力,课堂上,着重抓易错字的读音及难读句子的指导,扫清阅读障碍,为下一个环节再深入的研读做扎实的铺垫。】

  三.精读1.2段

  学文方法: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一)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二)交流分享,品味领悟。

  1.交流反馈:课文第1.2自然段,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居里夫人的美丽?

  2.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推想词句的意思,并领会作者是如何表现“美丽”的。

  3.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中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本段时,着力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从整体上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指导书写

  (一)指导读帖。

  (二)指导运笔。

  (三)练习书写。

  (四)互评自改。充分肯定,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为了落实新课标的写字要求,要求学生下笔前先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及关键笔画,在范写时对关键笔画做重点的指导,并给学生练字的时间,写后再让学生互评自改,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

  五.作业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二)推荐阅读《居里夫人传》。

  (三)摘抄优美词句。

  第二课时

  课前:走近居里夫人。

  【课件出示:玛丽?居里,1867年生于波兰。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25岁来到法国留学,住在学校附近一间阁楼上,没有灯,没有水,只在屋顶上开了一个小天窗。她一心扑在学习上,26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学校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玛丽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使她赢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在荣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她来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科研活动。1898年,31岁的居里夫人与丈夫发现了钋,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

  居里夫人36岁时,与丈夫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39岁时,丈夫不幸遇车祸身亡。这一沉重打击,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居里生前的嘱咐激励着她。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

  44岁时,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67岁时,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白血病无情地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

  一.提出目标,激发阅读兴趣

  学习目标: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品读重点句段,感悟人物形象。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的三个方面:外貌美、科学精神美,还有淡泊名利的人格美。这美丽确实不简单。爱因斯坦说过:任何科学研究,相对于过程来说,结果是微不足道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居里夫妇研究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提炼镭的片段,从作者描述的具体事例中,找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美的句子,看看句子中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画下来,读一读,写上你的体会。

  二.品读第3段,感悟“美丽”

  (一)自读课文

  学生自读提炼镭的.片段,画出最能表现居里夫人科学精神美的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和课外资料在书上批注,写自己的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个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等理解课文,感知语言表达的内涵,体会人物可贵的科学精神。】

  (二)交流分享

  汇报交流自读成果,师相机引导。(依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一:“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抓“一锅一锅”等关键词体会地实验过程的漫长、艰辛、枯燥,从而感受居里夫人执着追求的科学精神。)

  师引导:学会抓关键词进行品味,这不失为一个理解句子的好方法。同时,它之所以成为关键词,是因为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它有特殊的含义,能够影响文章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由此可见作者在行文中用词的严谨,这也告诉我们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用词的准确达意。

  预设二:“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1.理解“烟熏火燎”、“点点烧痕”

  (1)观察字形,想象“烟熏火燎”的画面。

  你从哪些词中获得了环境恶劣的信息?“烟熏火燎”这个词很有意思,你发现了这个词有什么特点?出现了四个“火”——“熏”的四点底也是“火”字旁的变形。那是一个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出来吗?(体会实验室环境的恶劣,体会居里夫人不惧危险,执着追求,甘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居里夫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2)品味“点点烧痕”,读出自己的感动。

  2.理解“废弃的破棚子”。(可结合课外资料《居里夫人传》里关于“破木棚”的描述来理解。)

  【补充资料(摘自《居里夫人传》):

  资料一:这是个没人用的棚屋,屋顶的天窗玻璃早已破碎,一下雨就漏。以前医学院把这地方用作解剖室,但是长久以来,人们觉得这地方就是停放死尸也不合适了。棚屋里没有地板,地面上铺着一层不平整的沥青,家具只有几张破损的厨房桌子,也不知道这里为何会挂着一块黑板,还有一个旧的铸铁火炉,上面的烟筒已经生了锈。

  资料二:棚里有好几个天窗,夏天阳光直射进来,里面闷热得像个蒸笼一样。天一下雨,雨就淅淅沥沥地落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居里夫人就把漏雨的地方用粉笔圈起来,不敢把仪器和笔记本放在禁区里。冬天天寒地冻,即使生上一炉子炭火也无济于事,因为四处漏风的木棚根本不能保温。木棚里连个烟囱也没有,有害毒气弥漫整个屋子里,让人喘不过气来。】

  3.理解“终日”“可能”。(联系上下文等理解)

  承接“烟熏火燎”、“破棚子”带给学生的感受,体会“终日”、“可能”。

  终日是什么意思?(一天从早到晚)居里夫人这样工作,仅仅是一天两天吗?(不是)那是──(三年又九个月)从文中哪个词中可以看出:即使他们付出这么艰辛的劳动也不见得就能提炼出镭?(可能)但是他们还是继续努力,直到实验成功。

  预设三:“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在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抓住“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来体会语言的魅力)

  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时间很长,成吨的矿渣,只有0.1克镭。)三年又九个月、成吨、0.1克,从三个数字的强烈对比中,你感受到这0.1克镭来得──(很不容易)你们知道0.1克镭是多少?它比圆珠笔笔尖还要小,可就是这点镭的发现,为人类治疗癌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她为人类开启了原子核研究的大门。此时,你们还觉得这0.1克镭小吗?它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到居里夫人愿意为之付出──(三年又九个月时间、美丽的容颜、青春等)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三个数字的强烈对比,就包含着这么多的内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简约、清晰地直捣重点——感受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大胆取舍,集中精力,聚焦“美丽”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展开教学。着重抓住“烟熏火燎”、“终日”、“成吨的矿渣”、“0.1克镭”、“三年又九个月”等关键词句细细品读,同时习得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等写作方法。】

  (三)领悟“美丽”的表达内涵

  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还结合课外资料、联系上下文等,从不同角度品味居里夫人的美丽。学到这里,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居里夫人?(坚定、执著、刚毅)

  小结作者的表达特点: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由表及里,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迁移练笔,实践运用

  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结合课文提供的信息,抓住人物的衣着、长相、动作等,写写你脑海中出现的“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的形象。

  【实验室里的居里夫人:三年又九个月,1360多个日日夜夜,居里夫妇进行数百次的分离,数千次的实验。在烈日炎炎的夏日,______________;在大雪纷飞的冬天,____________;在倾盆大雨中,____________;在狂风怒号时,____________。】

  学生写片段,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写字姿势。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言信息,发挥想象,写一写实验室中的居里夫人的形象。这是想象的过程,书面练笔的过程,也是深入理解文本、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而学生的练笔,也是在感受汉语言表达技巧的同时,实现言语意义的再次建构的过程。】

  三.自读4—6段,自主品味“美丽”

  1.回顾学法:边读边想,发掘问题。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2.用刚才的方法自由阅读课文4—6段,品味“美丽”,感悟写法。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引导学生运用之前的学法自读,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拓展,既促进了学法的迁移、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自读能力,又很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五.播放录像,升华美丽

  同学们,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力量有如此的坚定与执著?在居里夫人眼中的人生意义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纪念镭发现25周年的纪念日上居里夫人的讲话。

  (播放录像)

  结合板书小结:同学们,这就是居里夫人美丽的一生,她的美丽是融(美貌,精神,人格)于一体,正是这样的美丽,它定格在历史上,也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也正是这样的美丽才是──(跨越百年的美丽)我们相信,这份美丽,不光会跨越百年,甚至会跨越千年、万年,这是一份永恒的美丽。居里夫人值得我们用一生去好好品读。

  六.回顾总结

  1.体会文章写法。

  为什么课文能给我们留下这样深刻的印象呢?作者是怎么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写了几件事来表现人物?(写人离不开事写事离不开人)

  2.回顾学习方法。品读重点句段主要方法有边读边想、发掘问题、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运用工具、查找资料。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上,了解课文内容只是阅读的开始,引导深入探究作者如何写的才是学习文本的重点。从某个角度而言,学习策略,就是那钓鱼的方法,就是那只会生金蛋的“鸡”。】

  七.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部分,抄写喜欢的句子。

  2、推荐阅读书目《居里夫人传》。

  3、运用学到方法读课后“阅读链接”,将体会到的感悟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的布置是从背一背、读一读、写一写三个方面给学生做了提示,让“美丽”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增加阅读的广度和宽度,增加教学之厚度。】

  【板书设计】

  四.回旋读文

  同学们,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坚定、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已深深打动了我们。文中像这样的描述还有很多,接下来,就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美丽。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

  居里夫人的一生是执着追求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回味着她一生的美丽,我们仿佛又看到一百年前,报告会上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报告会上的图片):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们怎能忘记,三年又九个月,一千三百六十多个日日夜夜,化验室里──

  【(居里夫人在化验室的图片):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我们又怎能忘记,她获得了许许多多荣誉,但是──

  【(居里夫人年老的图片):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作者梁衡在记事的过程中,被居里夫人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深深感染,所以当叙述了居里夫人据两位科学家发现X光后提出新的思考,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当叙述了居里夫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花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发现了镭之后,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当叙述了居里夫人为科学事业奉献了美貌、健康后,又情不自禁地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最后,作者觉得他的评价力度还不够大,引用了爱因斯坦的话高度评价了她的淡泊名利——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决不排除教师的积极引领和智慧唤醒。此环节,“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教师的引领下,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了个来回,在这样回环照应的读文中,促进了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也使文本的语言内化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标教案06-21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05-20

新课标《语文园地二》的教案08-15

新课标语文园地二教案02-08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精华)05-20

【优秀】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05-20

(精选)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案15篇05-20

语文新课标心得01-06

语文新课标心得01-12

语文 -风筝 (新课标)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