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必备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会本课10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
抓住关键词句,在朗读中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了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解故事的起因和发展,感悟大尖哥和水社姐的形象。
【难点】
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方法
朗读品析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台湾是我国的一座宝岛,在宝岛上有一个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你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
放课件:出示日月潭图片,欣赏日月潭的风光。
教师简介日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在黎明、黄昏、晴天、雨天时的不同景象。
导入:多么迷人的日月潭呀,关于它的得名,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听听这个美丽的传说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本课的生字词:
日月潭、漆黑、拯救、聚集、躲、阿里山、剪刀、社、一筹莫展、翻山越岭、冒着、饿、荆棘、英雄
(1)指名读词,评议正音。
(2)开火车读词,及时纠正不足。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体会
1.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去降伏恶龙呢?找出原因,勾出相关句子。
师导:太阳和月亮与人们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太阳,就没有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千千万万的人决定寻找太阳和月亮,他们心地多善良,那他们是怎样找到太阳和月亮的呢?
2.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要想降伏恶龙,拯救日月,需要什么?为什么?
3.齐读文中人们说的话,理解两个关联词:“只有……才能……”体会降伏恶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就在人们一筹莫展、心急如焚,甚至有点绝望的时候,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要去降伏恶龙。
(1)你觉得在这个时候挺身而出需要什么?(勇气,战胜恶龙的决心)【如果学生回答的是砍刀、火把等,就引导学生“他们更需要什么呢?”】
(2)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够把这句话读好。齐读。
5.同学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的英雄气概,他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那么这两位英雄是如何降服恶龙,拯救日月的呢? 说说: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降伏恶龙做出了哪些努力?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6.学生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降伏恶龙后,大尖哥和水社姐发生了什么变化?
7.为什么人们把这个潭取名为日月谭?
(四)拓展延伸
从此,人们来到日月潭就会看到这两座山。导游也会满怀深情的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各位小导游,当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日月潭旅游时,你会如何讲述这个动人的传说呢?
练习一分钟,指名讲述。(播放日月潭风光片)
(五)小结作业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五、教学反思
这篇美丽动人的传说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日月潭的秀丽风景、两位英雄的义举,还有那一处处留白带给学生的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大尖哥和水社姐取得金斧头和金剪刀的来之不易,我也是采用了清风雅韵一样的说话训练内容,学生通过想象说话,把原来抽象的“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变成了一幅幅具体生动的画面,学生在理解时也更立体一些。
文中的训练点还可以挖掘,比如英雄在海底与恶龙决战三天三夜的情况,我想一定是充满了惊险和刺激;英雄变成两座青山后,乡亲们的感激场面;游客来到日月潭,听了这个故事后的想法……课文中的留白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2
【设计意图】
课文文笔细腻,用词丰富、优美,本课设计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想象画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作细致的咀嚼、推敲,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在课文丰富的情感世界中反复诵读,让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鲜活的语言,让平面的文字变成立体的画面,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让学生真正体会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图片及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梭、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理解盲童创造的奇迹,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叩解课题
1、板书“春天”,谈自己眼中的春天──花红柳绿、阳光明媚、草长莺飞、遍地春光、万紫千红……
2、同学们多幸福啊,你们看到的春光如此真切,如此绚丽!我们每天都用眼睛感受着春光,感受着美丽和快乐,可就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人,他们看不见湛蓝的天,看不见清澈的水,更看不见芬芳的花,看不见这美丽的春天。他们眼前永远是无边无际的黑暗,那么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否也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位盲女孩的心灵。她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安静,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用她独特的方式触摸着绚丽多彩的春,感受着充满生命力的春──(板书:触摸)
3、读题:
触摸春天(轻轻的触摸,轻轻地读)
二、感知课文,引入情境
1、想读这个故事吗?现在就让我们打开书,美美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看看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
2、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流畅 穿梭 悄然 拢住 奇迹 磕磕绊绊 多姿多彩
扑腾 曲线 缤纷 弧线 瞬间 清香袅袅 花繁叶茂
3、盲童安静怎样触摸到了绚丽多彩的春天?选用第一行的几个词语来给课文说一句话。(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三、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1、感受奇迹:
同学们,让我们再用心的读读课文,透过这散发着墨香的文字走进盲女孩安静的内心世界,和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春光。请选择你喜欢的读书方式通读1~4自然段,读到哪个句子,你的心里怦然一动,用笔勾出它。
2、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用课件相机出示语句帮助理解。)
⑴ 预设句子一: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① 你感受到了什么?
② 还有哪个句子也让我们感受到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句子2: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磕磕绊绊。她慢慢的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露珠的月季花。
③ 什么是奇迹?为什么你感到这是一种奇迹?
流畅:很熟悉
极其准确:一个盲童能极其准确地将手伸向一朵月季花,这可能吗?为什么?
④ 她,一个盲童,看不见鲜艳的花朵,只能闻到浓郁的花香,却整天流连在花丛中,她爱的是什么呀?
⑤ 谁能用朗读来体会出安静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⑵ 预设句子二: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心里怦然一动(或这是一种奇迹)?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手指尖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 你认为这是一个奇迹吗?为什么?
② 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③ 仅仅是花香的引领,她就能拢住蝴蝶吗?再看看课文,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是啊,这奇迹就源自她对春天的热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体会她对春天的那份爱吧。
④ 此刻,你就是那只在安静手指间扑腾的蝴蝶,你想对安静说什么?(你那么热爱生活,让你感受一下灵动的春天吧)
是呀,与其说是蝴蝶被安静拢住,不如说是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吸引,心甘情愿地落入她的'掌心。这神奇的灵性就是安静对花的爱,就是对大自然的爱,就是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能读出这种爱吗
⑤ “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提醒学生联系课题进行想象:那个地方会有些什么,安静在这样的地方对生活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⑥ 指导朗读。
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课文小结:
抓住蝴蝶的那一刻,她觉得自己不是盲童,是个正常的孩子。对呀,正常的人能享受到的灵动的春天,安静也一样能享受到。那是因为她有一颗爱心,对植物的爱,对春天的爱,对生命的爱。
2、抄写生字新词。
3、摘录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创造奇迹:伸向、拢住、放飞──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读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课文的美,感受盲童安静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领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力,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部分词语,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盲童安静热爱春天,热爱生活,创造了什么奇迹?
3、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继续与她一起触摸春天,感受美好的生活。
二、品读课文
1、这奇迹打动了你,打动了我,更打动了作者。自由读课文5~7段,从文中哪些地方能感受到作者也认为这是个奇迹?
2、交流感受:
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⑴ 找到“……多姿多彩……”
① “多姿多彩”是什么意思?让我们闭上眼睛体会一下,你们的眼前是什么颜色?作者却用了“多姿多彩”这个词来形容盲童的内心世界,合适吗?
② 为什么能说一个盲童的内心是多姿多彩的呢?(因为她的心中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她的心中有些什么?(鲜花、蝴蝶、小树、小溪、叽叽喳喳的小鸟……)
是啊,她的心中装着整个春天,怎能不说她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呢?
⑵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① 谈谈你的想法,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② 听完朗读,这段话中哪个词一下印在你的脑海中?
张望:安静是个盲童,她为什么仰起头张望?(喜爱、留恋蝴蝶)安静在望什么?(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头张望。)
安静会对蝴蝶说什么?(结合体会“飞翔、优美的曲线”等)
③ 海伦凯勒曾说:“人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视觉,那可能看的更真实,那就是用心看世界。”你觉得安静用心望到了什么?
随着蝴蝶的飞舞,安静还能用心望到哪些美丽的景物?
④ 是啊,她不仅看见了鲜花,蝴蝶,还看见了蝴蝶划过的美丽的弧线。
我们用眼睛能看到的,安静用“心”也同样能看到,她用自己的方法来“看”春天,享受春天。
正因为她热爱生活,即使她失去了色彩,形状,她依然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因为她对大自然对生活充满了热爱。)
2、小结。
三、总结升华
1、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轻声读一读课文,再次享受一个盲童在花丛中用手、用心灵来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千手观音》剧照,教师随机旁白: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她是多么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如:一群残疾人用她们美妙绝伦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做出了许多正常人也做不到的事。
⑴ 你还知道有谁?(贝多芬双耳失聪可仍能弹出美妙的乐曲。张海迪高位截瘫却掌握四种语言,被誉为“当代保尔”。霍金用他的物理征服了全世界。)
⑵ 还有谁也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媒体出示:工作在各个岗位的普通人的资料。他们这些人都在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媒体出示):
________有生活的权利,________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是啊,无论你是健康还是残疾,无论你是老人还是小孩,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这个括号里可以填上他,你,我,可以填上我们每一个人。这也是安静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齐读中心句:
再读,让我们的声音飞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能听到安静告诉我们的道理。
让我们把这句话送给同学,送给朋友,送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再读。
四、拓展延伸
1、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⑴ 简介海伦·凯勒。
⑵ 学生阅读课后《阅读链接》。
⑶ 学习完这篇课文,读完这段海伦·凯勒的故事作品,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你们想做点什么呢?
2、收集、积累人生名言:
⑴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丁玲
⑵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奥斯特洛夫斯基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热爱生活 创造世界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3
导学过程:
预习提纲
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1、板书“亡、牢”:
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
2、板书“羊、补”:
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
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
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
⑵“后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
他后悔什么?为什么会后悔?
回答后,给课件配音: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
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
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
“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
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
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
(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
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
5、齐读课文。
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
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
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
如果,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
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二)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六、总结
《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
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
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了解的问题。
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阅读。
3、学生说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词义:盘缠 硬要
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
四、讨论解疑
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系实际理解词义。
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
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思考问题)
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
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
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
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机会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
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
2、评点讲析
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
A角色:坐车人
B角色:朋友
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
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
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
南▼(楚国)
3、引申阐发道理
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
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
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刻理解故事。
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
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
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
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
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
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善意的意见。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果、里3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人。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数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练习,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松鼠图)瞧,谁来了?小松鼠今天要给小朋友们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出示课题《小松鼠找花生》)。
2、生读课题。
3、认识生字:找 生。
二、初读课文
1、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故事的内容吧,那就赶快读读课文。
2、生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3、小组交流,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4、每个同学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朗读比赛: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6、评读,师随机正音。
三、 图文对照
看插图:这两幅图分别画着什么呢?
哪几自然段写第一幅图的内容?
哪几自然段写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在书上划出生字。
2、认记生字:出示旁、种、许、外、艳、呀
哪些字不要老师帮忙你自己就能记住?
哪些字要老师帮忙的提出和同学讨论。
3、生质疑: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格外:你还知道什么词的意思也和格外一样呢?
鲜艳:你们看周围有什么东西是鲜艳的呢?
老师将一朵放在阳光下或灯光下,使学生体会格外鲜艳。
4、指导朗读:
⑴ 花儿这么美,要怎样读才能使别人也觉得花儿美呢?
⑵ 谁能把松鼠和鼠晏鼠的对话读一下?
⑶ 生评议,师范读(注意指导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⑷ 分角色朗读。
五、写字
1、生:观察生字的田字格里的位置
2、师范写: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三笔横第二笔最短,第三笔最长。
3、生描红练写,师巡视。
4、用生扩词:生有许多好朋友,谁能把它们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游戏找花生,每个生字的'背面都藏着一个花生,谁能读准卡片上的生字谁就能找到花生。
二、学习三、四、五自然段
1、生轻声读课文
2、认记生字:每、言、语
你用什么办法能又快又牢地记住这些生字呢?
3、指导看图:小松鼠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呢?(奇怪)奇怪是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感到奇怪?
4、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急切渴望的心情,速度较慢。
5、小松鼠感到很奇怪,他就说: 。
他这句话是对谁说呢?像小松鼠这样自己对自己说话就叫自言自语。
6、指导读第五段:声音轻(自言自语)疑问。
7、讨论课后问题:花生真的被摘走了吗?
三、齐读全文
四、写生字:里、果
1、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两个扁扁的曰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一样吗?
3、师范写。生练写。
第三课时
一、感情朗读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的比赛,可以配上表情动作。
2、表演课本剧《小松鼠找花生》
⑴ 小组合作排练。
⑵ 集体交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剧组。
二、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1、学习小组讨论
2、小组派代表上台讲故事。
3、评选故事大王:其他同学当评委,谁编的故事又合理又有趣,就能当选故事大王。
三、复习巩固
1、游戏走迷宫:画迷宫图,在每一个交*点安一个生字,谁读对了谁就能向前走一步,最后看谁最先走出迷宫。
2、完成课后我会读:
⑴ 自读我会读,读会了就同桌互读。分小组开火车读。
⑵ 苹果乐园:出示四棵苹果树,树干上分别写上生、种、许、外,学生组词,组对了就在相应的苹果树上贴一个苹果,最后比一比哪棵树上的苹果最多。
四、课外延伸:
1、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士里的?
2、你能用其中的一种食物编一个故事吗?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5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应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应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小学生时代》
2、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好书的简短发言稿。
四、指导过程
(一)、封面引导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可以让我们陶冶情操,可以让我们学会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总之,书的作用太多了,我们一生都离不开书。
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来阅读交流的一本课外书是《小学生时代》,让我们来一起探索、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封面,仔细看看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学生发言)
这样的一本好书,那我们赶紧去读一读吧!
(二)、目录引导
打开书本翻到目录,看看整本书主要介绍了哪几大块内容?在这六大版块中你最喜欢的是什么?(学生发言)
老师可是最喜欢原创这一个版块,因为里面有一篇文章把老师给吸引住了,你们愿意随老师一同去读一读吗?那就翻到第50页。
(三)、重点引导一篇文章的阅读方面,并以点带面,运用阅读方法
1、齐读题目
2、读了题目,你会想什么呢?(题目为什么是《那一条线》?那一条线指什么?)
——“能根据题目提出问题,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板书:根据题目提出问题
那就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一次文章,看能否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3、小结: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继续读吗?那就请你再仔细的读一读(可以很自由的读,读出声音)
4、读的时候注意:(小黑板出示)
a、通过阅读,我有疑问的.是
b、通过多次阅读,我还有疑问的是
c、老师有个疑问:等我张大一点耐心的教我认字数数是不是放错了地方。如果说是在家里认字数数是否更加恰当,那为什么这里只用逗号表示停顿。如果说是在河边习字,是否该强调一下用了什么树支在哪里写的(小结得出:尽信书,不如无书;有时应该保持一种清醒和谨慎的态度)
d、读了一遍,我还想再多读几遍的句子是
5、交流
(1)我们先来交流第2个问题:通过多次阅读,我还有疑问的是
指名学生提问教师引:碰到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时你有给它标上“?”的符号吗?刚读课文一次时,碰到问题你是怎么办的?
a、首先要自己反复阅读思考
b、查阅资料
c、求助同学
d、求助老师
问题解决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更深入了。我们应该知道:一切发展和进步都缘于思考,而思考总得有个目的,问题是什么得先想清楚。会提问,才懂得思考,所以要重视提出问题——板书。
(2)问题解决了,让我们来看看你想多读几遍的句子是哪些?(学生一一找到句子,并读一读)
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一划,作个记号。
(教师适时进行阅读方法的小结:作记号)
大家一起读一次。谁想再读读。
读着读着,我似乎读懂了(小结阅读方法:边读边思考)
自由读一读。读着这一句,我似乎看到了,也想到了(小结方法:多读、多联想)
小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知道在阅读一篇有价值的文章时,应注意(小黑板出示:看题目提问题、看文章提问题、作记号;请教、边读边思考、多读多联想)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想想还有哪些?下面就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文章,等会儿一起来交流一下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
(四)、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的交流(教师可作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建议)
(五)、请1.2位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好书。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浏览了这本书,你有收获吗?有什么收获?(学生讲)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6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语文学习能力 ,他们能自主阅读,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点:
1.书写“桌、陈、管、束、固、执、歉、敢”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 铅 厉 秒 凑 谅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桌、陈、管、束、固、执、歉、敢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原谅道歉犹豫故意原谅 责怪 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6个,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习: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四、布置作业:
你在生活中说过“对不起”吗?将你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
2.能够给指定的句子填空。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写字,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
2.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朗诵《秋叶飘飘》,感受落叶的美。你还想更多的感受落叶吗?那就打开书,读一读14课吧。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 扩词练习。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6.体会着读一读,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都记住了,那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工整的写下来呢?试一试。
2.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3.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
2.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在朗读时能够边读边想象。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是怎么写秋天的呢?自己读书。指名读。
2.树叶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谁来读读?
二、发挥想象读课文。
思考:树叶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动物把树叶当作了什么?
1.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小虫怎么躲的呀?谁愿意做个动作?
落叶就像小虫子的家。
你就是小虫子,你来读一读。
2.蚂蚁把落叶当做船。你要是小蚂蚁,坐在树叶船里,你怎样想?
3.小鱼游过来藏在落叶下面把落叶当做伞。
小鱼怎么藏呀?
你能做个动作吗?
4.燕子把落叶当做信,你猜他会说些什么?
你们都是小燕子,小燕子们说一说。
这只小燕子说说,小燕子们一起说说。
为什么说催我到南方去呢?一个“崔”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三、总结课文:
通过读书,我们把书都读懂了吗? 真有意思,你们喜欢吗?那就大声读读吧!
四、发散思维:
1.讨论:树叶还会落在哪,还有那些小动物把落叶当做什么
2.三道题,任选一个,也可以三个都做:
落叶落在( ),( )把它当作( )。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 )。
3.请你写一句和落叶有关的句子。
教学反思: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能写出“永久、缘由、瞅”的近义词。
2、能说出两个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能用“……是因为……”的句式回答问题。
4、、初步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词句。
5、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读懂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个比喻句的意思,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出问题并逐渐付诸行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犹豫、一叶孤舟、永久、哄堂大笑、议论不休”等的意思。
2、理解第2节中比喻句的意思;能用“议论不休”造句。
3、初步学会预习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小朋友,上课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专心听讲,还应该做到什么?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按要求听课文录音:①编上节号。②听清生字读音,划出新词。③思考课堂上两个小朋友分别是怎么做的。
(2)认读生字卡片。
(3)课文写了哪两个小朋友?老师让大家提出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学习委员是怎么做的?
3、学生自学。
(1)大声朗读课文。
(2)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写在第1、2题上。
4、学习2—4节。
(1)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谁有问题请举手”,“我”不敢举手。诗歌哪几节告诉我们“我”不敢举手的原因,找出来读一读。用“……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2)按以上步骤自学3、4节。
5、学习第一节。
(1)“我”心理想不想提问呢?齐读第一节。
(3)想提又不敢提,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可用哪个词来表示?
6、有感情地朗读1—4节。
7、作业:
(1)作业本题3。
(2)作业本题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词语“瞅”、“缘由”和第二个比喻句的意思。
2、能用因果句式回答两人两红的不同原因。
3、懂得诗歌所启示的意义是学习要敢于提问。
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听写生字。
2、朗读1—4节。
3、学习5—7节。
(1)同桌讨论:学习委员高高举手,“我”是怎么想的?老师是怎么做的?
(2)反馈。
(3)有感情朗读5—7节。
4、学习第8节。
(1)齐读后问:可把“缘由”换成什么词?
(2)学习委员为什么脸红了?用因果句式回答。
(3)“我”心理会怎么想?今后会怎么做?
5、全文总结。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联系实际,谈谈自己读了这首诗的收获和打算。
七色花
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理解带生字的词语的意思。
2、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4、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预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
2.学习第1,2自然段,能用自己的话回答课后作业第1题的两个问题。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2.了解大意。
(1)按要求自学:
①读淮生字字音;
②自由朗读全文厂
③带着课后作业第1。2的4个问题默读课文,划出与4个问题有关的句子;
④提出不懂的问题。
(2)预习检查:
①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②学生质疑。
3.学习第1一2自然段。
(1)课文哪几句话告诉我们七色花是怎样的一朵花?读读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问题。
(2)珍妮是怎样得到这朵七色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两个问题。
(3)朗读第1。2自然段。
4.作业:读熟全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指定的句子。
2、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有一个双腿有病的小男孩站起来而感到的快乐,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质。
教学过程
1、齐读1、2自然段,引入新课。
2、学习3—9自然段。
(1)珍妮让七色花帮自己干了些什么?
(2)交流讨论,及时纠正语病。
(3)综合回答珍妮用七色花帮自己做了那些事。
3、学习10—1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思考:最后一片花瓣怎么用,为什么得好好想一想?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件什么事?
(2)交流讨论。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4)珍妮为什么反而心理充满了快乐?
(5)你觉得哪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为什么?
4、听全文朗读录音,小声跟读。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用略读和精读像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3、品读原著,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学习汤姆·索亚历的优秀品质,并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
1、引导谈话:《哈利波特》这部小说有看过的同学说说哈利波特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2、引入: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就塑造了一个与哈利波特一样家喻户晓的青少年偶像英雄汤姆·索亚。(板书课题 )
3、组织交流:对于《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小说及其作者马克·吐温大家知道多少?
二、学习“梗概”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⑴梳理本课的字词,自主掌握。
⑵《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故事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
⑶汤姆·索亚经历了哪些冒险?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特点?
2、读书过程中不明白的地方,交流解决。
3、提问:这部书中讲述的故事是围绕什么线索展开的?你能说说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4、汤姆·索亚与孩子经历了哪些冒险?你觉得哪个最有趣?
5、从“梗概”中你了解到了汤姆·索亚的哪些特点?
三、学习“精彩片段”
1、布置学生学习“精彩片段”,思考:文中讲了什么内容?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些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2、提问:“精彩片段”讲了什么内容?它出自“梗概”中的哪一部分?
3、片段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哪些是书中的主要人物呢?
4、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汤姆的性格特点?
5、组织交流精彩语段,并让学生做好摘抄。
四、交流谈话,深化认识
1、你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吗?
2、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对于我们现代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4、发挥学生的想象,续编结尾。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难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新课。
从题目中你看出了什么?
二、 识字写字。
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者字音。
2、 观察图中的'人物。
3、 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 全班汇报。
三、 指导书写。
四、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生质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 看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同。
二、 学生观察得出。
三、 学生讨论。
四、 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 ?为什么?
五、 想象:当他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
七、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 }葫芦落了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2、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己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注重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殊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你么在照片上看到了什么?(一双破旧的鞋)看到这双鞋你想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张真实的照片,鞋的主人是河南山区的一名小学生。他每天就是穿着这样一双鞋翻山越岭走十几里的山路去上学。因为在他们山区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山沟里埋藏着一把金钥匙,谁找到它,谁就能打开智慧的宝库,改变山沟的面貌。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是一把怎样的金钥匙吗?今天,我们就走进山区去了解那里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初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与同桌一起学。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师:课文不但写出了山沟了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要克服重重困难,
也写出了孩子美好的理想。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孩子们上学过程中的重重困难。
生:1—5自然段。
师:1—5自然段也就是本文的第一部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一部分,找一找孩子们为了上学,要克服哪些困难,再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3、师:刚才老师注意到读的特别认真。你从课文中知道了孩子们要克服哪些困难?(学习1、2自然段)
4、插入:红日东升。新的一天开始。山沟里的孩子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在网上收集到一些图片,我门来看一下。
图1:这就是他们的教室。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
图2:从他们的目光中你看到了什么?
图3:这是他们午餐时的情景一个地瓜就一顿午餐
图4: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想到对山沟里的孩子说些什么或者对自己说些什么?
生畅所欲言
5、过度: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虽然山区小学的教室破旧简陋可当不住孩子们那渴求知识的目光尽管他们午餐简单可不会影响他们收获的知识时的快乐。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骇子要回家了课文中哪俩个字然段写的是孩子闷放学时的情景
生:3、4、5自然段
师:3、4自然段与前俩自然段在句式和段式方法小组合作学习3、4、5自然
出示学习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3、4、5自然段 想一想每句话的含意然后与同学交流 。
(2)、把你喜欢的句子按你的理解读出来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快乐
6、过渡:虽然山沟里的孩子,从黑夜走向天明,又从傍晚走进黑暗。可他们的脚步依然是那么坚定,心情是那样愉快,你们知道折实为什么吗?还记得老师课前讲的那个美丽的传说吗,它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生汇报
(1)、金钥匙指的`是科学知识。
(2)、 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指的是孩子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
(3)、孩子们夜以继日地学习为的是改变山沟的穷面貌。
过渡:或许山里的风清新,山里的水洁净,才是孩子们的梦最真。或许是山里的人坚强。山里的人淳朴,才便于山沟里的孩子追逐梦想的每一步都迈得那样坚实。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赞美山里的孩子吧,祝愿他们的梦想早日实现,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三、拓展延伸,畅想未来
师:孩子们的梦想是的让山区黎明更加灿烂,而山区的明天会是什么样的。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长长的…
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助山沟里的孩子描绘一下山区灿烂的明天是什么样的,未来山村是什么样的,未来的山村小学什么样的。
四、总结(板书)
本文写出了山沟里的孩子为了上学。赶早潭黑翻山越岭克服重重困难。赞扬了,孩子们不怕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山区孩子的内心孩子们的世界。再次体会追逐梦想的快乐。
五、回读全文
师:同学们深情的诵读再一次感动了老师,相信山沟里的孩子一定也听到了你们的祝福。理想的灿烂的黎明正向他们招手,国家已经加大对偏远山区的教育投入并且为农村的学生减免了义务教育期间的全部学费,相信山区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重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
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三是文道统一原则。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情景教学法。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出示反应戈壁滩风光的图片,课堂放给学生看。
师:本单元我们了解了空气清鲜天空明朗的草原,今天我们再来了解充满西域风情的戈壁,请同学们欣赏图片。
2、师:请你谈谈对戈壁滩的感受,同学们从课本中找出描写戈壁的句子读一读。
3、师过渡:是啊,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只是满地的沙石,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戈壁是多么荒凉呀,但是在这茫茫的戈壁上却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植物,那是什么?
4、生答师板书课题《白杨》,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练读,了解白杨的外形特点。
1、师:请同学们三个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至10自然段, 并从相关语句中画出白杨的外形特点。
2、出示一张白杨树的图片(ppt)
3、师: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描写白杨的相关句子。你来读一读。(体会白杨的外形美。学生小组探讨,并展示诵读,突出表现白杨外形美的词语。)
4、师过渡: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长得怎样?
5、生答后,师问:生长在贫瘠的戈壁上的白杨那么值得称颂,仅仅是因为它长得美吗?直奔课文重点。
(三) 品读,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1和12自然段,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并从中画出让你感受深刻的词语,并在组内交流感受。
2、生答师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师:请同学们再读第一个句子,看看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来”什么意思:一直以来。说明直是白杨的一种(本性)所以说白杨具有什么特点?生答师板书(本性正直)去掉“从来”朗读比较,说出自己的体会。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反复读,展示读。学生齐读。
4、根据教师处理第一句的方法,让同桌合作完成第二句话的理解。(生讨论)学生通过读,抓重点词语,谈体会,作交流,再回读。师板书(体会到白杨树生命力顽强的特点)师总:内地需要白杨就在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去哪儿,不讲条件,不畏艰苦呀!
5、让学生自主完成第三句的理解体会。学生自读写体会。师:这句话赞扬了白杨树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生展示师板书(坚强不屈的特点)(从不管—不管—总是这些词语中体会到)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回读这句话。
6、师总: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风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阶,在干旱面前,白杨又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又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7、让学生再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这三句话,展示读。师问:读这三句话应怎样读,应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重读找出的重读词语,同时应带着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来读)
8、师过渡: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确实让人很敬佩,但是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四)悟读,领会爸爸的心愿,由物及人。
1、师:既然不仅仅是只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那爸爸为什么脸色严肃的像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呢?请同学们齐读第13自然段。
2、师:文章运用了一个设问句做了回答,原来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3、出示课件:第十四小节,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生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
你们知道吗?(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再引读:“他们只知道——”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把他们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学生自由回答)
4、师小结: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学15—16小节,边读边比较一下白杨和爸爸有什么共同之处?爸爸想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①白杨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在边疆不管遇到(饥饿、艰难),还是(寒冷、困苦),他总是那么(坚强),那么(执着),不(抛弃)也(不放弃) 。 ②大戈壁需要白杨树,白杨树就在这里扎根。 边疆需要(建设者、保卫者),(建设者、保卫者) 就在这里扎根。
完成练习后,我再让学生回顾课文,思考:爸爸想让他们知道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老师相机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并点评:爸爸赞美白杨树,实际也是在赞美千千万万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工作者。
5、师问: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以前我们学习过《落花生》的一种写法,叫“借物喻人”的写法,本文就是以写白杨树来赞美新疆建设者们。然后重点讨论:
6、师: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学生自读自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自己的见解)
7、师总: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艰苦生活,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顽强的生活下去。同时作者用小白杨的.茁壮成长,来暗示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孩子们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成为祖国建设需要的人。
8、学生明白了爸爸是因为相信孩子们在父辈的影响教育下,也能像小白杨一样在边疆茁壮成长,成为祖国有用之材而感到欣慰,发出心底的微笑。
9、师总:这时我想起边疆建设者中流传的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提问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板书(无私奉献)。
师: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无私奉献的一批又一批边疆建设者,才有了新疆今日的繁华与荣耀。(出示图片)
(五)总结课文,激发情感,教育学生。
1、师:同学们,在茫茫的大戈壁到处留下白杨高大挺秀,坚强不屈的身影,使人为之感动,而在这恶劣的环境中那千千万万的边疆建设者,为了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他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奉献自己的光和热,更使人敬佩。在那里的两棵“小白杨”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老师也相信,这儿的几十棵“小白杨”也会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到祖国需要他的地方去,建设祖国。
2、师:对于象征着无私奉献精神的边疆建设者、保卫者的白杨,也大量的被人们写进文章,如矛盾的名篇《白杨礼赞》,阎维文演唱的脍炙人口的《小白杨》也经久不衰。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与“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和影象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及作者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曾有世界七大奇观之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大部分早已湮没,埃及金字塔成了硕果仅存的遗迹。长久以来,它一直是一个让大家不断揣度的不解之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金字塔,一睹它的风采。
2.板书课题:埃及金字塔。
3.齐读课题。
二、媒体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课件感知:
1)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出示埃及金字塔背景图配埃及的古典音乐。
2)把你想说的话说给大家听一听(初步感知金字塔的`宏伟)
2.出示第一小节:请大家自由读读这一小节,走进文字我们会有更多的了解。
3.指名读文,说说你了解了什么?
随机学习词语:矗立,巍然屹立,举世闻名,傲对碧空。重点理解“举”的意思,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
4.齐读第一小节。
5.此时,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金字塔干什么的?角锥形是怎样的形状?为什么说金字塔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为什么金字塔举世闻名?)
三、存疑读文,初步了解金字塔
1.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课文,看看你们的问题能否在书中找到答案?边读边想,边想边划。
2.交流。(利用文字和图片,结合理解“角锥形”的结构,知道金字塔的作用、形态、规模、建造等)
四、细读课文,体会金字塔的宏伟而精巧
1.看来,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宏伟气势和建造工艺的精巧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我们就要和作者再一次走近金字塔,去细细地观赏、品味,感受金字塔的独特魅力。请同学们细细阅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从哪些词句读出了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2.生自由读书,写写划划。
3.交流:
1)媒体出示:“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四十层高的摩天大厦”。
A 146米究竟有多高呢?同学们想象得出吗?我们的教学楼有多高?
B 金字塔实在是太高了,需仰视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那么你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C 请你再仔细读读这句话,想想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有这样真切的感受呢?
用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把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拉近了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2)媒体出示:“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连刀片都插不进去。(师生合作朗读)
4.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又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呢?关于这方面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它是这么建造的:
1)媒体演示古埃及人民垒石头的情景。
2)读读第四小节,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3)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五、回顾课文,质疑交流
1.古埃及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耗费了三十多年的心血,创造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的金字塔。让我们再读第一节。
2.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金字塔能举世闻名了吗?
3.对谜一样的金字塔,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大胆讲出来,邀请同学们和你一起去探秘。
作业布置:
1、按课文内容填空: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 )。
2、读课文片段填空:
片段再现: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大约在公元前27世纪,埃及古王国由法老统治。法老死后,他们的尸体都埋葬在巨大的石头坟墓里。这些坟墓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尖,最后成为尖顶。因为它的轮廓有点儿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一试身手:这段话先写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
片段再现: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一试身手:这句话采用了______和______两种说明的方法,这种说明的方法使得我们读了以后,能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我们学校约有1000人。你想想看10万人是多少?据记载,当年每3个月便换一批人,每批10万,估计一下30年要多少人?他们每天在烈日曝晒下、在奴隶主的皮鞭之下,度日如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板书设计:
塔高
宏伟 塔的周长
25埃及金字塔 建塔石块的数据
精巧 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2、自主积累词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在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语言美。
教学重点:
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多音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美。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贝壳,课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你去过海边吗?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今天分带我们去欣赏一下海边的贝壳,谁愿意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字音自己读不准。
(2)听老师读课文,学一学自己读不准的字音。
(3)自己在课文中找到要求认识的生字 ,并画出来,再读一读。
3、读文中识字。进行闯关游戏。
(1)第一关:出示词语指名带读。
(2)第二关:出示字,让学生开火车式读字。
(3)第三关;加偏旁组成新字。
4、朗读感悟课文。
(1)放退潮的录像,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你是怎样来到海边的?
(3)你们来到海边你们发现了什么?读三---五自然段。
(4)海滩上有很多石头,贝壳,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读出来吗?
(5)指名读,看看谁的'贝壳最漂亮。
(6)练习背诵,
5、拓展延伸。
把你喜欢的贝壳介绍给大家。
6、比赛读课文,看看谁读得又对又好。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12-30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13
语文小学教案(优秀)06-21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27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3-21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01-29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1-29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精】02-27
【精】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05
【荐】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