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4 15:19:58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7个生字,规范地书写9个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3.描述自己熟悉的树。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歌声,非常动听,有小朋友唱的,有小鸟唱的,还有小蜜蜂唱的……就连杨树也会唱歌,而且非常美妙,想听吗?

  板书课题:指导“之”的读音和写法,学生书空。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指导说。

  三、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圈起来,想办法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生字并检查。

  3.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

  4.学生认读含生字的词句,检测认字效果。

  5.同桌互相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或者感兴趣的词句与周围的同学讨论一下。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学生读书。

  能把自己读得最好的诗句读给大家听?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理解:聊家常,悠闲。

  3.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4.背诵自己喜欢的诗句。

  五、语文实践,拓展延伸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师举例:“哗啦啦、哗啦啦,小宝宝,快来吧……”

  “老奶奶,头发白……”

  “我是一棵大叶杨,成天喜欢把歌唱……”

  2.同桌编一编,唱一唱。

  3.指导唱,评议。

  4、同学们,大叶杨是我们的朋友,其它的树也是我们的朋友,你能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吗?

  ①小组交流自己曾观察过的,比较熟悉的树;

  ②每组选一个代表全班交流;

  ③把自己说的写下来。

语文教案 篇2

  一:单元主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个单元的五课文《世界儿童和平条约》、《相片》、《将军与孤女》、《阳光下的皮肤》、《地球万岁》都是围绕这个主题设置的。

  战争和和平是一个学生的话题,是孩子们不容易解开的谜,这组课文就是从儿童的视角或用儿童的.口吻表达了对和平的企盼。

  二、每文章的主题及每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课后题为依托,复习巩固每课的主题。

  1、学生自己先梳理2、全班交流

  三、综合学习四

  《北京和平宣言》《欢乐颂》,感受乐曲欢乐、自由的喜悦气氛,体会席勒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四、本单元基础知识练习(一)根据拼音写字词,再用其中的2—3个词语写一段话。

  yáoēncìzīrùnhàndàiérjiàng

  ()望()()()从天()

  zhǐmùdǔshèxiǎngjiézhìchuíwēi

  ()望()()()生命()

  (二)辨字组词。

  蔼()骏()赐()鹰()眷()嗡()

  竭()俊()惕()婴()捐()翁()

  (三)用一个词语写出下列每组词语所表示或包含的共同意思。

  1.瞻仰、目睹、端详——()2.徐徐、缓缓、渐渐——()

  3.若、似、如——()4.俏丽、壮丽、秀丽——()

  (四)造句。

  1.吝啬(写一个关于环保的句子——2.吝啬(写一个关于乐于助人的句子)——

  五、在国外的一些饭店用餐时,你可以随意点菜,但必须把食物吃完,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处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请你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你准备今后怎么做?

语文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

  2、 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 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 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 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 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 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 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 》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 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活动评价:

  整个活动构思新颖,趣味性强。活动设计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反映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掌握生字词。

  2、体会文章景物描写的妙处,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3、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重难点突破

  重点:学习具体生动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自读点拨法:结合学习过程,点拨学生研读文章,感悟文章的写作技巧。

  2、情境设置法:利用视频和图片,给学生以情境感,引领学生感受勃朗峰景色之美。

  学法:

  1、阅读品味法:通过反复研读与细致品味等活动,深入文本,感受这篇游记的独特魅力。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小组合作,充分准备,学习游记的语言和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CAI课件、与本文有关的拓展资料。

  学生: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勾画语句,形成初步的阅读体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约5分钟)导入法一:

  出示勃朗峰的图片,介绍:

  勃朗峰,又译为白朗峰,是阿尔卑斯山的峰,位于法国的上萨瓦省和意大利的瓦莱达奥斯塔的交界处。勃朗峰的最新高度为海拔4810、90米(20xx年9月15日),它是西欧的峰。

  勃朗峰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滑雪、登山等等,勃朗峰也深深吸引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前去游赏。今天,让我们随着这位大作家走近勃朗峰。(板书课题:登勃朗峰)

  导入法二:

  板书课题及作者。

  师:本文的作者是美国小说作家马克?吐温。他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有一次因为看不惯国会议员在国会通过某个法案,因此在报纸上刊登了一个广告,上面写着:“国会议员有一半是混蛋。”报纸一卖出,许多电话随之而来,这些国会议员可不认为自己是混蛋,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更正。马克?吐温于是又刊登了一个更正:“我错了,国会议员,有一半不是混蛋。”

  有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电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这位幽默大师真是机智幽默啊!今天,他给我们带了怎样的惊喜呢?请看他的散文《登勃朗峰》。

  图片具有可视性、直观性可使学生具体直观地感受到所学课文的内容,同时运用图片导入生动形象,更容易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趣闻轶事导入,可激发学生对作者作品的阅读兴趣,同时加深对作者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

  (约16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解决生字读音。(投影)

  翌日(yì)尘埃(āi)络绎不绝(luòyì)

  辚辚(lín)焦炙(zhì)俯瞰(kàn)

  蠼峻(chán)独踞(jù)苍穹(qióng)

  纷至沓来(tà)霓裳(cháng)骤然(zhòu)

  皑皑(ǎi)拾阶(shè)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投影)

  (1)翌日:指第二天。明日,明天。

  (2)络绎不绝:络绎:前后相连,连续不断;不绝:不断。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3)美不胜收:胜:尽。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4)一如既往:一:完全;如:像;既往:从前。指态度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5)纷至沓来:纷:众多,杂乱;沓:多,重复。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6)名副其实:副,符合,彼此相称。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7)霓裳羽衣: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8)骤然:来得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9)拾阶:拾,轻步而上。逐步登阶。

  3、介绍作者及著作。(投影)

  马克?吐温(MarkTwain,1835年11月30日—1910年4月21日)是美国的幽默大师、小说家、作家,也是演说家。其幽默、机智与名气,堪称美国最知名人士之一。他被誉为“文学的林肯”。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主要作品有《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耶历险记》等。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阅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①文章记叙了作者一行登勃朗峰的过程。

  ②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6段):描写作者登上勃朗峰的见闻

  第二部分(第7~11段):叙述作者一行下山的经历。

  5、具体分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请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梳理作者登勃朗峰的过程。

  学生在默读的同时进行圈点批注,探究答案:

  明确:

  早晨八点多,徒步上路,路上见到很多坐车的男女。

  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看到诸多美景。

  拾阶而上,看到巍峨壮观的勃朗峰及其周围的山峰。

  就地而坐,饱览美景,心有所悟。

  雇了马车,美餐畅饮。

  车夫车技高超,一路颠簸疾驰,先于其他人到达沙蒙尼,住进旅馆的上等房问。

  (2)第一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登勃朗峰途中所见美景。凉爽的树林,巉峻的岩壁、巍峨的勃朗峰,奇形怪状的山峰,色彩斑斓的彩霞,瞬息万变的光影,无不令人神往。

  (3)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写作重点是什么?

  明确:第二部分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写人叙事。这一部分主要刻画了车夫的形象:他性格豪爽、车技高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夯实基础,因为语言文字是感情的载体。

  介绍作者,加深学生对马克?吐温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

  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入文本,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运用各种符号标记、批注、勾画,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逐层深入把握学习重点,结合文章内容,由整体到具体,

  三、合作探究。

  (约18分钟)l、理解重点句子。

  ①天气灼热难当,乘坐在缓慢爬行的骡背之上和辚辚前进的马车里的男男女女,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真是可怜可悯。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作者为什么认为乘坐马车的和骑骡的游客“可怜可悯”?)

  学生交流后回答:旅游,本就是置身自然、亲近山水。作为游客,应该尽可能脚踏实地,徒步而行,感受自然的魅力。而这些人乘车、骑骡,不但“焦炙于火辣辣的艳阳之下”,不能“在树林中避暑纳凉”,而且失去了旅游的乐趣和意义,岂不“可怜可悯”!

  ②我们可在树林中避暑纳凉,稍作歇息,可那些人不行。既然花了钱坐车,就一定要使他们的旅行物有所值。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段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朗读?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理?)

  学生交流后答:这段话要读得轻松、轻快。作者为自己感受到了旅游的乐趣而喜悦。“物有所值”一词褒义贬用,表达了作者对乘车、骑骡的人的含蓄嘲讽。

  ③自然界中最美丽最精致的造物,莫过于肥皂泡泡了:刚才空中的华丽色彩,天衣云锦,恰如那在阳光下破裂并蔓延开去的肥皂泡。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里联想到肥皂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学生交流后答:这是作者对生活的一种感悟和感慨:生活中美丽精致的东西,都是过眼云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就像美丽的肥皂泡终会破裂。因此,我们要珍惜当下,乐活当下。

  ④如果这位王爷的车技略欠敏捷——或者说,不是老天有意安排,在他离开阿冉提时喝得酒气醺醺——结果就不会是这样的了。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交流后答: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由于车夫的技术高超,他们才能够赶上并超过长长的.游客车队,得以住进上等房间。作者对此欢欣庆幸并对车夫驾车的技术表示赞叹。

  2、归纳写作技法。

  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所运用的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多变的笔法。

  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明确:

  作者写上山,用的是散文笔法,绘景抒情:通过描绘山中奇景、嶙峋的怪石和变幻的光影,表现勃朗峰周围的奇妙景色,引出作者的无限感慨;写下山,用的是小说笔法,写人叙事:惊险的旅途,怪异的车夫,富有传奇色彩,幽默风趣,吸引读者。

  3、小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一行人登勃朗蜂的过程。全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具体形象地描绘了勃朗峰美不胜收的景物,并刻画了一个驾车技术高超、性格豪爽的车夫形象。研读、揣摩句子含义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揣摩语言,养成揣摩语言的习惯可以加深其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理解,不断增强自己的语感。

  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文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观能动性。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小结能有效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突出教学重点,为学生复习巩固提供导向性。

  四、对照梳理。

  (约6分钟)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但阅读后的感受大不相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

  (同桌讨论并回答)

  教师归纳:

  1、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无与伦比的美景。不同的是,本文写景重在表现自然的赏心悦目,令人热爱与赞美;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重在表现自然的庄严神圣,令人敬畏与崇拜。

  2、两篇文章都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全文。本文运用变化的笔法,先以散文手法描绘景物,抒发感慨;再以小说笔法叙述事件,刻画人物。细细读来,感受到一份别样的幽默。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巧妙地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突出了雪域高原的壮美、神圣,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崇敬,给人印象深刻,让人久久回味。这一环节,通过比较阅读把两篇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课文联系起来进行鉴赏,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识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很有好处的。

  19、登勃朗峰

  马克吐温

  上山见闻:浓墨重彩绘景抒情 表达多样

  下山经历:简笔勾勒写人叙事 笔法多变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3.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4.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衤”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1.学会积累类似“荡来荡去”这样的词语,并自己能说这样的词语。

  2.我也能想一想在彩虹桥上能做些什么?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巧猜谜语,引入课题。

  1.教师ppt呈现一则谜语:高高空中一座桥,不用水泥和木料。赤橙黄绿青蓝紫,自然形成真奇妙。(打一看到的自然现象)学生猜到--彩虹。

  2.教师板书课题:彩虹。教师引导学生识记“虹”,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虹”是“虫”加上“工”,可以利用加一加方法认识,还可以采用换一换方法,“红”的“纟”旁换成“虫”字旁就变成了“虹”。

  3.齐读课题,教师引问:雨过天晴后,天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看到彩虹你会想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彩虹》,走上这一座美丽的彩虹桥。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用铅笔圈出来,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ppt出示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3.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4.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1)座: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广”,里面是“坐”。比一比的识字方法,“坐”表示坐这一动作,而“座”通常是座位,让座。组词:座位,让座。

  (2)浇: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识字法,“晓”的“日”字旁换成“三点水”就变成了“浇”。组词:浇花,浇水。

  (3)提:左右结构。采用加一加方法识记,提手旁加上一个“是”就变成了“提”。组词:提水,提高。

  (4)洒;左右结构。比一比方法识记:和“酒”有点像,里边加上一横就是还有“酒”,去掉一横就是“洒”没了。加一加方法“三点水”加上“西”就是“洒”。组词:洒水,洒落。

  (5)挑:左右结构。换一换方法识记:和“桃”有点像,把“木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是挑。组词:挑水,挑东西。

  (6)镜:左右结构,采用换一换方式,“仙境”的境,提土旁换成金字旁就变成了“镜”,组词镜子,放大镜。

  (7)拿:上下结构,采用加一加方式认识,合加上手为拿。组词:拿着,加拿大。

  (8)照:上下结构,采用字谜识字:一个日本兵,拿了一把刀,杀了一个人,滴了四点血。

  (9)裙:左右结构,采用字谜方法:龙袍(打一字)组词:裙子,衣裙。

  师重点引导:“裙”的偏旁是衣字旁,衣字旁的字跟衣服有关。如:衬衫,裤,袜,袖。

  5.全班齐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

  6.去掉拼音读生字。小组赛读。

  7.全班齐读本课“我会认”的词语,小组赛读。

  三、朗读长句,再读课文。

  1.ppt出示文中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①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了吗?

  ②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了吗?

  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句子,注意读准确,读通顺。

  (3)老师范读,并提醒学生:看到逗号,要有简短的停顿;看到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语调应往上扬。

  (4)指名读,小组赛读,全班齐读句子。

  2.再次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句子读通顺。

  四、指导书写。

  1.呈现“那、着、到、高、兴”5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5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那”的第三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着”上面是一个“羊”,只不过竖变成了撇,下面是一个“目”而不是“日”。注意“到”结构是左宽右窄。“高”注意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这个口不能写太大,否则不好看。“兴”第三笔是一短撇,最后一笔是一长点,不是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那 着 到 高 兴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PPT出示去掉拼音的“我会认”生字。开火车认读。

  2.PPT出示词语,学生分组轮流读。

  2.出示文中长句,分组赛读。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齐读: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1)回顾识字时候提到“座”和“坐”区别。

  (2)复习数量词短语:一( 座)桥 一(条)小河 一(朵)红花

  一(座)果园 一(只)小狗 一(头)黄牛

  (2)仿句练习:天上有 ; 有。

  2.PPT出示第二段内容。

  (1)指名朗读,注意红色我会认的字要读准确。

  (2)学生自读第二段,想一想:“我”走到彩虹桥上想做什么?(我想拿着水壶走到彩虹桥上为爸爸浇田。)

  3.PPT出示第三段内容,学生齐读。想一想“我”拿着镜子走到桥上做什么?(板书:给妈妈照亮梳头)是啊,多么有爱的场景,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内心深处对妈妈的爱。

  4.PPT出示第四段内容,学生自由读文。

  (1)想一想“我”把秋千挂在彩虹桥上想什么呢?(哥哥看到彩云)哥哥和我在一起时,这是多么快乐的场景啊!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2)句子里边有一个词语需要我们学习积累:荡来荡去。我们仿照着来想一想类似的词语。例如:走来走去,跑来跑去,飞来飞去,飘来飘去。

  三、指导书写

  1.呈现“千、成”2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这2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整体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千”注意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丿”,第二笔横要写在横中线上,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成”注意笔顺第一笔横右上倾斜点,第二笔竖撇,第三笔横折钩从横中线靠下一点的位置起笔,第四笔是斜勾,第五笔这一撇不要忘了,最后一笔是点。学生跟笔书空。

  3.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4.班级展示。

  四、我也想一想,说一说。

  1.教师提供范例:

  如:姐姐,你裙边上的蝴蝶结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把它撒向四方,天上不就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2.学生想一想,相互交流练习说。

  五、板书设计

  11.彩虹

  水壶下雨 给爸爸 浇田

  镜子作月亮 让妈妈 梳头

  秋千作彩云 哥哥 看见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架后,以纸船风筝来修补“裂缝”,发展了彼此的友谊。本课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使学生学会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能准确地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3、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2、通过感悟课文,使学生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朗读课文。

  3、小熊和松鼠,纸船和风筝(课前动手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纸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纸船

  师:请同学请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纸船。)

  师:谁来读一读?(指名)

  生:纸船。

  2、出示风筝。

  师:这个呢?

  生:风筝。

  师:请同学们注意了,风筝的“筝”读轻声,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这个词。(师板书:风筝)

  3、师:在这两个词之间写一个字“和”,再加上题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请同学们齐读一遍。(师板书:和20)

  (生齐读。)

  二、学习生字词

  1拼读生字词

  师:课前小朋友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标画出了文中的生字词,瞧,课文中的生字词乘着纸船漂到了大屏幕上来了,谁能把他们从大屏幕上领下来呀?

  课件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

  评价语:你真厉害了,一口气领下了三只小纸船,谁还愿意试试?

  学生积极参与,认领小纸船。课堂气氛活跃。

  生:扎za风筝

  师:谁听见他怎么读的了?(板书扎za)

  生:za

  师:组词?

  生:扎za风筝

  叫多名学生拼读组词,明确生字教学难点。直至学生掌握。

  生:挣扎zha

  师:谁的耳朵灵?(板书:zhá)

  生:zha挣扎

  点名多人读词辩音

  生:扎zha手

  学生拼读组词。(板书:zhā)

  师:看板书,你发现扎是个什么字呀?

  生:“扎”是个多音字

  师:请同学们注意“扎风筝”的“扎”这个字在这里读za,读平舌音。像扎风筝、扎小辫,都是这个za。它也读zha,这样像针一样刺,叫zha,比如扎针,扎手。跟老师再读一遍。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挣扎。

  师:板书:抓莓,你想怎样记住这两个生字呀?

  生: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爪子的爪。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每天的每。

  师:抓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莓是上形下声的形声字。

  师:去掉拼音的帮助你还认识吗这些生词吗?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谁来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领读一遍,同学们跟读一遍,小老师请你领读第一行。

  2同位接读生字词,看看谁领的小纸船多?

  3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师:去掉生词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认领多少只纸船呀?

  (指名学生读)

  4认读生字

  师:现在生词朋友走了,只留下了生字宝宝一个人了。要是你读对了,他就能和生词朋友团聚了,快来帮帮他吧!

  学生认读生字。

  5游戏巩固识字

  师:小朋友们帮生字宝宝找到了他们的好朋友,为了感谢你们,特别邀请你来猜字谜,快来看看吧。

  猜字谜。

  师:土下面有一只掉了一根毛的羊

  生:是幸福的“幸”

  师:每天头上戴草帽。

  生:莓!

  师:一个人很少用口说话。

  生:吵闹的吵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做动作,猜生字。做“抓”的动作。

  生:抓

  6快速识记生字

  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生字宝宝很高兴,他们又回来和你们见面了,快快叫出他们的名字吧!

  开火车识记生字。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2——6自然段:友谊的建立

  师:同学们,生字词学的这么好,课文肯定会学习的更棒。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11

  找同学接读课文的前6个自然段。(点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交流

  生:我知道了不能为一点小事吵架。

  生:我知道了小熊和松鼠是通过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的。

  师:那小松鼠和小熊住在什么地方呢?(师板画)

  生:小熊住在山角,松鼠住在山顶。

  师:松鼠住在山顶上,小熊住在山脚下,它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呢?生:纸船和风筝让它们成为好朋友的。

  师:松鼠先是怎样做的呢?(思考,找答案,相应段落)

  生:松鼠折了一只纸船送给松鼠。

  师:(课件出示第二段话:松鼠住在山顶,小熊住在山脚。山上的小溪往下流,正好从小熊的家门口流过。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谁把这句话给大家读一读?

  (指2名学生读)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句话(出示两句话:①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看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读)

  师: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名有“漂呀漂”,第二句没有。

  师:(师拿下黑板上的纸船,演示)哦,原来纸船是漂呀漂,漂呀漂,漂到小熊家门口的。你从“漂呀漂”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很慢。

  生:我体会到纸船漂得时间长,它是带着快乐的心情漂来的。

  师:那你在读的时候,就要读出你的休会。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的体会像他这样读一读这句话呢?自由读。

  师:谁想读?那我们一起读,这次请同学们给“漂呀漂”加上动作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只纸船带着松鼠的祝福漂到了小熊家门口。小熊收到了纸船后心情怎么样呢?

  生:小熊很高兴。

  师:请大家看图。(出示图)你从哪看出小熊很快乐呢?

  生:小熊高兴得手舞足蹈。

  生:小熊高兴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师:这是我们的观察,书上又是怎么写的呢?(课件出示第三段话: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纸船里放着一个小松果,松果上挂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祝你快乐!”)快自由读一读吧。

  师:谁来当这只乐坏了的小熊?松鼠都把纸船托我给你送来了,高兴吗?快读出来吧!(师送纸船)

  师:谁来向他挑战。

  师:多么高兴的小熊呀,谁知道小熊为什么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礼物,所以乐坏了。

  生:小熊收到了朋友的祝福,他又有了一个好朋友,所以很快乐。

  师:小熊收到的可不是一般的礼物。这纸船是松鼠自己折的;松果是他自己摘的,还是他最爱吃的;纸条上的话是他自己想的。他收到了来自朋友的真诚祝福。难怪会让小熊乐坏呢!这时,小熊也想折一只纸船送给松鼠,可是纸船不能漂到山上去。他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小熊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师:(课件出示句子: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谁能把它读给大家听一听呢?

  师:同学们还记不记得在第二自然段中也有一个“漂呀漂”,这两个漂有什么不同呢?(课件出示:①他想了想,就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飘呀飘,飘到了松鼠家门口。②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生:一个是三点水的漂,是在水里漂,所以偏旁是三点水。一个是风字旁的飘,乘着风飘,所以是风字旁。

  师:确实,在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它们的读音相同,但是偏旁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不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真好。

  师:“漂呀漂”的纸船和“飘呀飘”的风筝让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多令人快乐啊!下面请2位带着快乐的心情读2——6自然段。一人读2—3自然段,一人读4——6自然段。

  (两名学生配乐朗读)

  (二)学习7——11自然段:友谊的维护

  师:多么快乐的一对好朋友啊。课件点出7自然段。(音乐)可是,有一天,他俩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同学们,现在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难过。

  师:小熊和松鼠呢?

  生:他们也很难过。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1:我从第八自然段知道的。小熊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扎一只风筝,但是不好意思把风筝放起来,就把风筝挂在高高的树枝上。

  生2:我从第九自然段知道的。松鼠也很难过。他还是每天折一只纸船,他也不好意思把纸船放进小溪,就把纸船放到屋顶上。

  生3:我从第10自然段知道的。过了几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只风筝吧!”他把这只纸船放进了小溪。(课件出示第10段话)

  师:小松鼠真是难受极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松鼠企盼和好。

  生:我休会到了松鼠想和小熊恢复友谊。

  师:老师也想当这只难受的松鼠,给我这个机会好吗?(师读)

  师:我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

  生:老师读得很好。

  师:为什么读得有感情呢?老师还有一个读书小密决,就是在我在读这句话时,我想到松鼠太难受了,他太渴望朋友了,我就是体会到它这种心情来读的。你们试一试吧。

  (生自由练习读)

  师:谁想读?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师:最后他们和好了吗?

  生:和好了。

  师: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小熊高兴得哭了,他会怎么想?

  生:太好了,终于和好了。

  五、感情升华。

  师:看得出,同学们为松鼠和小熊的和好,高兴着,感动着。请同学们快速看全文,再次体会松鼠和小熊之间友谊的变化。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会不会遇到跟朋友吵架的时候呢?你会怎么做呢?

  生:我会主动跟他说我们和好吧,我们还是好朋友。

  生:我会送她一只纸船,跟她和好。

  生:我会写一张纸条给他。

  师:同学们维护友谊的办法真多。(师板书:友谊)

  师: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互相祝福,传递友情,让我们也来借助写话卡送出自己的祝福吧。用一两句话写一写送给松鼠或小熊的话。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在音乐中学生写话)

  师:谁把自己写的祝福读给大家听听?

  生1::亲爱的小熊,我祝愿你何小松鼠和好如初,希望你们的友谊地久天长。(贴风筝卡到黑板上)

  生2:亲爱的小松鼠,真高兴看到你们俩和好。(贴纸船卡到黑板上)

  师:瞧,我们又一次看到一只只写满祝福的纸船和传递友情的风筝,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同学们,祝同学们拥有朋友一生幸福。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感受。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同学们喜欢春天吗?谁能来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色。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数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纠正错音。

  3、学生质疑。

  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忸怩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百盈千儿童不解春何在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

  3、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