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推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尽量让估测值接近测量值.
教学用具
皮尺、卷尺、直尺、实物投影、汇报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表示长度的单位有米和厘米,他们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你能举例来说吗?
(学生说,师板书)
你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测量物体,我们比赛看谁用的单位最准确!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要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测量工具有什么?你能再接着简单说说这件工具我们怎么用吗?
小组活动:认识一下你们小组的测量工具
活动二
在我们的教室前方有一大块儿黑板,你能估计一下他有多长吗?(指名让学生估计)
到底你们谁估计的和这块儿黑板的`实际长度接近呢?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帮我们量一量.
要求:测量小组的同学尽量要测量准确,其他的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老师指点:当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师生共同合作,得出测量结果.
活动三
同学们,你们会量了吗?谁能提醒一下大家在我们测量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不足1米的时候怎么办?
小组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商量选出1~2个想测量的物体,先估一估再进行实际测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进行估计,最后把估测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活动四
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直摇头,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吧!
要求:四人一小组,两名同学合用一把尺子给一名同学进行测量,第四位同学负责监督、检查.
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有多高?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将这张表填完全吗?在你的周围找一找符合条件的人,再量一量吧!
姓名
身高
比我高的人
比我矮的人
和我差不多高的人
找同学汇报填表的结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
能力:比较熟练地解答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和数量关系。
突破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求总数和求另一个数的应用题
1、有花猫7只,白猫6只,一共有多少只?
2、花猫和白猫一共有13只,有6只白猫,有多少只花猫?
二、比较两数多少的应用题
1、有连环画27本,故事书比连环画多8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2、有故事书35本连环画比故事书少80本,连环画有多少本?
三、连续两问的应用题
停车场上有28辆汽车,开走12辆,停车场还有几辆?又开来7辆,现在有多少辆?
四、板书设计
教后经验与失误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02—103页。
【教材分析】
统计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是学习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主要方法,本科也是学生正式学习统计的开始,能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景经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合作交流,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整理数据,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力扣。
学具:铅笔、彩笔、两种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代来了以为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光头强课件。对比看光头强的两张照片,长得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掉了一颗呀!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牙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我换牙了——统计》
掉牙换牙是每个小学生都经历的事情,同时他们正值换牙期,而光头强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动画片,所以我就利用这一情境图导入,直接吸引学生眼球,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大家换牙的情况怎么样呢?
(一)收集数据
1、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师:小组之间赶紧说说自己换牙的情况吧。学生互相说,老师指名说一说。
师:老师想知道全班每个同学的换牙情况,谁有办法帮助老师?烟道学生说出收集数据的几种办法用文字记录、用符号记录等等,白板上出示用文字记录、用○记录、用√记录。
【设计意图】收集数据是统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很重要,这里让学生掌握几种方法,才能在下一个环节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一个○代表一个同学或者一个√代表一个同学,还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2、亲身实践收集数据
师:课下老师也收集了一部分同学5种换牙的情况,换4颗牙一下的有8人、换4课牙的有6人、换5颗牙的有3人、换6颗牙的有2人、换6颗牙以上的有11人。大家拿出手中的记录单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老师记录一下吧
3、展示
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小组的记录单,大家看一看他们的记录方法一样吗。
【设计意图】前面的功课做足了,这里的任务迎刃而解,主要让学生互相学习别人的方法,畅所欲言,取长补短,选择最优的记录方法。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
(二)整理数据同学们表现都很棒,记录完数据我们九该整理数据了,拿出手中的记录单2,老师直接介绍统计图和统计表。
【板书:整理数据】
1、师:先看记录单2左边的统计图,老师讲解统计图的使用方法,每一类换牙情况对应一个竖条,竖条中的一个格代表一个人,有几个人,就涂几个格。并且多媒体出示涂一个格的方法。大家用手中的彩笔根据记录单1上的人数涂一涂吧
2、指导学生填写统计表。
师:大家对应着统计图,把相应的数字填进统计表内。
【设计意图】
这里是重点部分,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动眼能力。
(三)分析数据
师:老师也做好了这5种情况的统计表,统计图,出示多媒体。根据图上谁能说一说你的发现?如:换几颗牙的最多,换几颗牙的最少,换几颗牙的比换几颗牙的多多少人(少多少人)。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是分析数据,得让学生感受是数据中蕴藏的信息,是本节课的难点。有部分学生语言受限,教师要慢慢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学别人怎么说,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换牙小知识师:换牙可不是小事情,在换牙期间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否则会影响牙齿的健康成长的。课件出示换牙小知识。
(三)练习巩固,实际运用
师:统计不仅可以用在换牙情况中,还可以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货吗?
五、板书设计:九我换牙了——统计
一、收集数据
二、整理数据4颗牙以下:8人4颗牙:6人5颗牙:3人
三、分析数据6颗牙:2人6颗牙以上:11人
《我换牙了————统计》课后反思
《我换牙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的'内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统计”。一年级的小学生也正值换牙期,这是发生在每个小学生身上而且是学生很关心的事情,但是学生的换牙时间和同一时间换牙的颗数是不一样的。到底会出现哪些情况呢?这就激发了学生的统计欲望。在课堂上,我先让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说说自己换牙的情况,接着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然后进行整理,最后分析数据。但是由于我比学校正常的上课时间晚了几分钟,下课铃响了我还没讲完,导致铃声干扰了学生,干扰了我的授课思路,所以那几分钟的效果不是很好。在给统计图涂色时,由于学生对于涂色的方法比较陌生,学生涂色的快慢程度也不同,导致这一环节占时稍微长一些。由此我感觉自己对课本教材、对学生还是掌握不够熟练,平时还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授课能力,注意巩固学生的学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想加法的思考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结合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培养学生的动脑筋、想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十几减8的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用加法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们还记得计算十几减9的几种方法吗?(数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法算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运用这些方法来计算十几减8。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幅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8人;那么计算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师:13-8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请小朋友们和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 2+3=5
(2)平十法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 10-5=5
(3)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5
师板书:8+(5)=13 13-8=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哪一种?
师:现在老师来考考你,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16-8=(8) 10-8=2 2+6=8
4.尝试练习。(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 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谈论。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4题。
让学生独立在教材上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
先算出卡片上算式的得数,然后再根据得数寻找苹果上的数,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名师测控》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捉迷藏
(十几减8)
13-8=5(个)
方法一:破十法10-8=2 2+3=5
方法二:平十法13-3=10 10-5=5
方法三:想加法算减法8+(5)=13 13-8=5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数数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难点:学会观察图片的方法;用语言表达观察的结果。
教学准备:
第2~3页彩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件),第4~5页彩图,1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二、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
(1)师出示教科书第2~3页彩图。
(2)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3)问: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1)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
(2)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3)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4)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5)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三、认读1~10各数:
1、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
2、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四、数身边的事物: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五、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数了美丽的小学校里面的红旗、花、树木和鸽子等许多东西,还数了我们身边的门、窗、铅笔等事物。下课后,小朋友们还可以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家人,好不好。
教学反思:
“数一数”这节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课,也是入学教育课。作为一年级数学的第一单元,数一数之中所用到的数字相对较小,很多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学会数这几个数字了。看图数物体时,只要他们观察的够仔细,相信他们都能数出自己所选物体的个数,所以我感觉着一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还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目的,在在课堂中尽量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上课时,可以尽可能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数物体,比如数人时可以先数女同学有几个,再数背书包的女同学有几个,再数扎辫子的女同学有几个等等,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作为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要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顺利的适应小学数学的学习是这节课的关键。
“数一数”一课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数学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就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时,先对学生的数数情况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为学生出示鲜艳的图(课件出示),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活动按照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在抽象出数,然后在回到数数活动中进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10以内各数的认读,采用了多种方法,分步骤的练习与反馈,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最后引导学生数一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现数学的广泛性。最后的小结,既对本节课学习活动进行了总结,又进一步将活动扩展到课外,使数学学习走出课堂。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从口语分析出发,会把11~20各数分拆成“十和几”,初步感知以“10”作计数单位,知道十和几组成十几。
2、初步认识位值表。
3、图列继续。
4、通过具体的操作逐步抽象,形成计算的技能。
5、发展学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6、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十几就是十和几。
教学难点:
1、会利用十几的数与10的关系解决一些逆向的题。
2、掌握巧妙的计数策略。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计算条片、20数板、双色片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出示主题图。师:小丁丁和小胖在搭积木,猜一猜他们用了多少块积木?
师:请你再准确地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
二、探究
(一)、十一到二十的数与10的关系(操作感知,数词语言分析)
1、计算条片操作
师:老师请你拿出一个10,再拿出一个1,你知道现在一共拿出了几?
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十和一就是十一。十一就是一个十和一个一。
师:也就是10加上几等于11?(板书)10+1=11
师:你会说一个十几的数吗?和你的同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摆一摆?
2、学生合作操作交流
11--20的数数词语言分析整理(投影演示)
生:12就是10和2。十加二就是十二。10+2=12
13就是10和3。十加三就是十三。10+3=13
14就是10和4。十加四就是十四。10+4=14
15就是10和5。十加五就是十五。10+5=15
16就是10和6。十加六就是十六。10+6=16
17就是10和7。十加七就是十七。10+7=17
18就是1 0和8。十加八就是十八。10+8=18
19就是10和9。十加九就是十九。10+9=19
20就是2个10。十加十就是二十。10+10=20
师:你发现十几的数有什么规律吗?
生:十几的数就是10和几,就是十加几。
3、出示计数器,计数器下面有什么?
(个位和十位)右起第一位是个位,右起第二位是十位。像这样的表我们称它叫位值图。个位上的1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
4、操作练习(认识规律,逐步过渡)
(1)师:请小朋友拿出双色片,自己来试一试书本的第2题。怎么算的?
生:先放上10,再放上几,合起来就是十几。
(2)交流核对。
5、从具体到抽象,巩固练习
(1)师:刚才小朋友用计算条和双色片又快又准确的算出了答案,接下来就要比一比谁的本领大,能在脑子里就算出答案。练习书本的第3题。
师:你是怎么想的?生:14就是一个10和一个4,减掉4就剩下10。
(2)比一比,谁算得快?练习书本的第4、5题。
(二)、10-20的数的分拆(操作感知,掌握策略)
1、拿出一箱蛋,装有红壳蛋和白壳蛋。
师:这个箱子里有些蛋,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蛋吗?
(很难确定;大约有几个,估计有几个……)
出示蛋盒,生观察:每个蛋盒里可以放几个蛋?(十个)
师:如果把蛋放在这样的盒子里,你能很快知道有几个吗?
请一生把蛋放入蛋盒中。
生:放满了一个蛋盒,就是10个,另一个蛋盒里有4个,合起来就是14个。
(列式:10+4=14)
师:这样的盒子可以帮助我们较快地计数。
师:再看看这14个蛋中有几个白壳蛋,几个红壳蛋?(算式:14=8+6)
2、学生尝试操作师:这14个蛋你还有其它的摆法吗?
(1)学生操作交流。
(2)根据颜色列成算式:14=10+4 14=11+3 14=7+7 14=6+8……
3、在数板上进行数的摆放练习
20数板就像这两个蛋盒,可以用双色片在上面摆出不同的.数,不同的样子。
(1)师:用双色片在20数板上摆出一个10-20之间你最喜欢的数。
把学生摆的各种形式的数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上。
师:看看你的同学摆的是几片红,几片蓝,一共是几?
同桌合作练习:一人摆数,一人说;一人说数,一人摆。
(2)一个数的不同摆放形式试一试:用双色片在数板上摆出“17”。
j学生自由摆。
k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不同的摆法并用算式记录下来。(几蓝几红)
l全班交流。17=10+7 17=9+8 17=5+12 17=15+2 ……
3、练一练:
j学生独立完成:用双色片在数板上摆出“12”,并用算式记录下你有多少种摆法。
k交流:你是怎么摆的?怎么记录的?
三、综合练习
1、根据红蓝片的个数,完成数的分拆
师:请小朋友打开书本,自己来试一试书上题目。
师:你是怎么计数和记录的?
生:先看10个和几个,合起来就是十几。再看红色几个,蓝色几个。
交流核对。
2、用圆片摆出图案,巧妙计数。
(1)巧妙计数
师:刚才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记一记,发现了一个数可以分拆成很多种组合。接下来就要比一比谁更会动脑筋,巧妙地来计数。
j练习书本的第5题。
k交流核对。师:你是怎么想的?
(一共是20个圆片,红的和蓝的都是一半,所以都是10)
(2)用圆片摆图案
师:用20片双色片,你还能摆出其它的图案吗?
j学生自由摆,并记录下20的各种分拆。
k交流展示学生摆出的各种图案。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问题要和大家一起讨论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重点:
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境,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运用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图意列出算式。
课前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10-5 6+4 8-5 3+2
6-3 5+0 9-5 6-6
6+3 9-3 6+4 2+6
7+3 9-7 8-2 1+7
8+2 10-4 4+6 2+8
10-6 10-3 3+7 9+1
5+5 10-2 4+5 6-0
2、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甲:4+2=6;乙:6+1=7;甲:7+2=9;乙:9+1=10。
或者甲:10-2=8;乙:8-3=5;甲:5-1=4;乙:4-4=0。
3、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邀请两个学生到讲台前表演。
讲述: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拓的这个数,第三体开拓的数正好是第二题的结果……像这样的几道有联系的算式写出来像什么?我们把这个游戏叫做“算式接龙”。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外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些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云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有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奶奶一共摘下7个南瓜。)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你是怎样算的?
你能给这样的算式取个名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板书课题)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反馈完善
1、“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在幻灯机前演示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表述图意,再填写算式。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列出的算式可以不同,可以是9-2-4=3,也可以是9-2-3=4。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板书设计:
连加、连减
4+2+1读作:4加2再加1,表示把4、2、1这三个数合起来。
8-3-1读作:8减3再减1,表示从8里面去掉3,再去掉1。
教学反思:
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课件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要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数学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能正确地读、写“0”。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三)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四)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五)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学反思:
“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 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教材内容:“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
(“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材说明
1.“上、下”“前、后”“左、右”这三对方位,由于“上、下”“前、后”学生已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来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6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所以教材结合一些情境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让学生去进行两个物体、或三个物体之间的比较。对于“左、右”方位的建立,儿童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有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判断左、右的根据是身体的左、右两半,后来有人证明在左、右分化中起绝对优势作用的不是身体,而是手。也就是说,儿童建立左、右的过程是:先将左、右同自己的左、右手建立起联系,然后再与自己身体的两边对应起来,最后以自身为标准来进行判断。教材教学左、右概念时,就是按这样的顺序来编排的。①让老师背对着学生,学生模仿老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②再通过“做一做”第1题,初步感知身体的左、右,③再通过“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以自身为中心确定物体的位置,逐步建立左、右的概念。
2.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儿童也有自己的认知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6岁左右有儿童在判断物体的位置时,是由以自身为标准逐步过渡到以他人为标准来进行判断的(要确定一个站在对面的人的左右,开始儿童需要真正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才能确定,以后才能逐步想象自己处在那人的位置上,以此确定其左右)。所以我们在编排时,●先让两个学生面对面,伸出右手握一握,引起认知冲突,为什么同是右手,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对面同学的右手和自己的右手不在同一方向?这时还可以转到对方同学的位置感受一下,以此体会左右的相对性。由于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以理解,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如让两个学生面对面,判断两人中间的学具在对面同学的哪一边等,帮助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学习左、右的相对性,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判断方位时,到底以谁为标准?这是实验过程中,老师们提出来的。我认为以谁为标准,不是绝对的,要看具体情况。如当我们与他人交谈时,要给对方指明方位,就要以对方为标准。如要让对面的人把在他左手边的东西递给我,这时就以对方为标准。而当我们看一幅图片时,往往是以自身为标准,来说明图片中物体的方位,当然你说“我要以图片中的物体为标准”,也未尚不可。对于以谁为标准,平时我们说话交流问题不大,稍加勾通就明确了。那么考试时,有两种可能时,为了明确可以注明以谁为标准。这个问题是很多老师提出来的,这里说明一下。
3.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些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座位引出位置,使学生认识到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非常简明,从另一个角度感受数学的作用。
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的平面位置,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重点就应放在如何确定物体的位置上。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多种活动(正、反两方面的活动都应设计,如指定一个物体,用行、列说出它的位置,或给出行、列去找对应的物体),这方面通过前面的实验,老师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如河南开封的范静老师,●先让学生用前后、左右说明同学的位置。再按教室的座位介绍好朋友的位置。接着每个学生写出自己的位置。再打乱座位卡,重新找座位。然后按照教材设计的活动,帮助小朋友在电影院找座位,在方格纸上找位置,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每一项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逐步深入。●并且对教材上的有些活动加以改进,如第7题,教材让学生回答这些爷爷、奶奶......各住在哪里,范老师将这个活动改造得非常巧妙,她把这个活动设计成送信游戏,把其中几人先遮起来(用纸做了两扇窗户),让学生根据信上的指令送信如“把信送给第二门第三层的老奶奶”,送到后,让学生打开窗户看一看是不是送给一位奶奶的。这题这样一改,就活了,学生争先恐后地想参与。因此老师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四、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新,在教学方式上需要老师们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两点: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如对左、右的相对性只要求学生通过活动初步感知,不要求进行抽象的判断,而对位置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不要求用数对来描述。)
3.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借助主题图让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
2、让学生知道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表示顺序。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观察能力。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他人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以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题材的综合情境图。让学生在喜欢的活动中感序数的意义。另外,从操场上小朋友跑步的顺序,绿化带中的树木,使学生感知“基数”和“序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游戏场面,说一说图中做游戏的、看游戏的、操场上跑步的各有多少人,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图中还有哪些数,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你说我讲
1、出示红点标示的.问题:
让学生数一数扎长辫女孩排在第几?并说一说:你是从什么方向数的,还可以从什么方向数她排第几?
2、小博士的问题
你还知道其他人排在第几?你是从什么方向数的?以进一步认识“第几个”的问题及数数的顺序。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其他信息,如:运动员跑步的顺序、绿化带的位置等,加深对“第几个”的认识。
3、出示绿点标示的问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动员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体会到6表示6号,不是6个人或跑第6。
4、学习5——10的书写。
三、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周围生活中接触到的几个和第几个的问题,如:排队、住楼房等。
四、自主练习
完成练习中的1、2、3题。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一、活动目的:
在儿童行为危险期,儿童对周围世界尚在逐步摸索、认识之中,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树立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教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含义。
掌握一定的自护知识,让学生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学会从容对待,不急躁,不慌张
二:活动人员:
一(2)班全体学生
三、活动准备:
结合社会上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向学生宣传自护的重要性。
每天给学生将一则关于自护的小常识,以积累经验。
四、活动过程:
1、主持人(男):同2、学们,3、你们知道什么对于人来说,4、是最重要的吗对,5、就是生命。生命对于人来说只有一次,6、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在日常生活中,7、有时会遇到危险。我们要遇事不8、慌张,9、学会保护自己,10、防止受到伤害。(女):没错,11、珍爱生命,12、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13、对于我们小学生非常重要。前不14、久,15、一所小学课间休息时,16、因为同17、学们互相追赶,18、造成在楼梯口处,19、一些同20、学拥挤致伤亡。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男):看来,21、我们真应该提高这方面的意识了。是不22、是,同23、学们
24、[放录音:一阵铃声———全体同25、学注意,26、紧急通知,27、地震28、局预报北京东南地区发生地震,29、将要危及到我们地区。师:同30、学们,31、你会怎样做表演出你的`反应。(全体行动。)10秒之后吹哨停止。察看同32、学们的做法。(学生静止动作)师:(选取不同33、做法的同34、学说理由)。师:同35、学们的做法都对,36、但是,37、还应注意一个问题,38、当遇到这种情况时,39、大家的心情都很着急、害怕,40、肯定会有很多人往外涌,41、这时,42、应注意不43、要推挤,44、以免造成其他伤害。主持人(男):周老师提醒的对,45、遇到紧急情况一定要镇静,46、不47、要慌。采取正确的方法以保住生命。
48、[短剧:陌生人来敲门]你一个人在家时,49、忽然有人敲响了大门。你走到门口透过门镜一看,50、敲门的人你并不51、认识,52、这是你该怎么办家长扮演陌生人:①我是你爸爸的同53、事,54、请你开门。(学生没开门)②我是煤气公司修煤气的,55、请你开门。(学生开门)主持人请同56、学评价。主持人:电话号码要记牢,57、下面就请同58、学们看看这些号码,59、你知道吗
电话号码:110———我是110,遇到坏人报告我,除害公正没的说。120———我是120,生病急救报告我,救死扶伤没得说。119———我是119,遇到火灾报告我,灭火救人没得说。我们三个,要牢记,随打随到帮助你
60、马路应走。3、红灯,61、绿灯。4、乘车时,62、不63、要把头或胳膊伸出。5、手湿时动电器开关。6、火警电话号码是。7、匪警电话号码是。8、外出遇到意外情况或迷路时应找。9、自己一人在家时,64、应注意:电;火;煤气;不65、给陌生人。
主持人:同学们,请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吧,从小学会自护方法,将受益一生。最后,让我们在这四句话中结束今天的班会吧:
交通标志会识别,防火用电有方法,
父母单位和电话,有事联系不害怕,
游戏场所选择好,安全第一最重要。
自护常识要掌握,自护能力要提高。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
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讲到小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小白兔蹦蹦跳跳跑来了,它对小猴子说:我买9个。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
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回答板书:13-9=□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 1+3=4
方法二:13-3=10 10-6=4
方法三:9+( )=13 9+(4)=13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通过用七巧板拼、摆图形的活动,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各种形象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看看它是谁呢?
生:(齐)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智力图形游戏,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它非常喜欢动脑筋的孩子,想和我们交朋友,大家愿意吗?
生:(高声齐)愿意!
师:嘘,七巧板现在正在休息,别吵醒它!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生1:因为它有7块。
生2:大概因为它有7种颜色吧。
生3:因为只有心灵手巧的人才会拼、摆七巧板。
生4:因为它是把一个大正方形分成了颜色不同的七块。
师:大家说得真好!那么这个大正方形所分成的七块各是什么图形呢?从中你还能发现什么呢?在小组内想一想,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图形名称及各自的发现。)
师:有没有不认识的图形?
生1:我们小组全都认识。
生2:我们小组只有一个人不认识3号图形,我们已经教会他了,是平行四边形。
生3:我们都认识这个平行四边形。
师:对,这个3号图形是平行四边形,请再仔细看一看,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记住它的样子。(学生依要求去做。)
师:记住了吗?生:(齐)记住了。
师:在观察这些图形时你们有什么发现呀?
生1:我发现这里面有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
生2:我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一样大,也是最大的;4号和6号一样大,是最小的。
生3:我发现4号和6号拼起来和7号三角形一样大。
生4:我还发现1号和2号三角形合起来占这个大正方形的一半。
师:大家真是爱动脑筋、爱观察的好孩子!
(二)拼摆活动
师: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七巧板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听,它在说话:我们兄弟七个可不简单,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能摆出各种漂亮的图形。聪明的同学们,想试一试吗?生:(齐)想!
师:我们先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请你拼出一个正方形,试试看有几种拼法,并说出各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
生1:我用两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生2:我用三个三角形拼出了一个正方形。
生3:我是用上全部的图形拼出了一个大正方形。
师:请你再拼一个三角形。
生1:我是用一个正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2:我是用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3:我是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两个三角形拼出来的。
生4:我用了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个三角形。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拼了几幅图(出示:猫、台灯和鸭子),请大家看一看像什么?(学生很快说出是猫、台灯和鸭子。)
师:仔细看清它们是由哪几个图形拼成的,再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快速地拼出来。
(学生兴致极高地拼、摆,教师注意及时发现和鼓励拼完的学生。)
师:大家拼得真好!这几个图形都是模仿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拼出来的,如果老师说出几种物品名称,大家能不能拼出图形来?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拼出来。
(出示:鱼、蜡烛、小船三个词语。)(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拼摆。很快有学生举手示意,于是,各种不同形状的小鱼、蜡烛和小船呈现在面前,比起教材上面呈现的要复杂得多,令人不得不惊叹学生的创造力。)
师:大家拼的图形真漂亮,比老师拼的还要漂亮。现在请同学们和七巧板一起休息一下,听老师给大家讲个“守株待兔”的故事。边听边注意看,老师在拼什么,是故事中的哪个角色。(师边讲边拼摆“守株待兔”图形组。)
古时候,有一个农夫到田里去干活。当他走到田边一棵大树下时,忽然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一头撞在树上,死了。农夫白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很高兴。于是,从此不再去田间劳动,天天站在树下等兔子来撞树。
师:故事听完了。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1:第一个是那个农夫。
生2:中间是故事中那棵大树。
生3:右边是那只撞死的肥兔子。
师:大家想不想边说故事边拼图?请你试一试吧。
(学生或个人或小组进行拼摆活动,当学生个人发现自己只能拼摆出一个图形,要拼另一个必须把这个给打乱的时候,他们便主动地融合到小组活动中去,把几副七巧板合在一起,各有分工地开始边讲故事边拼摆图形。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优秀小组。)
师:拼完“守株待兔”的故事后,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生1:我认为这个人再也不会拾到兔子了。
生2:我们用了三副七巧板才把这三幅图摆出来。
生3:我自己试了试,只能摆出一个,我们小组一起就全部摆出来了。
生4:我们是由小组长讲着故事,我们三人一起摆图形。
(三)拓展延伸
师:生活中有很多东西的形状可以用七巧板拼、摆出来,大家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七巧板拼出最喜爱的图形吗?可以独立拼、摆,也可以几人合作。
(学生很快完成拼图。学生的作品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他们兴奋地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字,配解说。)
组1:我们用了两副七巧板拼的“龟兔赛跑”,现在是兔子领先,不过兔子一定不会再骄傲的。
组2:“放风筝”,我们先摆了一个小朋友,又拼出了两只风筝,一只是蝴蝶,一只是小鸟,然后画上两条线,就是小朋友在放风筝了。
组3:“小猫钓鱼”,我们拼了一只小猫和两条小鱼,再画上钓鱼竿,就是小猫在钓鱼了。
生1:我摆的是“骑士”,一个勇敢的骑士。
生2:我摆的是“空中城堡”,是以后人类的太空基地。
生3:我摆的是一朵七色花,每一片花瓣都可以帮助人类做很多的事情。......
(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想像和灵巧的双手,拼出了自己心目中最美丽的图形,并用稚嫩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我忽然觉得这不再是一节单纯的`数学活动课,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令人着迷、不愿结束的游戏。)
〖教学反思〗
1.如何寓教于乐,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司空见惯的玩具中发现、探索新的知识,从而使得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活动活而不乱,是我在上课之前一直思考的问题。因此,在课堂上给七巧板--这个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朋友“说话”的机会,大大激发学生探究、创新的兴趣,使得他们重新认识七巧板,发现七巧板与所学图形的关系,并通过独立思考及与人合作,完成各种图形的拼、摆,教师只是在其中起了协调、引导的作用。当学生个人的拼、摆活动无法独立完成时,他们自然会主动去与人合作,自然能体会到不是每一件事都是可以独立完成的,从而自动放弃或改掉封闭、固执、不善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
2.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发展。新的学科理念是:学科本身并不是核心内容,它们只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媒介。本节课中学生对于七巧板组成的叙述、问题的解答、各自想法的交流、说故事拼图形,以及对于个人或小组作品意义的阐述讲解等等,都是在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已经完全突破了数学学科的范畴。
3.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把教材上简单的模仿拼图:鱼、蜡烛、小船,设计为“出题拼图”,因为这些东西对学生来说太熟悉了,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拼出来。结果正是如此,学生所拼出的图形比教材上所列出的还要形象、生动,并且种类很多。在最后的自由拼图活动中,学生的思路完全打开了,各种各样的设计令人惊叹。于是,这节课便像学生想像的翅膀,无限地伸展......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07-0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