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
一、背景
心理压力是一种个人主观的感觉,一般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信息引起个人的一些生理问题或在心里所引起的不良应激反应,即个人在面对困难时,一时无法消除困难的一种被压迫的感觉。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满的状态。”健康除了身体无病外,还要具备心理的稳定及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具备健全的智力、情感和意志,连续统一的人格及对己、对人、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和良好的适应。
对于当代的00后初中生来说,几乎所有学生都感觉到了压力。他们既要面对繁重的功课,又有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巨大期望,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各学科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中考的临近,这种压力也越来越大。而八年级是一个起到承上启下、衔接和扭转作用的关键学期。八年级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期,既能把初一的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又能为九年级繁重复杂的功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与此同时,八年级是分化的年级,能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两极分化逐渐浮现,学生的定位也逐渐清晰。可以说,八年级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无论从中考还是更长远的成长生涯来看,这个时期就是一个积累精华、历练本领和树立方向的关键阶段。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压力的原因,设法减轻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刻不容缓的。为此我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目的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界和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现代社会变得十分复杂。价值观多元化,家庭不稳定,各种社会思潮泛滥,以及独生子女的一些固有特征,使得当代中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从各方面调查来看,中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十分令人担忧。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即将定性又尚未定性的可塑性很强的阶段,中学阶段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关键期。因此,中学生心理健康为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时代的命题。为了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辅导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培养,我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试图探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规律,以便为自己和其他教师提供一些心理学研究依据。
三、调查对象
xxxx中学八年级全体学生。
四、调查时间
20xx年xx月12日
五、调查方法
本次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主要以不记名问卷的形式进行,通过个别谈话和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的方法进行比较全面的调查研究。调查问卷由xxxx中学八年级的学生完成,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
卷42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420份,接近理想的目标,接近理想的样本数,具有可操作性。数据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工作包括对问卷调查结果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来自问卷调查的数据主要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
通过调查分析,对八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人际交往现状、承受挫折和处理问题能力及上网情况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的了解。本次调查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标,提供客观和主观上的依据。
七、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学习压力状况(1-2题)
(一)学生学习压力状况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45.4%的同学认为进入初二以来学习压力变大,23.2%同学自认为学习压力适中,31.4%同学认为学习压力基本没有变化。其中压力过大主要来自自己的期望占21%,父母的期望占66、7%,只有12.3%的压力来自老师的期望。由此可见,学生普遍存在压力,很大一部分压力来自于家庭。 (二)对策与建议
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表,要懂得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班级活动以及其他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融洽感情。
⑵上课认真听讲,课堂上要认真做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
⑶准备一个笔记本和一个错题本,笔记本记下典型例题,错题本用来写容易出错的题,不断练习。
⑷教师应多于学生进行沟通,将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帮助学生总结出正确的并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⑸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平时测验不要弄虚作假,而应心平气和地对待。只要学习扎实,认真对待,一定会考出应有的理想好成绩。 ⑹家长、老师平时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掌握其学习情况和精神状态。
2、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3题、5—8题、23—35题)
调查问卷统计显示:38、3%的同学会主动学习,47.8%的同学很少主动学习,13.9%的同学不会主动去学习。由此看来愿意主动学习的同学占比不大。有24.7%的.同学幻想自己即使自己花很少的时间学习也会有骄人的成绩,偶尔想的占39.1%,不想的占36.2%、可见,不少同学们存在惰性心理。55.2%的同学认为更适合一起学习的学习方式,32.6%的同学喜欢自主学习,12.2%的同学自己更适合哪种学习方式。愿意花大量时间强化优势科目的同学占比为27.6%,给自己制定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的同学占比为28.3%,偶尔会制定学习计划的同学占62.3%。总体可见,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一般。
(二)对策与建议
⑴结合自身基础,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绩目标,并为之努力学习。每达到一个小目标就对自己有所奖励。
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营造和谐的教学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⑶教师应重视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积极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和求知欲,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⑷家长、教师对学生要勤鼓励、多开导,对学生学习的每一点小进步都要给予肯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动进步,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⑸教师应从各方面关心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互动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
3、学生的自信程度
(一)学生的自信程度(4、9—13题、26题)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6.4%的同学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使情绪波动很大,23.1%的同学还和以前一样。成为众人注目焦点时感到无所谓的占28.1%,15.0%的同学会感到自豪。23.3%的同学照镜子时更在意的是自己的缺点。57.6%的同学认为别人成绩好,可是能力不比自己高。由此可见不少同学们的自信程度有待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⑴引导、鼓励学生阅读诸如《平凡的世界》、《贝多芬传》等名著、名人传记,汲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使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树立坚强自信心。
⑵家长、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其长处和短处。针对每个人的特点和优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2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高校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表现出活泼好动、积极向上、能吃苦耐劳、交际能力较强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因为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受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和父母教育情况、家庭贫富差距以及相关报
道的负面影响,现在的高校学生面临越来越现实的社会问题,一些高校学生出现一些不良心理反应以及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学业终止或结束。另外,在对高校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学生存在比较严重或者独特的心理问题。
二、正确理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但是,全社会关注的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什么来衡量呢?在这么多学者众说纷纭的情况下,笔者反思多年的教育经验认为,想要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应把以下几点作为重点关注:
(1)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以及对学习的兴趣。
(2)能够认清自己,了解自己,不堕落胆怯,也不过度自信,保持辩证的眼光,防止自我意识的偏差。
(3)能够保持好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够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情,能够从事物中寻找快乐,永远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4)善于交往,对人友善,能够与身边的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5)能够保证人格品质的完整、统一,培养健全的人格,这是维护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目标。
(6)有较高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快熟悉并融入周围的环境中去,同时还要正确处理跟环境之间的关系。
(7)高校学生的心理行为要与他们的年龄特征相仿。
1.学校方面的措施
(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校园文化主要体现在风气上。沉稳的校风、积极的班风、刻苦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保持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举办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同时,主题班会等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能够形成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2)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①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学校应该明确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他的学科中去,把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落到实处。让每个岗位的人都明白自己范围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线。
②开设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课程。帮助高校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传授。学校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形式,开设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避免进入心理发展的误区。帮助学生尽快形成正确的观念,积极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身心健康发展的青年学生。
③设置心理教育机构。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学生在遇到心理磨难时能够正确地寻找到帮助,尽快从心理沼泽中逃离。同时大力宣传心理咨询,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④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调用学校内部的各种媒体方式,宣传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的心理健康,在学生中普及心理知识,推广心理调节的一般方法,唤醒学生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2.高校学生自身方面
(1)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
①学习负担要适量。量力而行,不要对自己过于苛刻,准确定位,选取适当的目标,不急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绩,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从中吸收相关经验,取长补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生活节奏要合理,做到松弛有度。除日常的学习生活外,我们还有很多的事要去做,要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与适应力。适当地放松自己的身心,做到松弛有度、劳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效率,把状态调整到最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问题,有益于心理的健康发展。
(3)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姿态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姿态,寻求健康的解决方法。同时还要加强自我意识的锻炼。
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与学生的不断努力,我相信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指数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获得更高的升华。不仅仅在生理上滋养一片净土,同时在心理上也会有一片蓝天!让学生在校园里获得全面发展,转身成为德才兼备的现代型复合人才,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许玲,王晓丽。高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3)。
[2]张嘉琦,陈志新。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S1)。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3
针对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历史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96份问卷,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本文从20份有效问卷中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一、学习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问题是同学最为关心、也是反应最为突出的问题。在第33题中,有44%的同学认为,学业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表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感到心理压力很大。这些同学需要得到指导并寻求心理上的成就感。此外,在第29题中,有33%的同学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作为大学生活中最大的挫折。因此,大学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二、业余生活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感觉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在第3题中,有56%的同学选择在业余时间上自习或听课。相比之下,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上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也说明同学心理上的学习压力仍然很大。
三、经济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中,有67%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生活费用够用。更有11%的同学有剩余。在第7题中,有60%的同学认为他们的生活费用对自己没有造成压力。以上结果都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生活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情况明显下降。
四、人际交往
在本次调查中,人际交往问题呈现出较为突出的现象。在第33题中,33%的学生认为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心理压力最大;而在第8题中,79%的学生表达了在一群朋友中感到孤独或失落的情况,这反应了当代大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方面的能力欠缺。同样,在第29题中,33%的同学表示无法适应宿舍生活,这与选择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人数相当,体现了学习方法与人际交往是此次调查中同学们反应最为严重的两个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中,许多人来自农村地区,与此前的生活方式相比,他们的焦虑范围较窄,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时,面对自由、开放的环境和众多同学,他们往往感到乱了阵脚,羞于表达,并在心理上形成了内向性格。城市出生的同学则难以理解农村地区同学的'相对困境,从而产生了隔阂。同时,在第20题中,78%的学生认为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这更进一步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心理平衡方面,第1题的结果显示,56%的学生认为现实中的学校与理想中的大学存在很大差距;在第13题中,69%的学生选择了不自信或有时不太自信;而在第5题中,57%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自信心。这两个问题都反映了学生们缺乏自信心这一突出问题。另外,在第23题中,只有20%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口难言的烦恼或不会常常感到失败;而在第26题中,只有31%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这些问题都彰显出学生们在心理上尚未达到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本次调查将以社会学院xx历史班同学为代表的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尽显无遗,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真实资料和生动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预期效果,活动较为成功。活动得到了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特此向海星调查研究社和xx历史班表达衷心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4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机能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了解小学上的心理健康,探索有效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6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6份。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较好。
一、前言
近年来,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心育”为心理教育的简称,它是旨在培养发展学生的健康心理,从而促进其个性完善的教育。当今社会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还有到学校学习,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小学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来研究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小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明显,小学生有比较明显的人际交往焦虑,表现在交往上有自卑倾向,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他们有心事不愿意倾诉的比例较高,和教师交往不够主动,惧怕家长。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农村小学生家庭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家庭教育能力匮乏,有的家长还存在重男轻女思想。由于大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和经济水平都比较低,很难辅导孩子的作业,当孩子犯错误时,要么放任不管,要么一顿打骂,因此在孩子的心理产生厌学等情绪。
二、调查目的
有90.5%的学生是健康的,但也有9.5%的小学生存在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习焦虑、冲动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等等;从而提出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尽快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同时需进一步重视家庭教育并特别重视女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表(身体)轻里(心理)的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较少受到重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种种弊端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为此我国已明确提出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口号,学生的心理素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三、调查对象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为宗旨的,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但现阶段涉及较多的还是心理问题较明显的大中学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而实际上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许多心理问题都表现出了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同时大中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的成因也常可追溯到他们的小学时代。因此,对小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教育非常有必要。有鉴于此,我们对小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了调查,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现状,分析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困扰小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从而为在本县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参考。 四、调查结果
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按心理健康测验总分评定,66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38%。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总检出率非常高,其中对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各因子检出率分别为5.49%、5.12%、1.57%、2.35%、3.54%、10.24%、5.91%、40%。心理健康问题以冲动倾向检出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从整体上看,农村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这可能与女生受过度保护有关。
同时,根据本次调研样本,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总标准分的均分为43.6129,心理健康状况较好。最小值为18.00,最大值为67.00。
不同年级的学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不同。以六年级最高,总体上从四年级到六年级呈递增的趋势,其原因有待深入探讨。从调查结果中还发现,农村学校突出的心理问题是“冲动倾向”、“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但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点有所不同,如四年级主要以对人焦虑、冲动倾向、身体症状为主;五年级主要以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恐怖倾向为主;六年级则以冲动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学习焦虑为主。所以在解决不同年级的心理问题,重点不相同,方法特不同。应制订有针对性的有关措施进行群体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
五、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还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学校的小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最突出的是行为冲动,我行我素。二是学习障碍,缺乏自信心、上进心。
三是人际关系障碍,胆小害羞,交往、合作能力差。四是自我意识障碍,逃避困难依赖性强,承受能力差,意志力不强。除了这些还有为人处世较敏感、躯体化障碍等等心理问题。
六、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社会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各种生理原因。
1、社会原因:社会的整体环境恶劣,会导致小学生对生活失去信心。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使他们对周围的人失去信任,长期以往,在他们的心理上留下阴影。由于社会环境影响面大,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小学生受到影响,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家庭原因: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我国心理学者曾对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1564名1—5年级的小学生的情绪情感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离异家庭729名,完整家庭825名),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
另外,在一些家庭中,小学生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一些小学生的长辈,相互关系紧张,他们不注意自己行为对小学生的影响,从而使一些小学生下意识的对自己周边的人或事物,采取敌意的态度。
据调查,我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自理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较弱,依赖性比较强,脱离家庭、亲人的照顾将寸步难行。产生原因是由于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父母娇养、过分保护、照料,从而导致学生一切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缺乏独立性,缺少自我服务、自我锻炼意识。这样会给孩子以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带来许多障碍。
调查中,在和小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个别小学生的心理障碍确是因为家庭原因造成的。有个小学生家庭父母不和,关系紧张,甚至到了快离婚的地步,使这个小学生的心理受到严重冲击,使她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造成这个小学生的心理障碍。
3、学校原因:以往的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为提高升学率,家庭、学校、社会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极为关注,视其为关系到一个学生将来是否有前途的首要问题。所以,教师在课内只抓智育,而课后家长又让学生参加多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主要表现在考试紧张、厌学、偏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产生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又过高,加上社会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没有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
4、生理原因:在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超常或者智力底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往往显得格格不入,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的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七、总结与建议
1、确立心理健康意识,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辅导解决。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业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作仅仅为教学、考试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2、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辅导水平,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3、开设课程,做好预防工作
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心理卫生常识,提高学生应付各种心理困扰的能力,防止心理疾病的发生,维护身心健康,对学生当前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及时矫治。
4、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加强个别辅导。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就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在教师中培养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这样才能开展活动,及时帮助个别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和障碍。
5、进行家教讲座,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
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气氛,是培养青少年的积极心态良好性格的重要基础充满亲情和爱心的家庭环境,才能让少年。儿童体会到家的安全幸福和温暖,产生主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学习态度创造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可以使少年儿童从心理上顺利地接受家长正面的家庭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中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孩子的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父母对子女的溺爱、娇宠、过高期望、过分保护、过分严厉等,会使子女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另外子女与父母产生分歧、矛盾的最大原因是不能很好的沟通和交流,所以我们乔楼一小社会实践小组代表全体学生希望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品行,做到言传身教。做到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一个民族、平等、和谐、信任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5
国内外研究表明,约10%一20%的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我国七年制医学生硕士阶段培养时间为两年,作为这一特殊群体在校期间要度过更长的人生转变和塑造期,在严格的学习压力及心理负担下,即将面对实习、科研及就业等诸多环节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未见更多报道。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368名某医科大学七年制(以下简称本硕)硕士阶段学生进行~l-90无记名测试,回收合格问卷360份,有效率97.83%;同时调查该校450名本硕本科阶段学生,回收合格问卷441份,有效率98.00%以及533名统招硕士(2、3年级学生),回收合格问卷520份,有效率97.56%均作为比较组,测试工作于XX年9-11月进行。
2.方法。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一般情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国外应用甚广,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后随即被广泛应用,量表按5级记分进行测试调查,包括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分≥160分或任一因子分≥2分即为阳性,提示有轻度及以上,得分越高提示问题越严重。问卷调查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中男性135人(37.5%),女性225人(62.5%),平均年龄为(23.16±4.28)岁。
2.本硕硕士阶段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某医科大学本硕硕士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1829岁青年组常模进行scl-90评分比较,表明本硕硕士阶段学生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4个因子分上显着低于全国青年常模。以sci厂90中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则考虑有心理健康问题,调查360名学生中阳性检出率19.17%(69/360),结果显示主要心理问题排序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焦虑、抑郁、敌对性、恐怖、躯体化、偏执、精神病性,且较全国青年常模突出。
3.本硕硕士阶段与本科阶段及统招硕士scl-90因子分义;看见与本硕本科阶段比较,本硕硕士阶段在躯体化、强迫、偏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4.本硕硕士阶段不同性别sc90因子分比较。不同性别本硕硕士阶段scl90因子分比较显示女性在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与男性比较差异显着(p;0.o1),在抑郁、恐怖、偏执方面得分也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分析与讨论
1.学校应采取多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示,scl-90总分和因子分医学研究生明显低于非医学研究生,这与前者在已经接受了5年医学本科教育,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医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不断调节心理状态及自我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有关。本调查以scl-90阳性均分或9个症状因子任一项≥3分考虑发生心理健康问题,针对19.17%学生存在一定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应对本硕学生尤其硕士阶段医学生采取多种措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加强七年制导师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自我调控的技能。
2.社会应对这一群体给予重视。医学本硕生处于特定环境,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生涯,其强度和密度很大。大学阶段面临淘汰、竞争等压力加之课程繁重、学制较长、课时紧张,相比本科在硕士时期稍显适应,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因长期接触环境单一,进入见习、实习、就业等接触社会阶段,现实与理想存在差距,不能对社会深刻了解、正确评价自我,使他们对自身职业理想、人生选择产生质疑,这样学生在人际敏感方面带来稍显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诸如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就业机制的实施,虽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竞争机会却使这一群体缺乏足够临床实践与社会经验,无意中抬高就业门槛,这应是社会应该予以重视的关键。
3.家庭应鼓励形成正确人生观。本硕硕士阶段学生是人格形成并趋于稳定的时期,男、女学生在该时期的心理发育大致趋于一致。本调查显示女性在这一时期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焦虑4个因子上显着高于男性,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有研究显示。医学生最感苦恼问题有:学习压力、经济拮据、恋爱苦恼、人际交往、分配担忧等。探究其原因,使得这一群体中女性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日渐增多,如情感脆弱与依赖,就业形势严峻,年龄困扰、教育成本、迫切希望经济独立。除自身与社会外,家庭更应鼓励其形成正确人生观,尽快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综上,本硕硕士阶段学生与本科相比已具备相当的医学知识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但由于特定因素影响不能像统招硕士一样可以做到心理调适,甚至发生心理疾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人际敏感症状。因此,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同努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提高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6
近年来,随着学业和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逐渐加大。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早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和分析。本次调查以人文学院的学生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旨在调查青岛农业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93.75%,其中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为90%。下面是对有效问卷进行抽样分析的结果:
一、学习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学习问题是同学们最为关心、也是最突出的问题。例如,在问题中询问“考试前后您会有心情紧张吗?”,有44%的同学表示,考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最大。这说明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同学们有近一半对大学生活不太适应,尤其是对大学学习方式感到不适应,从而感受到较大的心理压力。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许多同学无法适应大学开放宽松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或者过于紧张死扣书本,无法从高中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或者感觉生活空虚,整日无所事事,荒废了学习,虚度了年华。
二、业余生活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5%的同学觉得大学生活自由开放,同学们也比较重视学习,学习自觉性较高,其中56%的同学在业余时间选择自习或听课。与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学选择网玩游戏或谈恋爱。但这从侧面反映了同学们在心理上仍然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
三、经济生活
如今,大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基本没有太大困难。在第6题“你每个月的生活费够用吗?”中,有67%的同学表示基本够用,还有11%的同学有剩余。与此同时,在第12题“你的生活费用最大支出在哪两个方面?”中,有60%的同学用在饮食和娱乐上。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于经济生活的改善,大学生们心理压力明显减少。
四、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本次调查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在问题“与一群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独或失落吗?”中,有79%的同学选择“是”或“有时是”,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与他人交往能力的不足。
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地区。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虑范围较小,与人交往的机会也较少。初到大学,面对如此开放自由的环境,面对如此多的同学和公共场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乱了阵脚,于是羞于表达,形成了内向的性格。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同学,则来自独生子女家庭,难以理解农村地区同学的情况,从而产生隔阂。与此同时,在第12题“你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吗?”中,有78%的同学认为“是”或“偶尔是”。这更加反映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仍存在一些欠缺。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学校和学院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办公室,希望能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早日走向阳光。调查数据也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实、丰富的资料和鲜活的事例,达到了此次活动的目的,可以说是较为成功。在此,再次向参加此次调查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7
摘 要:中学生(12、13——17、18岁)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情感、认知水平、价值观等都会有巨大的变化,称为“黄金岁月”;同时,又是心理障碍的易发期、初发期和多发期,称为“多事之秋”。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为中学生提供系统、有效、全面、科学的辅导和帮助.为此,我们在暑假对湖州市吴兴区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对目前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城乡初中生心理动向及其差异性提供了一定的客观依据。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学习和生活
一、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况,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异性,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心理状况,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及其二者的差异性,当前城乡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内容涵盖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学习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以及相关的心理发展状况等。着重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小见大,呈现出浙江省初中生心理的发展状况,并积极提出相关的对策和解决途径。调查从7月15日开始,于7月24日结束,在湖州市吴兴区当地几所中学展开,包括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一)实地访问
尽管正值酷暑时节,我们走访了湖州市吴兴区和遂昌县妙高镇当地的几所中学,在学校同学和老师的配合下,顺利地访问一些学生,询问了他们一些关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并作了一定的记录。
(二)问卷调查
问卷发放的地点主要在湖州市吴兴区附近和遂昌县妙高镇。我们采取当场回收问卷的方式,随机抽取了附近的路人以及居民帮助我们完成了问卷的填写。问卷的回收率在八成以上,问卷回收后,我们对问卷答案经行了统计冰作了一定的分析,以便得出有关结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我们本次调查中我们调查了多数中学生其中选取了部分较为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研究其中1.选择学习压力还可以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70%左右,压力过大的学生占12.9%,在选择压力过大的初中生中,城市学生占64.2%,农村初中生占35.8%。由此可见,许多初中生的学习压力适中,因为毕竟不是高中,中考远没有高考那样紧张、隆重和麻烦。经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要比农村学生大。我们认为这可能跟城市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一社会大背景有关。
2.选择现在的学习压力来自于家长期望的学生占61.3%。选择来自于自己的期望占25.8%,而来自于同学的竞争占12.9%。而来自于老师的期望的比例几乎是零。结果表明,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学生学习压力的重要来源。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家长的“重点中学、名牌大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紧箍咒无疑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一些家长常将自己孩子的成绩和亲朋好友的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形成一股攀比风,这也会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压力。
3.在一般情况下,有38.7%的学生会用听音乐的形式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因为音乐能舒缓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也有29%的学生选择用网络。随着电脑和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络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
4.在一次考试失利后,有48.4%的同学会选择更加努力,和以前一样。保持一颗平和淡然的心态的同学占41.9%。而认为自己很无能的学生的比例几乎为零。由此可见,目前的初中生总体还是积极向上、奋发拼搏、充满自信的。一次考试的失利并不能挫败他们,使他们一蹶不振,反而使他们更加努力。同时,目前初中生的心态还是让人感到欣慰的,能够宠辱不惊,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考试的失利。
5.目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青春期问题占了42%左右,而选择父母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占了16.1%。由此可见,青春期问题是困扰学生心理的主要问题。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初中生青春期情感上更深刻,但敏感多变而不稳定。同时,看待问题存在这一定的偏激性。对人对事有时感到很美好,有时感到很糟糕;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容易见异思迁;当考试取得好成绩往往沾沾自喜,遇到挫折又容易悲观、沮丧失去信心;情绪易激动、感情易冲动。主要是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对理想的追求、人生的探索、知识的渴求、友情的寻觅、热情的释放、才干的显露等日趋迫切,因而感情也日益丰富。但由于受年龄、阅历、经历、财力等方面限制,情感处于易变不稳定状态。因此对人对事物都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失败时不要泄气,成功时不要骄傲;对人要多看长处,要学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遇事要有毅力,有恒心,逐步增强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和情感的能力,使心理、品质健康发展。同时,同父母关系紧张,和父母存在代沟。
6.在空闲的时候,有42%的学生选择上网游戏,20%左右的学生选择看电视电影。而只有12.3%的学生选择做运动。无怪乎现在的中学生近视率越来越高,而体质却越来越差,肥胖率显著增加。再者,只有10.8%的学生在空闲时做家务,而在做家务的同学中农村学生占将近75%。由此可见,农村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比城市学生要勤劳、能干、生活能力要强。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女生在空闲时会选择逛街。
7.遇到不顺心的事时,71%的学生会选择向朋友倾诉,只有12.9%的学生会想父母倾诉,而向老师倾诉的.比例几乎为零。可见,学生跟父母老师存在着一定的代沟,尤其是和老师的关系。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主要的烦恼和压力也大多来自于学习。然而,学生和老师之却是非常的疏远。这导致老师不能即使了解学生的心理,不能真正的了解学生心里的想法,而这又反过来加剧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在问题出现时,老师不能即使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因而在很多的情况下,问题不仅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反而会因为彼此的不理解而加剧。做为老师,应该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了解他们心中真正的想法,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上更好的帮助他们。在新时代中,我们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亦师亦友。在随后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和父母亲近感是一般的占了41.9%。而和父母不亲近甚至有敌意的学生各占4%。
8.有74%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上最大的不适应是缺乏约束力和自制力。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电脑网络的不段普及,一些电子产品正严重影响这学生的学业和使学习效率显著下降。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初中生沉溺于网络游戏和QQ聊天,欲罢不能。另外一些初中生上课时拿手机发短信、玩游戏,更有甚者又来作弊。同时,也有3.23%的学生缺乏自理能力,其中城市学生占多数,这说明城市学生的自理能力亟待提高。
9.目前,多数初中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为了今后有显赫的地位,或者将来有一份高而稳定的薪水。这说明目前的初中生很现实,对于学习的目的比较清晰,有明显的动力:有绝大多数的学生是为了今后的生存在努力的学习着。这部分学生认为,未来的社会将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而知识则是信息社会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必须努力学习,全面掌握知识。这个层次的学生代表了中学生思想发展的方向。当然,也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父母。现在的社会是知识的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想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便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不被淘汰,能够拥有自己的成功。但是,值得提出的就是,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为了父母而学习的动力,一旦遇到挫折,就很有可能会放弃。学生必须对学习拥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为了某人而学习,只有对学习拥有了正确认识,才能做到在困难面前不退缩,才能真正从中找到真正的动力。也只有这样,在学习上,我们才能拥有好的成绩。
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希望得到多层次和横向联系的知识,他们不满足于纵向的传统的封闭式的知识,以求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新颖、独特、先进是当代学生所追求的:解题时独特的解法,探讨时逆向的思维,争辩中与众不同的见解,写作中新奇的构思,他们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事物,审视世界,用自己的多向思维去分析问题,探索规律,不喜欢人云亦云。
好奇、爱幻想也是当代中学生的特点。“缺乏幻想的学者只能是一个好的流动图书馆和活的参考书,他只掌握知识,但不会创造。”莱辛的这句话千真万确,当代的中学生可不愿做“两脚书橱式”的学者。
当代的中学生不仅求知欲强,而且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据反映,许多学生跟父母思想有隔阂,其主要原因是不少父母喜欢用老眼光看待他们的一言一行。不是吗?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追求也在提高,爱美是青年的特性。中学生也不例外。穿戴得漂亮些有些家长就说什么思想变了,忘记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所谓“艰苦本色”。课余时间听听音乐,唱唱歌,也说什么不行。这些都为中学生普遍反感。时代在前进,五彩缤纷的生活火花,对中学生也产生了多向性的吸引力。多数同学呼吁,请父母理解,我们追求朴素大方的美,不追求资产阶级堕落的“美”。我们的美,反映出时代的生气,我们没有忘记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轻松明快,热情奔放的音乐使我们兴奋、愉快,能使我们更好地投入学习。渴望大自然的熏陶,渴望友谊,也是年轻人的心声。
10.有61.3%的初中生打算毕业后读完高中后再上大学。有25%左右的学生准备读中专,学门技术,而准备读中专的学生中农村学生占多数。直接去打工的人数非常少。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这在为祖国培养更多的人才的同时,也满足了许多同学对大学的渴望,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农村学生家中并不宽裕,而上大学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无疑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伴随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越来越难找,毕业后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他们认为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太大了。他们选择上中专,使自己有一技之长。总的来说,他们都坚信科学文化只是对他们今后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当代的中学生,对于自我清晰的认识和对未来精细的打算,说明我们的中学生们已经成长,能够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正确的认识。对此,我们感到非常的高兴。
四、思考与启示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其必要性
1.青少年成长过程的心理需求成才的心理需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知识经济已初见端睨,无知便无生存之本的理念成为人们的共识。在家长望子成龙的欲望促使下,涉世不深的中学生祈盼自己成才的心理日趋发展。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受尊重被理解是人的基本的心理需求,对于处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独立的心理需求,中学生身心正处于渐趋成熟的过程, 他们有一定的判断力和自信心,但有时对学习、生活中及社会上遇到的问题则缺乏判断力。归属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对结交的来自同学的朋友群体有依附感。被异性关注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因生理的渐趋成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得到异性注意和肯定的心理需求。自省的心理需求,中学生容易冲动,遇事缺乏冷静分析,因而做错事时有发生,待冷静后又后悔。青少年存在上述心理需求,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反之,极易造成心理疾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而最终导致人格上的缺陷。如教师不尊重学生“受尊重被理解的心理需求“,极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抵触情绪, 这种抵触情绪会使教师的一切教育归于失败。
2.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突出。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会同世界卫生组织(WHO) 和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对上海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数据显示有27 %的学生心理异常(包括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上升的趋势。浙江省心理卫生工作者对全省城乡不同类型学校 2 961名大中小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学生中存在着严重心理问题的初中生为13. 6 % ,高中生为18. 7 % ,而大学生高达25. 9 %。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导致了学生自身的身心疾病,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同时还直接损害了他们的品德发展和正常的社会适应性。如因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离家出走,甚至犯罪等,给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造成了不良的后果。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存在着片面的理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部分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矫正。因此,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点放在心理咨询室,认为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做法就是等候学生上门咨询。其实,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和发展,而不是问题矫正,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
2.过分偏重学习心理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升学率的一种手段,一切围绕提高升学成绩。比如,进行智商测验、学习焦虑测试,学习方法指导、考前心理调试等。其实,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习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及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等。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表现在有些学校采取简单生硬的说教,生搬硬套心理学概念,心理教育课以传授心理学知识为主,甚至大量考名词解释。有的还不恰当地按学科知识体系的方法,规定出不同年级每一学期的训练目标与任务。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傅安球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应当是生活经验型的,而不是知识传授型的,不应当有固定的模式,更不应当有考核,应当进行行为训练,加强个别辅导。从广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包括班级心理教育活动、团体心理辅导等显性课程,也包括教育教学渗透、环境陶冶等隐性课程。
(三)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1.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心理环境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环境
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主环境建设 主环境建设是学校心理建设的重要任务, 包括教学大楼、实验室、运动场等等在内的学校主环境,应以崭新面貌出现,尽可能地体现“新颖、整洁、明亮、美丽”的风貌。要把各种建筑物构建在绿化环境中,使学校成为花园式的大教室,让池塘、名花异草、茂林修竹、绿色草坪和曲径通幽的小道,也成为学生修身养性的环境。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技艺,活跃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 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校园校风建设 培养良好的校风,既能反映学校的特色,也是稳定心理环境的因素。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能力等综合素质,只有在良好的校风校貌这个心理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还应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学校可以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向家长传授孩子身心发展的常识,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良好的情绪从小就占据心理状态的主要地位,从而保证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2.以课堂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应作为一门学科走进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因为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针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运用现代心理科研成果,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自己的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掌握一些调控自我心理的常识,学会自我修养、锻炼的具体方法,养成健康的心态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发挥才智,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品质,提高心理素质。
4.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对此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信箱、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此外,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努力提高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增强实施心理健康的能力。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引导教师开展讨论,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人才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与较高的道德水准,而且还要求人才应该具有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现代意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开拓进取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顽强自信、乐观,能够承受挫折与失败等。另一方面它又造就了变化剧烈的社会环境,由此给人们的心理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动荡,“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
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校园里有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但在有些同学看来,一切却是那样枯燥无味,缺少生气;大学生活紧张活泼,有些同学却兴趣索然,萎靡不振。在离开了父母呵护、相对宽松的大学学习环境中,一部分同学空虚、迷惘、玩世不恭,甚至轻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人的健康相应地也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是为了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则是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能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理健康,为此,心理卫生学认为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健康是比生理健康更为重要的一种健康。
第三国际及心理卫生大会曾为心理健康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还具体地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基于各种心理学理论和生活实际,综合国内外心理学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大学生心理健康的6项指标:
(1)智力发展正常且能充分发挥;
(2)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悦纳自我;
(3)具有顽强的毅力,拥有自我调控能力;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5)正视现实,生活、工作热情高;
(6)人格完整、稳定、协调。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南京一项“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和统计分析表明:1993~1996年新生1908人进行心理测试并建档,发现心理问题发生率为9.2%,高危人群为26.2%。另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发现有心理障碍的人数竟占23.6%。教育部对我国大学生的一项调查发现:大学生中有20.3%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且男生比女生更表现突出。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9
在诸多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强迫高居榜首。张聪沛分析:强迫的根源是优柔寡断,没有主见,追求完美。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总会抢先安排好本应由孩子自己决定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安排无疑是完美的.。如此,家长不在身边时,孩子就会显现出缺少主见、优柔寡断。
青少年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正在逐渐成熟。这一时期的学生特别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非常敏感。
张聪沛最近接手了对一名高一学生的心理治疗。由于老师在课堂上当众读了这名学生的作文,使得他被同学嘲笑。当天回到家,他就显得很郁闷,之后开始又哭又闹。张聪沛诊断他得了癔症,经过治疗,病情逐渐减轻。最后,他终于决定回校上课,可只上了一节就回家了,因为他感觉班里所有学生都在看自己。现在,这名学生已经一个月没有上课了。
张聪沛认为,这些心理问题是可以通过训练缓解的,最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进行户外集体活动。
该课题组曾组织一次集体登山活动,登山队员是高一和高二的学生,队员被分为3个组,每组5人,每人发10元活动费用。登山前,队员要花掉10元购买登山必备物品。进山之后,学生的自我生存能力之差显露无遗。其中一组登山队员把钱全部用在买牛肉粒、爆米花等零食上,甚至都不知道买水。结果,登山不到一半,这组队员就口渴难耐,都放弃了。
张聪沛认为,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和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松弛和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其心理及人格问题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0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务必需要展开调查,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好的调查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家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助到家。
一、调查目的
社会变化的损失,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巨的变化。从而影响到了孩子们的学习目的也发生了变化,父母的逼迫、学校的压力都使得孩子们厌学、学习焦虑、孤僻等心理疾病不断增加。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我们课题小组对两个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随机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对策提供了有益助。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三、四年级的小学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设计的问卷,共18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判断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座谈会,是在班上组织,要孩子各自发言,说说自己的烦恼。
三、调查分析
小学生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在果园小学三、四年级进行了两种形式的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兴趣、家庭感情、自信心方面存在着各种问题,同时也发现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厌学、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部分学生表现的更为突出些。
(一)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但厌学情绪明显。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学习兴趣方面表现出了很明显的厌学,厌学表现表现在听课过程中。小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打哈欠,东张西望,很容易被其他动静所吸引。在学校集体活动中,自行其事,同学的跟自己无关,即使有关联,也不当一回事,自己一个人做自己的事。和老师、家长产生对立情绪。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可以表现为兴奋过度、躁动不安、容易、好哭闹;有的孩子则相,他们萎靡不振、胆怯、动作迟缓、做事半途而废、缺乏信心、智力水平低、不集中、杂乱、观察问题不仔细、不准确,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较差。害怕作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前及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脑呈抑制状态,出现了明显的焦虑症状。
(二)部分学生自信心不足,有少部分学生由于自卑引起了抑郁的症状。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表现为上课不敢或很少主动举手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紧张、不流利,不敢主动要求参加其他同学的小组或集体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惧怕参加竞赛活动,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怕别人笑话;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常要寻求别人的肯定,不敢放心胆地活动,不敢在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成果。遇到别人质疑时,不能肯定或坚持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常常害怕,退缩,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或挑战性的新活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常缺乏主见,不能自己想办法解决,而是依赖他人助,向老师告状或回家告诉父母。
(三)少部分学生表现出严重缺乏安全感
表现一胆小,比如遇到生人会害怕不敢说话,受人欺负会不敢抗,不会求助等等。表现二表面强悍、内心脆弱,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但又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不愿与同学深入交往交流,内心自我封闭。
四、成因分析
在所调查的学生家庭中,有概60%的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或直接是父母双方或单方在外工作,孩子长期处于家庭不完整的状态,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指望学校老师的指导和督促,现在孩子又基本上都是生子女,家中长辈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屈,经历一点风雨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也不知道怎样调整自己的心态。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使子女形成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家庭不和谐也是诱因之一,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过于溺爱,都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严重的,仇视社会,嫉妒他人,心理阴暗。在家庭矛盾的环境中成长的儿童有心理问题的比例很,研究证明,父母关系的和睦是直接影响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同时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加之小学儿童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诱惑,在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
五、如何预防和解决问题
我们应采取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课内外、校内外双向联动的教育模式,建立一个以预防教育为主,心理监控、治疗为辅的立体教育体系。除了日常的心理辅导教育,我们还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中。在语文教材中,有量的文章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正面因素,如为生命的意义、做人的道理等。因此,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积极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内容,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我们要求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阅读。布置孩子写日记,并要求家长阅读写批语,已起到一个交流作用。也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1
一、主题简介
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假期我利用网络、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我院及其他院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作为当代大学生,面对着崭新的生活,无论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情感上,都存在一些心理困惑及心理障碍。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悲剧报道也日益增多,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总结出大家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提出宝贵的意见,向在校大学生们宣传关注心理健康的必要性,帮助身边的同学们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并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二、活动日程
xx月x-x日:准备阶段
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提出问题,并针对我院XX年上学期期末的《高职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进行数据统计,汇总。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篇四
1、拓宽交际范围,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在与同学相处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有效的协调与控制情绪,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带着一颗包容的心,友好、主动的与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要积极主动参加学院和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在真诚、友善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加彼此的信任感,以提高相处和交际能力。
2、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大学生要尽早设计明确的职业倾向,在对自己正确定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另外,要正视理想与现实、专业与兴趣的冲突,要学会在现实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分析自己,不要整日为了忧虑而忧虑,要学会未雨绸缪,利用有限的4年时间达到自己预设的目标。
3、快乐的学习和生活。
当前大学生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因此大学生在找出自身差距的同时,更要找到自己发展的潜力,通过不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时常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善于从学习中寻找乐趣,并时常带着愉快、自信的心情微笑地面对每一天。当自己的学习、生活出现问题时,不要只顾着伤心、苦闷、彷徨,适当的时候来一点阿q精神,继而保持自信乐观的态度,尽量减少挫折感,缓解外部环境带给自己的种种压力。
4、改变观念,及时寻求心理帮助。
过去,由于历史文化等传统原因,对人的个性心理问题的关注、认识和研究不够,往往把心理问题神秘化,甚至把有心理障碍的人看作是不可理喻的邪恶之人或洪水猛兽,致使有心理疾患的人也不敢张扬、不能就医。大学生作为一个高学历群体,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一个人健康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了心理疾患就像身体不适一样,应该及时去就医,以求得咨询、疏导,也就是说,对待心理问题要有一颗平常心。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所面临的迫切任务。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思想文化激荡、价值观念多元、新闻舆论冲击、社会瞬息万变、的世纪,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未来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时刻出现心理危机。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将经受更为严峻的考验。为此,就要不断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他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参与国际人才竞争,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篇12
一、调查概况:
本次进行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由我校七年级的学生完成。通过调查研究,对本校学生的耐挫、自卑和闭锁心理健康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标,提供了客观和主观上的依据。
二、调查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了解本校学生的耐挫、自卑和闭锁心理健康情况。
(二)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三、问卷内容:
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各位同学:你们好!下面这份问卷是为了对大家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作个了解,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按照自己的想法填写,每一个题目没有对错之分,这可不是考试哦,请放心作答。
班级 性别 年龄 1 、您觉得自信吗? ( )
( 1 )非常自信 ( 2 )自信 ( 3 )有时不太自信 ( 4 )不自信 ( 5 )常常感到自卑
2 、您认为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和同龄人不相上下吗? ( ) ( 1 )比一般人更有价值 ( 2 )当然
( 3 )好象总觉得没有别人能干 ( 4 )没什么价值 3 、如果您能改变自己,您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 ) ( 1 ) 知识 ( 2 )出身 ( 3 )财富 ( 4 )性格 ( 5 )外貌 ( 6 )其它
4 、上中学后,您觉得您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 )
( 1 )成绩不理想 ( 2 )不适应宿舍生活 ( 3 )经济困难 ( 4 )好朋友对自己的背弃 ( 5 )家里不支持自己的学业 ( 6 )家庭变故 ( 7 )其它
5 、您每个月的生活费用够用吗? ( )
( 1 )有剩余 ( 2 )基本够用 ( 3 )不太够用 ( 4 )经常负债 6 、您业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 ( ) (1) 阅读课外书籍 ( 2 )体育运动
( 3 )帮家里干活 ( 4 )娱乐玩耍 ( 5 ) 其他 7 、您是否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关心? ( ) (1) 是 (2) 不是
8 、我觉得大多数人都不可信任 ( )
( 1 )无 ( 2 )偶尔 ( 3 )时有 ( 4 )经常 ( 5 )总是 9 、您感到老师或同学歧视您吗? ( ) (1) 常常感到 (2) 很少感到 (3) 没有感到
10 、您最不喜欢老师哪一种做法? ( )
(1) 找家长 (2) 当众批评 (3) 罚站 ( 4 ) 其他
11 、您总感觉别的同学穿得比自己好 , 自己感到不舒服吗? ( ) (1) 是 (2) 不是 (3) 偶尔
12、你认为怎样学习效果会好点( )
A。共同学习 B。孤军奋战 C。没想过
13、你在学习上的时间分配( )
A。对喜欢的科目下狠功夫 B。平均分配 C。对不喜欢的放任自流
14、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会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 A。会 B。有时会 C。不会
15、你最佩服的人物是( )
A。伟人 B。明星 C。父母 D。班上成绩冒尖的同学
16、当大家注视你时,你会( )
A。不好意思 B。无所谓 C。自豪
17、对着镜子时,你注意的是自己的( ) A。优点 B。缺点 C。没想过
18、别人批评你时,你会( )
A。接受批评 B。为自己辩解 C。不知所措
19、你的好友获奖了,你会感觉( )
A。和他一样高兴 B。不舒服 C。与自己无关
20、你对自己的穿着要求是( )
A。一定要穿名牌 B。无所谓 C。只要整洁大方就可以。
21、你晚上的睡眠情况如何( )
A。很好,上床就能睡着 B。还可以,上床后20分钟左右就能睡着 C。很不理想,经常会失眠
22、你对师生关系的满意程度是: ( ) A。很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23、你对同伴关系的满意程度是: ( ) A。很满意 B。一般 C。不满意
24、你对父母亲近感的程度是: ( ) A。很亲近 B。一般 C。不亲近
25、你最喜欢的课外活动是( )
A。体育活动 B。上网打游戏 C。读书看报 D。和朋友聊天游玩
26、你和父母的交流沟通情况是( )
A。有心事就和父母说 B。除非父母问你才说 C。不和父母说任何事 D。什么事都和父母说
27、你认为目前影响你学业的最大因素是( )
A。学习方法 B。情绪 C。教师的授课水平 D。学校学习环境
28、你认为影响你情绪的最大因素是( )
A。人际关系 B。学习成绩 C。家庭困扰 D。学校管理制度 29、我愿意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 ) A。无 B。偶尔 C。 经常 D。 总是
30、你父母在家会询问你的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吗 ( ) A。无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31、感觉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但能力并不比我强 ( ) A。无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32、同学考试成绩比我高,我感到难过 ( ) A。无 B。偶尔 C。经常 D。总是
33、你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否依赖朋友( )
A。不是,独自面对 B。会听朋友意见,但以自己为主 C。偶尔会 D。完全是
34、你是否受过很大挫折?你能否面对( )
A。受过,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 B。受过,能承受,没问题 C。没受过,但应该能承受 D。没受过,不知道自己能否承受
35、对于有些学生自杀的行为,你认为( )
A。是一种解脱 B。太可怜了,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C。不孝,父母白养了这么多年 D。这种人早死好,以免危害社会
36、当发现自己存在心理问题时你会( )
A。找心理咨询师咨询 B。向同学倾诉 C。向父母说 D。向老师咨询 E。自己解决
37、假如你遇到不顺心的事,你通常会向谁倾诉( )
A。家长 B。老师 C。朋友 D。不会向他人倾诉
38、如果你愿意去咨询,你希望用什么方式( )
A。面对面交谈 B。电话 C。书信 D。网络 E。随便
39、假如你碰上有人敲诈威胁你,你的做法是( )
A。自认倒霉 B。想办法告知老师、父母,求得老师、父母的帮助 C。找有义气的哥们帮忙 D。自己想办法躲过去
四、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对学习及生活充满信心。但有20%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无所适从,不敢独自面对;30%的学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来自于家庭,学习等方面的压力;10%的学生不愿与别人交流,特别是与老师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没有与同伴和父母相处时的亲近感。
五、对策及建议: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新形势的要求,实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应积极地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通力协作,共同来完成。
(一)、学生自身的应对对策
1、要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要培养挫折承受能力,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要形成健康的情绪和情感,懂得生活知识,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矛盾,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2、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如学会微笑;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二)、社会的应对策略——社会教育是保障
1、改善社会大环境,全社会关注教育改革,切实减轻学业负担,社会各界人士应努力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健康成长。
2、社会舆论应该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对中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培养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态和情感。社会有关部门应大力抵制大众传播媒介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东西,以免对中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侵蚀带来消极影响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一些适合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的通俗读本,供学生阅读,让学生多掌握一些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也可多开设网上心理咨询。
(三)、家庭的应对对策——家庭教育是合力
1、转变家教观念。注重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尊重孩子的选择,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通过科学讲座、座谈等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增强科学教育孩子的能力,并能够妥善处理孩子某一阶段发展所面临的某些特定问题。
2、首先家长应该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及心理健康等状况,尽最大可能缩小“代沟”与“科沟”。
3、树立正确地培养观,对孩子的期望值要符合实际。正确估量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和爱好,为他(她)的发展和成长确立一个科学的可行的目标,切不可给孩子提不切实际的要求。
(四)、学校应对对策——学校教育是根本
1、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摆在学校教育的重要地位。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和教育体系,坚持学生自我调适为主,教师辅导为辅,重点医治的方针,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学校心育环境 如校园内葱郁的花草树木、洁净的校园环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人际关系等,都可使学生从中得到教育和心灵的净化。
3、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树立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让自己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平和的健康状态,以良好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可通过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活动课等形式,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相关文章: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1-12
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调查报告01-15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8-08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9-05
高一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8-24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0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1-08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9篇01-26
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精选15篇01-25
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