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5 17:35: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

  ③十四年前,我曾与几位女中学生讨论过唐代张祜的《宫词》。诗曰“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当时,她们正在为这首诗是写宫女的哀怨,还是作者对宫女的同情争执不休,我发表了我的意见。我认为,这么成功地写出宫女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现作者对宫女的深切同情。这首|小诗,可以让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倒如“故国三千里”是写空间之远大,“深宫二十年”是写时间之久长。这是“时空经营法”。一个宫女的浓重哀怨,不用多言,仅以一个空间一个时间便表达出来了。如果用其他方法来叙述描摹,何能简约精妙如此?

  ④读诗识法,虽非易事,但只要有好书或老师点拨,也不是一件困难的事。首先,必须广泛阅读和深刻理解诗歌名篇,有意识地多读多思考。其次,须识活法。若学一法便拘泥一法,学一句咬定一句,不能融会贯通,终究难免东施效颦、泥里行舟之病。宋代朱熹:“读书之法,既先识得它外面一个皮壳,又须识得它里面骨髓方好。”这清楚地说明了读诗与识法的关系。

  15.细读第①②段,概括加点词“欣赏”与“鉴赏”的含义。

  欣赏

  鉴赏

  16.“东施效颦”讲的是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着眉头,邻居丑女东施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着眉头,结果显得更丑。现在常用来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第④段中的“东施效颦”在本文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具体的含义为

  17.“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运用了社个创作中常见的.“点线经营法”,下列诗句中运用此法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8.全文的主旨句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19.作者认为:“如果一法不谈,读诗者读前是此等人,读后还是此等人,就算白读了。”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语文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2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回答课后题。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导入。

  2范读,思考,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读准,找出不理解的词,读准。思考:课文中的我们干了什么?

  4同桌互读讨论问题,并互相纠正,读准。

  5指名读课文,分段读,纠错,词语理解指导。

  6再读课文

  (1)找出课文中的童谣。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给课文第二大段分两层。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与练习。

  8读课文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填空组词:

  三五()()活()活()开()破()狼()虎()

  爽()舒)()无()无()。

  (3)根据课文填空:

  ()的大肥猪()的长耳兔()的小绵羊()的老爷爷()的老奶奶()的新媳妇。

  9小结:课文内容、写法、思想感情。同时指导理解文中“这风一样的日子”的意思。

  10板书:

  童年的'泥巴

  一(1、2)总写:童年生活让人留恋

  二(3、4、5)分写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巴5吃泥烘烤

  三(6)总写童年的日子像风一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能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掌握5个生字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掌握本课12个生字的音、形、义及相关词的意。

  教学过程:

  1指名读课文。

  2复习:

  (1)给课文分段。

  (2)给课文第2大段分层。

  (3)说说课文写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导读课文练习。

  4同桌互读课文练习,读准。

  5生字生字学习检查与指导:

  撒(多音字)

  狼虑

  狠虚

  限

  6感情朗读课文表演。

  7找出课文中的童谣,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谣,同桌交流。

语文教案 篇3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会认“寓”等10个字生,会写“守”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两个寓言故事。

  3、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寓言,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出示课题,解释课题,“寓言”是用故事说明一个深刻道理或教训,“遇”是“寄托”的意思,“则”的意思就是“篇”。

  二、教学《揠苗助长》

  1、讲解题意:“揠”是拔的意思,“助”是帮助,“长”是生长。

  2、按“理解题意→了解故事→理解内容→认识道理”的顺序来进行学习。

  3、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细读课文。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读准字音。

  (3)同桌互教互学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5、巩固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

  (2)a、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在朗读中巩固生字。b、感悟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

  (1)种田人看到禾苗几乎没有长高时,他心情怎样?画出种田人的心情有关的词,理解:巴望、焦急,读出种田人的焦急心情。

  (2)种田人在这种情况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结果怎样?

  朗读第2自然段,读出那个人卖力拔苗的情景及禾苗死后,十分失望的心理。

  (3)寓言给你什么启示?学生结合实际读读。

  (4)种田人的愿望是好的,如果你是种田人的'朋友、邻居或亲属,你怎样帮他实现自己的愿望?(诵读全文,复述课文)

  课堂小结:

  你学了这篇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和教育。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提示课题

  1、谈话导入,明确教学目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言《守株待兔》说明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2、揭示课题。

  3、录音范读,边所边标出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理解寓言。

  1、学习1、2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会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呢?

  (2)默读课文,说说那个种田人是怎么得到这只野兔的,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读。

  出示生字“窜”“撞”,理解:窜——乱跑;撞——碰

  (3)他捡到兔子后,心里是怎样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这个人原来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守坐,庄稼全完了)

  (2)齐读了自然段。

  3、理解寓意

  (1)他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

  (2)写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4、齐读课文。

  教师总结:

  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对于偶然得到的东本,我们不应抱有侥幸的心理,只有踏踏实实地做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才会取得收获。

  课后小结:

  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和教育。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预设目标:

  1、感受的美好与宝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竖提,与竖折)与一个偏旁(双耳朵)。

  预设流程:

  一、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这篇课文。你喜欢吗?为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亲身感受。)

  2、听师范读:

  听了后,你有什么感受。(很美,很宝贵,小作者很喜欢……)

  3、自读全文:

  5分钟时间朗读全文,可多读几遍。

  4、检查朗读:

  开火车逐句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金、晨、进"是前鼻音,"阳、更、长"是后鼻音,"长、晨、谁"是翘舌音。

  5、朗读巩固:

  2分钟时间,哪几句不够通顺再多读几遍,或者再读读全文。

  二、深入感知

  1、像什么?(金子)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

  3、为什么说像金子?

  (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

  4、为什么说很宝贵?

  ①学生读句子:田里……山上……河面……

  ②指导感情朗读:

  a、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画面。)

  b、选择一句,自由朗读。

  c、交流反馈,请三个学生读句子。

  d、你最想向谁学习,学着他的样子再读句子。

  e、再次反馈,交流朗读。

  ③拓展:还有谁因为有了,就更好了。(小朋友,因为有了,更高了。……)

  5、有没有跳进过你的.窗户?学生说感受。

  是的,会你的窗户,我的窗户,他的窗户,是大家的。

  6、全文朗读,学生质疑。

  为什么比金子更宝贵?

  (金子不能使禾苗变绿,不能使小树长高。是带给万物生命。)

  三、识字写字

  1、复习巩固二会字。

  ①朗读带生字的词语:、像金子、田野、更绿、更高、河面、长长的锦缎、早晨、拉开、跳进、谁

  ②在文中找到词语划下来,读给同学听。

  ③老师报生字,学生在生字表上标序号。

  ④形声字练习。

  出示:早、星、晨、春、香、阳、晚

  找一找,这些字有什么特点。(都和"日"有关)

  组词理解。

  2、学写四会字。

  ①学习笔画(竖提,与竖折)。

  a、自己寻找新笔画。

  b、彩色电线演示新笔画。

  c、书空笔画。

  ②写字练习。

  四、扩展练习

  1、组词理解:早、星、晨、春、香、阳、晚

  2、找找有"日"的生字。

  3、你喜爱吗?写几句话。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难点:翻译文言文,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朗读课文3遍,查字典,看注释,试翻译。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土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2.导语。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有这样一则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为什么未尝一口能知道这一定是苦李?这是因为他虽小却能注意观察,认真思索的结果。树在路旁,如果李子甜早就让人家摘光了这是其一;结果很多,树枝营养供应不足,李子一定很苦,这是其二。从这里可以看出王戎的聪颖机智的性格。

  我国自古以来,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美谈,至今流传。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有两位这样的儿童。

  三、正课

  1.朗读《咏雪》。要求语音正确,节奏合理,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一人一句。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撤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探究质疑: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讨论并归纳: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

  4.探究质疑: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子女,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5.探究质疑: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讨论并归纳:古义指相比,今义指打算、仿照。这是古今词义的变化。

  6.探究质疑:“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2)“笑”前喻,“乐”后喻。

  (3)为“柳絮”——喻而“笑乐”。

  古人称谢道韫为才女,曰“咏絮才”就是从这里来的。

  7.探究质疑: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花飘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此说,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2)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西风颂》),有深刻的意蕴;而“撤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且形象不美。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8.探究质疑:你知道古人有哪些喻雪的名句?或者你给雪来一个恰当的比喻。 讨论并归纳:可自由发言。

  示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像鹅毛漫天飞舞 像蒲公英子

  四、小结

  文章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描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末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第二课时

  一、预习

  4朗读《陈太丘与友期》3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试翻译课文。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谢道韫这个才女,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陈元方这个神童。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中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个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个朋友就发怒了,骂道:“真不是人啊!跟人家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个朋友感到惭愧,就下车来拉元方(想讨好他),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家的大门。

  3.探究质疑: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何以见得?讨论并归纳:

  (1)他认为客人“无礼”“无信”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2)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又表现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4.探究质疑: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讨论并归纳:有两种看法。(1)如探究质疑3、(2)。

  (2)认为客人已经认错了,就应当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也算无礼。

  5.当堂朗诵这两篇文言文。

  四、小结

  本文主要记述陈元方和来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人“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五、作业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六个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生字新词。

  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知道“天下第一关”指的.是什么关口?

  今天我们就随作家峻青一起领略一下山海关的风光。

  介绍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理解新词。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熟悉一下课文内容。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名不虚传气势磅礴广袤无垠干戈扰攘浑然一体扞卫忠贞慷慨悲歌

  3、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指名板演生字,其余同练。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了课文之后,你对山海关有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谈读课文后的初步印象)

  2、山海关气势雄伟,历史悠久,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学年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3、指导理清课文脉落。

  (1)城楼(2)山海关所处地理位置(3)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4)现在的作用。

  学生交流。

  四、课堂练习

  出示问题(小黑板)

  比一比,组词语。

  嘱泳抢员

  瞩脉沧贞

  给带横线的字注音。

  铮铮响嗬渤海嘉峪关纵缰驰马

  广袤盔甲干戈扰壤殷红

  五、作业

  熟读课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