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1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0页l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分数的加减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减几分之几
有前一节课的基础,这道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1)生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是怎样想的,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巩固练习1-4/5 1-2/6 1-7/9(指名让学生板演)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2、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还有问题吗?
3、计算(做一做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评,最后选加减法题各1——2道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3题(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1/8,小红吃了3/8,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1)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有两个问题;
(2)生独立解答(有困难的学生可借助长方形纸的折画);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用多少表示这一块巧克力?计算时看作多少来算的?
5、练习第二十三的第四题(一杯果汁,喝了5/6,杯中还有几分之几? )
(1)生读题,弄清题意;
(2)生独立解答;
(3)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一杯果汁用什么表示?在这里看作几分之几来计算?
6、妈妈买了一些蔬菜回家
卷心菜5/7千克 辣椒2/7千克 萝卜3/7千克 白菜4/7千克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能列式解答吗?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1、使学生经历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2、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安排老猴子分桃子的故事
1、8个桃子分2天吃完,16个桃子分4天吃完,32个桃子分8天吃完,64个桃子分16天吃完。(将数字板书在黑板上)
2、提问:老猴子运用了什么知识教育了小猴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二、探究新知
1、提问:观察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方法,教师板书。
8 ÷ 2 = 4
16 ÷ 4 = 4
32 ÷ 8 = 4
64 ÷ 16= 4
2、我们分别用第2、3、4式与第1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被除数、除数分别都乘以一个相同的数。(扩大)
3、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比较。
4、提问:谁能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5、学生讨论,并发现: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教师板书)
6、提问:为什么说是“同时”,“相同”?可以举例子来证明
7、我们分别用第1、2、3式与第4个算式进行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被除数、除数分别都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缩小)
8、通过观察,谁能再给我们总结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在除法里,被除数、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律
三、小结
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除法里有商的变化规律,那么谁能说说你觉得这个规律需要我们注意的有哪些?
你们看我这样写对吗?为什么?
48÷12=(48×0)÷(12×0)
四、巩固练习
1、书P94 1 (填空)
2、书P94 2 (填空)
3、书P94 3、4
五、总结
在运用商的变化规律时,一定要注意什么?(“同时”,“相同”。)
六、作业:第95页5、6、思考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读写数的方法、改写和省略的方法
教学难点: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读写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本节课对“多位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多位数的认识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一单元的内容,看看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问:你认为本单元哪些内容比较难?你最容易出错?
二、复习知识点
1、复习数位顺序表
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10个一万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
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4)自然数的认识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问: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
2、多位数的读写法的'方法是什么?
3、改写和省略的方法是什么?
4、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三、练习内容
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
7000700070 700300009
26740020000 315400000 5070800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千零三万三百零三
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
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
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
3、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
80000 9000000
47000000 200320000
4、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
325600000000 48000000000
5、求近似数
1)16483520 9528641
799000 380800 8396000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
2)2709546312 983536478 89970804758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
6、比大小
1650010 ○16500100 350020 ○ 530020
2509200○2509000 6309607 ○ 670630
7、用6、3、8、9和5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最大的数
2)最小的数
3)一个0都不读的数
4)只读出一个0的数
5)要读出2个0的数
6)约等于3亿的数
7)约等于10亿的数
四、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作业:练习二十一1、2、3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复习两位数乘除法。
2.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
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两步(或三步 )的应用题。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 签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节水的资料。
一、新课导入
竖式计算:(课本P6)
25×45=
师:说一说,在做乘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数位要对齐。
生:横式上不要漏写答案。
生:计算后可以验算一 下。
填空:(课本P6)
师:□中填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3×2=126,126÷2=63;62×□=189,189÷63=3。
递等式计算:(课本P7)
450+24×(37-28)
师: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小结: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圆括号的,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圆括号外的。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一
师:小胖的想法和我们是一样的,他决定从身边的小事的做起,节约用水。
出示:我家如果每天节约水30千克。
师: 你能根据这个条件提出一些什么数学问题呢?
学生反馈:一周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
一个月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计算)
一年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计算)
师:你们能帮他算一算吗?
学生练习、汇报
师: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师:在计算的时候要注意 什么呢?
出示:当因数末尾有零的时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 在得到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
(二)探究二
师:实际上节约水资源也可以节约水费的开支,关于水费的问题小兔帮小胖算了这样一笔帐: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缴了1224元的水费,它想请大家帮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个月缴多少元的水费?
学生练习、汇报,由学生自己讲解
(问:这道题你是怎么想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样列算式?)
一年的水费÷12个月=平均每月要缴的元数
1224÷12=102(元)
问: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时候,你又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呢?
出示:从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 哪一位上不够除就用“0”来占位。
[设计说明:主要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准备平均每个月比去年节省4元水费,照这样计算,今年预计一共要缴多少元水费?
问:这里哪些词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来?
“照这样计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样”的计算呢?
师:请大家自己试着做一做,有困难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学生尝试、汇报交流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102-4)×12 1224-4×12 102×12-4×12
=98×12 =1224-48 =1224-48
=1176(元) =1176(元) =1176(元)
师:
①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②这三种解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③这样的两、三步计算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设计说明:主要复习两、三步计算的'计算顺序]
三、课内练习
1. 练习 一:计算下列各题
45×12= 45×102= 450×1200=
504÷14= 4284÷14= 32640÷32=
师:在计算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2. 练习二:括号中应填几?
( )×3 2=256 1430÷( )=13
( )÷109=109 128+( )=2987
师:括号里的数该如何求?
3. 练习三:实际运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馆练习游泳。(从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样的速度游了13次 ,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们俩谁游得快呢?如果他们同时出发,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课堂小结
四、本课 小结
1.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 、减;有圆括号的要先算圆括号里的。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1.买6袋奶粉付款300元,1200 元能买这种奶粉多少袋?
2.食堂运来面粉和大米各3袋。面粉每袋重25千克,大米每袋重50千克。运来面粉和大米一共多少千克?
3.学校买彩色粉笔45盒,买的白粉笔比彩色粉笔多15盒。一共买了多少盒粉笔?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第111页的第4题,教科书的第114、115页练习二十一的第12、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分析统计图中的数据,根据统计图开放性地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准备】
多媒体、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本节课对“统计”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复习统计。
2.打开数学书,看第七单元的内容,看看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组的交流情况?
老师指导并归纳,总结在黑板上。
【课堂作业】
1.统计
画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根据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注意找出纵轴上的数据要准确,然后回答问题。
3.练习二十一第16题
画梯形,并且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4.读出下面各数,然后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604009024700695200305076000
5.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七百八十万零二十
十五亿三千零八万零九
四亿零五十万零三
6.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27×63=3276÷84=74×59=
7.估算。
297×3≈789×4≈5392÷9≈
8.(1)125的40倍是多少?
(2)756里面有多少个18?
(3)把800平均分成40份,每份是多少?
(4)884是34的多少倍?
9.分别画一个50度、90度、135度、180度、360度的角
10.你会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1.你会用一张长方形纸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12.解决问题。
(1)一只山雀5天大约吃800只害虫,30天大约能吃多少只害虫?
(2)有624人乘船游玩,每条船可坐50人,要同时出游至少需要多少只船?
【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小结: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课后作业】
完成《创优作业100分》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板书
第4课时统计
知识点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复习让学生体会到条形统计图在统计中的作用,它能清楚直观反映各数据间的联系,同时让学生学会分析数据,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开放性地提出问题,能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简单运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板书:
点
长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再次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总结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在认数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安排如下表:
课题内容
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主题图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数,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亿以内数的读法
例1北京天坛图。呈现首都北京市人口数。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类推每相邻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数级、数位。
例2读含两级的数。
亿以内数的写法
例3写含两级的数。通过电视新闻呈现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对照数位表写出相应的数。渗透环保教育。
例4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例5将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例6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数的产生介绍古时人们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介绍阿拉伯数字,自然数。
十进制计数法介绍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数位扩展到亿级数位;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亿以上数的认识
例1读含三级的数。
例2写含三级的数。
例3将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计算工具的认识
介绍算盘、电子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探索计算规律。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优化教材结构,集中进行大数认识的教学。
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是:先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第七册),再教学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并对数的理论进行整理(第八册)。本单元对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的数的认识加以整合,在两部分认数教学中间安排的十进制计数法是对亿以内数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作为亿以上数的认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提供丰富的素材,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的渗透。
从万以内数的认识到亿以内数、亿以上数的认识,是学生数概念的又一次扩充。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常常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材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不仅为学生认识大数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也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提供了好素材。例如,科学知识:一个人一年的心跳次数,地球赤道长度,光传播的速度,蜻蜓的眼睛由多少只小眼组成,一小滴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数量等;环保教育:“保护母亲河”活动、每年生产的一次性筷子数量。国情教育: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公路总长度,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等。
(3)突出数概念的教学,从数学的高度把握十进制的原理,培养数感。
教材让学生从数的认、读、写、大小比较,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等数概念的多方面来全面地认识数。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是数学的基础,整数、小数、十进分数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是一致的,结合各种计量单位中的十进制,使很多数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如小数可以从十进分数引入,也可以从整数引入(如进行单位换算),整、小数的计算法则本质相同。教材还通过丰富的素材帮助学生形成数感。如在“你知道吗”中,用直观的素材让学生体会1亿有多大。
(4)教学内容的呈现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间。
经过第一学段数的认识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大量的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这就为将数的知识扩充到万级、亿级做好了铺垫。教材在安排具体内容时,一方面图文并茂地提供教学的丰富素材,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也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了思路。这体现在:
①读、写数的法则教材上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到。
②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由学生自己探索。
③亿以上数的读、写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建议
(1)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于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大数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读写起来也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使学生获得有关大数的丰富的感受。教学读写数时,教师应注意放手让学生探索,理解并掌握了读写数的方法后,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
(2)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教学,同时要为学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间。
对于数位、数级、十进关系等知识,应让学生牢固掌握。但是,不应把现成的结论、法则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会,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达到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3)密切大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收集生活中大数的习惯和能力,如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大数。通过教学应使学生逐步认识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认识数是为了用它来交流,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教学内容;
练习三第15-2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的试商方法,熟练掌握试商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试商的水平;
2、在试商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计算方法;
3、联系生活实际综合不同内容的知识,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试商水平,以试商为基础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课件出示,让学生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说一说,在口算这些算式时注意什么?
要注意用个位相乘的时候满10应该向前一位进一的。
二、笔算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5题。
(1)逐个出现引导学生讨论,应该把除数看作多少来试商,商应该是几位数?试商结果是多少?(说明自己的理由,指名回答)
(2)试商结束后,让学生完成,指名4位学生板演,最后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的第1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反馈时,让学生对比每组题。引导学生比较和交流,发现: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3、完成练习三第17题。可以利用第16题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三的第18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互相交流,如何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后,然后集体反馈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练习三第19题。
(1)让学生默读题目,理解题意;
(2)交流理解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式交流后解答;
(3)通过比较和交流,明确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不同。
3、练习三第20题。
(1)先让学生阅读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完成;
(2)完成后,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集体交流。
4、练习三思考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
第7课时 垂线与平行线(画垂线)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的方法。
2、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明白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垂线的画法。
教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1)你还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生活中哪里有互相垂直的`现象?
2、提出学习目标:
(1)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画垂线。
(2)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学生独立学习,完成书上第91页例题8(教师相机的进行指导,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特别是引导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在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进行展示,小组内互相交流、帮助、质疑问难。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①先画一条直线。
②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提醒学生一些画图的技巧,如,将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已知直线上的点重合时,要稍离开一些,才能使画出的直线正好经过直线上的点。
(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
学生汇报画法:
①用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②然后沿着已知直线移动三角板,用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靠已知点;
③最后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
师强调: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最后让我们标注上垂直符号。
三、激发知识冲突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2、教师引导学困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在学习中碰到困难了吗?能把你遇到的确困难说给大家听吗?那你对同学的展示会有什么时候想法与建议吗?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2、完成练习十一第3、4、5题。
第5题:右图(略)是人行横道线。如果从A点穿过马路,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把最短的路线画出来。
五、全课小结
通过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内容:大数的认识 p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数位
2.能够较熟练的按照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正确读出多位数
3.掌握多位数各个数级中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旧引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掌握规律,培养学生抽象、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亿级数的读法。
2.读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填空1: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有100个( )
填空2:
(1)2100350里有( )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 )个万和( )个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回忆数位顺序表。
生归纳:上节课所学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 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设计意图:
为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核心推进。
1.师:认识了数位顺序表,我们一起来尝试读读这些大数。
出示:上海人口16767700
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1.分级1676,7700
2.从高位读起
3.每级按个级读法读
4.万级读完加万字
教师板书:一千六百七十六万七千七百
出示:5600000000
按步骤做
(1)分级;
(2)5和6在什么级上? 怎么读?读完之后加什么字?
(3)试读;
(4)总结:亿以上的大数怎样读?
3.难点练习
①103|0000 ②13|0030
③3693|0000 ④1005|0432
师:哪些0要读,哪些0不需要读?为什么?
4.读一读 填一填
60000006 60006000
60600606 60000060
60060006 600600665
只读一个零( ),读出两个零( ),读出三个零( ), 一个零也不读( )。
师: 你认为读哪些数的时候大家可能遇到困难?
2.想一想,读一读
8500和85000000
805 0和80500000
8005和80050000
(1)小组讨论:“万以内的数中”0“的读法是怎样的?而在多位数中出现一个或若干个”0“该怎样读?得出规律后,读一读每组数体会一下
(2)生归纳:
(3)全班读一读这3组数,体会一下多位数中”0“的读法
师:第一组数中为什么一个”0“也不读?(在末尾)
第三组数中为什么中间的”0“只读一个?(是连续的)
小白兔的话: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
设计意图:
理解万以上两级大数的读法,体会亿以上三级大数 的读法。
按照0在各个数级中的不同位置进行大数的'读数,突破读数难点。
三、巩固练习
1.先分级,说出最高位,读一读:
370500 5108000
2030082400 135648
20100590 100140000060
2.完成书本p15/5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
设计意图:
练习巩固
四、总结
1.说说今天你学会哪些读数的方法?
2.关于大数中0的读法,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点。
教学反思:
补充练习:
1.判断
1) 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 ( )
2) 7040600读作:七百零四零六百。 ( )
3) 1个万、1个千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 ( )
4) 读404000时,一个零也不读。 ( )
2.选择题
1) 由4个百万、6个万组成的数是 ( )
(a)4060000 (b)4600000 (c)4006000
2) 个级包括 ( )
(a)个、十、百、千 (b)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c)都不对
3) 687000是由 ( )
(a)6个十万、8个万、7个千组成的 (b)68个万组成的 (c)68个十万、7个千组成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4。
【教学目标】:
1.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确地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重点难点】:
掌握亿以上数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学会了亿以内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那么亿以上的数又该怎样求近似数呢?
(板书课题: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4。
(1)整亿的数我们都会直接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了,如果不是整亿的数怎样才能知道它接近多少亿呢?也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来求出亿以上数的近似数。
(2)出示例4。
①试做。
②指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先分级找到亿位,再看千万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再加上“亿”字。
(3)小结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大于或等于5、还是小于5,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结果要加一个“亿”字,由于是近似数,必须用“≈”连接。
(4)教材第21页“做一做”。
指名板演,余者练习,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补充练习: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不是整亿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0000000
5270230000 49692000000 26900800000
(1)组织学生独立练习。
(2)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存在什么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吨做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回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克、千克的活动经验、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吨米的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重量单位,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些重量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0000g
学生回答
二、换算、加减法
(一)同一单位量的换算
研究书上25页第4题的前八题:师巡视
核对:选2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例:8t-4500kg=()kg
1.尝试解决
2.发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
3.组织汇报
4.归纳: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练习:剩下的`5题
6.小结
独立完成
说理由
观察
尝试
质疑
讨论
独立完成
再核对
设计意图:
使学生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三、应用
1.进一题(题5)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2.去尾题(题6)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3.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的题。
4.练习:针对班级情况出2题:
比较大小:
2700千克()27吨
30000千克()30吨
2吨()1900克
7100000千克()7吨
5.小船可载重58吨,大船的载重量比小船的327倍多24吨,大船的载重量是多少吨?
设计意图:
会处理简单的结果出现“进1”或“去尾”实际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
1.填空
10kg = ( )g
75000kg = ( ) t
24000k g =( )t
80000000kg = ( )t
2.计算
9t-5600kg=( )kg
2400kg+5t=( )kg
9237kg-4t=( )kg
3100kg+400kg=( )kg
86000g-35t=( )kg
8635kg+83000g=( )kg
3.应用题
(1)粮店里有892吨大米,如果每辆卡车可装4吨,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把这些大米全部运走?
(2)一桶油净重1500g,货架上有8桶,一共有多少千克油?
建议:
1.练习中可以增加多个单位不同的量的比较。也可以有已知数据,填单位的开放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学“练习与应用”第8-11题,“探索与实践”第12-13题,以及“评价与反思”。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除法和乘法的口算能力,提高除法运算的品质;
2、经历交流思考的过程,发现生活中的`间隔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参与性,进一步促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
复习第8题。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二、解决问题。
1、指导完成复习的第9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指导完成复习的第10题。
重点理解“有3头奶牛”是必要条件。
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3、指导完成第11题。分析每种方法中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问题。
4、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2题。先计算,再比较、交流。
5、探索与实践,完成第13题。交流。
6、指导完成复习的思考题。
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清楚思考的全过程。
7、评价与反思。
三、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第6课时 亿以内数的改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6。
【教学目标】:
学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将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整万数改写的方法和依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会了读数和写数,现在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能很快地写出投影题目中的数据。
(1)光的速度是每秒三十万千米。
(2)我国国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
(3)我国有七十八万所中小学。
(4)某乡镇去年的财政总收入是六千零二十万。
2.说说你写出的几个数?写数时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写这些整万数时,写0很麻烦。
3.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写一些大数,像这样的大数有简单的计数方法吗?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改写)
二、自主探究
1.教师将以下的数写在黑板上:
300000 9600000 780000 60200000 39360000
观察思考: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整万的数)
2.如果要简单记下这些数,你想怎样写呢?
(1)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再指名汇报。
(2)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些数分别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万”字写在对应的数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30万 960万 78万 6020万 3936万
并说明改写前后,数的`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用“=”连起来。
300000=30万 9600000=960万 780000=78万
60200000=6020万 39360000=3936万
3.讨论:把一个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应怎样改写?
让学生归纳出改写的方法:先找到万位,再把万位后面的4个“0”去掉,加一个“万”字。
4.教学例6。
(1)投影出示例6。
从例6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知道了哪些知识?
让学生说一说血液中白细胞和红细胞各自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数量。
教师及时对学生开展关心生命、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2)读出这两个数,并将它们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生在教材上完成,并相互检查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改写的,集体订正。?
2.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在教材上,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教材“练习二”第6题。
了解浩瀚的宇宙。
(1)你知道太阳系中有哪八大行星吗?
(2)读题,理解题意。
(3)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完成,再指名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总结: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总结: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4、巩固提高
(1)、填一填:
75x26=( )x( )8x2=2( )
AxB=( )x( )ax( )=15x( )
125x7x8=( )x( )x7(40x15)x[]=40x([]x6)
25x(4x[])x([]x4)x132x4x6x5=(4x6)x([]x[])
(2)、学校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个教室安6盏灯。一共需要多少盏灯?
5、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03-28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5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9
【热】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推荐】12-10
【推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12-1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荐】12-12
【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8
【精】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