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最好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 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 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 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
养成积 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
主要教具: 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 、直尺
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50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
20 × 20 = 40 × 50 = 38 × 20 =
二、情景引入
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 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
学生列式:14×12
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
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三、探究新知、个人学习、分享交流。
师:拿出老师发的'点子图,请你圈一圈,然后用算式表示出你圈的过程。
1、请学生分析点子图和人数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利用点图算出14×1 2的结果。
3、用算式表示圈的过程。
(1)、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在 点子图上圈出来,结合圈的过程将算式写出来。
(2)、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要求说明白怎么圈的,怎样列式,听的同学要质疑)
教师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方法 ,准备班内交流。
(3)、班内展示学生的方法,由学生自己通过讲一讲说一说分享想法(实物投影、教师板书)
板书可能出现的分法:
12×7×2 14×6×2
14×10+14×2 12×10+12× 4
……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
师:我们同学能将没有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内容来解决问题,真棒!
3、课件出示课本P32表 格,引导学生理解。
(1)、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结合点子图你能看懂它吗?
(2)、小组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自学2分钟,学生分享想法,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教师要做归纳与指导。(ppt)
4、完成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出示题卡2)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巩固应用
完成题卡第2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
14 × 12 = 168(人)
12×7×2 14×6×2
14×10+14×2 12×10+12×4
答:一共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它是在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及三年级的一位数乘多位数、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它为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也是按照“先口算──再估算──再笔算”的顺序进行编排的。因此,本单元分两个小节:先学口算除法(含估算),再学笔算除法(也含估算)。这样编排,和三年级上学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结构是一致的,体现本套教材在逻辑结构上的一种对称美,易于广大师生从横向上把握乘除法之间的'联系,以及学习方法上的迁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
2.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掌握有关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强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难点:知道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总数。
教学准备: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算(课堂练习纸第一题)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 ),表示 。
……………( ),表示 。
2、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 )。
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二、基础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3、小丁丁手中有2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其中红气球占总数的( )。红气球占黄气球个数的( )。
4、根据下图所给分数,圈一圈:
说方法:
1、数总数
2、再看分母
3、最后看分子
5、填空:
1) 1分米是1米的( )。 1厘米是1米的( )。 1克是1000克的( )。
2)4个是( ); 5个( )是 ; ( )个 是。
三、综合练习:
1)饲养小组养了36只小兔,其中的是灰兔,灰兔有( )只。黑兔有4只,占总数的(-)。剩下的是白兔,白兔有( )只,占总数的(-)。黑兔占灰兔的(-)。
2)一叠手工纸,红色的有27张,占,这叠手工纸共有( )张。是兰色手工纸,有( )张。
四、拓展练习:
1)45个◎的是( )个◎; 32个※的( - )是8个※。
2)在( )里填上>、<或=:
1( ) ( ) ( )
( ) ( )1 ( )
( )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填空:分数的分母表示被平均分成的(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 )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大的比分子小的分数要大。
2 按分数圈一圈
六、板书设计:
分数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 三年级下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让学生模拟“开鞋店”这一活动,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同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3、情感态度
通过对自己 身边生活事例的实际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 答问题,同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使学生亲身经历调查、统计的简单过程,在统计中发 展数学思维,培 养创新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表格 、尺子、小货架、课件、准备自己的鞋号、格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带来一条谜语请你们猜,比一比谁最聪明,好吗?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猜到了吗?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了答案)对了,是“鞋”。鞋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大人小孩都离不开它,淘气班的同学为了方便大家,准备开一家“小小鞋店”。(板书课题)鞋店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了,可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进货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货呢?
设计意图:猜谜语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利用谜语引出本节课索要探讨的问题。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教师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
师:两位同学已经准备就绪,就差进货这一环节了,请同学们帮忙想 想应该怎样进货呢?
生1:我觉得应该进一些款式新颖,符合我们年龄特点的.鞋。
生2:这不仅仅是款式的问题,主要还有考虑鞋号的问题呢!应该实地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应该调查同学们的鞋号,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对,同学们穿的鞋号多的就应该多进些。
师:同学们说得太精彩了!是呀,在进货之前我们的确应该进行一次小小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再去进货。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利用巳有的知识经验,解决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将新知学习与巳有的认知结构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以本班学生为例,进行鞋号调查活动。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把全班同学分成男女生两个小组,刚才选的两名鞋店成员负责进行调査,一名调查男生的鞋号,一名调查女生的鞋号。
(4)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调査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请同学们观察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男生的最大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 女生的最大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
生2:这两个表合起来看穿34号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是呀,我数了一下,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也最多,有8人。
生4:我发现 男生和女生穿35号鞋的各有4人、5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的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
师:请大家思考有没有更简捷的记录方法,使我们看起来一目了然,很快就知道每种鞋号的人数呢?
(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先在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再把 本组内较好的方法记在本子上。
(3)请小组长汇报本组最优化的记录方法。
生1:我们组是把相同的鞋号放在一起,查出人数再绘制成表格,这样看表格就知道穿每种鞋号的人数了。
生2:我们组是用画符号的方法记录,每种鞋号有一人穿就画一个圆圈。
生3:我们小组是用写“正”字的方法,也就是说每种鞋号有一人就写一笔正字。“正”字的笔画数多的穿这种鞋号的人就多。
师:同学们可真棒!有这么多记录方法。下面就随老师看看妙想是怎样记录的吧!
(4)出示妙想的记录方法。
(5)指名把妙想的记录方法补充完整。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1:我觉得这个鞋店,34号的鞋应该多进一些。因为无论男生还是女生穿这个鞋号的人数都比较多。
生2:我认为35号的鞋也应该多进一些,穿 这个鞋号的人也较多。
生3:男生的鞋还应该进几双36号和38号的,而女生的就不用了,因为没有人穿这两个型号的鞋。
生4:也就 是说出现次数多的鞋号应多进一些,出现次数少的鞋号少进一些。
师:同学们分析得太对了!进货的 难题得到了解决。有了你们的建议,淘气班的鞋店f定会开得非常顺利!生意一定会很红火。
三、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 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加油,你们是最棒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旨在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字0-1000的读法和写法。
2、掌握三位数的比较大小。
3、能够在100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数字0-1000的读法和写法。
2、三位数的比较大小。
3、在100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
1、三位数的比较大小。
2、在100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
1、数字0-1000的读法和写法
(1)教师出示数字0-1000的卡片,让学生依次读出来。
(2)教师出示数字0-1000的卡片,让学生依次写出来。
(3)教师出示数字0-1000的卡片,让学生读出来后写在黑板上。
2、三位数的比较大小
(1)教师出示三个三位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2)教师出示三个三位数,让学生在纸上比较大小。
(3)教师出示两个三位数,让学生判断大小关系,然后再加上第三个三位数进行比较。
3、在100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1)教师出示两个三位数的`加法运算,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2)教师出示两个三位数的减法运算,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3)教师出示两个三位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让学生计算出结果。
4、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1)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2)教师让学生自己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五、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问答法
3、合作学习法
4、情景模拟法
六、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准确读写数字0-1000。
2、学生能够准确比较三位数的大小关系。
3、学生能够在1000以内进行加减法运算。
4、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数字0-1000的读写还不是很熟练,需要多加练习。另外,在加减法运算中,学生容易出现进位、借位等错误,需要加强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
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师: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这些闰年的年份与4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按照这样的规律请你推断一下,下一个闰年是哪一年?往前推算,哪一年是闰年? 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 要判断某一年是不是闰年,就可以用这一年的年份除以4,看是不是4的倍数。 当学生按一般方法判断2100年为闰年时,教师说2100年是平年。这是怎么会是呢?
练一练:
1、判断下列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1)1997后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2)北京承办2008年第29届奥运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年 月 日成立的,今年的 月 日是建国 周年纪念日。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判断正误。
(1)每年都有365天。( )
(2)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
(3)小华说:“我爸爸4月31日才从北京开会回来。”( )
(4)小明说:“我表弟是1992年2月29日出生的。”( )
(5)1900年是闰年。( )
2、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生的?(视频)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可以到网上去查找这方面的资料。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结合熟悉的事物和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能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能力教学点: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德育教学点:体验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自觉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我们上课,你们高兴吗?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非常高兴!让我们记住这难忘的日子(教师板书讲课当天的日期)
师:我特意给你们带来了一组精彩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师:谁愿意把你熟悉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出示赛跑的图片)
生:赛跑
师:你跑100米大约用多长时间?
师:谁还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出示学生篮球比赛的照片)
生:这是一场篮球比赛。
师:你知道一场篮球比赛大约是多长时间吗?
生:40分钟 师:谁还想来?(出示春节联欢晚会图片)
生:这是春节联欢晚会上千手观音的图片。
师:你知道春节晚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多长时间?
生:春节晚会晚上8:00开始、12:30结束。一场春节晚会大概经过3个半小时。
师:你知道国庆节是在什么时候吗?
生:十月一日
师:你从上小学到现在经过了几年?
生:三年。
师:这些图片都跟什么有关系?(时间)
师:我们学过那些时间单位?(时、分、秒)
师:其实年、月、日是比时、分、秒更大一点的时间单位,它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年、月、日。
二、观察年历,探究新知
1、认识年历。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同学们可能已经知道了一些,谁愿意把你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
生:(自由发言)
师:是这样子的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年的年历卡片,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这些年历卡片,看你们还能发现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 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31天) 四、六、九、十一月(每月30天) 二月 28天或29天 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教学大月、小月。
师:习惯上,我们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大月(板书:大月)。
师:想一想,把有30天的月份起个什么名字? 师:二月份既不是31天,又不是30天,那我们应该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师:同学们数一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
师:怎样才能很快地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呢?你们能自己想想办法吗?
生:(自由发言)
师:现在老师告诉你们几个巧妙的记忆方法。 教师用课件出示左拳图,介绍用左拳记忆的方法。
师:为了更容易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你们还可以记住下面的歌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日加。 (教师说明:这里的“腊”是指十二月。)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记: 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3、教学平年、闰年。
教师指出: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它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它的天数很奇怪,有的时候是28天,有的时候是29天,这是怎么回事呢?
师:我不用看年历,你要你说出这一年的年份,我就知道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不信谁来考考我?
生:自由说 师:我为什么不用查看年历就能准确地判断这一年的二月份有多少天呢?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表格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将闰年的年份涂成红色。
师:闰年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并能总结规律。即:每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已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意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出小数。
4、通过对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儿童的年龄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体会到小数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板书:(数)这是一个什么字?
数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学过的如:1、5、18、93、100等这些数都是(整数);还有如:1/2、4/9、1/10、3/100等这些数都是(分数);除了这些数你还知道什么数?(小数),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小数的认识和读写
1、 你在哪里见过小数?
(书的价格、记录身高、体重时、商店买东西时等)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体验到小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也打破了多数学生认为小数只能表示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请看(课件出示)这是一些书的价格,这些都是什么数?(小数),你能说一说各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2、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家中也有小数。(课件出示)
像0.4、0.48、2.5……这些数都是小数。
如0.9、1.0、16.5这些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有什么不同?
介绍:小数中间的小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是小数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小数点为界,小数点的前面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的我们叫它们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位的叫两位小数。
你能说说黑板上这些小数哪些是一位小数,哪些是两位小数吗?
3、小数的读写。
(1)、这些小数你会读吗?谁来试一试?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读法一样吗?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可以发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读法是不一样的,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部分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
(3)、读一读。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非洲象,它的高度可达3.5米 ,体重可达5.25吨 ;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高度可达5.8米 ;最大的鸟是鸵鸟,高度可达2.75米,一只鸵鸟蛋约重2.5千克。
(4)、同学们会读小数了,那么你们会写小数吗?我们来试一试。
听写小数:姚明身高二点二六米;刘翔跨栏成绩十二点八八秒;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七十二千米;马拉松赛跑全程是四十二点一九五千米;浙江杭州弯钱塘江潮潮头高度达三点五米。
校对,说说写的怎么样,指导小数点的写法。
三、小数的意义
1、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我们会读写小数了。那我要问同学们了(课件出示)40瓦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0.5米有多长?
老师提示:想知道0.5米究竟有多长,要先知道0.1米有多长,就能知道0.5米有多长。
介绍:其实小数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还有着密切的联系呢。
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几分米?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请生拿出米尺,一边观察操作一边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后,老师指出:1/10米还可以写成0.1米。
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10米,也就是0.1米。
也就是说:0.1米就是1/10米。
继续请学生一边观察米尺一边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是( ) /( )米,还可以写成( )米;
5分米,用米作单位,用分数表示是 ( ) ,用小数表示是( )。
你知道0.5米可以用分数怎样表示吗?它到底有多长呢?你前面的猜想正确吗?(0.5米就是5/10米,也就是5分米)
引导学生小结: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
2、学习两位小数的意义
如果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呢?
请学生对照米尺,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讨论,回答问题:(课件出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引导学生小结: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
3、观察:分数与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得出: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
四、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1、试一试。
1分米=( )米=( )米 9分米=( )米=( )米
3厘米=( )米=( )米 65厘米=( )米=( )米
你是怎么想的。
2、把下图的图色部分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来。(略)
3、我来填一填。
5.85读作( )
二十六点八写作( )
7.25元表示( )元( )角( )分
4.06元表示( )元( )角( )分
3角=( )元=( )元
36分=( )元=( )元
6分米=( )米=( )米
45厘米=( )米=( )米
3厘米=( )分米,也可以写成( )米
五、感悟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数学与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课的最后,让学生用小数为自己的表现打分,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生活中的数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0
教案内容: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教学三年级数学,通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个别学生思维比较灵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较浓,但也有个别学生懒散,接受力不强,成绩不太理想,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后进生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除法年、月、日平移和旋转乘法观察物体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统计认识小数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包括商中间、末尾有0的情况)、两位数乘两位数(包括列比较简便的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说出估计的过程与方法。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能判断平年、闰年,能计算一个季度、半年、全年的天数。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吨。知道1千米二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的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限结果是整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状况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分数、小数的过程.学习用数描述、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发展数感。
·经历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与估算方法,以及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的能力。
·在应用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发展抽象思维。
·在简单的物体及其三视图的相互转化活动中,在研究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的数学活动中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一、 创设情景、构造例题:
1、播放一段鼓号队检阅的录象。(其中有队列变换的片段)
2、师:今年九月份,常熟市也要举行了鼓号队的比赛,现在各个学校都在抓紧训练,这是我们学校训练的场景。(出示图片)。
(1) 看了这个队形你有什么感觉?(很整齐);
(2) 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队列你马上想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人);
(3) 怎样才能很快地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呢?(出示每行12人,排成了4行);
(4) 这是他们出场时的队形,如果要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你能否给他们提些建议?(进行队形的变换)。
3、出示:
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退场时如果每行排16人,_________ ?(学生补充问题:可以排几行?)
二、合作探究:
1、 探究“退场时”的队形变换。
(1)启发猜测:
①不管队列怎样变换,什么是不变的?(总人数)
②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原来每行12人,现在每行16人,那行数与原来相比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2)独立尝试,小组内交流方法。
(3)交流汇报: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 以排成几行?
48÷16=3(行)
答:可以排成3行。
(4)感知规律。
我们发现,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行的人数从12人到16人是增加了,而行数从4行到3行,是减少了。你猜对了吗?
2、 探究“比赛中”的队形变换。
(1)在比赛过程中,他们还可以变换成怎样的队形,你能否帮忙设计一下?
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 , ?
(2)学生自主编题,同桌讨论?
(3)出示:同学们进行鼓号队比赛,出场时每行12人,排成了4行。比赛中如果排成6行,每行排几人?
<<<12>>>
(4)猜测: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排的行数从4行到6行是增加了,那么每行的人数与原来相比应该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5)计算验证。
(6)汇报交流:
①求一共多少人?
12×4=48(人)
②每行排几人?
48÷6=8(行)
答:每行排8人。
5、比较小结:
刚才,我们解决了鼓号队比赛中的两个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地方?(都是先求出总数。)为什么要先求出总数呢?(求出总数后我们可以用总人数÷每行的人数=行数。用总人数÷行数=每行的人数。)
三、巩固应用:
其实象这样用先求出总数的.方法来解决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
1、 请你解决。
(1)学校组织同学们参加夏令营,如果租每辆乘48人的大客车,刚好需要3辆。后来联系旅游公司,他们只能提供每辆乘36人的中客车,现在应该租几辆车? (学生解答、评讲。)
(2)学校给每辆车上的36人配了3箱“农夫山泉”饮用水,平均每人能分到几瓶?
① 学生尝试解答。(学生发现缺少条件,需要补充“每箱矿泉水多少瓶”)
② 怎样才能知道“每箱矿泉水多少瓶”呢?(打开看一看;看外包装)
③ 解答评讲。
2、 请你参谋。
小明一家准备暑假里到北京去旅游,这是他了解到的信息。
坐汽车 每小时行80千米————15小时到达
坐火车 每小时行100千米————?小时到达
坐飞机 每小时行?千米 ————2小时到达
(1)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学生选择相关信息解答。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种交通工具,说说你的理由?
3、 请你当家。
双休日,小芳家来客人了,小芳帮妈妈去买水果,下面是了解到的市场信息。
XX市场水果价目表
品名 单价(元/千克)
香蕉 6
芒果 12
桂圆 8
芦柑 2
妈妈给我的钱刚好买4千克香蕉
小芳可以怎样买,正好把钱用完?
(1) 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2) 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3) 全班交流:
只买一种:(略)
买两种:(略)
买三种:(略)
(4)小结:不管怎样买,都应该先求出一共带了多少钱。
四、总结反思:
今天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求出总数,再求出其他的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教材21-22页例1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除法笔算。
2、培养学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培养他们的算法思维。
教学难点: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卡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用一张卡片分先后出示乘法和除法).
先算上面的再算下面的题,并说明2个30是60,60里面有2个30,所以60除以30商2.通过这一练习为试商做准备。
2.在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 )<200 40×( )<270
为了体现全体参与,可采取一人说得数,其他同学判断对错的方法。
3.计算下面各题,指名。
计算后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计算过程。启发小结,投影出示: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时候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用求得的商和除数相乘.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探究新知
刚才我们复习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题:
举重比赛前,小猪和小羊在称体重。为什么要称体重呢?
小猪说我的体重是82千克,小羊说我的体重是30千克。
那么小猪的体重比小羊的体重的几倍多几千克呢?
怎么列式计算?
列出算式:82除以30等于几?
2、质疑引起思考:除数是一位数的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数小,再看前两位.除数是两位的怎么看被除数呢?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小胖的思路是:82里面有几个30?那么82÷30,商是2。
82÷30=2……22
小巧的算法是:我用推算,8里面有几个3?那么8÷3,商是2;82÷30,商是2。那么82÷30=2……22
3、用整十数除两位数的笔算。
先试算,再进行交流,82除以30应该商几?商写在哪位上?想想2写在那里?
引导学生明确:8不够除30,所以要把2写在个位上。
教师对齐被除数的个位商上2,完成计算。
4、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订正让板演学生着重讲一讲商的位置和试商的方法.
5、完成练一练: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三、巩固发展
1.计算下列各题,指名板演,订正时说说计算过程。
36÷10=49÷20=250÷50=486÷60=
2.练习
(1)直接说出下列各题的商是几?商在什么位置上?可采用各人抢答,集体判断的方法。
(2)在下面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81 50×( )<180 30×( )<96
70×( )<412 40×( )<98 60×( )<448
(3)判断下面各商是否合适?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检测练习:书本P22
97÷30 170÷30 252÷30
课后反思: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经历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过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和尝试教学法
教具:
题卡、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沟通旧知,建立联系
看卡片说得数(表内乘除法)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知
刚才的口算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表内乘除法口算,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经常会遇到许多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口算除法。(板书课题,提出目标。)
同学们请看黑板上的挂图,你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回答)
根据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自己轻声说一说)
师有重点地板书如下:
生1: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黄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运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约运多少箱?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
指第一个问题,会列算式吗?(指名列式)
请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会读吗?指名读(顺读、倒读)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组选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
方法四:6个十÷3=2个十=20。
小结:同学们的`口算方法都不错,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方法。我们做题时不管采用哪种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对又快就行了。
4、生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并与同桌说说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师板书。强化两种读法。同时说出第三题的口算方法。
6、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就在14——15页,同学们看书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来。(4、5题下节课再研究)
通过上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撑握了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进行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体验,巩固运用。
1、做一做1、2题。
(1)题独立完成。
(2)题独立完成,指名说口算方法。再观察一列(还可再加两题),看看能发现什么?
师生总结: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师:计算时,应根据题目条件灵活计算。
(3)学习“你知道吗?”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让生感受数学符号产生过程和数学家的智慧。同时让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一些有关除法史料以及对学生渗透数学文化。
2、看算式,写得数。(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对,并选题说计算方法。
3、列式计算。
(1)、320里有多少个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数360,除数是9,商是多少?
独立完成,指名核对。
4、在□填上合适的数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哪些收获?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已学过的表内除法和简单的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使学生在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用除法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以及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
2、会解决有余数的除法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两位数除一位数的口算和竖式计算的方法;除法验算。
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商末尾有0的除法。
关键: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课时:
9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生活动:25分钟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及其算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平共处算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
小棒,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知铺垫
1、口算练习。
指名口算。
6÷38÷29÷35÷5
口答。
46里面有( )个十( )个一。
95里面有( )个十( )个一。
84里面有( )个十( )个一。
73里面有( )个十( )个一。
二、探究新知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揭示课题)
2、教学口算。
?理解图意,学生观察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讨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小组交流。
?小棒可以演示。
?讨论第二个问题:平均和每个女孩子买多少枝?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形成思维。也可以先让学生模仿提问。
?归纳:先把4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捆,即20枝,再把6枝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
40÷2=206÷2=3
20+3=23
3、即时训练,口答。(让学生说说算么算的)
40÷260÷364÷255÷5
50÷580÷484÷436÷3
4、教学竖式计算。
?教师结合46÷2说明竖式的写法,边说边板演。
?探索算理。(步骤:除、乘、减、移)
?思考: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小结:用竖式计算,要从十位除起,先用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再用个位上的数除,除到哪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三、实际运用。
1、完成第2页第1题。(注意区别与联系)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试做前两题,再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题。注意笔算注意什么?以及联系与区别。
3、完成第3题和第4题。
4、第5题,先独立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许学生不同的策略解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是: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三下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培养估算意识,能正确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能正确计算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笔算方法,运用除法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
通过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
重点难点
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
敎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激发兴趣。
师:(出示情境图)你从中知道哪些信息?怎样求动车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
二、探究算理,学习新知。
1。估算商是几位数。
师:那么怎样解决这#问题呢?如何列式呢?
生:888÷6(生说算式师板书)
师:888÷6=?你会算吗?我们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
生1:我认为商是三位数,因为被除数的最高位是8,比除数6大,够商1,所以商是三位数。
生2:商是三位数,因为600除以6等于100,所以888除以6的商一定大于100,因此,商肯定是三位数。
一位数除三位数(被除数的最高位可以商1)的笔算方法888÷6=148(千米)
先分整百,每份是100千米,商的百位上写1,还剩200千米和十位的80合起来是280千米接着分。
280千米接荇分,每份又得到40千米,第二次一共分了6×40=240千米,还剩40千米,和个位的8千米合起来是48千米,再接着分。
48千米接着分,每份又分得了8千米,这次分完没有剩余,所以在个位上商8,在竖式最下面写0。
答:动车平均每时运行148千米。
三、课堂总结。
1。估算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方法。
看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够不够商1,够商1。商的位数和被除数位数相同。
2。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
①从百位算起;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③每次除后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
④当前一位有余数时要和下一位合起来一起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7
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数学教案03-23
人教版下册三年级数学教案02-16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1-1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版01-28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模板12-26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荐)04-04
三年级下册数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2-03
三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教案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