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数的组成讲课教案 :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具准备
小棒100根、橡皮筋10根、投影片
数的组成讲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答问题:
1个十和2个一组成( )
20是( )个十组成的
5个一和1个十组成( )
( )个十和( )个一组成17
2.投影出示第31页图。
提出问题:
(1)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4个)
(2)他们在干什么?(数一共有几只羊)
(3)他们都说了些什么?(有的说大概有100只,有的`说比20只多得多……)
教师:他们回答对吗?这些羊大概有几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数、数的组成。
二、新授。
1.教学例1。
(1)教师:同学们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数出l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学生动手操作)。10个一是多少, (10个一是一十)(板书)是几捆?(一捆)继续数出10根捆一捆.
教师:你们如果再接着数出9根,现在一共是几根?(29根)
教师:大家数到29根小棒,如果再添上一根是多少根?(30根)满10根又要捆一捆,现在一共有几捆?(3捆) X|k | B | 1 . c|O |m
(2)教师拿出一排木块,全班同学数一数有几块?(10块)拿3排木块是多少块?(30块)再加2块呢?(32块)接着再加3块现在一共是几块?(35块)
(3)教师:刚才我们已数出30根小棒是几捆?(3捆)如果加入7捆小棒现在一共是几捆(10捆)?10捆是几根小棒呢?(100根)10个十是一百。(板书)
教师:数物体的个数可以1个1个地数,还可以10个l0个地数,10个十是多少?(10个十是100)
2.教学例2。
(1)数小棒从三十五数到四十二。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5根小棒,看谁拿得快(3捆又5根),再一根一根往下数一直数到四十二。(强调数到三十九根再数一根是多少)
四十二根是几捆又几根?
(2)离开实物直接数数,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3)做课本第35页例2上面的“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先从五十六根小棒数到六十三根,再接着数到七十二根,有些学生可能对五十九后面,六十九后面的数是什么有困难,老师要给予辅导。
教师出示3捆又5根小棒问学生现在一共是多少根小棒?(35根小棒)引导学生认真观察。35根小棒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5根小棒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3个十和5个一组成多少呢?(3个十和5个一组成35)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35页 例2下面的“做一做”。
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形,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独立完成后,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2.再投影出示第33页图。
提问个别学生:画面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羊有几只?
3、两人一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学号,再说出它的组成。
四、布置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教学内容:
在街上(一年级第二学期P.15)
设计意图:
二期课改强调学生对学习活动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经验的形成、积累和建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通过观察图片,判断左与右,通过动手、动脑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在设计时,力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数学知识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由于学生通过前一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正确建构“左与右”的概念,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在搞清自己身上的左与右及身边周围的左与右的基础上,来到大街上找左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这里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自己方向相反的小亚。在完成题2、3后,穿插一个游戏“面对面”,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完成题4作铺垫。在课的最后,我还是以一个“跟我做”的游戏来结束本课,既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也是将本课推向又一个。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空间和生活情境中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空间中的左与右
1. 联系实际: 我们已经分清了自己身上的左与右,下面我们在教室里找一找,站在每个人自己的位置上, 说说你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右边有什么?
(教师示范)
站在我的'位置上看,我的左边有窗,我的右边有门。
2. 出示第1题图片,说说图意: 观察图片说说,故事是发生在什么地方?
板书课题:大街上 在大街上你看到了什么? 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是啊,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安全最重要。
板书: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3. 出示第2、3题: 小丁丁也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在图的下面填上左或右。完成题2后核对。 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小巧在哪里?生指出图上的位置 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你能试着做一做这道题吗? 生独立完成题3后校对。
4. 认识相对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 谁能说说老师和我们小朋友站的位置之间有什么关系?
(面对面)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 个 “面对面”的游戏: 这是我的左手,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左手在哪里? 这是我的右耳,用动作来告诉我,你的右耳在哪里? 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两个面对面的物体,它的左右的方向是相反的)
继续进行“面对面”的游戏: 谁能来指一指老师的左眼? 同桌两个小朋友面对面,听口令,指出对方的左与右。
5. 出示第4题: 我们再回到图上看看,小亚站在哪里?(小巧的对面) 和我们小朋友呢?(也是面对面的)
你能说说:小亚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生完成第4题后和核对。
二、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在街上”,认识了左与右,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碰到这 个情况。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3以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计数单位在计数中的重要作用。
2、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提高学生对数概念的掌握水平。
3、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知道计数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准备】
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数和数的组成,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棒,数出其中的32根。
学生独立数小棒。
师:数好了吗?谁来演示一下你是怎样数的?
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回答:先10根10根地数,数30根小棒,再1根1根地数,数出2根小棒,合起来就是32根。(学生演示10根10根地数时,要求学生把小棒10根10根地放一堆。)
师:你们能看着这些小棒说出32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
要求学生回答:32是由3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
师: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刚才数的是3个10根和2个1根。
师:我们在数数时用到了10根10根地数,也用到了一根一根地数。同学们为什么要用这两种方法数数呢?
指导学生说出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不满10根的要一根一根地数才能准确地数出来。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10根10根地数比较快,生活中很多地方也需要数数,也采用了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叔叔阿姨们是怎样应用10根10根地数的.方式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去了解生活中的数?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感受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出示例3图。
师:图中有哪些生活中的数?
指导学生说出有乒乓球的个数、钢笔的支数、月饼的个数。
师:生活中在哪些情况下要数这些数呢?
学生:售货员在卖乒乓球、钢笔、月饼时,都要数乒乓球、钢笔、月饼的个数或支数。
师:这些商品都是装在盒子里的,盒子上还注明了每盒的数量是多少呀?
学生:10。
师:这和我们每10根小棒捆成一捆有相同的地方吗?它的目的是什么呀?
让学生理解这样做可以一十一十地数,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数出较多的商品。
出示一堆散乱的没有盒装的乒乓球。
师:你能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吗?
学生:看不出。
直观地演示把这些乒乓球装入盒中,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是3盒零2个乒乓球。
师:现在能一眼看出有多少个乒乓球了吗?
学生:能,有32个乒乓球。
师: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有32个乒乓球了呢?
学生:因为这里有3盒,就是3个十;还有2个,就是2个一。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师:同学们用到了前面数数的方法了吗?
让学生明白这里是用到了前面的数数方法,先一十一十地数出有多少个十,再数出剩下的有多少个一,合起来就知道有多少个乒乓球了。
师:能用类似的数数的方法数一数有多少支钢笔和多少个月饼吗?这里是把钢笔放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好还是拿出来一支一支地让你们数好呢?
学生:还是放在盒子里比较好。
师:为什么?
学生:这样才能又快又对地数出有多少支钢笔。
师:好吧,老师还是把它装在盒子里让你们数吧。学生数后,抽学生汇报。要求学生说数出了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问学生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在数月饼的时候用了几种数数的方法?
让学生意识到只用到10个10个地数的方法。
师:为什么不用一个一个地数的方法呀?
学生:因为这里没有单个的月饼。
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盒子进行包装,这不仅仅是为了携带方便,同时也是为了数数的方便,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像这样包装商品的例子吗?
让学生尽可能地说生活中每10个装一盒的例子。
师:由于每10个装一盒与数学中的10个10个地数有关,所以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要大量地用到一些盒装的商品,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一些计算方法,看看你们的教科书,后面还有月饼盒吗?把这些图打上个记号,学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们好关注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
学生作记号,略。
师:我们通过了解生活中的数,知道了10个10个地数在生活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应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出示练习一第1题。
师: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你能一眼就看出来吗?
学生:不能。
师:怎样才能使我们一眼就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要求学生说出把这些泡泡10个10个地圈起来,就能一眼看出小猴吹了多少个泡泡了。
师:同学们动手圈一圈。
学生圈后,让学生说一说圈了多少个十,然后再说一说这些泡泡的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 上展出,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数的,数了几个十和几个一,所以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指导学生做课堂活动第3题的游戏
先抽一个小组的学生来做示范,再全班进行游戏。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回答略。
五、课外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第6页第5题的小调查,了解生活中的数。
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加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两位数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操作,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情
景
创
设
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口算:70+6=
90+4= 6+30=
复习:27可以分成()和(),42可以分成()和()。
口算: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一个去图书馆看书的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今天老师就领你们去图书馆看一看。要想选你喜欢看的书,必须要闯过关卡才行,你们有没有信心?
恰当合理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和设计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1、仔细观察,说出图意,并解答。(书架上面有有20本书,书架下面有16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列式是20+16或16+20)
学生按教师要求自己操作摆小棒,边摆边说,使学生充分反馈。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2个十加1个十和6个一,等于3个十6个一,是36。所以20+16=36。还可能有:把16分成10和6,先算20+10=30,再算30+6=36。
3、学生按要说一说,再填书。
第一关:教师出示教材72页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教师提问:如何进行记算呢?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交给学生边摆边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指导,了解学生摆说的情况)。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先组内说,再汇报。
完成试一试: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说出下面各题十位上得几,再计算。重点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先同桌或小组交流再填书,最后全班汇报。
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让学生充分的说,即可以深刻领会算理,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1、2、3、4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
第2题,找朋友,可通过故事的形式出现,展示情境图,首先让学生说一说“我和你捡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再列式口算。
第4题:小动物回家先展示三个小动物后展示他们的家,提问:每个小动物要回哪个家?然后设计试题。(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代表一种动物进行口算,使每个学生都有口算的机会。)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习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习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习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习
1、题组练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习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习: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习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习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习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小小运动会(数学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利用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几何图形的欣赏能力。
2、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装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建立起积极的情感体验。
4、渗透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加强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创造性地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课一开始,以小动物运动会的情景图导入,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先提基本的数学问题(如比多少、求和、求差的问题),接着导入更深层次——从不同角度提数学问题:
学生先总观图,然后再分开观察。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讨论:1、案例中设计了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起到哪些推动作用?2、创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松弛间应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新授
1、 先动物飞行表演,各有些什么形状。
2、 然后说出各种动物的数量在干什么
3、 问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
4、 最后设计奖杯。
小组内提问题,然后互相提问,互相解答,写在堂上练习本上。
设计奖杯,提出问题。通过“设计奖杯”,复习图形的认识,培养合作精神。合作、讨论解决开放性问题。通过讨论小动物乘车的搭配方案,一方面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争论、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舞台。
练习巩固
运动会结束了,运动员们要乘车到森林王国领奖杯了。(电脑演示小动物出场,小兔18人,小狗34人,袋鼠9人,小猴27人)有两辆车,每辆车最多只能坐50人,够坐吗?(师边说边边演示两辆车开出,条件是:每辆车最多只能坐50人)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全班汇报,说出理由。
培养发散性思维
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数实物的过程中,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2.结合"先估计再数"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估计的习惯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的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体验不同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能用不同的方法数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形式引入新课。
1、小朋友们,老师想给好朋友写封信,于是我就去买了一个信封,写好了信放在里边,贴好就去邮局邮信了,你们猜我的信邮出去了吗?
(学生说结果并说明理由)如果学生说不出是因为没贴邮票,教师加以引导。
2、教师继续刚才的故事:咱们书中有各种各样的邮票,小朋友帮老师选一张好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邮票。
1.教师出示邮票图片,学生帮老师选一张自己认为漂亮的邮票。
2.这么多漂亮的邮票,有多少张呢?咱们来猜一猜。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猜猜有多少张)
1.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张呢?
(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数一数)
2.小组交流数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这些邮票的摆放是很有规律的,可以一排一排的数,即:10张、20张、30张、、、、100张。
(二)、比赛的形式数珠子。
师:小朋友们,咱们来比赛,看谁的眼睛和脑子最快。好不好?
1.教师出示3组珠子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数。
2.评出数的快并且对的,评出前三名。
3.全班交流,让前三名同学先说己数的方法,再全班交流自己的数法。
(三)、数花生。
1.教师提出题目要求。
2.小组之内完成,并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三、练一练。
1.出示图片,学生数。教师观察学生数数的方法,可以适当给予指导。
2.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再实际数一数。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说说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能力教学点】
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德育教学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食品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
师: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叫聪聪的猴子。
(小猴聪聪):大家好,我叫聪聪。明天是我的生日,我邀请了许许多多的好朋友来为我庆贺,你想认识它们吗?瞧,这就是我的朋友们。
[新课引入新颖,生动、有趣的动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引入了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了学习情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了很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1.提问。
a.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b.不知道,没数清,那我们再来看一遍,这次你可要数仔细。
2.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三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汇报整理数据的方法。
a.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b.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c.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慢动作的。)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真聪明!板书课题:统计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简便?为什么?
[发挥现代多媒体作用,设计了小猴子过生日的情景,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并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使培养目标得以落实,能力得到发展。精心创设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积极地引导学生亲自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方法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教师还十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7、4、6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请看!
3.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4.提问:这个同学统计的对吗?你们统计对了吗?
5.你能不能把这些数量填到表中?
6.学生在练习纸上填写统计表。
7.展示学生填的统计表,集体订正。
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三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的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
[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的开放性问题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了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了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三、练习应用
1.聪聪明天要过生日了,现在它在干什么?我们去看看。
2.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这么多好朋友来我家,我要买些好吃的'食品招待它们。
这么多好吃的,我该买些什么招待它们呢?小朋友,你能帮我选一选吗?
3.大家愿意吗?
4.打开桌上的信封,看看有什么?
5.听清要求:根据聪聪家来的客人和食品的种类以及数量,先小组讨论一下要选哪几种食品,把食品的图片贴在这个表的上面(出示统计表),下面写出所选食品的数量,然后每位同学再根据所选食品的数量,在下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出示统计图)。
6.展示、评价。
a.,给大家说一说,你选了哪几样?为什么这样选?
b.还有谁愿给大家说一说?
c.这么多同学想说,这样吧,说给同位听一听。
7.看着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8.同学们帮助了聪聪,聪聪可高兴了。
9.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欢迎大家明天到我家做客,再见!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帮助聪聪选食品这个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经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统计意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统计的方法。比如,刚入学时,老师要统计出班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安排好座位;学校要统计出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有多少人,以便给大家订做校服,这些都是运用了统计知识。
五、实践活动
课下就请你做个小小统计员。咱们学校有这么多树,你能统计一下有几种,各有几棵吗?
现在我们就拿好笔和要填的表到校园里去看一看,统计一下。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难点名称
掌握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知识点本身就比较复杂,十几减九,我们会 发现除“19”以外的“十几”个位 上的数都小于9,学生会在理解退位减上有一定的困难,加上计算过程的复杂,容易导致学生出错。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因为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年龄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比较弱,在理解上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难点教学方法
1、利用PPT直观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旧识复习:
同学们,我们学过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下面老师给大家几道题,看哪位同学能够又快又准的算出来。
(1)我会算:
9+3= 9+5= 9+8= 9+9=
(2)我会填
9+( )=11 9+( )=15
9 +( )=13 9+( )=16
2.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园吗?在那里能看到 丰富多彩的活动,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情境图,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小丑叔叔说了什么?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3.生:小朋友们在买球。
师:小丑叔叔的气球可真漂亮啊,我们去看看小丑叔叔和小朋友们在说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生:有15个气球,卖了9个,还有几个?
师:那究竟还有几个气球没有卖?让我们帮助小丑叔叔一起算一算吧。
生:卖了9个,气球减少了,所以应该列式为15-9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4.师:15-9等于几,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5.生:我们可以用小木棒摆出15个来,然后再数出9个减掉,看还剩下几个,就可以了。
师:是的,你们真的很棒。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6.那除了这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接下来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其他的计算方法。
方法二:破十法
师:我们知道一个两位数可以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个位数,我们可以将15分解成多少呢?分解之后又要怎么做呢?
生:可以将15分解成10和5,用10减9还剩1个(10-9=1),再用5加上剩 下的1个,就得到6(5+1=6),所以15-9=6。
师:是的,你们真的很厉害,学过的知识都已经掌握。
(出示课件,课件演示一遍)
方法三:平十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15和9这两个数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呢?
生:15的个位上是5,5+4=9,所以可以将9分解成5 和4。
生:先从15根木棒中减掉5根,还剩下10根(15-5=10),再从剩下的10根中减掉4根,还剩下6根(10-4=6)。
师:真厉害,看来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很透彻。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方法四:想加法,算减法
师:那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引导学生回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生:我们学了9+6= 15,所以15-9=6。
师:你们真的很厉害,这种方法就叫做想加法算减法。
(出示课件,用课件演示一遍)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7.同学们请完成以下几道练习题。
12-9= 13-9= 14 -9=
16-9= 17-9= 18-9=
做完后,我们一起来观察被减数和差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给12的2加1就是12-9的差,等于3,13的3加1 就是13-9的差,等于4,14的4加 1就是14-9的差,等于5
师:是的,观察的真仔细。那么老师给同学们总结一个巧算“十几减九”的口诀:
巧算“十几减九”:就是给被减数的个位上的数加1,就是十几减九的差。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计算“十几减九”有以下几 种方法:
1.一个一个的减
2.破十法
3.平十法
4.想加法,算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迁徙类推的数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是退位原理和退位方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每人小棒若干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促学
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小华、小军、小丽又来了,听,他们在说什么?(出示课件)小丽说:“我有8张画片。”小军说:“我有33张画片。”小华说:“我有30张画片。”
问:谁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针对学生回答,师贴出问题、写出算式。
小军比小华多多少张?33-30
小华比小丽多多少张?30-8
小军比小丽多多少张?33-8
这三个式子中,哪一个算式我们已经学过了?(33-30),同桌说说是怎么想的。指名口算并说出口算过程。
揭题:计算时用个位上的数减个位上的数即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口算(板书课题:口算)
二、自主探索,实现再创造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指着30-8)30减8该怎么减呢?老师相信小朋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的,那就开始行动吧!
学生摆好后,同桌内交流操作过程。
集体交流“30-8”操作过程(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摆3捆小棒,先打开其中1捆变成10根,也就是3捆小棒分成两捆和10根,用10根减8根剩2根,2根与2捆合起来是22根)。
图式结合,理解算理(在交流操作过程中,老师配合学生语言和动作板书算是,注意操作与算理紧密结合)。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010减8得2,
220加2得22
讨论:为什么减出的2要与20合起来?(指名交流)
第二层次:尝试练习,阶段。
“试一试”:50-6=(),学生边算边说口算过程,有困难的学生仍可用小棒摆一摆,做完后指名说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中前两题:70-440-9
学生独立边做边说口算过程,同桌选一道互说口算过程,指明学生说计算过程,强化教学难点。
:整十数减一位数,个位不够减,可以先打开一捆变成10根,即10位退1成10后再减,然后把两部分合并起来。
第三层次:第二次探索,合作交流。
学会了“30-8”,那“33-8”该怎么计算呢?
把你的想法用小棒摆摆看。边摆边说计算过程。老师巡视补差。
摆好后,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看一看,你们的方法一样吗?
全班汇报不同的计算方法,学生可以投影边摆边说,老师配合学生板书。可能出项以下三种不同计算方法: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313减8得5,
520加5得25。
33–8=25把33分乘3和10,
231010减8得2,
223加2得25。
33–8=25把8分乘3和5,
3533减3得30,
3030减5得25。
讨论:为什么每次都要把减出的数与另一个数合起来?
每人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说一说计算过程。
第四层次:尝试练习,及时巩固。
“试一试”:46–9=(),学生独立边说边做,指名说出口算过程。
“想想做做”第1题后两题:62–553–6
要求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边做边说过程,指明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三、全课,促进建构
师说:学到这儿,想想看你又学到了一个什么新本领?小组内试说,指名说。
重点提问: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在以后计算时,选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四、多曾练习,巩固深化
1、基础题:“想想做做”第2题。
要求竖着做,边做边说计算过程。
实物投影上集体校对。(选一题或错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观察:每组四小题之间有什么关系?(在计算各组下面三小题时,都要算上面的.一小题。)
表扬全对学生。
2、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有关心妈妈、关心他人的意识。(34-7=27(个))
3、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踢意,书上列式计算,全体校对,教育学生要尊敬长辈。(66-8=58(岁))
4、引申题:老师今年32岁,你几岁?悄悄地说给同桌听。那老师比你大几岁?
5、课外活动:生活中比多(少)的例子非常多,带上今天所学的知识你们一定能解决许多问题。课后,如果哪位同学找到了这类问题,并把它解决了来说给老师听,老师把智慧星奖给你们。到星期五,比一比谁得到的智慧星多,你将得到老师的一分小礼物。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退位)
30-8=22把30分成20和10,
10减8得2,
220加2得22
33–8=25把33分成20和13,
13减8得5,
520加5得2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内容:
摆一摆、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体会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数位表中,右边起第一位叫什么位?(个位)第二位叫什么位?(十位)
教师拿出一个数字卡片1放在个位表示多少?(一个一)
若数字卡片1放在十位上表示多少?(一个十)
教师强调:1放在不同的数位就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可以表示一个一,一个十,一个百
二、新课
1.出示两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学具)现在大家四人一小组进行分工协作,三个人摆不同的数,一个人负责记录,然后每组派代表汇报。
2.为什么两个圆片放人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数不同?
因为放在不同数位表示的`数不同,个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十一,十位上的两个小圆片表示2个十。如果一个小圆片放在个位、一个放在十位表示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11。
3.出示三个小圆片,(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分小组学生动手操作,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4.若4个小圆片呢?(学生继续动手摆)摆出的数各表示什么。
5.小结
教师提问
(1)两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3个数)
(2)三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4个数)
(3)四个小圆片可摆出几个数?(5个数)
(4)谁能说一说五个小圆片可摆出不同几个数?(6个数)
教师:圆片的个数和所摆出的数的个数有什么联系呢?
圆片的个数十l=摆出的数的个数
提问:用8个小圆片,可以摆出几个不同的数?(9个数)
三、课堂作业
在○里填上、或=。
35○53
78○69
13○31
70 9○79
63-3○70
80○81
65○65+5
37○37-1
100○90+9
四、课外实践作业
每个同学回家后分别拿9个和10个小圆片,摆出不同的数给爸爸、妈妈看,看谁摆的又快又对。
教学反思:
今天的这堂课,我为各小组准备了学具卡片,小组内分好工后便开始了学习,我到各组查看时,也发现了许多问题,但是这一次,我不在直接指出知识上的错误,而是指导各组怎样更好的合作交流,换句话说,我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留下的是过程性的点评。在集体汇报环节,我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组倾听,并及时给出意见,虽然可能还有个别小组会出现不愿参与别的小组现象,但整体上,却有了进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会指出意见不统一的地方,汇报不在是说给老师听,我想,我们的学本式又有了一些进步。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3~74页的三道例题,第75页“想想做做”的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节课在初步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学习2、3、4和1的乘法口诀。通过学习,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将对以后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材用儿童乐园游戏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呈现教学内容。教学2和3的乘法口诀时,写出乘法算式,再从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让学生把乘法口诀和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并掌握口诀的结构。在4的乘法口诀教学时,先画一张表算一算,再对应数学问题写出几个几相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口诀。在教学“四四十六”时,让学生自己完成乘法计算,并把口诀编写完整。最后让学生试编出口诀“一一得一”。?
[教学目标]
1.在教师帮助下,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理解这些口诀的意义和结构,初步掌握乘法口诀的编写方法,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并会用它们来计算有关的乘法题。
2.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演示王老师带着4组小朋友(每组4人)去公园的场景。?
播音:今天的天气真好,一(1)班的王老师要带孩子们去儿童乐园玩。她带了多少个小朋友?
青青:4+4=8,8+4=12,12+4=16,4+4+4+4就等于16!
阳阳:我有比你更简单的方法呢!
青青:我才不信呢!
2.谈话:小朋友,阳阳确实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你们想学习吗??
揭题:2、3、4的.乘法口诀。(板书)
谈话:走,我们随王老师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吧!
二、学习新知
1.谈话:随着王老师的一声令下,小朋友都跑到儿童乐园里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去玩了。大家一起随王老师去看看吧。
2.学习2的乘法口诀。多媒体演示跷跷板画面。提问: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一个跷跷板坐2人,1个2是几?你会列出乘法算式吗?还可以怎么列?
两个跷跷板坐几人?2个2是几,你怎么列乘法算式?
讲述:1×2=2我们可以编一句口诀:一二得二,会说吗?一二得二表示什么意思?
那你会根据2×2=4编一句口诀吗?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得出二二得四。
追问:二二得四表示什么意思?
表扬:哎呀,小朋友真不简单,讨论一下就编出了这句口诀。看看2×1=□你运用什么口诀?
谈话:王老师看你们这么聪明,想考考你们啦!投影显示下列画面:
(1)两个圆柱体图
提问:你会列出两道乘法算式吗?用了哪句口诀?
(2)四个圆柱体图
提问:你能再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吗?用了什么口诀?
过渡:哎呀,小朋友,你们学得真快呀!看,运用乘法口诀算起来是不是更快呀!以后遇到其他乘法也用乘法口诀,好吗?
3.学习3的乘法口诀。
谈话:走,我们和王老师一起去别的地方看看。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荡秋千的场景。
提问: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图上共有几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几个人?你还想到什么问题?小组互相交流一下。
谈话:1个秋千坐3人,1个3人是几人?怎么列乘法算式?2个3、3个3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一下子就能记住1×3=3,2×3=6,3×3=9?告诉别的小朋友好不好?
引导小朋友说出口诀: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谈话:你们又学会了3的乘法口诀,真了不起。想一想,3×1=□,3×2=□,用什么口诀?
王老师不相信你们这么快就学会了这么多口诀,我们展示给她看看,看谁答得快。
1×2=□ 2×3=□ 3×3=□
3×1=□ 3×2=□ 3×3=□
2×2=□
过渡:王老师真是服了你们了,看,她竖起大拇指夸你们呢!
4.学习4的乘法口诀。
王老师班上的小朋友知道你们这么聪明可爱,都来邀请你们呢。?
多媒体演示小朋友乘小火车的场景。
谈话:这么多小朋友来请我们,真热情,小火车上到底有多少人,我们来画张表算一算。
车厢的个数
1
2
3
4
人数
4
8
12
16
谈话:数一数,1个车厢有几人?2个车厢有几人?怎么知道的?3个车厢、4个车厢呢?
看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会列什么乘法算式,会说什么口诀?试一试!
讨论交流得出:
1×4=4一四得四
2×4=8二四得八
3×4=12三四十二
4×4=16四四十六
小结:积是十几时中间的“得”就可以去掉。
谈话:16名小朋友邀请我们,我们用乘法口诀计算下面的题,给他们看看好不好?
4×1=□ 4×2=□ 4×3=□ 4×4=□
5.学习1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自己填写1×1=□,并编出口诀。
三、巩固练习
1. “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读题,明确题目要求:①看算式摆小棒;②把算式填写完整;③把口诀填完整。
学生独立作业。
同桌互相检查摆小棒和填写的情况。
2. “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相互检查。
3. “想想做做”第3题。
每人写几张乘法卡片,然后同桌两人一人出卡片,一人说得数和口诀。
4. “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一些青蛙在练习跳伞,如果落在合适的草地上,就平安无事,如果落错了就可能摔伤。小青蛙们不了解每道乘法算式该用哪句口诀,想请你们帮忙,你们乐意吗?请你们把青蛙和草地画线连起来。要细心呀,如果连错了,就可能摔伤青蛙。
学生独立作业后,同桌互相检查,并反馈作业情况。
四、课外延伸
谈话:回家请爸爸妈妈做卡片,卡片上的内容为2、3、4的乘法,做好后请爸爸妈妈考考你学得怎样。
[总评]
这节“2、3、4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有这么几个特点:
1.紧扣教科书,循序渐进。教学“一二得二”这句口诀教师帮助学生编,并帮助学生懂得这句口诀的意思,当教学“二二得四”和3、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尽量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2.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编口诀的过程中注意把乘法口诀与乘法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认识口诀的结构,领会编口诀的方法。这些思想方法,不论对后续知识的学习还是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
3.这篇设计用多媒体展示的情境引入,用游戏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合作、交流,能使儿童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几十加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初步了解竖式和算理的联系,体会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交流、集体研讨
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木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妈妈比小白兔多采几个?小白兔比妈妈少采几个?一共采了多少个?教师讲故事引入: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小白兔到大森林里去采蘑菇,妈妈采了23个,小白兔采了4个(出示课件或挂图)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用童话故事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充分利用已获得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探究与体验
学生列式
学生动手摆小棒计算,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然后汇报。列式是23+4=27(个)
(1)用小棒摆的:单根的和单根的加在一起再和整捆的相加。
(2)先算3加4得7,7再加20等于27。
(3)还可以用竖式计算(如果学生提出来,就按学生的思路进行,如果提不出来,教师就直接交给学生)
学生先自己计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一共采多少个?这个问题怎样解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3+4=
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算?可以先用小棒摆一摆说出自己摆的过程,然后现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汇报。
引导学生汇报:并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3 + 4 = 27
20 3
7
十个
2 3
+ 4
2 7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笔算的一般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完成试一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
教师强化用竖式怎样算,并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
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算理,结合摆小棒时的操作过程。探索出用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
结合学生的操作和对数位的理解,让学生初步了解竖式是怎样来的,体会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的道理,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生在书上完成。
练一练第1题完成竖式
第2题可设计多种形式来进行练习,第3题,要求学生看图,弄清题意,提出问题并列式计算。
第4题游戏“谁帮小白兔填一填”
要先口算在填符号。
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学习目标】
1.能够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以组成的。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在各种数数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渗透数于实物对应的思想。
3.养成在活泼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
【学习难点】
数到接近整十数时,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是什么
【学习过程】
一、旧知引入,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1.数出桌子上的小棒
2.怎样使人一眼看出是20根小棒
3.找数出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孩子们,你们会数20到100之间的.数吗?
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与你的朋友交流一下,比一比谁发现数数的方法更多。
把你数数的方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看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
(1)一根一根的怎样数小棒?
(2)10根10根的怎样数?
(让学生展示怎样数的,便于下一步的完成)
孩子们数的不错,刚才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数,那么你们认为怎样数才最方便,最准确呢?
师小结:几个十就是几十,10个十是100
2、看图回答问题(说组成)
29
四个十八个一
六个十
79
(生小组讨论并动手操作 一人记录)
生展示
师小结:几十就是几个十组成的
几十几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体验拓展
1.与70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2.一百里有()个十 一百里有()个一
3.4个一和6个十组成()
4、数出32前面的5个数
5、接着数:
94.95.()、()、()、()、()
()、()、()、()、81.82.()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课题名称:
第四章数的组成
教学目标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通过观察,思考及实际操作验证等不同方法,让学生总结出“100以内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规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提高自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难点分析
学生在学习“数的组成”时,以前掌握的知识学生只会简单的会数数,不能正确理解数位的含义以及书的组成,本节课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正确掌握书的组成及数位的含义。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学生运动会引出35,48,82三个数。
2。让学生熟悉100以内的数。
3。出示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1。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图形发现问题,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用最普通的方法数小棒。
2。一捆一捆数有7捆。
3。一根一根数,每捆有10根。
4。7捆小棒是70根小棒,70也可以说成是7个十。也可以说70由7个十组成的。
总结:
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课堂练习(难点巩固)
同桌合作完成
1、和同桌同学边摆边说,7个十是多少?3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小组合作完成
1、35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2个十组成()。
3、48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4、82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小结:
整十数几十是由几个十组成的,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下册一年级教案02-02
数学下册教案03-1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2-08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经典)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12-08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05-12
(精选)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6-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1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07-06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