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7 08:28:4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新课

  先利用多媒体或图片,展示九大行星排列及运行轨迹图,使学生头脑中留下感性的立体的九大行星图,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然后,请大家分别谈谈对哪种天体感兴趣,为什么?想没想过在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寻求自身发展的方向?

  二、明确目标

  1.了解小行星的发现史和命名办法,增加这方面的科学知识。

  2.文章如何安排顺序。

  3.思考小行星发现进程说明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

  孜孜不倦(zī):勤勉不知疲倦的工作。

  杳无音信(yǎo):形容沉寂或不见踪影。

  雨后春笋(sǔn):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长出来。比喻新事物蓬勃涌现。

  悬而未决:无着落,未解决。

  2.学生讨论概括本文内容。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小行星的发现史、命名办法,对小行星观测和研究的新成果以及研究小行星的意义。

  四、研读课文

  1.读课文,将你从文中了解到的有关小行星的知识有条理地介绍给大家听。

  指名一个学生表述,其他学生听并指出其疏漏。

  本文介绍的小行星方面的知识有:

  (1)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还有众多的小行星,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这是文章第一部分,概述小行星的位置。

  (2)小行星被发现只有200年的历史。

  (3)第一颗小行星是十九世纪的第一天夜里被意大利人皮亚齐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叫谷神星。

  (4)第二颗小行星是1802年3月德国人奥伯斯发现,它叫智神星。

  (5)小行星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动着,要经过很多个不眠之夜的观测、检验和繁复的计算;在茫茫星海中把它们找出来不是易事。

  (6)1804年和1807年,3号和4号小行星相继被发现,直到1845年,第5号小行星才被发现。

  (7)星表、星图等观测更加完备,使用了更强有力的望远镜等后,小行星才不断地被发现。

  (8)照相方法在天文观测中被应用后,人们找到的小行星日益增多。

  (9)目前已编号的小行星超过8000颗。

  以上内容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包括第2~4自然段,介绍小行星的发现史。

  (10)给小行星正式编号的先决条件:从计算得到的轨道参数,预报它下次运行到地球附近时的位置,在不同的年代里有三次以上能根据预报观测到它时,才给予正式编号。发现者获得小行星命名权。

  (11)以我国古代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有: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

  (12)由我国天文工作者发现而正式编号命名的小行星超过百颗,编号而尚未命名的更多。

  (13)中国人最早发现小行星的是已故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发现时间是1928年。

  (14)张钰哲1957年发现的小行星编号是“1125”,命名为“中华”,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漫话小行星 2》。

  以上是第三部分,包括第5~6自然段,介绍了小行星编号和命名的方式。

  (15)已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小行星中,绝大多数都是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它们比较集中在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

  (16)近地小行星的发现只有50年的历史。

  (17)已被确认为是近地小行星的现在只有4颗,其中第3颗是我国科研人员1977年发现的,离地球最近时只有75000千米。

  (18)天文学家们严密监视着包括近地小行星在内的近地小天体。

  (19)小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以上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包括第7~9自然段,说明小行星的在天体中的位置及其体积和质量。

  (20)为什么九大行星间夹杂着这么多的小行星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是大行星粉碎成许多碎片形成;一种认为在太阳系未形成时,由于未知的原因,这一区域的物质未能凝聚成一颗大行星,而到现在仍保持着当初的原貌。

  (21)研究小行星对于探讨太阳系起源和演化这一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能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以上是文章第五部分,包括第10~11自然段,概说小行星研究的意义,从小行星的位置说起又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2.由前一个学习环节的内容,大家可以看出本文的结构顺序和说明顺序。

  讨论明确:

  先总说小行星在天体中的位置,再分说有关小行星发现的历史、正式编号和命名以及活动区域、体积质量等方面的知识,最后总说小行星研究的重大意义,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

  本文安排说明的内容,是以对事物认识的前后为顺序,因而是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

  3.你思考过有关小行星的发现进程越来越快的原因吗?试给大家谈一下。

  讨论明确:

  有关小行星的各种发现,如数量的增多(正式编号的八千多颗,总数约在50万颗以上),运行区域(距离太阳2.3~3.3天文单位间的几个区域内,小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2.8个天文单位),与地球的距离(最近的只有75000千米),体积和质量(最大的1号小行星的直径只有1000千米;总质量也许还不及地球的千分之一)等,这些发现都借助了数据说明,表明其观测的精确度。所有这些都是观测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强有力的望远镜,照相方法等)和各种天体理论知识不断丰富的结果。我们不妨由此看到,科学领域的发现和创新,是搀和了各方面的因素而达到的。这启发我们拥有丰富知识的同时,注重博采众长。

  五、总结、扩展

  教师谈如何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层次: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以分作三个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2)阐说说明对象(主体部分);(3)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说明的结构顺序尽管千变万化,但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1)模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2)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3)纵横交错式。

  就正文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因而形成了下面四种常见的结构形式:

  (1)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4)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式;B.分—总式;C.总—分—总式。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三题。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评、性、哩”等5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题、性、弱”等10个生字,会区分使用多音字“哦”的两种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以人物对话贯穿全文的这种文体,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从阅读角度来说,应该以学生自主读文为主;

  2、从识字角度来讲,将识字有机地融入阅读的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对周围的事物的评价要出于爱心和公心。

  课前准备:

  课前搜集牵牛花生长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评论”

  1、提出“对孩子打还是不打”的话题,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理解重点词“评论”并板书。

  2、从“评论”一词导入本课,将课题板书完整。“看到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读文情况。

  3、全班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寻求到的答案。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你同意谁的意见或自己有什么见解?”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感悟,重点体会语句:“牵牛花生性软弱,不依附别人是不敢站起来的`。”“我看牵牛花是从小生了病,不能站立。小树们都很同情它,都乐意帮它站起来,让它也能看到远处的世界。牵牛花也有美丽的向往呢!”和“其实,牵牛花一点也不软弱。你看它攀着小树的肩膀站起来,多高兴啊!”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屈原爱国、正直的高尚品德,并从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 解本文写作特点:记叙、议论、抒情三者的紧密结合,即人物评传的特点,明确本文不同与其它人物传记的地方。

  3、 将本文屈原的诗歌结合起来阅读,从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现在他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恶势力抗争而决不妥协的斗争精神上。

  4、 重点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词义的运用等等。

  教学重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教学难点:

  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阅读全文,理清全文记叙的线索。

  教学步骤:

  一、由《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导入新课,并回顾学过的屈原的诗歌:《离骚》与《涉江》堪称姐妹篇,让学生背诵两篇诗歌中诗句,明确屈原思想的内核:正直与爱国

  政治理想诗人形象

  美政民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奇服……高驰……食玉英

  (唯美情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世溷浊——高驰不顾、苟余心……

  刚直不阿,一身正气不能变心……固将愁苦……董道…重昏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二、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明确课文以屈原活动的时间为序,分四部分进行

  记叙把表示这四个部分的段落做上记号,找出记叙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词语:

  任——疏——黜——迁——投

  三、学生参照注释,阅读课文,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内容层次:全文以屈原

  活动的时间为序,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黜——迁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身后影响

  四、布置作业:熟读翻译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15、屈原列传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明确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

  3、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学步骤:

  一、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背诵并理解作者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从几个方面介绍了《离骚》,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

  明确: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志洁……其行廉……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二、重点阅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课文记叙了与屈原有关的几件大事,并把屈原个人的遭遇同楚国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几件大事:第一,受骗绝齐,第二兵败丹淅,第三复释张仪,第四诸侯击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为秦所灭。屈原个人的遭遇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三、课文记叙屈原与渔父的对话,对其作用以及蕴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确:体会屈原愤世嫉俗的心情和对待人生的态度,体会作者流露出的那种愤慨惋惜之情。渔父和屈原的对话,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两种不同的品格操守、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渔父认为对人生、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太执著,最好是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与世推移,至于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则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绝对不能同流合污,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行廉的人格。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读课文,体味:司马迁有着与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着屈原那样正道直行的品格,有着屈原那样深厚而又执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贬分明地为屈原立传的。字里行间喷泻着激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六、《信陵君窃符救赵》本篇重在引导学生自学,列出结构提纲,举出集中表现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论和行动,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本篇记叙了信陵君礼贤下士和窃符救赵的始末,表现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救人之困的义勇精神。(略)

  七、学生自读《语文读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传》、《毛遂自荐》、《鲁仲义不帝连秦》《贾生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货殖传序》。

  八、布置作业:学生在网上查找一些资料。

  1、学生以“司马迁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以“我读司马迁的《史记》”为题写一篇感想。3、在班上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报告会:走近司马迁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理屈词穷、绝口不提、理直气壮、允诺、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在句子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给课文事件加小标题,搞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事件与整个故事的关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

  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都了解到了哪些相关资料,让我们来交流一下。

  生1:我知道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师出示背景资料补充。)

  生2:我知道将是廉颇,相是蔺相如,好是和好。

  生3:……

  二、合作交流

  师: 同学们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件中,有一位贯穿始终的灵魂人物,他是谁?(生交流)对,卿相蔺相如。

  师: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注意到,经历了完璧归赵之后的蔺相如由一介平民被封为士大夫,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书上特别说明的是职位比廉颇还高。(出示古代大夫和上卿的有关规定,帮助学生理解廉颇对蔺相如的不满)

  师:那作为同朝为官、战功显赫的大将军廉颇此时对蔺相如作何评价呢?找到廉颇的话,谁来读读?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抽生读书)听了廉将军这短短的三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廉将军在你的面前?(预设交流:耿直畅快、豪爽、率直,性子直等,相机板书)

  师:作为一员武将,廉颇之所以这样率直地表达不满,是因为他一直站在谁的角度?题目是将相和,此时的将相之间是和还是不和?引导学生用“将相之所以不和,是因为蔺相如__________,还因为廉颇__________”来从表象和实质两个层面感悟:将相之所以不和,表面看是因为蔺相如的官位比廉颇高,实际是因为廉颇的错误认识:蔺相如没有本事,只靠说嘴皮子就作了比自己还高的官。

  三、品读体验

  师:你觉得蔺相如真的像廉颇说的那样就靠一张嘴,没有什么能耐呢?生:不是。

  师:老师给你们布置一个任务,赶快从文中找事实来说服廉颇吧!

  出示学习任务:

  (1)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语揣摩人物特点,并有感情的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学生一边读书,一边勾画描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的句子。

  师:好,来,按课文叙述顺序交流你画出的.内容。(抽生交流)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1)蔺相如想了一会儿,他在想什么?

  (2)文中用假设句式说明什么?

  生:蔺相如早就把计策相好了,可以说是胸有成竹。

  师:指导学生朗读。

  2.“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怎么样地)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和氏璧既然已经回到自己手中,蔺相如再说话可就——理直气壮了。谁能读出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来?(抽生同时提醒余生:现在,我们就是秦王,听听蔺相如的话。)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3.到了举行点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自读这段话体会蔺相如是个什么样的人。

  4.“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渑池会上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维护赵国的尊严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综上所述,蔺相如靠的并不是一张嘴,学生总结靠着聪明才智、机智勇敢和不畏的精神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就是这样一位在敌人面前勇敢无畏的上卿,面对廉颇的这些片面评价时却说出了怎样的话?(抽生读)出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你听出了什么?(预设交流:蔺相如回避廉颇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利益。将相和,国家则安;将相不和,国家则危!)

  6.同学们,我们尚且听出了蔺相如的识大体、顾大局,更何况是大将军廉颇呢!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来看插图,廉颇与蔺相如共同的爱国情怀成就了一段“将相和”的佳话。在脑海中想象一下两人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他们会说些什么。

  7.你认为廉颇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为人坦率)

  8.一个知错就改,另一个真诚相待,都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从此过后(出示齐读)——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师:同心协力这四个字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是呀,俗话说:“人和百事旺,家和万事兴”,国家也一样,正由于将相二人同心协力、和衷共济保卫赵国,秦国很多年都不敢再来进犯赵国。

  9.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第三个故事的原因)

  四、巩固延伸

  同学们,我们平常在写作文描写人物时,要想表达人物的形象,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呢?(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师:那么我们对廉颇和蔺相如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人物的什么知道的?(语言)你能通过一段话来表达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吗?

  板书设计:

  将 相

  勇于改错 完璧归赵 勇敢机智

  顾全大局 渑池之会

  不 和

  负荆请罪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8个生字,记住字形,理解新词。

  2、 初知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指导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难点: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南、鱼”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

  4、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可 采莲 莲叶 田田 鱼戏 间 西 北

  (2)指名朗读,指点学生区别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

  采莲:采摘莲子

  戏:游戏、嬉戏

  二、教学生字词

  1、自学书后第二题,练习书空。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口头组词:长江、江水、江南

  南:下面的'里面不是羊,口头组词。

  可:注意笔顺,最后写竖钩。口头组词。

  鱼:上面像鱼头,“田”像鱼身,“一”像鱼尾。

  北:右面先写撇,左不出头。

  实施修改意见

  了解江南

  重点指导“鱼、西”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录像出示有关江南一带风光、山水的内容,使学生对江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必做:

  1、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 在习字册上练写生字。

  选做:

  课外阅读:描写江南的景色。

  实施修改意见

  生字加拼音写2遍

  教学札记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