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07 10:32:29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图形的认识,能利用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能利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关键: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多媒体,附页3中的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最近刚开展的运动会的情况,让学生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以及自己班取得的成绩。

  学生发表想法。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学生观察“动物学校”开展运动会的情况。

  说说都看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如:有18只兔子在赛跑,有34只小狗在进行跳绳比赛,有9只袋鼠在进行跳远比赛,有37只猴子在进行爬树比赛,天空中还有蜜蜂、蜻蜓、蝴蝶和小鸟。

  2、根据自己看到的,提出数学问题。

  小组中说一说,都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小组与小组中互相提出问题,再互相解决问题。

  小组中活动。

  3、反馈,汇报。

  如:参加跑步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

  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远的多几只?

  参加爬树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蜻蜓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蝴蝶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小鸟组成了什么图形?又是有哪些形状组成的?

  评价小组成员的回答情况。

  如:哪里回答得很好,好在哪里?哪里回答得不够好,不好在哪里?你自己问题提得如何,又解决得如何?

  (三)、动手做一做。

  制作奖杯。

  比赛结束后,要对获奖的班级或个人颁奖,所以要小朋友们动手做一个奖杯。

  展示几种不同的奖杯图案,让学生说说要如何制作。

  学生动少制作,还可以用水彩笔涂上各种不同的颜色,让奖杯更好看。

  展示学生作品,还可以互相交换作品,促进学习。

  (四)、解决问题。

  比赛结束了,学校准备了两辆最多可以坐50人的车子,那么这两辆车,运动员够坐吗?

  学生讨论,要想知道够不够坐,首先要考虑什么?(运动员是否超过了100人,超过了就不够坐,没有超过或刚刚好100人,就够坐。)

  如果有96个运动员,你会怎么分配呢?

  学生讨论,只要方案合理均可。

  (五)、总结。

  想对大家说什么?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小运动会

  参加跳远的比参加跳绳的少几只?

  34-9=25(只)

  参加跳绳的比参加跑步的多几只?

  34-18=16(只)

一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P98总复习。

  二、教学准备

  将100以内的数做成圆形卡片作为老师与全班每个学生的“幸运号”。筷子一支,大勺、小勺各一把,围棋若干个。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教材中安排了4道题,着重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通过课前调查显示:本班全部学生都已学会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绝大多数学生已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初步理解了数位的概念。在认知上,学生已站在了较高的起点上。而在学习的心理上,一年级的学生进入总复习阶段,已对学习产生了疲惫,可以说学习的状态是处于低潮期。如何让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整理,并在复习中提高数学素养,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这些是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所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这些考虑和基本复习标准,我确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与运用进一步巩固数的顺序、数位表以及计数单位。

  2、会正确熟练读写100以内的数,会说数的组成,能用符号和语言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在游戏活动中对数的知识进行主动的综合运用。

  3、在复习中加强数感和估计意识,提高思维的有序性、严密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初步感受分类、极限、集合等数学思想。

  4、通过寻找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在数学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为达成预设目标,我选择适合低年级儿童身心特点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运用。创设“数字乐园”的游戏情境,让一系列有趣而简单的游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让课堂中的信息交流构建起一个“大学习资源库”,让儿童的数学素养、情感态度等在此处得到有效的生成和发展。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数字乐园)

  师:小朋友们,快到六一儿童节了,老师带你们一起去“数字乐园”玩一玩,好吗?(出示课题--“数字乐园”)

  师:你看,数字乐园里的小主人们出来了,他们就是“100以内的数”(板书),他们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呢?

  二、构建素材(猜猜猜)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个游戏环节:猜猜猜!

  教师拿出声称是数字乐园的小围棋。

  2、第一猜:用一支筷子挑,可以挑几个?

  预计大部分学生会出现10以内的数作为答案。要求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开展争论。

  教师演示用一只筷子去挑。

  3、第二猜:小勺子捞一下,可以捞到几个?并说想法。

  4、第三猜:大勺子捞一下,可以捞到几个?并说想法。

  教师有选择地把学生提到的一些有特征的数板在黑板上。如:9、10、0、12、99、100等。

  【备选】若学生没有猜到所需要的数,教师自己参与猜。

  5、数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大勺子里的棋子。一人上前数其余同学跟着他数。

  师生合作概括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或几个几个地数。

  三、自主整理(评选最有个性的数)

  1、师: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和那么多数做了游戏。(师指着黑板上的数:1、0、9、10、12、100)他们都觉得自己是他们中最特别的数。你觉得谁最特别?

  当一个学生提到一个数的特别之处时,教师可问:还有谁也选它,但理由不一样的吗?鼓励学生多多角度地思考数的特征。教师从中进行适当的引导、整理。

  如:当学生说到100是最小的三位数时,教师可引导整理出数位表。

  当学生说到99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同时,教师可问:这两个9的意思相同吗?你还能找出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的数吗?其中最小的是几?有最大的吗?

  ......

  2、给以上的数排队。

  3、师擦去这组数中其余的数,剩下10、12。编题:10()12()()让学生做并说理由。

  4、生用上10和12编一组有规律的数写下来让其余同学找出规律。

  四、综合运用

  1、幸运猜猜猜

  (1)教师特意抽取54作为自己的“幸运号”,让学生猜是多少。教师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做提示。

  (2)出“数字谜语”让学生猜。如:十位是5,个位是4,它是几?

  (3)学生出关于54的数字谜语。让人一猜就中。

  (4)为每个学生发一个“幸运号”。

  (5)学生根据“幸运号”出“数字谜语”让其余同学猜。先出“一猜就中”的。再出“多猜才中”的。(如:“我的幸运号是比50大60小的数”)

  (6)小组内互出“数字谜语”互猜。猜后贴在胸前。

  2、“韩信点兵”

  (1)游戏规则:用数学方法点到至少2名“小兵”。可要求被点到者做动作。

  如:请个位是1的小兵起立,报出自己的号码。

  请十位个位上的数相同的小兵起立,请做个表示有礼貌的动作。

  (2)师生玩“点兵”游戏。

  (3)生生玩“点兵”游戏。

  五、总结延伸

  1、师:我的“幸运号”54刚好是我妈妈的年龄。你还能找到生活中还有什么可能会用上54吗?

  预计学生说的是:班级的人数、商品的价格、人的年龄等。

  2、师:你的幸运号能在生活中找的到吗?你能找到多少?请你带着幸运号去找一找,并写成数学日记。

  3、师:这节课,我们在数字乐园和100以内的数玩了很多游戏,在游戏中,老师看到了你们让人佩服的创造力。我建议你们还可以带着幸运号码把游戏带到课外、带到家里。在课外创造出更多、更好玩的游戏。到时,再把你的发明向大家汇报,让大家一起分享。下课!“

  一改以往复习课的”严肃面孔“为整节课的复习创设游戏的”娱乐风味“。

  开展三次的”猜“,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从”瞎猜“,到有依据的猜测的过程,使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生动而有实效。另一方面也为下一步的活动提供了素材。活动素材来源于学生,能使所开展的活动亲切自然而富有童趣。

  富有童趣而开放的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孩子们充分发挥个性,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有关数的知识的整理。教师及时地捕捉教学信息有效地引导,让分散的'”知识点“聚集成了”知识块“。

  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

  改变以往”题海战术“式的综合练习为围绕”幸运号“做各种简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综合运用有关数的知识,感受集合、分类等数学思想。

  学生带着”幸运号“找生活中的数或课外创造数学游戏,让课堂学习成为课外学习的起点,让他们在教室外去寻找一片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他们的数学思想得到了尽可能大的提升,延伸了数学课堂学习的生命意义。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幸运猜猜猜

  师:玩到这里,老师觉得咱们一(4)班的同学都很聪明,能和你们一起学习我感到很幸运。今天我的”幸运号“是多少呢?(教师从”幸运号“中特意抽了一张54号)谁愿意猜猜?

  学生猜,老师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做提示。

  师:看来,这样猜要猜很多次。这样吧,我来出一道”数字谜语“让小朋友们一猜就中。这个数,十位是5,个位是4,它是几?

  “54!”孩子们兴奋地齐声回答。当教师把幸运号贴在身上时,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师:还有谁能给54出“数字谜语”让人一猜就中。

  生1:个位是4,十位是5,这个数是几?

  生2:十位是5,个位上的数比十位少1,这个数是多少?

  生3:十位是5,个位上的数是十位的邻居。

  生4:不行,这样可能要猜两次。应该是十位上5,个位上的数比十位小,而且是十位的邻居。

  师: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的数字谜语比老师的精彩多了。不过有谁不是根据十位、个位出的吗?

  生:53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生:这个数是由5个十,4个一组成的。

  ......

  师:你们的办法还真多,有根据数位编的,有根据数的大小编的,还有根据数的顺序编。为了表扬你们,我要送给你们每个人一个“幸运号”,传下的“幸运号”要按你轮到的顺序拿,拿到后不要被人发现。

  当“幸运号码”传下来时,孩子们脸上露出的是好奇、惊喜。他们小心翼翼的保管着自己的幸运号码,生怕被人发现。

  师:接下来,让我们就进入第二个游戏环节:幸运猜猜猜!

  师:谁能根据自己的“幸运号”出让人“一猜就中”的数字谜语?

  生1:我是全班最大的数。

  生2:我的幸运号码倒过来是9。

  生3:我十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最小的数。

  ......

  先请小朋友们根据你的幸运号码出要多猜几次才猜中的数字谜语。

  生1:这个数比50大,比60小。

  生2:这个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是相同的。

  生3: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2。

  师:你能把所有的可能的数都写下来吗?看谁的方法好。

  ......

  最后,教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出题互猜,猜对后将幸运号码贴在胸前。

  片段二:韩信点兵

  师:听说过韩信吗?他是历史上有名的将领。进入最后一个游戏环节:“韩信大点兵”。游戏规则:用一种数学方法点至少2名小兵。

  师:先由我来当韩信,你们都是小兵。准备好了,点到的小兵要听口令做动作。

  请个位是1的小兵起立,报出自己的号码。请十位个位上的数相同的小兵起立,你们是有礼貌的小兵,请做个表示有礼貌的动作。

  这时,有些被点到的孩子们没有站起来,旁边的小朋友们就一个劲儿的提醒,有些还左顾右盼看有没有落伍的兵。课堂上有些混乱起来。

  教师调整了方案,请了几个小朋友当小兵上讲台桌前。这一方案的调整改变了课堂混乱的局面,孩子们顿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上前的同学身上。

  师:接着,请“小韩信”来点兵。请各小组成员商量一下,再派一名“小韩信”来点兵。派出一名“小韩信”,比比哪组的“点法”多而精彩。

  组1:请十位和个位是邻居的小兵起立。

  组2:请比50小的小兵拍拍手。

  请比50多一些的小兵跺跺脚。

  组3:请两位数的小兵挥挥手。

  ......

  师紧接着问:“谁有办法让全班的小兵都起立”

  生:请100以内的数都起立。

  全班都站了起来。

  师笑着说:“把我也包括进去了。”

  六、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对于总复习课,我们往往只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去预设教案,注重对知识的整理和巩固,却忽视了从儿童的角度采用适合儿童的学习方式。有时,还上成了练习课,甚至只把它当作家庭作业来解决。因此,总复习阶段成了孩子们心中枯燥难熬的学习阶段。复习课也成了老师们难以把握的课型。我在他人研究复习课的基础上,力求采用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寓复习于游戏中,让复习课保持特有的“复习味”的同时多一份鲜活,添一些童趣。寓数学思想方法于游戏中,让复习课多一些“数学营养”。

  1、简单的“材料”,多彩的课堂

  山东大学校校长展涛先生在谈到数学课程改革时说:“应该让学生学简单的数学,学有趣的数学,学鲜活的数学。”简单的数学首先应选择简单的材料,追求“经济型的教学”。本节课就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棋子、筷子、勺子这些简单的物体作为数学学习材料,开展了“三次猜”的游戏。简单的材料让学生感到了数学的亲切,简单的游戏让课堂变得其乐融融,让学生增强了数感、提高了估计意识、复习了数数的方法,从而获得了丰富的数学“营养”。本节课又围绕几个简单的“幸运号”开展了“幸运猜猜猜”、“韩信点兵”等丰富多彩的游戏。而这些游戏,又让课堂成了孩子们乐于参与、敢于创造、张扬个性的广阔舞台。多彩的课堂带给学生的是快乐的游乐园、思维的放飞地、潜能的开发场。让不同的学生都品尝到了数学所带来的成功感,感受到了数学活动的魅力。

  2、适宜的“火候”,纯正的“数学味”

  多彩、热烈的课堂更需要教师对“课堂火候”的把握,这样才能让学生品尝到纯正的“数学口味”。在活动中,教师是参与者更是组织和引导者。当学生们的思考偏离了数学方法而变得盲目时,需要教师点拨出思维的火花。在“猜猜猜”的游戏中,学生出现瞎猜的情况,教师就问:你是怎么想的?这一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到了比较、估计等数学方法上来。当活动出现没有意义的重复时,就需要教师提出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来“拔高火候”。如在出“数字谜语”时,学生们的方法层出不穷、但又有重复无多大意义,教师问:你还能出多猜几次才中的谜语吗?学生们又再次燃起了思维的火焰。而当在热烈的活动中出现需要冷静思考的难题时,就需要教师为课堂“降温”,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思考时空。如在出“数字谜语”时,有学生出的是:这个数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2。教师就让学生们写出所有的可能的数,学生自然进入了静静的思考中,从而增强了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严密性。当课堂中出现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时,教师及时捕捉时机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品尝到更浓的“数学味”。如在“自主整理”中,有学生提到:99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教师就问:你还能找到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数吗?其中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从中渗透了极限的数学思想。

  3、课堂的“数学”,课外的“生活”

  多彩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营养,但要让数学营养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源泉,还需要让数学从“课堂”,走向“学生生活”,融入孩子们的游戏中。在教学中,在生活中寻找数并写成数学日记,擦亮了孩子们发现数学的眼光。让学生带着“幸运号”创造数学游戏,让数学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生活。在课外,我惊奇地发现有孩子用幸运号码玩起了各种游戏:“找朋友”、“排排队”、“口算比赛”、“比大小”......有孩子津津有味地诉说着用幸运号码和爸爸妈妈做游戏的事,有孩子还因为丢失了幸运号码而懊恼......这些,难道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一直追求的吗?可爱的学生,可爱的复习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3

  学习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学习重点: 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学习难点: 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预设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

一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初步学会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童话故事《丑小鸭》导入

  ○2口算算式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课件演示,引出算式及课题

  ○1导出例1

  (课件演示:先飞来3只天鹅,后来飞走了2只天鹅)

  a.同桌互说我看到了什么

  教师行间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b.出示天鹅图(师贴出天鹅图)

  让学生根据图画提出数学问题并用算式表示。

  ○2导出例2(与例1类同)

  ○3观察算式,导出课题

  2.同桌互说例1的'算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进一步感知“加减混合”

  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的填空。

  4.讨论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

  5.看书质疑

  6.课间操活动--<快乐时刻>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课本第75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进行一边说一边动手操作,最后完成填空并汇报结果。

  2.练习十二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再独立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并核对答案。

  3.练习十二第5题

  先同桌互说图意,再独立完成填空,最后全班交流并核对答案。

  4.游戏--凭票乘车

  四、总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自编加减混合算式。

  3.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一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统计的过程,掌握统计的方法,会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使学生掌握统计的方法,体验和感受整理数据的过程。

  教学难点

  观察统计图,回答提出的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1)同学们,新年快到了,我们布置教室需要一些气球,你们说是哪种颜色的.气球可以多买一些?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学生自由发言

  问:多买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3)让我们来统计一下吧

  二、制成条形统计图。

  (1)你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红色黄色绿色蓝色

  (2)统计,制成统计图

  (3)回答问题

  1、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调查了()名同学。

  2、喜欢()颜色的人最多?喜欢()颜色的人最少?

  3、如果你们班有一名同学没来,他最有可能喜欢()颜色?

  4、布置会场,多买些什么颜色的气球比较好呢?

  三、实践活动:

  每一位同学调查本组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是什么?

  动画片体育比赛电影新闻

  做一次统计

  四、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继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喜欢去图书馆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去图书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可以长见识......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图书馆看书,高兴吗?你们喜欢看什么书?

  生1:我喜欢看连环画。生2:我喜欢看故事书。生3:我喜欢看有关计算机的书。......

  学生边说,教师边贴出书的图片(图片为双层、可打开,内附相关的练习题),并根据学生喜欢的书名当场写在图片上。

  师:我们先看看图书馆里有关这几种图书的信息,好吗?

  (师呈现信息表格并根据学生所喜欢的书当场写在表格内。)

  连环画

  故事书

  计算机书

  原有

  33本

  25本

  46本

  借走

  7本

  8本

  9本

  (评析让学生成为创设情境的一分子,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欲望。)

  2.获取信息--引发问题

  师:从这幅表格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1:图书馆原有连环画33本,借走7本;原有故事书25本,借走8本;原有计算机书46本,借走9本。

  师:说得真完整。(面向全体)根据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呢?

  (评析注重语言习惯的培养。继续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限制提问范围,因为要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单只是让学生面对情境提出问题,更深入的是在活动中进行质疑、交流,如此限制提问范围,避免偏离主题的现象,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保证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互动。)

  生2:连环画借走7本之后还剩多少本?

  (师将此问题书写在黑板上。)

  师:谁能解决生2的问题?

  (二)探究--合作--交流

  1.探究--合作

  生:我用算式解决33-7=26。

  师:你连得多少都计算出来了,真棒!其他的同学不要着急,下面的时间留给你们,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一下33-7等于多少,开始吧。

  (生开始独立动手操作、解决问题,部分学生问题解决后主动寻找伙伴进行交流。)

  (评析交流的前提是必须经过独立思考,即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独立思考的意识。)

  2.交流(学生边说教师边把学生的方法有序地呈现在黑板上。)

  师:33-7等于多少?生:(齐答)等于26。

  师:谁来说说你或者你和伙伴是怎么计算出来的.?(评析不强调必须是以自己或小组的身份来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讲出在探讨过程中的真实想法。)生1:我是口算出来的,13-7=6再用20+6=26。

  师:谁用的也是这种方法?谁能再讲一讲?

  生2:我是用小棒解决的,我先拿出三捆零三根,然后打开一捆,用打开的10根减去7根,还剩下20+6=26根。

  生3:他的方法用算式表示是这样的10-7=3,23+3=26。(班里响起掌声!)

  生4:我是用竖式解决的。

  师:请把你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好吗?(生4把竖式写在黑板上的同时其他学生继续汇报。)

  生5:我和我的伙伴是用计数器解决的。先在个位拨3个珠子表示3个一,十位上拨3个珠子表示3个十,先去掉1个十,应该减7个一,多减了3个,再在个位上补3个珠子,最后等于26。

  师: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请伙伴再讲一遍。)

  (评析“谁能再讲一讲,请你的合作伙伴再给小朋友们讲一讲好吗”,这样邀请其他同学重复方法的过程,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又避免水过地皮湿的结果,使他们的见解能够被班内更多的成员理解并表述出来。)

  师:对于他们的方法你想说什么?生1:他们的方法挺合理。

  生2:我也可以用算式把这种方法表示出来。33-7把7看成10,33-10=23多减了3个一,再用23+3就等于26。

  (班里再一次响起掌声!学生的评价是这名学生讲得准确、清楚。)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生4的方法。

  师:(好奇地用手指着“?”)这是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

  33

  -7

  __________

  26

  生4:“?”叫作退位点,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出1个十,就用“?”表示,退走1个十,到个位就是10个一,10个一加原来的3个一,得出13个一。13减7等于6......

  生3:我也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2了呢?

  (评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教师的问题基础之上,也在对学生提问题。提出“为什么十位上从3变成了2”,而这正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此时此刻它已经变成学生内心渴望解决的一个问题,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

  生4:因为十位退走1个十给了个位,3个十还剩下2个十,所以十位上写2。

  生3:谢谢你的讲解,我很满意。

  生4:不客气!

  师:请同学们拿出竖式纸,自己试着用竖式的方法再计算一遍,看看我们刚才口算的结果对不对。(生用竖式计算并检查。)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

  生6:(骄傲地)我们小组里出现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先把7分成3和4,用33-3=30,再用30-4=26;第二种方法是想加算减:想几加7等于33,26加7等于33,所以33-7=26。

  师:你们认为他汇报得怎么样?生:他汇报得很有条理,而且能代表小组发言。

  (评析从生1汇报开始多次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之间就很容易公开、真诚地对他人表达欣赏之情。正确的评价不仅使学生相互之间更加亲密,加深彼此之间的信任感,更使相互间感到合作愉快。)

  师:你说得很对,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向他学习。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

  (正当教师要继续进行时,又有一名同学的小手高高举起。)

  师:(有感情地)你还想说?!生7:(干脆地、大声地)想!

  师:好,那你说吧,(面向全体)让我们一起听一听......生7:33-7我用7-3=4...

  其他学生:(着急)不对,他的方法有问题,不能看3减7减不开就用7减3......(生7开始犹豫,并停止发言。)

  师:(皱眉加手势,把手放到耳边)大家别着急,我们应该先听完这位同学的发言,再进行评价,好吗?请生7继续说你的想法。生7:33-7我先用7-3=4,还差4个没减,就用30-4等于26。(“哇......”班内一阵惊呼。)

  师:(露出笑容)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吗?生8:他的方法也行得通。生9:他的方法真有创造性......

  (评析耐心地等待和平易近人的态度能更有效地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你的理由是什么?(生发表意见。)

  (评析多样化的算法还需要合理优化,优化的实践者应该是学生,优化的过程也应该是有学生自身特色的。)

  (三)巩固--反思

  师:根据图书馆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减法问题吗?

  生1:故事书借走8本后还剩多少本?生2:计算机书借走9本后还剩多少本?

  师:请你选择一道题,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自己解决。有什么问题先自己想办法,也可以找同学或老师帮忙,开始吧。(生解决这两道问题并进行交流。)

  交流结果:每人能收获一种方法解决“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问题”,并得出故事书还剩17本、计算机书还剩37本。

  (四)回映主情境--拓展练习

  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这三种书还剩多少本了,因为剩的书有限,我们每个人先选一种书看,看过之后同学之间可以交换,好吗?你们想看哪本书?(学生兴奋起来,争先恐后告诉老师自己想看哪本书,教师组织好学生后,按照每个人的要求发给学生想看的“书”(准备好的图片)。)

  (评析每种书打开后是不同的练习题,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完成练习既新鲜又兴奋还很认真。这样安排让小小图书馆的主情境更加完整。)

  1.“连环画”呈现的题目是:森林里有三棵大树得了病,请你当小大夫帮帮它们。

  (五)呈现课题--总结--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生: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师板书)。

  师: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可以小结一下自己或班内同学的表现。

  〖教学反思〗随着与新课程的共同成长,我有了更多的了解、认识和想法......我希望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氛围,所以课的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呈现一个不完整的情境,富有创意地写上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名,学生的兴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效果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可见,让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与注意,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我希望创设一个民主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尽可能摒弃自己的权威意识,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唱主角,但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的关注不够,这一方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我想创设一个互相接纳、欣赏的课堂氛围,所以我和我的学生一同去学会耐心地等待、倾听及正确地评价他人的发言,我认为大家能以一种相互尊重的、清晰的以及有见解的方式来直接交换彼此的看法,会更有助于建立相互间的信任、愉快地合作。

一年级数学教案7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提高计算能力;

  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和乐趣。

  教材分析:

  例3“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材料。其中有13个小朋友捉迷藏,6个小朋友是捉的,求藏起来的有几人。还有8个女同学和6个男同学做丢手绢游戏和16人踢球,来了9人的语言交流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计算。此幅综合情境图实际是按三个层次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捉迷藏;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如丢手绢游戏和踢球的人;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开放数字

  2、开放条件

  3、开放素材

  当然,这里的开放数字、开放条件都是开放素材的一部分,但从层次上说是可以这样安排的。

  开放数字:

  13个同学玩捉迷藏,这里有()人,藏起来几人?

  开放条件:

  出示丢手绢图,请学生自由列式。

  开放素材:

  给学生整幅图,让学生自由组合,有理由的都可以。

  对于含有大信息量的图,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充分的发挥创造想象力,孩子们会常常让我们惊喜。

  练习四第1题。

  这也是一个情景图,建议在教学时只出示图,不出示文字,让学生自由了散思维,从多角度说出数学问题并解决这些数学问题。

  第2题是结合情景图的计算练习

  第3题是计算题,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再加大练习量。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P20做一做和练习四第4--7题。

  教材分析:

  书上这幅情景图也是包含了大量信息的图,并且有很强的开放性,像前面情景图的处理,只要给学生空间和时间,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习四第4题

  我认为可以给数学开放,达到一题多用的目的,另外可以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补充,或让学生编生活中的用数学。

  第7题又是一道开放题。

  4、第四块:整理和复习。

  整理和复习的意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和整理,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在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从整体上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用小精灵的对话和提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验到横看、竖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由于在第一册的时候学生已经接触过这类找规律的表格如10以内的加法表,因此这里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里面的规律,培养整体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法表。一方面启发学生创新,另一方面从多角度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规律,培养探索的乐趣。

  练习的最后是一道思考题,“一队12个男生,每两个男生之间插入一个女生,问可插进多少个女生”。意图是让学生借助亲身的经验或通过摆弄学具,弄明白其中的数量关系,积累解决复杂问题的经验。可以先让学生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明白图里所表达的意思,再进行独立思考,想不出来再摆一摆学具,最后交流想法,初步理解思考这种题目的基本方法。

  新教材,也只是相对于老教材来说观念比较新、内容比较新,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没有一样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教师也要认清这一点,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这里,我想倒要提倡“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甚至想着更远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8-10的分与合。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乐于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

  在多种形式的练习中巩固,熟练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导入:今天我们练习8-10的分与合,有一天兔妹妹采了8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兔哥哥采了9个蘑菇,要放在两个盘里,可以怎样放?

  二、基本练习

  1、第42页第2题:猜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

  教师准备9张纸上分别写9道不同的10的分成式子,然后让学生猜猜教师把10分成了几和几。

  2、第38页第3题:教师准备这样几张数字卡片,贴在黑板贴上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8?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9?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哪两张卡片是好朋友,合起来是10?

  你能上来拿一拿吗?

  问:你能按顺序说说10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9的分成吗?

  你能按顺序说说8的分成吗?

  三、综合练习

  1、第39页第5题

  谁来读一下题目,集体读一读

  问: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7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9号房中?

  哪两只蚂蚁可以住在10号房中?

  2、第38页第4题

  审题:每支花上的3个数字有什么秘密呢?

  学生独立填写。

  指名回答。

  3、第39页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比比谁写得漂亮

  展示好作品。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你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如何“有序”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系,在语言上要以鼓励、表扬为主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使学生熟练的掌握这部分内容,并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新的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并能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能准确的判断出各种图形,也就是说学生已具备了关于角的感性认识。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形象思维为主,这部分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让学生找这些图形,对学生来说一点也不困难,但学生在抽象出角的过程中,说出角的特点,会比较困难。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与数学意义上的角,如可能会跟钉子尖混淆,因为那些东西摸出来也是扎扎的。还有可能出现认为两条边长的角就大。所以本节课要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在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以及突破学习角的难点。最后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

  教学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初步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得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口大小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思想,3、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团结合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在具体情境中找到角。

  难点:并能理解交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预习要求:

  拿出自己的七巧板,看一看教材第4页的内容,并根据课本内容拼一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拼指定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谈话:同生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播放动画片《打乒乓球》)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①从动画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想知道这段动画片是怎样制作的吗?

  (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打乒乓球”的图形)

  (3)引导观察,导入新课。

  图中共有几种物体?仔细观察每种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

  (都由七块拼成,用一套七巧板拼成)

  (板书:七巧板)

  二、认识七巧板

  七巧板制作过程:

  谈话:想知道七巧板是如何制作的吗?

  (多媒体演示七巧板制作过程)

  引导观察,发现图形间的关系。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何不同?(颜色、大小、形状均有不同)见附页1

  (1)从大小上比较。

  ①哪些图形?

  ②两块的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展示验证过程)

  ③哪些图形最小?有何特点,如何验证?

  (请学生同位交流验证过程)

  (2)从形状上比较。

  谈话:除颜色和大小外还有何不同?(形状)

  哪种图形最多?有几个?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这儿有个图形很有意思,它被三角形团团包围着,(指出)它叫什么呀?(正方形)

  说说你是怎么判断它是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这个图形很有意思(指平行四边形),你觉得它漂不漂亮?为什么?(课件闪动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并告诉学生这个图形的名称是“平行四边形”)

  (3)数一数,算一算。

  一起数一数,这里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平行四边形?几个正方形?

  教师接着板书:△□5+1+1=7(块)

  三、拼一拼,练一练

  (1)师示范拼。

  取两个大三角形拼一个正方形。(用展示台展示拼摆过程)

  (2)生用两个大三角形自由拼图。

  可以拼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均展示。

  (3)拼指定图形。

  谁能拼出大一点的三角形?七巧板中的拼图想用几块就用几块。

  学生自由拼,师巡回指导。

  展示不同拼法,计学生口述“用了几块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三角形”。

  (4)分组比赛:拼第4页“你知道吗”中的四个图案。

  ①自由拼。学生操作,组内交流。

  ②集体展示。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觉得有趣吗?为什么?

  (2)回家用七巧板拼摆出有趣的图形,并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七巧板

  5+1+1=7(块)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2。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P3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教具准备:

  课件、图形卡纸、实物、学具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小朋友们还记得这些图形朋友吗?(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

  2。你能把这些图形平平的面画下来吗?学生利用学具模型在纸上画一画。

  3。你们画下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并且派代表全班交流。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二、巩固发展

  1.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2.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小组内评一评,各小组展示作品。

  3.练习一的第1题。

  请小朋友涂一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知道各涂什么颜色吗?小组讨论合作,反馈汇报哪些涂成黄色,哪些涂成蓝色,哪些涂成紫色,哪些涂成红色?

  4.用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拼一拼图形。

  同桌合作比一比哪一桌拼的最好?全班交流展示。

  5.第2题:数一数有几个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数的?有什么好方法?

  三、提高练习

  取长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折再对折。

  取正方形纸一张,对角折再对角折。

  观察结果。

  四、总结

  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想问的?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没有角(即封闭的)不断开的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及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

  2.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第一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的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前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看钟表的方法及整时半点的认读,本节课是在认读整时半点的基础上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学习目的:

  1、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巩固认读钟表,并学习认识整时过一点或者整时差一点的情况。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向学生渗透讲卫生、爱国旗,按时上学等观念。

  教学准备:可拨动钟面1个、时间卡8张、8个钟面头饰、学具盒、奖励用的小贴花。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向学生介绍一位新朋友(投影出示小芳的'图像):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图上的小朋友名叫小芳,她也是一年级的学生。老师和爸爸、妈妈经常夸奖她,都说她是好孩子、好学生。小朋友们,你们想做好孩子吗?(学生回答)那怎样做才是好孩子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抓住刚入学孩子想当”好孩子“而向小芳学习的思想引入新课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模型:

  (实物投影分别出示教材书上92页四幅插图)

  1、(图一)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是早上还是晚上呢?

  生1:小芳在刷牙,这是早上。

  生2:我从钟面上知道这是早上。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画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师:你知道是早上什么时间吗?(指名回答)

  老师提示:时针指向几?(指名回答)

  师:小朋友说得很对,时针刚超过几,就是几时刚过。

  (3)教师拔出几个”几时刚过“的钟面,让学生说出时间,及时表扬、奖励。

  (4)引导看图,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2、(图二)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的小芳在干什么呢?大家动脑筋想一想,现在是什么时间呢?视情况指名回答。

  师:又让小朋友说对了,时针快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2)老师拔出几个”快几时“的钟面,让小朋友说出来。及时表扬、奖励。

  3、(图三)引导学生观察

  (1)师:图上画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我们学校升国旗时,你们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表演一下。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图四)学生观察

  (1)师:小芳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是快十点了呢?指名回答。

  (2)师:图上的老师是怎样做的?小朋友想一想,老师在说什么呢?指名回答,及时表扬。

  (3)引导学生向小芳学习:上课认真学习。

  三、解释应用:

  (一)当小老师

  1、刚才我们了解了小芳上午的作息时间,我们知道做一个好学生应该认真学习、讲究卫生、守纪律、爱国旗等等,我们还知道怎样认识”几时刚过“和”快几时“这样的不是整点的时间。下面请小朋友来当小老师,看看下面这些小动物们读的时间对不对?

  2、(投影分别出示92页练习题4幅图)指名回答,并说说理由。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当小老师“这个环节的情境表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也满足了学生想表现自己的XX)

  (二)游戏:找朋友

  1、老师将93页连线图中8个时钟制成钟面头饰,让8位小朋友戴着头饰出现,再让8位手持写有时间卡片的小朋友出现,钟面上的时间与卡片上的时间一致即为一对好朋友。

  2、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讲评:上台的小朋友找得对不对?如果错了应该怎样改?指名回答,奖励完成得好的和回答得好的小朋友。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爱的活动。通过做游戏这一活动,充分体现让学生”在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

  (三)说一说、拨一拨

  1、指名小朋友上讲台说一说自己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并用钟面拨出来。老师及时表扬、奖励。

  (设计意图:通过”说、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知道数学源于生活,又让他们感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于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师渗透思想教育,养成良好习惯。

  (四)同桌合作拨时间。

  一个学生拨时间,一个同学读出来,并说说自己大约在干什么?(交换进行)

  (设计意图:在同桌合作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第十一课时 连 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和迁移能力。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课件,磁性小棒,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音磁带。

  学具准备: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进行“画苹果比赛”,分男女两队,第一轮为双人赛,第二轮为三人赛。

  每轮比赛结束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判断出胜方。

  师:我们看到了一场激烈的'比赛,老师还注意到了,同学们能计算出3个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连加。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读。

  二、新课

  课件演示:先是1条鱼游出来,接着5条鱼一起游出来,又游来了2条鱼。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画面的意思,并列出算式。

  教师板书算式:1+5+2=8。

  教读算式,学生跟读:1加5再加2等于8。

  师:算式里的“1”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

  指名答。

  问:计算1+5+2=8,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指名说)

  除了这方法以外,还有没有别的想法?

  教师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加连加。在计算时,我们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把加得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数相加;还可以先把第一个和第三个数相加,把加得的数再和第二个数相加。

  三、教师教做课中操

  四、联系生活实际

  师:连加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比如说我们开学时买作业本,买了2本算术本,2本图画本,4本生字本,一共买了多少本作业本,算式是2+2+3=7(可由学生说)。平时你们在哪里用过连加?谁能说一说?(指名说)

  五、动手摆小棒

  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摆小棒,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根据摆小棒的情况列出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个别汇报。

  六、游戏:出手指

  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游戏:其中三名学生出手指,另外三名学生根据

  对方所出手指数写连加算式,游戏轮换进行。

  教师宣布游戏开始后,巡视并进行指导。

  游戏结束,投影出学生写的算式,集体讲评。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记得连加算式怎么读吗?怎样计算连加?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类过程,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或者是按自己定的标准分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体验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分类实物、图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

  1、用课件出示图片。

  淘气小朋友的房间,是不是整齐呢?看了淘气和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感觉?那我们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好吗?

  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

  看到淘气的房间呢?我们怎么做来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整理一下)如何整理?

  2、思考方法。

  师:那你准备怎样整理呢?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跟你的同桌小朋友说一说。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3、课件演示:整理房间

  用课件演示整理的过程。刚才小朋友说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为什把它们放在一起呢?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那接着应该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起?(同时板书:学习用品、玩具、服装。)课件演示整齐的房间问小朋友,现在整齐了吗?你有什么感觉?

  4、小结。

  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一起,把衣服放在一起,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

  二、课堂练习。

  1、整理两类事物。

  (1)给动物涂色。(课件出示动物图片)

  师:刚才我们整理了房间,现在我请大家看一看可爱的小动物,你们认识吗?一起说说它们的名字吧。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请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师: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动物涂上颜色?把你的想法跟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哪个小朋友愿意说说你的想法?为什么?还有不同意见的吗?(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把小动物分成了两类,一类是会飞的,已涂上了颜色,一类是不会飞的。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会飞的动物有什么特点?那我们也学着会飞的动物飞一飞好吗?站起来飞吧!

  (2)、分水果蔬菜。

  师:小朋友们爱吃水果和蔬菜吗? 老师这准备了一些水果和蔬菜,瞧,这是--。(学生齐说水果和蔬菜的名字)你能分清哪些是水果,哪些是蔬菜吗?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朋友,一位是水果娃娃,一位是蔬菜娃娃,现在老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一个小朋友把水果图移到水果娃娃的下面,一个小朋友把蔬菜图移到蔬菜娃娃的下面,其他小朋友看一看,他们分对了吗?你们还喜欢吃哪些水果和蔬菜?(同学们吃过的蔬菜可真不少,蔬菜中含有很多维生素,对人非常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2、整理多类事物。

  (1)举牌游戏。

  请小朋友看屏幕上都有什么?学生说物体的名字。老师还给每个物品编了号呢!看1、2、3一直到12号,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成3类,一类是玩具,一类是文具,一类是服装鞋帽。老师发给了小朋友3个牌子,一个上面写的是玩具,一个上面写的是文具,还有一个写的是服装鞋帽,(跟老师读一读。)牌子放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举牌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老师指一个物品你很快地想一想它是哪一类,并把它说出来。明白了吗?

  板书设计:

  整理房间

  学习用品 玩 具 服 装

  教学反思:

  借助学生熟悉的两个人物淘气和笑笑,他们很感兴趣,非常自然地引出了整理房间这个课题,接着让学生说一说如何整理房间后,又顺利地介绍了什么是分类。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学到的很多,不仅仅有书本知识,重要的是还学会了不少日常生活中的良好习惯以及课堂中的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看图编小故事。由此引出单位“米”,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

  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

  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回顾1厘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长度,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少厘米长。

  3、1米有多少厘米?

  4、利用米尺,自主探究,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

  六、总结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认识米

  1米=100厘米1m=100cm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发展思维。

  一、创设情境(注:如果学校条件不允许可换成在规定时间内拍球或踢毽子比赛)

  师取一个盒子,晃动几下。问:大家从听见的声音中,猜一猜盒子里会是什么东西?

  生:是皮球。

  生:是乒乓球吧。

  师:我们就拿出来看看。

  生齐说:乒乓球。

  师:盒子里只有黄、白两种颜色的乒乓球。我们做个摸球游戏,请4个小朋友上来,每人摸5次,看谁摸得黄球多?

  四位学生上台。

  师:在这些小朋友摸球时,为了要知道摸球的多少我们该怎么做呀?

  生:放在心里记黄球的个数。

  师:要忘记了怎么办?

  生:把摸到黄球个数记在纸上。

  生:记在黑板上也可以。

  师:大家对自己提得要求还真不少,好样的。为了记住4人摸黄球的个数,我们要作认真记录,记录的过程就叫统

  (板书课题:统计)

  2、学生摸球活动后,师生共同记录整理了以下统计图。

  师:从这张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号最多。2号、4号最少。

  生:1号同学有4个,2号同学有2个。3号同学有3个,4号同学有2个。

  师:谁会说出这四个同学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问题呢?

  生:1号比3号多一个。

  生:1号同学给2号同学1个球,就两人同样多了。(继续有5个学生说相差类型的'问题)

  师:大家开动脑筋,说得很多也很好!

  师: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人我们称他为统计员。下面,我们也来当一回统计员,好吗?

  同学们,校园花坛里的花开了,五颜六色真漂亮,今天老师带你们到花园里去看看好吗?(出示第93页主题图)看了这副图,你想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我想知道校园里开了几种花?每种花有多少朵?......

  二、合作探究,体会过程

  1.小组讨论。

  你们提的问题非常好,能一眼看出每种花各有多少朵吗?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吗?请小组讨论讨论。

  2.小组交流。

  生1:把相同颜色的花放在一起,再数一数。

  生2:排成一排,一个对一个。

  师:这样排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排容易看出谁多谁少。

  3.进行活动体会过程。

  红花、黄花、蓝花、玫瑰红花各有多少朵呢?请自己动手把结果涂在方格里。(教师注意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学生汇报、整理结果。

  实物投影出学生整理的结果,有的是从下往上涂,有的是从上往下涂。

  那种涂法好?你喜欢那种方法?

  教师在四种颜色的花下板书花的朵数,再画上线告诉学生,像这样方法叫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这个图叫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同桌说说再指名说,说的同时,教师绘制统计表,学生独立解决第93页下面的问题。

  5.小组内再交流。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刚才是用什么方法统计的,涂色时每小格代表多少?怎样比较它们的多少?

  三、创设时间和空间,体会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课后作业)

  1.同学们真能干,你们喜欢这些花吗?我想等你过生日时,老师送你一枝,但我不知道你们的生日,请你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生日是哪月出生的,放在桌子上。

  2.我想让你们帮我统计一下好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整理一下,完成第95页第1题的统计图。

  3.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4.给学生提供一些贴近生活的统计表,如:“小组内同学得花的朵数统计表”,“小组同学喜欢吃哪种水果的统计表”,“小组同学上学方式的统计表”等等,让学生进行调查,整理,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介绍给大家。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么学到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案06-12

(经典)一年级数学教案07-01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