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7-07 14:55:24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了解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学习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分析心理描写在意识流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独特的艺术构思和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

  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预习;第二课时分析了解小说特点)

  教学方法:

  解读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解了西方表现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也是在20世纪初期,还兴起了一种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流派——意识流小说,今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种小说的艺术特色。请看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

  二作者介绍: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是英国现代著名的女小说家、评论家和散文作者。她的小说创作实践推动了现代小说的发展,她的理论进一步巩固了意识流小说的地位,她的影响在文学上经久不衰。但是,40年代到60年代,在英国对伍尔夫的评价一直偏低。从70年代起,英国文学研究领域却突发了对她重新研究的兴趣,甚至对她的“发疯”、相貌、癖性、爱好、私生活等等都有人进行专题研究。弗吉尼亚·伍尔夫已成为英国文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

  1882年,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伦敦,父亲斯蒂芬爵士是一位学识渊博、颇有声望的哲学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自幼身体孱弱,未上学,在家跟着父亲读书。当时许多学者名流是她家的常客。家境的富裕、父亲的博学、家藏书籍的丰富以及学者名流的影响熏陶,使她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细腻敏感的性格。1904年父亲去世后,她迁居伦敦文化区布卢姆斯伯里,后来她的家就成了“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活动场所。这个文学团体的成员时常在一起讨论问题,反对当时的社会风尚,反对文学艺术方面的清规戒律,提倡自由探索。这个团体不仅对她本人后来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技巧有影响,而且对两次大战之间的英国文化生活和思想生活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1912年,弗吉尼亚与伦纳德结婚。在丈夫的鼓励下,伍尔夫开始创作小说。1917年,夫妇俩在自己的寓所楼下创立了“霍格斯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十分重要的.作品,包括伍尔夫自己的一些作品。T·S·艾略特的一些早期诗集和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一些短篇小说。

  伍尔夫自幼精神比较脆弱,精神分裂症曾多次发作。进人30年代之后,病情日益恶化,但她仍奋力写作经常在一本书写完之前就开始酝酿新作,但每写成一部作品总是感到不满意,情绪时常处于困惑和消沉的状态。1941年3月,伍尔夫由于对刚完成的小说《幕间》不满意,又因为“二战”战火已燃烧到英国,更由于她确信自己的精神分裂症即将复发,便留下一纸绝命书,感谢丈夫多年对她的关怀和照顾,随后就投河自尽。

  伍尔夫的主要作品有《墙上的斑点》《海浪》《到灯塔去》《雅格布的房间》《达洛卫夫人》,散文集《普通读者》两部。

  三预习诊断:

  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

  A簇拥(cu)赝品(yan)别墅(shu)铁箍(gu)

  B积蓄(xu)笼罩(zhao)芜菁(jing)呆滞(chi)

  C地毯(tan)古冢(zhong)都铎(duo)箭镞(cu)

  D鳍翅(qi)鸟窠(ke)怂恿(cong)褶皱(zhe)

  2选词填空:

  ①大地的寒气(凛凛、凛冽)逼人,压得树木的纤维一根根地断裂开来。

  ②一定有哪位古物收藏家把这些白骨(挖掘、发掘)出来,给它们起了名字……

  ③惠特克序列表被送进垃圾箱,给我们大家留下一种令人(沉迷、陶醉)的非法的自由感——如果真存在自由的话……

  ④人们总是本能地(保护、保障)自己的形象,不让偶像崇拜或是什么别的处理方式使它显得可笑。

  3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①这个地区位处热带雨林地区,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如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壮美的瀑布。(错误,只能用于别的事物,表比喻)

  ②这件事不能长期拖延下去不做决断,悬而不决对谁都没有好处。(错误,与前一分句重复)

  ③他为人闲散,回到家吃得心满意足之后,却什么正事都不干。(错误,应用“酒饱饭足”)

  四题解

  《墙上的斑点》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于1919年发表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在《墙上的斑点》问世之前的1915年,伍尔夫发表了《论现代小说》一文,开始阐述意识流的基本观点。她在这篇文章中表达了她的真实观和艺术观。她认为,小说创作不应停留在对客观事物的表面摹写上,而应追寻生活的内在真实。这种内在真实就是生活现象在人们内心深处引发的“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说的内在精神”。小说家的职责,就是要把这种内在的真实“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尽可能删除外部的杂质,而要做到这一点,小说家就要抛弃常规,采取一种新的方式”,“让我们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让我们追踪这种模式,不论从表面上看来它是多么不连贯,多么不一致;按照这种模式,每一个情景或细节都会在意识中留下痕迹”。《墙上的斑点》正是一篇实践了作者描绘内在真实的艺术主张的作品。

  五意识流小说与心理小说

  意识流小说是典型的心理小说,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小说的绝对主体。《墙上的斑点》突破传统小说的套路,没有情节,没有环境,也没有结局,作者只抓住人物瞬间的没有行动的印象感觉和沉思冥想,将我们引入人物的精神世界。小说的叙述者面目模糊,从文中内容推测,可能是一位女性,一位妻子,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看到墙上的斑点以后所引发的内心活动。这内心活动主要是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于是我们看到在作者的遐想中,既有迅即更迭的生活速写,又有浅尝辄止的历史点击,还有不时生发的迷惘、虚幻的人生感喟,以及或愉快或忧郁的情绪。

  六小说的内容与结构形式

  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在课文中,“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人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散漫无序的意识活动。

  具体地说,课文中主人公对于斑点的猜测共有六次:

  1为了确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这个斑点,作者想起了冬天炉子里的火,想到了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旗帜,想到了无数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坡。

  2看到斑点好像是一枚钉子留下的痕迹,就想到了挂在钉子上的一定是一幅贵妇人的小肖像画,想到这所房子以前的房主,想到了铁路旁郊外的别墅。

  3看着斑点太大太圆,不像钉子,于是就想到了生命的神秘,人类的无知,想到了遗失的东西,想到了生活飞快的速度,想到了来世。

  4觉得斑点很可能是一个暗黑色的圆形物体或一片夏天残留下来的玫瑰花瓣,就想起了特洛伊城、莎士比亚,想起了人类保护自我形象的本能,想起了伦敦的星期日,还有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看到斑点是凸出在墙上的圆形就想到了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师和他的老伴以及学者。

  6仔细看斑点时,就觉得好像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块木板,于是就想到了树,想到树的生存。

  7最后,终于发现,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

  在小说中,我们分不清哪些是内容,哪些是对内容的表达。意识流先驱人物亨利·詹姆斯说:“针和线分离就不能缝衣,内容和形式割裂即不成其为艺术品。”《墙上的斑点》就是这样一篇内容与形式难以区分,内容即形式,形式也就是内容的作品。

  七关于小说的主题:

  有人曾经指责伍尔夫的小说过分关注自我和内心,缺乏社会性。其实,当我们读到伍尔夫发出的“该死的战争;让战争见鬼去吧”的心声时,读到她想象出的那个“没有教授、没有专家、没有警察面孔的管家”,也没有“尊卑序列表”的“十分可爱的世界”时,社会的“微尘”已然落到了作者的心灵上,并且激起了回响与反应。这说明不描写社会生活,并不等于远离社会生活。通过人物的意识来折射现实,同样能表现出社会性。这正如伍尔夫自己所认为的那样:“小说就像一张蜘蛛网。也许只是极其轻微地黏附着,然而它还是四只脚都黏附在生活之上。”因此,从作者无拘无束的意识流动中,我们依然可以着到作者对于人生的思索,对于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自由、理想的追求。传统小说中也有心理描写,但那些心理描写都是局部的,是依附于人物、情节或环境并为之服务的。意识流小说则将人物心理的意识流动作为独立的事件,置于作品的主体位置,表现出对传统小说的反叛性。

  八处理课后作业:略见教师用书。

  九印发易晓明《〈墙上的斑点〉赏析》一文,学生结合文章分析仔细赏读小说。

  十教学后记:

  西方现代文学对于习惯于追求情节的中国人来说,阅读甚难,而高中生阅读更难,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了解文学流派的特点,不必过分纠缠与文字语句。

语文教案 篇2

  课型: 古诗词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

  说说诗句的.意思。

  德育目标

  让学生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理解句意。

  教学方法

  运用插图和教师的导语带入诗的意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吟诵诗词、体验诗情。

  教学准备

  1、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和他的作品。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3课时

语文教案 篇3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是鲜花和绿树)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小路呀?

  2、你们想知道在这条漂亮、干净、美丽的小路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让我们一起翻开第11课借助拼音读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读完课文,请学生将认读字在文中标画出来,自己练读。

  2、反馈字音。

  (1)出示字卡,请学生认读,重点读准:“脑、辆、净、积、鹿”。

  (2)以组为单位,开火车读,比赛哪组开得快。

  3、分析记忆生字。

  (1)以四人为一级交流记字方法。

  (2)按不同的识字方法展示记字的成果。

  4、读词不达意读文巩固字音。

  (1)出示词卡请学生读一读。

  鸭先生

  鹿先生

  慢慢地

  脑袋

  推车

  一辆

  干净

  (2)接读课文,纠正读音。

  (三)指导书写汉字

  1、认读字要写好。

  2、先观察走字旁的字,怎样才能写漂亮?学生边说教师边楹书进行范写。

  3、描红并用民样的方法写出“起”字。

  4、范写指导“净”字。

  5、临写描红。

  6、剩下的三个汉字请学生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写,互相交流纠正。

  7、独立完成剩下的写字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请学生到黑板前写字。

  2、在错误的读音后面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知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请学生读。

  2、通过初读课文,谁告诉大家哪位小动物的家住在这条美丽的小路旁边呢?(插入鸭先生的家)

  (二)继续学文,感悟文意

  1、同学们,如果你走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看见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五颜六色的鲜花,漂亮的房子,你会说什么呢?

  2、播放课件3。我们读读第二、三自然段,看看走在路上的兔姑娘和鹿先生会说什么?

  3、你就把自己当成兔姑娘、鹿先生,来赞美这条美丽的小路。

  4、播放课件4。同学们,可是好景不长,你们看这条小路怎么啦?假如你现在路过去时里,你又会说什么呢?

  5、你们自己读第五至第八段,看看小动物们又会说什么?

  6、分角色进行表演,演完后请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谁演得好。

  7、观看了他们的表演,此时此刻你又在想什么?

  8、齐读第9自然段,再播放课件1,同学们现在你要说什么?

  9、播放课件5,你们看兔姑娘、鹿先生、鸭先生又在说什么呢?谁愿意到前面来告诉大家。

  (三)课后延伸,亲自实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想过吗?鸭先生门前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

  2、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居住的地方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板书:保护、爱护、从自己从身边做起。

  (四)课堂作业设计

  1、读句子,体会不同的语气。

  美丽的小路不见了。

  美丽的小路怎么不见了?

  我一定要把美丽的路找回来!

  2、实践活动“我是环境美容师”,说一说,你为美化环境做了哪些事。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两个新偏旁“身、月”,以及和它们有关的字。在本课要求查字典有一定的速度,每个字平均1.5分钟,不一定让每个学生都在本课达到要求,允许存在个体差异。

  学情分析

  本课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认识生字,学生学会通过部首来猜字义。同时要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偏旁“身”和“月”以及带“身”和“月”的生字,认识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发现汉字形体特点,能有规律地识字,并借助图片和字典协助认字。提高查字典的速度,提高学生分析字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挂图导入:

  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你们能猜出这两汉字是什么字吗?对,它们就是以前我们认识的两个老朋友“月”和“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和它们有关。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点评:由古代象形文字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变“要我学汉字”,为“我要学汉字”。

  二、认识新偏旁及相关的字:

  (一)出示一组词语:躯体、躺下、鞠躬、躲藏。

  1、同学们仔细观察这组词,发现了什么?它和我们学过的“身”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偏旁的书写与汉字不同,为书写的正确和美观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发现规律。)

  2、想想看这些词为什么都有“身”字旁呢?

  (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3、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谁会读?(a、指名认读B、抢读)

  4、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身”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让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总结为什么上面几个词都带有“身”字旁,教师可谓用心良苦,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总结事物的规律。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心脏、肝脏、肠胃、皮肤、肌肉、脂肪、胸膛、胆量

  1、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认识,不认识的字,动手查一查字典。

  2、开火车认读词语卡片,在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对字义有所了解。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字?(学生根据平时的识字情况回答。)

  点评:此环节的设计,能充分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即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指字游戏:认读生字。

  (用游戏复习巩固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在学习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

  点评:充分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识字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的游戏识字,掀起了本节课识字高潮,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达到了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生字的目的。

  三、拓展学习:“尸”字头及有关的字。

  1、出示:尸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字吗?它表示的意思与人有关,出示:屋、居、屎、屁、尿

  (指名学生读一读,再开火车读一读。)

  2、你还知道什么带“尸”字头的字?(学生举例)

  点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同一类偏旁的字进行归类学习,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培养了学生归类识字能力。

  四、练习限时查字典:

  出示:胃、膝、肺、筋、膛

  1、“丁丁查这五个字,用了8分钟,你呢?”查出来把拼音写下来。

  (学生自主学习与丁丁比一比。掌握查字典的技能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2、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比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即有利于巩固本课的偏旁部首,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无形中告诉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字典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同时,又使新课改“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一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五、学写生字。

  1、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说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地方:如个别笔划。

  2、对于“肉”,个别指导笔顺,其余的字放手让学生自己写。

  3、总结识字方法。

  (由学生自己体会认字过程的快乐,加强分析字型的能力。)

  点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需要的时候,教师才给予学生以辅导,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六、课后延伸

  请学生课后留心找一找带有“身”“月”字旁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找得多?

  点评:此环节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好习惯。

  总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师能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在注重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以及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机会,同时,又让每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用挂图导入,逐一出示两个古代的汉字“月”“身”和挂图,学生猜出这两汉字后,再学习和它们有关的字词。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

  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在学习带有“身”字旁的字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在认识两个偏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字形来认识生字,使教的过程变为导的过程。并结合本课通过认识偏旁的识字特点,来加强学生的查字典能力。在学“月”字旁的字时,让学生小组合作查字典来认识生字,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得很愉快,学生分头查不认识的字,速度很快,达到了预期效果。此环节的设计,体现教师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查字典能力,又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限时查字典,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与丁丁比赛。使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技能的同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请查的快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加强同伴之间的学习交流,有利于集体促进。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⒈认识到地球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⒊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同学们,去年冬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还记得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吗?(学生思考回答)

  是啊,我们生存的地球实在是太可爱了,它无私地为我们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我们这些儿女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那么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应当如何来报答地球母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

  活动一:感悟地球的奉献

  ⒈播放《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⒉以教材上的水、森林、矿产资源为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来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活动二:论证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⒈活动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发给学生,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⒉引导学生围绕我们能否找到其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一话题展开讨论。⑴月球和火星的温度、大气含氧量和水分善能否满足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⑵如果学生还提到其他星球,老师可以简单介绍其他星球的基本概况。也可布置学生自己在课后查阅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⒊到目前为止,除了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找到适合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其他星球。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一个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与发展的第二个空间呢?

  ⑴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大胆假设和想象,其他学生对此提出质疑。

  ⑵老师介绍“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的相关情况。

  ⒋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对“地球是人类的家园”的感想,老师加以总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