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08 09:12:04 二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精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分拆为乘与加

  教学目标:

  1.能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丰富学生的数感。

  2.通过对一个数分拆成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将一个数表示成多种形式的.乘与加算式。

  教学难点:按实际情况,将一个数分拆为乘加算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了表内乘法,也学过了如何计算乘加算式,为本节新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棒、桃子贴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小朋友们,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桃子,打算分给你们,但是喜羊羊需要你们帮助他分一分桃子。

  1.把11个桃子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老师演示并列式

  提问:式子中11、5、2、1各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2.如果把11个桃子平均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写一写

  3.如果把11个桃子平均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最多分到()个,还多出来()个.

  学生动手分一分,再写一写

  刚才我们把11个桃子平均分给不同个数的小朋友,进而把11分拆成了多种形式的乘加算式,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学习分拆为乘与加的知识。(板书:分拆为乘与加)

  二、探究新知

  挑战:完成对21的分拆

  1、出示数射线,思考10格一跳,最多跳()次,还有()格要跳。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21、10、、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2 、同样借助数射线,思考6格一跳,最多跳()次,还有()格要跳。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学生讨论汇报)

  提问:21、3、6、3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独立完成21的其他分拆。

  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

  小结: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多种形式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照样子完成对18的分拆

  18=1×10+8 18=()×5+()

  18=()×2 18=()×4+()

  18=()×8+()18=()×7+()

  18=()×3 18=()×6

  18=()×9

  2、有22根小棒棒,小丁丁用它们搭下列漂亮的图案。

  (1)最多能搭多少个正方形?

  (2)最多能搭多少个三角形?

  (3)最多能搭多少座房子?

  小结:要求最多能搭多少图形,我们列出的乘与加算式中,最后的加数要小于这里的每份数。

  四、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数可以表示成多种算式。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第58页的试一试。

  2.思考:请你写一个数,想一想,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把它分拆成乘与加的形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6课时 用8的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

  课本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求商的方法。

  2、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熟记8的乘法口诀,并会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生进行对口令练习,复习8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例4的图,学生观察图,说说图中有什么?

  师:这是一条漂亮的花边,长16厘米,如果我们把花边平均剪成2段,第段长多少厘米?平均剪成8段呢?

  学生小组交流后完成书上的填空,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小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在计算除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想相关的乘法口诀,帮助我们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一组一组地完成,时间两分钟。

  完成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

  2.学生两人一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完成后交流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想想做做”第5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理解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16 ÷ 2 = 8 16 ÷8 = 2

  二( )十六 ( )八十六

  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应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三维目标:

  1、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口诀。并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教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对口令。

  三七()()十二五七()

  2、抢答。

  4×5 5×6 3×2 4×3 7×4

  5×7 7×6 3×7 4×6 7×7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8的乘法口诀。

  有一只快乐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是怎样跳的?

  0 8 16它是怎样跳的?自己填一填,说出填法。

  二、自主探究:

  1、根据小狗连跳的情况,你能列出算式吗?编出口诀吗?想一想,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

  汇报所编口诀,自由提问。

  8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2、快速记8的乘法口诀。

  检查口诀记忆情况,对口令、同桌接背,开火车背,正着背,倒着背。

  完成书上80页的填空。

  三、拓展应用:

  1、一只螃蟹八条腿,两只螃蟹( )条腿,三只螃蟹( )条腿,四只螃蟹( )条腿,五只螃蟹( )条腿,六只螃蟹( )条腿,七只螃蟹( )条腿,八只螃蟹( )条腿。

  2、口算比赛。

  1×8 2×8 6×8 7×8 3×8

  4×8 5×8 8×8

  3、每盒8个茶杯,有4盒,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4、( )×4=32 8×( )=56

  ( )×( )=24

  5、开放题:出示183页第十五题情景图.

  四、课后小结:

  省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学习内容】:课本P12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练习二第1题前两小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笔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个0”,会计算10以内数与10的乘法。

  2.能利用10的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探索、实践“10的乘法”的形成过程,理解10的乘法含义,培养他们的探究和推算能力。

  2.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 理解10的乘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会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知道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T:小兔参加跳远比赛。

  1.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小兔一次能跳几格?(10格)

  我们就说小兔跳了1个10,1个10就是几的几倍?

  2. 小兔跳两次跳到了几, 几个10,是几的几倍?小兔跳3次呢?

  3. 接下去小兔该跳到哪儿了?你能自己来填一填吗?把书翻到第16页,填一填第1题的数射线。(请小朋友按照“小兔跳几次跳到了几,是几个10,也是几的几倍”的句式来回答)(核对完答案把书放好)

  T:小兔10格一跳,每跳一次1个10,跳了几次就是几个10,也是10的几倍,那小兔还没有跳的时候,它在数射线的哪个位置?(0)

  0表示几个10?小兔跳了0次,就是0个10。

  二、探究新知

  T:谁会用乘法算式来表达小兔每次跳的情况?

  (0个10,0×10=0,交换题10×0=0)

  (开火车,一个小朋友说乘法算式,同桌说交换题)

  (列出算式和交换题)

  0个10 0×10=0 10×0=0

  1个10 1×10=10 10×1=10

  2个10 2×10=20 10×2=20

  3个10 3×10=30 10×3=30

  4个10 4×10=40 10×4=40

  5个10 5×10=50 10×5=50

  6个10 6×10=60 10×6=60

  7个10 7×10=70 10×7=70

  8个 10 8×10=80 10×8=80

  9个10 9×10=90 10×9=90

  10个10 10×10=100

  T: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22个算式,说一说 ,你发现了什 么?

  (因数都有10)

  对,我们发现这些算式其中都至少有一个因数是1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本领--“10的乘法”(出示课题)

  T:小朋友刚刚已经发现了这些乘法算式的共同点,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谁能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T:对,我们发现,一个数与10相乘,积就是在这个数的末尾添一个0。(这句话请小朋友重复)0×10和10×0,和10相乘的数已经是0了,我们写积的时候还要不要再0的末尾添一个0?0×10表示0个10(就是没有10),而10×0表示10个0,结果是不是还是0?那如果是4×0,0×5,请小朋友猜测一下,积是几?这就是乘法的另一个秘密: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

  三、阶段练习

  T:乘法的新秘密小朋友学会了吗?老师有几道题目,请小朋友练一练

  (1.同桌开小火车抢答)

  (2.手势回答)

  4×10= 0×10=

  10×6= 10×3=

  2×10= 10+5=

  7×10= 10×10= 10×9 = 0+10=

  10×( )=80 ( )×10=50

  60=( )×10 70=10×( )

  90=( )×( ) 100=( ) ×( )

  四、整合应用

  T:小朋友学会了计算的工具之后,老师要请你们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们看这题。请小朋友先把题目读一下。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每份数和份数)要求什么?(总数)这道题就是要我们算几个几?(10个10)所以我们的乘法算式是10×10=100(支)做应用题不能忘记?(单位名称和答句)请打开书,P17,请小朋友把这道题的算式和答句写在书上。

  T:第(1)题做完的小朋友,轻声读一下第(2)题的题目,想一想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做一做。(请小朋友说一说题意并核对答案)

  五、拓展提高

  T:熊猫买了新铅笔后忍 不住拆开,分了一点给小兔,这幅图里就是熊猫剩下的铅笔,你能帮熊猫算一算,它一共有几支铅笔?同桌讨论算式怎么列?(讲对的小朋友请他说说怎么想的?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T:这里4捆铅笔,每捆是一样多的',但是另外有一堆是不一样多的,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乘法。

  T:我们可以这样算,先算4捆铅笔一共有多少支,这里每一份是?(一样多的)所以可以用乘法。算好4捆铅笔的数量后我们再把零散的铅笔支数加上去。哪个小朋友能试着列一下算式?(可能小朋友会列4×10=40,40+7=47)小朋友能不能把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在这个算式中,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把它称之为乘加。

  T:我们也可以用零散的7支,再加上4捆,算式就可以写成7+4×10

  T:像4×10+7和7+4×10这样,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我们称之为乘加,乘加要先做?(乘法)这样 的规则叫“先乘后加”

  T:我们还可以这样想,把零散的铅笔凑个整。熊猫先向小 兔借了3支铅笔,和他原来的7支凑成 了10支,和另外4捆每捆的数量一样了吗?(一样了)我们可以直接用乘法来计算了,但是,有3支铅笔不是熊猫的,所以,我们要减去3。

  算式是?这个算式叫乘减,计算时它也是先算?(乘法)

  T:熊猫还剩下47支铅笔,它又给了小丁丁两捆铅笔,它还剩几支铅笔?这个算式应该怎么列?

  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谁能来总结一下它的规律?

  总结:当一个递等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的时候我们先算?(乘法)

  打开书P17/4,练一练。(核对第2、3列答案时要求先说8×10=80, 再说80+7=87)

  判断

  先乘后减

  在有乘法、加法或乘法、减法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六、巩固新知

  T: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给对方出题,要求涉及到10的乘法,可以是简单的一步计算,也可以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

  10×8-3=77

  3+5×10=80

  10×4+5=90

  7+10-4=66

  10+0×10=0

  教学反思: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通过猜想验证确信十的乘法的特点效果较好。本次教材在乘法计算的第一课时增加了乘、加混合运算,学生能够理解,但掌握上仍需要教师在之后的学习中重点辨析。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

  课本第37—38页练习七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上一堂6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课。

  二、计算练习。

  1、口诀练习。

  (1)背6的乘法口诀。(集体齐背,指名背,对口令。)

  (2)提问:“五六三十”是什么意思?用来算哪两个乘法算式?“三六十八”呢?

  2、出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卡片,指明学生口算。反复练习后,让学生集体口算一遍。

  3、练习七第2题。

  (1)出示第2题图,看清图意先是4分别乘2、3、4、6,再依次指题目,读算式说得数,每说一道算式得数,集体齐答口诀。

  (2)再让学生分别用2、3、4、6分别乘5、6,读算式说得数,齐答口诀。

  4、练习七第3题。

  (1)老师说明题意,要求学生把得数相同的.算式用线连起来,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时提问:6×4和4×6为什么相等?(都用口诀四六二十四)

  4×3和6×2为什么相等?(口诀不同,得数相同)

  在已学过的口诀里找一找,还有哪两句口诀的得数是相同的?

  5、练习七第4题。

  (1)要求学生比每组两题中得数的大小,并在得数大的算式后面画“√”。

  (2)刚才我们通过计算比较出了大小,谁能不计算得数,就能比较出它们谁大?(如第一组中6×3是3个6相加,6×2是2个6相加,3个6大于2个6,所以6×3比6×2大)

  还有其它方法吗?(比乘数,如5×6和6×6,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的乘数6,另一个乘数6大于5,所以6×6大于5×6)。

  6、练习七第5题。

  要求学生在2~3分钟内完成,集体订正时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情况,统计哪几题错得较多并分析原因,帮助学生矫正,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给予表扬。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注重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中,一次次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练习本、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二、读一读。

  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九的第7~14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5个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第八单元的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102、10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

  小红

  小东

  小丁

  45下

  36下

  53下

  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10课时 乘法口诀表

  教学内容:

  课本第83-84页。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通过应用1-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逐步熟记乘法口诀。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同学合作的态度以及积极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乘法口诀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些鸽子在干什么?信件太多了,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你知道这些信件应该分别送到哪里去呢?小组讨论一下,看谁的任务完成的最出色!

  二、整理乘法口诀表

  1、 让学生先想一想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再仔细观察书上这幅图,想一想,自己打算按照怎样的顺序去填。

  2、小组讨论:怎样填写比较快?

  3、学生独立填完口诀表。

  4、独立思考: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5、小组内交流,用规律帮助记忆。

  6、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出牌游戏

  (1)规则:同桌各出1-9中的一个数,一起说出这两个数相乘的'的积。

  (2)学生活动,完成第1题的填空。

  2、“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校对。

  3、学生同桌进行比赛,完成第3题。

  4、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板书设计:

  一一得一 一二得二 一三得三 一四得四 一五得五 一六得六 一七得七 一八得八 一九得九

  二二得四 二三得六 二四得八 二五一十 二六十二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 二九十八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三五十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三九二十七

  四四十六 四五二十 四六二十四 四七二十八 四八三十二 四九三十六

  五五二十五 五六三十 五七三十五 五八四十 五九四十五

  六六三十六 六七四十二 六八四十八 六九五十四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八八六十四 八九七十二

  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本课系统认识乘法口诀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复习巩固1-9的乘法口诀以及有关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对“乘法口诀表”的掌握情况,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填一张不完整乘法口诀表”的做法,复习了“九九歌”,让学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的熏陶,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一、谈话导入

  1、看图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口诀

  出示由五块三角形拼成的小鱼拼图,共4条小鱼。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

  乘法口诀:_________

  提问:“四五二十”这句口诀可以表示什么?

  2、师:老师拼的小鱼好看吗?你能用7个三角形也摆一个图案吗?学生摆一摆,再集体展示。

  二、自主探索

  1、教学准备题。

  A、师:刚才小朋友都用7个小三角形摆了一个小船、一条金鱼……,它们都是1个几?

  B、师:那么每次都加1个7,请你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好吗?(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吗?)

  C、比一比哪些同学加得又对又快!再集体校对

  D、教师指14、28、42的格子问:这里表示几个7,为什么?

  2、摆一摆

  A、要求摆一条小船用了几个三角形怎样列式? 板书:7×1=7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你会根据这个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学生编好后提问:这里的一、七、七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B、师:如果我们要摆2条这样的小船要几个三角形?摆3条、4条……7条呢?你们能想办法算出来,并编出乘法口诀并完成书上填空吗?

  要求:小组里商量一下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想想三角形不够该怎么办?

  3、学生探索操作,教师注意巡视。

  4、集体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师:2条小船是几个7?要用多少个三角形?怎样列式?怎样编口诀?”学生回答后,教师卡片出示。

  要求:其它小组也能按照这样的方法来介绍吗?

  学生进行介绍,教师板书。

  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5、揭题

  同学们填写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7的`乘法口诀。

  6、熟悉口诀

  A、齐读7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并小组讨论思考:

  7的乘法口诀中的第1个数表示什么?第2个数呢?最后一个数呢?

  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相差几?

  为什么口诀第一个数一个比一个多1,而得数却一个比一个多7呢?

  B、集体交流。

  C、师:怎样记住7的乘法口诀呢?给你时间,你能很快背出来吗?试试。

  生:交流方法并表演背。

  师:说说你认为哪句口诀最好记?哪句口诀最难记,怎样想办法记住呢?

  D、师生、生生对口令。如:一七( ) ( )七四十九

  7、用一句乘法口诀,你还会计算另一个乘法算式吗,是哪个呢?

  生:三七二十一 可以计算7×3=21 ,还能算出3×7=21 ……

  小结:在乘法里,由于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因此,用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的积。

  三、巩固提高

  1、 做教科书第62页上面“想一想”

  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提问:观察每组题目,你发现什么?想想理由是什么?

  2、 做教科书第63页上面“想想做做” 1

  校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上下有什么联系?

  3、 完成第二题

  4、 读口诀编乘法算式。“想想做做”第3题。

  5、 口算比赛(想想做做第4题)

  6、 看图写算式。“想想做做第5题”,指导学生看懂图意,正确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

  四、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评评自己学得怎么样?

  教师板书。

  1个7 7×1=7 一七得七

  2个7 7×2=7 二七十四

  3个7 7×3=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7×4=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7×5=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7×6=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 + 26 35 - 7 35 + 6

  45 - 20 68 + 9 70 - 8

  二、算出每条线上 3 个数的和,填在( )里。(出示P5第3题)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出示P5第4、5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指名板演。

  5、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4 --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2、参与对图形的围、拼、折等实践活动,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边形以及它的特点,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你们见过它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在哪见过?

  看,这是教师在生活中见到的四边形,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 页例 2 图。

  第一幅图是挂衣服的架子,第二幅图是围起来的篱笆墙,第三幅图是楼梯的扶手。

  你能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出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吗?它跟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拼平行四边形,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展示学生拼图结果,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它们的对边一样长,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角不是直角)

  老师边画平行四边形边指出:像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 1 题。

  学生独立完成,分小组讨论,汇报。

  2、“想想做做”第 2 题。

  组织学生想一想,再围一围。

  3、“想想做做”第 3 题。

  学生在书上描一描,教师巡视检查。

  4、“想想做做”第 4 题。

  学生动手完成。

  5、“想想做做”第 5 题。

  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反思:

  平行四边形是不同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边形,由于同学们见得比较少,所以这部分知识只有通过学生动手比较,才能掌握它的特征,从而知道它的应用。这节课应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交流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0-8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记住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发现9与整十数之间的联系,巧妙地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想得奖吗?老师这里有很多智慧星,只要你们积极动脑,大胆发言就一定能得到它。

  二、教学新知

  1、出示例题。

  2、引导思考。

  看看,每一行有几格?一行中有几颗智慧星,空几格?每行智慧星的个数比10少几?

  一行是几个9,比10少几?两行是几个9,比20少几……九行呢?

  3、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填表。(第80页)

  (1)学生尝试填表。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师出示结果,全班集体订正。

  6、让学生观察表中内容,总结规律。

  7、刚才小朋友观察讨论得很认真,下面给积极动脑筋的小朋友奖励智慧星。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很出色就从盒子里拿一课智慧星。

  8、填口诀。

  9、集体订正。

  10、提问:怎样才能很快记住9的乘法口诀呢?

  三、尝试练习

  完成试一试。你都用哪句口诀?

  四、巩固练习

  1、游戏:对口令

  2、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课后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说给好朋友听,回家后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本领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和用9的乘法口决求商

  一九得九二九得一十八三九二十七

  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

  七九六十三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

  教学反思: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利用合适的规律来帮助记忆口诀,凸显“解决问题”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这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新知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选择、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依据新课程转变教师的角色这一理念,没有采取讲授的方法“送”口诀,“背”意义,而是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自然而然促成了学生由遇到问题到寻找方法,发现规律的思维过渡。充分地体验,主动思考,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

  谈话:老师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合作探究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学内容:

  知道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二、总结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1.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05-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05-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必备】06-0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