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激发学生愿意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的愿望。
2、会认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三幅插图、生字卡片、花籽(词宝宝)、录音带等
课前布置:搜集有关诚实的故事、诗歌、名人名言。
一、课前10分钟
(结合语文天地,播放《金斧子》的故事、学生讲《狼来了》的故事)
二、复习生字、生词。
师:同学们讲的故事真是精彩。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做个诚实的孩子。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谁?
生:《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师:我们又知道国王给每个孩子发了花籽,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些花籽(出示贴画有花籽的生词卡片),今天的花籽很特别,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家想不想帮这些花籽开花呢?很好!只要你读出他们的名字它们就能开花了。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呢?
指名带读卡片中的词语。
师:读得真棒,看,这些花儿开得多欢呀!好像在说谢谢小朋友的帮助。
师:可是你们有没有和字娃娃交上朋友呢?让我们来开辆火车看看吧!
学生开火车读读生字。1排、1列
师:看来,大家都和字娃娃交上了朋友,这些生字娃娃一定非常开心。
三、整体练读课文。
(一)同桌两人自由练读。
师:它们都高兴地回到了家中,请大家打开课本第80页,你们能不能很快地把《手捧空花盆》这个故事读给同桌听,来看一看谁读得好。大家可以是自己读,也可以轮流读。
生同桌两人合作读。
(二)“故事接龙”游戏
师:现在我们要做个“故事接龙”游戏,请六个同学来为我们读课文,其它同学仔细听,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打个?号。
指出六个同学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真不错,不添字也不漏字,流利又有感情。
四、结合看图再来学习课文。
1、师出示图一,学习一至二自然段。
(1)问:图上画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年老的.国王想干什么?他想了什么办法?请默读第一、二自然段,呆会儿告诉大家。
(2)生默读第一、二自然段。
(3)汇报学习。
师板书:花籽
2、学习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1)师:想不想知道国王把王位交给了谁?请大家认真听叔叔的朗读你就知道了。
(2)学生汇报。
3、出示图(二)
(1)师:大家来看看这些手捧鲜花的孩子们,他们脸上都有笑容,美滋滋地想着,他们在想什么呢?
生回答。
(2)有一个小朋友比较特别,他为什么伤心呢?
(3)国王看到这两种情况,他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大声地向小组同学读一读,另外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请在小组内提出来,看能不能*小组的力量来解决,如果不能,我们再一起来解决。
(4)学生小组学习解决问题。
(5)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A学生问问题
B师总结
①国王是怎么做的?皱眉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皱眉头?怎样皱眉头
(指名上台来表演一下)
②出示图三
③孩子怎样?孩子说的话应该怎样读?
(哭着说)怎样哭着说?
指名读、齐读
④国王听完怎样,他说了什么话?
学生高兴大声地读国王的话。
师板书:诚实、不诚实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
1、为什么国王知道谁是诚实的孩子?
2、煮过的花籽能开花吗?
六、分角色读课文
1、师:老师要请同学们分角色来读课文,你们认为怎样分工好呢?
2、分角色读课文。
3、问:你喜欢这个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吗?为什么?
4、你能诚实地说说自己或别人吗?
七、情景表演。
请学生上台来表演课本中的情景。
八、师总结课文,激发他们愿意做诚实的人的愿望。
师:课文中未来的国王具有了诚实的品质,同学们是未来祖国的主人,是祖国的希望,也应该具备诚实的品质。
语文教案 篇2
一、教学要求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二、教学重点
重点是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四、教学准备
j、q、x的字母卡片;图画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拼音乐园逛一逛。准备出发!(配上音乐,学生自由做动作。)
2、师:拼音乐园到了,这里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朋友,你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瞧,他们来了!逐个出示拼音字母:g p h l k (自由读指名读)
3、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把这些声母的名字都记住了,还有几个声母朋友,老师说顺口溜,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说,学生拍手回答)
4、师:太棒了!看到同学们到拼音乐园里能认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们的老朋友小鱼娃(图片出示:ü戴帽子的形象)也眼馋极了,也想到拼音乐园去玩一玩。那么,它会有什么收获呢?咱们来看一看!
二、教学声母j q x
1、学习j q x的发音。
(1)学习拼音j。
师:小鱼娃蹦蹦跳跳来到了拼音乐园,哇,里面可好玩啦!有喔喔叫的公鸡,有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看,小鱼娃还和一窝小鸟做了好朋友呢!小鱼娃在拼音乐园里又是骑马,又是游泳,又同拼音捉迷藏,跟小朋友做游戏。小鱼娃正玩得高兴,突然他听到叽叽叽的叫声,小鱼娃回头一看,原来是一群小鸡正在和他们的鸡爸爸开心地玩耍呢!
师:小朋友们看这就是鸡爸爸!
师贴图,讲述:小鸡的鸡跟这个声母朋友的读音相同,有小朋友认识它吗?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试读)真了不起!你们把它读对了,你瞧它朝你们笑呢!(师板拼音j)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叫叫它,同它有礼貌地打个招呼好吗?(师范读学生跟读)
师:小鱼娃着急了,也想快点认识它,谁能来帮帮它?(指名做小老师领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2)学习拼音q
师继续讲述故事:小鱼娃很高兴自己也认识一个声母朋友。哎?小鱼娃刚才还挺高兴的,现在又怎么啦?哦!原来它看见公鸡爸爸手里拿着气球正分给小鸡们玩呢。它大概也想要吧!
师边贴气球图边述:气球的气读得短一些轻一些,就是这个声母的读音。(出示拼音卡片q)
师:小朋友,你能猜出它的读音吗?(自由试读指名试读)
师:听听老师怎么叫它好吗?(师范读)
师:现在谁来做小老师教小鱼娃,让它快点高兴起来。(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3)学习拼音x。
师述故事: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鱼娃怎么还不高兴呢?公鸡爸爸好像看出了小鱼娃的心思,可是它那个气球已经给他的鸡孩子玩了,怎么办呢?忽然,公鸡爸爸拍了一下脑门,转身回家捧来了大西瓜,切了一大块递给了小鱼娃,这下,小鱼娃嘻嘻嘻地笑了。
师边贴西瓜图边述:西瓜的西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这个声母的名字。(出示拼音卡片x)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已经猜出它的读音了。(指名读齐读)
生读完师贴卡片x:你们真能干,已经会读了,你看小鱼娃也会读了。
师:同学能不能想个办法帮助小鱼娃记住这个拼音?(生说顺口溜)
二、拼读音节
小鱼娃可爱玩了,它认识了三个新的拼音朋友后,马上拉上它们的`手和原来的拼音老朋友玩,你们猜它们会看见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小组活动:拼读P29页的音节。
2、汇报检查(读到家、下时提醒是三个好朋友拉拉手,一定要把三个好朋友读完,不能把中间的好朋友丢掉,读到去是初步提醒去两点)
小组代表读、集体读、开火车读、抢读
三、探究j q x与ü相拼的规律
1、出示小组学习内容:(1)看看图,拼一拼旁边的音节。(2)比一比第一行和第二行,你发现了什么?
2、生汇报自学讨论结果:(1)齐拼音节解决问题(1);(2)解决问题(2),通过拼读和观察,发现了什么问题?j q x后面的韵母虽然写的是U,但是却发ü的音。
3、你们知道为什么j q x后面的U为什么读ü吗?是不是书上印错了?为什么j q x与ü相拼可以去掉两点呢?生试拼U,拼不出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故事::j、q、x是非常调皮的三兄弟,u弟弟见了它们就害怕,不愿意和它们交朋友。小ü知道了,想去劝劝它们,可j、q、x三兄弟看见了小ü的帽子什么漂亮,就调皮地要拿小ü的帽子玩。从此,小ü见了j、q、x,就把帽子摘下来和j q x三兄弟玩。板:ju、qu、xu、问:摘下帽子的是谁呀?
教儿歌: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 q x就摘帽,摘了帽子不是u,还是ü ü ü。
四、书写j q x
师:小鱼娃知道了三个声母的名字,记住了它们的样子,还想学会写它们呢!你们想学吗?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它们怎么写。请同学们再翻到书本29页,看一看,分成小组讨论每个声母占在什么格,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j q x的写法。
师范写,并强调书写时应注意的地方。
学生练习写j q x,指名上台板,教师巡回指导。
师集体纠正。
五、小结回味
师:今天小朋友们在拼音乐园玩得开心吗?在拼音乐园里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呢?(指名回答)
师:今天小朋友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呢!我真替你们高兴!看,小鱼娃也玩得高兴极了。现在小鱼娃想跟小朋友们说再见了,小朋友们也跟小鱼娃说再见吧。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学过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领悟几个词语、几个动作、一件小事对表达人物的作用。
3、积累名人名言,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4、用毛笔书写上下组合部分较多的字。
5、阅读欣赏背诵古诗《客中作》。
6、语文生活: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可以谢谢老师的外表,主要写比较特别的地方;写自己熟悉的事;用一两件事写出老师的特点。
7、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动脑的意识,以及在选连过程中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名诗名句的含义;理解古诗《客中作》
教学难点:
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教学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词语超市,掌握本组课文的生字词。
2、学习“金钥匙”,领悟几个词语、几个动作、一件小事对表达人物的作用。
3、理解“名诗名句”的含义,积累背诵。
4、阅读欣赏背诵古诗《客中作》。能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中的词语,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读词语,齐读。理解词语意思。
3、交流。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卜问:占卜伶俐:聪明,灵活闰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狡猾:诡计多端,不可信任。用在《我的老师》一课中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
二、金钥匙
1、学生自由读一读金钥匙的内容。
2、指名读,齐读。(注意加点的.字要重读,要读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感情)
3、谈一谈自己的发现。
4、小结:几个词语,几个动作,一件小事对表达任务的作用是很大的。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本组课文中其他地方的例子。
5、小组合作,找寻类似的例子。
6、集体反馈。
三、名诗名句 1、自由读这四句“名诗名句”,看谁读的最流利。
2、说说从这四句“名诗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背诵。
4、交流自己积累的名诗名句,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同学
。四、布置作业继续搜集背诵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古诗欣赏
1、激趣导入。书写离别之情,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客中作。板书,读题。
2、初读感知。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互读,互相正音。齐读。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4、回归整体,总结全诗。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5、布置作业将客中作改编成一个生动的古诗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介绍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位老师
一、导入本单元课文《我的老师》中,小学时候的蔡芸芝老师给作家魏巍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小学六年,你也遇到了许多老师,他们或慈爱,或严厉,或风趣,他们的音容笑貌也各有特点,都可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次习作就是介绍你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二、习作要求 1
、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2、可以写写老师的外貌,主要写比较特别的地方。
3、用一两件典型事件写出老师的特点。最好是你熟悉的事。
4、结构要合理巧妙。 文章写写什么后写什么,开头如何,结尾怎样,都要巧妙地布局,合理安排。行文中间主义过渡和照应。
5、表达要清楚准确。特别是在叙述具体事例时,描写应该形象生动,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三、注意事项
1、一定要选择印象最深的而老师来写。只有自己印象深刻,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否则就是轻描淡写,写出的文章不能打动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要注意写人的表现技巧。 写人物的外貌要神似,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通过形象的描写,给读者活生生的感觉。千人一面,是失败的写作。 人物的语言要个性化,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思想、作风和个性。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对话要口语话,不要文绉绉的,显得不真实。 突出人物的事件要精挑细选,选取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最能突出文章主题的事例,同时还要注意详略,分清主干,不求全面,只写关键。
四、学生自主习作。
1、对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2、巡视留意学生习作中写得比较好的典型。
五、指导修改,誊写作文。
1、多读几遍自己的习作,修改不尽人意的地方。
2、誊写在作文本上。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深渊”、“毅然”、“征服”、“望而生畏”、“意志”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简明的话说说段落大意。
3、懂得不应让害怕征服自己,要有勇气去克服困难,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继续练习说段落大意。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按照课后第2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讲述列宁故事的课文我们学过哪些?故事中的列宁是怎样一个人?
(2)今天我们读的课文也是讲列宁的,讲他登山的故事(出示课题)。在登山的过程究竟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2.听录音,了解大意。思考:
(1)列宁和谁一起登山?
(2)列宁选择了一条怎样的路上山,又是怎样下山的`?
3.自读课文,自学并检查。
(1)自由读文,划出生字新词并自学。
读准字音:皇、刹
认清字形:避、渊、若、脊、悬、黎、锻、炼等字。
理解意思: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语意思。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躲避环绕深渊狭窄毅然陪伴经历
望而生畏征服锻炼意志
②说说“深渊”、“毅然”等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③读通课文,(给学生充分时间朗读。)指名朗读课文,互评是否读通。
4、给课文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后第2题,投影提示。
(3)默读课文,尝试分段。
(4)交流、讨论分段的依据。
5.作业:《作业本》2、3题。
语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⑴ 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⑵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3、教学重难点:
⑴ 重点:
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⑵ 难点:
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学法指导】
1、理解──品味──感悟:
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2、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
示例:拮据 栈桥 褴褛 狼狈不堪
2、理解:
再读课文,然后概述故事情节。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味
1、学生讨论:
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也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1、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2、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
(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3、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
(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
方法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质疑,并逐步明确。
四、感悟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六、推荐作业
1、写一篇作文,反映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2、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 《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试讲教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