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08 17:12:48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优秀]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优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的练习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写,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 ★ ★ ★ ★ ★

  ★ ★ ★ ★ ★ ★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 6×2=12 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

  二、课堂练习

  1、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展示学生摆法,集体讨论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出示第2题图,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填空,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订正。

  3、练习四第3题

  出示第3题的图,学生观察后问:横着看,每行有几个花片,有几行,是几个几相加;竖着看,每列有几个花片,有几列,是几个几相加?然后由学生独立填空,完成后交流:两次填出的`结果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练习四第4题

  (1)出示第4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四

  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乘数×乘数=积

  教学反思:

  通过多种形式的复习,使学生更加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与加法的联系。结合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可以用加法或者乘法算,同时感受到加数相同时用乘法计算更简便。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2页<<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7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口诀的特征,并熟记口诀。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识。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情感和态度,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法学法:

  “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组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

  课件,小卡片,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动画片《西游记》主题曲。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看过这部动画片?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是啊,孙悟空的本领可大了。(出示课件片)大家看: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晴。在取经的路上只要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颜色的字: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其实这是两句乘法口诀,你知道是几的乘法口诀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二、发现问题,明确目标:小组合作探究乘法规律。

  1、(出示课件:七巧板)你们认识它吗?这是古时候的人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叫七巧板。你知道每一副七巧板由几块组成的吗?我们可以用这七块板拼出许多美丽的图案。大家有没有玩过呀?我们来一起摆一摆,玩一玩,好吗?(大屏幕演示)

  2、怎么样?好看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摆了几个?

  刚才老师摆一个图案用了几块七巧板?

  我们知道,摆一个七巧板要用七片图形,摆2个图案呢,要用多少片?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用加法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知识列乘法算式。)

  那摆3个、4个、5个、6个、7个图案又分别用了几块七巧板,你会算吗?小组

  思考讨论,把答案填在老师发的表格里。(生填)

  3、(出示)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填的?(指名一生答)

  生:2个图案用了14块七巧板……

  4、我们在算的时候,每次都是加几?我们知道1个7是7。再加1个7就是几个7,2个7相加和是多少?3个7相加呢?那28是几个7相加?35是几个7相加?42里面有几个7?49里面有几个7?我们一起看着大屏幕来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齐说)

  三、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编制口诀。

  1、小组根据以前学习乘法口诀的经验讨论交流,教师巡视适时指导,编出7的乘法口诀。

  抽生回答编制口诀情况。师根据回答板书(板书:一七得七)师生一起说 “一七”表示什么意思?“得七”呢?

  2、学生回答每句口诀的意思。

  3、思考交流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咱们一起来轻轻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 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四、探究分析,感悟口诀,发现规律,深化记忆。

  1、发现规律了吗?小组先互相说说看。

  前面一个得数比后面一个得数要少7。后面一个得数比前面一个得数要多7。再看看前半部分:第一个字分别是“一、二、三、……”,第二个字都是“七”

  2、读口诀,尝试背诵,讨论交流记忆方法。

  在刚才记的过程中,你们感觉哪几句口诀特别好记?为什么?

  哪一句或者哪几句口诀不太好记呢?谁有办法来记住这句口诀?

  3、试背口诀。

  老师说前半句,你们说后半句行吗?(师生对口令)我说后半句,你们说前半句。

  4、利用乘法口诀,我们可以用它来进行计算。根据一七得七这句口诀,我们可以算哪两道乘法算式呢?那根据其他几句口诀,又能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积呢?

  老师在同学们的课桌上放了一些算式卡片,请把这些算式和相对应的口诀放在一起。

  在算7×3的时候我们想哪句口诀?算5×7呢?7×2?7×7?7×7?7×3?6×7?

  五、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1、想想看生活中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呢?(学生举例)

  2、一个星期有几天啊?那两个星期有多少天呢?你能列出算式吗?3个星期呢?你是怎么算的?,用了哪句口诀?4个星期呢? 6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7个星期呢,用了哪句口诀?

  3、一只七星瓢虫的背上有几个黑点?(出示七星瓢虫课件)5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2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几个黑点呢?怎样列式?用哪一句口诀算?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7的乘法口诀以后,我们再到生活中去看事物的时候,说不定会有一些有关7的一些新发现。希望同学们多找些与7相关的新发现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七、作业布置。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第2课时 复习数与代数(2)

  教学内容:

  课本第95页的第7-9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学生进一步巩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计算

  1、用竖式计算

  63-27-18 24+56+18 95-46+23 57+38-19

  46+25+17 55+38-16 93-27-46 46+27-29

  提问:在计算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交流交流汇报后进行小结。

  在计算时要看清楚运算符号,计算加法满10以后要记得向前一位进“1”,计算减法的时候遇到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用竖式计算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时要细心,做完后记得进行检验。

  2、学生独立完成第7题的`计算,逐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

  1、出示期末复习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求面包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面包车比中巴车少6座”这两个条件;求大客车有多少座,就选择“中巴车有22座”和“大客车比中巴车多23座”这两个条件。

  学生独立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和列式解答时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布置:

  期末复习第8题

  教学过程:

  复习计算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多安排一些练习题。一般的学生要保证基本要求做一些基础形式的练习,而优秀的学生才可以增加一些富有思考性的练习。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辅导,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抓住这次重要的机会,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所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学习内容】:课本P12例1

  【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11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

  2、完成P12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三、练习,实践应用

  练习二第1题前两小题,说说图意,交流算法并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不进位加法计算,熟练掌握笔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50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练习本、学具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出示小黑板

  (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4个2相加5个4相加2和7相乘

  (2)3个9相加,和是()。

  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根据要求,写出乘法算式,并及时校正。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 ○○ ○○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二、读一读。

  4×5 6×3 5×2 3×4

  三、看图写算式

  ★★★  ★★★  ★★★   ★★★   ◆◆◆◆◆  ◆◆◆◆◆

  算式是()×()算式是()×()

  读作()乘()读作()乘()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直观图形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意义。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教科书第50、51页,练习九的第7~14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课本第79 ~ 80页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乘、除法的建模能力。

  3、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春游情景图、多媒体课件、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

  2、看图列式,并说想法。

  看看大家乘与除的本领学得都很不错,今天我们就用乘与除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乘与除

  二、新课探究

  1、出示 “秋游”情景图。

  (1)请学生说说从情景图中收集到的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草地上野餐?)

  生汇报师板书:8×3=24(人)

  答:一共有24人在草地上野餐.

  (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一共有24人在野餐,谁能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四人一小组讨论:

  汇报:

  ①草地上有24个小朋友在野餐,每组有3人,可以分成几组?

  列式:24÷3=8(组)

  答:可以分成8组。

  说意义:也就是求24里有几个3?

  ②草地上有24个小朋友在野餐,平均分成8组,每组有几人?

  列式:24÷8=3(人)

  答:每组有3人.

  说意义:表示把24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几?

  小结:小朋友们真聪明,能把一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所以说乘除法是一对好朋友.

  3、题2

  师:野餐开始了,小丁丁为了活跃气氛出了一道有趣的应用题,请看大屏幕:

  桌上有一本故事书和一本字典,故事书厚2厘米,子典厚8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书的几倍?

  (1)学生列式解答(强调求倍数)。

  (2)师:如果要把这道除法应用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应怎样改?

  一本故事书厚2厘米,一本字典的厚度是一本故事书的4倍,一本字典厚多少厘米?

  2×4=8(厘米)

  想:2的4倍是8,所以2 ×4= 8

  同一幅图,我们编出了8是2的几倍,2的4倍是几,真聪明,那老师给你们一个爱的鼓励。

  生活中还有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你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

  三、应用

  1、出示题3

  好,野餐之后,小朋友还带来了饮料和面包,你们仔细看着三个壶,哪个最大?一起说。这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你有什么想法?生答。

  老师也想到了一种方法,咱们来看一看,边看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请你来说说你的发现。

  (1)2壶茶可以倒满__个杯子?

  算式:

  (2)4个牛奶壶和3个橙汁壶哪个容量大?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们讨论一下,结合刚才我们知道的那些数学信息,来想一想到底哪个壶的总量最大。

  汇报:

  4壶牛奶 4×2=8(杯)

  3壶橙汁 3×4=12(杯)

  因为:8杯〈 12杯

  所以:3壶橙汁量多。

  我们刚才把不一样大小的壶转化成了一样的杯子,然后再进行比较,就能准确地比出谁多谁少。

  2、出示题4

  分完了饮料,咱们再来分面包,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的`?

  女生说:我们女生领18个面包

  男生说:我们男生领4盒面包

  现在比一比,是女生领的面包多还是男生领的面包多?这次我们独立思考,看看到底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本子上试一试。(已完成的击掌一次坐正)

  ①把盒转化成个

  4×6=24(个) 24个>18个

  答:男生领的面包多。

  ②把个转化成盒 18÷6=3(盒)

  3(盒)<4盒

  答:男生领的面包多。

  一个用乘,一个用除,都比出了男生领的面包多,那么这两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把个变盒,把盒变个)。

  小结:不管怎么比,都要把刚才不一样的面包的个数和面包的盒数转化成一样的。因此,我们小朋友在进行比较时,如果不能直接比较,就要根据已知条件把它转化成统一的计量单位,然后再比,明白了吗?

  3、出示题5

  小鱼儿也来凑热闹,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信息?你来说说看。

  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条鱼?你们会吗?

  6+7+8=21(条)这个当然可以,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是乘与除,你能用乘法计算吗?(小组讨论)

  汇报:

  ① 把第3个鱼缸里的鱼多放一条鱼给第1个鱼缸。

  3×7=21(条)

  ② 3×8-3=21(条)(乘减)

  ③ 3×6+3=21(条)(乘加)

  这三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

  小结:当我们做不相同的数时,你要想办法把它转化成相同的数,就能用乘法计算了。

  四、拓展与提高

  师:今天野餐后的节目是:跳长绳,请看大屏幕

  (1)二(1)班有35名同学参加冬季早锻炼。如果每9人一组跳长绳,一共可 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

  (2)如果剩下的同学每2人一组打乒乓球,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反馈:

  (1)35÷9=3(组)……8(人)

  答:一共可以分成3组;还剩8人。

  (2)8÷2=4(组)

  答:一共可以分成4组。

  (3)摆圆片验证。

  (通过这道情景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有余数的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妙用,也体会到乘、除法等运算恰到好处地运用是解题成功的关键)

  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我会用乘与除编题目。

  2、单位不一样要化成统一的单位,再进行比较。

  3、我会了乘加,乘减。

  4、有的题目方法不一样。

  小朋友们的收获真大,其实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希望我们小朋友做小小有心人,进一步的去发现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五、作业:

  略

  六、板书设计:

  乘与除

  8×3=24(人) 24÷3=8(组) 24÷8=3(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54页,3、6、9的乘法关系。

  教学目标:

  1、复习3、6、9的乘法,并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

  2、在探究和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3、6、9之间的关系:2个9=3个6=6个3

  教学难点:

  会用3、6、9之间的关系来推理解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桌互相对口令说说3、6、9的乘法口诀。

  2、我们已经学习了2、4、8乘法之间的关系,今天我们运用类似的方法继续来研究3、6、9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课题)

  [通过同桌之间互对口令的形式复习3、6、9的乘法口诀以及学生对于2、4、8乘法之间关系的掌握,为探究3、6、9乘法之间的关系做了有效铺垫]

  二、探究:

  1.小兔欢欢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学习材料,(点击)我们书上也有,一起把书翻到5 4页

  1)出示计算条片墙

  师:看,这是用计算条片筑的墙,观察后小组讨论:三种颜色的条片之间有什么关系?(同桌互相说说)

  2)通过探究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2条9格条片=3条6格条片=6条3格条片。

  它们之间的关系用乘法算式如何表示?

  2×9=3×6=6×3(板书)

  [首先通过出示不同颜色的计算条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直观地观察到3、6、9乘法之间的关系,然后在学生熟悉的数射线上进一步验证]

  2、小朋友们真聪明,请看看第二题,你能看懂吗?小组里相互说一说

  1)师:小兔欢欢提出了什么要求?你们小组是怎么理解的'?

  大家理解的都不错。在数射线上做3的乘法,1×3积是3,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2×3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依次类推,然后做6的乘法,1×6积是6,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9的乘法也是一样1×9积是9,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

  2)请大家继续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并把所得的积在表中用“√”标出。(点击)

  3)小朋友刚才大家在数射线上做3、6、9的乘法,又在表格里分别把3、6、9乘法的积“√”了出来,那么3、6、9乘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请大家小组交流一下,比一比那组发现的多?

  3.汇报:

  方案1、积之间的关系:(表格)

  生:3、6、9的乘法都在18这里打勾。

  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

  (这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2:积之间的关系:(弧线)

  生:红、兰、黄三种颜色的弧线都在18、36这里碰头了。

  发现了吗?谁还有补充?为什么会在18、36这里碰头呢?谁有进一步发现?

  生:

  ①它们的积都是18、36。

  ②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方案3:生:2个9=3个6=6个3

  谁还有补充?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没有进一步的发现?

  生:18是3、6、9的乘法中出现的相同的积。

  为什么它们有相同的积18呢?

  小结:看来3、6、9乘法之间确实有着密切的关系。刚才我们找到了18和36是3、6、9的乘法相同的积,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还会是几呢?

  [这一题是尝试从直观到抽象的一个过程,利用学生喜欢猜想的特点,让他们大胆地猜测,再去验证,进一步了解了3、6、9乘法之间的关系]

  问:你们想得真好,那么3、6、9的乘法相同的积有多少个呢?

  [这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比较高,但是可以给学生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4、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2个9是18就是2×9=18,3个6是18就是3×6=18,还有6个3是18就是6×3=18,36也是这样。这些算式积都是18(36),因数却都不同,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因数是怎么变化,引起积的不变。18、36任意一组算式为例开展四人小组讨论。

  18=2×9 36=4×9

  18=3×6 36=6×6

  18=6×3 36=12×3

  你们又有什么新发现?

  汇报。

  小结:看来一个因数乘3,另一个因数除以3,积不变。

  三、练习:

  欢欢表扬我们学得很认真,让我们利用3、6、9乘法之间的关系来做闯关游戏,你们想玩吗?

  1.第一关:

  30=( )×6=( )×3问:你是怎么想的?

  54=( )×9= ( )×3问:你是怎么想的?

  ( )×9=( )×3问:可以怎么填?你是怎么想的?(因为9÷3=3所以几×3=几)

  如果老师在这里填( 6 )×9=( 12 )×3行吗?为什么?可以怎么改?

  欢欢表扬我们,第一关顺利过关。(点击)

  2.第二关:

  欢欢要求我们利用3、6、9乘法之间的关系来闯第二关小组合作完成

  72=9×( )=3×()=6×()

  问:你是怎么想的?

  你们真聪明,小兔欢欢要我们再接再厉来闯第三关。(点击)

  3、第三关:

  利用3、6、9乘法之间的关系还能帮我们算一些从来没学过的题,比如我们现在知道了12×6与24×3的积都是72。

  小兔欢欢给我们设计了第三关的题,18×3=( )×( )=( ),你能用3、6、9乘法之间的关系来推算吗?请大家合作完成。

  祝贺大家顺利过关。(点击)

  四、课堂总结:

  我想通过今天的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3、6、9乘法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

  板书:

  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

  2个9=3个6=6个3

  18=2×9=3×6=6×3

  4个9=6个6=12个3

  36=4×9=6×6=12×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第12课时 练习十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页的练习十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进一步掌握乘除法计算的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我们已经学完了表内乘、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复习表内乘、除法。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能更加正确、熟练的口算表内乘、除法。

  二、口诀

  1、指名背。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三、乘、除法口算练习

  1、请学生在乘法口诀表中找到积是十二的口诀,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说说积是18、36的乘法算式。

  2、完成练习十四第2题。学生采用游戏方式完成。

  3、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引导学生结合图理解题意,然后独立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4、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集体交流时订正。

  5、学生口答第6题,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整理乘法口诀表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进行有关的表内乘、除法计算。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

  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

  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

  1、 整理复习乘法知识。

  (1) 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

  (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

  (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

  4×8=32(个)

  生:一共有多少盆花?

  师:这些花分几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

  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

  再里面的花:3×4=12(盆)

  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

  (2)观察第二幅图。

  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

  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

  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

  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

  生:3×6+5=33 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

  (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

  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

  (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

  3、小结。

  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高兴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

  课后自评

  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

  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第5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 8-1 0 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计算验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计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领悟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 8 个圆和 5 个三角形,提问: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独立列式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 4

  提问:你能知道什么数学信息?学生交流

  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问题?

  2、指导学生解答:小华做了多少朵?

  用圆片摆出来, 第一排摆多少个圆片?

  启发:对照刚才摆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摆多少朵?

  11 + 4 = 14(朵)

  3、列式后解答后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出的结果一样吗?

  尝试解答:小平做了多少朵?

  先用圆片摆一摆,小组合作,再计算

  4、讨论:第一排摆了多少?第二排怎么摆?

  5、明确:对应摆,最后空 3 个位置不摆。

  三、练习巩固

  1、想想做做 第 1 题:

  学生动手画一画,再填空。组织交流时着重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想想做做 第 2 题:

  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学生独立解答。

  3、想想做做 第 3 题

  看清条件,问题,有困难的`用学具摆摆。强调:上下要对齐。

  思考:算出的数会不会比 3 2 个少?为什么?

  4、想想做做 第 4 题:

  出示图后指名说这道题目是什么意思?求小灰兔拔了多少个,怎么求?独立

  完成。

  汇报:你是怎么做的。2 5 + 7 = 3 2 (个)

  5、想想做做 第 5 题:

  学生独立做,集体讲评。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1)小华做了多少朵?

  11+3=14(朵)

  (2)小平做了多少朵?

  11-3=8(朵)

  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数量关系比较隐蔽,解答这类问题时,借助“同样多”把这类问题转化成求总数(求剩余)的问题,再用加(减)法计算。这种推理方法,逻辑性较强,但学生难以理解。这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是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分解摆圆片的操作过程,把隐蔽的数量关系在物化活动中外显出来,使学生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并以这种表象为基础,利用已有的知识,直接确定计算方法。这种教学策略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便于学生理解计算方法。

  给学生足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结合动手操作的经验,总结规律,既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交流中不断进步,在合作中整体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第三课时(第69、70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知道镜像对称图形的特点。

  2. 通过学生活动,正确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

  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

  教、学具准备

  镜子、教科书第71页的开放题、卡片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镜子,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镜子,好吗?(每人一面小镜子)

  师: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看到了书;我看到了黑板……

  师:这是怎么回事?

  二、引导探索,体验镜像对称的特点

  1. 出示教科书第6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

  (1)师:这幅图画中,怎么会出现两栋房子、六只天鹅?怎么岸上有树,水底也有树?

  (2)生:下面的房子、天鹅、树是水里的影子。

  师:(放大房子图)水上的房子和水下的房子是相同的吗?它们的方向怎样?

  生:样子相同,但方向相反。

  师:其实这也是数学知识,是一种镜面对称。(出示课题)

  2. 请学生用手中的'镜子做游戏。

  (1)发给学生只有半边图象的卡片,请他们想办法猜出另半边图象是什么?(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用镜子照;把卡片对折……

  (2)用镜子照自己的脸并做各种面部表情,同时观察镜子里的你面部表情的变化。

  (3)出示教科书中第69页的小朋友照镜子图(例3)

  师: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镜子里面的小朋友又在干什么?

  3.师说:“小朋友们,让我们来照照镜子吧,好吗?”出示三面穿衣镜,请学生在镜子面前表演各种动作,同时请学生说出镜子里面的自己动作是怎样的。(小组活动,教师参与其中。)

  生: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

  镜子里的我左手拿笔,右手拿本子,镜子外面的我左本子,右手拿笔。

  我往左走,走镜子里的我往右走。

  学生任意做动作……

  三、运用拓展

  1. 判断。哪个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样子?圈出来。(教科书第71页第5题)

  2. 找朋友。

  3. 思考题:第71页第1题、2题。

  (1)看镜子写数

  (2)看镜子写时间

  四、小结评价

  师:看,照镜子、水面倒影等等这些生活中的事就是数学知识,你知道了吗?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除数、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 通过乘法口诀的试商、比较、调商、定商的过程,感悟用乘法口诀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及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能力。

  教学准备: 25个小圆片、练习纸、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口算:

  7×8= 14÷2= 3×7+5= 25+( )=71 ( )×6=48

  5×5= 25÷5= 6+4×8= ( )-62=19 9×( )=54

  2、( )里最大能填几

  ( )×8<25 ( )×6<55 82>( )×8 63>( )×7

  ( )×9<35 ( )×3<29 41>( )×7 57>( )×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探究提高

  (一)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课题:今天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2、思考:25÷8=?

  (1)同桌讨论,并试一试

  (2)交流汇报

  (3)教师板书方法,明确书写格式

  (4)说说:做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

  板书:

  ①乘(用除数的乘法口诀)

  ②减(从被减数里减去)

  ③比(余数<除数)

  3、看书:小熊是怎样计算:21÷5=?说给同桌听

  4、计算:书本P57/42÷8= 30÷7= 21÷6=

  ①独立计算 (3人板演)

  ②师生讲评

  ③小结方法

  (二)探究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

  1、计算:

  2、观察: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想一想:( )÷6=7 ( )÷6=7……2

  4、小结(板书):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练习:练习册P42/2

  ( )÷6=7……2 ( )÷9=4……6 ( )÷7=5……4

  ( )÷2=8……1 ( )÷10=3……4 ( )÷5=8……4

  (三)探究计算与运用的关系

  1、出示:有36朵红花,每7朵扎一束,可以扎几束,还多几朵?

  2、出示:36÷7=?

  要求:

  (1)编一编生活数学题

  (2)说说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3、模仿练习:书P61/2

  3、练一练:练习册P42/3

  三、总结归纳

  师: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新本领?

  作业布置:练习册P42

  检测练习:

  1、最大能填几?

  (  )÷5=6……(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  )÷4=7……(  ),余数最大是(  ),这时被除数是(  )。

  2、文字题。

  (1)70除以9,商几?余几?

  (2)除数是8,被除数是55,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①乘(用除数的乘法口诀)

  ②减(从被减数里减去)

  ③比(余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应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计算乘加、乘减,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解决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今天生物小组的同学把他们养的.金鱼带到教室里来了(课件显示:四个鱼缸,有3个鱼缸里有4条金鱼,一个鱼缸里只有1条)这些金鱼是生物小组的同学精心培养的,你们喜欢吗?

  问题:他们一共养了多少条金鱼?

  二、探究新知

  讨论:要知道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个鱼缸里金鱼的条数加起来就可以了(4+4+4+1)

  (2)先把3个4条相加再加1条。(4×3+1)

  板书:4+4+4+1=13条 4×3+1=13条

  三、引申拓展

  你还有其他方法列式吗?(引导学生发现如果把第4个鱼缸也看成有4条金鱼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4-3

  问:4×4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减3

  四、归纳

  像4×3+1这样的算式有乘法又有加法,我们叫它乘加算式,4×4-3有乘又有减,我们叫它乘减算式,你能看着这两个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

  师:在一个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减法,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五、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1、3、4、5题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加、乘减

  4×3+1=13 4×4-3=13

  先算乘法

  教学反思:

  让学生结合图来展示自己的真实想法,具体形象地说明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能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主线,为学生创设情感,提供资源,在不断的体验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多元评价中共同提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课本第 39-40 页

  【教学目标】

  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的情景,体会用正确的方法收集数据很重要。

  2、初步学习收集数据,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数据记录。

  3、初步学会使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统计数据。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数据收集、整理、分类计数、描述和分析等统计过程。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统计是有趣的和有用的。

  培养初步统计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会用划“正”字等方法进行记录,整理数据并填写统计表。

  【教学难点】

  对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小调查: [小轿车、公交车和卡车]

  师:今天要学习的本领,在生活中十分有用处。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 见,请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这三种车分别出现了几辆。(媒体播放)

  交流汇报记录的方法及数据。

  小结:像我们刚才这样将出现的物品分类进行记录、整理数量的过程,就叫做统计。

  二、感悟统计 学习新知

  1、介绍“正”字记录法。

  2、介绍竖杠记录法。

  比较看一看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

  2、学习“正字记录法”

  小丁丁他们班正好在统计女生最喜欢的水果,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观看视频教学)

  3、尝试记录

  第一个小调查用正字记录法再来统计一次。

  交流反馈。引出统计表格。(出示表格)

  车辆出现的情况统计表

  种 类

  辆数(辆)

  小轿车

  10

  公交车

  8

  卡车

  11

  师:像这样把记录的结果用数来表示,整理在一张表中,就叫统计表。出示课题:统计表初步。

  4、尝试填写统计表

  师:小朋友们已经会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了。小丁丁的班级也完成了一项小调查(出示记录)。请你们帮他把数据整理填在统计表中。(学生独立完成书本P40/2。)

  最喜欢的水果情况统计表

  师:知道哪种水果最受小朋友欢迎?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再提些数学相关的问题?

  示范:喜欢草莓的人数是喜欢橘子人数的几倍?

  前后两个学生进行一问一答。交流反馈。

  师:通过统计可以了解许多需要的信息。

  三、经历过程 巩固新知

  统计最爱吃的食物。

  开小火车进行汇报,整理数据,将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学习单)

  反馈交流。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四、课堂总结

  师:除了统计表可以反映出一些信息外,还有一种图也可以反映出同样的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利用excel生成最喜欢的食物统计图。(机动)

  师:这样的统计图看上去比统计表怎么样?(更直观、数据更明显)想不想一起学习怎么画?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第三册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认识直角,能用纸折出直角,并能用已知的直角去验证直角。

  3、让学生逐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角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角与直角。

  教学准备:一幅三角尺,不规则手工纸一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动手操作,引出课题

  1、老师这里有个礼物袋,请同学来摸一摸,能摸出有角的图形吗?板书:角

  请大家摸摸学具袋里的学具,摸出有角的图形?

  2、你摸的时候怎么知道这是角?(头上尖尖的,两边直直的)

  3、你能用2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学生操作)

  【白板:拖拽小棒搭出角,小棒可无限克隆】

  4、 “角”藏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地方。找一找,图片中有角吗?

  交通标志牌剪刀钟面

  【白板:使用画粗红直线,描画出角】

  5、出示:扇面打开扇面形成不同的角。(白板演示flsh)

  二、动手实践,探究“角”的特征

  1、我们看过了那么多的角,你能画一个角吗?(学生在练习纸上画角)

  【使用快拍仪抓图,结合展示学生所画各种角】

  2、我们找到那么多角,仔细观察,角有什么共同点?

  ⑴教师边说边画角:

  我这一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这部分就是角,用弧线表示。

  ⑵请给自己画的角,标上各部分的名称。

  3、辨析与阶段小结

  ⑴辨析——选一选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角,也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下面请大家判断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书P66第5题图)

  ①下列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白板:使用判断对错,用突出错误原因】

  ②交流

  4、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概念

  一个角必须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的边,无论它的位置、方向、大小,只要满足这两个条件就是角。

  ⑴摸一摸:三角尺中的角

  请小朋友们拿出一把三角尺,摸一摸三角尺上的角。

  ⑵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你能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边吗?

  【白板:使用无限克隆,将“顶点”“边”放在合适的位置】

  三、观察比较,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⑴这把三角尺上的这个角,我们就把它叫做直角。(板书:直角)直角是一个特殊的'角,请给它贴上一个五角星。

  ⑵另一把三角尺上有直角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白板:出示45°三角尺,移动、旋转与直角重合】

  这2个角的2条直边重合,顶点对齐,大小一样,都是直角。

  ⑶认识直角符号

  教师边说边画角:和角一样,直角也有(预设:一个顶点)和从这一顶点引出的(预设:两条边)。

  ⑷师:直角的表示方法也很特殊,不再是弧线,而是画一个小直角。请小朋友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一遍。(师生:横折)

  2、指一指:

  ⑴旋转三角尺,画出不同方向的直角,让学生找“直角”。

  【白板:旋转三角尺,移动、使用画粗红直线,描画出直角】

  ⑵找到自己三角尺上的另一个直角并贴上标签。

  3、动手试一试:

  ⑴刚才大家画的角里有没有直角?有什么方法验证?

  【使用快拍仪抓图展示学生所画的直角,用三角尺验证】

  ⑵下列角是直角吗?有什么方法来验证?

  【白板:使用三角尺工具,旋转移动、测量直角】

  4、折一折:

  这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只折2次就折出一个直角吗?。我们折的是直角吗?让我们一起用三角尺来检验一下!

  5、找一找

  用你三角尺上的直角或折出的直角在自己周围找一找,哪些是直角?

  四、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预设:角与直角)。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数学教案上册02-1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经典]05-26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11-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05-25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品)05-24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必备】06-09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热门】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