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
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学习描述简单的路线。教学中以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为载体,利用课件动态展示路线变化,引导学生分段描述,同时结合学生的画图指导,引导学生对路线进行整体描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迁移类推,熟练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问题引入法:播放课件,呈现电视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画面呈现台风移动的大致路线。教师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课件播放暂停,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以播放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根据台风移动的大致路线提出问题,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课堂学习。】
预设B 角色引入法:展示北京旅游地图。教师提问:北京是旅游胜地,一位游客想去北京参观故宫、颐和园、圆明园、鸟巢等景点,可不知怎么走,你们愿意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知识为他指明路线吗?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并描述旅游的路线。学生讨论后,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根据平面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品析:通过角色扮演,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解决问题,在讨论中明确路线描述的基本要素,为后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图做准备。】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2页例3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分段描述移动路径。
(1)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 到达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课件演示)。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
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课件演示:台风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3) 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了方向,接下来是怎么变化的呢?(课件演示)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 km,到达B市。
师:大家同意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课件演示:台风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台风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是怎么变化的?(课件演示: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指导学生完整表示台风的移动路线。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线。
全班交流说一说。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线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预设: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品析: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的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述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增加了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生学习例3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怎样描述路线并根据描述的路线绘制路线图?
学生在讨论后明确:描述路线时,可以先分段描述,再整体描述。在绘制路线图时,要注意几个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这样就能准确画图。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路线图的描述与绘制,引导学生整合知识,综合思考,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提升。】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描述路线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2.课外延伸: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出自己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描述。
【品析: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利用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用数学语言描述路线图是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首先要将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激活,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类推,通过分段描述的方法,逐个突破,层层推进,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有效而实用。其次,充分挖掘学生生活资源,如描述行走路线等,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练习巩固中,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指导,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参照点知识的深刻理解。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19页例1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
例1的教学是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材以电视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引入,直接给出标有台风中心和A市的方位图,让学生利用图示理解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
描述平面上两个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根据平面示意图,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教学中以具体情景切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同时借助动态课件引导学生理解“东偏南30°”的含义,在观察讨论中克服教学难点。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等方法来学习,体验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B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电视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播音员播报:目前台风中心位于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教师提问: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课件播放暂停,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以播放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在讨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预设B 问题引入法:课堂伊始,教师播放台风引发的灾难,教师提问:为了避免更多的灾难发生,我们面对台风需要做哪些准备?(引导学生明确根据台风的.位置以及与城市的距离,可以提前做好预防等)。然后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 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启发学生交流思考,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最后,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品析:通过交流台风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关注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做铺垫。】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19页例1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讨论疑惑。
学生在读题后,对下列问题可能会产生疑问。
(预设1:什么是“A市东偏南30°”;预设2:谁是参照点)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理解方向。
(1)师: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描述台风中心的位置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1:与哪个方向更接近;预设2:与A市之间的距离;预设3:角度)
(2)尝试实践操作。
①学生先在练习纸上画出只有四个方向的方位图,然后找出台风中心的大体位置。然后教师追问:现在我们能确定台风的具体位置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更详细的信息。
②集体交流反馈,发现东偏南的位置不具体,还需要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东偏南30°”并结合课件动态演示。
东偏南30°是以正东方向为基准,向南偏30°。
③操作活动。请以教室为观测点,指出“东偏南30°”方向。(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演示“东偏南30°”,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位角”)
④确定距离。
教师追问:确定了方向,现在位置确定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A市的东偏南30°方向上有无数个点,只依据方向不能确定位置)
师:A市的东偏南30°方向上的点太多了,如果你沿着A市的东偏南30°一直找下去,可能会找到6号台风、7号台风。看来只有东偏南30°方向还是不行,还得有一个什么条件?(生述,师板书:距离)
(课件出示)经测量,台风中心距离A市600 km。现在请看图完整地说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归纳小结,总结方法。
回顾一下,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测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组织计算,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么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时)
【品析: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空间,在不断质疑中激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更全面地思考问题,明确需要具备方向与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对知识点及时消化吸收,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
学生在讨论后明确: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质疑二:怎样理解东偏南30°?
学生讨论后明确:东偏南30°,指的是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
质疑三:“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的含义相同吗?
学生讨论后明确:“东偏南30°”与“南偏东60°”的含义相同,它们都是表示的同一条射线。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位置与方向中方向与距离的必要性,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课外延伸,你能在学校平面示意图上说明各个主要建筑、活动场所的位置吗?
【品析:通过交流校园平面示意图,把生活中的物体方位与平面示意图中的物体方位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确定位置,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通过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描述具体的位置,并强化练习,使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3
教材内容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材第20~21页例2)
教学目标
1.会根据一个点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和距离确定这个点的具体位置。
2.通过想象出物体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生活实例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明确在平面图上表示物体位置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直尺、量角器、课件。
学生准备: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那么,如何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20~21页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0~21页例2)
师:在例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1)尝试画图。
①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②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③尝试画图。(教师巡视,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2)组织全班交流。
①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②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确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③教师小结作图过程。(边说边画)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方向(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B市距离A市200 km,在图上也就是2 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 cm表示100 km,C市距离A市300 km,在图上也就是3 cm。
(3)算一算。
师: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点名学生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00÷40=5(时)
(4)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交流:你们认为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画图步骤:
①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②确定观测点。
③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④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课件出示总结)
三、巩固反馈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教师画出平面图,点名学生板演)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这堂课的收获。
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
板书设计
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200÷40=5(时)
答:台风5小时后到达B市。
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课堂练习来看,学生画示意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方向角没有找准;距离没有按单位长度换算(少数);中心点的位置没有找准;物体的具体位置没有明显地表示出来,或者没有标出名字,让人看不清楚;也有学生方向找错了。根据这些情况,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时更应该注重画示意图的细节,注重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一艘轮船在大海中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10时发现北偏东30°方向24 km处有一座灯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什么位置?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10时到11时30分,轮船行驶了16×1.5=24(km)。画出图形可知,轮船原来的`位置、轮船现在的位置、灯塔所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16×1.5=24(km)
根据题意作图如下:
答:11时30分这座灯塔在轮船的西偏北60°方向24 km处。
解法归纳:解本题的关键是运用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求出轮船行驶的路程,从而作出图形,进而根据等边三角形的特点找出图中边角间的关系。
相关知识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他带了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就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那人满
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打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可是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4
教学内容
物体位置的确定以及路线图的描述和绘制。(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7、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北偏东、西偏南等方向的含义,熟练掌握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熟练掌握简单路线图的绘制和描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运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绘制路线图并描述行走路线。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方向吗?用方向可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2、师:怎样描述和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同桌间说一说。
引导学生回顾描述和绘制路线图的方法。
二、指导练习
1、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1)师:数对的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回顾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2)师:在方格内45°方向怎么表示?同桌间交流一下。
引导学生明白正方形的对角线就把正方形的角分为两个45°的角。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教学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7题。
(1)师:先读题,同桌间说一说这属于哪一类型的题及其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题的类型,回顾解题方法。
(2)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作图的规范)
(3)教师反馈学生仍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单位长度、角度的准确等)
(4)集体订正。
3、教学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1)解决第一问。
①师:要补充完整路线图,需要确定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明确需要确定从哪一段开始补充,确定图上的单位长度代表的实际距离。
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并画一画。(教师巡视)
③教师示范规范图示,学生修改。(绘制路线图)
(2)解决第二问。
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公共汽车返回时的路线。(点名学生回答,教师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10、11题。(小组合作,先说一说,再画一画)
第10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描述。
第11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课件依次出示下列题目)
2、如图,以学校为观测点。
(1)书店在学校的(西)偏(北)(30°)方向,距离是(800)m;
(2)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偏(南)(75°)方向,距离是(400)m。
3、小军要去学校,他从家出发,先向正东方向走200 m到达超市,再向正北方向走150 m到达图书馆,再向北偏东70°方向走400 m就到达街心花园,最后向南偏东40°方向走500 m就到达学校。根据描述,画出小军行走的路线示意图。(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教学反思
1、本单元的知识整体来说是不难掌握的.,可以通过教材例题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层层推进,让学生感知要从方向和距离两方面确定物体的位置。而且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课资料参考
典型例题准备
【例题】如图,在一块等边三角形草地的三个顶点处分别住着一只小动物。
(1)小羊在小马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
(2)小兔在小羊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
(3)小马在小羊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
(4)小羊在小兔的( )偏( )( )方向上,距离是( )m;
(5)小马在小兔的( )方向上,距离是( )m。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每个角是60°,可知以下数据,如图:
然后根据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1)西北60° 20
(2)西南60° 20
(3)东南60° 20
(4)东北60° 20
(5)正东20
解法归纳: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特殊的图形的特点得出图中的角度和长度信息,然后找准谁是参照物。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在示意图中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问题情境中感受根据距离和方向确定位置的价值。
教学重点:
正确标出物体的准确位置。
教学难点:
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直尺、铅笔、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确定物体位置,必须要哪些条件?
2.观察下图,说一说。(课件出示)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问题,展开问题探讨。
师:同学们,台风登陆后方向发生了改变,正向B市移动,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如何利用A市这一观测点,很快画出B市和C市的位置图呢?
生:要知道两座城市的方向和距离,才能画出准确位置。
2.出示下列文字: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3.教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
标出B市和C市的位置。
(1)师:那物体位置平面图该怎么画呢?我们应该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2)交流汇报。
生: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找准参照点(中心点),了解B市和C市在参照点的哪个方向和它们之间的距离,还要确定每厘米格子表示的`距离。老师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B市距离A市200千米,C市距离A市300千米?
生:因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0千米,所以只需要在图上画出B市距离A市2厘米,C市距离A市3厘米就可以了。
(3)动手绘制B市和C市位置平面图。
(4)展示各位学生绘制的平面图,交流绘图体会,点评绘图效果。
(5)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这里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如何表示“距A市200 km”?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
(6)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7)说说你在绘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又是怎么克服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21页“做一做”。
2.选一选:课件呈现题目。
3.课件呈现题目。
四、课堂小结
在绘图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两个条件:方向和距离
方法步骤
1、确定方向;
2、量出角度;
3、选好单位长度;
4、确定距离;
5、画出物体的位置;
6、标出名称。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设计时,我总是想方设法以创设一系列生活情境为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我从学生感兴趣的探险入手,通过对已知方向的判断和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准确的方向,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思维。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会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并能绘制出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坐标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方向和距离的具体含义,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教学难点
描述任意角度的具体方向,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解决根据方向和距离绘制某个点的位置。教学中以具体情景切入,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先确定参照点,然后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某个点的位置。教学时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交流再确定,同时注意选取合适的长度标准。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操作等方法来学习,在合作与自主探究中体验坐标思想,提升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预设A 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为电视台播报台风警报的场景,播音员播报: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教师提问:听到这则消息,你有什么感想?课件播放暂停,出示“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 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 km。请你在例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鼓励学生由此展开讨论。(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以播报台风警报作为情景切入,使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从而生成新的问题--如何确定具体位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预设B 情景模拟法:课件播放某海军海上演习视频,播放结束,教师提出问题:我们现在来模拟一下海军演练的情况,在演习中需要模仿船员报告自己的准确位置,同时还要及时提供对方的准确位置,才能及时给出准确的应对策略。首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几组,每组按照座位顺序编号,当老师提问到某编号的队员时,对应编号的学生就要及时回答问题。教师再次播放演习视频,但是关闭声音,然后教师根据画面进展,随时提问,同时请下面的同学迅速找出位置并回答。由于学生对于描述位置的要素还未掌握,所以很可能不能准确表达,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追问,引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例如:当教师问1号舰在哪里时学生如果只回答在东北方,教师就可以故意指到一个错误的位置,学生思考后发现,东北方向是一个很大的区域,不能准确确定1号舰的位置。教师继续追问:要准确确定1号舰的位置,除了方向外,你觉得还需要说清楚什么?学生发现还需要说清楚距离、角度。教师此时揭示课题,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品析:教师通过海军演习画面中,根据报告描绘舰艇的准确位置这一问题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交流中逐渐凸显准确确定舰艇位置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做铺垫。】
预设C 游戏引入法:
师:老师设计了寻宝游戏:在xx同学的西南方向,老师藏了一件宝贝,猜猜看,它在哪儿?
生1:在xx同学的身边。
师:一定在他的身边吗?
生2:不一定,也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生3:还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生4:还可能在xx同学的身边。
师:通过这次寻宝游戏,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5:宝贝在xx同学的西南方向,有很多种可能。
师:也就是说要想准确说出宝贝的具体位置,我们只确定西南方向还不是很确切,是吗?你觉得怎样才能准确表示出宝贝的确切位置呢?至此,教师揭示课题,引出学习内容。
【品析:教师通过学生参与寻宝游戏,从而引发学生的内在思考:西南方向的位置比较广泛,我们只能猜测出宝贝的大概位置,对于确切表示宝贝的位置,还需要一定的因素支撑。教师的游戏设计,无形中将游戏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20页例2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
学生在读题后,提取方向和距离信息。
B市:A市北偏西30° 200 km
C市:A市正北方 300 km
教师提出问题:怎样标出B市和C市呢?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画图。
1.师:怎样标出B市和C市呢?说说你的想法。
(1)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讨论方法:在图上标出物体位置时,应先找准什么(观测点),再确定什么(方向),最后确定什么(距离)。
追问:怎样表示距离呢?(明确用1 cm表示100 km)
(3)尝试画图。
2.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欣赏交流:选择有代表性的画法,让学生上台展示。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掌握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重点交流以下问题:
1.南偏东30°怎么画?引导学生明确靠近哪个方向就以哪个方向为基准,即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靠近的方向对齐。(课件演示方法)
2.怎样在图上表示出600 km?引导学生用1 cm长的线段表示100 km,初步了解线段比例尺,知道可用标有数量的线段表示地面上的实际距离。
小结:说说如何确定某点在图上的位置,应注意什么?
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1.建立方向标。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标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标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品析:考虑到学生已有了关于方向的知识基础,并具备一定的作图经验,因此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完成,在交流反馈时通过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方式明确作图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内化理解。
如果你是生活在B市的市民,你最担心什么情况发生?根据信息预测台风到达情况。课件出示信息: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的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时)
【品析:结合现实情景,让学生再次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适时了解有关台风的知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例1的基础上学习例2,引导学生讨论例1和例2的不同,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
质疑一:怎样在方位图上标出位于参照点北偏西30°某地的位置?
学生讨论后明确:确定某地的位置需要重点关注:以谁为参照点?北偏西30°是以哪条边为起始边?向哪个方向旋转?旋转多少度以及距离是多少等等。
质疑二:怎样理解东偏南30°?
学生讨论后明确:东偏南30°,指的是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如何标注物体位置的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其实大到野外勘察,小到行车走路,方向与距离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同学们以后在生活实际中能真正地去应用这些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
2.课外延伸。
在纸上按照确定的长度标准和方位,绘制自家周围的平面图,并说出各个主要建筑、主要活动场所的位置。
【品析:通过绘制自家周围的平面示意图,让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中认识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确定物体的位置。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此,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现实而又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部分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这一现实问题,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这一原则,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知时,根据路线图让学生先进行描述,然后结合学生的描述进行点评。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描述为主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描述画出简单的路线图,使学生掌握画路线图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原则的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直尺、量角器等画图工具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说一说,你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是怎样的?
2.同学们,要描述地图上两个城市的位置关系,需要知道哪些信息?(确定以哪个城市为观测点、确定相对于另一个城市的`方向、确定两个城市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22页例3情境图。(去掉图中的角度和距离)
1.组织学生观察“台风移动路线图”,说说从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能简单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吗?(从图中能知道台风移动的方向,但是不能具体地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需要补充角度和距离这两个条件)
2.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台风移动的路线。(将路线图补充完整)
(1)分段描述。
师:结合方向和距离说一说台风生成以后,先向哪个方向移动了?移动了多少千米?(学生交流后汇报: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
师:然后台风又是怎样移动的?移动了多少千米?移动到了什么地方?(台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追问:你能说出台风是怎么移动到B市的吗?(台风又改变方向,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了200km,到达B市)
师:台风离开B市后又是怎样运动的?(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100km,离开B市)
(2)总结描述方法。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生1:我发现可以以观测点为中心,画出一个十字方向标。
生2:我发现在描述路线图时要做到“三看”:一看起点,在哪里?找到;二看方向,向哪里偏?看准;三看长度,走了多远?用单位长度表示出来。
(3)整体描述。
师:谁能将这几段路线连起来说一说?(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合作,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总结:在运动路线图中,观测点是不断变化的,要根据观测点的变化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历掌握知识的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应用反馈
1.完成教材22页“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堂活动卡的内容进行操作。
(2)展示作品并进行评价。
2.根据所给路线图填空。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方向与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小结
引出新课,表示位置的时候,区域小,没有参照点时可以用数对表示,比如第一小题。区域大有参照点时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问,可是在学校西北方向的建筑还有很多,比如水泵厂家属楼,锦山市民广场,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样能更具体的表示出旗医院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二、新课探究
1、出示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讲述的.是什么事?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提出问题)
预设1:A市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怎样确定?(学生先说,说的不准确不完整。师:说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课件演示:A市东偏南3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东方向为起始边,向南旋转30°的过程。)
预设2:在图中怎样画东偏南30°?(这个问题稍后解决)
预设3:是以谁为参照点的东偏南30°。(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不错)
预设4:台风中心在哪个大的区域内?(谁能回答他的问题?“A市及周边”你们是这样想的吗?你的想法与老师的不谋而合)
预设5:能不能说南偏东?(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新,能不能这样说?“能”谁知道用“南偏东”应该如何表示?学生先叙述)(说的不错,看来用图结合着说会更好。课件展示:南偏东60°,南偏东60°是以A市为顶点,以正南方向为起始边,向东旋转60°的过程。与东偏南30°,他们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因此东偏南30°亦可以表示为南偏东60°。那么北偏西20°,还可以表示为什么?生说“西偏北70°”像这样你还能举个例子吗?)(同学们真厉害,能够举一反三,老师也要向你学小结:怎样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
先画出4个方向的方位图;再画出方向,标出度数;用一条
线段表示一定的距离,标出图上的距离;标出各个名称。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二、巩固练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做一做”,再在小组里交流。
想一想: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哪几点?方向、距离
四、我的收获与思考
五、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具体位置:方向、距离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位置与方向(二)》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位置与方向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数学常识,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另外,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重要性毋庸置疑,是学生后面画平面图、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的基础,并为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础。
二、教材处理
本课时教材安排的例题是有关台风的问题。由于小学生、特别是西藏的小学生,对台风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的情况下,我对教材做了一些处理:先让学生确定我们学校周围建筑物的位置,然后我再教学书上的例题。这一改变必将激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也符合新课程改革下将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思想,符合新课标中指出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基本理念。
三、学情分析
本阶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确定物体位置的感性经验,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已经初步认识了在平面内可以通过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四、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西、南偏东等方位角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发展目标
使学生经历描述物体方向和距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其观察能力、识图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重、难点分析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找准观测点,并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我通过情景创设、铺路搭桥、启发学生思维、强化训练来突出重点。
难点:描述物体的位置。我通过具体感知,理解“确定物体的位置需要根据方向和距离”及描述一些具体物体的位置来突破难点。
六、教法和学法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从方位角度认识事物的基础,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基于学生的这些基础,教法上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教学中创设情景,情景中加入任务,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及时点拔、启发,使课堂进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空间思维得到发展。学法上让学生进行情景体验、深入观察、大胆尝试、合作交流的体验式学习,主动获得新知。
七、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问学生:你能说说我们学校周围都有哪些建筑物吗?学生说出来的可能有:天津广场、友谊商场一分店、友谊商场马草坝店、地区第一高级中学、妇幼保健院、康乐新村等。课件展示只含一小、友谊商场一分店的幻灯片,问:你能说说友谊商场一分店在一小的什么位置吗?这样,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很自然的引入今天的课题—确定位置。这一生活中的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知的重要时机,我采用让学生定、说、议、问、想五步完成新知的探究与归纳。
(1)定:让学生确定学校四周分别是哪一方。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观察到太阳是从体育场方向升起的,并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步主要是指导学生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学校四周的具体方位。
(2)说:让学生说以哪点为观测点?友谊商场一分店在什么位置?学生根据已有经验会说是以一小为观测点,友谊商场一分店在东北方向,或者偏北方向,我都予以肯定。接着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有什么办法知道友谊商场一分店的准确方向?
(3)议:根据刚才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如果学生提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则因势利导,课件演示30°;接着请学生描述友谊商场一分店的方向(友谊商场一分店在一小北偏东30°方向上)。
如果学生不能想出结合角度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教师则以合作学习者的身份,提出建议: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有关角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呢?引导学生根据方位和度数说出具体的方向。
(4)问:北偏东30°还可以怎样说?
练:
南偏东70°也可以说成;
东偏北50°也可以说成
通过对比练习,学生能理解本课难点,会清晰表述任意角度方向。
(5)想:在一小北偏东30°的方向上还有其它建筑物,怎样才能精确的找到友谊商场一分店的位置呢?学生各抒己见,发现要知道距离。课件配合演示一小到友谊商场一分店是150米。最后学生试着说出友谊商场一分店的确切位置。(学生表述的时候,教师注意倾听学生在表述友谊商场一分店的位置的时候,是否把角度和距离都包含进去了。)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归纳出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师板书(方向距离)。
在这个环节,教师指引学生科学的探索方法,鼓励学生敢说敢想,逐层深入;学生通过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利用已有知识进行迁移,在自我反复修正中,掌握本课知识要点。
3、实践运用,巩固拓展
第一关:我来确定天津广场、康乐新村、妇幼保健院的位置。
(课件展示)
第二关:谁帮小明一个忙。(课件展示)。
第三关:请你帮小动物们确定家的位置。(课件展示)
第四关:游戏天地
4-5人一组开展站位置的游戏。1人在中间站立,其余同学的位置自定,让其他同学说说自己的位置。学生通过游戏切身感知位置,体验数学应用的乐趣,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课后总结、收获快乐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不会的地方吗?
(2)你快乐吗?愿快乐伴随着你学习的每一分钟!
几个反问,以问生疑、以问促思,让学生反思、消化本节课所学知识,使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与探究成功的快乐!
6、课后作业设计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展现自我的开始。本节课后我的作业设计是:
A、B组(优生、中等生):教材第23页1,2题。
C组(学困生):教材第23页2题。
7、板书设计:
确定物体位置的步骤:
定方向:
定距离:
定位: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会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给出的路线,自己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2.通过描述和画简单的路线图,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
在描述路线过程中,会正确选择参照点,会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另一个点相对于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的路线,自己画出路线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根据平面图,在作业纸上完成下列问题。
(1)医院在图书馆_____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2)图书馆在医院_____偏_____ _____的方向上,距离是______米;
(3)动物园在图书馆南偏西20°的方向上,距离是600 m。请在平面图上标出动物园的位置。
反馈:第(1)题和第(2)题的'区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练习,复习三方面内容:
1、在平面图中,用方向和距离描述某个点的位置;
2、方向的相对性;
3、根据方向和距离的描述,在图上确定某个点的位置。为下面学习描述和绘制简单路线图做准备。
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 km)
(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 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同样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 km,到达B市。)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100 km。)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
全班交流说一说。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
4、练习。
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
(1)先独立完成表格的第一行和第二行,集体校对答案。
(2)独立完成表格的第三行。反馈时提问:书店到商场,以哪个点为参照点?东偏北45°或北偏东45°是怎么得来的?
(3)独立完成表格的第四行。反馈时提问:商场到小玲家,以哪个点为参照点?东偏南30°是怎么得来的?
(4)完成第2个问题,要求平均速度得先知道什么?怎样计算平均速度?
【设计意图】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变了,随之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了难度。所以在教学时,应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以便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
三、拓展提升
教材第22页“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我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
1、讨论:要画这个示意图,首先得确定什么?
(出发时的位置。如果学生讲了比例尺也行,如果没有讲,那就到后面反馈时去分析。讲比例尺时,重点要讨论一下,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比例尺。)
2、自己动手尝试画。
3、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分析自己画的方法。重点解决:“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以哪个点为参照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描述路线图时做得比较细致,学得比较扎实,所以在绘制路线图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先动手尝试,根据学生画的结果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再次体会、理解“参照点变了,移动方向和距离也随之变化”。
四、应用反馈
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西偏北40°行驶3 km后向西行驶4 km,最后向南偏西30°行驶3 km到达终点站。”
1、独立完成第(1)题,集体校对。
2、第(2)题: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同桌交流,最后全部交流)。
【设计意图】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五、回顾反思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在描述路线图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六、布置作业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查出家附近的地图,以便更准确地进行描述。
【设计意图】利用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 11
教学目标
1、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2、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3、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
教具
游戏道具、图画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游戏导入:
1、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游戏。一名学生贴鼻子,其他同学帮忙,共同完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自由描述。引导学生以教室为活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交流评价。
2、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1)指出活动指向:描述教室、操场、旗杆、实验楼、厕所、办公楼等的位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2)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强调绘制平面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小导游活动
情景:假如今天家长要来开家长会,你如何把家长顺利的引导到教室呢?
2、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展示样板。为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房屋布局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同学们交流评价。
4、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5、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6、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游戏,兴趣比较浓,开展室内活动,学生参照物比较熟悉,且能够全员参入,活动比较充分。
(2)意在提示学生利用平面图寻找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描述不动的物体的位置。那么,你想知道轮船在大海的位置吗?应该如何确定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回遨游太空,那怎样描述飞船和火箭在太空中的位置呢?
思考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和总结,进一步归纳整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03-31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07-2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四01-17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精选10篇)09-30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教案(精华6篇)07-09
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案 5篇03-15
位置与方向数学教案03-08